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信天游花儿音乐形态及唱词比较
陕北信天游和宁夏山花儿曲调特点比较

陕北信天游和宁夏山花儿曲调特点比较
徐建云
【期刊名称】《大舞台》
【年(卷),期】2010(000)009
【摘要】通过对信天游和山花儿各自本体艺术特征之研究,对两者的曲调类型、曲式结构、旋法音调、调式结构、节奏节拍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使信天游与山花儿在曲调特点上条理清楚,为更加深入地研究其中的一种民歌提供帮助,从而更好地向世人展示陕北信天游和宁夏山花儿的独特魅力.
【总页数】1页(P141)
【作者】徐建云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
【相关文献】
1.陕北信天游和宁夏山花儿歌词比较 [J], 徐建云
2.回民小调、河湟"花儿"与陕北"信天游"的音乐渗透 [J], 张雪敏
3.陕北信天游和宁夏山花儿歌词比较 [J], 徐建云
4.陕北信天游和宁夏山花儿曲调特点比较 [J], 徐建云
5.河州『花儿』与陕北『信天游』民歌观念的比较研究 [J], 张金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陕北民歌“信天游”唱词与音乐的关系

论陕北民歌“信天游”唱词与音乐的关系作者:白佳蕙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0期摘要:“信天游”源于陕北地区的黄土高原,是中国流传地域最广、影响最大的民歌之一,和山西省的“山曲”及内蒙古地区的“爬山调”属于同性质的山歌体裁,旋律自由奔放。
本文针对信天游的音乐特征(包括调式、音律、旋律结构、节拍节奏、旋法)、信天游唱词特征及唱词与音乐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期能更深入了解陕北黄土文化孕育下的信天游的音乐内涵。
关键词:信天游;陕北民歌;山歌;双四度音调结构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170-03一、前言“信天游”顾名思义是指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唱于高山,随意漫游在蓝天白云间,又名“顺天游”;因“情歌”占信天游极大的比重,陕北地区独特的生活使信天游中的情歌甜中带酸、酸中含苦、苦中蕴辣、辣中有麻,故亦称为“酸曲”[1],是人民生活中即兴而作随口而唱的一种歌唱形式,和中国西北地区山西省(晋)的“山曲儿”,内蒙古地区的“爬山调”属同性质不同称谓的山歌体裁。
有人依据信天游“两句一段,上句起兴,下句咏唱”的基本体式,推断它是一种很古老原始的汉族民歌。
信天游是中国大西北地区流传地域最广、影响最大的民歌,有着单纯、统一鲜明的地域特征,内容丰富,主要是反映旧时代底层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及妇女对爱情婚姻生活的咏唱;曲调高亢、激越奔放、旋律自由、悠长、宽广;唱词质朴自然,有着显著的音乐特质,因此本文对其蕴含的诸如:调式、曲调、节奏、音阶……等要素做探讨,期望能深入一窥其音乐内涵。
二、信天游的音乐特征山脉对文化的传播,往往起着阻隔分割的作用,中国西北因特殊的地貌,使其在内部的社会经济形态、生活、生产方式表现出“单一性”,对外的关系上亦具有“封闭性”,在这两种因素的影响的下,造成民歌在风格上呈现出地域本色。
陜北黄土高原就具有这种地理环境,因此源于此的信天游也有着西北地区汉族山歌的风格特点。
4.7-步华梁-西北音乐-信天游和花儿的区别

4.7-步华梁-西北音乐-信天游和花儿的区别西北音乐-----信天游与花儿的异摘要中国的西北民歌非常的源远流长,有十分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西北的民歌艺术是中华民族遗产的瑰宝。
几千年来,这些民歌都一直的紧密地相伴着着我们的一记录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
中国的民歌内容一般被分为六大类:仪礼歌、劳动歌、时政歌、情歌、生活歌、儿歌。
根据题材又可以分为山歌和小调。
而我主要论述山歌部分的信天游和花儿的异同。
而不同的环境,他们的民歌特点也各有不同。
尤其是西北地区的信天游和花儿,它们都是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形式,是西北人民世代用心血凝聚成的歌。
