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史案例分析
工艺美术元素的设计案例

工艺美术元素的设计案例
1. 剪纸艺术: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形成艺术品。
设计案例可以是剪纸作品中的各种花草植物、动物等图案,以及几何形状的抽象剪纸作品。
2. 瓷器绘画:在瓷器上进行绘画创作的艺术形式。
设计案例可以是具有传统意味的青花瓷绘画,也可以是现代风格的抽象绘画。
3. 木雕:利用木材进行雕刻创作的艺术形式。
设计案例可以是木雕作品中的各种动物、人物或自然景观,展现出木材的质感和纹理。
4. 刺绣:用针线在织物上进行图案刺绣的艺术形式。
设计案例可以是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刺绣作品,如中国的蜀绣,也可以是现代风格的创新设计。
5. 陶艺:用黏土等原材料进行造型和装饰的艺术形式。
设计案例可以是陶艺作品中的各种器皿,如花瓶、碗等,展现出陶瓷的独特韵味。
6. 玉雕:用玉石进行雕刻创作的艺术形式。
设计案例可以是玉雕作品中的各种动植物形象,以及象征吉祥和幸运的图案。
7. 珠宝设计:将宝石和贵金属等材料进行设计和制作的艺术形式。
设计案例可以是珠宝首饰中的各种款式和造型,展现出华丽和精致的品味。
8. 雕塑:用各种材料进行造型创作的艺术形式。
设计案例可以是雕塑作品中的各种人物形象、抽象形状或公共艺术品,展现出艺术家的个性和创造力。
这些设计案例展示了工艺美术元素的运用,包括形状、材质、纹理、颜色等,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出独特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工艺美术史案例分析

7. Ⅲ号住宅
艾森曼的理性——表层结构表达与内部结 构网格的关联,在他的代表作之一“Ⅲ号 住宅”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其中所体现出 的对传统建筑中各种结构元素(表层结构 与内部结构网格、承重结构与空间界面) 之间的关系的反动,各元素之间的重组、 各个元素自身的变异(旋转、偏离),这 些都是艾森曼解构主义建筑理念的集中体 现。并且他在建筑的外观(表层结构)上 做出了明确有力的表现,使人能直接感知 到内部几何结构体系所经历的变化。更进 一步的讲,他对于不同要素之间关系的表 达都直接指向一个概念:他的建筑逻辑是 关注建筑的制作过程(结构的关系)而非 结果(建筑实体)。
姓名室
第三展室用来宣读全欧洲被害和失踪犹太人的名单及简历。与此同 时,四面墙壁上影像显示被害者的姓名和出生及遇难日期。宣读所有受 害者的姓名及简历以此方式进行共需要大约6年7个月27天的时间。相邻 的旁厅里,拥有300多万个数据条目的以色列亚德瓦谢姆大屠杀纪念馆 (Yad Vashem)纪念页(pages of testimony)数据库可供参观者查询。
三,艾森曼的建筑思想
通过对艾森曼资料的 研读,我觉得他的建 筑思想可以分为两个 方面: 1、将哲学和语言学的 理论引入建筑,为解 构建筑提供了理论的 依据; 2、把数学等其他领域 的知识作为自己某个 作品设计的引发点。
1. 将哲学和语言学的理论引入建筑,为解 构建筑提供 了理论的依据
从60年代开始,国际上的很多建筑都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创新 。 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其意义的表达,而其意义的表 达有时候是一个符号会传达不同的好几个意义 ,因此这样很影响人们 对建筑物意义的理解,以及影响建筑师内心想法的表达。 在这个时候,艾森曼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想了一个办法,他 将诺曼·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 ,作为自己思想的语言模型来加以采用 , 这样就相当于制订了一系列的规则来表达其意义,可以用有限的规则 来表达无限的意义。这一转化在建筑术语中用途和很广,虽然起初人 们对这些术语不是很感兴趣,但当人们发现其作用时治的
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案例一、引言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而不衰,其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令人向往。
如今,在现代设计领域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传统工艺美术融入到其作品中,不仅让这些传统技艺得到传承,更让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产生了许多令人赞叹的应用案例。
二、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与魅力1. 我国文化传统的独特魅力我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传统工艺美术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其独特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标准,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
