路域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路域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路域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路域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2013-05-31 13:35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国已经走过了大规模建设阶段,截止2012年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突破万公里,伴随着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不断提高,道路越修越偏,车流量梯次减少,投资的边际效益逐步下降,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的带动辐射作用相对较弱,中西部地区更是如此,如何提升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力,缓解高速公路企业的经营压力,需要培育与发展新引擎。

何为高速公路路域经济

路域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路域经济指的是依托道路辐射带动形成的生产力布局及区域经济发展体系,是区域经济的概念,无疑依托主要交通通道形成的产业带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狭义的路域经济指的是围绕道路及其附属资源开发形成的多元化经营模式,是企业经营的概念。狭义路域经济发展是广义路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本文使用的是狭义上的路域经济概念。

从内涵上看,狭义路域经济包括产业、金融、物流、和创投等多个层面,根据其与高速公路的紧密程度,可以分为核心层、辐射层、外围层,核心层主要是高速公路经营,辐射层和外围层就逐渐与区域经济联系在一起,路域经济就是从高速公路经营能力提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高速公路路域经济的核心在于通过发展路域经济,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由被动溢出向主动辐射转变,通过盘活高速公路沿线闲置资源,建立与周边经济发展战略、资源优势和产业结构相适应、相协调的路域

经济体系,主动提升对周边经济的辐射带动力,为高速公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引擎。

发展路域经济的战略意义

积极培育路域经济,尽快发展成高速公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在当下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加快转变高速公路传统经营模式。由于高速公路投资成本巨大,并且具有公共基础设施属性,又要适度超前建设,所以“道路越修越偏、欠债越来越多”的情况非常普遍。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2012年半年报显示,19家路桥上市公司负债合计为亿元,大多数公司通行费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到90%以上。而且高速公路过度依赖收取通行费的传统单一经营模式也制约了盈利能力提升,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增长乏力,有些道路甚至呈现下滑态势,加上节假日免费常态化,高速公路经营压力持续加大。

有利于整合激活高速公路闲置资源。一边是巨大的资金压力,一边是庞大的闲置资源,以土地资源为例,高速公路沿线拥有可观的土地资源,服务区、匝道区、立交区、收费站区、取土区等,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在当前土地资源持续偏紧的情况下,这些土地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这些资源分属不同主体,分布比较分散,难以整合和激活。

有利于拓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空间。近几年,由于城市发展加快,中心城区批发市场、仓储、物流等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外迁压力,距离城市较近的高速公路匝道区、立交区、取土区等承接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以及特色制造业等产业外移的潜力很大,但由于受到土地性质等诸多限制没有形成规模。

如果在更高层面上进行整体、系统的规划设计,打造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特色购物中心、仓储物流基地甚至区域性CBD等,能够拓展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空间。

有利于促进高速公路向经济走廊转型。除了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西部个别靠大城市带动的路段已经形成了重要经济发展带外,我国大多数高速公路基本上还是交通通道,对周边经济的辐射带动力没有充分发挥。路域经济发展理念滞后是一个主要原因,如规划建设高速公路时基本采用封闭模式,制约了高速公路及服务区对周边经济的带动,引入路域经济发展理念能够促进高速公路由交通通道向经济走廊转型。

培育新引擎需要新思路

我国高速公路正面临着从规模扩张向效益提升的战略性转变,区域经济发展也亟待拓展新的战略空间,高速公路企业必须及时调整发展思路。

以路为基,多元发展。对于路域经济发展来说,道路是基础,但必须以道路为基础多元化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速公路密度基本完成赶超,规模扩张空间不大,多元化已经成为行业的战略选择。高速公路企业现金流持续且稳定增长,是地方政府良好的融资平台,可以依托资金、政府关系和工程经验等要素构筑竞争壁垒,在、金融、商贸、物流、能源等领域展开多元化经营。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车流量持续下降、资金成本明显上升的格局下,高速公路公司要保持,必须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培育一个稳定的新业务并不能一蹴而就,首先要符合公司的比较优势,其次还需要经过调研、论证、投入、发展、成长、稳定,并最终成为公司的现金牛。因此,多元化发展必须坚持以路为基,通过对道路资源的挖掘、延伸、提升,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提升主业,拓展辅业。高速公路主业发展的天然缺陷是有经营权期限限制,大力发展路域经济,在提升主业的基础上,拓展辅业,向新的领域寻找增长点,但主业稳健是高速公路公司发展的根本,而辅业是高速公路企业未来业绩的主要增长点。高速公路公司主业力求在业绩稳健的基础上持续提升,一般来说,高速公路公司做大主业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新建,就是在区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地区选择未来收益较高的新建项目建设并经营,二是并购,就是收购业绩良好地现有高速公路来经营。从目前情况看,这两种方式目前均难以实现主业的提升,所以提升主业重点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辅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拓展空间,高速公路的主要增长点还是要看辅业的发展,高速公路现金流充足、投资经验丰富,有扩展业务、提高业绩的动力和实力。

