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_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_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能:________(2)讲信修睦修:________(3)不独亲其亲亲:________(4)不独子其子子:________(5)矜、寡、孤、独、废疾者寡:________ 者:________(6)男有分分:________(7)盗窃乱贼而不作乱贼:________ 作:________3.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选贤与能________ 讲信修睦________ 矜、寡________ 男有分________4. 《大道之行也》填空。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

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

(2)出自本课的成语有:________。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注】①穷:困境。

②分:区分、辨别。

③屈:竭尽。

(1)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为公为:是B.选贤与能选:选拔C.男有分,女有归归:回家D.盗窃乱贼而不作作:兴起(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语段【甲】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_______________,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语段【乙】则主要阐述了_______________。

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语文八年级下册

22 《礼记》二则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佳肴(yáo)自强(qiǎng)男有分(fēn)B.学学半(xiào)矜寡孤独(guān)讲信修睦(mù)C.幼有所长(cháng)兑命(yuè)选贤与能(jǔ)D.天下为公(wéi)讲信修睦(mù)货恶其弃于地也(è)2.下面句子中的“其”字与“不知其旨也”一句中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B.货恶其弃于地也C.其此之谓乎?D.以其境过清。

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此之谓乎B.何陋之有C.大道之行也D.宋何罪之有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人不知而不愠A.是故谋闭而不兴B.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故外户而不闭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中的“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尉果笞广B.恢弘志士之气C.稍稍宾客其父D.无案牍之劳形6.下列对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B.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关)C.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D.天下为公(介词,为了)7.下列划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B.虽有嘉肴C.教然后知困D.讲信修睦8.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B.货/恶其弃于地也C.是故/谋闭而不兴D.是谓/大同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对于财货,人们憎恶它,把它扔在地上,自己不会私藏。

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D.《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二、语言表达10.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第22课《礼记》二则积累与运用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兑(yuè)命》曰“学学半"B.教学相长(zhǎng)也C.选贤与(yǔ)能D.男有分(fèn),女有归2.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D.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3.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B.选贤与能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D.虽有至道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5.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货恶其弃于地也。

6.填空。

(1)《虽有嘉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嘉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大道之行也》中与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

(3)《大道之行也》中说生活在“大同社会"里的每个人应该人尽其力的句子是:______。

(4)《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表意相近的句子分别是:___ _____。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星期天,小林要到文化公园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文化公园怎么走?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

"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__________。

如果你是小林,你会向老大爷问道:“___ ______”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

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虽有嘉肴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旨.(zhǐ)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弗.食弗:不至道:最好的道理(2)虽有至道..(3)不知其善.也善:好(4)教然后知困.困:困惑也自反:自我反思(5)然后能自反..3.解释下列通假字。

学.学半“学”同“敩”,教导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详见本课“学法点津”】(1)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主旨(3)教学相长古义:教与学今义:教书..5.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C)A.择其.善者而从之B.弗食,不知其.旨也C.其.此之谓乎D.弗学,不知其.善也(解析:C.“其”是副词,表推测,大概。

其他三项均是代词。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3)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7.填空。

(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作者)编纂的,是战国至秦汉(时期)间儒家(学派)论著的汇编。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也。

二、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8.“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了什么问题?强调了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9.“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后者是作为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中心论点的。

10.学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示例】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

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B.货/恶其弃于地也C.是故/谋闭而不兴D.是谓/大同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 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2)男有分.(3)是.谓大同(4)故.人不独亲其亲(5)女有归.(6)是故谋闭而不兴.(7)盗窃乱贼而不作.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老师教得精彩,学生们学得扎实,真是教学相长....。

B.我们欣赏孙中山先生的墨迹,感悟其坚忍不拔的革命信念和天下为公....的高尚情怀。

C.全社会都要关心老人,使老人老有所终....,老有所乐。

D.这里不但风景优美,而且民风淳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乙]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

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

上尝临.镜默然不乐。

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九》)[注] 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

②同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

③允:符合。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亲() (2)干() (3)临()6.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2课《礼记》二则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2课《礼记》二则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综合性学习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矜.( )男有分.( )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 )2.【把握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二、文言文阅读3.文中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最后说“是谓大同”,那么从文中看,“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解释。

5.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的?6.如何理解和评价“大同”社会?7.本文中的“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男有分.(2)不独子.其子9.翻译下列句子。

(1)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盗窃乱贼而不作。

三、综合性学习1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2)故人不独亲.其亲(3)男有分.(4)是.谓大同(5)故.人不独亲其亲(6)女有归.(7)是故谋闭而不兴.(8)盗窃乱贼而不作.(9)是谓大同.12.《大道之行也》选自《______________》。