2. 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与意义传统工艺美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艺术信息和审美情趣,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对于培育和增强民族自信心,推动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案例1. 陶瓷艺术与现代家居设计的结合陶瓷作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一直备受推崇。
现代家居设计师们将传统陶瓷艺术融入到家居用品的设计中,以其丰富的造型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为现代家居增添了一抹浓厚的文化气息。
2. 传统丝绸艺术在时尚设计中的应用丝绸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珍贵之一,其光泽柔滑、肌理细腻的特点,使其在时尚设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诸如以传统丝绸图案为灵感的服装设计、丝绸围巾与现代潮流元素的结合等,都成为了时尚界的亮点。
3. 传统木雕艺术与现代家具设计的融合我国传统木雕工艺源远流长,其精湛的手工艺术和独特的审美风格,使其在现代家具设计中大放异彩。
许多家具设计师将传统木雕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出了一系列融合了古朴与时尚的家具作品,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四、个人观点与总结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一种文化创意的体现。
在设计师们的倡导下,传统工艺美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现代设计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也为人们呈现了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世界工艺美术史的经典案例

世界工艺美术史的经典案例世界工艺美术史中有许多经典案例,以下是其中一些:1.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威廉·莫里斯是19世纪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致力于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倡导艺术与工艺的结合,反对机械化的生产方式。
他的设计涵盖了家具、墙纸、布料等多个领域,其作品以自然为灵感,注重细节和手工艺的运用。
2. 克里斯托弗·雷恩(Christopher Wren):克里斯托弗·雷恩是17世纪的英国建筑师,他的作品以精湛的工艺和卓越的建筑设计而著称。
他设计的圣保罗大教堂是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之一,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细节处理使这座建筑成为了英国工艺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3. 迈克尔·索尔兹伯里(Michael Thonet):迈克尔·索尔兹伯里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家具设计师,他的作品以简洁、轻巧和舒适而闻名。
他的代表作是弯曲木椅,这种椅子使用蒸汽弯曲技术制成,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美学价值,成为了工艺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4. 埃米尔·加莱(Emile Galle):埃米尔·加莱是19世纪末法国玻璃工艺品设计师,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图案和色彩而闻名。
他的玻璃制品采用传统的工艺技术,如吹制、雕刻和彩绘等,创作出各种形状和图案的玻璃艺术品,成为工艺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5. 朱塞佩·特拉尼(Giuseppe Terragni):朱塞佩·特拉尼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师,他的作品以功能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而著称。
他设计的建筑结构简单、功能齐全,如都灵的奥林匹克体育场和米兰的皮雷利大厦等,都是意大利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作。
以上仅是世界工艺美术史中的一些经典案例,还有许多其他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也为世界工艺美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西方工艺美术史分析

文艺复兴指自14世纪始欧洲出现的古典文化复兴热潮。
意大利是14-16世纪,欧洲其他国家为15-17世纪初。
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不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简单重复,而是标志了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反映了新兴市民阶级的要求。
