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新闻事件舆论引导中的三种模式
新闻导语类型并举例

新闻导语类型并举例
新闻导语是新闻报道的开头部分,它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新闻导语类型:
1. 直叙式导语:直接陈述新闻的核心事实,不做过多的修饰和解释。
这种导语通常用于突发事件、重大新闻等。
例如:“今天早上,一列火车在我市出轨,造成多人伤亡。
”
2. 描写式导语:通过描写新闻现场的情景或细节,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种导语通常用于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
例如:“昨天晚上,一场大火烧毁了市区的一座古老建筑,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
3. 疑问式导语:以问句的形式提出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
这种导语通常用于具有争议性或敏感性的新闻。
例如:“政府是否应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
4. 引语式导语:引用新闻中某个人物的话或观点,突出新闻的重点或亮点。
这种导语通常用于具有代表性或权威性的言论。
例如:“总统在讲话中表示,我们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保护国家的安全。
”
5. 对比式导语:通过对比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或变化,突出新闻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导语通常用于具有时间性或地域性的新闻。
例如:“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房价上涨了10%。
”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新闻导语类型,不同类型的导语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
做好宣传引导的三大“方法论”

疫情突发,媒体应该如何创新实践,发挥自身的社会功能,协助控制事态发展,减少社会损失?本文通过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的报道实践,从突发性、专业性、公共性三个角度分析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媒体做好宣传引导的三大“方法论”。
当好“策划师”“辟谣侠”。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媒体应避免“反射弧过长”和“打乱仗”。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在鲜活报道上,红网时刻新闻客户端运用短视频、H5、图解、动漫等融媒体表达形式,先后推出了《组图|复工了,来看长沙花式吃“范”!》等多个网络“爆款”作品;在深度报道上,微信公众号“观潮的螃蟹”精准传送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先后刊登《战疫新阶段仗怎么打?学学彭德怀梁兴初》等一系列稿件,反响热烈。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谣言传播,主流媒体发出权威声音及时辟谣尤为重要。
红网、大湘网等在湖南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指导下,及时开设“辟谣侠盟”专栏平台,运用网络大数据及时搜集谣言线索,运用社区大数据精准辟谣,运用权威平台联动辟谣,向公众弹窗发布、定向推送《相声演员“逃离武汉”?尹俊隆就发布不合时宜微博公开道歉》等系列稿件。
当好“瞭望哨”“广播站”。
突发事件的信息必须公开透明,在各个环节必须畅通无阻,就事件基本情况、进展、应对措施、未来部署等进行详细通报。
红网作为抗疫期间唯一获准驻守在湖南省卫健委(省防疫指挥部)的媒体,及时发布疫情信息、联防联控、复工复产、医疗队驰援情况等权威信息。
此外,还就物资紧缺、人车管控、防控松懈等部分存在的问题进行关注、梳理和反馈,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解决。
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强,影响范围广,疫情所到之处,政府的声音、科学的信息就不能缺席。
红网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分站优势,将报道视角不断下沉延伸。
红网市州分站编辑记者全部取消休假,深入一线报道,推出“抗疫在基层”专题,展示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防控行动,其中,《长沙战“疫”》总点击量达2432万。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是指在发生突发事件后,通过舆论引导来规范和引导公众的言论和行为,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舆论引导的目的是通过正确的信息传递,调动公众的积极性,避免恐慌和混乱的情绪扩散,以及防止谣言的传播。
本文将探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重要性、方法和应对措施。
一、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重要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对舆论进行有效引导,防范谣言、消除恐慌、凝聚民心,提供正确的信息和指导,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正确认识舆论引导的重要性,有助于促进社会各界对突发事件的正常认知和理性应对。
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方法1. 及时公布信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应及时公布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需要具备公正、客观、准确和权威性的特征,以确保公众能够获得正确的消息,并减少漏洞和猜测的空间,避免谣言的传播。
2. 加强宣传报道媒体作为传递消息的重要渠道,应当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宣传报道。
在报道中,媒体要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权衡言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关系,避免恐慌情绪的扩散,传播正能量。
3. 发挥专家和权威人士的作用专家和权威人士在突发事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以对事件进行专业解读,提供科学的建议和分析,增加公众的信任度和依赖感。
政府应该充分利用专家和权威人士的声音,加强舆论引导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4. 加强社交媒体管理社交媒体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重要渠道。
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社交媒体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虚假信息、恶意谣言,引导公众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避免被不实言论误导。
三、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应对措施1. 建立应急机制政府应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明确各部门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的职责和任务,形成合力。
通过演练和训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专业性,做到有备无患。
2. 加强舆情监测舆情监测是及时发现和掌握舆论动态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应建立有效的舆情监测机制,获取公众的话语权和情绪走向。
舆论形成的模式名词解释

