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配画欣赏

合集下载

宋词鉴赏南宋词北宋词

宋词鉴赏南宋词北宋词

【 作 者 简 介 】
姜夔
道 做 江 擅 坛 别 题 分 象 物 要 人 官 、 长 上 相 材 作 丰 描 地 , , 浙 诗 成 思 。 品 富 写 位 饶 却 一 词 就 、 也 。 , , 。 州 曾 带 , 较 纪 有 他 意 工 鄱 漫 , 精 高 游 关 的 境 丽 阳 游 交 通 、 咏 心 词 清 精 ( 过 游 音 较 物 国 音 幽 致 属 长 广 律 有 或 事 律 。 ,
北宋词
北宋词坛上最重要的三位词人是柳永、苏轼和周邦彦。 柳永是北宋前期最有贡献的词人,他精通音律,是宋 代第一个致全力写词的人。
苏轼以诗为词,在柳永开拓题材、扩大体制的基础上, 进一步变革创新,使宋词走进一个更新的境界。
周邦彦,被称为词的“集大成”者。在艺术上能博取 众家之长,对词的表现形式和音律,进行了一系列加工提 高工作,促进了词体的成熟。开启了南宋一代典雅词风。
,字 尧 江 西 ) 江 中 、 , 生 活 与 书 影 响 的 慨 叹 身 、 同 情 和 谐 , 尤 擅 长 在 宋 词
姜 夔(约1155年--约1221年)
章 人 下 经 法 作 世 人 造 托 发 , 。 游 历 , 家 为 民 语 物 展 别 一 的 丰 是 。 词 疾 凝 比 史 号 生 两 富 南 他 的 苦 炼 兴 上 白 不 湖 。 宋 以 主 的 , 和 有 石 曾 和 他 词 离 要 部 想 景 重
【 作 者 简 介 】
李 清 照
山 受 庭 经 本 孤 有 最 创 情 珠 有 东 文 生 历 人 寂 成 高 性 感 。 《 历 学 活 了 流 凄 李 就 。 ; , 不 李 城 艺 平 离 落 苦 清 的 她 善 语 依 清 ( 术 静 乱 异 中 照 作 的 于 言 傍 照 济 熏 美 , 地 度 是 家 词 以 清 古 集

《满庭芳·三十三年》(作者苏轼)宋词赏析

《满庭芳·三十三年》(作者苏轼)宋词赏析

《满庭芳·三十三年》(作者:苏轼)宋词赏析【作品介绍】《满庭芳;三十三年》的作者是苏轼,被选入《全宋词》。

这首词是苏轼被发配黄州时所做的一首词。

当时苏轼的许多朋友因怕受牵连,而疏远他。

作者在词中抒发了对王长官的仰慕之情。

【原文】满庭芳;三十三年作者:宋;苏轼(公旧序云: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释】1、慥:音造。

2、坞:音误,四周高中间低之处所,或四面挡风之建筑。

3、摐摐:音窗,象声词。

4、幢:①音床,旗帜,作仪仗用。

②音状,车帘。

《隋书;礼仪志五》曰“衣书车十二乘,驾牛,汉皂盖朱里,过江加绿油幢。

”5、釭:音刚,灯。

6、逄逄:音彭,同“逢逢”,鼓声。

7、颇黎:同玻璃,非今所谓玻璃,乃水精(水晶)之谓。

《玄应音义》曰:“颇黎,西国宝名也,此云水玉,或云白珠。

”《慧苑音义》云此宝:“形如水精,光莹精妙于水精,有黄、碧、紫、白四色差别。

”8、铿然:铿音坑。

金石敲击作响貌。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发配黄州时的作品。

当时,苏轼的许多朋友或怕株连,或避嫌疑,纷纷疏远了他,使他备感世态炎凉。

然而,他的同乡陈慥却蔑视世俗,仍与其过从甚密,五年中竟七次来访。

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五月,“弃官黄州三十三年”的王长官因送陈慥到荆南某地访东坡,得以与东坡会晤,此作乃得以诞生。

词的上半阕主要是刻画王长官的高洁人品,下半阕则描绘会见王长官时的环境、气氛,以及东坡当时的思绪和情态。

上阕全就王长官其人而发,描绘了一个饱经沧桑、令人神往的高士形象。

前三句“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一开篇就语出惊人不同凡响,在将长江拟人化的同时,以比拟的方式将王长官高洁的人品与长江共论,予以高度评价。

最著名的宋词50首

最著名的宋词50首

最著名的宋词50首1. 《望海潮·东南形胜》 - 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 《雨霖铃·寒蝉凄切》 -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3.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4.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 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诗情画意》课件

