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为什么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努力的你,未来可期!为什么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里的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这里的劳动时间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
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的生产率,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在单位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具体劳动的劳动生产率是不同的,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使用价值的量是不同的,即生产商品的数量是不同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反之,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数量就越少,而在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抽象劳动形成的价值的量不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不变的量,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反之,单位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
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
它的高低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来测量,也可以用单位商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这两种测量方法是一致的,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数量越多,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就越少。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
这里需要大家掌握的是“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是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即社会分工的程度,社会分工水平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
由于国际水平分工(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的社会分工)逐渐代替国际垂直分工(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的社会分工),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拼搏的你,背影很美!。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有何关系

xiniz●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有何关系? (1)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
它通常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2)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产的使用价值就多,但价值总量是不变的,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量就会减少,因而价值量就会变小。
由此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国家所有制就经营方式而言有哪些实现形式?主要有四种形式:一,国有国营,就是企业的资本完全属于国家,生产经营由政府下达指令性计划加以规定,企业的盈亏由政府负责。
二,国家委托经营,这是为了实现国有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国家将国有资产的经营权授予国有经济组织,委托其经营。
经营者具有了国有资本的独立经营的权力,同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三,承包经营,是以承包经营合同的形式,确定国家与国有企业的责、权、利关系的经营方式。
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政企分开。
四,租赁经营,是以租金作为价格,国家将国有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权让渡给承租者,国家保留所有权,并收取租金。
●一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易,在什么情况下能获得比较利益?(1)商品国际价值的大小是由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商品国别价值的大小则是由生产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只要用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比值较小的商品换回其比值较大的商品就可以获得国际比较利益。
具体来说,可以发生在以下三种场合:第一,用国别价值小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等于或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
第二,用国别价值等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第三,用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相比其比值更大的商品。
●个人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1)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生产、交换、分配是决定消费的,但消费对它们有重大的反作用。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公式1: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 上一年度商品数量X(1 +本年度劳动者增加幅度(% ))X(1 +本年度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 ))公式2 :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上一年度商品价值量/ 1+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 )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额/ 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公式3 :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X商品数量价格总额=单位商品价格量X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 价格总额/ 商品数量公式4 :单位商品价格= 单位商品价值/ 单位货币价值公式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某种商品总时间/商品数量一、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价值(量)、交换价值(量)、价格、价值总额(量)、价格总额(量)、的计算。
(一)、使用价值:一般是计算商品的总件数。
与劳动生产率呈正比关系。
假设原来生产x 件,当劳动生产率提高50% 时,现在每天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数量)=X*(1+50% )(二)、价值:一般是单位商品的价值。
与劳动生产率呈反比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假设原来M 商品价值为x 元/件,现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M 商品的价值=x/ (1+50% )(三)、交换价值:由于价值与交换价值大小相等,因此计算交换价值,就是变相计算,因此,只要计算出价值,也就计算出交换价值。
(四)、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的大小与价值大小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价格=单位商品价值/单位货币价值。
(五)、价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X单位商品价值量(六)、价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X单位商品价格典型例题:(一)2007-2009 各地高考题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 24T)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 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 倍,且5 件A 商品=2 克黄金。
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计算

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计算1、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考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在理解上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所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在当时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
其次,“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的是同样生产条件大多数生产者所能达到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因此,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的劳动时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这里,前一个决定因素是客观条件,物的因素;后一个决定因素是主观条件,人的因素。
