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机械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精细梳理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 长度单位及换算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µm、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与c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道nm 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311331181nm=10101010dm=10dm=10dm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4)一本书的厚度为8_mm_;课桌的高度约为80_cm_;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8_cm_;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0_cm__;双人课桌的长度是120_cm__;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_mm__;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_mm__;教室门的宽度是0.95_m__。
手指的宽度约为1_cm__;自行车的高度约为1.1_m__。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100_μm__。
一元钱硬币的厚度约为2_mm__;手掌的宽度约为1_dm__;一个分子的直径是20_nm__;分析:先把长度的几个单位都写出来,然后代入原题的数字,看一下是否符合常理,就可以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2节运动的描述01知识管理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位置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定义: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总是要先选择一个物体作为__标准__,这个被选择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__参照物__.注意:参照物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否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对同一个物体而言,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方法: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一般的分析思路如下:(1)确定研究对象;(2)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参照物;(3)最后,把自己放到这个参照物上去看被研究的物体,从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理解为“参照物上长着观察者的眼睛”.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特点: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一般__不同__(填“相同”或“不同”),可见运动和静止是__相对__的.注意:运动是绝对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我们平时所说某物体静止,是指它相对于所选取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所谓的相对静止.02基础题知识点1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B )A.行星转动B.鲜花怒放C.枯叶飘落D.骏马奔腾2.公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水里游动的鱼、天空飞翔的雄鹰,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__变化__.物理学中称这种现象为__机械运动__.知识点2参照物3.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参照物就是静止不动的物体B.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C.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照物D.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4.(长春中考)端午节当天,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南湖游玩,他们坐在行驶的船中,观赏南湖的景色,小明认为爸爸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C )A.船B.小明C.岸边的树D.妈妈5.(益阳中考)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关于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正确的是( C )A.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C.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D.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6.在商场里,妈妈和5岁的小东正乘自动扶梯下楼.小东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们跑下去吧!”妈妈说:“小东,这样很危险,下楼时要拉着妈妈的手,站着不动.”他们在下楼,可为什么妈妈会说下楼时要站着不动呢?这里的“下楼”是以__地面__为参照物来说的,“站着不动”是以__扶梯__为参照物来说的.知识点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7.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小欣与王佳上学时并排而行,则她们是相对静止的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眼看它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夜晚,月亮在云层中穿梭,李倩说云层是绝对静止的8.(攀枝花中考)小华和妈妈在仁和区湿地公园骑双人自行车游玩,小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是以__妈妈或自行车__为参照物,但站在地面上的爸爸认为他是运动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__相对__的.03中档题)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就运动,位置没改变就静止C.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离开了参照物就失去了意义D.机械运动就是各种机械所做的运动10.(郴州中考)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C )A.站台B.甲车C.乙车D.自己11.(武汉中考)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B.“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C.“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给人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如图所示,“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从物理的角度分析,以“小桥”为参照物,“老树”是__静止__的;若说“小桥”是运动的,是以__流水__为参照物.13.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交通大为改善.在南京“中山北路”平直的快车道上,有三辆汽车正同向顺风行使,此时甲车上的人感觉顺风,乙车上的人感觉逆风,丙车上的人感觉无风.若以丙车为参照物,风与丙车处于相对__静止__状态;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__运动__的.04拓展题14.小明喜欢打篮球,更喜欢观看电视转播的CBA比赛.他发现:运动员始终处于电视屏幕上,但我们却感觉运动员在球场上来回不停地跑动.这是为什么呢?对此,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在桌面上安装一条滑轨,上面放着一幅带轮子的背景画,前面放一个小卡通人物画.请你按照实验自己试一试.(1)当推动背景画向左运动时,会感觉到卡通小人向__右__(填“左”或“右”)跑.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__我们是以背景画为参照物__.(2)篮球运动员始终处于屏幕上,我们为什么会感觉他们在跑动呢?__因为我们在观看时是以电视画面中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了参照物__.15.如图所示为学校运动会接力赛交接棒情景,小铭同学发现在4×100 m 的接力赛交接棒的过程中有两种交接方式:第一种:下一棒的同学站在原地不动,上一棒的同学快速跑过来立即停下,再交接棒.第二种:下一棒的同学在上一棒的同学快到时也向前跑,在都向前跑的过程中交接棒.你觉得哪一种交接棒的方式较好?请分别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说出两种交接方式的优点或缺点?解:第二种方法更好一些.第一种方法容易接到棒,但停下来会影响成绩;第二种方法成绩会好一些,但如果不能保持相等的跑步速度容易掉棒.。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v=s/t 变形 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ⅱ 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 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描述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
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也不变。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但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
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时,可以用平均速度,即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引入速度概念,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速度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公式:v = s/t,其中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 (km/h)作为速度的单位。