在人文主义的旗帜下,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也与绘画、雕刻和建筑艺术一样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它的支持者就是城市市民、商人和各行会的工匠。
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更注重造型或色彩等各方面比例与协调的感觉,如室内装饰和家具设计就注意与建筑各部分比例的协调和色调的和谐,一般器物的造型也更加考虑到适用和便利的因素。
巴洛克与洛可可是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两种艺术风格,二者都属于贵族艺术。
巴洛克是17世纪欧洲艺术的总称,发源于罗马,而后迅速在意大利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并传播到当时的法国、荷兰等国家。
到了18世纪,轻快、秀气、纤细典雅的洛可可风格取代华丽、夸张、矫揉造作的巴洛克风格,成了全欧洲艺术风格的主流。
巴洛克意味着运动、追求新奇、热中于无穷、不安和对比、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大胆融合,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平静和克制,而表现为戏剧性、豪华与夸张。
洛可可风格虽保有巴洛克风格之综合特性,但却缺乏巴洛克风格之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尤其强调精美柔软的气氛并大量使用光线。
一、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Renaissance,原意为古典文化再生,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提高了审美理想的价值和作品中的人性内涵。
1、文艺复兴时期陶工艺文艺复兴时期的陶工艺首先在意大利发展进而影响到欧洲各地。
陶制品的低廉迎合了新兴市民需求,地位得到重视,其创作呈现出异常活跃的局面。
主要代表有意大利的马略卡式陶器、法国的田园风格陶器、德国的哈夫拉式陶器。
马略卡式陶器a、意大利的马略卡陶器以丰富、活泼而简练的象征性线描图案进行装饰,对欧洲不少国家影响甚大。
b、工艺:先成型素烧,然后施白色陶衣,干后绘饰,再二次烧成。
c、内容:早期——图案化的纹样。
如何欣赏工艺美案例讲解课件

螽斯与蝗虫的 每一根触角都清晰 可见,彰显出制作 者的精湛技艺。
白菜寓意纯洁, 昆虫寓意多产,祈愿 新妇能子孙众多。自 然色泽、人为形制和 象征意念,三者搭配 和谐,遂成就出一件 不可多得的珍品 。
翠玉白菜(玉雕) 清代
虽说翠玉这种材质 与白菜造型始风行于清 中晚期,白菜与草虫的 题材在元到明初的职业 草虫画中,屡见不鲜, 一直是受民间欢迎的吉 祥题材。除此之外,包 心叶类的蔬菜也曾被 唐代的诗人杜甫用来作 为政治环境恶劣、怀才 不遇的隐喻,在文人画 的传统中,亦被引用来 作为绘画的主题,以表 述类似的心情,暗谏为 政者的昏庸。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 珐琅”,是在铜质胎体上, 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 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色釉 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
这件工艺品瓶口小,长 颈,腹部像个蒜头鼓出,俗 称“蒜头瓶”,瓶身盘旋着 一只镀金铜蟠龙,浅蓝釉地 上装饰缠枝莲纹。瓶腹部八 大花朵,花上有八宝纹饰。 其造型典雅、丝工精细、釉 色绚丽、金碧辉煌,是景泰 蓝的经典之作。
雕
的景象和喜庆气氛,反映
高
出中国玉雕大师高超的雕
粱
刻技艺和艺术表现力,是
现
现代中国工艺美术的经典
代
作品。
林
如
奎
工艺美术是人类采用不同工艺制作方法对特定的材料进 行加工创造的过程。不同的材料和工艺构成了工艺美术的最 大特征。
作品因材施艺,充
分利用石雕工艺中的巧
色工艺,把石色利用得
天衣无缝,恰到好处。
青花鸳鸯莲纹瓷盘 元代
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 元代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 是我国古代流传时间最长、产量最大的一种瓷器。它始于宋代, 成熟于元代,在明清两代成为主流。明清还发明了釉下青花与釉 上彩相结合的斗彩。清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生产的 工艺水平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工艺美术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的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国工艺美术的主要种类:陶器、瓷器、玉器、铜器、金银器、漆器、织绣、家具等。
3. 中国工艺美术的特点和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1. 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国工艺美术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3. 对中国工艺美术的欣赏和评价。
