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评价第五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5章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环境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SURFACEWATER ENVIRONMENT HJ/T 2.3---2018
三、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
相关内容请参见《导则》附录部分
已知某工厂的排污断面上BOD5的浓度为65mg/L,DO为7mg/L,受纳水体的河流平均流速为1.8km/d,河水的K1=0.18d-1,K2=2d-1,试求:距离为1.5km处的BOD和DO的浓度;
某二类水质监测点数据如下,请用单项水质标准指数对其进行评价(单位为mg/L)
非持久性污染物: O’connor河口模式
(3)常用湖泊(水库)模型适用条件
A、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包括动态模式和平衡模式两个模式)适用条件(3个): a、小湖(库); b、非持久性污染物; c、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动态模式适用于预测需反映随时间变化,平衡模式只反映长期平均浓度。
非持久性污染物
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
在利用数学模式预测河流水质时,充分混合段可以采用一维模式或零维模式预测断面平均水质;在混合过程段需采用二维模式进行预测。 大、中河流一、二级评价,且排放口下游3~5km以内有集中取水点或其他特别重要的环保目标时,均应采用二维模式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
Hale Waihona Puke 均匀河段长10km,有一含BOD的废水从这一河段的上游端点流入废水流量为 q =0.2m3/s,BOD浓度C2=200mg/L,上游河水流量 Q =2.0m3/s, BOD浓度C1=2mg/L,河水的平均流速 u =20km/d,BOD的衰减系数 k=2/d,求废水入河口以下(下游) 1km、2km、5km 处的河水中 BOD 的浓度。 解:河段初始断面河水中BOD浓度为:
第五章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对于人类和陆生生物而言,土壤是岩石圈中最重要的部分。
与地球直径相比地表土壤的厚度仅为十几厘米,相比之下微乎其微,但正是这薄薄的一层土壤,才使得地球上有了广袤的森林、农田和草原,人类得以从中获取宝贵的生产和生活资源,拥有肥沃的土壤及与之相适宜的气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土壤即是生产食物的场所,同时也是大量污染物的接纳场所。
如从工厂排放出的烟雾、化肥、杀虫剂及其他一些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后造成土壤污染,并在循环过程中造成水、大气和生物体的污染。
土壤污染严重污染地下水、影响农产品安全、国际贸易、危及人类健康日本痛痛病事件1955年至1972年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公害事件。
1955年,在神通川流域河岸出现了一种怪病,症状初始是腰、背、手、脚等各关节疼痛,随后遍及全身,有针刺般痛感,数年后骨骼严重畸形,骨脆易折,甚至轻微活动或咳嗽,都能引起多发性病理骨折,最后衰弱疼痛而死。
经调查分析,痛痛病是河岸的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水体,使稻米含镉。
而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受镉污染的河水,以及食用含镉稻米,致使镉在体内蓄积而中毒致病。
日本水俣病事件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在制造过程中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这使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汞。
当汞在水中被水生物食用后,会转化成甲基汞。
水俣湾由于常年的工业废水排放而被严重污染了,水俣湾里的鱼虾类也由此被污染了。
这些被污染的鱼虾通过食物链又进入了动物和人类的体内。
甲基汞通过鱼虾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脑部和身体其他部分。
进入脑部的甲基汞会使脑萎缩,侵害神经细胞,破坏掌握身体平衡的小脑和知觉系统。
我国土壤污染日趋严重,耕地、城市土壤、矿区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土壤的污染源呈多样化的特点。
有资料显示,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及其他类型的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全国每年仅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达1000多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人民币。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

首先由云量与太阳高度角查出太阳辐射等级数,再由太阳辐射 等级数与地面风速查出稳定度等级。
云量与太阳高度角
太阳辐射等级数 地面风速
大气稳定度等级
3.4 风场
