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外伤的CT诊断

合集下载

颅脑外伤的CT诊断ppt课件

颅脑外伤的CT诊断ppt课件

案例二:颅内血肿的CT诊断
总结词
颅内血肿是颅脑外伤的严重并发症,CT诊 断可明确血肿的部位、大小和形态。
详细描述
颅内血肿的CT表现为脑实质内或脑室内高 密度影,形态各异,可单发或多发。CT诊 断可判断血肿的部位、大小和是否破入脑室 ,对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三:复合型颅脑外伤的CT诊断
观察脑实质、脑室、脑池等结 构是否正常
观察头皮、颅骨等有无骨折或 异常
观察颅内有无积气、出血等异 常密度影
图像分析
01
02
03
04
分析脑实质有无挫裂伤、 水肿等异常改变
分析脑室、脑池有无受 压、变形或闭塞
分析颅 与颅内病变的关系
诊断报告与建议
根据初步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给出 初步诊断意见
总结词
复合型颅脑外伤是指同时存在多种颅脑损伤的类型,CT诊断可全面评估病情和治疗效 果。
详细描述
复合型颅脑外伤的CT表现多样,可同时存在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水肿等多种病变。 CT诊断可全面评估病情,指导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硬膜外血肿是由于外伤引起的硬膜外出血,CT图像上表现为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梭形或双凸透镜 形高密度影,可伴有脑室受压或中线结构移位。
硬膜下血肿
总结词
CT图像上表现为脑表面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可伴有脑室受压或中线结构移位。
详细描述
硬膜下血肿是由于外伤引起的硬膜下出血,CT图像上表现为脑表面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可伴有脑室受压或 中线结构移位。
颅脑外伤的CT诊断PPT课件
目录
• 颅脑外伤概述 • CT诊断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 • 颅脑外伤的CT表现 • 颅脑外伤的CT诊断流程 • 颅脑外伤的CT诊断案例分析

《脑外伤CT表现》课件

《脑外伤CT表现》课件
可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
脑震荡与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生命体征常有变化,如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 吸深慢等。
脑脊液检查可出现红细胞。
CT检查可见脑实质内高密度影,脑室、脑池受压 或消失。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诊断
01
硬膜外血肿
02
常有颅骨骨折,尤其是颞部骨折。
血肿位于硬膜外腔内,呈梭形或双凸镜形。
04 脑外伤的鉴别诊断
脑震荡与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脑震荡 短暂的意识丧失,通常不超过30分钟。
清醒后不能回忆起受伤时的情形。
脑震荡与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无明显阳性体征,生命体征平稳。 脑脊液检查无红细胞。
CT检查颅内无异常或仅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震荡与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脑挫裂伤 意识障碍时间较长,可超过半小时。
术后处理
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 症,如再ຫໍສະໝຸດ 血、颅内感 染等。手术效果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挽救 生命和减少后遗症,但 具体效果因个体差异而 异。
脑外伤的预后评估
评估指标
预后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患者 的意识状态、肢体功能、言语
能力等。
评估方法
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 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方法评 估脑外伤的预后。
后较好,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颅内压 升高和脑疝等严重后果。
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
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为位于硬脑膜下 的低密度或等密度影,可伴有脑实质 受压、中线结构移位以及脑室受压变 形等症状。
硬膜下血肿的原因多为颅脑外伤,尤 其是减速性损伤。
根据出血时间的不同,硬膜下血肿可 表现为高密度、等密度或低密度影。
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8页
(2)征象 1)直接: 骨折线; 颅缝分离 2)间接: 气颅; 鼻窦可见液平、混浊; 脑脊液鼻漏(筛骨)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9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10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11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12页
三、颅内脑外积聚物
—血肿、积液脑室 主要相关于
为锐器伤,并: 头皮裂伤、头皮血肿 硬膜外、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气颅 脑挫裂伤、脑内血肿 颅内外异物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6页
判别 板障静脉 不规则
对侧可见 终于静脉湖 血管沟 渐细 硬化边 颅骨内板 骨缝 走行 、部位固定 两侧对称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7页
2.颅底骨折 (1)特点 常合并颅盖骨折 多呈线形 常经过微弱处 在前、后颅凹,纵行;在中颅凹,横行 不常合并颅内血肿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16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17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18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19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20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21页
(二)硬膜下血肿—运动或冲击伤
1.急性硬膜下血肿—3天以内 (1)分型 单纯型-矢状窦旁顶部桥静脉
静脉窦 皮层静脉 动脉 复合型-脑挫裂伤引发 皮层静脉或动脉出血破入硬膜下腔 与冲击部位相关
第49页
(五)颅内积气
气颅—颅内外交通 硬膜外腔
硬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 脑室内 脑内
气体 密度 影像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50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51页
四、原发脑损伤
脑挫伤/脑裂伤/脑挫裂伤/脑内血肿 穿通伤 脑白质剪切伤 脑干损伤 脑肿胀、脑水肿

