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林业经营体制与理念

合集下载

德国林业的启示

德国林业的启示

出访德国考察报告(加鹏)一、基本情况2016年2月20日至3月5日止,应德国大农业技术咨询公司(GFA)的邀请,随市林业代表团出访德国,对德国的“近自然林业”和“可持续林业”的经营理念、自然保护区规划与建设的理念与方法、林业有形监测和形态意识监测方法、数据库的建立及在林业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考察学习。

本次出访学习,在GFA的精心组织下,以吕堡、斯图加特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考察了浅滩国家公园、赛龙林业局艾尔洪恩林务所、沃尔墨镇和哈斯达特镇欧石楠国家自然公园、吕堡国家自然公园、吕贝克林业局城市森林休养中心、卡尔里西林业局、维尔茨堡森林教育中心、斯图加特“森林屋”教育基地、图宾根生物圈保护中心、施恩布赫自然公园等单位。

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官员、专家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和良好服务,彼此进行了良好的互动交流。

从培训交流到参观展览室、体验室并结合野外实地体验,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学习。

考察学习期间,尽管遭遇了德国降温和雨雪天气,但在全体团员的共同努力下,按预定行程圆满地完成了培训学习任务。

二、出访取得的成果本次出访,与德方林业工作人员积极沟通、讨论,对德国“近自然林业”的理念与经营管理技术及保护区管理规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提高。

1.尊重自然,永续经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这是德国“近自然林业”理念的核心德国对“近自然林业”理念于90年代开始采用,现在是德国重要的林业政策和经营方针。

以一种理解和尊重自然的态度来经营森林、培育森林,使其发展到接近自然的状态,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这是“近自然林业”理念的核心。

其目标就是培育“近自然森林”,结果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因为“近自然森林”的组成和结构与原始林相一致,具有抗逆性强、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能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作用。

“近自然林业”经营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细致的经营作业设计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对经营相关因子如林分结构、立地条件评价、林分近自然度等进行量化估计,进一步制定林分近自然经营规划。

bifu世界林业发展概论-德国

bifu世界林业发展概论-德国

浅谈德国林业概况及成功经验摘要:德国是世界上林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2000年森林面积1074万hm2,森林覆盖率30.7%。

德国林业以私有制为主体,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实行国有林的私营化。

私营化不等于私有化,就是在不改变国有林所有关系的前提下,将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

政府的国有林管理部门行使所有者的职能,只需要制定经营方针,确定经营目标,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而国有林的经营业务则交给企业来做。

鉴于国有林担负着发挥森林多种公益机能的特点,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支付与国有森林主导功能相应的经营管理费用。

德国是木材的主要出口国,主要出口对象是其他欧盟国家,也是纸浆和纸产品的主要进口国。

德国林业的法律法规健全,产权制度严谨,做到依法管理林业、以森林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近自然经营森林的理念,来巩固和发展林业。

划分保护区,重视保护天然林,用发达的木材工业带动林业发展是其林业发展主要成功经验。

关键词:私有制、保护区、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林业发达正文:众所周知,德国是世界上林业最发达的主要国家之一。

其森林资源丰富、经营管理体制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林业产业、林产贸易发达、林业科学技术雄厚,给西方乃至全世界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

森林资源德国森林总面积为1074万hm2,全国的森林覆盖率为30.7%。

森林年生长量约5700万m3,年采伐量约4000万m3,森林采伐量明显低于生长量。

森林平均每hm2蓄积量高达270m3,在欧洲国家中居首位。

德国的原始林树种以阔叶树种为主,主要树种有山毛榉和栎树。

针叶树种主要是冷杉、云杉和松树。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造林运动中,德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林被改变为针叶树种人工林,致使天然林几乎全部消失。

20世纪后期,德国逐步在针叶林中引入阔叶树种,90年代德国全面采用“近自然林业”理论作为指导。

此后,森林生长明显好转,平均蓄积量、生长量大为提高。

现在德国的森林资源树种结构比例为:老州栎树9.6%,山毛榉和其他阔叶树种27.8%,松和落叶松21.3%,云杉和其他针叶树种41.3%;新州栎树6.0%,山毛榉和其他阔叶树种18.9%,松和落叶松54.9%,云杉和其他针叶树种20.2%。

德国森林经营管理技术及其启示

德国森林经营管理技术及其启示

德国森林经营管理技术及其启示作者:汤景明吴文敏戴咪娜来源:《湖北林业科技》2015年第05期摘要:介绍了德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德国近自然、多功能、可持续的森林经营管理理念与技术。

