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二维运动平台设计

合集下载

二维伺服运动平台工作原理

二维伺服运动平台工作原理

二维伺服运动平台工作原理
二维伺服运动平台是一种能够在平面内进行精确控制的机械装置,常用于各种需要精确定位的应用领域,如机器人操作、飞行模拟、模拟训练等。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构结构:二维伺服运动平台通常由两个正交的运动平台构成,一个称为X轴平台,另一个称为Y轴平台。

X轴平台和
Y轴平台之间通过导轨和导向装置连接,使得两个平台可以相对运动。

2. 驱动系统:每个运动平台配备有一个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通过电机驱动装置将运动平台移动到指定位置。

驱动系统通常采用闭环控制,通过传感器获取实际位置信息,并与设定位置进行比较,通过反馈控制调整电机的运动以达到精确定位。

3. 位置传感器:为了实现精确定位控制,二维伺服运动平台通常会配备位置传感器,如编码器或位移传感器。

位置传感器能够反馈运动平台的实际位置,将实际位置信息传输给控制系统,以便进行对比分析和控制调整。

4. 控制系统:二维伺服运动平台的控制系统通常采用微处理器或者PLC等硬件设备,通过编程控制运动平台的移动。

控制
系统接收来自位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与设定位置进行比较,通过控制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的运动,实现平台的精确定位。

总的来说,二维伺服运动平台通过驱动系统、位置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协同工作,实现了对X轴平台和Y轴平台的精确定位控制。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控制,可以实现高速、高精度的位置调整,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

二维云台数学模型构建

二维云台数学模型构建

二维云台数学模型构建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二维云台的应用场景3.构建二维云台数学模型的意义二、二维云台数学模型的构建方法1.数学模型的基本组成2.确定变量和参数3.建立数学模型三、二维云台数学模型的求解与分析1.求解方法2.模型分析3.结果讨论四、实例应用与验证1.实例介绍2.模型应用过程3.结果对比与验证五、总结与展望1.二维云台数学模型的构建成果2.潜在问题和改进方向3.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这些设备中,二维云台作为一种关键部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实现对设备在二维平面内的精确控制,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优化二维云台的工作原理,构建其数学模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二维云台数学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二、二维云台数学模型的构建方法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二维云台数学模型的基本组成。

一个完整的二维云台数学模型主要包括输入量、输出量、状态变量和控制量。

其中,输入量主要包括遥控信号、传感器信号等;输出量主要包括电机驱动信号等;状态变量主要包括云台的位置、速度等;控制量主要包括PID 控制参数等。

其次,我们需要确定模型中的变量和参数。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二维云台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将其纳入模型中。

此外,为了简化模型,可以对一些次要因素进行忽略或近似处理。

最后,根据上述信息,我们可以建立二维云台数学模型。

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等数学工具来描述模型的动态行为。

三、二维云台数学模型的求解与分析在建立二维云台数学模型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求解和分析。

求解方法主要包括数值解法、解析解法等。

通过求解模型,我们可以得到云台在不同输入下的输出响应,从而进一步了解其工作原理。

在模型分析阶段,我们需要对模型的稳定性、鲁棒性等进行评估。

这可以通过分析模型的特征根、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等来实现。

二维运动平台课程设计

二维运动平台课程设计

二维运动平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二维运动平台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在物理运动中的应用。

2. 学生能运用公式计算二维运动平台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

3. 学生能解释二维运动中的力的合成与分解,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在二维运动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并解决二维运动平台的相关问题。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如坐标系、图形等,进行二维运动轨迹的描述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理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严谨求证。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会倾听、沟通与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物理学科,针对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但需要引导他们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1. 教师需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二维运动平台基本概念:介绍二维运动平台的定义、构成和应用场景,使学生理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2. 二维运动平台的运动学分析:- 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计算公式;- 运用坐标系描述二维运动轨迹;-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3.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二维运动中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在二维运动中的体现;- 合力与分力的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4. 实际操作与案例分析:- 设计二维运动平台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材章节:第五章5. 数学工具在二维运动中的应用:- 坐标系、图形等数学工具在二维运动轨迹描述和分析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六章教学安排与进度:本教学内容共计10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2课时:二维运动平台基本概念;3-4课时:二维运动平台的运动学分析;5-6课时:力的合成与分解在二维运动中的应用;7-8课时:实际操作与案例分析;9-10课时:数学工具在二维运动中的应用。