转变理念,盘活资源。当前高速公路公司面临的制约持续增强,新建高速公路的性价比降低,很多路段已经属于典型的公益类项目,在主业外延式扩张受困的情况下,把路域经济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融入高速公路的设计、建设和经营等全流程中,为路域经济发展预留发展空间,尤其是要把目前高速公路沿线已经拥有的优势资源和闲置资源盘活,激发新的增长点。这些资源包括土地资源、资金资源、政府资源以及人力资源,高速公司公司拥有一批精于工程设计、建设、管理的人力资源,在道路建设放缓的背景下,可以在房地产、城市化建设中发挥技术与经验优势。这些资源的激活和利用必须要转变发展理念,以路域经济发展统领全局。

依托优势,错位竞争。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传统产业的利润率进一步压缩,高速公路类企业在路域经济业务拓展中,要避免与传统企业的同质化竞争,要把高速公路优势与产业发展新形态结合起来,实施蓝海战略,培育新业态,发掘和占领新的细化市场,找到能够发挥高速公路优势的蓝海,实现价

值增值和差异化竞争。当前,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优化隐含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空间,新业态、新领域、新模式层出不穷,如伴随着城市框架拉大和汽车保有量的提升,多中心格局催生更多的郊区型商务中心,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城市郊区仓储物流业快速扩张等,在这些领域高速公路的优势更加凸显出来,可以与传统企业形成错位竞争格局,通过差异化找到崭新的市场领域,获得更快的增长和更高的利润。

以点带轴,梯度推进。路域经济强调的多元化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循序渐进,根据道路资源性质,我们认为应该首先选取一些核心增长极,培育成强点,带动整个轴带的发展,再向外围梯度推进。以点带轴,以轴带面,形成网络。在推进过程中,要关注到周边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在项目选择上要与周边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资源基础相匹配,避免相互脱节导致经营失败,阻碍多元化进程。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水平、消费层次、主导产业、资源优势等,通过合适的指标进行评估,围绕中心城市周边及连接线,优先建成一批示范类项目,形成带动效应,辐射整条线路周边经济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路域经济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路域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2013-05-31 13:35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国高速公路已经走过了大规模建设阶段,截止2012年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突破9.6万公里,伴随着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不断提高,道路越修越偏,车流量梯次减少,投资的边际效益逐步下降,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的带动辐射作用相对较弱,中西部地区更是如此,如何提升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力,缓解高速公路企业的经营压力,需要培育与发展新引擎。 何为高速公路路域经济 路域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路域经济指的是依托道路辐射带动形成的生产力布局及区域经济发展体系,是区域经济的概念,无疑依托主要交通通道形成的产业带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狭义的路域经济指的是围绕道路及其附属资源开发形成的多元化经营模式,是企业经营的概念。狭义路域经济发展是广义路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本文使用的是狭义上的路域经济概念。 从内涵上看,狭义路域经济包括产业、金融、物流、能源和创投等多个层面,根据其与高速公路的紧密程度,可以分为核心层、辐射层、外围层,核心层主要是高速公路经营,辐射层和外围层就逐渐与区域经济联系在一起,路域经济就是从高速公路经营能力提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高速公路路域经济的核心在于通过发展路域经济,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由被动溢出向主动辐射转变,通过盘活高速公路沿线闲置资源,建立与周边经济发展战略、资源优势和产业结构相适应、相协调的路域经济体

系,主动提升对周边经济的辐射带动力,为高速公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引擎。 发展路域经济的战略意义 积极培育路域经济,尽快发展成高速公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在当下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加快转变高速公路传统经营模式。由于高速公路投资成本巨大,并且具有公共基础设施属性,又要适度超前建设,所以“道路越修越偏、欠债越来越多”的情况非常普遍。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2012年半年报显示,19家路桥上市公司负债合计为1247.9亿元,大多数公司通行费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到90%以上。而且高速公路过度依赖收取通行费的传统单一经营模式也制约了盈利能力提升,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增长乏力,有些道路甚至呈现下滑态势,加上节假日免费常态化,高速公路经营压力持续加大。 有利于整合激活高速公路闲置资源。一边是巨大的资金压力,一边是庞大的闲置资源,以土地资源为例,高速公路沿线拥有可观的土地资源,服务区、匝道区、立交区、收费站区、取土区等,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在当前土地资源持续偏紧的情况下,这些土地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这些资源分属不同主体,分布比较分散,难以整合和激活。 有利于拓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空间。近几年,由于城市发展加快,中心城区批发市场、仓储、物流等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外迁压力,距离城市较近的高速公路匝道区、立交区、取土区等承接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以及特色制造业等产业外移的潜力很大,但由于受到土地性质等诸多限制没有形成规模。如果在

