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的检验
热电偶校验及数据拟合

热电偶的温度-毫伏的MATHLAB拟合一.引言本实验是对实验所用的热电偶同标准热电偶进行校验,得出了待测热电偶和标准热电偶的热电势,通过对比得出其误差值。
1.1热电偶测温实验原理将一支热电偶插入已加热到一定温度的管式电炉中,用补偿导线将热电偶的电势信号引到电位差计的输出端子上。
这时电位差计所测得的热电势为E AB(T,T0),T0S是电位差计所处的环境温度,也是热电偶的冷端温度。
通过对冷端温度的修正,查相应的热电偶分度表,得到所测的管式炉内的温度。
1.2 热电偶校验实验原理将两支热电偶(一支为标准热电偶,另一支为被校验热电偶即实验室所用热电偶)同时插入管式电炉内,用一台电位差计测量方法分别测出两支热电偶的电势,比较这两支热电偶测出的温度差值。
该差值就是被校验热电偶即实验所用热电偶的测量误差。
二.实验测得的原始数据2.1 S型标准热电偶(铂铑10-铂热电偶)102.3 数据处理:E AB (T S ,0)= E AB (T S ,T 0)+ E AB (T 0,0) E AB (T S1,0)= E AB (T S1,T 0)+ E AB (T 0,0)冷端温度为150C 对所测的数据计算可得到(取其中的6000C 作为计算): E AB (T S ,0)= E AB (T S ,T 0)+ E AB (T 0,0)=4.9925+0.084=5.007 E AB (T S1,0)= E AB (T S1,T 0)+ E AB (T 0,0)=3.0225+0.084=3.107 查相应热电偶的分度表有: T S =585.480C T S1=392.830C可求的温度误差△T= T S - T S1=192.650C 三.用MATLAB 对温度-毫伏进行拟合 3.1对测量数据用MATLAB 进行作图图1 MV-T 曲线图程序如下: T=100:100:1200;MV=[0.605,1.905,2.195,3.095,3.99,4.955,5.94,6.96,8.00,9.09,10.09,11.15];plot(T,MV,'*')通过MATLAB作图后就能直观的得到各个温度点所对应的热电势。
热电偶的检验

实验五:热电偶的检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热电偶的原理、结构,掌握工业用热电偶的检定方法,并能对检定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2.学会使用UJ-36型电位差计,了解电位差计的基本原理,能正确使用。
二、实验内容:常用的热电偶检定方法是比较法,所谓比较法是将被校热电偶与比它高一级的标准热电偶直接比较进行分度的方法,此法—次可同时分度几支热电偶。
其具体方法是:把被检定的热电偶和标准热电偶的测量端捆扎在一起,放在管式电路中高温恒温区内,为保证温度场的均匀,可先将热电偶的测量端放入有孔镍块的孔中,然后再一起放入管式电炉内。
进行分度的温度点—般选在整百度点。
在比较法中常用双极法、同名极法和微差法。
(一)双极法:将标准热电偶和被校热电偶捆扎或分别放入镍块孔中臵于管式电炉瓷管的中心部位,用低阻电位差计分别测出标准热电偶和被校热电偶在恒温下各分度点的热电势,然后进行计算,求出分度偏差,再求出修正值。
偏差公式:t t t -=∆'式中:'t ——被校热电偶在某分度点的热电势(参考端为0度)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从 分度表中查得的相应温度,t ——标准热电偶在同一分度点的热电势(参考端为0度)读数的算术平均值经修正后(对分度表修正)从分度表中查得的相应温度。
t ∆--温度偏差值修正值=-t ∆[例:]在1000℃温度点上,被校K 型热电偶的热电势为40.595mv ,它的冷端温度为20℃,采用二等标准铂铑—铂热电偶测得的电势为9.587mv ,它的冷端温度为0℃,标准热电偶在1000℃时对分度表上的修正值0.023=-修e ∆mv ,求被检K 型热电偶在1000℃时的偏差值和修正值。
(1)标准热电偶修正后的热电势及对应温度: E=E 偶+修e ∆=9.587+(-0.023)=9.564从S 型分度表中查得9.564mv 相当于998℃;从K 型分度表上查得E(20,0)=0.798mv,故被校型热电偶当参考端为0℃时的热电势为:E(1000,0)=E(1000,20)+E(20,0)=40.595+0.798=41.393mv再从K 型表中查得41.393mv 相当于't =1003℃,于是该分度点的偏差为:59981003'=-=-=∆t t t ℃而修正值为5-=∆-t ℃。
热电偶特性实验总结