通过对西北音乐里信天游和花儿的异同的论述,从而更加深入的去了解西北的音乐的精髓,让我们在学习西北音乐的文化的时候,可以更好的把我国西北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西北音乐信天游花儿异同abstractNorthwest folk songs very long history, there is a very long heritage and rich cultural heritage, the Northwest folk art is the heritage of the treasures of the Chinese nation.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se folk songs have been closely accompanied by one ofour record of their own inner world. Chinese folk songs ar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six major categories: rites songs, work songs, current affairs, songs, love songs, lifesongs, nursery rhymes. According to the subject matter can be divided into folk songsand minor.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folk part Xintianyou and theflowers. Different environm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folk songs are also different. The Northwest Xintianyou and flowers, they are a form of folk songs of theYellow River Basin, Northwest peoples for generationseffort condensed into song.Through the exposition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Northwest music Xintianyouand the flowers, and thus more in-depth to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the Northwestmusic, in learning the culture of the Northwest music, you can better put our Northwestmusical culture to flourish.The Keywords Northwest music Xintianyou flower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一、西北民歌中信天游 (4)(一)信天游概述 (4)(二)信天游的历史...........................4,5 二.西北民歌花儿.. (5)(一)花儿的概述 (5)(二)花儿的历史.............................5,6三、信天游和花儿的比较 (6)(一)信天游和花儿的曲调类型 (6)(二)两者的称谓比较..........................6,7 (三)二者曲式的结构比较 (7)(四)调式的结构的比较 (7)(五)节拍上的比较...........................7,8 (六)唱腔上的比较 (8) (七)唱词的结构比较.........................8,9 (八)音程和旋律线上的比较. (9)(九)文化上的比较 (9)(十)比兴运用的比较 (10)(十一)总结 (10)(十二)参考文献 (11)一、西北民歌中信天游(一)信天游概述信天游人们又称为“顺天游”或者“小曲子”。
试论“花儿”与“信天游”

—
I
I
-
_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试 论“ 花 L 与 信 游
■刘 俊 香 西北 民族 大 学