二维精密工作台设计

二维精密工作台设计

⼆维精密⼯作台设计⽬录第⼀节《测控仪器课程设计》要求 (1)第⼆节国内外现状 (2)第三节⽅案设计 (5)第四节测量控制⽅法设计 (13)第五节未来展望与总结 (18)参考⽂献 (20)第⼀节《测控仪器课程设计》要求⼀课程设计⽬的:测控仪器课程设计是⼀次⽐较完整的仪器设计,它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初步设计能⼒的重要教学环节,完成课程设计的⽬的有⼀下⼏点:(1)培养学⽣综合地考虑使⽤、经济、⼯艺、安全性等⽅⾯的设计要求,确定合理的设计⽅案。

(2)测控仪器设计是综合光学,电学,机械学,控制等多门课程的⼀个系统⼯程,培养学⽣从全局出发,体会各个学科融合的⼀次实战演练。

(3)培养学⽣仔细阅读本课程指导书和随时查阅有关教材。

(4)通过分析⽐较吸取现有结构中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发挥⾃⼰的创造性,⽽不是简单抄袭或没有根据在臆造;(5)培养学⽣制图功底,训练学⽣通过计算参数,最后完成设计制图的能⼒,(6)了解国内外的技术前沿,以及现有企业可以提供的各种封装产品技术参数。

⼆课程设计技术要求课题名称:基于CCD边缘检测的⼆维测量系统设计要求:1. ⼆维精密⼯作台系统X轴⾏程范围10mm,分辨率0.1um,精度要求0.5um;Y轴⾏程范围10mm,分辨率0.1um,精度要求0.5um;2. CCD测量系统边缘识别,精度要求1um;三设计说明书要求1.根据设计任务要求,确定设计⽅案。

2. 详细讨论系统各部分的实现⽅法和原理。

3.按照技术指标要求计算相应的机械结构参数,有国家标准的零部件,过计算选取。

4.完成设计说明书⼀份,仪器⼯作原理图⼀张,总装配图⼀张(0号),零件图5张以上。

5.提交设计报告书。

要求打印,并列出参考⽂献。

设计说明书要求5000字。

第⼆节国内外现状⼀⼆维精密⼯作台系统随着微电⼦⼯程、计量科学与技术、精密加⼯、纳⽶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使微纳⽶定位机构得到了越来越⼴泛的应⽤,各国不断发展微动定位的⼯作,不仅要求有⾼的定位精度,⽽且要求在⽐较⼤的范围内做测量。

二维精密工作台参考

二维精密工作台参考

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二维数控精密工作台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08级学号:0811350121姓名:吴桥摘要数控机床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机床,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机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不断提高,改型频繁。

机械加工中,多品种、小批量加工约占80%。

这样,对机床不仅要求具有高的精度和生产效率,而且还要具备“柔性”,即灵活通用,能迅速适应加工零件的变更。

数控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形状复杂、精密、小批、多变的零件加工问题,具有适应性强、加工精度高、工质量稳定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灵活而高效的自动化机床。

精密数控工作台可广泛应用于激光焊接、层射线扫描、械手检测装置及实用教学领域。

随着电子、自动化、计算机和精密测试等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而X-Y作台是这些设备实现高精密加工的核心部件,对于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起着尤为重要作用。

关键字:数控工作台步进电机控制滚珠导轨目录一、二维数控精密工作台的原理 (1)二、传动方案的确定 (2)三、机械系统设计的整体方案 (2)(一)工作台总体结构的确定 (2)(1)丝杆螺母副的选用 (2)(2)导轨副的选用 (3)(3)联轴器的选用 (3)(4)电动机的选用 (3)(二)绘制总体方案图 (3)(三)工作台质量计算 (4)(四)滚珠丝杆选择 (4)(1)滚珠丝杆工作长度计算 (5)(2)滚珠丝杠副载荷及转速计算 (5)(3)确定预期额定动载额 (6)(4)传动形式和支承方式的选择 (7)(5)滚珠丝杆副稳定性校核 (9)(6)滚珠丝杆副的刚度计算 (10)(五)直线滚动导轨选择计算 (10)(1)导轨型式选择 (10)(2)导轨额定寿命计算 (11)(六)步进电机的计算与选型 (12)(七)联轴器的选定 (14)(八)轴承选择 (15)四、控制系统设计 (15)(一)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15)(二)控制系统具体方案 (16)(三)光栅传感器 (17)五、结论 (18)六、参考资料 (19)一、二维数控精密工作台的原理如图2.1.1所示为二维数控平台实验原理样机原理图,图2.1.2为二维数控平台实物照片。