区域经济发展协调问题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协调问题研究 【摘要】重庆市直辖以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区域之间很不平衡,“一圈”与“两翼”在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上的差距很大,这既有地形地貌的原因,也有工业布局和具体经济政策方面的原因。要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就要重视规划,按照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要求,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并贯彻好成渝经济区的相关具体政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区域差异均衡发展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指针。重庆市是我国目前行政区域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也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经济的协调发展,将为西部地区各省份的协调发展提供实践经验,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差异性分析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重庆经济区域划分为“一圈两翼”,即以主城为核心、以大约一小时车行距离为半径范围的城市经济区(“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北翼”)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城镇群

(“渝东南翼”)。自直辖以来,重庆的经济一直呈稳步发展的态势,GDP从1997年直辖之初的1509.7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0011.37亿元①。但是,重庆市各区(县)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直辖以来,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具有以下特点②:第一,总体绝对差异扩大;第二,总体相对差异有所扩大;第三,两极差异不断扩大;第四,从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来看,主要表现为一小时经济圈增长比较快,与渝东北经济、渝东南经济区差异扩大。因此形成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典型二元结构。 2011年,重庆“一圈”的GDP达到了4368.49亿元,大约占重庆市GDP总量的43.63%;而相对发展滞后的渝东南经济带,其GDP总量仅为537.98亿元,仅占重庆市GDP总量的5.37%。2011年重庆“一圈”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5万元,“两翼”实现2.01万元③。由此不难看出,都市经济圈与周边的渝东南、渝东北经济带,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增长优势。 重庆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大。从2008~2011年,重庆市三大区域GDP总值(表1)可以得知,每年一小时经济圈的生产总值远远大于渝东北和渝东南两翼。即使不从“一圈”和“两翼”对比,仅从渝东北翼和渝东南翼的GDP总值来比较,二者也存在明显差距。这无疑体现出重庆市三大经济区域在发展上的巨大差距,而这种差距

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

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 2019-01-16 摘要:在我国交通事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高速公路建设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基于国家战略需求建设的高速公路,对提升与完善经济运行环节的运输能力极为重要。作为现代化公路,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拉动作用。以河南省为例,对河南省交通运输现状、高速公路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机理及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河南省;经济发展;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对提升河南省各类产业发展极为重要。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河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历经多个阶段,如起步、快速、稳步与停滞。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高速公路建设规模也逐步扩大,其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可为经济发展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对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时间及拉动就业等起到主要作用。除此之外,高速公路通行还能进行间接经济效益创造,如推动沿线经济发展等。此外,在降低事故率与确保交通安全等方面,高速公路也为河南省交通事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河南省交通运输现状 河南省以“九州腹地、十省通衢”闻名,经过多年发展,其骨架以高速公路为主,依托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逐步完善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二五”阶段,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在省级统筹谋划、正确领导下,坚持交通先行,通过改革推动发展,以此对综合交通网络加以完善,达到运输结构优化的目的。2014年,我省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24.9万km,484.4亿元,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全国第三。其中,5859km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15年,高速公路建设方面,我省以“断头路”与省际通道作为解决的主要问题,总投资额达到210亿元,456km为新增通车里程。在干线公路方面,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内国、省道改扩建为重点投资方向,升级改造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干线公路,120亿元为其投资金额,2620公路为续建项目,440公路为新开工里程。县乡公路方面,农村公路需继续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其重点以乡村通畅工程、危桥改造等为主,100亿元为投资金额,新建改建工程中5000km为县乡公路里程、8500km为村道里程、8万延米为桥梁里程。“十二五”期间,我省道路运输各项指标“爆表”,进一步增强了道路运输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发挥了道路运输基础性功能。2015年我省全年公路客运完成量为13亿人,898亿人公里为旅客周转完成量,19亿t为货运完成量,5208亿t公里为货物周转完成量。与“十一五”末相比,其增长比例分别为39.6%、71.5%、83.6%、84.6%。 2高速公路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张宇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5日10 版)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重要特点。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境界。 增长速度的变化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既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客观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新的取向。 从经济运行的客观趋势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随着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高增长难以为继。从宏观调控的目标取向看,在新常态下,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宏观调控的目标要适应这种转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使中国经济大船能行稳致远。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聚集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仍然是位于世界前列的、富有前景的增长。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此,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必须保持6.5%以上,这样才能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是有充分条件的。我国目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条件下,要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经济结构的优化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趋势加快。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2013年后消费贡献率增幅明显,由2013年的50%增长到2015年上半年的60%。同时,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网上购物、定制消费等方式广泛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消费升级逐步展开,新的商业机会不断涌现。 产业结构方面,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9.5%。2011—201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和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城乡结构方面,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54.77%,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近2000万人。区域结构方面,中西部地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重庆、贵州经济增速领跑其他省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不断拓展着区域发展新空间。 经济结构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多年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产能过剩化解,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十三五”期间,必须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活动方案

