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青海省 2014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答案分析一、口语表达能力展现l.【答案】略【分析】切合情形,用语文明得体,达到劝止目的。
二、基础知识与运用能力展现2.【答案】 B【分析】 A“侧”应写作“恻”,“咤”是多音字,此处应读“zhà”;C.“嫉”应读“j í”,“苍”应写作:“沧”;D. “哺”应读“bǔ”,“急”应写作“及” 。
【考点】汉字的读音和字形3.【答案】 A【分析】“逢场作戏”原指卖艺的人碰到适合的演出场所,就开场表演。
后指碰到时机,有时玩玩,凑凑热闹。
用在 A 项中不合语境。
B . “人人皆知”的意思是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尽人皆知。
C. “万无一失”比喻很有掌握。
D . “获益匪浅”形容遇到很大的好处和启示。
【考点】成语的运用4.【答案】 C【分析】 A ,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妥,主语应为“西宁人民公园的春季”;B.语序不妥,“擅长创建、擅长思虑、擅长察看”的次序不合逻辑,应改为“擅长察看、擅长思虑、擅长创建”; D. 成分残破,应删去“使”,让“电脑”做主语。
5.【答案】( 1)思而不学则殆(2)窈窕淑女(3)烟波江上令人愁(4)一鼓作气(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6)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往(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8)示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发散弄扁舟填写课内外切合题意的古诗词均可。
6.【答案】我省(青海省)虫草价钱初次出现下跌(降落、下滑、着落等均可)7.【答案】( 1)高尔基(2)吴用8.【答案】略【分析】切合要求,紧扣主题,修辞运用适合,词语运用正确,语句连结即可9.【答案】示例:宝藏让人成为精神的富豪朋友陪伴读者走过孤独的光阴10.【答案】大多半初中生课外阅读喜爱看卡通漫画,不喜爱看文学名著绝大多半学生不做念书笔录11.【答案】 C【分析】这段文字讨论的是太阳和月亮。
青海西宁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 Word版缺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人的活动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的活动,其生命活动和生活需要的全部物质都依赖于自然界。
地球生物圈是人类的诞生之地和生存环境,汤因比将其比喻为人类的母亲。
人类也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物种一样,其生存环境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关的联系,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因此构成了人对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
这种对象化的活动方式就是生产活动。
而传统的生产活动完全服从岁时的安排,逐渐形成了顺应自然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的岁时节令习俗。
那达慕是否可以称为节日,学术界似乎还有争论。
与农耕民族的节日相比较,草原民族的节日似乎不是固定到“日”,草原那达慕的节日的文化场域也比较宽泛。
据调查,自1963年以来,该旗首府乌里雅斯太镇共举办大型那达慕10次,大都出于庆贺牲畜增加头数。
牧人说,哪年雨水好,就举行那达慕。
还有一种说法:举行了那达慕,雨水就更好。
而雨水好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
所以传统那达慕的节期是相对固定的,一般在农历6—7月。
民俗,它与人们的出生地、族属、国籍、性别等与生俱来之物相关,那达慕节期的选择既是蒙古族情感的产物,又建立在民间知识的基础上。
这个节日的产生与蒙古族古代的历法有关。
蒙古族世世代代从事的随水草而迁徒的游牧活动需要掌握天文历法知识。
在对天象的观察中,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历法。
由于草场是牧业的生命线,他们以草木计年。
宋彭大雅《黑鞑事略》云:“但见青草则为一年。
”宋孟珙《蒙鞑备录》云:“其俗每青草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
”牧草的荣枯标识着牧业生产的一个周期,因此“草”具有年的意义。
注意这里的草不仅含有自然意义,而且含有人文意义。
对于时间,正如法国哲学家所说,我们不可以深入理解,只可直觉与体验。
牧人对时间的体验与农民不同,他们观察天体的变化是以草为参照物的。
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从事不同的生计方式对时间的体验有所不同。
青海省西宁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青海省西宁市xx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学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为试题卷,不允许作为答题卷使用,答题部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点、考场、座位号写在答题卡上,同时填写在试卷上。
4.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5分)(请将以下第1-6题的答案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嶙.峋(lín) 枯涸.(gù)静谧.(mì)忽俊不禁.(jīn)B.菜畦.(qí)炽.痛(chì)剽.悍(biāo)戛.然而止(jiá)C.寒噤.(jìn)绮.丽(qǐ)稽.首(qǐ)即物起兴.(xīnɡ)D.骈.进(pián)汲.取(jí)阔绰.(chuò)锲.而不舍(qi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自作主张混为一谈花团锦簇美不盛收B.迥乎不同杂乱无章毛骨悚然相得益彰C.重峦叠嶂张慌失措正襟危坐黯然失色D.温声细语心无旁鹜引颈受戮睡眼惺忪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海洋深处还有许多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其巨大的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B.班会课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商量着春游的去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执法部门的严厉打击有效地遏制了食品市场上不法分子锐不可当....的造假势头,极大地净化了西宁市的食品市场。
D.我们在引用他人著作中的语句时,首先要理解所引用语句的原意,切不可不顾上下文的联系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青海省西宁市中语文试卷及答案范本1份