风:空气旳水平运动 风速:空气在单位时间内移动旳水平距离,随时间和高度变化 风向:风旳来向,16个方位表达 风频:吹某一风向旳风旳次数,占总旳观察统计次数旳百分比 主导风向:风频最大旳风向,其下风向即为污染几率最大旳方位 风向玫瑰图:在极坐标中按16个风向标出其频率旳大小 局地风场:在局部地域因为地形影响而形成旳空间和时间尺度都 比较小旳所谓地方性风,主要有海陆风、山谷风、过山气流、城 市热岛环流等。
⑺面源调查统计内容一般涉及:将评价区在选定旳坐标系内网 格化。以评价区旳左下角为原点:分别以东和北为正X和正Y 轴。网格单元,一般可取1×1(km2),评价区较小时,可取 500×500(m2),建设项目所占面积不大于网格单元,可取其 为网格单元面积。按网格统计面源旳下述参数:①主要污染物 排放量②面源有效排放高度和网格旳平均海拔高度,如网格内 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③面源 分类,假如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 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面源分为2-3类。 ⑻对于颗粒物污染源,还应调查其颗粒物旳密度及粒径分布 ⑼原料、固体废弃物等堆放场合产生旳扬尘可按面源处理。应 经过试验或类比调查,拟定其起动风速和扬尘量。
式中: Y——烟尘排放量,kg/h; B——燃煤量,kg/h; A——煤旳灰分含量,%; D——烟气中烟尘占灰分量旳百分数,%, 其值与燃烧方式有关; η——除尘器旳总效率,%。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以及防止大气环境进 一步恶化的综合防治措施。
(二)评价因子和标准的选择
1. 评价因子的选择
(1)尘:降尘、飘尘、悬浮微粒 (2)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 (3)有害元素:氟、铅、汞、镉、砷等 (4)有机物:苯并[α]芘、总烃等
MAQI
I c2
I
2 s
I
2 p
I
2 n
I
2 o
式中I:各污染物的分指数,下角字母分别代表c为CO;s为SO2;p为 颗粒物质;n为NO2;o为氧化剂。
Ic
c8
Sc8
2
c1
Sc1
2
Is
sa
Ssa
2
s 24
S s 24
2
s3
Ss3
2
Ip
pa
S pa
2
p24
S p24
(2)O3:阔叶植物下表皮出现不规则的小点或小斑,部分下陷,小点变
成红棕色,小斑褪成白色。随植物受害程度的加重,叶子可发生密集的小点 (斑),并可联结成较大的斑。禾本科植物最初坏死区(小斑)不联结,随后可造 成较大的坏死区。针叶树叶顶部发生棕色死尖(枯尖),和SO2伤害症状相似, 但棕色和绿色组织分布不规则。
表5-6 格林指数分级
污染物
SO2(10-6) 烟雾系数(COH单位/1000英尺)
指数分级
希望水平 0.06 0.9 25
警戒水平 0.3 3.0 50
极限水平 1.5 10.0 100
格林大气综合污染指数适用于寒季或以燃煤为主要污染源的场
合。当污染综合指数小于25时,说明空气清洁而安全;当指数大于 50时,说明空气有潜在危险性。当指数达50、60、68时,应分别 发出一、二、三级警报,采取减轻污染的有关措施。当指数等于68 时,相当于煤烟型大气污染事件的水平。
5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3)评价指数的选用和综合:
选用的评价指数要作到有可比性。做环境质量 评价应尽可能选择国内或地区范围内已通用的 评价指数。这样做的优点是评价结果既有可比 性又节省工作量; 其次是选用国内外使用较多、较成熟的指数。 在必要的情况下才自行设计指数。新设计的指 数要求物理概念明确、易于计算。 从单因子指数P=c/s变成分指数,再从分指 数转成总指数,都有一个指数综合的问题。
?若考虑各环境因素在某一环境中?若考虑各环境因素在某所占的比例不相等需根据各环境要素在环境系统中各自与人类行为发生关系时所占的比列来确定其权重ip?iiisckip?环境中?计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iiscwi?多种污染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则要乘以ki修正系数?考虑各环境因素在某一环境中所占的比考虑各环境因素在某例不相等则要根据各环境要素在环境系统中各自与人类行为发生关系时所占的比例来确定其权重
•(2)确定所要评价的环境要素和评价因子
确定评价环境要素及其评价因子的依据是: ①所选择的评价要素及评价因子应能满足预定的目的 和要求。 一般说,在做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时,选择的因子应是 例行监测浓度较高以及对人群健康已经有影响的因 子; 在做环境影响评价时,应选择可能受拟议行动影响的 要素和因子; 做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时,要求选择较多的环境要 素及共因子参加评价,以利作出较全面、砌切的评 价结论; ②已开展的区域污染源调查和评价所确定的主要污染 源和主要污染物; ③尽可能选择环境质量标堆所规定的因子;
(maxPi )2 (avePi )2 P 2
一、指数评价法
P>1 环境质量不能满足评价标准的要 求 P=1 临界状态 P<1 较好
计算P值的注意事项: 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s有不同的选择 环境质量值是一个污染物影响的综合 结果,计算时应以污染物种类的数目 作为计算公式中参数的数目。
环境评价教程(徐新阳版)课后题答案

环境评价教程(徐新阳版)课后题答案环境评价教程(徐新阳版) 课后题答案第⼀章环境评价概述1、什么是环境、环境要素?环境有哪些功能?A环境:环境是以⼈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是影响⼈类⽣命和发展的各种⾃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B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的、性质不向⽽⼜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
