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习题汇总(1)

环境影响评价——习题汇总(1)

第三章——习 题 第三章
(1)简述清洁生产概念。 )简述清洁生产概念。 (2)试述清洁生产在环评中的作用。 )试述清洁生产在环评中的作用。 (3)叙述清洁生产的评价指标体系。 )叙述清洁生产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章——习 题 第四章
(1)某工厂烧煤 t/h,含硫量为 )某工厂烧煤10 ,含硫量为3%,燃烧后有 ,燃烧后有80%的 的 SO2自烟囱排出,若排气筒有效烟云高度为 m,烟囱 自烟囱排出,若排气筒有效烟云高度为50 , 出口高度出的平均风速为5 级时, 出口高度出的平均风速为 m/s,求大气稳定度位 级时, ,求大气稳定度位D级时 在排气筒下风向为500 m处,垂直平均风向轴线水平距 在排气筒下风向为 处 m处评价点所增加的 处评价点所增加的SO 浓度值( =35.7m, 离50 m处评价点所增加的SO2浓度值(设σy=35.7m, σz=17.77m)。 )。 (2)在大气环境现状评价中一般来说污染源调查应包括 ) 哪些内容?通常采取哪些调查方法? 哪些内容?通常采取哪些调查方法? (3)在选取大气环境预测方法时,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因 )在选取大气环境预测方法时, 素?
第五章——习 题 第五章
长的均匀稳态河段, (7)一个 km长的均匀稳态河段,平均宽 )一个10 长的均匀稳态河段 平均宽B=500 m,水 , 深H=2.5 m,u=1 m/s,My=1 m2/s。一个工厂于河岸 , , 。 边排放含盐废液10 ,盐的质量浓度为10% 边排放含盐废液 m3/h,盐的质量浓度为 %[100 g(盐)/L(水)]。求排污口下游 km和3 km处污染物扩散 盐 水 。求排污口下游1 和 处污染物扩散 形成的污染带宽度及最大的污染物浓度。 形成的污染带宽度及最大的污染物浓度。
第五章——习 题 第五章

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对环境不同的□01态度和□02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

04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2)环境问题: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03不恰当、□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05环境承受能力时。

(1)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06自身的净化能力,导致环境质量(2)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下降。

1.判断正误。

(1)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2)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人口压力②城镇化进程加快③资源不合理利用④片面追求经济增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C解析城镇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简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提示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自然资源枯竭,自然资源枯竭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1.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01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1)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02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3)环境污染:□03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

,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3.全球性与局域性(1)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臭氧层破坏、□08全球变暖等。

(2)局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件等。

1.判断正误。

(1)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污染程度也低于发达国家。

(×)(2)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当前,环境问题已经开始减轻。

(×)2.下列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有( )①酸雨②土壤盐碱化③臭氧层破坏④噪声污染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答案 A解析酸雨和臭氧层破坏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土壤盐碱化和噪声污染主要发生在特定区域。

环境质量评价系统分析 (1)

环境质量评价系统分析 (1)

第一章1、 环境质量:一般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2、 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的优劣所进行的一种定量描述,即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第二章1、模型的结构:白箱、灰箱、黑箱第三章一、指数评价的模型: 1、单因子指数:iii S C I =(3-1)I i 为第i 种污染物环境质量指数,C i 为第i 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S i 为第i 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评价标准。

I 越小越好 <1,转评价标准越好;=1 临界状态,I 的数值越大表示单项的环境质量越差。

对于溶解氧和pH 值而言,其单项水质参数具有不同的定义式,分别如式:(3-2)和(3-3))23(910-<⨯-=≥--=DO DO DODODO DO DO DOS DO S DO S C S C I S C S O C O I ,对于;,对于 式中:O S 为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解氧,I DO 为溶解氧指数,C DO 和S DO 为相应的溶解氧浓度检测值和评价标准值。

