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教案1
2024版最新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分娩过程中的母婴监测
03
强调母婴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要性,介绍相关监测设备和方法。
分娩期心理支持
产妇心理需求与评估
分析产妇在分娩期的心理需求,如安全感、陪伴等,并进行心理 评估。
心理干预措施
提供心理干预措施,如放松训练、呼吸调节、音乐疗法等,以缓 解产妇的紧张情绪。
家属参与与支持
鼓励家属参与分娩过程,提供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支持和实际帮助。
素质目标
培养具备高尚职业道德、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妇 产科护理人才。
课程设置与安排
理论课程
包括妇产科护理学基础、 妊娠期护理、分娩期护 理、产褥期护理等内容。
实践课程
包括临床见习、实习等, 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 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 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 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
护理评估
评估产妇子宫收缩情况、阴道出血量及颜色,了 解产妇病史及分娩过程。
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促进子宫收缩、止血等药物治疗,并 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ABCD
一般护理
保持环境安静、整洁,让产妇保持平卧位,给予 吸氧、保暖等措施。
急救护理
对于大量出血的产妇,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补充 血容量,必要时进行输血治疗。
预防措施
针对各种并发症,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加强产前检查、提高助 产技术等。
处理方法与护理配合
一旦发生并发症,迅速采取处理措施,如止血、给氧等,并提供全 面的护理配合,确保母婴安全。
04 产褥期护理
产褥期生理恢复
生殖系统恢复
子宫复旧、恶露排出、会阴切口 愈合等。
循环系统变化
产后血液高凝状态逐渐恢复正常, 预防血栓形成。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第一章:妇产科护理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范围和重要性。
2. 掌握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3. 熟悉妇产科护理学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教学内容:1. 妇产科护理学的定义和范围。
2. 妇产科护理学的重要性。
3. 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
4. 妇产科护理学的护理流程。
5. 妇产科护理学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范围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讨论妇产科护理学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作业与评估:1. 课后阅读: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或文献,加深对妇产科护理学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妇产科护理学的护理流程,分享心得体会。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教学目标:1. 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
2. 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
3. 熟悉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教学内容:1.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
2.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
3. 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作业与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图,加深对解剖结构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章:妊娠期护理教学目标:1. 掌握妊娠期的生理变化。
2. 了解妊娠期的护理要点。
3. 熟悉妊娠期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
教学内容:1. 妊娠期的生理变化。
2. 妊娠期的护理要点。
3. 妊娠期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和护理要点。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妊娠期护理场景。
作业与评估:1. 课后阅读: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或文献,了解妊娠期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妊娠期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分享学习心得。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讲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讲一、第一章:妇产科护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a. 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b. 掌握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c. 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2. 教学内容:a. 妇产科护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b. 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c. 妇产科护理学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3. 教学方法:a. 讲授:讲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b.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应用。
c.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4. 教学评估:a.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授和案例分析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b.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报告质量。