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包括:光、热、⽔、⼟、⽓、动植物以及这些⾃然要素与⼈类长期共处所产⽣的各种依存关系。
C环境功能有:⼀⽅⾯,它是⼈类⽣存和发展的最终物质来源;另⼀⽅⾯,它承受着⼈类活动产⽣的废弃物和各种作⽤的结果2、什么是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有哪些价值?A环境质量:有⼈认为:环境质量就是环境的优劣程度.是对⼈类的⽣存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
也有⼈认为:环境质量是外境系统客观存在的—种本质属性,是能够⽤定性和定量的⽅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B环境质量的价值:a⼈类健康⽣存的需要b⼈类⽣活条件改善和提⾼的需要c⼈类⽣产发展的需要d维持⾃然⽣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需要3、什么是环境评价?开展环境评价⼯作有什么意义?A环境评价:环境评价就是按照⼀定的标准和⽅法对环境质量给予定性或定量的说明和描述。
B开展环境评价⼯作的意义:环境评价是⼀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实⽤性强的学科,它为环境管理、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环境标准的制定、⽣态环境制定、⽣态环境建设及环境规划提供技术依据,为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信息,是环境保护的⼀项基础⼯作,是贯彻“预防为主、预防结合、综合治理“环境管理原则的具体体现。
同时,环境评价⼯作中,尤其是对⼀些以前没有遇到过的建设项⽬进⾏环境影响评价时,必然要开展⼀些基础研究或专项研究,从⽽促进了环境科学的发展。
4、环境评价的主要⽅法有哪些?指数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经济学评价法运筹学评价法5、简述环境评价的基本⼯作程序第⼀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作为研究有关⽂件,进⾏初步的⼯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等级,编制评价⼤纲;第⼆阶段为正式⼯作阶段,其主要⼯作为详细的⼯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作为汇总,分析第⼆阶段⼯作所得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6、什么是环境标准?中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包括哪些内容?A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政府为保护⼈体健康、改善环境质量、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从⽽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制定的环境保护技术法规。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基本原理,理解水处理、大气治理和固废处理的基本技术方法。
2. 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
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环境工程领域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工程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环境质量评价。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环境工程相关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激发其探究环境科学领域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对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有基本的认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环境工程原理概述:介绍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任务和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一章“环境工程概述”2. 水处理技术:讲解水的污染来源、水处理技术原理及方法,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教学内容:教材第二章“水处理技术”1-4节3. 大气治理技术:介绍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治理技术,如脱硫、脱硝、除尘等。
教学内容:教材第三章“大气治理技术”1-3节4.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讲解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方法及资源化利用,如填埋、焚烧、堆肥等。
教学内容:教材第四章“固废处理与资源化”1-3节5. 环境质量评价:介绍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程序,使学生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技能。