二维滑台运动嵌入式说明书

二维滑台运动嵌入式说明书

二维滑台运动嵌入式说明书1. 引言本说明书提供了关于二维滑台运动的详细信息,旨在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该嵌入式系统。

通过本文,您将了解到二维滑台运动的原理、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 系统概述二维滑台运动嵌入式系统是一种控制平台,用于模拟和控制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运动轨迹。

该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

2.1 硬件配置二维滑台运动嵌入式系统的硬件配置如下:- 主控单元:包括处理器、内存、外部接口等。

- 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

- 传感器:用于检测滑台的位置和速度等信息。

- 电机驱动器:通过控制滑台的电机实现运动。

- 运动平台:用于承载滑台和进行运动。

2.2 软件配置二维滑台运动嵌入式系统的软件配置如下:- 操作系统:提供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资源管理。

- 控制算法:根据用户的指令和传感器的反馈信息,实现滑台的精确控制。

- 用户界面: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使用户可以方便地控制和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

3. 系统功能二维滑台运动嵌入式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运动模式选择: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运动模式,如平移或旋转。

- 运动控制: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界面控制滑台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 位置反馈:系统会实时反馈滑台的当前位置以及相关信息。

- 运动精度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运动精度,用户可以通过参数调节实现精确控制。

4. 使用方法在使用二维滑台运动嵌入式系统之前,请仔细阅读以下使用注意事项,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4.1 准备工作- 将嵌入式系统连接至电源,并确保电源供应稳定。

- 检查传感器和电机驱动器的连接是否正确。

- 确保运动平台上没有任何障碍物,以免影响滑台的运动轨迹。

4.2 系统启动- 按下电源开关,等待系统启动完成。

- 打开操作界面,等待界面加载完成。

4.3 运动配置- 在操作界面上选择所需的运动模式。

- 设置滑台的起始位置和目标位置。

- 调节运动速度和精度参数。

4.4 运动控制- 点击“开始运动”按钮,系统将开始根据配置进行滑台运动。

X-Y二维工作台设计

X-Y二维工作台设计

第一章总体设计 (3)1.1 CNC工作台的组成、结构、特点 (3)1.1.1 CNC工作平台的主要组成 (3)1.1.2 CNC工作平台的结构 (3)1.1.3 CNC工作台的特性 (4)1.2合理拟定并选择传动方案 (4)1.2.1 按丝杠与螺母的相对运动分 (4)1.2.2 按摩擦性质不同分类 (5)1.3确定CNC工作台的结构和零部件的类型 (5)1.3.1确定CNC二维工作平台的结构类型 (5)1.4确定导轨类型 (5)1.4.1普通滑动导轨 (6)1.5 选择轴承类型及支撑方式 (7)1.5.1 轴承类型选择 (7)1.5.2 支承方式 (8)1.6 初选联轴器 (8)1.7 初步确定机体结构 (9)1.8 伺服系统 (9)1.8.1 开环伺服系统 (9)1.8.2 闭环伺服系统 (9)1.9 选择控制电机 (9)第二章螺旋传动结构及其零件设计 (12)2.1 螺旋传动结构概述 (12)2.2滚动丝杠及螺母设计 (12)2.2.1螺纹滚道型面 (13)2.2.2滚珠返回的循环方式 (14)2.2.3轴向间隙和预紧的调整方法 (15)2.2.4滚珠丝杠副主要尺寸的确定 (16)2.2.5 X和Y方向丝杠的具体设计 (17)第三章装配图设计第一阶段 (24)3.1导轨的设计 (24)3.1.1、滑动导轨设计 (24)3.1.2、滑动导轨的材料及热处理 (24)3.1.3、导轨刚度校核 (25)3.2 确定丝杠轴承的型号、尺寸、润滑方式并校核 (25)3.2.1丝杠轴承的具体选择 (26)3.2.2确定轴承的尺寸 (26)3.2.3对滚动轴承进行校核 (26)3.2.4选择轴承润滑方式 (29)3.3 丝杠、螺母与工作台滑板的联接设计 (29)3.3.1、丝杠与螺母的主要参数 (29)3.3.2、螺母与工作台滑板的联接设计 (30)3.3.3、确定滚珠丝杠的全部几何尺寸 (31)第四章装配图设计第二阶段 (31)第一章总体设计总体设计非常重要,是对一部机器的总体布局和全局的安排。