二、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1. 教学目标:a. 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
b. 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
c. 理解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a.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介绍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部位的结构特点。
b.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讲解月经周期、排卵、受精、妊娠等生理过程。
c.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的重要性:探讨其对女性健康的影响。
3. 教学方法:a. 讲授:讲解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b. 图解演示:通过图解演示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
c.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功能的重要性。
4. 教学评估:a. 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的理解。
b.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报告质量。
三、第三章:妇产科护理评估1. 教学目标:a. 掌握妇产科护理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b. 理解妇产科患者护理评估的重要性和目的。
c. 熟悉妇产科护理评估中的常用评估工具。
2. 教学内容:a. 妇产科护理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介绍观察、询问、体检等评估方法。
b. 妇产科患者护理评估的重要性和目的:讲解评估对患者护理的影响和目标。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教案标题: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对象:护理学专业大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掌握妇产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技巧。
3. 熟悉产前、产中、产后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4. 培养学生的护理技能,提高护理素质。
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课:妇产科护理学概述1. 妇产科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常见妇产科疾病及其护理原则。
3. 妇科检查和妇科手术的护理要点。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第二课:妇科常见疾病的护理1. 子宫肌瘤的护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2. 卵巢囊肿的护理要点。
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操作第三课:产前护理1. 孕妇健康指导和妊娠反应的护理。
2. 孕期常见疾病的护理。
3. 孕妇心理健康的护理。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第四课:产中护理1. 分娩过程的护理原则和方法。
2.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措施。
3. 产后出血的护理要点。
教学方法:讲授+情景模拟第五课:产后护理1. 产后康复期的护理指导。
2. 乳房护理和哺乳指导。
3. 产褥感染的护理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角色扮演第六课:实践操作与综合训练1. 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包括妇科检查和护理技巧。
2. 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模拟真实场景的护理实践。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案例分析教学评价:学生实践操作表现 + 学习总结报告 + 综合考试参考教材:《妇产科护理学教程》教学时长:共计6个课时。
每个课时为45分钟。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一、第一章:妇产科护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范围和重要性。
掌握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2. 教学内容:a. 妇产科护理学的定义和范围b. 妇产科护理学的重要性c. 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d. 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3. 教学方法:讲解和讨论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概念的理解。
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参与和小组讨论的表现来评估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概念的理解程度。
二、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1. 教学目标: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基本解剖结构。
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周期。
2. 教学内容:a. 女性生殖系统的基本解剖结构b.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周期3. 教学方法:采用PPT演示和实物模型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答的形式,评估学生对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和生理的理解程度。
三、第三章:孕期护理1. 教学目标:了解孕期妇女的护理需求和护理措施。
掌握孕期常见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
2. 教学内容:a. 孕期妇女的护理需求b. 孕期常见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孕期的护理措施和并发症的处理。
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答的形式,评估学生对孕期护理的理解程度。
四、第四章:分娩期护理1. 教学目标:了解分娩期的护理流程和护理措施。
掌握分娩期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
2. 教学内容:a. 分娩期的护理流程b. 分娩期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3. 教学方法:通过视频演示和模拟分娩的场景,结合小组讨论和互动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娩期的护理措施和并发症的处理。