摘要 : “ 花儿” 与“ 信 天游” 同是 我 国 民歌 的 重 要 体 裁 之 一 , 两 者在 风格 、 音 调演唱特征、 产 生 渊 源 等 诸 方 面既 有 相 通之 处 , 也 有 异 立之 美 , 成 为我 国 民族 音 乐艺 苑 的 两朵 瑰 丽 香 葩 , 芳华常驻。
关键 词 : 花儿 信天游 风格 特 征 音调 音 位
说到 “ 花儿 ” 与“ 信天游 ” , 当然会提及 “ 民歌 ” 的 文 意 范 畴 “ 民歌 ” 是一定 地域 、 一 定 民族 内 的 人 们 在 具 体 的 社 会 生 活 实 践 中. 通 过 由感 而发 . 口头 传 唱 而 逐 渐 形成 和 发 展 起 来 的 一 种 由 民 间音 乐( 歌 曲形 式 ) 和 民间文学 ( 韵文形式 ) 相 结 合 的 歌 曲艺 术 。
又如 : 上段 ( 上句 ) 白麻 纸 糊 下 的 窗 亮子 ,
如 我 国 的江 苏 民歌 、 内蒙民歌 : 外 国的 匈 牙 利 民歌 、 北 欧 民歌 等 。
鉴于 这个界定 . 我 们不难知道 “ 风格特 色 ” 当 是 民族 的 第 一 鲜 明 属性 , 因 为 它代 表 了 民歌 的全 部 内 诣 和 要 义 , 是 民歌的灵魂 , 是 同类 互 区 的 典 型标 志 “ 花儿” ( 又名 “ 少年 ” , 俗 说“ 漫少年 ” 即“ 唱花儿 ” ) 是 流 行 在 我 国甘 肃 、青 海 、 宁夏 一 带 的 山歌 歌 种 , “ 信天游 ” ( 又叫 “ 顺天 游” ) 是 流 传 在 陕 北 一 带 的主 要 山 歌 歌 种 . 而“ 山歌 ” 是“ 民歌 ” 的
谈山歌信天游

曲折 下行 , 现 出叙 事性或 感叹性 的特点。 表 在歌词 中, 句是 上 渲 染 , 制 造 气 氛 , 充 满 了激 情 的 、 情 画 意 的 描 写 , 是 是 诗 因此
用情 绪 激 动 的 、 区较 高 、 域 较 宽的 旋 律 来烘 托 。下 句歌 词 音 音
大 , 于 激 情 。高 亢嘹 亮 、 域 宽广 的上 句往 往 分 割 成 两个 乐 富 音
节,既为音高在这样大幅度 的运 动过 程 中再一次积聚 力量 ,
同 时也 更 加 富 于层 次 的 铺 垫 。 下 句 则 往 往 是 收 拢 性 的 , 律 旋
样 的, 即每一 乐句是一 次音 高起 落的过程 , 个 乐句的“ ” 每 起
对称 , 以七 字 为 一 句。除 个 别 处 之 外 , 天 游基 本使 用 真 声 多 信
歌 唱。
奈 的叹 息的效果 , 预示 了歌 曲主人公 凄凉、 悲惨的命运 , 也寄 托 了歌 曲创 作 者 对蓝 花 花 命 运 的深 深 同情 。 陕北是 著名革命根据地 , 当地的老百姓很早就 受到 革命 思想的影响 , 这在信天游 中也有体 现。 例如《 我的哥 哥 当了红 军》 这 首歌 不仅在 陕北流行 , 宁夏盐池一带也有 。 , 在 《 的哥哥 当了红 军》 由两 支信 天游的 曲调 组成 的一 我 是
谈 山 歌 信 天 游
口丁砚 君
信天游又叫“ 天游”主要流行在 陕西北部和与之接壤 顺 , 的 宁 夏甘 肃 的 东部 、 山西 西 部 , 以及 内蒙 古 西 南 地 区。它 的 音
乐 由上 、 句 乐段 构 成 , 下 唱词 字 数 虽无 严 格 规 定 , 往 往 比 较 但
高亢的西北腔

公开课
《高亢的西北腔》
教 师:余 男
“信天游”亦称“顺天游”、“Fra bibliotek曲 子”,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陕北信天游
脚夫
赶牲灵
两种曲目类型的信天游的异同
1、节奏自由,旋律高亢嘹亮,起伏较大。
2、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情感 较为细腻。
“花儿”是发源于青海的一种民歌,广泛流传于我国 西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省(区),其曲调高 亢悠扬,歌词淳朴清新,歌曲表达自由帅真,有 “西
北之魂”之称。
《上去高山望平川》
花儿特点:
其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 自由,显得大气磅礴。演唱技巧运
用真假声结合,采用了方言。
民间说法:花儿本是心上话, 不唱是由不得本家, 刀刀拿来头割下, 不死了还是这个唱法。
西北风格的歌曲有哪些? 《黄土高坡》《信天游》《东方红》
《五歌放羊》《绣荷包》《四季歌》
《在那遥远的地方》《西部情歌》
《走西口》《三十里铺》《想亲亲》 《花儿与少年》《西部放歌》