舆论形成的模式是指对于舆论形成过程的理论或模型,是对舆论产生、发展、变化和影响的研究和概括。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舆论形成的模式:1. “爆米花”模式:这种模式认为,舆论的形成就像“爆米花”一样,在某个时刻突然爆发出来。
在“爆米花”模式中,舆论的爆发通常是因为某个事件或议题突然出现,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注和讨论。
这种模式强调舆论的突发性,忽略了舆论形成过程中的积累和渐进。
2. “风吹浪起”模式:这种模式认为,舆论的形成就像“风吹浪起”一样,需要一定的外部刺激和推动。
在“风吹浪起”模式中,社会没有对某个事件或议题的讨论,直到出现了某种外部刺激,才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这种模式强调外部刺激对于舆论形成的重要性。
3. “理性与操纵”模式:这种模式认为,舆论的形成既受到理性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操纵和控制的影响。
在“理性与操纵”模式中,公众对于某个事件或议题的看法和态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媒体报道、政治宣传、社交媒体的影响等。
这种模式强调了舆论形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 “沉默的螺旋”模式:这种模式认为,舆论的形成是由“沉默的大多数”推动的。
在“沉默的螺旋”模式中,一些人会选择公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而其他人则选择保持沉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开表达自己看法和态度的人会越来越多,形成一种“螺旋上升”的趋势。
这种模式强调了公众对于某个事件或议题的逐渐接受和认同。
5. “瀑布模型”与“蒸腾模型”:这两种模式都是试图描述舆论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其中,“瀑布模型”认为,舆论的形成就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到下游有一个明显的转变和流动过程;而“蒸腾模型”则认为,舆论的形成就像水蒸气一样,从底部逐渐升腾到顶部,形成一种更加平衡的状态。
这两种模式都强调了舆论形成过程中的变化和动态性。
总之,不同的舆论形成模式都有其特点和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情境和研究角度。
对于具体的舆论形成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进行分析和理解。
舆论导向在大众传媒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

舆论导向在大众传媒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以舆论导向在大众传媒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导语: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闻报道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
而舆论导向在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舆论导向的定义、作用以及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舆论导向的定义舆论导向是指在特定的背景下,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报道和引导,对公众产生一定的影响,以达到特定目的的一种导向方式。
它通过选择、强调和解读事实,对公众的认知和态度产生影响。
舆论导向可以分为正面导向和负面导向,既可以引导公众对某一事件或事物持肯定的态度,也可以引导公众对某一事件或事物持否定的态度。
二、舆论导向的作用1. 引导公众关注焦点:舆论导向在新闻报道中可以通过选择报道的对象、角度和方式等手段,将公众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从而形成关注的焦点。
比如在大众传媒对某一重大事件进行报道时,可以通过选择某些细节来引导公众对该事件的关注度。
2. 影响公众认知:舆论导向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和解读,可以影响公众对某一事件的认知。
新闻报道中的语言、图片、视频等元素都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来传达信息,从而影响公众的认知。
因此,舆论导向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3. 引导公众态度:舆论导向还可以通过选择报道的角度和方式来引导公众对某一事件或事物的态度。
比如在报道某一政治事件时,可以通过强调某些细节或者对某些人物进行正面或负面的描述,来引导公众对该事件或人物的态度。
三、舆论导向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1. 选择报道的对象和角度:在新闻报道中,选择合适的报道对象和角度是舆论导向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选择报道的对象和角度,可以引导公众对某一事件或事物的关注和认知。
2. 强调某些细节和信息:在新闻报道中,强调某些细节和信息可以对公众的认知和态度产生影响。
通过选择和强调某些细节和信息,可以引导公众对某一事件或事物的看法。
3. 使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在新闻报道中,使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可以对公众的认知和态度产生影响。
引导网络舆情的方法

