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急救是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临时性处理。
其目的是保护伤病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伤害、减轻伤病员痛苦、预防并发症,并为伤病员的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下关于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方面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一)急救包扎法包扎有固定夹板或敷料,限制伤肢活动,避免加重伤情;保护创口,预防或减少感染;支持伤肢,使之保持舒适的位置,减轻疼痛和压迫止血,防止或减轻肿胀等多种作用。
包扎时,动作要柔和、熟练、包扎的松紧度应适中,过紧会妨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包扎的作用;绷带包扎要从伤部远端开始,包扎结束时,绷带末端要用胶布粘合固定或将绷带末端留下了段,纵形剪开缚结固定,但缚结不要在伤口处。
1.绷带包扎法要根据包扎部位的形态特点,采用不同的包扎方法。
(1)环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均匀的部位,如手腕、小腿下部和额部等,也是其他包扎法的开始或结束时使用的包扎法。
包扎时,先张开绷卷带,把带头斜放在伤肢上并用拇指压住,将卷带绕肢体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个小角反折,然后继续绕圈包扎,每圈都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
(2)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不大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部等。
包扎时先作2~3圈环形包扎,然后将绷带向上斜形缠绕,每圈都盖住前一圈的1/2~1/3。
(3)反折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
包扎时,先做2~3圈环形包扎后,用左拇指压住绷带上缘,将绷带向下反折,向后绕并拉紧绷带,每圈反折一次,后一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反折处不要在创口或骨突上。
(4)“8”字形包扎法:多用于包扎肘、膝、踝等关节处。
方法有二:一是先在关节处作几圈环形包扎后,将绷带斜形环绕,一圈在关节上方缠绕,一圈在关节下方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相交,反复进行,逐渐离开关节,每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最后在关节上方或下方作环形包扎结束。
运动损伤的急救

运动损伤的急救运动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活动,可以增强身体健康和心理幸福感。
然而,运动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运动损伤是运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当发生运动损伤时,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并加速康复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运动损伤的急救标准。
1. 评估伤势当运动损伤发生时,首先要评估伤势的严重程度。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评估:- 观察伤势部位:检查是否有明显的肿胀、红肿、瘀伤或畸形。
- 询问受伤者:了解受伤时的情况、疼痛的程度和性质。
- 运动能力:观察受伤者是否能够正常移动受伤部位。
2. 停止运动如果受伤者正在进行运动,应立即停止活动,以避免进一步损伤。
3. 冷敷冷敷是急救运动损伤的重要步骤,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冷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使用冰袋:将冰袋或冷冻食品包裹在毛巾中,然后轻轻敷在受伤部位上,每次持续敷用15-20分钟。
- 注意保护皮肤:不要直接将冰袋贴在皮肤上,以免造成冻伤。
4. 绷带固定对于关节扭伤或骨折等严重损伤,需要进行绷带固定,以稳定伤势并减少疼痛。
绷带固定的步骤如下:- 先用纱布或绷带包扎伤势部位,以保护皮肤。
- 选择合适的绷带:根据伤势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绷带。
- 适当固定:将绷带固定在伤势周围,但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5. 提升伤势部位对于肿胀的伤势部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升:- 抬高:将受伤的手、脚或其他部位抬高,以减少血液集聚在受伤部位的情况。
- 使用垫子:可以使用枕头或折叠的衣物作为垫子,将伤势部位抬高。
6. 避免负重在急救运动损伤时,受伤者应避免负重,以免加重伤势。
如果需要移动受伤者,可以使用担架或其他适当的工具。
7. 就医对于严重的运动损伤,如骨折、脱臼或严重创伤,应及时就医。
专业医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确保伤势得到正确处理。
8. 康复与预防运动损伤的急救只是治疗的第一步,康复和预防同样重要。
受伤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热身运动、正确使用运动装备和保持良好的体能状况。
校医务室针对学生运动损伤处置方案(二)

校医务室针对学生运动损伤处置方案引言:运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损伤和意外。
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校医务室制定了一套针对学生运动损伤的处置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方案的具体内容。
