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秘书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秘书史复习题答案

中国秘书史复习题答案

中国秘书史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A2. 秘书工作在古代中国主要承担哪些职责?A. 记录和整理文书B. 管理国家财政C. 军事指挥D. 法律制定答案:A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认为是秘书工作的代表人物?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答案:C4. 秘书工作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A. 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B.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C.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D.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答案:A5. 当代中国秘书工作的特点是什么?A. 以文书工作为主B. 以行政管理为主C.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D. 以服务领导决策为主答案:D二、填空题6. 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保密性、准确性、及时性7. 秘书工作的主要职责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书处理、会议组织、信息收集8. 秘书工作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决策执行三、简答题9. 简述秘书工作在古代中国的发展情况。

答案:在古代中国,秘书工作主要体现在宫廷和官府中,负责记录、整理和保管文书,以及协助处理政务。

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秘书工作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秘书人员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得到提升。

10. 阐述现代中国秘书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答案:现代中国秘书工作面临的挑战包括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以及对秘书人员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等。

应对策略包括加强秘书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加强与国际秘书工作的交流与合作。

四、论述题11. 论述秘书工作在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

20《中国秘书史》 (6)

20《中国秘书史》 (6)

第三节 元朝的文书档案工作
第三节 元朝的文书档案工作
一、文书工作制度 照刷、磨勘制度 朱销文簿制度 翻译缮写制度 公文署押制度 当面交卷制度 催办制度 周年交案制度 印章的制作、保管、使用 公文传递制度
第三节 元朝的文书档案工作
二、公文文体 皇帝和皇后、太子颁下的文书,沿用前代的诏书 宣命、敕牒、懿旨、令旨 皇帝颁下的文书统称为圣旨 臣下上呈皇帝、太子的文书沿用前代的奏、启等 各级官府的下行文有答付,今故牒、指挥等;上行文有
呈Hale Waihona Puke 申、牒上、牒呈上等;平行文有咨、平牒等 三、档案工作
架阁库 实录院、国史院
思考题:
1.简述辽朝秘书机构设置的特点。 2.简述金朝的“急递铺”制度。 3.简述元朝的中枢秘书机构及其职能。 4.综述元朝的“吏治”问题的产生及其影响。 5.试分析多民族文化融合对秘书工作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金朝的秘书工作 (一)秘书机构和人员
中央设有尚书省,总揽政务,长官为尚书令 元帅府,掌管军政,后改称枢密院 奏事官 翰林学士院,负责拟制诏命 地方府、州、县各级官衙内设有判官、掌书记、主簿、 孔目等秘书官职
第一节 辽金的秘书工作
低级秘书:知事、书写、都目、吏目、典吏、书吏、 抄事、司吏、主文、贴书、知印 (二)文书档案工作
《中国秘书史》
第七章 辽金元的秘书工作
知识点:
1.辽、金、元时期的秘书工作体现了多民族秘书工作经验相 互混合的特点 2.各级秘书机构中都配有通晓多种民族语言的秘书官吏 3.辽代秘书机构分为南北两套系统 4.金代创立了快速传递文书的急递铺制度 5.元代在秘书官吏的选拔、文书档案工作制度和文书传递制 度方面为后代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一种,大批弃学少年为见习吏员 第二种,由吏员的子弟充任 第三种,由被开除的吏员充任 (二)地方官衙中秘书吏员的来源 主要来自见习吏员 另一种来源是从民间直接选用 (三)中央政府秘书吏员的来源 “岁贡” 职官任吏员

中国秘书史复习大纲

中国秘书史复习大纲

中国秘书史复习大纲一、题型1、选择题(1~5为单项选择,6~10为多项选择)2、判断题(10个,每小题一分)3、名词解释(4个,每个5分)4、简答题(3个,每个10分)5、材料分析题(2个大题,每个5分)二、复习大纲1、“秘书部门”或“秘书机构”的涵义:指各级各类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中区别于具体业务部门的综合办事机构。