青海省西宁市中语文试卷及答案范本1份青海省西宁市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1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5分)(请将以下的一至六题的答案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niàng) 确凿(zuó) 匀称(ch èn) 根深蒂固(dì)B.偌大(nuò) 倜傥(tāng) 藩篱(fān) 周道如砥(dǐ)C.蜷曲(quán) 卑微(bēi) 绮丽(qǐ) 吹毛求疵(cī)D.收敛(liǎn) 妒忌(jì) 伧俗(cāng) 惟妙惟肖(xiā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鸦雀无声宽洪大量大庭广众断章取义磐石B.妇孺皆知无动于衷顾明思义鸡犬不宁真谛C.离合悲欢穷愁潦倒黎民百姓粗制烂造啜泣D.进退维谷因地制宜左右逢源断壁残垣扶掖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西宁市工商局一举查获了不良商贩沥尽心血苦心经营的制假窝点B.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D.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语序不当:应把“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B.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西宁市教育局策划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成分残缺:把“西宁市教育局”调整到“为了”之前)C.我们在学__ 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把“即使”改为“虽然”,或把“但”改为“也”)D.考试前是否充分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前后两面失衡:在“取得”之前加上“能否”)5.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本报讯(实习记者唐剑)端午节当日,记着在西宁市街头看到,各种颜色鲜艳,做工精美的手工香包,颇受市民的青睐。
青海省201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青海省201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社戏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恩说再回去看。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
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③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
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
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④“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⑤我们也都跳上岸。
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
”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
抛入船舱中。
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⑥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
不久豆熟了,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
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
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
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
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⑦“都回来了!那里会错。
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⑧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
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
西宁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西宁市中考语⽂试卷及答案 对于初中的同学来说,语⽂成绩的提⾼是靠平时⽇积⽉累和⼤量的语⽂试卷的练习,尤其是做⼤量的中考语⽂试卷。
以下是⼩编给你推荐的中考语⽂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西宁市中考语⽂试卷 ⼀、语⽂基础知识及运⽤(共25分) (请将以下第1—6题的答案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全都正确的⼀项是 A. 瘫痪(huàn) 踌躇(chóu) 家醅(pēi) 强聒不舍(ɡuō) B.菡萏(hàn) 撺掇(cuān) 睥睨(bì) 义愤填膺(yīnɡ) C.孪⽣(luán) 嗔视(zhēn) 愧怍(zuò) 周道如砥(dǐ) D.庇荫(pì) 宽恕(shù) 哂笑(shěn) 盘曲嶙峋(xú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A.更胜⼀筹穷愁潦倒销声匿迹油光可签 B.海枯⽯烂天⾐⽆缝津津有味相形见绌 C.美味家肴锲⽽不舍锋芒毕露味同嚼蜡 D.尽态极妍狂忘⾃⼤遮天蔽⽇隐姓埋名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不恰当的⼀项是 A.看到西宁市海湖新区鳞次栉⽐的⾼楼⼤厦,⼈们不禁赞叹:“西宁的变化太⼤了!” B.在改⾰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年轻⼈要怀着⽬空⼀切的豪情壮志,敢于迎接任何前所未有的挑战。
C.据调查:在各种不⽂明⾏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为深恶痛疾。
D.诵读经典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化,提升学⽣修养,陶冶学⽣情操的作⽤是不容置疑的。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项是 A.西宁市快速公交的正式运营,极⼤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状况”) B.我国⼈⼯栽培牡丹的历史⼤约有三百年左右。
(删去“⼤约”或者“左右”) C.在那壮美的青藏⾼原上,是我祖祖辈辈⽣活的地⽅。
(删去“在”和“上”) D.做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要养成并且提⾼认真阅读的习惯。