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活动方案 为积极策应全市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活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力度,着力构建“畅、洁、绿、美、安”的和谐交通环境。现结合我乡农村道路建设、管养工作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整治任务与要求 1、整治任务:公路两侧控制区内无新增违章建筑,路肩无杂物,边坡无种植,路边、桥下无垃圾和堆积物。 2、整治要求:对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活动的通知》要求,严格验收标准,细化整治措施,落实长效机制,提升整治水平。 二、整治内容与标准 1、路面养护。做好路面日常保洁,养护工正常开展道路大扫除;提高公路路况巡查频次,农路办分片人员及早发现路面早期病害,注重“修早、修小、修好”,无影响行车安全的严重病害;路面接缝灌缝封及时,组织人力集中开展专项行动;确保路面整洁、干净、无垃圾、无杂物、无堆积物。 2、路肩边坡。路肩宽度符合标准,无冲沟、无坍塌,无高于15㎝的高草;路肩排水顺畅,且路田分界平顺。 3、桥梁涵洞。无五类桥,对四类桥及时采取处置措施,确保交通安全;桥头衔接平顺,栏杆完好,桥头、涵顶不跳车。 4、公路绿化:按照要求宜林则林,对照标准查漏补缺。 5、安全防护: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每条线路须设置里程碑、百米桩,竖立养护责任公示牌;险要路侧、路段须舍友安全防护设施。 6、控制区管理:与村建所严密配合,加大公路控制区建设监管力度,确保公路两侧无新增违章建筑。 7、公路用地管理:路边无有碍观瞻物,无倾倒垃圾现象。

三、整治步骤与安排 1、宣传发动与组织机构(XX年5月5日-5月30日) 设置工作机构,构建组织网络,制定活动方案,强化宣传发动。落实部门责任,加强现状调查,建立工作档案,细化整治措施。 2、集中开展整治阶段(XX年6月-10月) 细化整治方案,分解整治任务,对照整改要求,推动整改落实,以阶段性的工作成果迎接市局阶段性的工作考核与督查。 3、全面迎检与长效管理(XX年11月后) 对照验收标准,全力做好迎检准备,注重软件完善与硬件配套,务求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工作新效果。科学制定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提升和谐交通建设水平,以整治工作的新成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成效。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目录 一、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 ㈠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农业生产的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 (2) 2.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不充分 (2) 3.农村资金供求矛盾突出 (2) 4.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 (2) ㈡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存在主要问题 (3) 1.土地城镇化大于人口城镇化 (3) 2.城市就业和城市贫困 (3) 3.当前收入差距问题 (3) 二、城乡统筹一体化,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 (3) 三、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探索 (4) 1.经济增长与农业的关系 (4) 2.人口的增长与经济问题 (5) 3、如何(怎样)解决三农问题? (5) 主要参考文献 (7)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内容提要】加快发展,加快西部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及西部大开发的总目标。西部地区幅员广阔,农村人员比重大,是我国农产品的重点产区,经济基础差,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康,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农村区域进而整个国家小康目标的实现。要加快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首先要深化认识贫困地区的生态资源、农村劳动力供求及转移、教育事业、城市贫困、就业不充分和收入差距等问题及原因。“三农”问题是我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全局,是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解决西部贫困地区脱贫的根本出路。本文就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发展新农村经济,提出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贫困、农村经济、统筹、三农问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需要经济、技术、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发展,去赶超发达国家,提升综合国力,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文明的富强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建国以来,我国在促进和调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多以政策倾斜、经济扶持为主,东西部地区经济大联合,用经济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由原来的“输血方式”逐步向“造血方式”转化,国家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下定决心,下大力量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并且为此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仍旧相当缓慢。要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首先要深化认识贫困地区贫穷的现状和原因,从而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摆脱贫困。 一、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反贫因是人类面临的一项共同历史任务。贫困不是社会主义,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消灭贫困、消除两极分化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城乡差距、东西差距越拉越大,西部农村贫困问题非常严重,并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西部大开发的第一仗便是要消灭贫困。 ㈠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不少贫困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财政极度困难,尤其是县、乡镇一级,国家机器运转吃力,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可以列出一个很长的单子:官员腐败、下岗失业、性比失调、医患矛盾、三农问题、收入差距扩大、城市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劳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等等。在这些问题中,有些是阶段性的、有些是长期性的、有些是其他问题派生出来的、有些则是许多问题的根源,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问题的存在,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社会整体消费不足,有些问题是一时解决不了的,只有长期性或通过其他方面来加以缓解。 1.农业生产的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西