)33(0.70.70.70.70.70.7->--=<--=pH pH pH I pH pH pH I u pH d PH ,对于;,对于式中:pH 为检测值,I pH 为pH 指数,pH d 为评价标准值的下限,pH u 为评价标准值的上限。

例1:根据在某湖泊三个采样点上,进行采样分析的结果,用地面水3级标准水温15度时, 计算各采样点单因子指数 O S =10.043(1) 均值型多因子指数:∑∑====n i iin i i S C n I n I 1111 n 为参与评价的因子数,其余符号含义同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

(2) 计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ni i i I W I 1W i 为第i 个环境因子的权系数(3) 内梅罗指数:2)()(22i i AveI MaxI I +=MaxIi 为各单因子指数的最大者,AveI i 为各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的平均值。

化工环保课后题答案解析

化工环保课后题答案解析

绪论1、试分析现代化工生产得特点。

答:现代化学工业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生产物料大多属于有害危险物质;第二,生产工艺参数苛刻;第三,生产规模大型化;第四,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

2、什么就是环保管理“三同时”原则?什么就是环保管理八项制度?答:环保管理“三同时”原则就是指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环保八项制度指“三同时”制度;环境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以及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污染集中控制与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3、什么就是安全生产“五同时”原则?答:安全生产“五同时”原则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价生产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价安全工作。

第一篇化工环境保护技术概述1、简述化工环境污染得种类。

答:化工环境污染得种类,按污染物质得性质可分为无机化工污染与有机化工污染;按污染物得形态可分为废气、废水及废渣。

2、简述化工环境保护研究得主要内容。

答: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得内容:第一,化工污染得防治;第二,环境质量评价;第三,化工环境系统工程。

3、简述花红污染物得主要来源。

答:化工污染物得主要来源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化工生产得原料、半成品及产品。

可能得原因就是化学反应不完全;原料不纯;物料泄漏;产品使用不当及其废弃物。

(二)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得废弃物。

主要有燃烧过程;冷却水;副反应与副产品;生产事故造成得化工污染。

第一章化工废水处理技术1、衡量水污染得主要指标及其基本定义。

答:常用得水污染指标有:生化需氧量(BOD),表示在有饱与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20度,经过一定天数讲解每升水中有机物所消耗得游离氧得量,常用单位mg/L,常以5日为测定BOD得标准时间;化学需氧量(COD),表示用强氧化剂把有机物氧化为水与二氧化碳所消耗得相当氧量;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完全被氧化时,C、H、N、S分别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水、一氧化氮与二氧化硫时所消耗得氧量;总有机碳(TOC),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得总含碳量,以碳含量表示;悬浮物(SS),水样过滤后,滤膜或滤纸上截留下来得物质;PH;有毒物质,表示水中所含对生物有害物质得含量;大肠杆菌群数,指每升水中所含大肠杆菌得数目。

5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5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第五章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了解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掌握指数评价法、专家评价法 了解环境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了解模糊集理论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



指数评价法 专家评价法 经济评价法 运筹学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一、指数评价法



环境质量是各个环境要素优劣的综合概念。衡量 环境质量优劣的因素很多,通常用环境中污染物 质的含量来表达。 人们希望从众多的表述环境质量的数值中找到一 个有代表性的数值,简明确切地表达一定时空范 围内的环境质量状况。 环境质量指数就是这样一个有代表性的数,是质 量好坏的表征,既可以表示单因子的,也可以表 示多因子的环境质量状况。