结合湖北实际,提出了加强湖北森林经营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森林经营;德国;湖北省中图分类号:S75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5-0040-06为了学习和借鉴德国森林经营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科学实施“中德合作湖北省森林经营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湖北省林业厅组织了“中德合作湖北省森林经营项目培训团”,于2015年1月9日至29日赴德国进行了培训考察。

在德国期间,参加了埃尔福特应用科技大学的集中培训与学术交流,访问了德国林业劳动和森林技术协会、德国林业联合会、柏林市林业教育培训中心、勃兰登堡州林业局、巴伐利亚州食品农林部等林业机构并与相关官员和专家进行了座谈和讨论,现场观摩了巴伐利亚州、黑森州、图林根州和柏林市等多处不同经营类型的森林,基本了解了德国森林资源、林业管理和森林经营的现状、经营理念和技术特色。

德国森林经营理念先进,经营技术成熟,值得学习借鉴。

1 德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况1.1 森林资源现状德国现有森林面积1 100万hm2,森林蓄积34亿多m3,单位面积蓄积量平均336m3/km2。

德国森林属温带林,主要树种有云杉、冷杉、山毛榉、橡树、落叶松、栎类等,针阔比例约为6∶4。

森林类型主要由人工纯林和经改造的人工混交林形成。

森林面积按权属分,48%为私有林,共500多万hm2;4%为联邦所有;29%为州级别的国有林;19%团体组织的森林。

私有林包括地方集体林、纯私有林和托管私有林。

近50%的私有林中,不到20 hm2面积的,有50%的持有者。

1.2 林业管理体系为科学管理和经营森林,德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林业管理体系。

林业管理机构一般由联邦级、州级、地区级和基层级4级构成。

可持续林业--德国林业照亮世界林业发展之路

可持续林业--德国林业照亮世界林业发展之路

可持续林业--德国林业照亮世界林业发展之路在德国,可持续的林业已经有200年的历史。

可持续性一词,如今全世界都在说,其含义已不仅局限于经济的可持续性,也包含了社会及环境意义上的可持续性。

早在18世纪,德国林业就确立了永续利用的原则,当时的概念是使森林永不消失地利用下去,翻译成英语为“Sustained yield”。

可以说,可持续性一词最早起源于德国林业。

近代科学的林业首先在18世纪的德国崛起,一部德国林业史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人类对森林的正确认识过程和学会处理人类自身与森林关系的过程。

德国林学家嗄耶(Gayer 1822-1907)对残存的天然林进行了研究,在1898年提出了“近自然林业”理论,成为现代德国林业科学的基础。

德国林业为世界林业探索出一条可资借鉴的发展之路。

科学采伐和更新:德国森林基本上禁止皆伐。

虽然各州的做法不尽相同,但都禁止一定面积以上的皆伐,并在采伐大径木的同时进行更新。

森林的采伐方式是对80年生以上的树木进行择伐,并适当开天窗或进行带状采伐,促进光照,在可天然更新的地方要促进天然更新。

人工林大体上在30~50年左右就可以进行采伐和更新。

大致5~10年经营一次,开天窗或扩大采伐带。

当然,有时也需要种植一些树。

例如,在土质较脆弱的地方,要适当种植阔叶树以坚固土壤,在针叶树的间隙可种植阔叶树。

在遭到风灾、虫害等破坏后难以天然更新的地方,要植树造林。

高效的林业生产:德国的林业生产之所以是高效的,原因就在于高蓄积量下的大径材生产、先进的林业机械和发达的路网,还有完善的林业服务体系。

首先,德国林业生产率高得益于对优质大径材的培育。

德国每公顷森林蓄积量超过310 m3,采伐的树木以80年生以上的大径材为主。

采伐1棵树可以收获3~4 m3木材,这就是高效生产的第一要素。

建立了先进的木材生产作业体系,是高效生产的第二要素。

在黑森林地区,木材生产一般采用集材拖拉机进行原条集材,具体方法是用油锯伐木、打枝,用绞盘机把原条吊运到路边,最近使用联合伐木机和福沃达自装式原木全载集运车相结合的作业方法正在增多。