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答的形式,评估学生对分娩期护理的理解程度。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一、教案背景妇产科护理学是指对妇科疾病和产科病理的护理学科。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健康和生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妇产科护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对于保障妇女的健康和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妇科疾病和产科病理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症状;2. 掌握妇产科护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能够进行妇科疾病和产科病理的护理干预;4. 提高对妇产科疾病和产科病理的护理风险评估和处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妇科疾病的基本知识a. 妇科常见疾病的分类和主要症状;b. 妇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c. 妇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产科病理的基本知识a. 常见的产科病理和其病因;b. 产科病理的临床表现和危害;c. 产科病理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3. 妇产科护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a. 妇产科疾病和产科病理护理的基本原则;b. 妇产科护理的基本技能:协助医生进行妇产科检查、引导和帮助产妇进行分娩、处理并发症等;c. 妇产科护理的安全与风险管理。
4. 妇产科疾病和产科病理的护理干预a. 妇科疾病的护理干预:辅助治疗、药物管理和康复护理;b. 产科病理的护理干预:产后出血、破水、胎儿窘迫等的护理处理。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材和幻灯片等教具,向学生传授妇科疾病和产科病理的基本知识;2. 讨论和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3. 技能演示和实践:教师进行护理技能演示,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提高护理技能;4. 实地探访和参观:安排学生参观妇产科医疗机构,了解实际妇产科护理工作情况。
五、教学评估1. 课堂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的掌握情况;2. 实践操作评估:对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的评估,测试其护理技能;3. 个人报告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撰写个人报告和参与小组讨论,评估其学习和应用能力;4. 期末考试:对整个课程的知识进行综合性考核。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讲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讲一、第一章:妇产科护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范围和重要性。
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程序。
掌握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技能和护理方法。
2. 教学内容:a. 妇产科护理学的定义和范围b. 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程序c. 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技能和护理方法3. 教学方法:a. 讲座:讲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b. 小组讨论:讨论妇产科护理学的实际应用和案例。
c. 技能演示:演示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技能和护理方法。
4. 教学评估:a.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参与讲座和讨论的积极程度。
b. 技能演示:评估学生掌握妇产科护理学基本技能和护理方法的实际情况。
二、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1. 教学目标: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特点和生理过程。
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2. 教学内容:a. 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特点c.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过程d.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护理和预防3. 教学方法:a. 讲座:讲解女性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b. 图片展示:展示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图谱和生理过程。
c. 案例分析:分析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4. 教学评估:a. 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
b.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护理和预防措施的应用能力。
三、第三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1. 教学目标:了解妊娠期妇女的生理变化和护理需求。
理解妊娠期妇女的护理原则和护理方法。
掌握妊娠期妇女的护理技巧和护理措施。
2. 教学内容:a. 妊娠期妇女的生理变化和护理需求b.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原则和护理方法c.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技巧和护理措施3. 教学方法:a. 讲座:讲解妊娠期妇女的生理变化和护理需求。
b. 角色扮演:模拟妊娠期妇女的护理场景,培养学生的护理技巧。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一、第一章:妇产科护理学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范围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让学生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1.2 教学内容妇产科护理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范围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的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发展趋势和挑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让学生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让学生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护理要点。