1、西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民歌体裁是 ( 信天游 )和( )。
采用西北方言演唱,旋律高亢悠
长,起伏大;节奏自由、舒展,
表现了西北地区的人民粗犷豪放、
质朴、风趣的性格特征。
民歌的节奏形态与演唱(一)

民歌的节奏形态与演唱(一)内容摘要:文章将汉族民歌演唱的主要节奏形态归类为上板唱、散板唱、垛唱和急唱,并通过对具体演唱实例的分析提出了演唱要领。
关键词:民歌节奏演唱民歌节奏的形成,有两个途径:一是从语音节律的基础上逐步提炼而来,语音本身的律动美是民歌旋律形成的基础;二是由于受人们长期的劳动生活的影响而形成的,劳动、舞蹈、行进等活动本身的节奏特点形成部分民歌的基本节奏。
不同类型的民歌的旋律节奏形态有不同的特点。
如号子的节奏与所从事的劳动有关,节奏规整,节奏型的顿逗,适合劳动的气息运用,节奏重音突出;山歌的节奏大多自由、灵活,以散腔居多,即使板眼较规整,也常运用延长音记号,使歌手自由发挥,乐句的节奏型大多前短后长,句末有充分的长音是山歌节奏的显著特点;小调的节奏、节拍既规整又灵活多变。
民歌旋律总是在不同速度、不同力度的节奏驱动下,体现丰富的表现力。
演唱者了解民歌节奏的特点,有利于更准确地表现旋律节奏的长短、疏密、连断等变化,更好地表达作品的内容。
1.上板唱上板唱的作品的节拍形态是规整的,演唱速度基本一致。
号子、小调、舞歌大多属于此类节拍。
其中多数为偶数拍,如2/4、4/4等,节奏的律动特点稳定,强弱对比性较大。
上板唱中,小调和号子的节奏处理方式有很大区别。
由于号子与生产劳动直接相关,音乐中总带有有关劳动方式的节奏特点,音乐节奏与劳动节奏密切吻合,节拍规则整齐,律动感强,出现有规律的、效果突出的强音。
其演唱应着重体现音乐紧凑、曲调方整、有较强的推动力的特点,还常根据不同的劳动形式加入了气息声和叹息声。
上海码头工人的《杠棒快步号子》是一首歌腔化的劳动呼号,其演唱与自然劳动呼号很相近,起腔和落腔都用很强的气息和大滑音,演唱者要按劳动的节奏调整呼吸,同时在用腔时把气息顶上去,借此来调动全身的力量。
作品中每小节的第一拍是甲、乙二人唱腔交接的地方,起腔者大幅度上滑,落腔者大幅度下滑,演唱上都用很强的气流,造成音乐的推动力和强烈的气氛。
民歌赏析

一.山歌、信天游(陕北)、爬山调(内蒙古)、花儿(西北)答:山歌是人民群众在山间野外抒发出来的小曲;陕北各地信天游曲调各有差异,信天游地音乐具有高亢、悠扬特点,歌词七句居多,随内容可多达十字或六字一句,旋律以双四框架为特征,常出现5-1-2-5等,节奏自由悠长,常在乐节、乐句末尾有自由延长音;结构多为上下结构,上句分为两个乐节,下句一气呵成花儿(甘肃、青海、宁夏)也称“少年、山曲、野曲”意在田间,山野演唱的歌。
山曲和爬山调:陕西西北部,陕西西北部,内蒙古西部一带山歌的艺术特征:1,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自由奔放的音乐性格2,节奏,节拍的自由性 3.山歌的歌词 4 山歌的演唱花儿的风格特点音乐形态1.河湟花儿节奏自由,有自由延长的乐音2.陇中花儿旋律以5612四音为主3.氵兆岷花儿调式多六声阶徵,商调式多用真假声结合的声音演唱,常出现滑音陇中花儿特点:曲调分为快慢两种,快调一字一音,无拖腔,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动听,慢调深沉婉转,抒情优美二.三种版本《茉莉花》对比答:江苏的一项以旋律清力婉转,河北南平旋律的起伏大些,色彩上更名亮些,词曲的配制上江苏的更密集,多为一拍一字或半拍一字,并且在演唱速度上也比河北,东北略快些,在整体风格气质上。
江苏的曲调更具有抒情性质。
河北的更具有叙述性质,这是汉族南北方民歌中普遍的一个现象,是地域性音乐风格的表现,相对于北方民歌来说,河北南平的《茉莉花》显得柔媚而细腻,速度缓慢,大量的五声音阶级进式进行,结尾有一个较长的拖腔,旋律材料取自吕剧四平腔,东北《茉莉花》在旋律上接近河北的茉莉花,曲调显得平直,朴实,跳进多,旋律上下行幅度大,有菱角不细致,结尾的拖腔与河北的旋律骨干音相同但风格不同,显示出东北人豪迈,直爽,快人快语的性格特点。
三.江汉色彩区江汉色彩区指汉族民歌音乐的地方性风格方面,具有某些主要共同特征的民歌流传区域。
形成原因:1.地理背景2.早期文化背景3.语言背景4.社会背景音乐特征:1.多种形式的单一“三声腔”的运用2.两种三声腔的混合或并置3.几种三声腔混合的四声,五声音阶民歌四.西北色彩区答:西北色彩区:范围:山西,甘肃,宁夏,陕西中部,北部,青海东部,内蒙西部,河南西部背景因素五.民歌、民歌的作用答:民间歌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最能直接反应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歌信天游与花儿音乐形态及唱词的比较
