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运动损伤最全面急救方法

合集下载

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急救是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临时性处理。

其目的是保护伤病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伤害、减轻伤病员痛苦、预防并发症,并为伤病员的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下关于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方面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一)急救包扎法包扎有固定夹板或敷料,限制伤肢活动,避免加重伤情;保护创口,预防或减少感染;支持伤肢,使之保持舒适的位置,减轻疼痛和压迫止血,防止或减轻肿胀等多种作用。

包扎时,动作要柔和、熟练、包扎的松紧度应适中,过紧会妨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包扎的作用;绷带包扎要从伤部远端开始,包扎结束时,绷带末端要用胶布粘合固定或将绷带末端留下了段,纵形剪开缚结固定,但缚结不要在伤口处。

1.绷带包扎法要根据包扎部位的形态特点,采用不同的包扎方法。

(1)环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均匀的部位,如手腕、小腿下部和额部等,也是其他包扎法的开始或结束时使用的包扎法。

包扎时,先张开绷卷带,把带头斜放在伤肢上并用拇指压住,将卷带绕肢体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个小角反折,然后继续绕圈包扎,每圈都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

(2)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不大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部等。

包扎时先作2~3圈环形包扎,然后将绷带向上斜形缠绕,每圈都盖住前一圈的1/2~1/3。

(3)反折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

包扎时,先做2~3圈环形包扎后,用左拇指压住绷带上缘,将绷带向下反折,向后绕并拉紧绷带,每圈反折一次,后一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反折处不要在创口或骨突上。

(4)“8”字形包扎法:多用于包扎肘、膝、踝等关节处。

方法有二:一是先在关节处作几圈环形包扎后,将绷带斜形环绕,一圈在关节上方缠绕,一圈在关节下方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相交,反复进行,逐渐离开关节,每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最后在关节上方或下方作环形包扎结束。

体育运动常见损伤的急救及其预防

体育运动常见损伤的急救及其预防

体育运动常见损伤的急救及其预防体育运动是人们保持健康、锻炼身体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体育运动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常见的损伤包括扭伤、拉伤、骨折等。

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了解常见损伤的急救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扭伤的急救及预防扭伤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通常发生在踝关节、膝关节等部位。

当发生扭伤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 休息: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

2. 冰敷:在受伤部位冰敷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将冰袋或冷敷物放在受伤部位,每次冰敷时间为15-20分钟,每日可进行3-4次。

3. 加压包扎:用弹性绷带或压迫带包扎受伤部位,以减轻肿胀和稳定关节。

4. 抬高患肢:将受伤部位抬高,有助于减轻肿胀。

为预防扭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热身运动:在进行体育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可以提高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减少扭伤的风险。

2. 穿合适的运动鞋:选择合适的运动鞋,确保鞋子提供足够的支撑和稳定性,减少扭伤的可能性。

3. 增加肌肉力量:通过定期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可以减少扭伤的发生。

二、拉伤的急救及预防拉伤是肌肉或肌腱过度拉伸或撕裂引起的损伤,常见于跑步、篮球等运动。

当发生拉伤时,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 休息:立即停止运动,并避免使用受伤部位,以防止进一步损伤。

2. 冰敷:在受伤部位冰敷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每次冰敷时间为15-20分钟,每日可进行3-4次。

3. 加压包扎:用弹性绷带包扎受伤部位,以减轻肿胀和提供支撑。

为预防拉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热身运动:在进行体育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可以提高肌肉的弹性,减少拉伤的风险。

2. 慢慢增加运动强度: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避免突然剧烈运动,以减少肌肉过度拉伸的可能性。

3. 注意休息和恢复:给予足够的休息时间,让肌肉得到充分的恢复,避免过度疲劳引起拉伤。

三、骨折的急救及预防骨折是体育运动中较严重的损伤,通常发生于高风险的运动项目中。

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1.止血法1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感觉,从而止血、止痛、减轻局部肿胀。

常用于闭合性组织损伤。

2抬高伤肢法:抬高伤肢,可使伤肢血压降低,血流量减少,以达到减少出血作用。

3压迫法:可以用手指直接敷上消毒纱巾压出血部位,或用指腹压出血动脉近心端搏动的血管处,如能压在相应的骨头上更好,以阻断血液,达到止血目的。

2.急救包扎法1绷带包扎法:要根据包扎部位的形态特点,采用不同的包扎方法。

2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应用方便,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包扎。