CT与MR检查对颅脑外伤性出血的诊断价值研究

CT与MR检查对颅脑外伤性出血的诊断价值研究

CT与MR检查对颅脑外伤性出血的诊断价值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颅脑外伤性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其诊断和治疗对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磁共振)成像技术已经成为诊断颅脑外伤性出血不可或缺的工具。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CT和MR在颅脑外伤性出血的诊断中显示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CT和MR在诊断颅脑外伤性出血中各有优势和劣势,具体应用场景和诊断准确性有所差异。

对于不同情况下的患者,根据具体临床病情和需要,医生需要综合考虑两种检查方法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诊断策略。

本研究旨在探讨CT与MR检查在颅脑外伤性出血诊断中的价值和应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CT与MR检查在颅脑外伤性出血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以评估这两种影像学技术对于颅脑外伤性出血的诊断准确性及临床应用的优劣势。

通过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诊断策略,从而提高颅脑外伤性出血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基于对CT与MR检查的对比研究,指导医师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检查选择及诊断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

最终目的是全面了解CT与MR检查在颅脑外伤性出血诊断中的独特优势及局限性,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CT检查在颅脑外伤性出血诊断中的应用CT检查可以快速获取横断面图像,能够清晰显示颅内出血的部位、范围和密度,使医生能够准确判断出血的类型和性质,例如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CT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出血对周围脑组织的影响,及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CT检查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快速排除颅内出血的可能性,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在急诊情况下,CT检查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为急救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CT检查在颅脑外伤性出血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颅脑外伤CT诊断

颅脑外伤CT诊断

机理
概述
分类
概述
分类
原发性颅脑损伤:伤后即出现的损伤
头皮撕裂和血肿、颅骨骨折或颅缝分离、 脑外出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 膜下腔出血)、脑内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 皮质/脑深部灰质及脑干的挫裂伤、脑室/脉 络丛出血、颅内血肿)
继发性颅脑损伤:伤后逐渐发生的损伤
脑疝、外伤性脑缺血、弥漫性脑水肿、 脑肿胀、缺氧性损伤
均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低密度区,CT值8~30HU 病变广泛者有占位效应:脑室变小、局部脑沟、
脑池变浅 儿童外伤后,少数病例CT显示基底节区低密度灶,
可能与水肿或缺血有关,可逆或不可逆
脑水肿与脑肿胀
如在外伤病人,临床有明显颅压高的 表现,CT或MRI显示脑室系统较小与年龄 不匹配,即使脑质密度/信号无明显减低, 也应当考虑脑水肿或脑肿胀
弥漫性轴索损伤
三、颅内血肿
按部位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按病程和时间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硬膜外血肿
头部受直接外力,致颅骨骨折或变形、脑膜血管 破裂,血液进入内板与硬膜之间潜在的硬膜外间 隙形成血肿
多位于颞顶区,常为脑膜中动脉出血 硬膜与内板粘连紧密,故血肿围较局限,呈双凸
右额硬膜外血肿(外伤后1天)
右额硬膜外血肿(外伤后2周)
右额硬膜外血肿(外伤后1月余)
左颞顶区急性硬膜外血肿并颅骨骨折
硬膜下血肿
外伤致静脉窦或窦旁桥静脉或皮质小血管破裂,血 液流入硬膜与蛛网膜之间的硬膜下间隙
好发在大脑半球表面,范围均较广泛 多并发严重脑挫裂伤 按病程可分为:急性(3天以内)、亚急性(4天~3
周)、慢性(3周以上) 在临床,有1/3病人无明确外伤史,就诊时即已进
入亚急性或慢性期

颅脑外伤的CT影像诊断

颅脑外伤的CT影像诊断

颅脑外伤的CT影像诊断作者:陈帅明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究颅脑外伤的CT影像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颅脑外伤患者行CT诊断的临床资料,总结颅脑外伤CT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