一、指数评价法

3、空气污染指数

பைடு நூலகம்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 API)就 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 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用于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 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这种方法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 化趋势。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暂定为:二氧 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随着环境保护工 作的深入和监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再调整增加其它 污染项目,以便更为客观地反应污染状况。
主要环节
(1)收集、整理数据和资料 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所要评价的 区域环境要素背景的监测数据和资料。 在现有监测数据不足时,要组织环境背景特 征的调查,设计监测网络系统,确定本地区 环境内污染物和各种有关参数的背景值。 监测计划的内容、监测网点的设置,或根据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目的、任务及评价 区域自然环境特点、污染源分布的具体情况 来确定。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 承受能力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环境问 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 壤污染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区 表现 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别 方式 噪声污染
土地盐碱化
放射性污染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海洋污染
生物多样性减少
联系
都是环境问题的基本形式,环境污染往往会导致生态破 坏
境问题更加严峻。
问题思考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发展中国家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环境承受着经
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②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到发展中国家;③发展中国家限于经济技术水平较低,没有足够能
力进行环境整治。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3)全球性环境问题 世界部分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中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 域的界线,甚至发展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 全球变暖等。还有些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 水体污染等,也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 问题思考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我国长江以南各大城市中,燃烧的大多是含硫量高的煤, 酸性气体排放量大;②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灰尘颗粒均呈酸性, 难以中和大气和雨水中的酸;③南方多丘陵,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 北方地形平坦辽阔,风力强劲,易于酸性气体扩散;④南方气候湿润, 降水多,而北方气候相对干燥,降水较少。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二、选择题 读漫画《逼牛太甚》,完成下题。 A.过度垦荒,水土流失 B.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C.建设占地,耕地减少 D.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 解析:依据图示“违法占地”信息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建设占地、 耕地减少的环境问题。 答案:C

(新教材)高一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共39张PPT)

(新教材)高一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共39张PPT)

•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 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 程中,人类对环境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
• 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 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思考: (1)如何解读图中的模式?
市的变化。
• 3. 新建的乡村聚落一般临近区域主要公路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 1. 运用资料,说明世界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 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大会通过了 《人类环境宣言》,并决定成立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这次会议标志着人类 对环境问题的觉醒,也是人类第一次 在全球范围内携手面对环境问题的挑 战。你知道环境问题为什么引发了全 人类的关注?人类又面临着哪些环境 问题呢?
人口多;耕地面积少;粮食产量低,粮食缺乏。
2.图示垦荒方式有哪些?分别对环境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垦荒形式:围湖造田;开垦草场;毁林开荒。 负面影响:围湖造田——湿地减少,水利破坏;开垦草场——草 场破坏,风沙侵蚀;毁林开荒——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3.耕地面积大了,并没有解决吃饭问题,反而越垦越贫穷,说说其中的道理。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
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对于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自然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容纳、分解和清 除等作用。但是,如果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 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思考】

张从版环境评价习题

张从版环境评价习题

环境评价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环境评价概述》一、概念1.环境质量2.环境评价3.环境标准4.环境质量标准5.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填空题1.环境质量的价值包括(经济)、(健康)、(生态)和(文化)。

2.环境评价的对象是(环境质量和价值)。

3.按照评价的时间,环境评价分为(过去)、(现状)和(影响)。

4.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国家法律中肯定下来的国家是(美国)。

5.东欧与前苏联的环境评价主要侧重于(河流)和(地理)。

6.我国的环境评价经历了(尝试)、(探索)、(发展)和(评价)四个阶段。

7.环境质量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p=c/s )。

三、简答题1.环境评价的意义。

2.环境质量指数的作用。

答: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的主要步骤。

收集整理环境数据和资料;确定评价的要素和影子;指数的选用与综合;质量分级4.简述专家评价法。

5、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构成是怎样的?6、某监测点数据如下(单位是mg/L),请用单项水质标准指数对其进行评价,BOD COD DO Cd Cr Cu As 石油酚15 10 9第二章《环境评价信息的获取》一、概念1.特尔斐法2.专家二、简答题1.污染源调查的意义。

掌握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了解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确定区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提出污染治理和控制措施2.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公式。

3.环境背景值的含义。

4.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收集资料;现场测量;摇杆发5.如何制定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确定检测项目;确定检测范围;确定检测周期;确定监测点位6.大气监测项目有哪些?7.特尔斐法环境预测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8.大气监测频率9.地面水监测频率。