3.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使患者仰卧、头部后仰、托起下颌、捏住患者鼻孔,压住食道管,防止空气吹入胃中,急救者深吸一口气,两口相对,将大口气吹入患者口中,吹气后将捏住鼻子的手放开,如此反复进行。

吹气频率每分钟约16-18次,直到患者自主恢复呼吸为止。

2胸外心脏按压使伤者仰卧,急救者两手上下重叠,将掌根置于患者的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借助于体重和肩臂力量,均匀而有节奏地向下施压,将胸壁下压3-4cm,然后迅速地将手松开,胸壁自然弹回,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以60-80次的节律进行,直到恢复心脏跳动为止。

运动受伤包扎注意事项1.包扎时,受力必须均匀,不能包得太紧,太紧会妨碍血液循环,造成肌肉组织坏死。

太松容易脱落,达不到包扎的作用。

2.四肢小伤口出血,须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时,必须将远端肢体都用绷带缠起,以免血液回流不通发生肿胀。

并露出手指或脚趾以便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是否畅通。

3.绷带包扎时应从远离心脏的部位缠绕到离心脏近的部位,开始和结束时必须环形包扎固定,绷带圈与圈之间重叠宽度在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为宜。

4.包扎时伤员位置要适当舒适,包扎过程中尽可能少改变伤员位置,动作力求熟练柔和,不要触碰伤口,以免造成伤员不必要的疼痛感。

5.固定绷带的方法,可用打结,胶布或安全别针,但不能在伤口上固定,以及发炎部位,骨隆起凸起处,四肢的内侧面或伤者坐卧时容易受压及容易摩擦的部位。

常见运动员损伤的急救与处理

常见运动员损伤的急救与处理

运动者如果缺乏一定的运动训练知识,容易出现运动损伤,下面是一些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
1.擦伤:即皮肤的表皮擦伤。

如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碘酊、红药水即可。


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2.肌肉拉伤: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

主要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
可根据疼痛程度知道受伤的轻重,一旦出现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

切忌搓揉及热敷。

3.挫伤: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撞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
理,经冷敷处理24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疲酊剂,局部可用伤湿止痛膏贴上,在伤后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热敷,约一周后疲血可被吸收消失。

较重的挫伤可用云南白药加白酒调敷伤处并包扎,隔日换药一次,每日2〜3次。

4.扭伤:扭伤是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损伤了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
腱所致,多发生在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及腰部。

不同部位的扭伤,其治疗方法也不同。

如果是轻度扭伤,可将关节用绷带固定,局部冷敷,严重者应到医院治疗。

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1、降低运动强度
做任何运动时,首先要对自身的体力状况和运动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把自己的实力定位在合理的范围里,小心地配合运动,不要把运动强度提得过高,要适当收敛激情,以免产生损伤,当有运动损伤出现时,应马上减低运动强度,以免加重损伤严重程度。

2、用冰敷
在受伤部位处,立刻把冰块或包裹冰袋(可在医院内或药店购买)放在受伤部位,冰敷大概需要10分钟,可以有效降低患处的炎症,减轻疼痛,让损伤的关节不再受到运动强度的影响。

3、正确的处理被损伤的关节
伤后的关节需要正确的处理,减轻负重,勿将负重放在被损伤的关节上,并对包裹受损伤关节的绷带要紧。

4、及时就医
如果受伤过程中发生突然剧痛,导致受伤部位出现瘀青、水肿,可能需要立即就医,以避免加重损伤程度,及时的治疗可以减少恢复的时间。

- 1 -。

简述运动损伤的急救原则及方法

简述运动损伤的急救原则及方法

简述运动损伤的急救原则及方法
1. 停止运动:在发生运动损伤后,应立即停止继续进行运动,以避免进一步加重伤情。

2. 静止休息:将受伤部位静止,并保持适当位置,以减轻疼痛和防止进一步损伤。

3. 冷敷:用冷水或冰块冷敷受伤部位,可减轻肿胀和疼痛。

冷敷时间一般为15到20分钟,每日可重复多次。

4. 压迫:用绷带或弹性绷带进行适当的压迫,以减少内出血和肿胀。

5. 抬高:抬高受伤部位,减少局部血液流动,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

6. 轻度拉伸: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柔和的拉伸或活动,以维持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

7. 保护:使用适当的支具(如石膏、绷带、护具等)来保护受伤部位,降低进一步受伤的风险。

8. 就医:对于严重或无法自我处理的运动损伤,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是初步的急救措施,对于严重的运动损伤,如骨折、深度创伤等情况下,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应的
专业治疗。

