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育意义的成语

合集下载

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的意思

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的意思

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的意思'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是一句寓意深远的成语,原指桃李花开满天下,春阳普照四方,形容教育事业的广泛普及和盛大繁荣。

下面将进一步探讨这句成语的意义和拓展。

首先,'桃李满天下'表达了教育的普及和繁荣。

桃李花开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象征着学生们在良好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而'满天下'则强调了教育的广泛普及,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贫富,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教育带来的益处。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普及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机会。

其次,'春晖遍四方'强调了教育的普遍影响力。

春天是四季中最温暖明亮的季节,春阳照耀大地,给人以希望和能量。

类似地,教育也应该普遍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给予每个人成长的机会和希望。

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进步,教育都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所以,'春晖遍四方'告诉我们,通过教育的普及和提升,我们可以实现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进一步拓展,'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也可以引申为教育的使命和价值观念。

桃李花开意味着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激发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成长;而'满天下'则表明教育要普及到每个人,无论他们是谁,来自哪里。

'春晖遍四方'则强调教育要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贡献力量,培养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

总之,“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是一句寓意深远的成语,传达了教育的普及和繁荣,教育的普遍影响力,以及教育的使命和价值观念。

这句成语提醒我们,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教育的益处,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贡献。

有教育意义的成语典故鉴赏

有教育意义的成语典故鉴赏

有教育意义的成语典故鉴赏当我们平时生活中用到一鼓作气、负荆请罪、老当益壮等成语时,可有想过他们的出处呢?这里面可包含着古人的大智慧。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教育意义的成语典故,方便大家学习。

《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揠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语文书11页的八个成语三年级上册的

语文书11页的八个成语三年级上册的

一、概述语文书11页收录了许多典故和成语,其中有八个成语出自三年级上册。

这些成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能启发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在本文中,将重点介绍这八个成语的含义、来源及运用,并探讨它们对儿童语文教育的意义。

二、成语一:金蝉脱壳1. 含义:指用智谋逃脱困境。

2. 来源: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庞涓的军师,他领兵攻打楚国,被项羽包围在乌江边。

庞涓想出了一个计策,派人去寻找一条巨大的金蝉壳,然后偷偷地带上乌江边。

当项羽的士兵看到金蝉壳时,以为庞涓已经逃走,于是慌张地撤退了。

3. 运用:此成语常用于比喻用智谋或手法逃避困境。

三、成语二:卧薪尝胆1. 含义:比喻以奋发图强的精神,忍受艰苦,培养力量。

2. 来源:出自《史记》,讲述了楚国公子重耳为复国立志,卧薪尝胆,最终成功夺取了楚国王位。

3. 运用:此成语常用于比喻忍辱负重,磨砺意志。

四、成语三:东施效颦1. 含义:比喻外表的模仿,但内在不够。

2. 来源:相传东施是东周时期的美女,她见到西子皱着眉头才会显得更美丽,于是她便学着皱眉,结果弄得自己很难看。

3. 运用:此成语常用于比喻模仿别人的外表,但无法做到内在的修养。

五、成语四:望洋兴叹1. 含义:比喻眼前的困难壮士无法克服。

2. 来源:出自《后汉书》中的《袁绍传》,讲述了当时北方儿童看到长江时,望着长江,感慨自己无法跨越,表现出无可奈何的心情。

3. 运用:此成语常用于形容在困难面前无法克服、无能为力的心情。

六、成语五:狼狈为奸1. 含义:形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2. 来源:《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句话:“狼不食狼。

”后来形容齐人赵襄带领几个部落一起反抗山东仲雍,勾结在一起,形成了来狼狈为奸。

3. 运用:此成语常用于形容坏人之间相互勾结,共同作恶。

七、成语六:揠苗助长1. 含义:比喻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2. 来源:《列子•湼与》:“以不可能之事求成功,则譬犹揠苗助长也。

中国教育成语100个

中国教育成语100个

1.春风风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

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2.屡教不改屡: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

经过多次教育,仍不改正3.不教而杀教:教育;杀:处罚,杀死。

不警告就处死。

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4.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杀死。

不警告就处死。

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5.东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

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6.反面教员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