办公室——基层机关或较小的企事业单位办公厅——较高层次机关或大型企事业单位,政策研究室、信访办公室等亦属于秘书机构。

2、秘书的涵义是提供辅助管理、综合服务的人员。

具有参谋性、助理性的人员可以进行办文、办会、办事、协助、综合、参谋的高级人员。

3、现代秘书机构层次(1)、初级秘书工作业务特点:一是工作内容一般是日常事务,二是工作性质大多是操作性工作。

(2)、中级秘书工作业务指的是既有操作性又有辅助管理性的秘书工作。

①、工作内容:办文、办会、办事、沟通处理信息、综合协调等工作。

②、特点:操作性与管理性相结合。

经常性与机变性相结合。

业务活动的综合性与工作技能要求的专业性相结合。

(3)、高级秘书工作指的是秘书处长、办公厅主任、助理、高级领导人的秘书以及官员秘书从事的工作,充当近身高级助手。

起到组织、协调和指挥的作用。

特点:①、地位上:在重要领导人身边充当具有一定职位的高级综合参谋助手。

一般领导人大多没有配备这样的参谋助手。

②、职责上:在处理行政事务中主要是辅助管理,并承担一定范围的管理职责。

如:秘书官员、秘书部门负责人,均是如此,重要领导人的专职秘书,经领导授权后也有一定处理日常事务的管理责任。

③、职权上:在决策过程中能够参与决策或在一定范围内拥有相对独立的决策在决策实施中拥有一定的指挥、价调、监督、控制权。

4、公务文书的含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形成并使用的各种文书。

注:私人文书:个人、家庭、家族等在办理私事,即非公务活动中所产生的应用性文字材料。

5、中国古代对秘书人员的要求(1)、政治忠实可靠;(2)、职业道德实事求是;(3)、学识才能真才实学;6、社会组织领导集团的出现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必要条件。

20《中国秘书史》 (3)

20《中国秘书史》 (3)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三)简牍文书 简牍文书是刻写在竹片 或木片上的文书,是先秦 时期使用最多的文书形式。
(四)缣帛文书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 便于收藏、阅读、运转, 但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 高,故难以普及。只是简 牍文书的辅助品。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二、文书工作的初步规则 (一)文书运转有了初步程序 (二)根据文书运行方向分类 (三)拟文有了规定程序 (四)用印制度 (五)公文传递制度
甲骨文书、金文文书、 简牍文书、缣帛文书 (一)甲骨文书
甲骨文书是迄今发现的最 早的官方文书实物,广泛 应用于商朝后期,西周的 甲骨文书绝大部分是贞卜 文书,后被简牍文书和金 文文书逐渐替代。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二)金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书
西周的金文文书有以下几 个特点:内容广泛,记述 详细,真实可信,数量众
多,最为盛行。
的加入,更新、扩大了秘书队伍。 因此,两周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
第一节 秘书机构
第一节 秘书机构
一、中央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太史寮
1.太史寮成形的社会背景 2.太史寮的“五史”
卿史寮

左史 右史

太史寮
太史 小史 内史 外史 御史
女史
典瑞 掌节
(二)王宫秘书 二、信访机构诞生
第二节 秘书官吏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一、史官的特点 (一)宗教色彩由浓至淡 (二)史官的分工、分层次由浅至深
分工: 1.同一秘书机构中的秘书分别承担各种工作 2.不同秘书机构中的秘书承担内容各不相同的业务
第二节 秘书官吏
层次: 1.根据国家机构间的从属关系,秘书分成王宫、朝廷、诸侯
国等不同的群体层次,上级机构的秘书一般比下级机构的 秘书地位重要、作用要大 2.同一部门的秘书层次增多,如太史为太史寮的长官,小史 为其助手,御史地位最低微,内史、外史介于其间。这种 层次的增多,使秘书出现了等级,高级秘书有权议政,辅 助决策,低级秘书却无此权力,仅负责具体事务