热电偶特性实验总结热电偶,也叫温度电极,是一种采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电极,可以感知温度变化。
它能够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电流/电压变化。
它由两种不同材料做成,这些材料具有不同的电阻和温度系数,从而形成一个可以检测温差的电路。
目前,热电偶已成为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电压变化最为常用的传感器之一。
有许多种热电偶,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特征在于它们的温度特性不同。
热电偶的特性是指它输出的电阻对温度的变化关系。
评估热电偶的性能需要一组可控的测试条件,以及一组准确的测量参数,这需要做一个热电偶特性测试。
热电偶特性测试的实施主要分为3个方面:特性确定,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
特性确定是最关键的环节,可以确定热电偶的电流输出特性,以及温度给定线性输出。
性能测试是为了确定热电偶的精度和稳定性,以及它改变是否符合要求。
稳定性测试主要是指测试在特定环境及时间内,热电偶的响应特性是否稳定。
热电偶特性测试实施完毕后,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以求得对热电偶的细节评估。
首先,需要根据测试结果,确定热电偶的电阻/温度特性曲线,以确定热电偶的精度和稳定性。
其次,要检验热电偶的温度给定线性输出,确定热电偶在温度变化上的准确度。
最后,要确定热电偶在不同环境和时间内的稳定性,以及它的响应特性是否能满足要求。
以上就是热电偶特性实验的全部流程,经过精心实施,我们能够获得准确而完整的实验数据,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判断热电偶的性能优劣。
当然,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要认真对待,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否则就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再次强调,热电偶是用来监测温度变化的传感器,在其他领域也有重要作用,所以,要正确实施热电偶特性实验。
总的来说,热电偶特性的实验主要包括特性确定、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是研究热电偶技术发展的关键一环。
实施热电偶特性实验是关乎重大利益的重要事情,所以,要按照详细的流程,正确实施,以保证热电偶特性实验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热电偶检验规程

(2.2)热电偶检验规程
1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热电偶在投入现场使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技术确认工作.本规程适用于按合同采购的热电偶及借用、调拨等其它方式入厂的热电偶。
2检验的依据
2.1 采购合同的技术附件(技术要求)。
2.2 制造厂或其代理商提供的热电偶技术规格书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
2.3 制造厂出厂前的检验报告。
3检验内容及方法
3.1 技术资料
检查如下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准确:
(1)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
(2)出厂检定合格证
3.2规格型号
检查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订货要求。
3.3数量
(1)仪表数量是否符合订货要求
(2)附件是否提供齐全
3.4外观
(1)铭牌清晰无误
(2)保护套管应无泄漏;测量端焊接要牢固,表面应光滑,无气孔、无夹灰,
呈近似球状;电极直径应均匀、平直、无裂纹。
3.5校准
进行基本误差校准,校准后仪表的基本误差应达到:
①Ⅰ级≤400±3℃>400±0.4%t℃
②Ⅱ级≤400±3℃>400±0.75%t℃。
高温热电偶校准

高温热电偶校准
高温热电偶的校准包括多个步骤,首先是要检查外观,无明显缺陷,用500V兆欧表测量热电偶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规程要求(一般热电偶≥100MΩ、铠装热电偶≥1000MΩ)。
其次,检查热电偶分度号是否与设计相符。
接着进行校验,包括线性度校验、灵敏度校验和温度误差校验。
线性度校验的目的是检测热电偶的输出是否与理论值一致,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标准。
通常选取-20℃、0℃、100℃、200℃等温度点进行测试。
灵敏度校验则是在特定的温度条件下,比较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偏差。
这一步骤有助于评估热电偶在不同温度下的响应能力。
温度误差校验则是将热电偶置于模拟实际工作环境的装置中,在不同的温度点测量其输出电压,并与标准温度计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温度误差。
在完成上述校验后,将热电偶的测温允许温差与规程要求进行比较,以确保其性能符合标准。
最后,填写热电偶的检定报告,记录所有的测量数据和结果。
在进行高温热电偶校准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确保测量系统中的系统误差已被消除或最小化,以提高测量精度。
校准过程中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特别是在使用高温热电偶时,需确保不会发生烫伤等意外事故。
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高温热电偶的性能稳定可靠。
总的来说,高温热电偶的校准是一个涉及到多个步骤和注意事项的复杂过程。
通过仔细执行这些步骤并遵循相关规定,可以确保高温热电偶的性能符合标准,为工业生产提供准确可靠的温度测量数据。
热电偶测量误差分析(精)