走近“顺天应人”的德国林业

走近“顺天应人”的德国林业
维普资讯
3 8
20 0 8年第 2期
宁夏农林科 技

近“ 顺天 应人 " 国林 业 的德
杨 茂 胜
(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宁夏 银川 7 02 ) 501
摘要 : 国一流的林业理论和 营林 实践为世界各 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 了宝贵的经验 。 德 本文结合德 国野外生 态学 考察对其以“ 自然林业” 近 为核 心的森林经 营实践予以介 绍, 以期对我 国的林业建设和退耕还林( ) 草 工作有所裨益 。
1 关 于“ 自然森林 经营" 近 理论
9 年 代 ,德 国近 自然 林 学 派 提 出 “ 自然 森林 经 营 ”理 论 O 近
23 重视 近 自然度 评价 .
对 林 地 经 营体 系 中 的 基 本 单 元 进 行 自然 度 评 价 是 人 工林 近 自然 化 的 前 提 。
(ls— 0 nt r oety并得 以采用。 自然森林经营是指充 coe t 一 auef rs r) 近 分利用森林 生态 系统 内部 的 自然 生长发育规律。 森林 自然更新 从 到稳定的顶极群落这样 一个完整森林生命过程 的时间跨 度来计 划和设计 各种经营活动 。通过优化森林 的结构和功能, 利用 充分 与森林相关的各种 自然 力, 断优化森林经营过 程, 不 从而使生态与 经济 的需求能最佳结合 。 该理论要求所有森林 都要适地适树的选 择树种 , 保持土壤肥力 , 保持所有本土植 物、 动物和 其他 遗传变异 种, 保持健康、 稳定和混交 的状态 , 同时发挥 生态和 经济功能 , 保 持产 出的适度增长 , 兼顾科学研究。是一种真正接近 自然的森林 经营模式。 这一理论首先在萨克森州混交林 的营造试验 中获得成
关键 词 : 国 ; 自然 森 林 经 营 德 近

德援造林的先进理念

德援造林的先进理念

德援造林的先进理念德援造林是指德国政府通过资助和合作,帮助中国进行造林事业。

德援造林的先进理念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它在中国的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德援造林的先进理念。

一、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德援造林项目,一开始就进行了详细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

这个项目旨在建设可持续的生态系统,而不是仅仅种植一些树木。

因此,项目设计方向决策时,除了要考虑森林的经济价值,还要考虑到森林对防止水土流失,生态恢复和气候调节的重要贡献。

通过引入大量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德援造林项目得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真正实现了可持续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

二、灵活的实践策略德援造林实践了一种非常灵活的策略,因为项目的执行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泛的多民族国家,其生态状况因地而异,各地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各不相同。

针对这种情况,德援造林对每个地区的种植计划进行了个性化的调整,以适应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

同时,项目也为每个区域培训了专业的知识技能,以保证项目可以得到有效的执行。

三、追求长期发展德援造林项目倡导长期发展的理念。

在这个项目里,种植不同树种是为了保证森林在未来的生产和生态方面的稳定性。

此外,该项目还注重培养森林保护和生态建设知识,在国内亦是一些森林保护开发项目的示范。

这种追求长期发展的理念,可以让森林保护和生态建设始终得以有效地延续,保证了项目实现的可持续性。

四、全面的参与与协作成功的实施德援造林项目的关键在于多方协调和合作。

在中国,德国政府与中国官方的协作十分重要,同时中国的各省市和当地政府也负有很大责任与任务。

特别是在德援造林后,该技术从繁茂北方传入了南方,南北一体的合作对的全国绿化森林建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科学的评估在完善德援造林项目的同时,全面的监测和评估也非常重要。

这种评估可以帮助检测造林过程中任何异常事件的发生,让政府更加了解造林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对结果进行修正和改进。

德国生态林业的经营思想

德国生态林业的经营思想

德国生态林业的经营思想、主要措施及其启示张志达李世东:发布时间:2012-09-06 来源:《林业经济》一、德国林业发展历程和特点(一)德国林业发展历程德国是由16个州组成的地处欧洲中部的联邦制国家,在法国、西班牙之后位居欧洲第三位总人口8200万, 居欧洲第二位(俄罗斯第一)。

境内地貌由北往南分别由平原、丘陵、山脉组成, 地势逐渐升高, 全境因受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共同影响,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气候宜人, 环境优美, 无论城乡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森林和绿草茵茵的草地。

但是, 德国林业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 它经历了一个由破坏到逐步恢复, 再到全面发展的过程。

历史上德国的森林覆盖率虽然很高, 但不合理的毁林开垦, 工业化初期的无度采伐,以及连绵不断的战争, 使原有森林迅速锐减, 森林覆盖率下降, 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和木材危机。