2014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青海省西宁市2014年高中招生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答案】B【解析】A项,“嶙”应读“lín”;C项,“迸”应读“bènɡ”;D项,“坍”应读“tān”。
此类试题考查的一般都是多音、形似等易误读字,备考时要反复辨析,熟练掌握。
【考点】汉字的读音2.【答案】D【解析】A项,“凄”应写作“萋”;B项,“缘”应写作“源”;C项,“园”应写作“垣”。
此类试题考查的一般都是同音字、形近字等易混淆字,备考时要通过组词辨析等方式进行反复训练,熟练掌握。
【考点】汉字的字形3.【答案】A【解析】A项,“莫衷一是”指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B项,“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不能用来修饰食品安全问题。
此处可用“接二连三”。
C项,“正襟危坐”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不能用来形容写字的姿势。
D项,“具体而微”指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此处可用“无微不至”。
解答此类试题,一要理解成语本身的意义,二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判断。
4.【答案】C【解析】A项,搭配不当,“学习”与“素养”不搭配,可在“素养”前加“提高”。
B项,两面对一面,前面说的“有无”“是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说“是评定好文章……一个方面。
可将后半句改为“是评定文章好坏的标准之一”。
D项,主语残缺,可删去“使”。
解答此类试题,要掌握常见的几种病句类型,做题时对号人座。
5.【答案】A【解析】通读整则新闻,要厘清以下内容:一个项目,即火车站综合改造;两个工程,即西宁客运中心和地下商业街。
两个工程同属于一个项目。
能体现以上内容的只有A项。
解答此类试题,除需认真分析导语和主体内容外,还要仔细辨析选项,从中选出最佳答案。
6.【答案】C【解析】《资治通鉴》的体例是“编年体”,不是“纪传体”。
7.【答案】(1)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8.【答案】(1)4月23日青海省“全民读书月活动”正式启动(2)示例:促和谐人人参与创建文化名省(或:促和谐人人参与创造美好生活)二、口语交际9.【答案】略三、古诗文阅读10.【答案】(1)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战乱(或安史之乱)中的长安城草木丛生、一片荒芜、满目凄凉的景象,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青海省西宁市2014年中考模拟调研语文试卷

青海省西宁市2014年中考模拟调研试卷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20 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须知:1.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上姓名和准考证号。
3. 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5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2分)A.狡黠.( jié)喑.( yīn )哑菜畦.( wā ) 猝(cù)然长逝B. 羸.( yíng )弱剽.( piāo )悍笃.( dǔ )信忧心忡忡..( zhōng )C. 枘.( ruì )凿恣.( zī )睢镂.(l?u)空义愤填膺.(yīn)D. 叱咤. (zhà) 挑剔. ( tī ) 狩.猎( sh?u ) 鳞次栉.(zhì)比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相形见出无与伦比吹毛求此油光可鉴B.毛骨悚然进退维谷妇孺皆知广袤无垠C.苦心孤旨锲而不舍抑扬顿错获益匪浅D.引颈受戳强聒不舍杂乱无张眼花潦乱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A.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B.“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根深蒂固....;事实上,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
C.当暴风雨袭来时,我感到一种不言而喻....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D.赏读这篇美文,犹如聆听舒缓、悠扬的小夜曲,令人心旷神怡....。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为了防止酒驾这类事件不再发生,交警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
B.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因此,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C.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卷 第1页(共8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青海省西宁市2014年高中招生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炽.(ch ì)痛 蹒.(p án )跚 嶙.(l ín g )峋 戛.(ji á)然而止 B .嫉.(j í)妒 匀称.(ch èn ) 抽噎.(y ē) 一抔.(p óu )黄土 C .迸.(b ìn g )射 执拗.(ni ù) 裸露.(l ù) 怏.(y àn g )怏不乐 D .慰藉.(ji è) 蓬蒿.(h āo ) 倒坍.(t ā) 鳞次栉.(zh ì)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花团锦簇 义愤填膺 荒草凄凄 进退维谷B .风尘苦旅 左右逢缘 拖泥带水 转弯抹角C .恼羞成怒 豁然贯通 周道如砥 断壁残园D .引颈受戮芒刺在背歇斯底里重蹈覆辙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B .近年来,各类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C .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且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D .中考复习期间妈妈具体而微....地照顾关心,是我十分感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语文课堂就是学生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的语言交际场。
B .有无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是评定好文章的标准之一。
