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砼桩复合地基计算书1#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150kPa 桩身平均 直径d 0.4m
0.25 等效直径de 1.598m 面积置换率m 0.063
纵向桩间距S1 横向桩间距S2 1m 2m
3
2.土层数Leabharlann 输入土层名称 1 2 3 4 5 6 7 8 土层厚度 lpi(m) 1 2 3 4 桩周土层的 侧阻力特征 值qsi(kPa) 10 20 30 40 500 桩端端阻力 特征值qp(kPa)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编制:连金芳
1.计算参数
桩直径D= 桩端端阻力 发挥系数α p= 处理后桩间土承 载力特征值fsk= 布桩形式
矩形
400mm 0.5
桩周长up= 单桩承载力 发挥系数λ = 桩身强度 折减系数η =
1.257m 1.0
桩截面积Ap= 桩间土承载 力 发挥系数β =
0.126m2 0.5
3.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
单桩竖向承载力 特征值(桩周土 和桩端土的抗力 提供)
R a u p q si l pi p q p A p 408kPa
i 1
n
4.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复合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
fspk m
Ra (1 m ) fsk 274kPa Ap
素砼桩复合地基

一、素桩复合地基
1、设计说明
(1)现状道路帮宽路段,或与复合地基处理道路的衔接段,原有路基下有较厚的抛石层,下卧5.0~15.0m 软土层,采用素砼桩复合地基处理。
(2)设计桩径400mm,桩体材料采用素砼,强度等级为C15。
(3)桩顶设置扩头桩帽,采用C15 混凝土浇筑。
(4)桩顶设计标高为1.9m,桩顶铺设土工格栅两层、级配碎石垫层厚0.4m。
(5)砼桩须打穿淤泥,进入持力层(淤泥下卧粘土层)不小于1.0m。
(6)道路红线范围内布桩间距1.8m×1.8m 正方形布置;道路两侧管廊范围内桩间距2.0m×2.0m 正方形布置。
(7)碎石垫层以上土方填筑要求及工程量由一般路基、路面施工图另出。
(8)单桩载荷试验桩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10kN,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60kPa。
正常路段,按471米计算:
合计
经济技术指标为2258.25/0.471=4794.59万元/公里或599.32元/平方米(软基处理宽度大约在80米)。
编制预算:
M 项目CFG复合地基共471米,经济技术指标为40297181.67/0.471=万元/公里或1069.46元/平方米(软基处理宽度大约在80米)。
差异原因分析:主要差异项是翻挖和换填部分,这是由于地质原因导致的。
翻挖换填增加费用1293万元。
比正常情况下的造价指标增加57.26%。
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设计与工程应用

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设计与工程应用摘要:对于地基基础设计人员来说,如何准确的计算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和地基基础的沉降量,是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设计的关键环节,只有对这些制约复合地基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拿捏到位,复合地基的设计成果才能更加准确,才能既满足建筑物地基处理要求,又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造价。
基于此,本文对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参数,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本文所提出的个参数取值方法加以应用,望对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选取起到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量;工程应用1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参数选取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面积比公式面积比公式,在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中的计算表达式可以通过桩体复合地基面积比公式Pcf=k1λ1mppf+k2λ2(1-m)psf演变推广得到,前面我们说过,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可以看做是桩体复合地基的一个特例,又因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桩体属于刚性桩,所以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桩间土的极限承载力表达式为:fsp,k=mRa/Ap+ß(1-m)fsk 公式中,桩体复合地基的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fsk)和桩体复合地基的桩间土承载力之间的折减系数(ß)宜按照不同地区之间的经验来确定数值,当没有相关经验可供参考时,fsk的取值可根据桩体复合地基处理前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来确定,ß可在0.75到0.95的区间来取值。
面积比计算公式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之间的关系假定存在一个系数k1来反应桩体复合地基中实际承载力与设计计算承载力之间的差值,则系数k1与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 Ra= k1ppf 假定存在一个系数k2来反应桩体复合地基中桩间土实际承载力与设计计算承载力之间的差值,则系数k2与桩体复合地基的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fsk= k1ppf 根据桩体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表达式,分开考虑桩间土和桩体,继而分别确定出桩体承载力极限值,桩间土承载力极限值。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计算