热电偶测量误差分析一、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连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就构成热电偶。
如图1所示。
温度t端为感温端称为测量端,温度t0端为连接仪表端称为参比端或冷端,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t和t0之间存在温差时,就在回路中产生电动势EAB(t,t0),因而在回路中形成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这个电动势称为热电势,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热电势的大小与t和t0之差的大小有关.当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材料已知时,由热电偶回路热电势的分布理论知热电偶两端的热电势差可以用下式表示:EAB(t,t0)=EAB(t)-EAB(t0)式中 EAB(t,t0)-热电偶的热电势;EAB(t)-温度为t时工作端的热电势;EAB(t0)-温度为t0时冷端的热电势。
从上式可看出!当工作端的被测介质温度发生变化时,热电势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只要测出EAB(t,t0)和知道EAB(t0)就可得到EAB(t),将热电势送入显示仪表进行指示或记录,或送入微机进行处理,即可获得测量端温度t值。
要真正了解热电偶的应用则不得不提到热电偶回路的几条重要性质:质材料定律:由一种均质材料组成的闭合回路,不论材料长度方向各处温度如何分布,回路中均不产生热电势。
这条规律要求组成热电偶的两种材料必须各自都是均质的,否则会由于沿热电偶长度方向存在温度梯度而产生附加电势,从而因热电偶材料不均引入误差。
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插入第三种(或多种)均质材料,只要所插入的材料两端连接点温度相同,则所插入的第三种材料不影响原回路的热电势。
这条定律表明在热电偶回路中可拉入测量热电势的仪表,只要仪表处于稳定的环境温度即可。
同时还表明热电偶的接点不仅可经焊接而成,也可以借用均质等温的导体加以连接。
中间温度定律: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热电偶回路,其接点温度分别为t和to时的热电势EAB(t,to)等于热电偶在连接点温度为(t,tn)和(tn,to)时相应的热电势EAB(t,tn)和EAB(tn,to)的代数和,其中tn为中间温度。
热电偶测温实验研究

热电偶测温实验研究
一、引言
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检测仪器,其原理基于热电效应,通过测量两种不同金属连接处的温差来间接测量温度。
本文旨在探究热电偶测温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数据处理。
二、实验目的
通过热电偶测温实验,了解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掌握温度测量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同时检验热电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实验原理
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金属或合金组成的电偶,当两种金属焊接在一起时,发生温差时将在电偶之间形成电动势。
通过测量这一电动势来推算出温度。
四、实验步骤
1. 实验仪器与材料准备
准备所需的热电偶、数字温度计、烧杯、温水等实验器材与试剂。
2. 热电偶连接
将热电偶的不同金属端依次连接到数字温度计上。
3. 实验过程
依次将热电偶浸入不同温度的水中,记录测量值。
4. 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相应的温度差和温度值。
五、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热电偶的温度测量结果,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评估热电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六、结论
通过热电偶测温实验的研究,我们对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和温度测量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掌握了实验数据处理的技巧,实验结果表明热电偶可以准确、稳定地进行温度测量。
七、参考文献
XXX.(2010). 热电偶理论与应用. 《温度传感器技术》, 10(2), 30-35.
XXX.(2008). 热电偶测温实验. 《物理实验》,5(4),78-82.
以上是本文对热电偶测温实验的研究,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热电偶热电阻检验记录