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7.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

8.科班出身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9.蒙以养正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10.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11.神道设教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

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12.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

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

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13.有伤风化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多指男女关系方面)。

14.不教之教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

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熏陶。

15.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16.刑期无刑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17.易子而教易:交换。

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18.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19.有风有化谓有教育意义。

20.换骨脱胎〖解释〗原为道教用语。

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

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21.教导有方〖解释〗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22.洒扫应对〖解释〗洒水扫地,酬答宾客。

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23.以法为教〖解释〗以:用;教:教育。

富有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5篇

富有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5篇

富有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5篇多听这些富有寓意的故事,有助于宝贝更为深入的了解中国的历史。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富有教育意义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处:《三国演义》四十九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义: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故事:公元208年,曹操率领80方大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赤壁,企图打败刘备以后,再攻打孙权。

刘备采用联吴抗曹之策,与吴军共同抵抗曹操。

当时,孙权和刘备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将广,处于压倒性优势。

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和孙权的大将周瑜,商讨破敌良策,两人不谋而合,都主张只有火攻,才能打败曹操。

可等一切都准备好后,周瑜却发现曹操的船只都停在大江的西北,而自己的船只靠南岸。

这时正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如果用火攻,不但烧不着曹操,反而会烧到自己的头上,只有刮东南风才能对曹军发起火攻。

周瑜眼看火攻不能实现,急得口吐鲜血,病倒在床上,名医、良药都治不好他的病。

这时诸葛亮去探望周瑜,问他为何得病。

周瑜不愿说出实情,就说:“人有旦夕祸福,怎能保住不得病呢?”诸葛亮早猜透了他的心事,就笑着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怎能预料到呢?”周瑜听到诣葛亮话中有话,非常惊讶,就问有没有治病的良药。

诸葛亮说:“我有个药方,保证治好您的病。

”说完,写了16个字,递给周瑜。

这16个字是: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一看,大吃一惊,心想:“诸葛亮真是神人啊:”他的心思既然已被诸葛亮猜中,便请教破敌之策。

谙葛亮有丰富的天文气象知识,他预测到近期肯定会刮几天东南风,就对周瑜说:“我有呼风唤而的法术,借结你三天三夜的东南大风,你看怎样?”周瑜高兴他说:“不要说三天三夜,只一夜东南大风,大事便成功了:”周瑜命令部下做好一切火攻的准备,等候诸葛亮借来东风,马上进兵。

诸葛亮让周瑜在南屏山修筑七星坛,然后登坛烧香,口中念念有词,装做呼风唤雨的样子。

半夜三更,忽听风响旗动,周瑜急忙走出军帐观看,真的刮起了东南大风,他连忙下令发起火攻。

有关形容教育的成语四字词语

有关形容教育的成语四字词语

有关形容教育的成语四字词语【不教而杀】【弦歌之声】【化及冥顽】【蒙以养正】【不言之教】【沂水春风】【嘉言善状】【神道设教】【不教之教】【相夫教子】【画荻教子】【磨昏抉聩】【东风化雨】【因材施教】【教无常师】【脱骨换胎】【不可教训】【刑期无刑】【换骨脱胎】【洒扫应对】【不言之化】【循循诱人】【嘉言善行】【三迁之教】【不教而诛】【弦歌之音】【化民成俗】【孟母三迁】【曾子杀彘】【以法为教】【嘉言懿行】【生聚教训】【春风化雨】【易子而教】【渐仁摩义】【时雨春风】【讽一劝百】【有伤风化】【累教不改】【夏雨雨人】【春风中坐】【懿言嘉行】【教导有方】【市井之徒】【断杼择邻】【有风有化】【科班出身】【脱胎换骨】【反面教员】【有教无类】【乐育人材】【徙宅之贤】形容教育的四字词语成语以及详细解释:【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

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

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化及冥顽】:冥顽:愚昧。

教化普及到愚昧无知的人,使他们受到教育。

形容教化普及,世风良好。

【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有伤风化】:伤:妨碍、败坏;风化:风俗教化。

败坏、损害社会的风俗和教化。

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

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玉不琢,不成器】:琢:雕。

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

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比屋可封】: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

