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道德与法治3.1《公民的基本权利》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道德和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和义务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三课公民权利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满足的条件:①年满18周岁。
②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③中国公民。
3、监督权的意义:答:(1)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2)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4、人身自由的含义及其内容和地位?答: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5、人格尊严权内容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6、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内容答(1)财产权(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2)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3)物质帮助权(4)受教育权(教育的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5)文化权利。
(6)平等权。
(7)宗教信仰自由权。
7、公民行使权利有哪些要求?答:(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
(2)不能滥用权利。
(3)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
8、公民怎样行使权利?答:(1)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9、遵守正当程序的意义: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10、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哪些?答: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调解(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仲裁(仲裁决不同于法院判决,仲裁决不能上诉;仲裁案件不公开审理。
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1.宪法的地位?总章程。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为什么国家权力属于人民?(1)宪法确认我国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规定武装力量属于人民.★5.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6.人民应如何当家作主?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7.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8.人权的主体和内容?主体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9.为什么要尊重人权?(1)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2)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活动的基本要求10.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1) 要求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我国宪法规定了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3)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4)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5)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1《公民的基本权利》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一节公民的基本权利知识点梳理一、政治权利和自由1、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1)政治权利和自由(2)人身自由(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4)平等权(5)宗教信仰自由(6)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特殊保护等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1)年满18周岁(2)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6、政治自由的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7、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8、监督权的意义: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网上评议政府的意义:(1)网上评议政府,有助于政府接受市民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2)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10、网上评议政府的内容:(1)工作业绩(2)工作效率(3)执行力建设11、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重要形式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12、人身自由的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3、人身自由的内容: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知识点

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一节公民基本权利一、政治权利和自由1、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1)政治权利和自由(2)人身自由(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4)平等权(5)宗教信仰自由(6)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特殊保护等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1)年满18周岁(2)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6、政治自由的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7、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8、监督权的意义: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网上评议政府的意义:(1)网上评议政府,有助于政府接受市民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2)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10、网上评议政府的内容:(1)工作业绩(2)工作效率(3)执行力建设11、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重要形式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12、人身自由的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3、人身自由的内容: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和义务知识点归纳复习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3、政治自由的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4、监督权的内容: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意义: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网上评议政府的意义:(1)网上评议政府,有助于政府接受市民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2)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6、网上评议政府的内容:(1)工作业绩、(2)工作效率、(3)执行力建设7、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重要形式: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8、人身自由的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9、人身自由的地位、作用: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10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11、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法律依据: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12、人格尊严权内容: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13、住宅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第一节“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知识点梳理宪法核心价值:核心价值追求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宪法核心价值宪法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国家权利属于人民1、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4、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重要作用: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有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5、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将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惯穿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6、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保障: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担负捍卫国家主权,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的使命,从而保障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得以实现。
7、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1)平等权。
(2)政治权利(3)人身自由。
(4)宗教信仰自由。
(5)社会经济权利(6)受教育权。
(7)监督权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人权的实质和目标: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2、宪法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3、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的原则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4、我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的第一份官方文件:1991年11月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5、中国的人权的显著特点:广泛性、公平性和真实性6、发展权的主体:人民7、人权的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8、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利,又包括财产权、继承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3.1《公民的基本权利》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一节公民的基本权利知识点梳理一、政治权利和自由1、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1)政治权利和自由(2)人身自由(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4)平等权(5)宗教信仰自由(6)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特殊保护等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1)年满18周岁(2)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6、政治自由的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7、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8、监督权的意义: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网上评议政府的意义:(1)网上评议政府,有助于政府接受市民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2)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10、网上评议政府的内容:(1)工作业绩(2)工作效率(3)执行力建设11、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重要形式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12、人身自由的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3、人身自由的内容: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1 公民基本权利

探究与分享
• 公民享有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你 心目中的人大代表是什么样的?
• 1.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享 有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剥夺政治 权利的人除外。
• 2.我心目中的人大代表要有较强的 法律意识、群众观念和较高的履职 能力,能为我们着想、替我们说话、
了解剥夺政治权利
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以下四项权利:
(二)人身自由
同学们观看下列图片,思 考:什么是人身自由?公民 的人身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公民受到非法拘禁
人格尊严受到侵害
1.什么是人身自由?
答: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 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 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人身自由的重要性是什么?
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
哪些? 答: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
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2.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条件是什么? 答:年满十八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
权利的中国公民。 3.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
的基础是什么? 答:是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6.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文化教育权利? • 答:(1)受教育权。
(2)文化权利。 • 7.公民的文化权利包括哪些?
答:包括: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 艺术创作的自由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 由。
此外,我国公民还享有
平等权 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 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 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 的特殊保障。
•6.我国公民享有哪些监督权? 答:1.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 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 议的权利;
2.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 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 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 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 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三课公民权利
第一节公民的基本权利知识点梳理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1、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
(1)政治权利和自由
(2)人身自由
(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4)平等权
(5)宗教信仰自由
(6)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特殊保护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
(1)年满18周岁
(2)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6、政治自由的内容: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7、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意义: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8、监督权的意义:
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网上评议政府的意义:
(1)网上评议政府,有助于政府接受市民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
(2)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10、网上评议政府的内容:
(1)工作业绩
(2)工作效率
(3)执行力建设
11、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12、人身自由的含义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3、人身自由的内容: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4、人身自由的地位、作用: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15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16、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17、人格尊严权内容
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18、住宅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19、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内容
(1)财产权
(2)劳动权
(3)物质帮助权
(4)受教育权
(5)文化权利
2、财产权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3、财产权的内容
(1)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
(2)依法对财产有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的权利
4、劳动权的含义
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5、劳动权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6、劳动的作用
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7、物质帮助权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8、国家保障公民实现物质帮助权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9、受教育权的含义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10、教育的作用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11、公民的文化权利的内容
(1)科学研究的自由
(2)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
(3)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12、文化权利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13、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