箱体内检测装置二维运动平台设计

箱体内检测装置二维运动平台设计
运动 。
1 检测装置总体方案
在用 高低 温 箱 做 例行 试 验 的过 程 中 ,需 要 检 测 显 示屏 的很 多 光 学 参 数 ,但 受 光 学 特 性 的 限 制 ,显示 屏
的很多数据无法通过数据线传 出,把检测仪器放 置高 低温箱内也不可取 。为了解决在密闭 的高低温箱内正 确 检测 显示屏 的数 据 难 题 ,我 们 设 计 了如 图 1所 示 的 检测 装 置 。
4 结 论
设 计 的二 维运 动平 台能 够 放 置 在 高 低 温 箱 内 ,并
能根 据程 序准 确控 制其 方 向和 y方 向 的运 动 距 离 和 精度 ,经 实 际检 验 ,本 平 台 的设 计 完 全 符合 总体 方 案 的需 要 ,解决 了在 密 闭环 境 和 高 低 温 环 境 下检 测 显 示 屏 遇到 的测量 准确 度与环 境 限制 的问题 。
难题 ,利用现有资源,以一个循序渐进的投资方式建立 起综合 管理平 台 ,而且这种 平 台应能 提供极 佳 的可伸 缩
性 ,以满足 新 的不 断 变 化 的应 用 需 求 。 因此 ,在 构 架 应 用 系统时必 须选 择合 理 的构 架模 型 ,如 建 立 JE 2 E体 系结构 ,可 满足 综 合 管 理 平 台应 用 系统 构 架 模 型 的 需
的允 许误差 必须 符合要 求 P≤002 m,这样 才 能保 .05m 证滚 动 阻力 和 寿命 不会 受 到影 响 。
2 )在本 系统 中 ,要 保证 滑块 的正 常运 动 ,两平 行
术 指标 如表 1 所示 。
表 1 技 术 指标
导轨 安装平 面 间水平度 允许 误差 S ≤O 0 16mm。 .0 1
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二维运动平台设计通用二维平台是许多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基本部件,如数控车床的纵-横向进刀机构、数控铣床和数控钻床的X-Y工作台、激光设备的工作台、电子元件表面贴装设备等。

根据设计要求的工作载荷,通过计算和校核,进行导轨副、滚珠丝杠螺母副和伺服电动机等的选型,在满足性能的要求下,以成本最低为原则,满足工作要求的需要,能稳定完成生产任务。

本次机械装配图采用国产软件CAXA进行绘制,通过提取图符操作调用标准零件,因而能够较快的绘制机械装配图。

电气原理图采用Protel99Se绘制。

关键词:运动平台;滚珠丝杠;计算;绘图目录第一章二维运动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1)第二章二维运动平台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2)2.1 确定系统脉冲当量 (2)2.2 确定系统切削力 (2)2.3直线滚动导轨副的计算与选型 (3)2.4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和选型 (3)2.5 计算减速比i (7)2.6步进电动机的计算和选型 (7)第三章微机数控硬件电路设计 (11)3.1 MCS—51系列单片机简介 (12)3.1.1 MCS—51系列指令系统简介 (12)3.1.2 定时器/计数器 (13)3.1.3 中断系统 (14)3.2 存储器扩展电路设计 (13)3.2.1 程序存储器的扩展 (13)3.2.2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14)3.2.3 译码电路设计 (16)3.3 I/O接口电路及辅助电路设计 (18)3.3.1 8255 通用可编程接口芯片 (18)3.3.2 键盘显示接口电路 (20)3.3.3 电机接口及驱动电路 (22)3.3.4 辅助电路 (23)参考文献 (24)第一章二维运动平台总体方案设计1.1系统的运动方式与伺服系统的选择为了满足二维运动平台实现X.Y两坐标联动,任意平面曲面的加工,自动换象限,越位报警和急停等功能,故选择连续控制系统。