对此, 德国从世纪开始展开了大规模的恢复森林运动, 并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森林永续利用的科学经营思想。

当时, 由于迅速恢复森林的需要, 短时期内人工营造了大量生长快、以用材为目的的针叶纯林。

大面积的人工造林逐步扭转了森林持续锐减的局面, 森林数量不断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 德国林业逐渐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林业经营思想也不断更新。

目前, 德国已彻底改变了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林业经营思想, 代之于以生态效益为第一目标, 追求森林的综合效益的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经营思想。

在这一全新林业经营思想指导下, 近十几年来, 德国开始逐步减少人为对森林形成和生长过程的影响和干预, 努力将林业向近自然林业的方向引导。

(二)德国林业的主要特点1、森林资源丰富且分布均匀。

德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

全德森林分布比较均衡, 从大的范围说, 各州森林覆盖率差异不大。

从地域上说, 远山、近山、山地、丘陵、乡村、城市均有森林分布。

德国针对其森林大部分为人工起源的林分, 且针叶纯林面积比较大的问题, 已开始采取措施进行改造, 并已取得了成效, 全国范围内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比重逐步上升。

德国森林经营理念对慈利县林业发展的启示

德国森林经营理念对慈利县林业发展的启示
阙兴宇 , 刘振华
( 1 .慈利县林业局, 湖南 慈利 4 2 7 2 0 0 ; 2 .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湖南 长沙 4 1 0 0 0 4 )

要 :通过 对德 国森林经营理念 、近 自然林业经营方 法的介绍 ,分析 了德 国采 用近 自然林业理论 经营管理取得
Hale Waihona Puke 的成 效 ,结 合 慈 利县 林 业 经 营 工作 实际 ,尝试 将 近 自然 林 业 这 一新 型理 论 融入 慈利 县 林 业发 展 进 行 了一 些探 讨 。
本县开展 ,至 2 0 1 3 年 ,该项 目在慈利县的建设落下帷
幕 。通 过 参与 利用 近 自然 林 业 这 一 先 进 的 林 业 生 产 经 营 理论 管 理森 林 活 动 的 建 设 ,并 陪 同 德 国友 人 对 本 县 森 林经 营项 目进行 了 多 次 检 查 ,进 行 了一 些 技 术 交 流 活 动 ,另外 通 过 查 阅文 献 资 料 等 方 式 ,了解 了 德 国 管 理林 业 所 采用 的森 林 经 营 理 念 。对 提 高 慈 利 县 林 区 的 林 业经 营 管理 水平 很有 帮 助 。
Ke y wo r d s :ma n a g e me n t o f f o r e s t y ;n r a t u r e — a p p r o x i ma t e f o r e s t y ;r r e l e v a t i o n;Ge r ma n y ;C i l i f o r e s t y r
2 0 0 2年,慈利县开始进行 中德造林项 目前期考察
和 准备 工 作 ,2 0 0 5年 1 月 ,中 德 合作 造 林 项 目正 式 在
能力 的前 提 下遵 循 自然 条 件 的 林 业 活 动 ,是 一 种 兼 容 林 业 生产 和 森 林 生 态 保 护 的 经 营 模 式 ¨ 。所谓近 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林业经营体制与理念
1、德国林业管理体系
2003年,德国进行了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国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体系。

德国的林业由德国消费者保护、食品与农业部下设的联邦林业管理局直接管辖。

总体来看,林业管理机构一般由4级构成,但也有少数州未设立森林管理局,为3级管理机构。

各级林业管理机构均属垂直隶属关系,与地方政府无行政隶属关系,从而避免林业管理中的地方政府干预。

德国国有林4级管理机构分为:一是联邦级:德国消费者保护、食品与农业部下设联邦林业管理局,是全国最高的林业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国家森林法、狩猎法等法律及林业方针政策,协调各州之间的林业管理和组织林业国际交流,不直接经营国有林。

二是州级:德国的国有林绝大部分归各州所有,所以经营管理森林的责任在州政府。

各州均设有农林部,独自行使林业管理权。

其主要职责是制定长期的林业规划、森林法和其他有关条例,协调与联邦政府、其他州和经济部门的关系,还负责监督下属机构的工作。

三是地区级:州以下分区设森林管理局,主要职能是落实州的各种林业计划,组织制定森林经营方案,监督管辖区内各生产单位的森林经营和木材生产等,同时对公有林和私有林的所有者在林业政策、法规和业务上进行指导和行政管理。