结果 124例颅脑外伤患者行CT诊断,多为颅内复合伤,表现为多种类、多部位损伤,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硬膜下积液、硬膜外血肿、弥漫性轴索损伤。

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应首选CT影像诊断,临床医生可根据CT检测结果做出准确诊断,并给予积极的临床治疗。

关键词:颅脑外伤;CT;影像诊断颅脑外伤是脑外科急诊常见疾病之一,该症多是由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该症病情复杂、变化快,易引起不良后果,临床及时检查诊断,有助于为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对颅脑外伤患者行CT检查有助于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影像依据,为此,本文将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颅脑外伤患者行CT诊断的临床资料,其宗旨为总结颅脑外伤CT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现将影像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男74例,女50例;年龄17~80岁,平均年龄39.6±2.3岁;上后至首次CT检查时间1~20h,平均3h。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3例,跌倒伤15例,钝器打击伤21例,坠落伤18例,其他7例。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嗜睡、呕吐、颈抵抗、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烦躁不安等。

入院GCS评分:13~15分者59例,8~12分者41例,3~8分者24例。

1.2 CT检查方法使用CT机飞利浦MX-6000,以OM为基线,均仰卧于扫描台上,头颅连续平扫,连续扫描12层左右,扫描层厚7mm,层距7mm,矩阵512×512,每层扫描2.7s。

颅脑外伤的CT影像诊断

颅脑外伤的CT影像诊断
颅脑外伤 的 C T影 像 诊 断
郑 志波 李 时光
随着 社 会 的发 展 , 于基 建 、 通 等 所 造 成 的颅 恼损 伤较 由 交 前有 所 增 加 , 般 来 说 , 脑 损 伤 致 死 的 病 例 7 死 于 来 院 一 颅 O
之前 , 3 死 于 来 院 抢 救 的 过 程 中 。可 见 能 否及 时 的 评 价 另 O
增强征 : 经增 强扫 描 后 可见 血 肿 密 度 增 大 . 2例 。⑥ 皮 质 静 共
回顾 分 析 9 5例 颅 脑 外 伤 的 C 征 象 , 中 颅 内 血 肿 5 T 其 5
例 , 膜 下 积 液 9例 , 挫 裂 伤 9例 . 伤 性 气 颅 6例 , 纯 颅 硬 脑 外 单 骨骨 折 1 6例 。
脉 增 强 : 强 扫描 后 , 见 脑 皮 质 静脉 显影 远 离 颅 骨 内 板 而 能勾 划 出 血肿 的大 小 及 形 状 。经 增 强 扫 描 1 例 , 1 可 见 皮 质 静 脉 显 影 , 见 远 离 内 板 内 移 。⑦ 2 1 例 并

脑 损 伤包 括 : 震 荡 、 干 损 伤 、 脑 _部 损 伤 、 白质 剪 切 脑 脑 丘 F 脑 伤 、 挫 裂 伤 ( 内血 肿 ) 硬 膜 外 血 肿 、 膜 下 血 肿 ( 性 、 脑 脑 、 硬 急 亚 急性 、 慢性 )硬 膜 下 积 液 、 室 内 出 血 、 网 膜 下 腔 出 血 、 皮 、 脑 蛛 头 及颅 骨损 伤 、 管 损 伤 、 神 经 损 伤 及 颅 内积 气 等 ; 发 脑 损 血 颅 继 伤包 括 : 伤 后 的 脑 水肿 、 梗 塞 , 发 性 脑 干 损 伤 、 伤 后 的 外 脑 继 外 炎症 、 力 性 坏 死 、 膜 囊 肿 及 颅 神 经 损 伤 等 。 压 软

急性脑外伤的CT诊断及注意事项

急性脑外伤的CT诊断及注意事项

急性脑外伤的CT诊断及注意事项【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外伤的ct表现、诊断方法及注意事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入院诊治的急性脑外伤并行ct诊断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颅底骨折25例,脑干损伤7例,硬膜下血肿48例,脑挫裂伤33例,软组织损伤7例。

结论:ct能够准确的诊断急性脑外伤的种类、严重程度、性质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急性脑外伤;ct诊断;注意事项脑外伤是指由于外物造成的、头脑不肉眼可见的创伤。

急性脑外伤是创伤外科常见的突发病,常危急患者的生命安全,在预后可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