《诗情画意》课件

《诗情画意》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唐代诗歌概述•唐代诗人及作品欣赏•宋代诗词概述•宋代词人及作品欣赏•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结束语01引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样性,需要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以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诗歌和绘画是文学和艺术的两种不同形式,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融合,彼此启迪,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

文学与艺术的相互融合课程背景增进文化素养通过学习《诗情画意》课件,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培养创新思维该课件以创新的方式将诗歌与绘画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

课程目的1课程亮点23《诗情画意》课件选用了大量的经典诗歌和绘画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文化内涵丰富该课件采用创新的多媒体技术,将诗歌和绘画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跨界的艺术创新。

创新性设计《诗情画意》课件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诗歌和绘画的美,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生动有趣02唐代诗歌概述03中晚唐诗歌中晚唐时期,诗歌逐渐向抒发个人情感和关注社会现实转变,代表诗人有李商隐、杜牧等。

唐代诗歌发展史01初唐诗歌唐初形成的诗歌风格以清新、明快为主,代表诗人包括虞世南、褚亮等。

02盛唐诗歌盛唐时期是唐代诗歌发展的高峰,出现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唐代诗歌代表人物及作品盛唐代表诗人及作品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作品如《将进酒》、《春望》、《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中晚唐代表诗人及作品李商隐、杜牧、王之涣等,他们的作品如《无题》、《山行》、《登鹳雀楼》等。

初唐代表诗人及作品包括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他们的作品如《登幽州台歌》、《春江花月夜》等。

表现手法唐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多样,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结构安排唐代诗歌的结构安排严谨,每首诗都有完整的格律和韵脚,使得诗歌更加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这首词写了 哪几个内容?这 几个内容是靠哪 些语句连缀在一 起而形成一个艺 术整体的?
大江赤壁,起兴点题 状写江山,思慕古人
缅怀周郎,建功立业 感伤身世,祭奠江月
分析上阕: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开头三句,从滚滚东流的江水入手,用“浪淘尽” 把永不止息的江水与已经消逝的英雄人物联系起 来,为全词设置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并为全词定 下了基调:从古至今,江水永是流淌,而人的生 命有限,表现出无限惆怅。
地 字 号 评
四川眉山
子瞻 东坡居士
文学家 政治家 书画家
成就
北宋成就最高的 文学家,开创了 词的豪迈之风。
诗: 文: 词:
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
法四大家”
苏轼书画作品欣赏
苏轼《赤壁赋》墨迹
写作背景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由江水而岁月。形象生动传神。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壁。
• “故垒”两句,从泛泛怀古转入所感 怀的具体对象—“三国周郎赤壁”。 “人道是”表示作者的犹疑,作者只 是借景抒情,并不打算进行考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 “乱”写出山石的险怪,“穿”写出乱石高 耸入云的动势。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波 涛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力度。 “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 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极具拟 人化。“千堆”数量上夸张,“雪”借指波 涛。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 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 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 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 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宋词的女性形象刻画1分析

宋词的女性形象刻画1分析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 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 创意之才少耳。”
译文: 夜色深深,仿佛在催着天明,眼看要到了 三更天。清清的露水如同洗尘,让地面没 有纤尘。月色幽静,小巷僻坊里一片迷茫。 我又见到那竹栏,和灯光明亮的小窗,这 是她的庭院。她因我们能见面开心。她的 美丽令人惊叹,依偎在我身边,我如同见 到了琼枝玉树,如一轮暖日,又如一片绚 丽的朝霞。她的眼神明如秋水楚楚动人, 温柔清雅宛若一株幽兰。这样绝代佳人, 人间都少见。从前,只在画中见过她,对 那绝世的美丽早已倾倒,没想到有一天自 己竟真能与她相伴。我们互相情意绵绵。 无奈人世无常,将我们分开,我心里哪堪 孤独。如今我独自一人在荒郊野外,悄悄 无息,重门紧关。只有秋虫在声声重复忧 伤的歌。无可奈何,我的相思之情,虽然 隔着万水千山,却无法断绝。
身材儿,早是妖晓,算风措,实难描。一个肌肤浑似玉,更都来,占了 千娇。妍歌燕舞,莺惭巧舌,柳妒纤腰。
——柳永《合欢带》 琼枝玉树不湘饶。薄云衣、细柳腰。眉眼细、好如描。
——张先《醉红妆》 脸色朝霞红腻,眼色秋波明媚。云度小钗浓鬓,雪透轻绮香臂。
—晃补之《斗百花》 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残。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
整首词,并没有什么深隐的思想内容,只描写一 个美丽的女子慵懒的形象。
返回
浣溪沙
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 粉融香雪透轻纱。晚 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 酒红初上脸边霞。一 场春梦日西斜。
首句写室内特定的景物— — 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 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古 时富贵人家,严冬时把冰块收 藏在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 暑气。一“寒”字正反衬出室 中的热。接着,作者笔触写到 室中人的身上:她粉汗微融, 透过轻薄的纱衣,呈露出芬芳 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 更胜似丰艳的荷花。