教学难点:1. 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国工艺美术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中国工艺美术史》。
2. 图片或实物样品: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的图片或实物样品,引发学生对工艺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教学内容:a. 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情况。
b. 中国工艺美术的主要种类:分别介绍陶器、瓷器、玉器、铜器、金银器、漆器、织绣、家具等工艺美术品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c. 中国工艺美术的特点和审美观念:分析中国工艺美术在造型、纹饰、材质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发展、种类和特点。
b.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工艺美术品,引导学生了解其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
c.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中国工艺美术的欣赏和评价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教师解答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中国工艺美术的了解。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青花瓷》案例分析

《青花瓷》案例分析《青花瓷》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文化背景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从青花瓷的历史渊源、工艺特点、艺术价值和市场前景等方面展开分析,为读者深入了解这一传统工艺美术的精髓。
一、青花瓷的历史渊源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至明代达到巅峰。
其釉色青涟,花纹蓝黑,造型雅致,瓷体细腻,彰显了唐宋文人墨韵和宋元时期的艺术特色。
在明代,青花瓷更是成为了瓷器中的佼佼者,被誉为“国粹”。
青花瓷的品种繁多,其中以青花瓷器最为著名。
青花瓷器以青花彩绘为主要特征,其笔力老练,明快自然,色彩深浅相宜,几何纹样或植物花卉图案线条流畅,勾勒出一幅幅生动传神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青花瓷的工艺特点青花瓷的工艺主要包括胎釉、设计、绘花、烧制四大环节。
选择高质量的瓷土,经过精心制作成型,烧制成瓷器胎体。
在瓷器胎体制成后,需要在器物表面上涂上一层透明釉料,使得瓷器表面平整光润。
然后,绘制花鸟鱼虫等各种图案。
将制作好的瓷器放入窑中烧制,经过数十个小时的烧制过程后,才能够得到制作完成的青花瓷器。
青花瓷的特点在于它的笔触疾狠,纹饰繁丽,在瓷器上常以青花纹与纹饰相结合,出现在瓷器上,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成为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
三、青花瓷的艺术价值青花瓷的艺术价值还在于其受到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在中国古典文化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
青花瓷还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中国古代瓷器精髓,关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四、青花瓷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重视以及对艺术品的收藏热潮,青花瓷作为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之一,市场前景较为乐观。
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上,青花瓷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备受收藏家青睐,成为众多艺术品收藏家心目中的珍品。
艺术品市场的升温也为青花瓷的市场前景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旅游市场上,青花瓷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学习,进而带动了青花瓷的销售。
青花瓷还可以作为礼品和纪念品销售,满足了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美术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大哥伦布会议中心
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在西方文明的黎明期就已有许多“会议中心”,都是作 为人类聚会时交换财物、意见和信息的场所,从而把他们自己和他们的文化推广于未来。 不管是罗马式议堂、哥特式教堂,还是19世纪的市政大厅和会议厅,建筑总会象征着这些 建筑物所服务的特定人物、时间与地方的价值观。价值观和鼓吹之人变了,聚会场所的象 征和功能形式也跟着改变。