山东省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山东省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山东省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升山东公路交通整体服务水平,努力营造“畅、安、舒、美”的行车条件和运营环境,按照“山东省公路综合整治年活动”总体部署,我省将组织开展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为确保综合整治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山东省公路综合整治年活动”任务目标,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各司其职、协调推进”的工作方针,以集中清理违法建筑、非公路标志、地面构筑物和优化、美化公路路域环境为着力点,力争通过集中综合整治,全面优化公路沿线两侧及周边的环境, 基本实现公路路域环境整洁、美观、舒适的景观和视觉效果,全面提升公路交通综合服务水平,为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公路交通环境。 二、整治范围和主要内容 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的范围是指国省干线公路用地范围外两侧各500米,分为公路建筑控制区和建筑控制区外沿线可视范围内两部分。其中,建筑控制区是指与公路边沟外缘的间距不少于以下距离的范围:高速公路50米、高速公路立交桥匝道、收费站两侧100米,国道20米,省

道15米。省际边界公路以及穿村镇、城区路段是本次整治活动的重点。 整治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筑控制区内主要内容 1、违法建筑、非公路标志和地面构筑物的治理; 2、绿化林带缺行断垄的补植; 3、堆积物和砂(石)建材、废旧回收等经营场所的治理; 4、荒山、荒坡、破损山体和河道、湖泊的治理; 5、穿村镇路段的环境治理; 6、公路大中型桥梁上游500米、下游1000米,公路隧道上方和洞口外100米范围内,挖砂、采石、取土、倾倒废弃物、爆破作业及其他危及公路桥隧安全活动的整治; 7、增设展示山东人文、景观和文明、安全交通宣传的标志及保留建筑物的清洁或粉刷。 (二)建筑控制区外可视范围内主要内容 1、荒山、荒坡、破损山体和河道、湖泊的治理; 2、“白色污染”和垃圾堆、垃圾场的治理; 3、公路沿线破旧、废弃建筑物整治; 4、被交道路整治。 三、整治措施和标准

【第10期】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县域经济新引擎

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县域经济新引擎 特约记者张弘彦李云泽 十三五期间,武山将充分发挥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业融合提速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全方位发展壮大,着力打造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新引擎。 开启全域旅游崭新时代 抢抓国家和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全县旅游产业发展“123456”目标体系,坚持“红、黄、蓝、绿、墨”多彩旅游发展思路,突出打造“祈福圣地·养生武山”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优化旅游发展布局。坚持规划先行、有序开发,以石窟特色、精品线路、产业配套和文化定位为重点,抓好全县旅游发展规划的修编。着力建设水帘洞和温泉两个大景区,抓好水帘洞地质公园、福田广场和福泽广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以休闲、养生、度假为主的温泉度假村,将大草原纳入温泉大景区。开发慈云寺、鲁班山等六个特色景区。围绕“石窟文化、汤浴养生、绿色生态、观光农业”四大资源,做精做优4条旅游线路,积极创建水帘洞5A级景区,木梯寺和卧牛山森林公园2个4A级景区,老君山森林公园、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等5个3A级景区。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旅游道路建设,着力构建以城区为中心,连接各大景区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积极争取洛门至温泉隧道畅通工程,建成洛门至水

