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通用指挥帐篷说明方案
救援抢险帐篷搭建方案

救援抢险帐篷搭建方案救援抢险帐篷搭建方案一、搭建帐篷的目的救援抢险帐篷是在应急救援场所提供临时住宿、办公和救援物资存放的重要设施。
搭建帐篷的目的是为了给抢险救灾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抢险救灾的效率和质量。
二、选择帐篷的规格和材料帐篷的规格和材料应根据实际需要和环境条件来选择。
一般情况下,选择帐篷的规格应能容纳所有抢险救援人员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并可根据需要进行拓展。
材料方面应选择具有防水、防火、抗风等特性的耐用材料,以确保帐篷的安全和稳定。
三、搭建帐篷的步骤1. 场地选择:选择相对开阔平坦、无障碍物和水源的地点进行搭建,避免地势低洼易积水或地面不平造成的问题。
2. 布局规划:根据帐篷的用途和规模,制定帐篷布局规划,包括活动区域、休息区域、办公区域等。
3. 搭建框架:根据帐篷的结构,先搭建框架部分,使用专用工具将帐篷的支架和横梁组装起来,确保结构牢固。
4. 安装外帆:将预先准备好的帐篷外帆铺设在框架上,根据帐篷的结构设计将外帆牢固固定。
5. 安装内帆:根据需要,可以根据帐篷的用途进行内帆的安装,例如安装隔断、床铺等。
6. 安装配套设施:根据帐篷的用途,安装配套设施,包括照明设备、插座、空调或加热器等,以提供必要的便利和舒适。
7. 检查和调整:完成搭建后,对帐篷的各个部分进行检查,确保结构稳定、帐篷内外清洁,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正。
四、帐篷的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1. 使用前检查:每次使用帐篷前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帐篷结构和设施的完好性,确保安全使用。
2. 日常维护:定期清洁帐篷内外,保持干燥和清洁的环境,并定期检查和修复帐篷部件的损坏或老化。
3. 风雨天注意:在风大或暴雨天气时,加强对帐篷的稳固和防水,确保帐篷的安全和可靠性。
4. 防火安全:帐篷内禁止使用明火和易燃物品,确保帐篷的防火安全。
五、总结救援抢险帐篷的搭建方案应根据实际需要和环境条件进行选择,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96通用指挥帐篷说明方案

“96通用指挥帐篷“使用说明书一、用途主要供野战条件下集团军、师两级作战部门开设指挥所使用。
二、主要技术性能简介1、帐篷为双坡面框架式结构。
展开状态全貌见图一。
平面布置示意图见图二。
2、帐篷总质量645㎏、包装运输体积2.077m3。
使用面积108m2。
平面尺寸详见图二。
3、帐篷面布采用28×2/28×2涤纶迷彩防水帆布,里布为150D×150D平纹本色牛津布。
其在抗撕裂、耐老化、防霉腐、防雨等方面的性能优异。
因此使用寿命长,可连续使用2年以上,正常使用可达3~5年。
4、帐篷设有保温层,冬季密闭、夏季通风,保温隔热性能好。
兼有南北地区、冬夏通用的特点。
当采用“SNYJ95-40暖风机”(供热量为40KW)采暖时,冬季可使篷内、外温差保持在45°C左右。
夏季篷内1.5m以下工作区环境温度接近室内外气温,无明显地辐射烘烤过热现象。
5、帐篷结构合理、安全可靠。
可承受自重80㎜积雪和9级风力荷载的作用。
6、帐篷构造简单、架设与撤收方便、速度快。
无需扶梯进行登高作业及任何辅助工具。
1小时/15人即可完成架设或撤收。
7、篷内宽敞、明亮、干净。
配有地布,门窗设有纱网,住用舒适。
8、篷内四角处的专用工作室分别由四片分隔吊围形成,悬挂、拆除方便。
9、帐篷具有接长功能,必要时可将两顶帐篷沿纵方向联接在一起使用,使用面积可扩大一倍,满足某些场合的临时性特殊需要。
10、帐篷撤收后,包装形体规则,便于车载运输、仓库存放,单件包装质量、体积可人工短途搬运、装卸。
三、帐篷的零部件分类、包装与标志每顶帐篷所有的零部件分类包装后,共件。
详见表一《96通用指挥帐篷》零部件分类及包装明细表。
四、架设与撤收1、选择地势较为平坦,隐蔽的地方,平整场地后,消除碎石、杂物、积雪等。
2、打开所有包装件,清点核对零部件的品名、数量。
3、将地布取出展开防在预定架设帐篷的地面上。
4、按图三示意图位置将篷架所有零部件平放在地布及地布四周。
95型通用卫生帐篷使用说明书

工装卸短途搬运。