一、人物简介
彼得· 艾森曼——康奈 尔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 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硕士 学位。他是纽约建筑师协 会的领导者(即 “建筑界 5巨头”之一),是当今国 际上著名的前卫派建筑师, 美国建筑界对他的作品评 价很高。他十分重视文化 现象和人类知识与建筑的 融合与联结。但曾经风光 无限的五位建筑师中,如 今只有艾森曼一人仍能引 领风骚。
2.把数学等其他领域的知识作为自己某个作品 设计的引发点
进入了80年代,艾森曼不局限于哲学和语言学的术语了,因为他 突然发现在数学领域中的很多几何模型用到建筑术语中非常的合适, 后来还有生物等领域的很多术语应用到了建筑中。 举两个例子: 1)在“法兰克福生物中心”的设计过程中,他运用了DNA在蛋白质合 成过程中的三种机制:复制、转录、翻译,来作为建筑布局的主要构 思。 2)在“布谷大楼”当中,艾森曼将海底扩大学说(place tectonics)理论 作为暗喻加以应用,表现出地球变动产生裂痕。
艾森曼也是一位教育家 ,他创造了自己专门从事建筑 的事务所,在教育院校以及私人住宅的设计上有很大的突 破,并且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他的《住宅1号》、 《住宅2号》和《住宅3号》 ,是其在私人住宅设计上最具 代表性的几件作品,经常被拿来当做创新性住宅设计的典 范。
二.艾森曼主要观点
1、活在建筑的可能性之中
7. Ⅲ号住宅
艾森曼的理性——表层结构表达与内部结 构网格的关联,在他的代表作之一“Ⅲ号 住宅”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其中所体现出 的对传统建筑中各种结构元素(表层结构 与内部结构网格、承重结构与空间界面) 之间的关系的反动,各元素之间的重组、 各个元素自身的变异(旋转、偏离),这 些都是艾森曼解构主义建筑理念的集中体 现。并且他在建筑的外观(表层结构)上 做出了明确有力的表现,使人能直接感知 到内部几何结构体系所经历的变化。更进 一步的讲,他对于不同要素之间关系的表 达都直接指向一个概念:他的建筑逻辑是 关注建筑的制作过程(结构的关系)而非 结果(建筑实体)。
工艺美术史
————对彼得· 艾森曼以及其作品分析
课上老师的讲解激起了我对后现代主义风格人和物的 兴趣,通过查阅书籍与上网浏览,我对后现代有了一定的 了解,并且对彼得· 艾森曼产生了一种敬仰之情,下面就 以我的了解来介绍一下这位伟大的建筑界巨头-----彼得· 艾 森曼。
艾森曼是解构主义代表大师,所以在介绍艾森曼之前, 我想应该对解构主义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4、2000年大教堂
a.怪异,艾森曼改变了传统构图原则,人们的审美被艾森曼重新定义的非理性了; b.不稳定,用拓扑几何生成,代表一个先天就不稳定的几何体,是一个在稳定与 不稳定“两者之间”震荡的形式。 c.尺度消解,艾森曼把它更多的是当作一个媒体,而不是建筑来处理,强调人们的 交往和传统教堂使用上的结合,教堂的传统尺度在这很难找到。 d.无中心,这是艾森曼非理性美学所倾向的。
6.残疾人通道
在欧洲,每 座建筑对残疾人 的照顾可谓无微 不至。纪念碑群 设有13条为残疾 人设计的通路, 最大坡度为8%; 并配有直接从地 面至地下信息厅 的电梯。
7.安全措施
纪念馆除了出入口各一部楼梯外,4个主题室还分别配备一个直接 通往地面的紧急疏散口。
8.存在弊端
1) 纪念碑群原则上只允许徒步并按一般的行径速度穿越。 2)对行动有障碍和使用轮椅的残疾人有13条合适的标志通道,这些通道的最大坡度 为8%。 3)参观纪念碑群自担风险——警告提示:所有纵横方向通道只有0.95米宽,交叉口 只有在部分区域可见。必须小心。
六,下面我对艾森曼的一个项目进行重点分析
德 国 柏 林 纪 念 碑 群
1.概念介绍
2005年5月12日是一个值得纪念 的日子,位于柏林市中心的纪念碑群 向世人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碑群由2711个高质量水泥碑组成, 每个碑宽0.95米,长2.38米,空心, 倾斜度为0.5度至2度。 其中: 303个的高度超过4米; 569个的高度在3至4米之间; 491个的高度在2至3米之间; 869个的高度在1至2米之间; 367个的高度在0至1米之间; 112个镶嵌在路面平地上。 最大的碑高4.7米,重16吨,每个碑的 平均重量约为8吨。路面面积: 13100 平米,内有13条为残疾人设计的通路 和41棵树。大屠杀纪念碑群的正式名 称是“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它 位于柏林市中心标志性建筑勃兰登堡 门和波茨坦广场之间,离德国联邦议 院和总理府所在地近在咫尺。
信息厅的展览首先概括介绍了1933年至1945年间纳粹的迫害政策,它以文字 加图片的形式展示了欧洲犹太人被灭杀以及其他种族人种被迫害和被残杀的历史 过程。
家庭室
该展室以15 个犹太家庭的遭 遇为例展出了不 同社会阶层、不 同国家以及不同 文化和宗教环境 下犹太人的生活 情况。这些犹太 家庭的历史既反 映了欧洲犹太人 在遭屠杀前所享 有的丰富的生活 世界,又清晰地 展示了19世纪宗 教及政治改革运 动的进一步深化 给欧洲犹太人所 带来的变革。
我很喜欢艾森曼,所以今天我会在这里分析他的一切,他 是一个学者而不是一个书呆子,他的作品能预言到未来的一 些变化,所以很多政府机构都邀请他做一个城市规划,这也 是为什么他的实验性的事务所至今没有倒闭的原因。