考虑到工作台的加工围,只对毛坯料进行初加工,不考虑误差补偿,故采用开环控制系统,由于任务书规定的脉冲当量尚未达到0.001mm,定位精度也未达到微米级,空载最快移动速度也只有2000/minmm,因此,本设计不必采用高档次的伺服电动机,如交流伺服电动机或直流伺服电动机等,可以选用性能好一些的步进电动机电机进行驱动,以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

1.2机械传动方式伺服电动机的旋转运动需要通过丝杠螺母副转换成直线运动,要满足0.01mm的脉冲当量和 0.10mm的定位精度,滑动丝杠副无能为力,只有选用滚珠丝杠螺母副才能达到。

同时,为提高传动刚度和消除传动间隙,采用有预加负荷的结构。

1.3计算机系统根据设计要求,采用8位微机。

由于MCS—51系列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功能强、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等特点,决定采用MCS—51系列的8031、80C31、8086、DSP、基于DSP的运动控制芯片,ARM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

控制系统由微机部分、键盘及显示器、I/O接口及光电隔离电路。

系统的加工程序和控制命令通过键盘操作实现,显示器采用数码管显示加工数据及机床状态等信息。

数控机床总体方案设计,X.Y数控工作台总体方案设计分别见图1.1和图1.2图1.1 X.Y数控工作台总体方案设计第二章二维运动平台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容包括:确定系统的脉冲当量、区定系统的负载、,运动部件惯量计算,空载起动及切削力矩计算,确定伺服电机,传动及导向元件的设计、计算及选用,绘制机械部分装配图等。

现分述如下:2.1 确定系统脉冲当量一个进给脉冲,使运动部件产生的位移量,称为脉冲当量。

脉冲当量是衡量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一个基本技术参数。

根据设计要求,二维运动平台采用的脉冲当量是0.01mm/step。

2.2 确定系统切削力根据设计要求,机床的切削负载为:X向200N;Y向300N;Z向400N;G为400N。

2.3直线滚动导轨副的计算与选型1、滑块承受工作载荷max F 的计算及导轨型号的选取 工作载荷是影响直线滚动导轨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本课题中的X-Y 工作台为水平布置,采用双导轨、四滑块的支承形式。

考虑最不利的情况,即垂直于台面的工作载荷全部由一个滑块承担,则单滑块所受的最大垂直方向载荷为: max 4GF F =+ 其中,移动部件重量G=400N ,外加载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00N ,代入上式,得最大工作载荷max F =500N 。

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表3-41,根据工作载荷max F =600N ,初选直线滚动导轨副的型号为KL 系列的JSA-LG25型,其额定动载荷a C =7.94kN ,额定静载荷0a C =9.5kN 。

任务书规定工作台平面尺寸为200mm ×160mm ,考虑工作行程应留有一定余量,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表3-35,按标准系列,选取导轨的长度为340mm 。

2 距离额定寿命L 的计算 上述选取的KL 系列JSA-LG 型导轨副的滚道硬度为60HRC,工作温度不超过100C ,每根导轨上配有两只滑块,精度为4级,工作速度较低,载荷不大,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表3-36~表3-40,分别取硬度系数H f =1.0、温度系数T f =1.00、接触系数C f =0.81、精度系数R f =0.9、载荷系数W f =1.5,代入式L 350H T C R a W f f f f C f f ⎛⎫=⨯ ⎪⎝⎭,得距离寿命:L 350H T C R a W f f f f C f f ⎛⎫=⨯ ⎪⎝⎭=25978.65KM远大于期望值50km,故距离额定寿命满足要求.2.4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和选型1、计算最大工作载荷m F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表3-29,取颠覆力矩影响系数K=1.1,滚动导轨上的摩擦因数μ=0.005,已知G=800N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0N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00N,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00N 。