安全隐患引发后果:运动损伤的发生可能导致学生的身体疼痛、功能障碍,甚至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若不及时处理,损伤可能会恶化,增加康复的难度和时间,甚至导致永久性伤害。
如何预防:为了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校医务室制定了以下几项预防措施:1.加强学生运动前的热身活动,包括拉伸、活动关节等,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血液循环。
2.提供适当的运动装备和器材,确保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
3.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运动器材和设备,避免错误的姿势和动作。
4.加强学生运动中的安全意识教育,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针对实施方法:校医务室针对学生运动损伤的处置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急救处理:对于急性损伤,如扭伤、骨折等,校医务室会及时进行急救处理,包括止血、固定骨折部位等。
2.疼痛缓解:对于疼痛较为明显的损伤,校医务室会采用物理疗法、药物缓解等方法来减轻学生的疼痛。
3.康复训练:对于需要长期康复的损伤,校医务室会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逐步恢复运动、加强肌肉力量等。
4.心理疏导:对于严重的损伤,校医务室会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实施步骤:校医务室在处理学生运动损伤时,通常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接收学生:当学生受伤时,校医务室会第一时间接收学生,并了解伤情。
2.评估损伤:校医务室会对学生的损伤进行评估,确定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3.急救处理:对于急性损伤,校医务室会立即进行急救处理,确保学生的安全。
4.缓解疼痛:对于疼痛较为明显的损伤,校医务室会采用物理疗法、药物缓解等方法来减轻学生的疼痛。
5.康复训练:对于需要长期康复的损伤,校医务室会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并指导学生进行训练。
运动损伤快速恢复技巧

运动损伤快速恢复技巧以运动损伤快速恢复技巧为标题,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快速恢复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运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一、扭伤扭伤是运动中常见的一种损伤,通常发生在关节部位,如踝关节、膝关节等。
当扭伤发生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
首先,将受伤部位提高,以减少肿胀。
然后,用冰袋冷敷受伤部位,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天3-4次,以缓解疼痛和肿胀。
接下来,使用弹性绷带或护腕固定受伤部位,以保护受伤组织。
同时,要避免使用受伤部位,以免加重伤势。
如果疼痛和肿胀没有缓解,应及时就医。
二、肌肉拉伤肌肉拉伤是运动中常见的一种损伤,通常发生在肌肉组织中。
当肌肉拉伤发生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
首先,将受伤部位保持休息,以避免进一步损伤。
然后,用冰袋冷敷受伤部位,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天3-4次,以缓解疼痛和肿胀。
接下来,用弹性绷带或绷带固定受伤部位,以保护受伤组织。
同时,可以进行适量的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恢复。
如果拉伤严重,建议及时就医。
三、韧带损伤韧带损伤是运动中常见的一种损伤,通常发生在关节部位,如膝关节、踝关节等。
当韧带损伤发生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
首先,将受伤部位保持休息,以避免进一步损伤。
然后,用冰袋冷敷受伤部位,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天3-4次,以缓解疼痛和肿胀。
接下来,用弹性绷带或护具固定受伤部位,以保护受伤组织。
同时,要避免使用受伤部位,以免加重伤势。
如果疼痛和肿胀没有缓解,应及时就医。
四、腰肌劳损腰肌劳损是运动中常见的一种损伤,通常发生在腰部。
当腰肌劳损发生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
首先,将受伤部位保持休息,以避免进一步损伤。
然后,可以使用热敷或热水袋热敷受伤部位,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天3-4次,以缓解疼痛和肿胀。
接下来,可以进行适量的按摩和拉伸,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恢复。
同时,可以使用腰带或腰托固定腰部,以减轻腰部负担。
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及应急处理

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包括扭伤、肌肉拉伤、挫伤、骨折等。
以下是应急处理的建议:
扭伤:立即停止运动,以保护受伤部位。
用冰敷或冷敷袋冷敷受伤部位,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休息并抬高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肌肉拉伤:用冰敷或冷敷袋冷敷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使用弹性绷带或肌肉贴固定受伤部位,并休息一段时间。
挫伤:立即停止运动,以保护受伤部位。
用冰敷或冷敷袋冷敷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休息并抬高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骨折:立即停止运动,以保护受伤部位。