五年级美术下册《诗配画》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美术下册《诗配画》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美术下册《诗配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绘画相结合的技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如唐诗、宋词等,以及不同的诗歌表达形式。
2.学会运用绘画语言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绘画表现力。
2.强调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诗歌与绘画的结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提醒学生课后继续搜集古典诗歌,进行诗配画创作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绘画水平。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诗配画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选择一首古典诗歌,独立完成一幅诗配画作品。要求作品尊重原诗,构图合理,色彩和谐,能准确地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结合本章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内涵,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珍惜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将诗歌与绘画相结合的技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6.拓展任务:鼓励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古典诗歌,尝试创作更多诗配画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绘画水平。
7.观察生活,发现美好: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尝试用诗歌和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培养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
2.在创作过程中,注意运用所学技巧,如选材、构思、构图、色彩运用等,力求作品具有个人特色。
3.完成作品后,用文字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心得体会,不少于200字。
4.家长参与评价:请学生将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家长给予评价和鼓励,并签字确认。

宋代文学之宋词

宋代文学之宋词

贺铸《东山词》



贺铸的词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有的情思缠绵, 近于秦观;有的慷慨豪迈,接近苏轼。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 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 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被称作“贺梅子”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五)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辛弃疾是两宋词坛存词最多的词人。《全宋 词》收626首。 辛词也是宋词中最富俳谐之趣的。 辛词多方面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登 临怀古之作,尤其能表现出感怀时事的特点 。 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摩 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 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 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 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 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 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 殷勤,画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 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 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 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 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配画欣赏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
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赏析: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

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

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加到鄂州。

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已任。

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

这首词所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

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分,重整乾坤的壮志。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十”两句,自伤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可为千古箴铭,而“八千里路”严峻激烈的复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复我河山之壮志。

【南乡子】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赏析: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

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

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

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

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

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

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

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

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醒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

”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

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

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浣溪沙春景
(宋)赵长卿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赏析:词的上片主要描写环境,下片着重刻划景物。

起句中的“小院”点明词中女主人公所在之地。

这小院荫蔽在春色已深、绿树繁花中,天快黑了,楼上窗子一直闲掩着。

庭院中未见人来往,窗棂间没有燕穿帘,显得寥廓落漠,真可谓深闺似海!
第二句写少女身处这深院之中,感到孤零岑寂、凄苦难言,一任帘幕低垂;因是重帘,室内光线暗淡。

沉沉,是形容室内深邃。

这里“影沉沉”不是说夕阳投影拉得很长很长,而是说室内阴暗,更觉黑黝黝的。

这两句中的“小院闲窗”和“重帘未卷”,一是从外面看出的实景,一是就内面见到的现状,并非两处,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

通过环境描绘,女主人公因春意阑珊、幽闺深邃而产生的孤寂和愁苦统统突现了出来。

结句“梨花欲谢恐难禁”是承“春色深”而来,按节候与“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中语)相合。

因此以“梨花欲谢”总括环境和景色,以“恐难禁”概述落漠和愁苦。

词中女主人愁思之由,至此道出。

出于它,才将细微的景物与幽渺的感情极为巧妙而和谐地结合起来,使由惜春引起难以捕捉的、抽象的愁思就成了可以接触的具体形象。

南乡子苏轼
不到谢公台。

明月清风好在哉。

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

短李风流更上才。

秋色渐摧颓。

满院黄英映酒杯。

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

尽是刘郎去后栽。

赏析:词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典故,怨刺新法,抨击时政,也倾吐了自己的怨愤。

我辈才学出众,却生不逢时,就像将要被秋风摧残叶满院的黄菊,前途未卜;党同伐异的变法者就像阳春二月的桃花,争奇斗艳,竞相钻营,从而得到重用。

最后化用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中“尽是刘郎去后栽”这一诗句,嘲讽变法派党同伐异,多方培植党羽,投机钻营。

词人怨刺新法,抨击时政,也倾吐了自己的怨愤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