并且由于颅脑损伤病情复杂多端,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迟发性颅脑损伤,因此及时有效的诊断室临床研究的重点。

现本文就急性脑外伤的ct诊断及注意事项做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入院诊治的急性脑外伤患者120例,其中男90例,女30例;年龄13~77岁,平均年龄34.2±2.9岁。

创伤原因:交通事故46例,高处坠落伤27例,锐器创伤12例,摔伤10例,砸伤15例,其他创伤10例。

伤后就诊时间15min~2d。

1.2 临床表现脑震荡综合征:短时间意识丧失、头痛、恶心、呕吐、易激惹、眼神涣散、血压下降、脉搏缓慢、呼吸浅慢。

眩晕,昏迷,谵妄。

遗忘综合征。

乳头水肿、嗜睡、迟钝、全面性痴呆等。

1.3 ct检查方法 ct扫描机为美国通用电气4000i,以听眶上线为基准,连续层面轴位平扫,向上扫至头顶,对颅骨骨折、颅内血肿等可疑征象的扫描采用层厚、层距2mm扫面,其余层面采用层厚、层距10mm,所有患者均采用单纯平扫。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应用spss16.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

2 结果颅底骨折25例,脑干损伤7例,硬膜下血肿48例,脑挫裂伤33例,软组织损伤7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非典来自CT表现 表现 密度不均
梭形 同侧侧脑室扩张

原因 未凝、血清外溢 脑脊液漏入 活动性出血 没有及时散开 室间孔受压受阻
2、亚急性硬膜下血肿—4天-3周 (1)早期:高与低密度液面或混杂密度--细胞沉淀 上浮血清—蛋白 沉淀细胞—继续出血、再出血、凝血异常 (2)晚期:等或低密度 等密度硬膜下血肿: 白质受压内移,灰白质结合部远离颅骨内板 皮层静脉移位 中线移位 脑室变形 增强扫描:皮层染色内移
通过孔道 大脑镰下切迹 小脑幕切迹 枕 大 孔 颅骨缺损区
海马钩回疝较常见,主要引起鞍上池闭塞
七、脑外伤后遗改变
1.脑积水 即脑室系统扩大 梗阻性 内通道受阻 多见于疾病急性期 交通性 外通道受阻 脑脊液回流不足 常为后遗性改变 2.脑萎缩 3.脑软化或脑穿通囊肿
八、颅脑外伤阴性表现
颅脑外伤的CT诊断
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一、头 皮
(一)解剖层次
颞部 皮肤 皮下 颞浅筋膜 颞深筋膜 颞肌 骨膜 穹隆部 皮肤 皮下
颅顶肌和帽状腱膜 帽状腱膜下脂肪组织 骨膜
(二)头皮外伤 血肿 皮下 头皮血管 帽状腱膜下 由于 硬膜血管 破裂 骨膜下 板障静脉 擦伤 挫伤 裂伤 挫裂伤
2、脑内血肿
(1)病理 多发于额颞叶 位于受力点或对冲部位脑表面 演变:急性期→吸收期→囊变期 (2)CT表现 密度: 高→低→囊 水肿: 轻→重→无 皮层下区 占位效应:正→负
(二)穿通伤 异物 出血 肿胀 (三)脑白质剪切伤 灰白质受剪切力作用 轴突损伤 伴行血管破裂出血 中央、周边灰白质交界、胼胝体、大脑脚 多发少量出血
(五)颅内积气

气颅—颅内外交通 硬膜外腔 硬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 脑室内 脑内
气体
密度
影像
四、原发脑损伤



脑挫伤/脑裂伤/脑挫裂伤/脑内血肿 穿通伤 脑白质剪切伤 脑干损伤 脑肿胀、脑水肿
(一)脑挫伤/脑裂伤/脑挫裂伤/脑内血肿 1、脑挫伤/脑裂伤/脑挫裂伤 (1)病理 脑挫伤 脑内散在出血灶 静脉淤血 脑水肿和脑肿胀 脑裂伤 上述改变伴脑膜、脑、或血管断裂 两者常合并存在,统称脑挫裂伤 (2)CT表现 脑水肿—低密度,可局限性或广泛性 脑出血—高密度,可散在点状分布或广泛性 可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硬膜下血肿
鉴别 板障静脉