三、包装与包装标志 每顶帐篷所有零部件分类包装后共计 4 件,详见表一《95-通用卫生帐篷》零部件分类及包 装明细表。
序号 4-1
4-2 4-3 4-4
名称
蓬顶,
风绳,木板 篷身包装袋
前,后山墙 地钉 内胆 地布 地桩 铁锤 篷身包装袋 顶架 凉棚杆 立柱 拉筋 门立柱 篷身包装袋
(一) 架设 1 选择地势平坦,较为隐蔽的场地,清理帐篷预定架设平面位置范围内的杂物,积雪和突 出地面的碎石等。 2 打开所有包装件,清点核对零部件的品名、数量。 3 将铺地布取出展平放在地面上。
4 将 4 榀人字架全部呈三角形展开,卡上水平拉筋杆,立于铺地布有缺口的相应位置,四 人分别站在脊点处扶稳。另四人迅速将 6 根用于檐口处的檩条卡进人字架对应的卡口板内, 然后手持吊顶脊套将吊顶置于 3 根脊檩相应的位置处,把 3 根脊檩顺次插入脊套并卡进设 在人字架脊点的卡口板内。 5 将设在吊顶二端的 6 根捆扎带系好,并将吊顶上通过脊檩的 8 根拉筋带牢牢地扣在檐檩 上(注意这 8 根拉筋带是与人字架配套,起联合作用的结构筋,此时一定要扣好,否则不 得继续进行下一步架设程序)。 6 四人将篷顶覆盖在已呈空间状的人字架上,并以脊线和中间二榀人字架的轴线为准调整 好位置,与此同时另四人把 9 根立柱和 9 根地桩分别放在相应位置的地面上,随即快速轮 流打好地桩。 7 八人右手各持一根立柱,左手将顶架同时抬起并迅速将立柱插入人字架檐口端的套管内, 然后将拉绳挂在地桩头上,适当拉紧。 8 将篷顶、吊顶上的拉筋带逐一扣紧在边檩上。 9 安装前、后围。篷围上端环套与篷顶檐布上的铝篷圈的连接方法见“环套与铝篷圈连接 方法示意图”。安装前应注意有门洞的是前围,应放在南面中间跨正中位置,后围应与两山 墙正中与前围结合处开始穿套连接。 10 将篷围下方双层埋土布的内层压在铺地布下。 11 安装前、后吊围。此过程连接件为折钮和尼龙搭扣外,其余注意事项与安装前、后篷 围相同。 12 在外层埋土布上压土并修简易排水沟。在安装前后吊围的同时,剩余人员即可提前进 行此项工作。 13 调整篷布、立柱位置和拉绳松紧度,卷起门窗帘,装上玻璃板,使帐篷舒展平整,至 此,帐篷全部架设完毕。
军用帐篷建设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军用帐篷建设方案# 军用帐篷建设方案## 项目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军用帐篷建设方案,以满足军队对于临时性住宿、办公、指挥等需求的要求。
军用帐篷作为一种快速搭建、便于迁移和适应多种环境的设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方案将介绍军用帐篷的选材、搭建、维护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帮助军队实现高效、灵活的帐篷建设。
## 帐篷选材在选择帐篷材料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耐久性:军用帐篷需要经受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因此帐篷材料应具备较高的耐久性,能够抵御风雨、高温、寒冷和紫外线等。
2. 防水性:帐篷需要具备出色的防水性能,以确保内部空间不受潮湿影响,保持干燥舒适。
3. 透气性:帐篷内部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保证空气流通,防止积热和异味。
4. 易搭建:帐篷应采用简单、快速的搭建方式,以便迅速响应和适应各种紧急情况。
推荐使用高强度聚酯纤维帐篷材料,其具备良好的耐久性、防水性和透气性,同时具备较轻的重量和便于携带。
## 帐篷搭建流程为了确保帐篷能够快速搭建并保持稳定,以下是帐篷搭建的基本流程:1.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场地,并清理场地上的尖锐物件和杂草等。
2. 铺垫地面:在场地上铺设防潮垫,以保护帐篷底部不受潮湿。
3. 搭建骨架:根据帐篷的类型和大小,搭建帐篷的骨架结构。
常见的骨架材料有铝合金和钢材。
4. 安装顶篷:将顶篷覆盖在骨架上,并确保牢固固定。
5. 安装地板:根据需要,为帐篷安装地板,以提供更舒适的使用环境。
6. 安装门窗:根据需要,为帐篷安装门窗,以便进出和通风。
7. 检查稳定性:检查帐篷的稳定性,确保骨架结构牢固稳定。
8. 室内布置:根据需要,为帐篷内部配置家具、设备和其他必要设施。