求得滚珠丝杠副的最大工作载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G)=1.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0+0.005(300+400+800)=227.5N2、计算最大动负载Q F式中 h P ——滚珠丝杠导程,初选h P =4mm ;s v ——最大切削力下的进给速度此处s v =0.8m/min ; T ——使用寿命,按15000h ;w f ——运转系数,按一般运转取w f =1.2~1.5;L —— 寿命、以610转为1单位h s P v n 1000==10000.84⨯=200min /r 666060200150001801010n T L ⨯⨯⨯⨯=== 1/3Q m w F F f L =1.2227.5⨯=1541.4N3、滚珠丝杠螺母副的选型根据计算出的最大动载荷和初选的丝杠导程,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表3-31,选择博特精密丝杠制造生产的G 系列1604-3型滚珠丝杠副,为循环固定反向器单螺母式,其公称直径为16,导程为4m,循环滚珠为3圈×1列,精660101000Q w m s h F F n TL v n P =⨯⨯=•=度等级取5级,额定动载荷为4612KN满足要求。

4、传动效率计算将公称直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导程hP=4mm,代入arctan[/()],hP dλπ=得丝杠螺旋升角λ=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将摩擦角'10ϕ=,代入下式得;式中γ---丝杠螺旋升角;ϕ---摩擦角,滚珠丝杠的滚动摩擦系数004.0~003.0=f,其摩擦角约等于'10。

5、刚度验算先画出此纵向进给滚珠丝杠支承方式草图如图3所示。

最大牵引力为337N母装配总长度为37mm,丝杠螺纹长度取340mm,预计支承长度为303mm,丝杠螺母及轴承均进行预紧,预紧力为最大轴向负载的1/3。

图2.1 纵向进给系统计算简图(1)、丝杠的拉伸或压缩变形量'1δ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表3-31得,滚珠直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丝杠底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丝杠横截面积S=2/4dπ=134.712mm,已知mF=227.5N。

将各个数据代入下式得1mF aESδ==(227.5×321.5)/(210000×134.71)=0.0024mmGJ ML1J式中:Fm :丝杠最大工作载荷 a : 丝杠两端支撑距离 E :丝杠材料弹性模量 S :丝杠按着底径确定的截面积 M :转矩I :丝杠按着底径确定的惯性转矩(2)、滚珠与螺纹滚道间接触变形2δ根据公式0(/)3W Z d D π=-,求得单圈滚珠数Z=18;该型号丝杠为单螺母滚珠的圈数×列数为3×1,代入公式:Z Z ∑=×圈数×列数,得滚珠总数量Z ∑=54。

丝杠预紧时,取轴向预紧力代入下式得δ=0.001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因为丝杠加有预紧力,且为轴向负载的1/3,所以变形量可减小一半,取2δ=0.000513mm 。

(3)将以上算出的1δ和2δ代入δ总=1δ+2δ,求得丝杠总变形量δ总=0.0024+0.00051=0.00291mm本课题中,丝杠的有效行程为303mm ,由《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表3-37可知,五级精度滚珠丝杠有效行程在315~400mm 时,行程偏差允许达到40m μ,可见丝杠刚度足够,且δ总小于1/3的开环系统定位精度值0.025mm ,满足要求。

6、稳定性校核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表3-34得,取支承系数k f =1;由丝杠底径,求得截面惯性矩I=1444.89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压杆稳定安全系数K 取3;滚动螺母至轴向固定处的距离a 取最大值303mm 。

代入式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9647.8Nη﹥m F =337不会失稳。

综上所述。

初选的滚珠丝杠副满足使用要求。

2.5 计算减速比i已知工作台的脉冲当量0.01/mm step δ=,滚珠丝杠的导程h P =4mm ,初选步进电动机的步矩角a=0.9得(/360)h i P αδ==12.6步进电动机的计算和选型1、计算加在步进步进电动机转轴上的总转动惯量eq J 已知滚珠丝杠的公称直径,总长L=340 ,h P =4mm, 料密度337.8510/kg cm ρ-=⨯;移动部件总重力G=800N,2/8j J m D =得滚珠丝杠的转动惯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由公式2(/2)i J pH m π=得拖板折算到丝杠上的转动惯式中:初选步进电动机型号为90BYG2602,为两相混合式,由宝马集团公生产,二相八拍驱动时步矩角为a=0.9,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5得该型号电动机转子的转动惯量24m J kg c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