用冰敷或冷敷袋冷敷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用固定器或夹板固定受伤部位,并就医治疗。
总之,如果受伤比较严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运动损伤现场怎样急救

运动损伤现场怎样急救生活中很多人喜欢运动,在运动中难免会受伤,所以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运动受伤的急救常识。
今天店铺为大家整理了运动损伤现场急救方法,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运动损伤现场急救方法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我们称之为运动损伤,多见于年轻好动人群,因为他们热爱运动,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但常常因缺乏一定的运动卫生知识和出现运动损伤后的应急措施,而对伤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导致终身遗憾。
一、擦伤即皮肤的表皮擦伤。
如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
二、肌肉拉伤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
主要由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可根据疼痛程度知道受伤的轻重,一旦出现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 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
切忌搓揉及热敷。
三、挫伤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理,经冷敷处理24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酊剂,局部可贴伤湿止痛膏;在伤后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热敷,约1 周后可吸收消失。
较重的挫伤可用云南白药加白酒调敷伤处并包扎,隔日换药1次。
每日2~3 次理疗。
四、扭伤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拧扭了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所致。
多发生在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伤,其治疗方法也不同。
1. 急性腰扭伤可让患者仰卧在垫得较厚的木床上,腰下垫一个枕头,先冷敷,后热敷。
2. 关节扭伤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扭伤时,将扭伤部位垫高,先冷敷,两三天后再热敷。
如扭伤部位肿胀、皮肤青紫和疼痛,可用陈醋半斤炖热后用毛巾蘸敷伤处,每天2~3 次,每次10 分钟。
五、脱臼即关节脱位。
一旦发生脱臼,应嘱病人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
如脱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弯成直角,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挂在颈上,再用一条宽带缠过肩部和胸部,在对侧胸部作结。
如脱臼部位在髋部,则应立即让病人躺在担架上送往医院。
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非常实用(运动医学整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运动损伤多见于年轻人群,他们热爱运动,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但常常因缺乏一定的运动训练卫生知识和出现运动损伤后的应急措施,而对伤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导致终身遗憾。
一、擦伤--- 即皮肤的表皮擦伤。
如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二、肌肉拉伤 --- 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
主要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可根据疼痛程度知道受伤的轻重,一旦出现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
切忌搓揉及热敷。
三、挫伤 --- 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理,经冷敷处理24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叮剂,局部可用伤湿止痛膏贴上,在伤后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热敷。
约一周后可吸收消失。
较重的挫伤可用云南白药加白酒调敷伤处并包扎,隔日换药一次,每日2-3次,加理疗。
四、扭伤--- 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拧扭了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所致。
多发生在踝节、膝关节、腕关节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伤,其治疗方法也不同。
1、急性腰扭伤可让患者仰卧在垫得较厚的木床上,腰下垫一个枕头,先冷敷,后热敷。
2、关节扭伤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扭伤时,将扭伤部位垫高,先冷敷2-3天后再热敷。
如扭伤部位肿胀、皮肤青紫和疼痛,可用陈醋半斤炖热后用毛巾蘸敷伤处,每天2-3次,每次10分钟。
五、脱臼 --- 即关节脱位。
一旦发生脱臼,应嘱病人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
如脱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弯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挂在颈上,再用一条宽带缠过脑部,在对侧脑作结。