## 帐篷维护保养为了延长帐篷的使用寿命和保证正常使用,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1. 清洁:定期清洁帐篷外部和内部,除去灰尘、污垢和其他杂物。
指挥帐篷说明方案

指挥帐篷说明方案一、引言指挥帐篷作为野外指挥活动的核心设施,具有战场调度、救灾指挥、大型活动指挥等多种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指挥帐篷的特点、结构、配置、使用方法以及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内容,以便用户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指挥帐篷。
二、指挥帐篷的特点1.多功能性:指挥帐篷可以满足不同的指挥需要,适用于各种野外环境。
2.快速安装:指挥帐篷采用快速搭建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搭建,方便迅速展开指挥工作。
3.高耐用性:指挥帐篷采用高强度材料,具有抗风、防水和防火等特性,能够适应各种恶劣天气条件。
4.空间大:指挥帐篷内部空间较大,可容纳多人同时进行指挥工作,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三、指挥帐篷的结构与配置1.主体结构:指挥帐篷由帐篷身、顶篷、地钉和支架等部件组成,保证了帐篷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2.帐篷门:指挥帐篷设有一至多个门,方便人员进出,门上设置防虫网和隐私帘,提供舒适的通风和私密性。
3.指挥座椅:指挥帐篷内部配备舒适的指挥座椅,为指挥人员提供便利和舒适。
4.便携式桌椅:指挥帐篷内还设有便携式桌椅,方便指挥人员办公、开会等活动。
5.照明设备:指挥帐篷内部设有照明设备,以保证夜间工作的顺利进行。
6.通风设备:指挥帐篷设有通风口和排污孔,可保证帐篷内的空气流通,并且方便清洁。
四、指挥帐篷的使用方法1.拆卸帐篷:首先将支架放置在适当位置,然后搭建帐篷身和顶篷,拉紧帐篷顶端的拉绳,使用地钉固定在地面上。
2.进出帐篷:打开帐篷门,从门口进入或离开帐篷,注意保持门的防虫网和隐私帘的完好。
3.布置内部空间:根据实际需要,将指挥座椅、桌椅以及其他设备摆放在指定位置。
4.使用照明设备:根据需要使用帐篷内的照明设备,确保光线明亮,方便工作和活动。
5.进行通风和排污:根据需要打开通风口,保持帐篷内部的空气流通。
当帐篷内有废物或污水时,及时使用排污孔进行排放,确保帐篷的清洁和卫生。
五、指挥帐篷的维护保养1.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指挥帐篷的结构和材料是否完好,如发现损坏或老化的部件,及时维修或更换。
帐篷设计说明书

六、设计评价 小组交流与评价要求: (1)功能的实现; (2)如何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3)有何创新之处? (4)合作的感受……
设计活动
一次野外生存活动,假设你自备有足够用的 斧头、木锯、锤子、凿子、锉刀、绳子、防水布 等,在这片原始密林中还有符合你需要的各种粗 细的树木并且允许你砍伐,那么你会设计怎样的 帐篷?请思考并按要求完成设计任务,并书写设 计说明书(每人一份): 任务一:帐篷制作简单方便,可供一人坐、卧使用; (每人必做一个模型) 任务二:帐篷使用舒适方便,可容纳4人活动;(每桌 两人合作一个模型) 任务三:易拆装,携带方便。(选做)
书写设计说明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见P26)
一、设计项目: 帐篷 二、设计要求 1.满足野外住宿需要,遮风避雨防虫防 潮……; 2.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强度; 3.具有合适的尺寸; 4.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三、设计分析 帐篷结构包括支杆框架、外罩布等。 1、帐篷结构的受力分析:风吹雨打…… 2、结构设计 A 结构中出现四杆几何可变体系,其结构的稳定性 和强度较差,应改进为三角形几何不变体系; B 帐篷顶面为平面时,排水不畅易积水,应采用斜 顶、尖顶,同时有利于提高强度; C封闭的底部结构使帐篷能独立支撑,提高整体强度 和稳定性。 D设计便于出入的门和通风的窗;
四、设计准备 ⑴制作(帐篷或帐篷模型)的材料: 各种粗细的树干/ 各种粗细的枯枝、秸杆、废纸卷、废笔芯、 细铁丝、筷子、竹签、吸管等等; 连接材料:线绳、塑料绳、胶带 ⑵制作工具:木工工具/剪刀、小刀等