C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的风流人物。
虽然这些人物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的故事至今传扬,他们的精神永放光芒。
D .通过收看《舌尖上的中国》,使我们更加了解到中国餐饮文化的博大精深。
5.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报讯(记者 啸宇)近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通过西宁火车站综合改造项目 ——西宁客运中心、建国路滨河南路地下商业街工程两个单项工程的设计审查,作为火车站综合改造项目的核心工程和重要基础配套设施,这两个工程的建设,将有效提升火车站综合运行能力和未来区域价值。
西宁客运中心位于西宁火车站站前广场东侧,是西宁火车站综合改造项目核心工程之一,为一级客运汽车站标准。
设计日发送旅客1.8万人,发车878班次,总投资3.14亿元。
客运中心总用地面积29 4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 666平方米。
建国路滨河南路地下商业街工程是西宁火车站综合改造项目重要基础配套设施项目,主要包括建国路地下空间工程、建国路管线工程以及滨河南路地下空间工程。
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12.65万平方米,总投资9.88亿元。
(《西宁晚报》2014年4月29日,有删改)A .火车站综合改造两工程通过设计审查B .西宁市火车站两工程通过设计审查C .西宁火车站综合改造项目通过设计审查D .火车站两项综合改造通过设计审查 6.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英国18世纪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B .老舍,现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C .《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D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7.诗文填空。
(10分)(1)“而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光中《乡愁》) (2)“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翼《论诗》)(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引用典故抒发诗人怀念故友,感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一词中表达了戍边将士思乡盼归,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道之行也》中对“大同”社会做纲领性说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综合性学习。
(3分)4月23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新闻出版厅主办,青海人民出版社、青海省图书馆、青海新华发行(集团)公司承办的“全民读书月活动”正式启动。
今年读书月活动的主题是“倡导读书风尚,建设文化名省”。
青海省新闻出版厅副厅长吕霞在启动仪式上宣读了读书月倡议书。
她说,热爱读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
读书能够增加人生的丰富性和厚重感;读书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读书更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1)你从这则材料中获得的最主要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回答)(1分)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2)请你依据活动主题续写下面句子的后半句。
(2分)提素质全民读书引领社会风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口语交际(共3分)9.青海省第十三届环湖赛将于7月6日—7月19日举办。
本届环湖赛将继续贯通青甘宁三省(区)省会城市。
起点为青海省西宁市,途经大通、互助、西海镇、青海湖、贵德、同仁、化隆、循化、临夏、临洮、天水、平凉、银川、中卫等地,终点为甘肃省兰州市,全程3 591公里。
听到这个消息后,家人议论纷纷。
妈妈说:“环湖赛本应是青海省内的赛事,没必要出省跨界。
”爸爸说:“环湖赛出省跨界,不仅有利于扩大环湖赛‘金名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有利于……”对此,你有什么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文阅读(共12分)10.阅读杜甫的《春望》,回答问题。
(3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城春草木深”一句中“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9分)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站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2分)(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__________(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12.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含义。
(2分)(1)何以.战以:__________(2)必以.分人以:__________13.用现代汉语翻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略写了_________________。
其目的在于突出曹刿的“远谋”。
(2分)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人民币上的风景》,回答问题。
(15分)人民币上的风景格美①货币是“国家的名片”。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迄今我国一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
人民币正面多为国家领袖,背面则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
目前市场流通的人民币以第四套和第五套为主,透过这两套纸币背面上的画面,足以畅游神州。
②八达岭长城(第四套人民币1元)在中国的万里长城中,八达岭长城不仅在历史上位列天下九塞之一,而且也是中国现代最早向游人开放的地段,早在1987年就被联合国列为首批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③天涯海角·南天一柱(第四套人民币2元)南天一柱位于海南岛南部海岸的“天涯海角”风景区里。
“天涯海角”是因古人认为这里是中国的最南端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