10.土壤监测的布点方法三、计算题1.某地区建有化工厂、纺织厂和家用电器厂,其污水排放量与污染物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试确定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项目化工厂 纺织厂 家用电器厂 评价标准 (mg/l ) 污水量(万m 3/a)CODcr(mg/L)560 428 76 10 悬浮物(mg/L)62 25 75 50 挥发酚(mg/L)六价铬(mg/L)2.在某河的源头处采集的10个样品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如下表,据此计算水环境背景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城市中设有若干个监测点时,可用大气质量 玫瑰图 (p379)
n 大气质量玫瑰图:将每个监测点的大气质量 指数I1(见前述)和大气污染超标指数I2及它们 的各分指数用作图方法标示,使人一目了然 地看出全市大气质量的分布和各点差异状况。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5.分段线性函数型质量指数
环境质量评价的核心问题—研究环境质量的好坏
目前它是以:是否适于人类生存和发展(通常是以 对人类健康的适宜程度)作为判别的标准
就自然环境而言, 可用
资源质量 生物资源 人群健康 人类生活
的尺度来衡量
标准——是否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发展。
(一)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
1.比较各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 2.确定环境综合整治对象; 3.提供城市环境规划与治理的依据; 4.研究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5.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n 用于反映大气质量动态变化趋势,某监 测点环境质量指数。
n 根据大气质量指数I1的值,一般可将大 气质量分为5级(表1)。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表1 按大气质量指数I1划分的大气质量级别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4、大气污染超标指数
由若干个超标分指数综合而成。反映历次超标浓度 总和的数量,并以末完成监测数据计划次数的相对 比例作为权重。此类指数中有代表性的是大气污染 超标指数(I2)。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三)环境质量指数法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ex)
1.概念 参照环境卫生标准(或环境质量标准)作为
评价依据,将大量监测数据经统计处理后求得 其代表值,代入专门设计的计算式,换算成无 量纲的数值,用于定量和客观地评价环境质 量 ,也称“环境污染指数”。
(water quality index)、土壤质量指数(soil quality index)等; 它们或是由若干个用单独某一个污染物或参数反 映环境质量的"分指数",或是用该要素若干污染 物或参数按一定原理合并构成反映几个污染物共 同存在下的"综合质量指数"。
环境质量指数法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包括环境质量对生物群落、人群 健康、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污染源
环境质量评价内容
环境质量
环境效应
环境的综合评价、规划和治理
环境卫生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Section 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程序
确定评价对象,明确评价目的
局地性
区域性
流域性
全球性
既可以是地理区域的评价,如水系,风景旅游区及 海域等;也可是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评价,如上海市、 北京市等的环境质量评价等。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三、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1.污染源: n 找出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2.环境质量: 核心内容 n 数理统计法 n 环境质量指数法 3.环境效应:
5.环境质量的分级 根据环境质量的数值及其对应的效应作质量等 级划分,以此赋予每个环境质量数值的含义。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基本要素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二)数理统计法
n 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出有代 表性的统计值,然后对照卫生标准,做出 环境质量评价。
n 数理统计法是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方法, 其得到的统计值可作为其他评价方法的基 础资料。
环境质量变化的特征
1.环境质量在环境自然演变过程中会出现环境质量的变异, 可能是缓慢的,也可能是灾变性的。
2.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化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作用, 而环境质量影响则具有正负反馈效应和时滞性。
3.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质量变化,通常分为人为作用、环 境参数变化、环境质量变异三个阶段。
二、 环境质量评价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污染源评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数理统计法 环境质量指数法
基本原理: 选择一定数量的评价参数进行统计分 析后,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或转换 成在综合加权的基础上进行比较。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基本要素
1.监测数据:是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资料 2.评价参数:即监测指标
n 各分指数与其实测浓度呈分段线性函数关 系,指数的表示也以各分指数分别表示或 选择最高的表示,并赋于其健康效应含义 和应采取的措施。
n 我国目前使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API)也是按照该原理建 立的每天向社会上报告的空气质量指数。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n 我国媒体每天播报的全国主要城市空气状况方法。 (1)污染参数的选取