帘洞景区、温泉至草川大草原、鸳鸯至木梯寺景区、山丹至卧牛山森林公园等旅游一级公路。改造老君山、卧牛山森林公园,慈云寺等景区内旅游步道,不断提升景区基础设施条件。建成禅殿寺、铁笼山、鲁班山等景区道路,为景区开发提供交通保障。逐步完善主交通至景区的旅游交通标识,开通旅游交通班线,构建完善的交通网络,提高旅游通达能力。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快景区停车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导览标识、环卫设施、气象预警等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景区水电通讯、应急救援、安全消防、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景区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充分利用“互联网+服务+管理+营销”等模式,改革景区管理体制,探索发展网上观景、售票、宣传等新模式,促进各类旅游要素和市场向社会资本开放。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形成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守法经营、游客文明旅游的发展格局。 培育旅游服务产业。大力发展旅游购物,在武山大道沿线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民俗文化街,在县城规划建设购物城和旅游购物一条街,在洛门开发建设旅游购物中心,在水帘洞、温泉度假村、木梯寺、卧牛山等景区高标准建设旅游购物商店。加快宾馆饭店建设,全县星级饭店增加到12家以上,非星级饭店达到85家以上,餐饮日接待量达到6万人(次)以上,住宿1.5万人(次)以上,全县旅游服务接待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开发旅游名优商品。按照“研发市场化、设计独特化、制作精细化”要求,重点培育开发鸳鸯玉雕系列、祈福文化系列、民俗文化系列、书画系列、土特产系列等五大名优旅游商品。在做好妙像弘福、祈福带、祈福牌和祈福扇等四类产品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祈福文化系列手工艺产品开发。突出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其他论文文档]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1)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1)论文 【论文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 引言。 1958 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三个10 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2 国外研究现状。 2. 1 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 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 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 R. R. Nelson)的低水平 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 P. N. Rosenstein- 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 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2)区域不平衡增长论。 区域不平衡增长论认为增长过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our)的 增长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 O. Hi rschman)的依附理论。 (3)区域阶段发展论。 倒U 型理论(Reversed U - Shaped Theory) 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 J. G. Williamson)把库兹涅兹的收入分配倒U 型 假说应用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区域经济差异的倒U 型理论。他通过分析24 个 国家的国际横截面数据和10 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认为国内不同发展阶段区域不平等 的变化趋势,地区间收入差异的长期变动趋势大致呈倒U 型。 (4)钟型发展理论( Bell Shaped Theory)

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分析

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分析 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超过*****公里,里程规模持续居世界第一。交通基础设施是商品和劳动交换的基本要素,高速公路建设大大缩短了各个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极大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不仅体现在直接影响方面,也体现在间接影响方面,本文结合云南省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一、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主要包括降低运输成本、推动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两个方面。 (一)降低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从广义上来讲,包括车辆的通行费、燃油费和维修费等,以及时间成本、交通安全成本等。和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能明显降低通行者的广义成本。 首先,降低行车成本。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坡度和弯度相对较小,道路设计综合考虑了车辆在路面行驶的油耗、刹车、轮胎磨损等问题,因此车辆的日常维护和维修费用显著低于普通公路。以昆明至大理的路程为例,普通公路320国道的距离为378公里,走杭瑞高速G56约300公里,节约了78公里,尽管过路费需要160元,但由于时间和距离缩短了,因此汽车油耗减少较多,总的行车成本依然少于普通公路。同时,高速公路能产生规模效应,运输市场便于集中,有利于大型运输车辆通行,公路运输的运载能力大大增强,促进了地区的物流业和相关产业发展。 其次,节约了时间成本。高速公路的时速设计最高为120公里/小时,少部分路段限速60~80公里/小时(区分大车和小车),相比普通公路而言通行时间显著减少。以600公里距离为例,高速公路最少用时5小时即可达到,普通公路至少用时6小时才能达到,时间节

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干线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整改方案 为全面提升我市干线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水平,创立安全畅通、高效快捷、舒适优美的出行环境,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大检查,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我市干线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公路管理和优化路域环境为目标,经过集中整治,全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提升公路管理和综合服务能力,使我县境内国省干线达到“畅、安、舒、美”的标准,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良的交通保障。 二、综合整治范围及内容 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范围包括两部分:一是公路用地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及综合管理治理;二是公路用地范围外沿线两侧500米可视范围内的路域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是境内国省干线公路及穿村镇、城区路段的综合治理。 (一)公路基础设施整治