4.利用网络舆论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可以通过与网络舆论意见领袖合作,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来引导网络舆情。
5.发布多元化信息:可以通过发布多元化信息来减少对单一信息的依赖,从而更加科学地引导网络舆情。
总的来说,引导网络舆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引导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环境中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影响和引导网络上的舆论发展方向。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引导网络舆情的方法:
1.积极发布有利于网络舆情的信息:可以通过发布肯定、正面、有意义的信息来积极地影响网络舆情。
2.及时回应网络舆情:可以பைடு நூலகம்过回应网络舆情来避免负面舆情的扩散,并且可以通过正确的回应来纠正错误的信息。
简述舆论监督的方法

简述舆论监督的方法
舆论监督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媒体报道。
媒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通过报道公众关心的事件和问题,呼吁政府、企业和个人公开透明、公正廉洁的治理和行为。
2. 专家论证。
专家可以从专业角度对相关事件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他们的权威和声音引导公众的观点和立场。
3. 网络舆情监测。
通过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对社交媒体、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上的热点事件、话题和评论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反映公众意见和关注度高的问题进行跟踪和报道。
4. 社会组织、NGO参与。
社会组织和NGO可以作为外部力量,通过其自身的专业和公信力,向政府和企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问题的解决。
5. 举报投诉渠道。
政府和社会应设立各种举报投诉渠道,对违法、不正当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罚,促进社会公正与公正治理。
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原则和方法