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

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不言之教】:教:教育。

不以语言为主而进行的教育。

指以身作则起到的教育作用。

【嘉言懿行】:嘉、懿:善、美。

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

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荟萃的成语

荟萃的成语

荟萃的成语引言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语,它以精练的语言形式,表达丰富的意蕴。

成语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被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文学创作以及教育领域。

本文将荟萃一些常用的成语,并深入探讨其意义和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身临其境的成语1. 画龙点睛成语解释:在作品的关键处加上独具匠心的点睛之笔。

用法示例:在这篇小说的结尾,作者用一段精彩的对话来画龙点睛,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2. 落地生根成语解释:比喻移民到一个新的地方,逐渐安家落户并生根发芽。

用法示例:我刚搬到这个城市,要努力适应新环境,落地生根。

3. 投桃报李成语解释:比喻以德报怨。

用法示例:当我需要帮助时,他总是乐于助人,真是投桃报李。

4.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成语解释:比喻爱管闲事的人多,自己却不尽职。

用法示例:领导自身工作都没做好,却经常干涉他人,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5. 杯弓蛇影成语解释:比喻因过分害怕而疑神疑鬼。

用法示例:他对一切事情都过于敏感,经常杯弓蛇影,容易产生误解。

成语的社会意义1. 以卵击石成语解释:用软弱的力量去对付强大的敌人。

意义探讨: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

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中国人民都会毫不气馁,用巧妙的方式去应对。

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个人的奋斗中,也体现在国家的发展进程中。

2. 放马后炮成语解释:指没有及时预防,事后才懊悔。

意义探讨:这个成语教育人们要事先预见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而不是事后后悔。

在个人生活中,做好规划和预防可以避免很多困扰;在国家建设中,也需要提前规划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和恶化。

3. 画蛇添足成语解释: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意义探讨: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做事要有度,不要过分追求完美,以至于改变原有的优势。

在工作中,往往过度追求完美反而会增加工作量和风险;在生活中,也需要适度,不要为了追求某种虚荣感而过度消耗资源。

4. 见风使舵成语解释:比喻变换立场,随波逐流。

有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三则

有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三则

有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三则不少成语故事都带有十分深刻的教育意义,以下是收集的成语故事,仅供大家阅读参考!【成语】:必恭必敬【拼音】:bìgōngbìjìng【解释】:恭、敬:端庄而有礼貌。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成语故事】:这个成语《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不属于毛,不罹于里。

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周幽王姬宫涅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他昏庸暴虐,政治贪腐。

公元前779年,褒国进献了一个姓姒的美女,叫褒姒。

周幽王十分宠爱她。

褒姒一向不爱笑,幽王用音乐歌舞、美味佳肴都不能让她笑。

有人献计点燃报警的烽火台,召来各路诸侯兵马,使他们上当,让褒姒笑一笑,幽王欣然同意。

他带褒姒到行宫游玩,晚上传令点燃烽烟,各地诸侯见到烽烟,以为有盗寇侵扰京城,纷纷率领兵马赶来相救。

到了一看,只见幽王在喝酒取乐。

幽王派人对他们说:“没有什么盗寇,让你们辛苦了!”诸侯受骗,匆匆地来,匆匆地去。

褒姒看了不由大笑,幽王也很开心。

褒姒生了个儿子叫伯服,幽王废掉申后,立褒姒为王后;废掉申后生的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

宜臼遭到废黜,住在外祖父申侯家里。

他对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满怀忧愁,心中十分痛苦,写了一首题目叫作《小弁》的诗,抒发自已的心情。

诗的第三节说:“看见屋边的桑树和梓树,一定要必恭必敬。

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亲,我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

谁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谁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处找寻?”由于幽王无道,诸侯纷纷叛离。

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的军队进攻镐京。

幽王下令点燃烽烟,但是诸侯受过骗,都不派救兵。

犬戎的军队攻下镐京,杀了幽王,掳走了褒姒。

“必恭敬止”后来演化为“必恭必敬”,也有写作“毕恭毕敬”的。

【成语】:筚路蓝缕【拼音】:bìlùlánlǚ【解释】: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

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