0.5 6
0.19625 1.57
桩长范围土层名 称
1 2
3
4 5 6
桩端天然土承 载力折减系数:
α
桩间土承载 力折减系 数:β
(0.1~0.4)
桩间天然土承载 力特征值fsk(Kpa)
0.5
0.3
45
144.79325
117.75
737.8
土厚li(m) 0
4.3 1.7
0
面积置换率 m(0.12~0.3)
110
4.面积置换率、布 桩数
需要处理地基总
110
水平面积A (平
5
方米)
面积置换率m
桩间距s(米) m=D*D/De*De
m=(fspk-β *fsk)/(Ra/Ap-β*fsk)
0.164535379
等边三角形分布 De=1.05s
s=SQRT(D*D/1. 1025*m)
1.17395394
桩端阻阻力qp 450
~0.33,fcu-与搅拌桩桩 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第二部分输入两种方法算、
正方形分布 De=1.05s
s=SQRT(D*D/1. 2769*m)
1.090842154
布桩数n
n=m*A/Ap
4.191984188
复合地基弹性模量 Esp
5.结论:
有效桩长L(m)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Ra(kN)
Esp=mEp+(1-m)Es
6 117.75
第一土层Esp1= 34.0349531 第二土层Esp2= 37.97834612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计算
桩、土层参数:
1.单桩承载力: 参数取值:
水泥搅拌桩桩计算书

CFG桩复合地基计算书一.设计依据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_201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3)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_11-2011)二.设计参数沥青混凝土 r =23 KN/m3水稳基层 rd=24KN/m3水容重 rs=10 KN/m3填土 rt=18 KN/m3碎石垫层 r=23 KN/m3三.地质条件根据勘察报告C2钻孔的情况得出,计算桩基位置自然标高为21.6m,此位置设计标高为24.843m。
地下水位位于地面线以下1.45m,按勘察资料得出地质由上至下土层及其厚度为:地质参数表四.设计计算1、水泥搅拌桩参数根据土层分布,持力层为(2-1)粉质粘土夹粉土,有效桩长取13.5m,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最小深度为2.0m。
地面标高24.6m,水位标高22.47m。
路基填土厚度h=2.65m(其中路面厚度62cm),路基宽度20m(车行道宽12m),路面结构10cm沥青面层+32cm水稳基层+20cm厚级配碎石。
2、基底压力基础地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γm=(0.1*23+0.32*24+0.2*23+1.53*18+0.5*23)/2.65=20.23KN/m3(1)车道荷载:本道路荷载应采用城-B级:①均布荷载为qk=10.5*0.75=7.875kN/m②集中荷载=360*0.75=270kN取最大值Pk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2条规定:轴心荷载基础底面的压力,可根据下列公式确定,得到加固地基顶面压力(地下水位为地面线以下1m)为:Pk=(Fk+Gk)/A=20.23*2.65/1+7.875/1+270/(20*1)=74.98KPa3、单桩承载力计算初步拟定桩径0.5m,桩间距1.1m。
桩周长up=1.57m,桩面积Ap=0.196m2。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_2012)第7.3.3取桩长为13.5m,桩体伸入(2-3)黏土层2m.Ra=up×∑qsi×li+ ap×f×akAp=1.57*(0.6*8+8.9*0+2*15+2*14)+0.5*90*0.196=107.42kN(淤泥质土层由于有负侧摩擦力,侧摩擦力取0;桩端端阻力发挥系数ap=0.4~0.6,本次拟定为0.5。
水泥土搅拌桩计算书

桩端阻阻力qp
2.单桩承载力特 征值(取小值)
0.25 Ra=μp*∑qsia*li+α*A*qp
Ra=η*fcu*Ap
0.5 156.059
141.3
取值Ra=
141
3.复合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fspk
4.面积置换率、 布桩数
面积置换率
5.结论:
fspk=m*Ra/Ap+β*(1-m)*fsk
m=(fspk-β*fsk)/(Ra/Ap-β *fsk)
水泥搅拌桩计算
设计计算:
机条件:
有效桩长(m) 桩截面面积(m2)
桩周长μp
1.单桩承载力:
直径D(mm) 0.6 L=
Ap=D2*3.14/4 μp=D*3.14
13.2 0.283 1.8850
桩长范围土层名称 1 2 3 4 5 6
土厚li(m) 0.5 12.2 0.5
桩侧土磨擦阻力特征值 (qsia) 7
桩端土阻力(qp:未 修正承载力特征值) 90
4
50
28
220
参数取值::
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 (0.2~0.3)
桩端天然土承 载力折减系数:
α
桩间土承载力 折减系数:β
(0.1~0.4)
桩间天然土承载力特 征值fsk(Kpa)
面积置换率 m(0.12~0.3)
桩身水泥土无侧限抗压 强度标准值fcu(0.3~2MPa)
120 0.2041
有效桩长L=
13.2
说明:1。水泥
搅拌桩分为干法
2。红色部分人工输入
单桩承载力特 征值Ra=
0.4
57.123
0.2041
2
布桩数n
钢筋砼方桩复合地基计算