张从版环境评价习题

张从版环境评价习题环境评价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环境评价概述》一、概念1.环境质量2.环境评价3.环境标准4.环境质量标准5.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填空题1.环境质量的价值包括(经济)、(健康)、(生态)和(文化)。
2.环境评价的对象是(环境质量和价值)。
3.按照评价的时间,环境评价分为(过去)、(现状)和(影响)。
4.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国家法律中肯定下来的国家是(美国)。
5.东欧与前苏联的环境评价主要侧重于(河流)和(地理)。
6.我国的环境评价经历了(尝试)、(探索)、(发展)和(评价)四个阶段。
7.环境质量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p=c/s )。
三、简答题1.环境评价的意义。
2.环境质量指数的作用。
答: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的主要步骤。
收集整理环境数据和资料;确定评价的要素和影子;指数的选用与综合;质量分级4.简述专家评价法。
5、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构成是怎样的?6、某监测点数据如下(单位是mg/L),请用单项水质标准指数对其进行评价,BOD COD DO Cd Cr Cu As 石油酚15 10 9第二章《环境评价信息的获取》一、概念1.特尔斐法2.专家二、简答题1.污染源调查的意义。
掌握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了解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确定区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提出污染治理和控制措施2.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公式。
3.环境背景值的含义。
4.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收集资料;现场测量;摇杆发5.如何制定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确定检测项目;确定检测范围;确定检测周期;确定监测点位6.大气监测项目有哪些?7.特尔斐法环境预测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8.大气监测频率9.地面水监测频率。
10.土壤监测的布点方法三、计算题1.某地区建有化工厂、纺织厂和家用电器厂,其污水排放量与污染物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试确定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项目化工厂纺织厂家用电器厂评价标准(mg/l )污水量(万m 3/a) CODcr(mg/L)560 428 76 10 悬浮物(mg/L)62 25 75 50 挥发酚(mg/L)六价铬(mg/L)2.在某河的源头处采集的10个样品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如下表,据此计算水环境背景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
化
环境质量评价第五章
<2.0% 2-5%
化 5-10%
化 >10%
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
区,它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过程。
土壤沼泽化标准
土壤沼泽化程度
土壤沼泽化标准 (土壤潜育层距
地面高度)
非沼泽化 轻沼泽化 中沼泽化 重沼泽化
环境质量评价第五章
东北平原
发展速度快,30-50万 平方公里。
全国总水土流失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
我国每年流失土壤超 50 亿 t , 占世界总流失量的 1/5 ,受危害 严重的耕地约环境占质量全评价国第五1章/3 ,相当 于耕地削去 10mm 厚的土层, 损失 N , P,K 养分相当于 4000 多万 t 化肥。
环境质量评价第五章
我国土壤退化的特点
1、土壤退化面积环广境质量,评价第强五章度大,类型多
全国总水土流失面积: 1.5 亿公顷,几乎 1/6 国土;
荒漠化面积: 262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 27.3%
草地退化面积: 8700 万公顷,占全部草地 30% ;
全国受污染农田 2000万亩
据有关统计,1950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而 到1980年代已增至150万平方公里,年流失土壤量达50亿吨, 约占全世界流失量的1/5。仅黄河的年输沙量即达16亿吨,其 中90%来自黄土高原。如果黄河入海的泥沙也用火车装载,则 可以环绕赤道29圈。
D2 农药污染 环境质量评价第五章
D
土壤 污染
D3 有机废物污染 D4 化学肥料污染
D5 污泥、矿渣和粉煤灰污染
D6 放射性物质污染
D7 寄生虫、病原菌和病毒污染
E
土壤 性质 恶化
E1 土壤板结 E2 土壤潜育化和次生潜育化 E3 土壤酸化
E4 土壤养分亏缺
据统计:因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土壤 肥力衰减和土壤污染及酸化等造成的土壤退化 总面积约 4.6 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40% ,是全球土壤退化总面积的 1/4 !