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2 《礼记》二则同步练习1.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嘉肴(yáo)学(xiào)学半选贤与(yǔ)能B. 《兑(duì)命》盗窃乱(luàn)贼教学相长(zhǎng)C. 弗(fú)食男有分(fēn)讲信修睦(mù)D. 废疾(jí)矜(guān)、寡力恶(wù)其不出于身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B.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C. 弗学,不知其善也D. 处处志之3. 下列加下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②是谓大同。

C. 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②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D. ①子固非鱼也。

②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4. 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 《齐谐》者,志怪者也。

B.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我知之濠上也。

5.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B. 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D.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译文: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所以,外面的住户就不用关大门了6.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兑命》曰“学学半”B.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C. 男有分,女有归D.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7.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出自战国时期法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庄子》。

B.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提出的八条目。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醉翁之意不在酒(2)云归而岩穴暝(3)山间之四时也(4)颓然乎其间者2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3 . 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段围绕“尤美”,描绘了山林的茂盛、泉水的流淌、亭子的姿态,营造了一幅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的美丽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课内文言文节选,回答小题。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炀,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日似瞑,意取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请教。

1 . 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B.场主\积薪其中C.其\一犬坐于前D.乃悟\前狼假寐2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顾 (2)止(3)寐3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两狼之并驱如教”。

4 . 选文的故事情节:惧狼→(______)→(______)5 . 理解选文内容,具体说说文中是如何刻画屠户的机智?傅永传傅永①,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笔。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

齐将鲁康祚、赵公政侵豫州,肃令永勒甲士三千击之。

永量齐兵好以斫营③为事,即夜分兵二部,出于营外。

又度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

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④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

教之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

”其夜,康祚、公政等果亲率军来斫营。

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祚等奔趋淮水。

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焉。

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

康祚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⑤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等救之。

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

”聪等不从,一战而败。

聪等弃甲,永独收散卒徐还。

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锋锐。

聪、藻徙为边民,永免官爵而已。

不经旬,诏永为汝阴太守。

——节选自《北史·傅永传》,有删节(注)①傅永: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

②让:责备。

③斫营:夜间偷袭。

④瓠:油壶。

⑤裴叔业:与鲁康祚、赵公政均为南齐名将。

6 .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复南奔寻:寻找B.肃令永勒甲士三千击之勒:率领C.康祚等奔趋淮水趋:奔向D.生禽公政禽:抓住7 .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A.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B.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C.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D.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8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傅永请叔父代为回信,结果叔父认为傅永没有提前汇报而将他臭骂一顿。

B.傅永对南齐将领喜欢偷袭的习惯非常了解,所以提前在军营外设下埋伏。

C.傅永暗地派人在淮水深水处点亮油灯,导致南齐军队在渡河时溺死无数。

D.高聪战败后,傅永将逃散的北魏士兵再次召集起来并设伏攻击南齐军队。

9 . 将第三大题文言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深沟固垒,然后图之。

(题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②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③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④,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注)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②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③毳(cuì)衣:细毛皮衣。

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10 .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相与步于中庭。

(2)是日更定矣。

11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2 . (小题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相与步于中庭。

B.独往湖心亭看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更有痴似相公者。

13 . (小题4)(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

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14 . (小题5)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

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课内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5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1)年且九十(___________) (2)杂然相许(___________) (3)一厝朔东(___________)16 .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寓言,既有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B.文章以“愚”命名大智大勇的愚公,以“智”命名鼠目寸光的智叟,这一颠倒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理由充分,信心百倍,他指出“人无穷”而“山有尽”,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D.愚公妻子的“献疑”和河曲智叟的“汝之不惠”表示:二人对愚公移山行为的态度持反对意见,认为愚公的行为是不明智的。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

量才授职,务省官员。

故《书》称:‘任官惟贤才。

’又云:‘官不必备,惟其人。

’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

孔子曰:‘官事不摄,焉得俭?’且‘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此皆载在经典,不能具道。

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

卿宜详思此理,量定庶官员位。

”玄龄等由是所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

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遣诸衣冠以为耻累。

”(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审:审察。

②腋:狐腋下的皮毛,纯白珍美。

③侪辈:同辈,同一类的人。

④耻累:负担,包袱,拖累。

18 .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19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

20 . 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和情感。

卿宜详思此理,量定庶官员位。

21 . 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甲乙两个语段在选择官员方面的主张有何异同点?课外文言文阅读入木三分张怀瓘①晋王羲之②,字逸少,旷子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③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

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⑤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⑥,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选自《书断·王羲之》)[注释]①张怀瓘:唐代书法家.其撰写的《书断》三卷,书录古今书体,记载著名书法家轶事。

瓘,音guàn.②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

③笔说:论如何写好书法的书籍。

同后文的用笔诀。

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跟她学过书法。

⑤太常王策:担任太常官的王策。

⑥祝版:祭神的木版。

22 .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2)父喜,遂与之。

(3)此子必蔽吾名!(4)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23 .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