2.2 教学内容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解剖特点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周期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护理要点2.3 教学方法解剖图谱法:展示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帮助学生理解。
讲授法:讲解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周期。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护理要点。
2.4 教学评估解剖图谱识别:检查学生对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结构的理解。
生理功能周期测试:评估学生对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功能的掌握程度。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护理要点的应用能力。
三、第三章:孕前护理与孕期保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孕前护理的重要性和内容。
让学生掌握孕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护理要点。
让学生了解孕期常见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2 教学内容孕前护理的重要性、内容和流程孕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护理要点孕期常见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孕前护理的重要性、内容和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于骨盆腔中央,呈倒梨形,上定下窄,前略平后稍凸,于膀胱与直肠之间,为一空腔器官,内覆有粘膜,称子宫内膜。
1、功能 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的影响,有周期性改变并产生月经;子宫为精子到达输卵管的通道;受孕后是孕育胎儿的场所;分娩时,子宫收缩使胎儿及其附属物排出。
2、解剖 成年的子宫重约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子宫腔容量约5ml。子宫上部较宽称子宫体,其上隆突部分为子宫底,子宫底两侧为子宫角,与输卵管相通。子宫下部较窄,呈圆柱状,称子宫颈。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婴儿期为1:2,成年人为2:1。子宫腔里上定下窄的倒三角形。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峡部,非孕期长约lcm,在妊娠晚期子宫峡部伸展达7-10cm,成为子宫下段。子宫峡部上端又称解剖学内口,峡部下端困子宫内膜在此转变为子宫颈内膜,故又称组织学内口。子宫颈内脏呈梭形,称子宫颈管,成年妇女长约3cm,其下端为子宫颈外口。内口与子宫腔相通,外口与阴道相连。未产妇宫颈外口是圆形;已产妇子宫颈外口由于分娩的影响而是横裂形,可分为前后两唇,这是鉴别未产妇与经产妇的标志之一。
能力目标:能将妇产科护理的人文素养要求贯穿在临床妇产科护理工作中。能辨识女性的生殖器官。能运用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知识分析,解决妇产科的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妇产科护理的人文素养要求;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难点:内生殖器解剖;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二)中层 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组成。
(三)内层 由肛提肌及其筋膜所组成。
(四)会阴
狭义的会阴指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又称会阴体,由表及里为皮肤、皮下脂肪、筋膜、部分肛提肌及中心腱。会阴体厚3~4cm,由外向内逐渐变窄呈楔形。会阴伸展性大。
第五节血管、淋巴及神经
自学
第六节 邻近器官
女性生殖器官的邻近器官
第二节内生殖器
女性内生殖器指生殖器的内藏部分,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
(一)阴道
是性交器官也是经血排出与胎儿娩出的通道。上端环绕子宫颈的阴道称穹窿部,分前、后、左、右四部分。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即阴道口。阴道前壁长 7-9cm,后壁长 10-12cm,故后穹窿较深。后穹窿顶端与直肠之间是腹腔最低位置,称直肠子宫陷凹,是内出血及渗出液等易积聚的部位,也是手术途径之一,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阴道壁有许多横纹皱襞及弹力纤维,故伸展性大。阴道粘膜由复层鳞状上皮所覆盖,无腺体,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粘膜的少量渗出液与脱落上皮、子宫颈粘液混合而成的乳白色液体,俗称白带。阴道后壁静脉丛丰富,受创伤后易出血或形成血肿。幼女或约经后妇女阴道粘膜变薄,皱褶少,伸缩性及抵抗力差,易受感染。
腺管闭塞则形成脓肿或囊肿。
3、尿道口:位于阴带头的下方,前庭的前部,为尿道的开口。略呈圆形。其后壁的两侧为一对尿道旁腺的开口,此腺分泌物有们沿尿道口的作用,但也是细菌容易潜伏之处。
4、阴道口及处女膜:阴道口位于尿道口后方,前庭的局部,为阴道的开口。阴道口覆有一层薄膜,称处女膜。膜的厚薄、大小因人而异,膜中央有一开口,经血由此排出。分娩后,处女膜仅残留若干乳头状突起,称处女膜痕。
职业学院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系教师:
2021年3月
教案内页(课堂讲授)
章节名称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素质目标:1.具有学好本课程的强烈意愿,有做好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责任感。
2.具有关爱,尊重女性的意识。能理解关心患者,耐心解释相关情况。
知识目标:1.掌握妇产科护理的人文素养要求;掌握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掌握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2.熟悉妇产科护理学的范畴;熟悉骨盆的组成、骨盆的分界及骨性标志;女性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及其与生殖器官的相互影响;熟悉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3.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了解生殖系统血管淋巴和神经的构成;了解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和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