此外,在进行运动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运动姿势、加强肌肉力量、避免过度训练等,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运用于体育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运用于体育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运用于体育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体育运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损伤,因此在比赛或训练过程中,正确的急救方法可以帮助受伤者快速得到处理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运用于体育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1. 按压止血法:如出现皮外伤出血时,可采用按压止血法。

将干净纱布、毛巾等直接覆盖在伤口上,再用手掌、拳头或其他物品施加适当的力度,持续2-5分钟即可。

2. 冰敷法:冰敷法主要用于创伤性的软组织损伤和疼痛的缓解。

将冰块放入塑料袋内,再用毛巾包裹着敷在受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可连续敷数次。

3. 固定法:适用于骨折、脱臼等较严重的损伤。

使用绷带、夹板等工具将伤处固定住,以防止进一步损伤。

4. 恢复训练法:在受伤后,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恢复期。

在恢复期内,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和训练加速受伤部位的康复。

5. 心肺复苏法: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导致意识丧失、呼吸骤停等紧急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具体方法包括按压胸骨和人工呼吸等。

总之,在体育运动中,如何正确应对损伤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介绍的几种急救方法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请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障受伤者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如果发生较为严重或复杂的损伤,请及时就医。

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应急处理方法

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应急处理方法

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应急处理方法
大学生热爱运动,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但常常因缺乏一定的运动训练知识和出现运动损伤后的应急措施,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损伤。

对于这些损伤,及
时有效的处理方法既能减轻痛苦,也能使得损伤快速康复。

下面就简单列举一下
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应急处理方法。

擦伤
轻度擦伤: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自愈。

重度擦伤:(首先需要止血)冷敷法、抬高肢体、绷带加压包扎。

鼻出血
应使先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
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3 扭伤
应先止血、止痛。

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
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

不要乱揉动,防止增加出血。

然后在伤
口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

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

5 脑震荡
对轻度脑震荡,安静卧床休息一、二天后,可在一星期后参加适当的活动。


中、重度的脑震荡,要保持伤员绝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部冷敷,注意保暖,及时送医院治疗。

6 脱臼
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

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
再请医生矫治。

7 骨折
首先应防止休克,注意保暖,止血止痛,然后包扎固定,送医院治疗。

这些在运动中都比较常见,掌握这些知识以备不时之需也是我们保持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零一一年五月五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运动损伤最全面急救方法2009-5-27 15:13:18来源:39健康网网友评论0条点击查看关键字:骨折急救运动损伤日常生活中运动系统的损伤很常见,多数情况下,小的损伤简单处理后很快可以好转,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但是在发生损伤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措施不当,有可能造成继发损伤或加重伤情,为以后的恢复留下隐患,如关节的习惯性扭伤或脱臼。

而有些损伤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如颈椎受伤可导致瘫痪。

因此掌握必要的损伤处理原则是十分重要的。

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肌肉、韧带组织构成,通常肌肉的末端为很厚的带状结构即肌腱,肌腱附着在骨头上。

关节是骨头与骨头连接在一起的地方,韧带是为关节提供支持的强壮组织。

韧带损伤轻者使关节不稳定或活动度增加,重者导致关节内骨头不能维持正常位置造成脱位。

摔倒、运动中受伤,以及通常的扭曲、翻转都可能造成运动系统不同组织的损伤,我们通常把运动系统骨头以外的肌肉韧带等统称为软组织。

多种软组织损伤各种原因导致的软组织损伤是日常生活最常见的,从损伤的性质来分,有扭伤、拉伤、挫伤、撕裂等。

肌肉拉伤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

当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时,其收缩力超过了肌肉本身的承担能力可以导致肌肉撕裂。

如跳远时用力蹬地,引起小腿后部肌肉拉伤等。

此外,肌肉受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的伸展限度也可导致肌肉撕裂。

例如,在做压腿练习时,如果用力过猛,也可使被拉长的肌肉发生拉伤。

肌肉拉伤的部位可发生在肌腹或肌腹与肌腱交界处,或肌腱的起止部。

轻者发生微细损伤,重者则肌纤维大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甚至发生撕脱骨折。

肌肉拉伤时除损伤肌肉外,常可伤及肌肉周围的辅助结构,如筋膜、腱鞘等。

筋膜撕裂、穿孔时,肌肉损伤后,出血和渗出液若没有完全被吸收,导致肌肉与筋膜粘连,形成“肌肉筋膜炎”。

挫伤是钝性外力直接作用于人体某部而引起的一种急性闭合性损伤。

如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扭伤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发生轻微撕裂所致。