不规则 对侧可见 终于静脉湖 血管沟 渐细 硬化边 颅骨内板 骨缝 走行 、部位固定 两侧对称
2、颅底骨折 (1)特点 常合并颅盖骨折 多呈线形 常通过薄弱处 在前、后颅凹,纵行;在中颅凹,横行 不常合并颅内血肿
(2)征象 1)直接: 骨折线; 颅缝分离 2)间接: 气颅; 鼻窦可见液平、混浊; 脑脊液鼻漏(筛骨)
头皮损伤
二、颅骨骨折
(一)分类 发生部位 颅盖 颅底 线样 凹陷性 粉碎性 穿通性 闭合性 开放性

骨折线形态

与外界关系
(二)表现 1、颅盖骨折 颅缝分离: >2mm;不对称 线样:并血肿 凹陷性:并颅板内陷(儿童:乒乓球);并血肿 粉碎性:并血肿—大的暴力 穿通、开放性(硬膜)、穿孔(一次、二次): 为锐器伤,并: 头皮裂伤、头皮血肿 硬膜外、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气颅 脑挫裂伤、脑内血肿 颅内外异物
六、脑疝
(一)正常颅腔 颅骨 多个腔 硬膜 压力平衡
承托 固定 保护
脑组织
(二)占位病变 一腔脑组织 ↓ 压力失衡→ 某一孔道 ↓ 另一腔中
脑疝
(三)表现 脑池被脑组织填充 正常结构移位 (四)各部疝的形成 名称 疝出脑组织 大脑镰下疝 额叶、顶叶 海马钩回疝 颞叶(海马) 小脑幕下疝 小脑扁桃体 脑 外 疝 大 脑
(四)脑干损伤 剪切伤 脑桥与延髓结合部撕裂 伤后神经纤维逆行溃变 (五)脑肿胀/脑水肿 脑室小 脑沟脑池消失 灰白质界限消失 中线移位 脑组织密度减低 脑疝
五、脑血管损伤

脑梗塞
压迫 痉挛 脂肪栓塞 血管壁剥离 低氧血症

假性动脉瘤 动静脉瘘 静脉栓塞
3、慢性硬膜下血肿—3周以上 (1)病理 包膜形成 包膜血管 血浆渗入 血肿液化 高渗→蛛网膜下腔→血肿增大→梭形 蛋白分解 脑脊液渗入 血肿壁玻璃样变性、钙化 血肿包裹粘连机化→多腔 (2)CT表现 梭形、新月形、“3”字形 低密度或混杂密度—有否再次出血 血肿大小、溶解吸收程度 脑脊液、血浆渗入多少
(二)硬膜下血肿—运动或冲击伤
1、急性硬膜下血肿—3天以内 (1)分型 单纯型-矢状窦旁顶部桥静脉 静脉窦 皮层静脉 动脉 复合型-脑挫裂伤引起 皮层静脉或动脉出血破入硬膜下腔 与冲击部位有关
(2)典型CT表现 高密度 密度均匀 范围广 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或“3”形(侧裂处) 位于大脑镰旁、小脑幕旁--带状 占位效应-同侧脑室变窄 中线移位明显 复合型—与脑内血肿联接
三、颅内脑外积聚物 —血肿、积液、积气
包括 硬膜外腔 硬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 脑室 主要相关于 硬脑膜 软脑膜 蛛网膜
(一)硬膜外血肿
1、特点 急 范围局限 脑组织可受压;中线结构移位不明显 并发骨折 位于脑膜动脉区 颞区多见
2、CT表现 梭形 高密度 急性:密度均匀; 慢性:密度不均—活动性出血或再出血 内缘光滑 范围局限,不越颅缝但可越中线或小脑幕 占位效应小,中线移位轻 并骨折 包膜钙化或骨化
1.真阴性
2.不典型
弥漫性轴索损伤
脑干损伤
3.迟发性血肿
建议密切观察和复查
谢 谢!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
(1)病理 多为对冲伤 皮层静脉破裂→血进入脑沟、脑池内 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 合并脑内血肿—软脑膜破裂 合并硬膜下血肿--蛛网膜破裂 (2)表现CT 高密度,与出血量有关 多见于脚间池、外侧裂池 常在一周内消失
(四)脑室内出血
1、病理 多数 脑内出血破入 脑室穿通伤 四脑室逆行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少数 室管膜下静脉破裂--单纯脑室出血 凝结成块、沉入脑室后部、溶解 2、表现CT 1-2周呈高密度 并发起它脑外伤改变 继发脑积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