风蚀坑
10-30% 25-50% 流沙面积大,坑丛沙对密集、 中度沙化
炊事强烈
<10% >50% 密集的流动沙丘占绝对优势 强度沙化
环境质量评价第五章
这就是李自成的家 乡—
米脂
环境质量评价第五章
环境质量评价第五章
环境质量评价第五章
土壤盐渍化标准
土壤盐渍化程 非盐渍 轻盐渍 中盐渍 重盐渍
度
5.土壤污染
数量退化
6. 耕地非农化
安 全农
产
品
和
粮
食
中国土壤退化分类
一级 A 土壤侵蚀 B 土壤沙化 C 土壤盐化
二级
A 水蚀 环境质量评价第五章
1
A2 冻融侵蚀 A3 重力侵蚀 B1 悬移风蚀 B2 推移风蚀 C1 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 C2 碱化
中国土壤退化分类(续)
D1 无机物(含重金属和盐碱类)污染
西藏(16.6%),共占81.5%
环境质量评价第五章
植树种草,甘肃
环境质量评价第五章
沙丘固定
环境质量评价第五章
沙丘固定,北京
环境质量评价第五章
水
土
区
流 失
重
灾
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面积43万平方公
环境质量评价第五里章 ,严重的11万平方公里
长江中上游丘陵
南方12省水土流失面 积达150万平方公里
< 60cm 60-40cm 40-30cm <30cm
环境质量评价第五章
滨海盐土景观
我国盐渍土总面积约 1 亿公顷,其中现代盐 渍化土壤0.37 亿公顷,残余盐渍化土壤0.45 亿公顷,潜在盐渍化土壤 0.17 亿公顷。
环境质量评价第五章次生源自渍化的成因① 由于发展引水自流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 升超过其临界 深环度境质,量评使价第五地章 下水和土体中的盐 分随土壤毛管水通过地 面 蒸发耗损而聚于 表土。 ② 利用地面或地下矿化水(尤其是矿化度大 于 3g/L 时)进行灌溉,而又不采取调节土 壤水盐运动的措施,导 致灌溉水中的盐分积 累于耕层中。 ③ 在开垦利用心底土积盐层的土壤过程中, 过量灌溉的下渗水流溶解活化其中的盐分, 随蒸发耗损聚于土壤表层。
2、土壤退化速度快,影响深远
•目前每年损失耕地达 300-600 万亩; 荒漠化面积 发展速度: 2640 平方公里/年。
环境质量评价第五章
•过去 30 年中,土壤侵蚀面积的增长速率为 1.2~2.5% ,致使长江成为中国的第二条“黄河” 。
•我国每年流失土壤 50 亿吨,流失的土壤养分 4000 万吨化肥,流失的土壤相当于 10mm 的土层。
5.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soil environm环境e质量n评价t第a五l章 assessment
环境质量评价第五章
环境质量评价第五章
环境质量评价第五章
环境质量评价第五章
第三节 土壤环 境影响评价
土壤退化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环境质量评价第五章
1.土壤侵蚀
2.土壤沙化
质量退化
3.土壤盐渍化
4.土壤肥力退化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到达 150 万 平方公里,相当于 50 个台湾省!
多可怕!你还睡得着吗?
土壤沙化标准
土壤沙化标准
植被覆盖 流沙面 度 积比例
环境质量评价第五章
综合景观特征
土壤沙化 程度
>60%
<5% 绝大部分土地未出现流沙, 潜在沙化
流沙分布呈斑点状
30-60% 5-25% 出现小片流沙、坑丛沙堆和 轻度沙化
我国国土荒漠化的数据
全国1/4以上的国土环荒境质漠量评化价第;五章 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荒漠化潜在发生区域面积331.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
面积34.6%); 荒漠化土地面积262万km2(占国土面积27.3%); 荒漠化涉及18个省、市的471个县、旗、市; 荒漠化面积前3位:新疆(39.8%),内蒙古(25.1%),
(1)土壤盐碱化
Na
SAR= Ca 2 Mg 2 2
Na+—钠离子浓度,meq环境(毫质量克评价当第五量章 )/L;
Ca2+—钙离子浓度,meq/L; Mg2+—镁
离子浓度, meq/L。
当土壤溶液的电导率(ES)为10mS/m时, SAR值在0—10之间为低钠水,可用于灌 溉各种土壤而不发生盐碱化;SAR在 10—18之间为中钠水,对具有高阳离子 交换量的细质土壤会造成碱化;SAR在 18—26之间为高钠水,对大多数土壤都 可造成碱化。SAR值在26—30之间为极 高钠水,一般不适用于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