Ra= 0.85×Ap×fc×Ψc = 293.25 Ra= 39.04 复合地基承载力 m= Ra = Ap = β = 0.111 39.04 0.04 0.75
复合地基置换率 KN ㎡ 单桩来自载力 桩截面面积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按地区经验 取,若无经验可取0.75~0.95 KPa KPa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按经验 取,无经验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
fsk =
50
fspk = m×Ra/Ap+β×(1-m)×fsk = 141.78 复合地基置换率 D = 0.2000 s= 0.6 de =s = 0.6 de = 1.316s = 0.7896 m =D /de
2 2=
m m
桩直径 桩间距 正方形布置 等边三角形布置
0.111
钢筋砼预制方桩计算
1、参数 D = Up = Ap = L = n= qp = qsi = li = fc = Ψc = 2、单桩承载力 Ra = Up× ∑(qsi× li)+qp× Ap = 0.2 0.8 0.04 7 2 70 6 8 5.35 1.65 11500 0.75 39.04 KN KN KN KPa Kpa m KPa m m ㎡ m 桩直径 桩周长 桩截面面积 桩长度 桩长范围内土层划分的层数。 桩端承载力特征值 桩间第i层土的摩阻力特征值, 第i层土的厚度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工作条件,预制桩取0.75 摩擦力计算值 强度计算值 取以上最小值
CFG桩复合地基计算书

CFG桩复合地基计算书
2桩截面积、桩周长的计算:
桩径400mm时,桩截面积Ap=0.1256m2,桩周长Up=1.256m。
3、±0.00对应绝对高程510.150m;垫层底标高-6.10m,对应高程504.05m。
褥垫层厚度0.20m,
褥垫层底绝对标高503.850m。
4、CFG桩,设计桩长7m,有效桩长6.5 m,以密实卵石作桩端持力层。
5、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①极限值:计算单桩承载力时极限桩端阻力标准值按ZK7考虑
Quk = αq p·A p+ u p·Σq si·l i
=1.0×2000×0.1256+1.256×(120×2.2+150×4.3)=1392KN
特征值:Ra= Quk/rsp=1392/2=696KN,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k取680kN
②桩体强度的确定:
fcu≥3 Rk/ AP=3×680÷0.1256=16242kPa,混凝土强度取C20。
6、面积置换率计算:
根据公式:f spk =λm·R a /A p + β·(1-m)·f sk
其中:β取0.95;f sk取120kPa;
λ取0.9;1.4mx1.4m矩形布桩,m达到6.4%
7、复合地基计算
f spk =λm·R a /A p + β·(1-m)·f sk=412kPa ≥400kPa
满足设计要求≥400kPa,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
220
地面下
5.95有效埋深5.50-
6.32筏板2
7.005
8.00
二、设计
13.00
0.401.26
0.1257
15000
15R a ≤
523.6kN 340kN f sp,k =α·m·R a /A p +β·(1-m)·f sk f cu ≥4R a /A p
砼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f cu (kPa):混凝土等级C 综合①、②取其中小值得
最终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计算采用值R a =
3、置换率:
R =q ·A +U ·∑q ·L ②根据桩体强度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 a (kN)
有效桩长L p (m): 桩径D (m):周长U p (m):面积A p (m 2):2、单桩承载力特征值:①根据桩身侧阻力及端阻力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 a (kN)
基础型式:
基础宽度b (m):长度l (m):1、桩身参数:
1#楼长螺旋钻孔泵压素砼桩计算书
一、已知条件
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kPa)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sp,k (kPa)基础埋深d (m):有效桩顶标高:
m =0.04814、桩距:矩形布置1.62 1.601.60
4.91R a =300
kN f sp,k =222.17kPa
8.08MPa
14.96MPa
7、复合土层压缩模量(各复合土层加权值):桩间土的压缩模量E S =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E sp =实际排距s d=(m )=实际置换率m (%)=5、实际所需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R a =[f sp,k -β(1-m)f sk ]·A p /m 6、实际复合地基理论特征值:
经计算得:
桩距不大于s d ∥=s d =(m)=实际应用桩距s d ∥(m)=
210.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