1、路基路面。加强养护管理,路基坚实、边坡稳定、路面整洁、无行车隐患,技术指标达到规范要求。(责任单位:县公路局) 2、桥梁及隧道。加强桥梁隧道的日常监管,及时实施维修和加固改造,做到桥梁隧道外观整洁、结构坚实、附属设施完好。(责任单位:县公路局) 3、交通安全保障。全面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规范完善各类交通安全设施,有效降低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发生,规范公路指示标志设置,加强平交道口的整治,全面提高公路通行条件和安全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县公路局) 4、违法占用公路用地及违章建筑物、构筑物的治理。加大对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违法占用公路及用地(包括违章建筑物、构筑物)的查处力度,对未经许可违法占用公路用地的建筑物、构筑物、私设路口等违法行为,依法强制拆除并给予处罚。(责任单位:县法院、县公安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县公路局、公路沿线乡镇、园区办事处) 5、管理信息化。整合公路管理信息资源,建立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路况通阻及气象信息,加强应急救援处理和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县公路局、县气象局、联通公司、移动公司)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1、历史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实差距的重要 因素之一。 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各种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区位条件作为经济区域的成长基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在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 3、制度因素 中国的改革,发展了市场经济,也同时造成了富裕的城市和东部地区更加 富裕,贫穷的农村和西部地区更加贫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策倾斜效应 政策的倾斜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5、人力资源差异

区域间人力资源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 思想文化因素和教育共同组成的人力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应当看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思想文化和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 (1)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2)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3)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消极影响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制约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剧区域经济的矛盾。 (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4)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四)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 4、落后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发挥自身优势,赶超发达地区。所谓落后地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下层次的地区。它包括以下含义:① 落后地区是一个相对的地域概念。

积极发展“飞地经济”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近些年经济发展采取的积极措施

积极发展“飞地经济”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近些年经济发展采取的积极措施 积极发展“飞地经济”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对第六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通报表扬,辽宁积极发展“飞地经济”打造发展新引擎位列其中。作为辽宁省委、省政府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高度谋划的重要举措,“飞地经济”以体制机制的改革“棋子”,撬动了县域经济、乡村振兴和区域均衡的发展“棋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一步“巧”棋:“飞地模式”应运而生11月下旬,东北气温骤降,在辽宁兴城经济开发区,多家企业仍热火朝天地赶工建设。从北京迁来的辽宁宏升卓越移动升降机项目主体厂房刚刚完工,从深圳引来的佳华利道金属储氢项目正在进行新能源车辆的运行测试,而更早搬来的辽宁菲迪饲料技术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已经投产,正紧锣密鼓地筹划二期建设……“一度沉寂的开发区如今热闹起来,‘飞地经济’功不可没!”兴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董玉明说。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合作模式,“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等机制,促使项目“飞出地”和“飞入地”紧密合作的发展方式。长期以来,县域经济一直是制约辽宁发展的短板。特别是“乡财县管”制度的实行,乡镇普遍缺乏

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积极性。20XX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围绕破解乡镇“有资源无产业、有项目无土地”的问题,率先提出在北票、喀左等县区规划建设“飞地经济”产业园;同时实施县乡财政“分灶吃饭”,赋予基层一定自主权。随后,辽宁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以位于各市、县、区的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为主要载体,鼓励各乡镇招商项目前来落户,并承接外省产业转移。为调动各方积极性,辽宁省还建立分享机制,“飞地”项目形成的税收等利益,原则上按5∶5比例,由项目“飞出地”与“飞入地”分享;对于跨省合作的重大项目,可由双方协商确定分享比例。满盘皆活:基层探索不拘一格20XX年起,辽宁设立“飞地经济”产业发展资金,每年安排3亿元,重点支持招商引资落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家级创新平台、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奖励“飞地”发展成效显著的市。随着“飞地”改革的棋子落下,各地立足区位条、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发展经济的探索不拘一格。朝阳市利用辖区内的7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重点承接各乡镇针对京津冀的招商引资项目。在凌源市经济开发区内,从河北秦皇岛市迁来的炜盛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生产。公司总经理尤忠文说,企业选择落户,看中的是地方的环境和干部的劲头。“乡镇干部三番五次到企业招商,签约后又迅速配备‘项目管家’,服务真是到家了。”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黑龙江省做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出现了经济发展渐缓、工业化水平下降、技改收效甚微、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不多等诸多问题,严重束缚了黑龙江经济在21世纪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应通过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提高创新投资、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等措施,抓住“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实现再崛起。关键词:经济发展;黑龙江;区域经济改革开放以来,赶超战略下建立起来的大量不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国有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缺乏自生能力的问题逐步由隐性变为显性,加上国有企业所背负的沉重的社会性包袱,使黑龙江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暴露出一系列比较严重的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一、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经济发展渐缓黑龙江经济在国家建设初期的倾斜政策支持下,从无到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始终位居全国前列。直到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除京、津、沪三个直辖市以及台湾省外,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中,黑龙江的gdp总额位于全国的第二位,但到2007年,则名列全国第15位,且人均gdp 增长速度则下降到全国水平以下,全国为13.5%,黑龙江为12.1%,在全国的排序为第13位。值得指出的是,2007年,黑龙江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为13 786元,黑龙江为10 24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 541元,已经位居全国倒数第2位。 2.工业化水平下降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曾经拥有令人称道的优势产业。但这些建设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优势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或因资源限制,或因体制制约,或因技术落后纷纷失去昔日的光彩。如黑龙江的石油产业、林业产业因资源枯竭日益陷于困境;其他产业如矿山机械、金、轻工、纺织、制药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因产业结构老化、耗能严重,即将被市场淘汰出局。整个老工业基地中,除少数国家特殊政策保护的骨干企业外,大部分企业都已成为夕阳产业,呈现出日益衰落的景象。与此相伴随,工业化水平也出现下降趋势。改革开放前,黑龙江省工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改革开放后,黑龙江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出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并不是黑龙江所独有的,而是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缩影。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总值规模小,比重低,缺乏对经济增长的整体带动作用。2007年,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237.27亿元,位居全国第15位,且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水平为1706.72亿元)。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增长缺乏后劲,也难以充分发挥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作用。以上说明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3.技改收效甚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进一步推进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增长,先后投入了上千亿元的技改投资。但由于原有经济体制中一些制度因素制约,各自为政,分散决策,使得重复建设、相互掣肘的问题经常发生,投资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在拨改贷以后,由于大部分国有企业自有资金有限,技改资金多为银行贷款,大大加重了企业负担。很多项目,几经讨论,多方论证终获批复。但在论证期间,失去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加之贷款导致沉重的债务包袱,致使项目投产之日,即是亏损之时。 4.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不多黑龙江经济由于工业结构偏重,产业结构老化,导致工业经济效益急剧下降,且一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逐渐被淘汰出局,在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的条件下,由于企业的大量关停并转,使得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急剧缩减,其实际人数由1990年的504.7万人下降到2006年的374.9万人,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39.6%下降到2006年的29.1%。这部分从第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并不是全部转移到具有较大吸纳能力的第三产业,而是有相当一部分逆向回流到第一产业。二、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针对提出的上述问题,黑龙江省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进程中,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发展,早日走出困境。 1.积极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