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原则和方法新闻传播是指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公众的过程,而舆论引导则是通过言论和观点对公众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
在当今社会,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在塑造社会舆论、影响公众意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原则和方法。
一、新闻传播的原则和方法1.真实性原则新闻传播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
新闻应当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避免虚假报道和夸大事实的现象。
采编人员应当通过对事件的深入了解和多方核实,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2.公正性原则新闻传播应当坚持公正原则。
新闻机构应当平等、公正地对待各方观点和意见,并将其传递给公众。
在报道中,应当避免片面倾向和偏颇观点,确保新闻的公正性。
3.客观性原则新闻传播应当追求客观性。
采编人员应当保持独立、客观的立场,尽量避免主观判断和个人情感的介入。
新闻报道应当以事实为基础,通过详实的报道来呈现事件的全貌。
4.及时性原则新闻传播追求及时性,要求新闻机构快速、准确地将最新的信息传递给公众。
及时报道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提高新闻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5.多样性原则新闻传播应当尊重多样性。
新闻机构应当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利益,传递多元化的观点和信息。
通过多样性报道,能够满足公众的多元化需求,塑造一个包容、开放的新闻环境。
二、舆论引导的原则和方法1.舆论导向原则舆论引导应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各级媒体和舆论机构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公众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
同时,要注重民众的主体性,鼓励公众参与舆论的讨论和建设。
2.信息精准原则舆论引导应当基于准确、全面的信息。
舆论工作者应当具备较高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通过传递真实、权威、全面的信息,影响公众的认知和思考。
3.舆情研究方法舆论引导需要通过搜集、分析舆情来实现。
舆情研究可以包括对新闻报道的监测和评估、社会舆论的分析和研究等。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社会舆论的变化,进而实现对舆论的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新闻事件舆论引导中的三种模式
作者:蔡金涛胡红磊
来源:《声屏世界》2010年第08期
所谓“重大新闻事件”,除了事件本身应具有的新闻性外,其对社会及历史产生的影响是其有别于其他普通新闻事件的关键。
对重大新闻事件的舆论引导,媒体责任重大且义不容辞。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工作时所指出的,“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
作为新闻媒体,应该力争做到舆论引导政治有力,舆论引导措施有方,舆论引导技巧有水平。
要做到这点,需要在引导模式上有所创新。
舆论引导模式一:“追星式”
娱乐意义上“追星”一词的涵义尽人皆知。
将之套用在重大新闻事件舆论引导上,主要是指通过借助流行文化吸引受众的方式即“追星式”,产生新的引导效果。
2009年7月11日,由宁波电视台和上海东方卫视联合策划实施的“魅力东方迎世博——走进宁波”大型电视直播活动,就在不少地方运用了这种模式。
出于节目形式的需要,也是出于强化传播效果的考虑,除了东方卫视的名角姜波外,宁波电视台新闻频道、少儿频道的“大腕”(知名主持人)几乎倾巢出动。
据说,很多观众就是奔着这些“名嘴”“明星”来看这场直播的。
当然,为了让“追星族”追得更有味道,节目更有看头,直播中还加入了不少时尚元素、互动环节。
如主持人的出场是从沙滩上开着水上摩托车风驰电掣而来、真人演绎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等。
舆论引导模式二:“广告式”
所谓广告式的舆论引导,就是要对事件真实公正地反复、流动、连续传播,要有片头、提要、包装、收视指南,扩大受众群、关注度和信息量。
对重大新闻事件的舆论引导,需要增加传播的频率、讲究传播的方法、研究受众的需求。
当然“广告式”的舆论引导与真广告是有区别的。
后者是同一信息的反复播出,而前者则是新闻事件的信息不断更新、充实、深入的过程,有开始、发展、高潮,还会有结束。
“新江桥封桥事件”的报道是该模式的一次实践。
2006年9月12日,宁波新江桥因为被诊断为危桥而在当天17:00正式宣布封桥。
由于这座大桥是市中心最重要的过江通道和交通节点,封
桥势必给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这是一起重大新闻事件,可是,由于事件通知得突然,引导民众,化解情绪,避免群发性交通事故发生就成为摆在媒体面前的一个课题。
宁波电视台新闻频道及时制订舆论引导计划,实行“广告式”播报模式。
封桥当晚,先是在频道各时段栏目,告知封桥的信息、封桥的原因以及交通管制信息,并辅之以一些出行建议;封桥第二天,及时反映封桥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同时以大量的时段和篇幅,从公交、交通信息等各方面,为市民出行提供信息服务;之后几天,主要是对便桥的建设、老桥的拆除、新桥的建设等进行跟踪采访,让全体市民了解政府为解决群众出行难而作出的努力。
这种“广告式”的舆论引导对于突发性的、不断发展的重大新闻事件比较适合。
如对于台风的报道,就可以尝试运用“广告式”的传播模式。
舆论引导模式三:“交通式”
所谓交通式的舆论引导模式,是指记者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这样的“硬性”“交通法规”下,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和特色,选择自己的报道方式。
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媒体传播者要有驾驶员按章行驶的意识,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要有请示、有汇报、有联系和沟通,这样才能在大目标中不失方向、不走错路、不瞎折腾,在政治舆论引导上,也就不添乱。
之后,才是记者的自由发挥,允许记者像驾驶员一样,选择走高速公路,走省道,也可以选择走街道,从而以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到达目的地。
“交通式”的舆论引导创新模式突破程式化的报道手法,打破传统新闻体裁束缚,大量采用组合式、解读式、调查式、目击式、体验式等报道方式,特别是对事关百姓利益的新闻题材,更是采用立体式报道,纵向分析因果,横向链接延伸,全面深入地帮助观众分析理解,力求把新闻素材“吃干榨尽”,追求报道的可看性、易看性和悦看性。
2009年7月22日,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在长江流域上演,并在全国引发了日全食观测热潮。
在这起新闻事件中,媒体娴熟地运用了“交通式”的舆论引导模式,使这场具有科研兼科普价值的天文观赏活动变成了全国人民的视觉盛宴。
早在日全食发生前,有关日全食的新闻报道在各类媒体上就占据了很大篇幅。
随着日全食如约而至,相关报道的热度也达到了最高点,其中电视媒体更是出尽风头,多城市观测、全程直播、专家点评,弥补了那些限于气象原因无缘一睹日全食风采的天文爱好者的些许遗憾。
媒体设置议题能力、左右公众兴趣取向的能力展露无遗。
(作者单位:宁波电视台)
栏目编辑:胡江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