中国秘书史复习题答案

中国秘书史复习题答案

中国秘书史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B2. 秘书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汉时期D. 魏晋南北朝答案:C3. 古代秘书的主要职能是什么?A. 记录和传递信息B. 起草和审核文书C. 管理档案和资料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秘书人物有哪些?A. 司马迁B. 班固C. 王羲之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秘书工作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A. 辅助决策B. 协调沟通C. 信息管理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秘书工作的现代职能包括哪些方面?A. 决策支持B. 信息处理C. 公文写作D. 会议组织答案:ABCD2. 秘书工作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辅佐君主B. 管理政务C. 记录历史D. 文化传播答案:ABCD3. 秘书工作的职业道德包括哪些内容?A. 忠诚守信B. 公正无私C. 保密守密D. 服务至上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秘书工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

(错误)2. 秘书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

(错误)3. 秘书工作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主要是记录和传递信息。

(正确)4. 秘书工作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仅限于辅助决策。

(错误)5. 秘书工作的职业道德不包括保密守密。

(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秘书工作在古代社会中的主要职能。

答:秘书工作在古代社会中的主要职能包括辅佐君主、管理政务、记录历史和文化传播等。

2. 简述秘书工作在现代社会中的主要职能。

答:秘书工作在现代社会中的主要职能包括决策支持、信息处理、公文写作和会议组织等。

五、论述题1. 论述秘书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

答:秘书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职能的扩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在古代,秘书工作主要围绕辅佐君主和记录历史展开;而在现代社会,秘书工作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涉及决策支持、信息处理、公文写作和会议组织等多个方面的专业领域。

秘书史复习资料

秘书史复习资料

1.简述甲骨文书。

答: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

甲骨文书是商王室用甲骨文写下的,记录以商王室的各种活动的文书,已初步具备文书的基本要素2.简述周代的“史官文化”。

答:先秦的史官作为我国秘书的鼻祖,表现出时代特点,有的特点被日后历朝的秘书官员发扬光大,成为传统。

概括起来,他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宗教色彩由浓至淡,史官的分工、分层次由浅至深,产生了职业道德,形成了职业个性,文化素质优秀。

春秋初期,情况发生变化,史官地位衰落,新秘书官职出现,大批士加入秘书队伍。

这些都说明,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秘书是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优秀分子,表明了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和其职业要求的严格性。

3.分析“士”担任秘书的积极意义。

答:(1)春秋战国时期,大批士加入秘书行列,壮大了秘书队伍,为原有的秘书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开创了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2)对社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秘书的地位和声誉。

(3)使古代秘书工作中文书档案和参谋咨询业务相对分离为独立性较强、各由专门秘书承担的两大部分,对日后的秘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简述秦汉中枢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答:秦汉中枢机构的演进是从丞相府到尚书台。

秦朝以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为政府的中枢机构,其秘书工作以丞相府为主,御史大夫寺为辅。

至汉代先后经历削弱相府、起用尚书,而后设立尚书台。

尚书台的设立,标志着新的秘书机构形成,最终尚书台取代相府,成为皇帝的办公厅。

这标志着从汉武帝开始的将相府的秘书职能转移至皇宫的任务已经完成。

5.结合尚书台取代丞相府的过程分析中枢秘书机构变更的主要原因。

答:汉代时,丞相的地位有所提高,丞相府也演变成为政权实体,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开始削弱抑制丞相的职权,并设立尚书台。

丞相府被尚书台逐步取代的过程,说明封建社会中,皇帝设置秘书机构的目的是集国家大权于一身,保证其实行君主独裁。

中国秘书史1-9章重点内容

中国秘书史1-9章重点内容

中国秘书史1-9章重点内容中国秘书史第一章一、秘书工作的产生需要两个社会条件:一是有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分;二是有了文字和公务文书。

二、原始文字的演进:1、原始文字的演进的过程:距今约6000年前,西安半坡等仰韶文化遗址中陶器符号。

距今约4500—44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陶文。

距今约4200年前,发现原始社会末期的甲骨文。

2、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有原始文字的史证:《后汉书祭祀志》“自五帝始有书契”《周礼春官》中有属外史,专掌保管三皇五帝之书。