2014年路域环境治理总结

衡东公路管理局“路域环境建设”全年工作总结 在市公路局的安排部署下,我局路政执法大队的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经过不懈努力,大大改善了路域环境,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措施 成立了邓细志为组长,各党组成员、大队长、教导员为副组长,副大队长、工会主席及各股室负责人、中队长为成员的路域环境建设治理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对路域环境建设的整治工作。从2月份以来,对所管辖路线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对存在的问题逐条线路、逐个乡镇进行统一汇总,针对每条线路研究制定出对应整治计划和措施。 二、加大宣传发动,夯实整治基础 从年初开始,我们就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对公路沿线张贴悬挂标语口号,营造爱路护路氛围。我局所管辖的干线公路穿村路段多,公路两侧民用建筑距公路较近,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出动宣传车逐条路线进行了广播宣传;对公路两侧影响较为严重的单位和个人,我们逐家上门发放宣传材料,讲述有关法律法规及环境整治的意义,并与之签订门前“三包”管理协议。期间共出动宣传车21车次,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签订协议120余份。在我们路上宣传的同事,主动加强与当地新闻媒体的联系,由面到点、由点入深细致地对外宣传工作,做到县里有报道、电视有影、广播有声、现场有人,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公路沿

线群众的宣传,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公路路域环境的良好环境,为今后的整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切实加大整治范围及重点,逐一整治及突破 以治理“乱建、乱占、乱堆、乱接”为重点整治内容,突出治理占路为市、违章建筑、堆物作业、非公路标志标牌等现象,实现公路沿线宅路分家、无集市贸易、无摆摊设点,公路建控区内无新违章建筑、无堆物作业。我们以S315线、S314线和S211线路段作为工作重点,调集精干力量、重点突破,以实现“畅洁绿美安”的公路路域环境建设目标。 四、全年的整治情况 1、对于省级公路、县级公路的穿村镇、城区路段的专项整治,做到了宅路分家,公路沿线无集市,无摆摊设点;加大对省、县道干线建筑控制区内各种非交通标志和临时性建筑物的治理力度,重点治理穿村路段、平交道口、路边店、加油站和公路沿线砂场。迁移、规范。禁止占用公路摆摊设点,重点治理在公路打场晒粮现象。 2、加大对长期盘距在路边非法经营场地的清理工作。今年7、8月份,我局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清理路障的活动。对原有路边砂场、码头、转运场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不留余地,共计完成清除砂场、转运场11处,拆除砂场装卸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