教学方法
讲授式、多媒体课件
讲授内容
时间分配
一、组织教学及自我介绍
检查学生到课情况和课前准备情况,组织课堂秩序。
二、引入新课:
第一章绪论
一、妇产科护理学的范畴
属于临床护理学
关注女性生殖系统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对女性健康服务
内容:产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计划生育及妇女保健
妇产科护理是一门诊断并处理妇女对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为妇女健康提供服务的科学,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妇产科护理的服务对象包括生命各阶段不同健康状况的女性,以及相关的家庭和社会成员。妇产科护理内容包括孕产妇的护理、妇科疾病患者的护理、计划生育指导及妇女保健,确保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同生理阶段健康、安全和幸福,保证胎儿、新生儿的生存及健康成长。
(三)输卵管
内侧与子宫用相通连,外端游离与卵巢接近而有“拾卵”作用,长约8-14cm。是精子与卵子相遇的场所,受精后的孕卵由输卵管问子宫腔运行。根据其形态由内侧向外侧分四部分:间质部或称壁内部,管腔狭窄而短;峡部,紧贴间质部,管腔较狭窄;壶腹部,在峡部外侧,为输卵管最宽部分;伞部或漏斗部,为输卵管的末端,开口于腹腔,游离呈漏斗或伞状。输卵管壁分三层:浆膜、平滑肌及粘膜。输卵管粘膜受卵巢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但不如子宫内膜明显。
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有: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及阑尾。
(一)尿道
长约4cm。位于阴道前面、耻骨联合后面,开口于阴道前庭。女性尿道短而直,又接近阴道,故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二)膀胱
位于耻骨联合之后、子宫之前。膀胱充盈时可凸向骨盆腔甚至腹腔,故可影响子宫和阴道,因此妇科检查、分娩及手术前必须排空,而行B超妇科检查时又需充盈。
(三)骨盆的骨性标志骶岬、坐骨棘、耻骨弓、坐骨结节
(四)骨盆的类型女型、扁平型、类人猿型、男型。
第四节骨盆底
骨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有封闭骨盆出口、承载与维持盆腔脏器于正常位置的作用,尿道、阴道及直肠由此穿过。若骨盆底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可能致盆腔器官膨出、脱垂。
由外至内三层
(一)外层 由会阴浅筋膜,及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及会阴浅模肌及肛门外括约肌组成。
(三)输尿管
在腹膜后。从肾盂开始下行,距子宫颈约2cm处,在子宫动脉后方与之交叉而后向内。向前进入膀胱。卵巢、子宫、膀胱及髂血管分支在相应段输尿管周围吻合成丰富的血管丛,故妇科手术时要警惕,避免损伤。
(四)直肠
直肠的下半部与子宫及阴道的后壁紧贴,直肠中段腹膜折向前上方,覆于子宫颈及子宫后壁,形成直肠子宫陷凹,已如前述。直肠下段无腹膜遮盖,肛省长约2-3cm,在其周围有肛门外括约肌及肛提肌,而肛门外括约肌及胆提肌为骨盆底的一部分。因此,妇科手术及分娩处理时均应避免损伤肛管、直肠。
第三节骨盆
(一)骨盆的组成
1.骨盆的骨骼 由1块骶骨、1块尾骨及左右2块髋骨组成。每块髋骨又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
2.骨盆的关节 包括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和骶尾关节。
3.骨盆的韧带
有两对韧带最为重要,一对是骶棘韧带,骶棘韧带宽度是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的重要指标;另一对是骶结节韧带。
(二)骨盆的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两侧骼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将骨盆分为真假骨盆两部分
3、组织结构 子宫壁分三层,外层为浆膜层即服层腹膜,中间为肌层,内为粘膜层即子宫内膜。浆膜与肌层紧贴,向前返转覆盖膀胱,形成膀胱子宫陷凹,向后覆盖子宫后壁,子宫颈后方及阴道后穹窿,折向直肠形成直肠子宫陷凹亦称道格拉斯陷凹。覆盖子宫前后壁的腹膜向两侧延伸至子宫两旁,会合成阔韧带。肌层是最厚一层,由平滑肌及蜂力纤维组成。分为三层:外层纵行,内层环形,中层交织。肌束排列交错成网,血管贯穿其间,子宫收缩时,压迫血管能有效制止出血。内膜分基底层和功能层:基底层紧贴肌层;无周期性变化;功能层分致密层(表层)和海绵层(内层),青春期开始在卵巢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下呈周期性变化。子宫颈内膜也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其组织为单层高柱状上皮,有腺体可分泌少量碱性粘液。宫颈阴道部上皮与阴道上皮相同,为复层鳞状上皮。宫颈外回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为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三)儿童期
新生儿期以后至12岁为幼年期。此期间儿童体格发育,而性腺和生殖器官则维持幼稚状态。阴道酸度低,抗感染能力弱。约在10岁左右,卵巢开始有卵泡发育,但不排卵。在雌孕激素的作用下,乳房和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并逐渐出现第二性征。
具有典型意义的整体护理是“及人文素养要求
妇产科护理学的特点
1. 护理对象的特殊性
2. 护理内容的整体性、实践性和发展性
3. 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人文素养要求
1.知识全面
2. 尊重生命
3.自我发展
四、妇产科护理学的学习目的和方法
学习目的
服务女性、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卫生事业
(五)阑尾
通常位于右骼窝内,有的下端可达右恻输卵管及卵巢部位。其位置在妊娠期可随妊娠月份的增加而向外上方移位;当妇女患阑尾炎时有可能累及子宫附件(输卵管与卵巢的合称),在诊断与鉴别论断时应加以注意。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第一节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一)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
出生后4周内称新生儿期。女性胎儿在子宫内受母体性晚和胎盘所产生的性激素得影响,子宫和乳房均有一定程度发育。乳房略增大,还可能分泌少量乳汁。出生后,其血内的性激素骤减,可有少量阴道出血,均属生理现象,数日内可自然消失。
(四)阴蒂
位于小阴唇前端,为有勃起功能的海绵体组织。它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因而极为敏感,性兴奋时能勃起。
(五)阴道前庭
为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菱形区,前为阴蒂,两侧为小阴唇内侧面,后为阴唇系带。在此区域内有以下各部:
1、前庭球
2、前庭大腺 又称巴氏腺,位于大阴唇深部,为球海绵体肌所覆盖,如黄豆大小,左右各一,是一对小腺体。腺管长约1.5-2cm,开口于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能分泌润滑液。感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