如脱臼部位在髋部,则应立即让病人躺在软卧上送往医院。
六、骨折--- 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另一种是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一,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处理方法:(1)轻度擦伤: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自愈。
(2)重度擦伤:(首先需要止血)冷敷法、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
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因而有止血、止痛、防肿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2、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而出血)处理方法:应使受伤者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3、扭伤(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重度扭伤处理:应先止血、止痛。
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
不要乱操私心动,防止增加出血。
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
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
4、挫伤(在钝重器械打击或外力直接作用下使皮下组织、肌肉、韧带或其它组织受伤,而伤部皮肤往往完整无损或只有轻微破损。
)处理同(3)。
5、脑震荡(头部受天外力打击或碰撞到坚硬物体,使脑神经细胞、纤维受到过度震动。
)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脑震荡。
处理方法:对轻度脑震荡的病人,安静卧床休息一、二天后,可在一星期后参加适当的活动。
对中、重度的脑震荡,要保持伤员绝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部冷敷,注意保暖,及时送医院治疗。
6、脱臼(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
)处理方法: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
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
7、骨折(骨的完整性受破坏)处理方法:首先应防止休克,注意保暖,止血止痛,然后包扎固定,送医院治疗。
运动损伤的预防: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X”线检查:
对于深层不易扪及的和不易确诊的最后用“X”线诊断方法。
五、应急处理:
(一)止血、止痛抗休克:
静卧、保暖、止血、补液、针刺止痛。以抢救生命为主。
(二)现场临时固定:
现场临时固定的目的是防止再伤,减轻痛疼,便于转运。
(三)对临时固定的器械的要求:
1、夹板的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 2、夹板两端空隙处、骨突处要垫衬棉花软布。 3、绑缚松紧要适当,注意观察末端循环。 注意: 如伤及重要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包扎过紧,超过一定的
使出血部位高于心脏,出血部位血压降低,减少出血。 (二)加压包扎: 用以压住创伤部位的血管而达到止血的效果,主
要用于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三)冷敷: 目的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
抑制神经的感觉。有止痛、止血、防肿胀的作用,冷敷
的越及时越好。 (四)压迫止血: 用于体表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简单有效。 最容易的压迫部位称为压迫点。一般是在出血部 位的上方。
时限,可致肌群缺血而致死,经过机化形成疤痕组织,经过逐
渐挛缩,形成特有畸形,并致重残。 (爪形手、爪形足)
六、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外露骨端应清除污物,进行消毒,纳入创口内,不易还纳 的,可覆盖纱布,原位包扎。
七、善后处理:
现场处理后,要送到医院去治疗,要求动作要轻快,防震免 撞,随时观察,警惕休克。 开放性骨折要在6小时内送到医院。
第六节
一、概念:
骨 折
在外力的作用下,骨的连续性遭到了破坏,叫骨折。
二、骨折的分类:
(一)从骨折周围软组织情况分: 1、开放型骨折: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2、闭合型骨折: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
(二)从骨折的程度分:
1、完全性骨折:骨小梁完全断裂; 2、不完全性骨折:骨出现裂缝;也称骨裂。
(三)从骨折后的稳定性分:
1、稳定性骨折:
骨折断面平整,经复位后,适当固定,位置不易移动。 例如:椎体压缩性骨折。 2、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称为不稳定骨折。
(四)从骨折的时间分:
1、新鲜性骨折:从骨折时开始至2—3周内。 2、陈旧性骨折:骨折后2—3周以后。
时间划分依据: 1、因伤部形成肉芽组织和转化为纤维组织的这一过程为2周左右。 2、骨外膜深层的成骨细胞在一周内开始形成与骨平行的骨样组织。
(二)止血是抢救伤员的第一步: 应立即进行止血,尤其是止大动脉出血,往往是抢
救生命的最重要的措施。闭合性损伤的出血,及时压迫
止血,也有减轻肿胀,利于康复的功效。
二、分类与鉴别:
(一)按出血的部位分: 1、内出血: 由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内脏出血。包括皮下组织、
肌肉、关节腔、胸腔、腹腔和颅脑。
2、外出血: 开放性的血液外流,是运动员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
(二)病理性骨折:
因病变而引起的骨折。 例如:骨髓炎、骨肿瘤等部位遭到轻微的外力即可断裂。