上古政治文件的汇编《尚书》,收录的文件起自《尧典》,尧、舜言行的记录。

三、有关秘书活动的记载:皇帝左右有不少史官。

《史记》、《汉书》说仓颉是皇帝的史官,执掌记录言行。

尧在位时,曾于庭前设置“进善旌”。

又据舜的建议,设“诽谤之木”。

四、国家建立1、关于我国国家形成时间的多种说法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约4500年以前)龙山文化中晚期(约4500—4400年前)尧舜时期:禹时期(约4100多年前);夏朝(约4100年前)商朝(约3700年前)西周(约3000年前)2、多数学者认为,夏朝是我国国家的起始,理由如下:?据《礼记》中描述,禹死以后,由“大同社会”进入“小康社会”,出现了私有财产和人剥削人、奴役人的现象。

?考古证明,河南二里头文化遗址是夏文化遗址,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夏朝的国都。

四、夏朝的文字和公务文书:1、夏朝的文字距今约4000多年的登封王城岗遗址出土的陶文,已经是较为成熟古文字。

不少专家认定,这就是夏朝的文字。

2、夏朝的公务文书《尚书》中的《甘誓》《征》、《汤誓》。

五、商朝的史官1、史官的分工与民目商朝的史官大致可分为四类:(1)贞卜史官。

有卜、多卜等名目,负责占卜,解释“卜兆”,科写卜辞。

商朝的占卜史官又分为巫和史两种,前者偏重鬼神,后者偏重人事。

(2)祭祀史官。

有祝、多尹等名目,负责天室的祭祀事务。

(3)作册史官。

有乍、乍册右史等名目。

自考“中国秘书史”复习资料(四)

自考“中国秘书史”复习资料(四)

106.中共秘书处的具体职责:会务⼯作;⽂书处理;⽂件材料的管理;负责保密⼯作;负责交通⼯作;负责会计⼯作;主编秘书处的通讯;办理领导交办的其他秘书⼯作 107.⾸长专职秘书的职责:⾸长秘书除了起草⼀些⽂件,处理⽂件,负责会议记录以外,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他们还承担以下⼯作:为⾸长搜集各种⽂件材料,以帮助⾸长决策;为⾸长搜集各种书报刊物,供⾸长了解形式。

誊抄⾸长起草的⽂件。

管理机要⽂件 108.建党初期的⽂书⼯作制度: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从此党中央机关逐步建⽴起⽂书⼯作制度。

1.1923年中共中央执委会制定了党内⽂件由委员长和秘书签发的签发制度2.中央机关设置了⽂件底稿薄,收发外呢件登记薄以及⽂件材料保管薄,建⽴了⽂件的收发登记及保管制度3.建⽴了⽂件分发制度,规定各种收到的⽂件全由秘书处分配4.建⽴了⽂件传阅制度,规定党内⽂件全由秘书处分配 109.中国共产党早期常见的公⽂⽂种有:决议案,这是党的⽅针,政策性的权威⽂件。

宣⾔,是党及其领导的群众团体阐述政治主张,揭露敌⼈阴谋,公布⽅针政策⽽使⽤的⽂种。

纲领,是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群众团体概述⾃⼰的政治纲领,奋⽃⽬标,组织原则的⽂种。

章程,是颁布组织规程的条例⽂种。

通告,是上级发给下级的指导性⽂件。

报告,是下级向上级汇报⼯作,请⽰问题的⽂种。

组织法,是党和群众团体内部⽤以规定机构序列等⽂种。

请⽰信,是上级对下级作⼯作指⽰时是使⽤的⽂种。

会议记录 110.建党初期的⽂件保密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成⽴初期,在地下⽃争的环境中,为了保证⽂件的机密性,党建⽴了⼀套⽂件保密制度。