污染源评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总等标污染负荷 n 几种污染物或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
之和。 某厂总等标污染负荷 某区域总等标污染负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等标污染负荷比(分担率)
是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的等标污 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重。
是确定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对环境 污染贡献顺序的特征量。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n 等标污染负荷分担率最高的一种污染物,即 为最主要的污染物。
n 等标污染负荷分担率最高的工厂,即为该区 域最主要的污染源。
n 按分担率大小顺序排列各污染源和各污染物, 即可列出环境污染治理应予考虑的优先顺序。
污染源评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2.排毒系数
n 是表示污染源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对人群健康潜 在危害程度的一种相对指标,它体现了污染物 的排放数量和毒性。
n 它也适用于向管理部门和公众提供关于环境 质量状况的信息。
环境质量指数法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6.方法
n 比值法: 是以Ci/Si的形式作为各污染物的分指数。
n 评分法: 是将各污染物参数按其监测值大小定出评分, 应用时根据污染物实测的数据就可求得其评 分。
n 从比值法和评分法得到的几个分指数可以构 成一个综合质量指数,常用的方法有简单叠 加、算术均数和加权平均等。
污染源调查评价
环境监测调查评价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环境效应分析
研究污染规律,环境污染趋势预测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二、污染源的调查评价
(一)目的 筛选和确定主要的污染源 筛选和确定主要的污染物(种类、性质、浓度) 评价治理的措施和效果
(二)内容
污染源位置、规模;
污染物种类、数量、分布等。
环境质量指数法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环境质量指数常用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1.比值简单叠加型环境质量指数
n 是将各污染物的监测浓度除以卫生标准或环境 质量标准的比值相加。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2.比值算术均数型环境质量指数 是在比值简单叠加的基础上加以平均。
n 计算简便,消除了选用参数个数的影响。但由 于它是各分指数的平均值,所以得出的总质量 指数可能会掩盖个别高浓度参数的影响。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3.兼顾最高分指数和平均分指数的环境质量 指数——I1大气质量指数
n 计算大气综合质量时,不仅要考虑平均分指数, 而且要适当兼顾最高分指数。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n 计算方便,形式简单,它适当兼顾了最 高分指数的影响,又考虑了平均分指数
n 各分指数都为1, 则l1=1, 各分指数都为2, 则I2=2,
环境质量评价是认识和研究环境 的一种科学方法,是对环境质量优劣 的定量描述。是对一切可能引起环境 发生变化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 法令在内的一切活动,从保护环境的 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什么是 环境质量评价?
广义上的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的结构、状态、 质量、功能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进 行预测,对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的协调性进 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现状评价
据近期环境检测资料对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当前的环境决策提供依据。
影响评价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据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预测该地区将来的环境质量 (新、改、扩建项目、特区城市、农工商联合体的环评)。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预估拟建项目对未来环境影响。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按区域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 入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API)的项 目定为: PM10、SO2、NO2、CO、O3。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2.设计原则
指数应与评价因素具有相关性、可比性、 可加性,而且直观易懂。
环境质量指数法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3.分类:环境质量指数可分为单要素环境
质量指数和总环境质量指数两大类。
环境质量指数法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n 单要素的环境质量指数 有大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水质指数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2020/12/11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第一节 概述
环境质量评价
?
一 、概念
环境质量是环境素质好坏的表征
环境质量
①是环境状态惯性大小表示—从一种状态变化
到另一种状态的难易程度
②是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示
环境质量是不断变化的,环境质量变化有自然作用 过程,也有人为作用过程。
污染源评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 某污染物等标负荷的分担率
Ki=Pi/Pn ×100% Pn=∑Pi= ∑Ci/∣Coi∣·Qi i: 污染物的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