“两个决定因素”是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二者共同参与平均的结果。
【典题剖析1】甲、乙、丙、丁都是独立经营的商品生产者,他们都生产布匹,当时绝大部分布匹都用织布机生产。
甲、乙、丙用织布机,丁用手工织布,生产同样一匹布,甲耗费10小时,乙耗费12小时,丙耗费8小时,丁耗费20小时。
则生产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 6小时B. 8小时C. 10小时 D. 12小时【答案】C【典题剖析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14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15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5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 5小时B. 7小时C. 7.5小时 D. 8小时【答案】B【解析】在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要注意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
2015年甲企业生产每件M商品所用时间为6小时÷(1+20%)=5小时;2015年甲企业所生产的M商品数量为10万件×(1+20%)=12万件;2015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5小时×12万件+10小时×8万件)÷(12万件+8万件)=7小时。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反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 单位商品 的价值量 正比
×
商品的使用别劳动时间
单价
商品数量
总价
正比
反比 价 值 量
无关
无关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反比 无关
社会劳动生产率
反比
个别劳动时间 反比
价 值 总 量
无关
个别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总量: 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所有商品的价值量的总和。 =商品数量 ⅹ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正比
1、一种商品随着技术的进步会越来越便宜的根本原因是? 2、为什么商品生产者要努力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共5张PPT)

解某析商: 品商生品产生部产门部去门年劳的动劳生动产生率产提率高是意每味小着时社生会产劳1件动商生品产,率价的值提用高货,币那表么示,为商2品60的元价。值量要发生变化,价值总量不变。
它商通品常 数由量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数量
商品的价值量 ↓ × 商品数量 ↑ = 商品价值总量 劳某动商生 品产生率产—部门—去劳年动的者劳的动生生产产效率是,分每为小个时别生劳产动1生件产商率品、,社价会值劳用动货生币产表率示。为260元。
提高,那么,商品的价值量要发生变化,价值总量不变。设今 年商品的价值量为X,则1×260= (1+30%)X,得X=200元,
那么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200×2=400元。
劳某动商生 品产生率产—部门—去劳年动的者劳的动生生产产效率是,分每为小个时别生劳产动1生件产商率品、,社价会值劳用动货生币产表率示。为260元。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
无关 劳价动值生 量产分率为—单位—商劳品动价者值的量生(产商效品率的,分价为值个量别)劳、动价生值产总率量、。社会劳动生产率。
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数量
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无关
反
比
反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 ↑ 无关
该劳部动门 生今产年率的—劳—动劳生动产者率的提生高产了效3率0,%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
价劳值动量 生分产为率单—位—商劳品动价者值的量生(产商效品率的,分价为值个量别)劳、动价生值产总率量、。社会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 系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分为个 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它通常 由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 品数量越多,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越 短。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计算题攻略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计算题攻略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计算题攻略--------------------------------------------------------------------------------第一课计算题精选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首先估算:区分价值量(社会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部门)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价值;(个别或者全社会的)价值总量(交换价值量);使用价值量(一定时间内生产商品的数量)。
特别注意个别生产率变化价值量不变、价值总量与生产率成正比(获利)和社会生产率变化价值总量不变、价值量与社会生产率成反比(便宜)。
A价值量判断问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表现为价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例关系,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关系,与个别劳动时间没有关系(切忌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同于个别劳动时间的平均数!)。
价值量内在表现为劳动时间,外在表现为价格。
例、生产同样一个茶杯,甲耗费3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2小时劳动时间,丙耗费1小时劳动时间,则三人生产出来的茶杯的价值量()A.同样大B.甲比乙大,乙比丙大C.丙比乙大,乙比甲大D.甲、乙、丙之间不能比较B生产率变化引起比例关系变化,最简单的办法是估算(便宜多少),分步计算。
A=xB,即B是A的交换价值,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A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则A=xB/(1+10%)1、假设1台手机与6辆自行车交换成功。
现在手机和自行车的生产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①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变,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
②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变。
③手机行业和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都提高1倍。
则手机与自行车的交换比例发生的变化依次是()A.1∶3 1∶6 1∶12B.1∶6 1∶12 1∶3C.1∶12 1∶6 1∶3D.1∶12 1∶3 1∶62、(09江苏7)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和价值量是同一个概念吗?二者是何关系?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是一个事物质和量的关系。
就质来讲是指耗费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量来讲是指劳动量的多少,即价值量。
那么,商品价值的大小用什么来衡量?这就是价值量的决定问题了。
2、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抬价值的大小,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以价值的大小当然就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的多少来决定。
又由于衡量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如天、小时、分等),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就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
(l)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2)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3)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这是一个重要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强调说明三点:第一,所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当时在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并非指绝大部分生产者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
比如织布,有的用织布机,有的用手工或电脑,如果社会上绝大部分布匹是用机器织出来的,而很少一部分是用手工或电脑织的,那么使用机器的生产条件就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商品的价值量就由这个“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