日常生活中踝关节扭伤与腰扭伤最常见。

参加体育活动时若活动前准备不充分,易发生扭伤;穿着高跟鞋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或下台阶时不小心,易发生跖屈内翻,这时外侧副韧带突然过度牵拉,可引起踝部扭伤。

踝部扭伤轻者韧带拉松或部分撕裂;重者则完全断裂,并有踝关节半脱位,或并发骨折脱位。

颈椎腰椎扭伤常常是因为动作不正确、阻力过大或发力过猛造成。

在我们进行深蹲、硬拉等大重量训练时容易出现,平时生活中搬运重物、从高处跳下也可以导致扭伤。

特别是下背部肌肉薄弱或长期不运动的人更容易出现这个问题。

常见运动损伤最全面急救方法(2)2009-5-27 15:13:18来源:39健康网网友评论0条点击查看关键字:骨折急救运动损伤康复中的自我锻炼骨折和脱位患者在送达医院后,轻者医生可进行手法复位,重者需要手术治疗。

复位后或手术后很多情况下需要石膏固定,是否固定完了就等着拆除呢?这是不对的,在石膏固定期间一定要配合好医生,尤其注意观察手足末梢的血供及活动情况,如果石膏中的手指或脚趾发白、肿胀,变得麻木或疼痛,伤肢的手指或脚趾无法活动,就须尽快去医院。

要经常抬高患肢,防止肿胀。

石膏干固后,未固定的关节应充分进行功能锻炼。

保持石膏干燥、整洁,防止石膏破裂或渗水。

在石膏固定期间还需要进行功能锻炼,应以主动运动为主,骨折l~2周内软组织损伤尚未修复,局部肿胀仍存在,因此锻炼主要形式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在不影响断端再移位的情况下,进行上下关节屈伸活动,以帮助血液回流,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通过肌肉收缩和舒张使骨折断端得到加压而促进愈合。

骨折2~3周后肢体肿胀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创伤已基本修复,骨痂开始形成,断端初步连接,除加强进行肌肉收缩与放松运动外,其他关节均可逐渐加大主动活动度。

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石膏拆除后,某些病人由于初期锻炼比较差,可能存在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肢体水肿等症状。

这时必须继续鼓励病人加强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外洗和推拿来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复。

另外,还可据病情需要适当配合物理治疗,但应仍以主动锻炼为主。

功能锻炼是为了加速骨折愈合与恢复患肢功能,所以对骨折有利的活动应鼓励病人坚持锻炼,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要严加防止,例如股骨颈骨折,就不要盘腿内收。

两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的简易急救方法2009-03-01 23:27:06 作者: 来源:健康之友浏览次数:4 两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的简易急救方法 1、止血。

2、包扎。

1、止血。

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

在开放性损伤中血管因受伤破裂,而致血液自伤口向体外流出称外出血。

这里介绍外出血的止血法:(1)加压包扎法:小的外伤、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流出的血液易于凝结,在伤口部盖上消毒熬料,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即可。

(2)指压止血法:一般用于动脉止血。

即用手指将出血动脉的近心脏端,用力压向其相对的骨面,以阻断血液来源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3)止血带止血法四肢大动脉出血,不易用加压包扎或指压法止血时,可用止血带(橡皮带或其他代用品),缚扎于出血部的近心脏端。

应用止血带,不能直接压在皮肤上,而先要在上止血带的部位用三角巾、毛巾等软物包垫好,将伤肢高抬,再扎上止血带,其松紧度以能压住动脉血流为原则,缚后以肢端腊色为宜;如果呈紫红色则能压住动脉血流为原则,如系上肢应每隔20-30分钟,如系下肢应每隔45-60分钟放松一次,凡上止血带后的伤者,必须记录上止血带的部位与时间,并应迅速送医疗单位。

2、包扎。

包扎有保护伤口、减少感染机会、压迫止血、固定骨折和减少伤痛的作用,是损伤急救的主要技术之一。

包扎常用的材料有绷带、三角巾等。

现场如果没有这些材料,亦可用毛巾、衣物等代替。

包扎动作应力求熟练、软柔,松紧应适宜。

这里介绍以绷带为材料或类似绷带的材料的几种包扎法:(1)环形包扎法常用于肢体较小部位的包扎,或用于其他包扎法的开始和终结。

包扎时打开绷带卷,把绷带斜放伤肢上,用手压住,将绷带绕肢体包扎一周后,再将带头和一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包扎,第二圈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