四是基层级:森林管理局下设有若干森林管理科,属于生产单位,负责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同时也兼有面向公有林和私有林的咨询、指导等行政性业务。

2、德国林业经营理念
德国是世界林业的先驱,在林业立法、行政、科技、教育以及形成独立产业等方面,都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为世界林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德国的林业经营理论也是从以木材利用为中心的传统思想逐步转变为现代的“近自然林业”理念。

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德国根据林业政策效益论和森林效益永续经营理论制定了森林为木材生产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的林业发展战略,以木材为单一经营目标的森林经营模式开始有了转变。

20世纪60年代,德国开始推行森林多功能理论,实行了森林多效益发展战略。

1975年,德国制定了森林法,确立了
森林多效益永续利用的原则。

90年代中期, 德国政府正式宣告放弃人工林经营方式, 采纳近自然林业理论, 并制定了相关方针, 向恢复天然林方向转变。

目前,德国森林的生态保护和休闲功能不断增强。

森林可持续发展是对森林永续利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其目标是追求森林三大功能的统一:一是木材生产功能,二是生态保护功能,三是森林游憩功能。

根据林业可持续经营思想,近年来,德国大力提倡近自然林业的经营方式。

所谓近自然林业,就是经营森林时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减少人为干预,尽量依靠自然的力量经营森林;二是树种尽量来自自然下种;三是林分结构要由单层同龄纯林转变为复层异龄混交林;四是采伐要由皆伐转变为择伐;五是林地要保持持续覆盖,在人为经营森林的过程中,林地地被物应最大限度地保留,不能遭到大的破坏,以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协调性。

近自然林业的特征有: 一是在生态和经济上确保所有森林的效率和持续生产(多功能利用林业);二是考虑所有的实践知识和科学发现;三是保护、利用、保持和重建所有森林, 以保持其健康、稳定和多样化;四是依照立地条件选择本地起源树种;五是在所有立地和保护地域内, 保存所有本地动植物及其遗传多样性;六是放弃皆伐(除小面积外),优先考虑天然更新;七是保持土壤生产力;八是在采伐和道路建设中应用保护土壤、林分和环境的技术;九是尽可能避免使用杀虫剂;十是保持与生产性森林相适宜的猎物种群。

3、德国现化林业经营方法与措施
在近自然林业的经营理念和林业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为了实现更科学的森林经营,德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经营林业,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是重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德国大部分具有地带性特色的森林都规划建设森林公园或自然保护区,且森林公园是在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二是重视森林经营的远景规划。

德国对森林的培育目标和方向普遍强调森林的自然化,希望用自然的方法培育出混合型的、多层次的、多样性的森林。

为此,区域森林管理局对管辖范围内的每一块林地都相应建立了林地立地类型远景规划图,并通过政府资助引导各级林业经营者实施政府提出的远景规划。

三是政府大力资助各级森林经营者。

政府通过对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方面给予的资助,引导各级森林经营者合理经营森林,最终达到近自然林的目的。

主要资助的方式和方法有: ①将其它土地改变为森林时,第一次植树造林给予援助;②私有森林将单一性针叶林改造
成混交林时给予资助;③小的私有林者形成联合体时给予资助;④林业上有自然亏损时给予资助;⑤森林区开展生态、环保、自然保护等活动给予资助;⑥森林防火给予资助等。

四是重视森林生态公众教育。

德国历来重视林业的社会教育工作,政府要求各级林业机构、相关协会及生物圈保护区等都要积极参与森林生态公众教育。

主要的方式方法有: ①让青少年参与植树活动,建立“学生森林”;②“森林教育”列为协会的主要任务,每年都必须进行大的宣传活动,并积极引导大众到森林公园中参与各种有益活动;③建立森林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让公众了解森林,认识森林,从而保护森林等。

近自然林业的经营方法在德国是成功有效的。

一是利用择伐增加了大径级材的产量,对林地面积较小的经营者来说,还改变了几代人经营培育、一代人受益的情况,更合理地解决了永续利用的问题。

二是通过择伐和更新,把同龄林改为异龄林,显著地提高了林分的抗风灾能力,也更有利于森林防护功能的不间断的持续发挥。

三是大大节约了造林费用(主要依靠天然更新) 、林木管护费用、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防治费用。

四是提高了林地生产力,因为择伐老树时,幼林已经有一定的生长量。

五是更能灵活地适应市场,近自然林业不搞一次性大面积皆伐,而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进行适时的择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