我喜欢他的不拘一格,喜欢他的“建筑可以很哲学的”, 喜欢他的“建筑是自治的,是一个独立王国”。尽管他一直 以来饱受争议,但很显然,现在他已经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建 筑师之一。对于一个建筑师来说,也许仅仅有一个好的构思 是不够的,很现实的是钱,90年代之后他的作品很少建成竣 工,再一次将所谓的空中楼阁与钱联系在了一起 。 他有自己 的性格,但还是能够存在下去,就证明他的价值,就证明他 风格的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坚持自己的风格,相信他能 创造出很多更好的作品。
他曾经为客户设计过一套住宅,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 候,但他却令业主无法入住而沾沾自喜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别人永远无法改变他,如果他能轻易被改变的话,也许就成就 不了今天的一切了。 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有可能的,都是可以拿来用的, 而不管它到底能不能被实现以及被人们所认可,他认为:只要 是理论上存在的,我就一定会做出来,因此他有一个很别致的 名字叫做“建筑理论大师”。也许这也是人们对他的一种尊敬, 对他敢想敢做的一种尊敬。
3.图片介绍
碑群光影效果(让人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碑群上的绿化 (营造一种悲凉的气氛)
碑群内给人的神秘色彩
4.信息厅介绍
信息厅路线图
信息厅
信息厅位于地下,平面类似于一 正、一扭转两个正方形的叠套。叠套 处,一个正方形的边缘是出入口的两 部楼梯,它将空间分为展览区和服务 区两部分。
碑群信息厅室内(自然形成的"默哀"氛围突显出建筑师的高明之处)
2在不少争议。 a)一些犹太团体指出,纪念碑的形式过于抽象,无法清晰地传达出悼念纳粹大屠 杀遇难者的信息; b)批评者指出,德国政府修建这个纪念碑群只献给所有遇难的犹太人,而忽略了 其他二战中的受害者。 c)德国政府强调,纪念碑的建成并不意味着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省与清算已经结 束,纪念碑只是一个开放的艺术作品,希望德国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能被纪念 碑的感染力所打动。
5.特殊材料建造
尽管在纪念碑群建成2年后, 一些碑体还是出现了未曾预料 到的自然开裂的现象,但是碑 体的建造还是颇为讲究。碑体 的材料是十分坚硬的灰色自动 密封式混凝土,碑体的生产是 在柏林附近。为保证碑体表层 的质量长久不衰,在生产过程 中采用了多层加工方案,这样 也可方便地清除涂鸦痕迹。混 凝土板被设计产生有一种导致 心神不安缠扰不清的气氛,而 且整个雕塑代表一个塬有秩序 因人为因素而远离人类。
姓名室
第三展室用来宣读全欧洲被害和失踪犹太人的名单及简历。与此同 时,四面墙壁上影像显示被害者的姓名和出生及遇难日期。宣读所有受 害者的姓名及简历以此方式进行共需要大约6年7个月27天的时间。相邻 的旁厅里,拥有300多万个数据条目的以色列亚德瓦谢姆大屠杀纪念馆 (Yad Vashem)纪念页(pages of testimony)数据库可供参观者查询。
四,艾森曼部分建筑作品展示
1、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美国 -> 俄亥俄州-> 哥伦布 。该中心座落在现有建筑与其他相关场地之间 的空隙内,而并非占据整块的校园建筑场地。这可以被形容为非建筑或一个考 古工程,其基本元素是脚手架和景观美化。
2.罗密欧与朱丽叶城堡
这是1985年彼得艾森曼设计的意大利别墅建筑。
五,对艾森曼的评价
作为一个实验性的事务所能支撑到今 天真的很不容易,有个台湾的设计师这样 评价过艾森曼:对内而言他是个深刻的建 筑思想家,对外而言他也能摇身一变,不 再用晦涩的理论语言,而用远见与煽动性 兼具的口吻谈建筑与都市的未来,因此除 了竞标之外,纽约、柏林和台湾新竹都邀 请他为城市的未来做规划。
解构主义源于60年代的法国。 解构主义出现的原因是: 1,对西方几千年来贯穿至今的哲学思想的不满; 2,对那种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信念发起挑战; 3,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 解构主义的领袖是德里达,解构主义建筑师设计的 共同点是赋予建筑各种各样的形式,而且与现代主义建 筑显著的水平、垂直或这种简单集合形体的设计倾向相 比,解构主义的建筑却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 手法,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的倾向。
1. 将哲学和语言学的理论引入建筑,为解 构建筑提供 了理论的依据
从60年代开始,国际上的很多建筑都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创新 。 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其意义的表达,而其意义的表 达有时候是一个符号会传达不同的好几个意义 ,因此这样很影响人们 对建筑物意义的理解,以及影响建筑师内心想法的表达。 在这个时候,艾森曼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想了一个办法,他 将诺曼·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 ,作为自己思想的语言模型来加以采用 , 这样就相当于制订了一系列的规则来表达其意义,可以用有限的规则 来表达无限的意义。这一转化在建筑术语中用途和很广,虽然起初人 们对这些术语不是很感兴趣,但当人们发现其作用时,它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