(2)螺旋包扎法绷带卷斜行缠绕,每卷压着前面的一半或三分之一。

此法多用于肢体粗细差别不大的部位。

(3)反折螺旋包扎法做螺旋包扎时,用一拇指压住绷带上方,将其反折向下,压住前一圈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多用于肢体粗细相关较大的部位。

(4)“8”字包扎法多用于关节部位的包扎。

在关节上方开始做环形包扎数圈,然后将绷带斜行缠绕,一圈在关节下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交叉,反复进行,每圈压过前一圈一半或三分之一。

训练方法要合理。

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运动技术,科学地增加运动量。

对于不同性别、年龄、水平及健康状况的人,训练时在运动量的安排上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例如,年龄小的在训练内容上,应把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结合起来,并以全面身体训练为主;在运动量的安排上应考虑到他们的生理特点,与成年人比较起来训练时间要短些,强度、密度要小些。

准备活动要充分。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运动伤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

因此,在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十分必要。

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机体机能活动的生理惰性,为正式练习作好准备。

准备活动能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的力量、弹性和灵活性,同时地可以提高关节韧带的机能,增强韧带的弹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韧带的损伤。

在进行准备活动时,既要躯干、肢体的大肌肉群和关节充分活动开,同时也要注意各个小关节的活动。

准备活动还应增加一些专项素质的内容。

注意间隔放松。

在训练中,每组练习后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劳,防止由于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运动伤,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放松非常重要。

在间隔时间内,一些运动员对这一问题重视不够,他们在每组练习后往往站在一旁不动或千篇一律地做些放松跑。

这样并不能加快机体疲劳的消除,再进行下组练习时还易出现损伤。

由于各个项目的练可内容不同,间隔放松的形式也应有所区别。

例如,着重于上肢练习的项目,在间隔可做些放松慢跑;着重于下肢的项目结束后,可以在垫子或草地上仰卧,将两腿举起抖动或做倒立。

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血液的回流,改善血液的供给,另外也能使活动肢体中已疲劳的神经细胞加深抑制,得到休息,这对于消除疲劳及防止运动伤有着积极意义。

防止局部负担过重。

训练中运动量过分集中,会造成机体局部负担且过重而引起运动伤。

例如,膝关节半蹲起跳动作过多,易引起髌骨损伤;过多地练习鸭步可引起膝内则副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

因此,在训练中应避免单调片面的训练方法,防止局部负担量过重。

加强易伤部位肌肉力量练河。

据统计,在运动实践中,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运动伤最为多见。

因此,加强易伤部位的肌肉力量练习,对于防止损伤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加强股四头肌力量的练习可以防止膝关节损伤,而防止肩关节伤则应加强三角肌、肩胛肌、胸大肌和肱二头肌的练习。

除上述几条以外,搞好医务监督,遵守训练原则,加强保护,注意选择好训练场地,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内容。

运动时关节韧带扭伤如何处理?锻炼中由于外力使关节活动超出正常生理范围,造成关节周围的韧带拉伤、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这称作关节韧带扭伤。

最容易发生关节韧带扭伤的部位在膝关节、手指关节和踝关节。

关节韧带扭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见青紫区。

早期正确处理关节韧带扭伤非常重要。

因为韧带组织不易再生恢复,如果处理不当或误诊而转成慢性疾病,可能遗留功能障碍,且以后易再次扭伤。

急性损伤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活动,以减少出血。

立刻用冷水冲损伤部位或用冰块冷敷局部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然后覆盖绷带加压包扎防止肿胀。

韧带完全断裂或怀疑并发骨折的,在加压包扎后必须请医生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经过24 ~48 小时后,损伤部位的内出血已停止,这时可用温热毛巾热敷或按摩以消肿和促进血液吸收。

在进行温热敷时,温度不要太高,时间不宜太长,按摩时也不宜太重,以免加重渗出、水肿或发生再出血。

为了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应注意动静结合,在没有疼痛感觉的前提下进行早期活动。

基本痊愈后,应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练习,提高关节的相对稳定性。

一、擦伤即皮肤的表皮擦伤。

如果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果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二、肌肉拉伤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

主要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可根据疼痛程度知道受伤的轻重,一旦出现疼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 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

切忌搓揉及热敷。

三、挫伤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理,经冷敷处理24 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成药,加理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