1.⽂件的密写技术,就是将机密⽂件⽤⽜奶,碘酒,⽶汤等特制的药⽔书写在⽩纸,书刊,器⽫上。

收件⼈收到⽂件后,⽤特制的药⽔洗出字迹。

2.⽂件材料的伪装。

为了安全传递,保管,使⽤秘密⽂件,秘书部门采⽤商品化,教科书式⼩说式的⽅式来伪装⽂件材料3.⽂件传递中的保密 111.中央办公厅领导⼲部的分⼯:1.中央秘书长,是党中央领导,主官中央办公厅,负责书记处机关的其他⽇常重要⼯作2.中央办公厅主任,领导秘书处,中直管理局,中直机关党委,协助秘书长管理⾏政事务,负责将中央决定向基层传达,管理中直机关的财政⼯作3.秘书处处长,管理机要处的⼯作4.秘书处副处长,兼任总务处处长,负责中央办公厅的⾏政事务⼯作 112.解放区政府秘书厅各部门的职责:1.秘书处,负责秘书厅承担的⽂书处理,⽂电管理,⽂件传递,鳝印,收发分配和承担会务等⼯作2.调查研究室,负责政策的研究和重⼤事件的调查3.新闻发布室,主要负责通过报刊发布⽅针政策性的⽂件或重⼤的消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秘书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选择:宰:商代是国王的专职厨师;西周时,周王让宰掌管宫廷事务,成为宫廷秘书首领,相当于王宫的办公厅主任。

纳言:传说中舜当政时“十二官”之一,职责是“出纳帝言”,是一种上传下达、出纳君命的官员,是典型的秘书官职,故有的史家称纳言为舜的秘书长。

秩中:是传说中秩宗:秩宗是传说中尧、舜两王都设置的官职之一,其执掌是司典宗教祭祀,夏代也有,主持最重大的祭祀活动。

判署签押制度(公文主官签发制度):公文需由主官签名或画押才能生效,现代文书学称之为“签发”,古代称为“判署签押”。

引黄、贴黄制度:引黄——就是在文书的封皮和文书之前,写出文书的主要内容或时间、地点。

贴黄——就是将诏敕有所改动的地方,或秦状意犹未尽,写在另外一块黄纸上,并贴在诏敕上面。

(非原文)公文票拟(拟办)制度:票拟,即秘书部门首先对题奏文书进行阅读,并在一张专用纸签上拟出初步处理意见,然后再转呈皇帝定夺,这种做法类似于今天由办公室主任在公文处理单上写上“拟办意见”。

甲骨文书:“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合称。

甲骨文即刻写在甲骨和兽骨上,用来记录占卜和祭祀等活动的文字,他又称“卜文”、“贞卜文”、“卜辞”。

由于甲骨文最早发现于殷商的废墟,所以又称“殷文”、“殷墟文字”“殷墟书契”金文文书:在我国历史上,青铜器一直从商周沿用到西汉,大约有一千五六百年历史。

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其主要成分是铜,因为加进了一定比例的锡,浇铸出来的成青灰色,故称“青铜”。

用青铜铸造的器具,则为青铜器。

而铸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就称作“铜器铭文”,简称“金文”。

简牍文书:指刻在竹简或木片上的文书。

金腾之匮:把重要文书档案放置于金属带子捆缚的匣子之中。

甲库:唐时实行科举取士,参加省试和选试者,其职名、履历、考绩、授官情况,都有详细的记载,形成大批人事档案,当时叫做“官甲”、“甲厉”“甲敕”,甲库就是专门保管他们的档案库。

“急递铺”制度:“急递铺”专门传送军务文书。

将公文划分为“最快”“次速”“平常”三个等级。

用轻骑采用“接力赛”昼夜不停的方法。

路上车辆、行人均为之让道。

所递公文,均要装袋封记,挂不同颜色的木牌,做缓急标志。

P154 骑缝盖印制度:所谓“骑缝”,指的是两张相连的公文纸的粘贴之处有的公文篇幅较长,一张纸写不下,就要将几张公文纸接连起来,南北朝时规定,凡重要公文,骑缝处必须加盖印章,防止公文被篡改、伪造。