四 、 症状与诊断
(一)一般症状:
1、红肿瘀血; 2、痛疼; 3、功能障碍;
(二)特有症状:
1、畸形: 骨折后在肌肉的作用下,形成缩短、旋转、重叠、成角等形状。
缩短
旋转
重叠
成角
2、假关节活动: 没有关节的部位发生不正常的活动。
三、骨折的性质及导致原因
(一)损伤性骨折:
1、直接暴力: 力量直接触及骨折部位引起的骨折。 例如:车轮直接压在腿上所至或棍棒直接击打所至的骨折。 即受到外力所导致的骨折。
2、间接暴力:
力量不是直接致伤,而是受力较远的部位骨折。 例如:倒地手撑地,上臂与地面构成不同角度,可发生 桡 骨远端肱骨髁上骨折和锁骨骨折。
八、功能锻练
(一)早期:
1、时间:
整复后1~2周内。
2、目的: 3、锻练:
促进肿胀消退,防止关节粘连。
(1)主动锻练:
(2)被动锻练:
固定肢体的肌肉静力性练习,肢体末端自主活动。
上下关节施用轻手法的抚摩、揉捏。
(二)中期:
1、时间: 2、目的: 整复后3~6周。 促进血液循环,舒筋解挛,解决粘连。
3、锻练:
(1)主动活动: 伤肢上下关节的自主活动,加强肌力练习。 (2)被动活动: 伤部及附近关节做按摩,伤部关节用搬法。
(三)后期:
1、时间: 2、目的: 3、锻练: (1)主动活动: 全面锻练,做一切力所能及的动作。 (2)被动活动: 在中期按摩的手法上,加大幅度、强度,增加摇晃、提弹、 指针等。
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关节面之间失去正常的连接,叫关节脱位。
二、原因:
1、直接暴力:外力直接作用于关节部位所致; 2、间接暴力:由外力传导所致。运动性脱位多是有间接力所致。
三、合并症:
在脱位的同时,可引起神经、血管、肌肉、关节囊等损伤。
四、分类
1、从脱位的位置分为正、侧、前、后脱位; 2、从脱位的时间分新鲜性脱位和陈旧性脱位和少见的习惯性脱位;
两种出血比较,内出血的性质较为严重,因为内 出血的早期不宜被察觉,容易被忽视。
(二)按出血的性质分:
血 静 动 管 脉 脉 出 血 点 特 点 危险性
在伤口的远心端
在伤口的近心端
缓慢持续外流暗红色
呈喷射状间歇外流鲜红色 介于动静脉之间
较小
较大 较小
毛细血管 在创面呈点状渗出
三、止血方法:
(一)抬高伤肢:
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
第一节
一、意义:
对意外或突发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初步的临时性的 处理,用以保护伤病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伤害,减轻伤
急
救
病员的痛苦,预防并发症,为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急救是否及时,正确,直接影响生命安全和今后的治
疗效果。
二、原则:
(一)抢救生命第一: 1、首先抗休克。 2、注意保暖或防暑; 3、止血。 (二)动作要快: 快抢救,快转运,争分夺秒,迅速敏捷,采取措施。 (三)注意事项: 1、态度和蔼亲切,忌粗暴; 2、要保持镇静,有条不紊。忌惊慌失措,故此失彼; 3、技术熟练、迅速; 4、了解病情,进行有效地抢救。后伴随去医院,向医
1、止痛、止血抗休克。可采用兴奋的加强手法; 2、夹板、绷带固定。例如肩关节脱位的固定; 3、立即送医院。 又:一些小脱位可以就地整复,整复后要注意防止肿胀。
七、功能锻练
1、急性期可以锻练其他关节; 例如:肘关节脱位可锻练肩、腕、手; 2 、中期可以小范围的伤关节获活动,静力活动;
3、后期进行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练习,以提高关节稳定性。
3、肌肉强力收缩: 肌肉猛烈收缩引起撕脱性骨折。
例如:踝关节内翻,可引起外踝尖撕脱性骨折;突然下跪,股
四头肌猛烈收缩,可发生髌骨骨折。 4、疲劳性骨折: 长时间的反复的直接或间接的力作用于骨骼的某一点上, 致使局部骨质发生组织改变而导致骨折。
例如:脚第二、三跖骨骨折; 胫腓骨疲劳性骨折;
这一类骨折无移位,但是愈合缓慢。
整复后7~12周。
消除疤痕,通利关节,增强肌力。
第四节 休克与急救
休克”一词为外来语 Shock 获得音译,原来的意思是“震荡”。
一、原因:
它是由创伤、出血、烧伤、脱水、重度感染、手术、药物过 敏、精神刺激等不同原因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或全身综合 症。
二、机制:
由于毛细血管灌注量急剧减少,引起组织代谢障碍和细胞 受损,导致组织器官缺氧,引起代谢紊乱,并导致神经系统和内 分泌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这种紊乱互为因果关系,产生恶性循环,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3、骨擦音(感):
骨折端相互磨擦时,听到的和感觉到的骨擦音和骨折动感。
注:如果没有以上体征,有人可能有骨折。
例如:嵌插性骨折;骨裂。
(三)检查:
1、压痛: 痛点固定、局限。
2、轴心挤压实验: 由远处向骨折处挤压可发生间接性痛疼,用于短骨。
3、轴心冲击实验: 由远处向骨折处冲击可发生间接性痛疼,用于长骨。
穴位,以使其恢复知觉。 2、止血、止痛,保证呼吸通畅。
3、对伤部包扎和固定,防感染和再伤。
4、神志清醒又无消化道损伤的可适量饮水,以解口渴。 5、防止再休克和便于进一步处理,应及时转院。 注:急救时最好不采用头低脚高位,以防颅内压增高,静 脉回流受阻,并使隔肌上升,影响呼吸。
第五节 关节脱位
一、概念:
3、根据脱位的原因分外伤性和病理性脱位;
4、根据脱位的程度分完全性和半脱位;
5、根据关节腔是否与外界相通分开放性和闭合性脱位。
五、症状
1、痛疼肿胀,瘀斑、压痛明显; 2、运动能力丧失;
3、畸形;
4、关节腔空虚;
5、“X”线检查。
注:脱位的初期,由于感觉神经阻滞、麻木,痛疼较轻。易于忽视伤情。
六、急救
生介绍病员情况及抢救经过。
第二节
出血的急救方法
一、出血与止血:
(一)止血的重要性: 人体血量因性别、时间、机能状况发生重有75毫升血,
一个人的总血量一般达到4000~5000毫升。 如果失血达五分之一,就会出现乏力、头晕、口渴、 面色苍白等急性贫血症状。如果失血达三分之一,就会 有生命危险。
三、征象
休克的过程分为兴奋期和抑制期。
(一)兴奋期:
烦躁不安、呻吟、叫喊、表情紧张、面色苍白、脉快有力、 呼吸表浅、急促。
(二)抑制期:
短时间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全身软弱无力,四肢发凉, 血压下降,脉快无力。严重的还伴有口渴、头晕、出冷汗、发 绀、酸中毒、昏迷等。
四、急救
1、针刺或指掐人中、内关、足三里、合谷、十宣、涌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