检查结果
12TE31
WRNN-430
皖制11810001
热电特性
合格
12TE32
WRNN-430
皖制11810001
热电特性
合格
12TE33
WRNN-430
皖制11810001
热电特性
合格
12TE34
WRNN-430
皖制11810001
热电特性
合格
12TE44
WRN-231
皖制11810001
热电特性
合格
11TE10
WRN-631
皖制11810001
热电特性
合格
11TE11
WRN-631
皖制11810001
热电特性
合格
11TE12
WRN-631
皖制11810001
热电特性
合格
11TE13
WRN-631
皖制11810001
热电特性
合格
11TE14
WRN-631
皖制11810001
热电特性
合格
皖制11810001
温度/电阻特性
合格
11TI02
WSS-511
皖制11810001
温度/电阻特性
合格
11TI03
WSS-511
皖制11810001
温度/电阻特性
合格
11TI04
WSS-511
皖制11810001
温度/电阻特性
合格
11TI05
WSS-511
皖制11810001
温度/电阻特性
合格
12TE27
编号
OCI-005-06
仪表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电偶的检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热电偶的原理、结构,掌握工业用热电偶的检定方法,并能对检定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2.学会使用UJ-36型电位差计,了解电位差计的基本原理,能正确使用。
二、实验内容:
常用的热电偶检定方法是比较法,所谓比较法是将被校热电偶与比它高一级的标准热电偶直接比较进行分度的方法,此法—次可同时分度几支热电偶。
其具体方法是:把被检定的热电偶和标准热电偶的测量端捆扎在一起,放在管式电路中高温恒温区内,为保证温度场的均匀,可先将热电偶的测量端放入有孔镍块的孔中,然后再一起放入管式电炉内。
进行分度的温度点—般选在整百度点。
将标准热电偶和被校热电偶捆扎或分别放入镍块孔中置于管式电炉瓷管的中心部位,用低阻电位差计分别测出标准热电偶和被校热电偶在恒温下各分度点的热电势,然后进行计算,求出分度偏差,再求出修正值。
偏差公式:t
∆'
=
t
t-
式中:'t——被校热电偶在某分度点的热电势(参考端为0度)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从分度表中查得的相应温度,t——标准热电偶在同一分度点的热电势(参考端为0度)读数的算术平均值
经修正后(对分度表修正)从分度表中查得的相应温度。
t ∆--温度偏差值
修正值=-t ∆
当被校热电偶与标准热电偶型号相同,且参考端温度相同时(为零度或被校正到零度),可将被检热电偶与标准热电偶的热电势相减,即为分度偏差值。
标被-E E e =∆
式中e ∆-分度偏差(热电势值);被E —被校热电偶在某分度点的热电势 (参考端为0度)读数的算术平均值;标E —标准热电偶同—分度点的热电势(参考 端为0度)读数的算术平均值。
对于各类型标准热电偶的热电势值考虑到它们的传递误差,应对于各自的标准分度表加以修正。
三、实验要求:
1.参考端恒温器内温度为(0±0.1)℃。
2.管式电炉长度为600mm ,加热管内径约为Φ40mm 。
3.为保证管式炉温场符合检定要求,炉中心置一镍块。
4.具有高质量热电偶测量端焊接设备。
四、实验装置:
管式电炉
1台 电位差计(UJ36) 1台
标准热电偶 (K 型代用)
1支 被校热电偶 K 型
1支
消耗材料
水瓶1个
电池1号8节
基层电池9V 2节
医用胶布
黑胶布
五、实验步骤:
实验采用三级标准NiCr—NiSi热电偶热电偶检定未知NiCr—NiAl热电偶,检定方法可用双极法。
以下仅以双极法为例说明检定步骤:
(1)把装好绝缘瓷管的标准及被校热电偶热端插入镍块的孔中,然后一起放入管式电炉炉膛中心处,用石棉绳将炉口封闭。
(2)把热电偶与铜导线连接好,套上保护塑料管置于装有变压器油的试管中,将试管放入冰点恒温器内。
(3)如图将电源及UJ—
36直流电位差计接好,控温
仪开关置于关闭位置,电流
调整旋钮逆时针旋到头(部
分控温仪没有此旋钮,不用管它),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并请老师检查后接通电源,调整控温仪设定值为校验点温度,慢慢调动电流调整旋钮,开始时电流可以适当加大,炉温接近设定值时可适当减小电流有利于缩短稳定时间,使炉温升至检定温度保
温。
(4)炉温达到检定温度时,应保持炉温恒定(在5分钟内温度波动变化不大于1~2℃,观察标准热电偶的毫伏值)。
(5)测定标准热电偶的热电势和被检热电偶的热电势,测量的顺序为:标-被-被-标,测量两个循环,最后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标准或被检热电偶在该点的热电势值。
(6)检定K型热电偶使用200℃;400℃;600℃;800℃三个温度点进行检定。
依据为JG351-96,
六、实验数据处理:
1.实验数据按照标-被-被-标顺序采取,每一校验点读数不少于5次,测量时读数应迅速准确,时间间隔应相近,测量时管式炉温度变化不大于±0.25℃。
2.对K型(Φ0.5mm)热电偶而言,检验点为三个,分别为200℃,400℃,600℃,800℃。
七、实验报告要求
1.做好实验预习,预习报告经老师检查后方可参加实验。
2.认真记录实验结果。
3.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被检热电偶的误差值、修正值,最后确定被检热电偶是否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