半印勘合制:以薄册合空纸之半,而编写字号,用内府关防印识之。

右之半在册,左之册付天下……以册合其字号,印文相同,则行之,谓之半印勘合,以防欺弊。

八千麻袋事件:1921年教育部及其下属的历史博物馆建极其珍贵的八千麻袋(共十五万斤)历史档案以大洋四十元卖出,造成历史档案的大流失,史称“八千麻袋事件”。

文书档案连锁法: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机关推行文书档案改革运动的一项中心内容。

由机关收发部门按既定的分类方案,将本机关全部收发文进行分类编号,采用三联单进行一次登记,然后把文件送至主办单位,经办完毕的公文,随即由机关档案室进行立卷归档。

其核心是在一个机关范围内,以集中统一的原则组织文书档案工作。

目的是希望通过几道简便手续,把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连锁起来,以改变文书运转迟缓和档案管理分散、垄断的状况。

(非原文)203公文改动盖印制度:唐代用“贴黄”的方法改动公文,凡贴黄处,必须加盖印章,以示公文发出前已经改动。

皇史宬:位于北京故宫东,是一全用砖石砌成的宫殿式的档案库,专藏皇族的玉牒、历代皇帝的实录和圣训。

简答:1、东汉尚书台设置的意义东汉光武帝时,尚书台不但取代了御史府的大部分秘书职权,而且取代了丞相府的一部分行政权,成为皇帝以下各官府的权力中心。

尚书台的设立,标志着新的秘书机构正式形成,开始将丞相府的秘书职能转移至皇宫来,使它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

2、秦汉御史府、唐代中书省、明通政司、清代内阁秘书机构的职能御史府:受理公卿、百官和吏民对皇帝和中央政府的上书;负责对大小官员的监督和考察;掌管版籍、地图等重要档案和律法档案;受命代皇帝巡视各郡县,并监理郡务;受命处理皇帝交办的特殊事宜。

中书省:专掌诏书拟制,参与机密;参与朝廷各种重大活动。

通政司:掌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关防诸司出入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建言、申述冤屈或举告不法等事。

内阁:参与机务,充当顾问,出纳帝命,收阅奏章,起草昭诰谕敕,典藏御笔文书、档案、图书以及一切文书记录整理等。

3、宦官秘书专政现象从秦始皇的机要秘书赵高,到慈禧太后的宠信秘书李莲英,我国历史上一再出现宦官秘书掌握机要大权而干预国家政治的现象,每次干政的结果都造成了国家政治更加腐败,有时导致政治动乱,成为封建王朝垮台的直接原因。

宦官秘书专政在中国历史上有普遍性和规律性。

4、“士”阶层充当秘书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制,世袭制瓦解,士丧失了原先的特权,同时,士的数量大增。

为了寻求个人出路,他们依附于某个国君集团或贵族。

各国国君也希望士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实现强国和统一大业。

这些士充当的秘书的特点是任期短,流动性大,其主要职责是谋划和咨询。

5、古代秘书培养方式和选拔制度培养方式:1、家传和师承。

春秋前,家传和师承是培养秘书(史官)的重要方式,这是由史官业务的专业性和史官世袭制度决定的。

2、官办学校培养。

商代的贵族学校,西周太史寮,汉代太学、国子监等。

3、私学培养。

私学产生于春秋后期,以孔子的私学影响最深。

选拔制度:1、夏、商和西周的世卿世禄制;2、春秋战国的选贤任能制;3、汉代的察举征辟制;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5、隋唐以后的科举取士制度。

6、采风制度内容西周时,中央政府设有专门的采诗之官,他们收集方言俗语、诗歌民谣,用以补充和丰富雅言和雅乐。

周天子也身体力行,亲自定期深入民间进行调查。

采风在当时是定期的、经常的,天子采风每五年进行一次,采诗官的采风是每年春天或秋天进行;采风的范围几乎遍及周王朝的整个统治区域。

7、唐宋时期信访机构设置(特点)唐代是我国古代信访制度最兴盛的的朝代,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专门信访机构——匦使院。