摘要:信天游和花儿作为近现代两类地区民众的歌唱形式,一直是学术界长期以来讨论的重点,无论是各自的特点,还是两者的比较特点,学者们都做了大量的研究。
但是在两者的特点上做更细、更宽的研究,仍是我们理论工作者的使命。
本文的探讨总结主要是从两类民歌的以及两类民歌唱词结构以及音乐形态中更小的分点
中切入进行比较。
从而使读者更广泛的了解两类民歌。
关键词:信天游;花儿;旋法;调式;唱词
提到民歌信天游,人们的脑海中也许会立刻浮现出那沙漠连连的黄土高原和那干涸成皱的条条河流;说起民歌花儿人们脑海中的画面也许会定格在那一望无际、白雪覆盖的青藏高原上。
在那风沙一年四季到处游走的黄土高原和那海拔上千、群山叠峦的青藏高原上,养育了一群憨厚朴实、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他们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以各自的方式编唱、流传他们的”音乐创作”。
不同的自然、社会、生态、人文环境,也就使得信天游和花儿两类民歌在音乐形态及唱词等方面存在着异同。
本文的探讨总结主要是从两类民歌的音乐形态(旋法、音节调式)和唱词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
一、音乐形态
1、称谓
花儿以”令”相称,每个令是一种曲调,共有上百种。
在这些令中,有以民族命名的,有以地名命名的,有以歌曲中的衬词命名的,也有以编唱者的身份命名的。
”令”可分为”大令”与”小令”两
类。
信天游与花儿相比,称谓就没有这么复杂,只是不同的流传地区,叫法不同而已。
例如:山西”山曲”、内蒙古”爬山调”等。
2、曲调
信天游的曲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无伴奏,节奏较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缓和,刻画感情较细腻,比较接近小调的风格;另一种音调高亢辽阔,节奏比较自由,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跨度广,如《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花儿的曲调也有两种类型,“小令”节奏较规整,乐段结构内变化较多,旋律线起伏较小,受小调影响较多,大多用真声演唱,如《一对白鸽子》,在乐句中,使用了较多不同的节奏类型,变化较多。
”大令”旋律线悠长,结构清晰,旋律线起伏较大,多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演唱,如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中,就使用了较多的附点音符和自由延长音符号,来体现歌曲的自由、绵长的曲调风格。
3、旋法
(1)音程
信天游的旋律以双四度框架为特征,例如:《脚夫调》其上句(一、二小节)和下句(三、四小节)均由一个上行和一个下行的双四度音程组成。
上句句尾音落在了下属音do上,下句结束音为调式的主音sol,这样又与上句的落音do构成了四度的对应关系。
花儿常见的是大二度音程和四度音程,二度音程的使用也体现出了下面要介绍的音阶级进的特点,这种音程在大部分的花儿令中随处可见。
其次是五度等大跳音程,花儿经常的使用音程的大跳,以产生不同
的气氛效果,来适应唱词风格的需要。
(2)旋律线
信天游为与唱词相适应,其旋律的进行方式会随着唱词内容以及情绪氛围作出相应的变化,或上扬,或下趋。
在唱词内容要表达情绪激动、高昂的时,用音区较高、音域较宽的上扬旋律来烘托;激情宣泄后,来表现叙事性或感叹性的特点,旋律也将由高转低,呈下行趋势,来呈现乐段或乐曲结束时的稳定。
花儿的音乐虽然与信天游的相似,但其旋律线起伏跌宕,富有层次感。
花儿旋律线的上扬主要出现在乐曲的开头部分或是中间部分的情绪高涨处,旋律下趋多是旋律结束、小结的地方。
(3)唱腔
花儿的旋律衬腔比较丰富,经常使用不同的衬腔来表现唱腔的延绵、气息的悠长。
花儿的上下句之间有加腔,这样就使得上下句的链接更加紧密。
信天游中的许多歌曲中也存在很多衬腔,但是没有花儿衬腔的丰富。
为了适应音区宽广的特点,信天游经常使用真声和真假声相结合的方式演唱。
(4)句式
信天游属于上下句式,多数为上下句构成的单乐段。
上句呈现开放性结构,结束音一般停留在调式的下属音和属音上,下句呈收拢性结构,结束于调式的主音。