第二,“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的是在同样生产条件下,大多数生产者所能达到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比如,在同样使用机器织布的生产条件下,由于每个生产者的技术水平有高有抵,生产经验有多有少,体力有强有弱,劳动态度有勤有做,因而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是不一样的,生产同样一匹布的劳动时间也就不同,有快有慢,决定这一匹布价值量的既不能取决于快者,也不能取决于侵者,而是取决于大多数生产者或企业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政治计算题(一)
(一)、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1、知识点分析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在教材中的分析很简单,只得出一个结论: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其实里面隐含的小知识点很多,学生必须掌握多对关系: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总量=价值量×使用价值量。
掌握了这几对关系,计算时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2、典型例题解析
①(09年全国文综)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商品的劳动消耗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
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
A.增加8万元B.增加6万元C.减少14万元D.不变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可知甲种商品价值量为6元;2008年价值总量=价值量×产量=6×10=60万元;其他条件不变就是指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即价值量不变,仍然是6元;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所以09年价值总量=10×(1+10%)×6=66(万元)。
②(09全国文综)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A.720万元,6元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D.600万元,6元
【解析】:08年商品价值总量=价值量×产品数量=600万元:09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但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无关(虽然产品数量增加了,但价值量降低了,总量就不变),所以09年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仍然为600万元;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09年价值量=6÷(1+20%)=5(元)
③(例题)假设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2元,如果2008年生产甲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该国货币价值下降20%,其他条件不变,2009年一单位甲种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解析】:分两步骤
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因此,价值量=12÷(1+20)=10(元);
2)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所以,09年甲种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即价格=10÷
(1-20%)=12.5(元)。
④(例题)08年某企业生产甲种商品销售后价值总量为20万元,假设09年该企业生产单位该商品的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09年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销售后价值总量为()【解析】: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所以09年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销售后价值总量=20×(1+50%)=30(万元)。
【解题技巧】:判断变化量之间的关系是正比还是反比,正比用乘法,反比用除法。
(二)、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1、知识点分析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是收规律支配的,与三个因素有关:待销售的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或者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代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2、典型例题解析
①(2007四川)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
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其他条件不变,即货币流通速度不变。
所以,今年流通中所需货币量=2×(1+10%)=2.2(万元)。
②(例题)如果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1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0元,在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
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_亿元。
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的纸币,这时一元钱只相当于_元的购买力。
【解析】: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1000×10/5=2000(亿元);流通中需要2000亿元的货币,虽然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的纸币,但其购买力只相当于2000亿元货币。
所以,这时一元钱只相当于1元的货币购买力。
(三)、股票价格的计算
1、知识点分析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
股票价格的影响
因素是多方面的:公司经营业绩、国家政策、股民投机心理等。
股票的价格由两个因素决定:预期股息,银行存款利率。
用公式表示:
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存款利率=股票票面金额×股息率/银行存款利率
2、例题解析
①(2004广东)某股票的上市流通盘为2000万股,当预期股息为0.4时,股票上市价格为20元。
如果银行存款利率提高2%,当预期股息为0.6元时,该股票的市场价格为()【解析】:步骤一,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存款利率。
由题目中所给条件可知,以前的存款利率= 0.4/20=2%;
步骤二,由利率提高2%可知现在的利率为4%。
当预期股息为0.6元时,股票价格=0.6/4%=15(元)。
②(2006全国)股票W的票面金额为1元,预期一年后可获得5%的股息,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为4%,一投资者若以10000元购买股票W,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理论上最多能购买W股票的数量为()
【解析】:
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存款利率=股票票面金额×股息率/银行存款利率=1×5%/4%=1.25(元);可以购买的股票数量=10000/1.25=8000(股)
(四)、经济效益
1、知识点分析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经济活动中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比例,用价值表示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即:
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2、例题解析
①(例题)下列说法能表面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1)职工减少20%,利润总量保持上能平衡
2)去年总投资1000万元,获利250万;若今年投资2000万元,获利500万
3)生产成本减少10%,企业获利保持不变
4)企业总投资不变,利润比以前减少10%
【解析】:由于经济效益受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决定,因此要看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提高,要同时兼顾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两个因素。
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例题中第一种情况,生产成本降低了,利润不变,经济效益提高;第二种情况,生产成本和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经济效益不变;第三种情况,生产成本减少,生产总值不变,经济效益提高;第
四种情况,生产成本不变,生产总值减少,经济效益降低。
3、解题技巧
要看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提高,要同时兼顾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两个因素。
只从生产成本或生产总值单方面是不能判断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的。
生产成本的降低与增多,经济效益一定也降低或提高。
要看生产总值如何变化,以及变化的幅度。
即便生产总值也提高了,但生产成本提高的幅度更大,经济效益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
反之,对于生产总值的提高也一样,要同时看生产成本是怎样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