五、设计方案(至少三个方案) 帐篷结构用草图方法绘制正等轴测图、装配 图、零件图,并标注尺寸。 1.针对任务一 画尽可能多的方案(立体图),并从中选择 较好 的一个方案画出三视图,并标尺寸; 2.针对任务二 画尽可能多的方案(立体图),并从中选择 较好的一个方案画出三视图,并标尺寸; 3.设计你认为最理想的多功能帐篷结构,画出立 体图。
应急救灾帐篷搭建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为提高应急救援队伍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响应能力,确保救援行动迅速、高效,保障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时间2024年X月X日三、演练地点XX市XX区XX街道四、演练组织1. 指挥部:负责演练的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
2. 参演单位:XX市应急管理局、XX区红十字会、XX街道社区等。
3. 演练队伍:XX市应急救援队伍、XX区红十字会救援队等。
五、演练内容1. 灾情通报:模拟发生自然灾害,需紧急转移受灾群众。
2. 救援队伍集结:演练队伍按照预定时间、地点集结。
3. 救灾帐篷搭建:演练队伍在指定区域快速搭建救灾帐篷。
4. 受灾群众安置:演练队伍将受灾群众引导至救灾帐篷内。
5. 救灾物资分发:演练队伍向受灾群众分发救灾物资。
6. 演练总结:指挥部组织参演单位进行总结评估。
六、演练步骤1. 灾情通报:模拟发生自然灾害,指挥部发布灾情通报,参演单位接到通知后迅速集结。
2. 救援队伍集结:参演单位按照预定时间、地点集结,报告集结情况。
3. 救灾帐篷搭建:演练队伍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救灾帐篷搭建:a. 分组:将演练队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搭建一顶救灾帐篷。
b. 搭建:每组按照帐篷搭建图纸和步骤,快速完成帐篷搭建。
c. 验收:指挥部对搭建完成的帐篷进行检查,确保帐篷搭建牢固、安全。
4. 受灾群众安置:演练队伍将受灾群众引导至救灾帐篷内,检查帐篷内设施是否齐全、安全。
5. 救灾物资分发:演练队伍向受灾群众分发救灾物资,如食品、饮用水、帐篷等。
6. 演练总结:指挥部组织参演单位进行总结评估,对演练过程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七、演练要求1. 演练队伍要严格按照演练方案执行,确保演练效果。
2. 参演单位要高度重视演练,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演练顺利进行。
3. 演练过程中,参演人员要服从指挥,保持良好的纪律作风。
4. 演练结束后,参演单位要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露天帐篷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露天帐篷作为一种临时住宿设施,广泛应用于户外露营、野外施工、应急救灾等领域。
然而,露天帐篷在遇到恶劣天气、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往往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露天帐篷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降低露天帐篷在突发事件中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人员安全、设施完好。
3. 增强应急队伍的实战经验,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场景:1. 露营活动中的帐篷搭建与使用。
2. 野外施工、工程建设的帐篷使用。
3. 应急救灾、抗洪抢险等临时帐篷搭建。
四、组织架构1. 成立露天帐篷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调度应急工作。
2. 设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信息收集、宣传培训等工作。
3. 成立应急队伍,负责现场救援、物资保障、安全警戒等工作。