这种严谨的结构在信天游的诸多乐曲中是比较常见的。
同是上下句体,花儿的乐句内部变化较多,常常使用一些不同的节奏类型,以及自由延长音。
在上下句间加腔是花
儿在句式上的一个很大的特点。
花儿的上下句式没有信天游的那么规整和严谨,也没有特定的开放和收拢性结构,而是经常根据乐曲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及调整。
4、调式
根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陕西卷》中所收集的111首信天游中,宫调式占0%,商调式占26%,角调式占1%,徵调式占50%,羽调式占23%。
根据《中国花儿曲令大全》中随机抽取的135首花儿的统计,宫调式占1%,商调式占12%,角调式占6%,徵调式占73%,羽调式占8%。
这样可以看出信天游的调式多为徵调式,其次为商调式、羽调式。
与信天游相似的是,花儿的调式也是徵调式最多,次为商、羽调式。
二、唱词结构比较
花儿一般分为三类:河湟花儿、洮岷花儿、陇中花儿。
这里主要以河湟花儿的唱词来举例。
河湟花儿的唱词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
其一是”头尾齐式”,有4句唱词,即上、下句构成。
一首两段,每段两句。
每一句的字数大体一致,但上、下句唱词的词组结构在节奏形成相互交错的效果。
上句(一、三句)末尾以一字或三字为一顿;下句(二、四句)末尾以两字为一顿,单双交错。
①
另一种唱词形式被当地群众形象的称为”两担水”或”折断腰”。
这是六句式的结构,即在”头尾齐式”的每对上、下句之间,加上一个三至五字的短句。
不仅增加了歌词的容量,而且念起来节奏更加富于变化,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令。
②例如:信天游的唱词
与河湟花儿的”头尾齐式”的唱词接近,但不相同。
信天游的唱词两句一段,短的只有一句,长的可达十数段,多为上、下两句结构。
信天游唱词不像花儿唱词那样,每一句的字数大体一致,信天游唱词字数没有严格规定,但比较对称,与陇中花儿相似的是以七字句居多,也有多至十余字一句。
上句常用”比”、”兴”手法,展开想象,下句着重叙述或抒发感情。
信天游与花儿的唱词形式有异也有类似,但两者的内容修辞简单明了,无矫揉造作,既通俗易懂,也明白如话,有着很深的意境。
这些唱词是经过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炼的生活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结语
对于信天游与花儿的比较的文章数量甚多,本文以简练的形式、涉及了多方面的比较,这类形式的文章还是比较少的。
主要是让读者更多更细的了解两类民歌的特点。
信天游与花儿来源于生活,是人民思想感情的流露,而真实的自然地理环境又是造就两类民歌的基础。
一个高亢嘹亮,一个舒展飘逸。
无论是从唱词的修辞简洁凝练、语言的通俗易懂还是曲调风格的乡土气息和唱腔旋律的自由奔放,都以其最有力的表达方式和形式展示出了两类民歌各自的风采。
注释:
①崔宪《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7月版
②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10
版
参考文献:
[1]乔建中,《土地与歌--传统音乐文化及其地理历史背景研究》,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9月版
[2]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3]周青青,《中国民歌》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3月版
[4]邓光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版
[5]王耀华、刘富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长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6]王魁,《中国花儿曲令大全》,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年7月版
作者简介:商曼(1986-),女,汉族,山东滨州人,山东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