匦使院的设立从形式上开辟了一条最高统治者了解下情的渠道,它是我国最早的中央政权的信访机构,在秘书工作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宋代的中央信访机构是鼓院和检院。

鼓院是初期信访部门,检院是高一级的信访部门。

8、秘书机构演变规律、原因演变规律:中国古代中央秘书机构的职权、规模总是由小到大,逐步增强,最后膨胀;而它一旦膨胀,封建统治者就予以抑制削弱,或将其转化为政务机构,然后重新起用身边的亲信而职位低微的秘书官吏,组建成新的秘书机构,如此反复出现,形成一道循环轮回的怪圈,使中央秘书机构的名称不断变更,权限时弱时强,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

这一现象可称之为“膨胀回位”。

原因:其根本原因当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本身,其具体原因,一为秘书机构实务化和皇权象征化之词的矛盾;二为历代秘书机构权限不明。

9、北洋军阀秘书机构设置特点1、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机关,均普遍设置有秘书机构或秘书人员;2、秘书机构的名称及其职责趋向一致;3、各机关大多只设一个机构负责全部秘书事务,只有少数机关才分置几个秘书机构,主要是将起辅助决策作用的高级参谋顾问人员和负责机密或重要文书的高级文书工作人员分开;4、秘书机构的职权范围明确;5、秘书机构的级别名称比较混乱10、国民政府时期秘书机构特点、秘书工作改革1、秘书机构的越权现象不再出现;2、对文书档案机构工作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使秘书人员的个体业务水平明显提高,文书档案工作趋于规范化;3、向国外学习文书档案工作经验,使我国几千年来处于封闭状态的秘书工作首次吸收国外先进方法,有助于我国秘书工作向现代化方向发展;4、对文书档案工作进行的学术研究及其取得成果,使文书学,档案学开始形成,秘书工作中的这两类重要业务开始学科化;5、学校培养专业秘书人才,使秘书人员的素质有所提高,拓宽了秘书人员的来源11、民国各时期秘书官职设置特点北洋政府时期:①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机关,均设置有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

②秘书机构和的名称及其执掌趋向一致。

③秘书机构的职权范围明确。

④秘书机构的级别名称比较混乱。

12、中央建党初期秘书机构(中共中央秘书处处长的职责)1、党中央秘书的职权是负起草党内外文书、通讯及会议记录的责任,并兼管党的文件;2、党内所有文函须由党中央委员长(即总书记)和党中央秘书共同签署才能生效;3、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的一切会议,需由党中央委员长和党中央秘书共同主持召集。

13、土地革命时期(中央秘密文库、地下交通网)中央秘密文库就是原来的中共中央秘书处文件保管处,中央在最后撤离上海时,将几十箱文件中央与共产国际间的往来文件等方面的重要文件留在上海,并让中央秘书处张唯一同志保管,这样就形成了秘密的中央文库。

地下交通网: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决定:中央建立通达各省的交通,各省委建立通达各县的交通,各县委建立通达各乡的交通,构成全国交通网。

地下交通网在抗战时期的敌占区和国统区,在解放战争的国统区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14、长征时期秘书机构(军委机要科)长征途中唯一的秘书机构就是军委机要科,负责中央机关和红军总部秘书业务,主要职责就是抄译电报,由周恩来亲自带着行动,完成中央机关和红军总部的机要通讯工作。

其他文件没有专门机构负责,由各中央领导同志的秘书人员负责保存。

15、中央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秘书机构(各时期秘书机构特点)16、民主革命时期秘书工作的特点(举例说明)1、老一辈革命家非常重视秘书工作。

毛泽东同志是党的一大兼职秘书,又是中共中央第一位专职秘书,他在担任党中央秘书期间,为党起草并保管了大量重要文件,是中共建党初期秘书工作的开创者。

2、秘书机构和秘书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灵活多样;3、秘书工作条件极其艰苦;4.善于总结经验,形成一些比较成熟的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