五、应急响应1. 预警响应(1)密切关注气象、水文、地质等相关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
(2)根据预警信息,及时调整帐篷搭建地点,确保安全。
(3)加强对帐篷的检查、维护,确保帐篷结构稳定。
2. 紧急响应(1)发生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2)应急指挥部迅速组织应急队伍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3)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确保人员安全。
(4)对帐篷进行加固,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5)及时疏散周边人员,确保人员安全。
六、应急保障1. 物资保障(1)储备足够的帐篷、防雨布、绳索等物资。
(2)确保帐篷质量,定期检查、维护。
(3)制定物资调配方案,确保物资供应。
2. 人员保障(1)加强对应急队伍的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确保应急队伍的配备齐全,满足应急需求。
(3)加强应急队伍的纪律教育,确保工作秩序。
3. 信息保障(1)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
(3)及时发布应急信息,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七、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露天帐篷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色牛津布。
其在抗撕裂、耐老化、防霉腐、防雨等方面的性能优异。
因此使用寿命长,可连续使用2年以上,正常使用可达3~5年。
4、帐篷设有保温层,冬季密闭、夏季通风,保温隔热性能好。
兼有南北地区、冬夏通用的特点。
当采用“SNYJ95-40暖风机”(供热量为40KW)采暖时,冬季可使篷内、外温差保持在45°C左右。
夏季篷内1.5m以下工作区环境温度接近室内
外气温,无明显地辐射烘烤过热现象。
5、帐篷结构合理、安全可靠。
可承受自重80㎜积雪和9级风力荷载的作用。
6、帐篷构造简单、架设与撤收方便、速度快。
无需扶梯进行登高作业及任何辅助工具。
1小时/15人即可完成架设或撤收。
7、篷内宽敞、明亮、干净。
配有地布,门窗设有纱网,住用舒适。
8、篷内四角处的专用工作室分别由四片分隔吊围形成,悬挂、拆除方便。
四、架设与撤收
1、选择地势较为平坦,隐蔽的地方,平整场地后,消除碎石、杂物、积雪等。
2、打开所有包装件,清点核对零部件的品名、数量。
3、将地布取出展开防在预定架设帐篷的地面上。
4、按图三示意图位置将篷架所有零部件平放在地布及地布四周。
5、按图四、图五将6对12根1#主跨斜梁分别插入相应的通头内,使之呈人字形状,垂直于地面。
再用5×3=15根3#檩条(端架垂直杆)将其联系在一起,组成空间人字架。
6、空间人字架托起,迅速插入7#边跨垂直杆。
7、按图四、图五将2#边斜梁和4#边跨水平杆插入相应通头内,使之呈三角形状,然后与7#边跨垂直杆上下两端插接在一起。
再用5×2=10根3#檩条(端架垂直杆)于2#与4#杆交汇处将其联系在一起。
8、挂上主跨拉筋,转动螺旋扣,适当收紧至拉筋不下挠为止。
9、按图五所示分别将1根3#檩条(端架垂直杆)2根3#端架水平杆插接在两端架相应位置。
至此帐篷顶架形成。
10、调整顶架,使之纵横平直,并使顶架四周落位于地布四周的小圆孔上。
11、将篷顶展开,覆盖在顶架上,并使篷顶内的纵横布筋与对应的篷杆重合,然后从篷脊开始,沿两坡将篷顶上的所有扣带与顶架连接在一起。
12、将两山墙连接在篷顶两端,山墙两斜边的铝篷圈与篷顶两端檐布上环套的连接方法如图六所示。
13、按图三、图四、图五所示,12人各持5#立柱1根,于7#杆触地端同时将顶架向上托起,随即将5#立柱插入7#下端的通头,再将其余6×2=12根5#立柱插入篷架两边的通头内。
14、将两围墙连接在篷顶两檐口,上端的铝篷圈与篷顶两檐口布上环套的连接方法如图六所示。
15、将四周3#立柱的外侧地面上各打入地桩一根,(地桩位置以保持风绳与地面成45°~60°夹角为准)
16
17
18将19
20
五、使用维护注意事项
1
布和破坏篷架。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