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 = 3.6km/h。
四、长度的测量1. 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2.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并与被测物体长度平行。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而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能够避免。
五、其他重要概念1. 运动的相对性:运动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2.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m,1m=dm=cm=mm=um=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其中的估读值为cm.(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cm。
(图1)(图2) (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mm.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1h= min= s;1min= s;30min= h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或秒)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初二物理上册机械运动

初二物理上册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自然界中任何物体都在不停地作机械运动。
(1)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时,必须以另一个假设为一动的物体并作参照标准,这个假设一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坐在汽车上的乘客相对于自己所坐的车子位置未变是静止的,而对于路旁的路标位置在改变是运动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相对于任何一个参照物都静止的物体,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对应状态和旋转对应状态和旋转就是机械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对应状态中,各点的运动的情况都相同,它可能将就是直线运动,也可能将就是曲线运动。
旋转中,物体上各点都紧紧围绕同一直线并作圆周运动,各点的运动情况都不相同。
2.机械运动的普遍性机械运动就是宇宙中最广泛的现象。
宝马的汽车、刺穿夜空的流星、球场上的足球健儿,都在搞机械运动。
平时指出一动的房屋、桥梁、树木、山岭,都追随地球进动,同时拖太阳太阳,整个太阳系,以至整个银河系,也都在不停地搞机械运动。
3.参照物选择与物体运动静止的判断a.参照物的挑选就是任一的,无法以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b.没有特殊指明时以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c.一旦被选为参照物假设其速度为零。
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依靠参照物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掌握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确定研究对象、确定参照物,并假定参照物不动、分析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有无位置的变化。
4.边线、加速度和路程(1)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上的点,可由位置坐标表示。
(2)加速度:则表示边线变化的物理量。
加速度就是矢量,需用一根存有向线段则表示。
在直线运动中,加速度需用两个座标高则表示。
(3)路程:物体通过的实际路径的总长度,是标量。
5.时刻和时间时间和时刻可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每一个点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它与物理现象的某个状态对应,如位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总之: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一个物体 的运动和静止。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以地 面为参照物的,这时一般不说明其参照物是什么。
观看动画并思考
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 子弹呢?
因为子弹相对于飞机的飞行 速度很小或两者的速度大小 一样,它们之间可以认为是 相对静止。
思考
1.分析下列物体相对于什么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什么 物体是静止的?
思考
图示中用厚刻 度尺测量物体 长度,哪个是 正确的?
3.读:即读数,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如图丙所
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 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计值。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丙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
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8cm。
2.78cm
总结为四个 字:选、放、
读、记
分度值不同,读数也不同 分度值 1mm ; 物体长度为 2.78cm 。
分度值 1cm ; 物体长度2.7cm。
练一练
如图所示,用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 度值是 1mm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2.12cm 。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想一想:如何测量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
文具盒
选定参照物
课桌
判断位置 是否变化
运动
课本
静止
物体的运动和 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 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 相对静止。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
1. 定义。
-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飞机在天空中飞行,轮船在海面上航行等,这些物体的位置都在随着时间不断改变,都属于机械运动。
2. 普遍性。
-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大到天体,如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月球绕着地球公转;小到微观粒子,如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等,都存在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1. 定义。
-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例如,当我们说汽车在行驶时,我们是以地面或者路边的树木等为参照物的;如果以汽车里的乘客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2. 选取原则。
-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但在实际研究问题时,为了方便,我们通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比如在描述房屋、树木等的静止状态时,默认的参照物就是地面。
- 一旦选定了参照物,就假定该参照物是静止的。
例如,当我们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时,路边的树木就是运动的,因为我们假定汽车是静止的,而树木相对于汽车的位置在不断改变。
- 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因为如果以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这样就无法描述其运动状态了。
例如,我们不能以汽车本身为参照物来描述汽车的运动状态。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 含义。
- 对于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时,乘客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乘客是运动的。
- 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我们必须明确参照物是什么。
2. 实例。
- 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在两列并排停靠在站台上的火车中,当我们坐在其中一列火车里,看到另一列火车启动了,我们会以为是自己乘坐的火车在运动,而实际上是我们以启动的那列火车为参照物了,当我们以站台为参照物时,就会发现是另一列火车在运动,自己乘坐的火车仍然静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自然界中任何物体都在不停地作机械运动。
(1)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时,必须以另一个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作参考标准,这个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坐在汽车上的乘客相对于自己所坐的车子位置未变是静止的,而对于路旁的路标位置在改变是运动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相对于任何一个参照物都静止的物体,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平动和转动平动和转动是机械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平动中,各点的运动的情况都相同,它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转动中,物体上各点都围绕同一直线作圆周运动,各点的运动情况都不相同。
2.机械运动的普遍性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奔驰的汽车、刺破夜空的流星、球场上的足球健儿,都在做机械运动。
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桥梁、树木、山岭,都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以至整个银河系,也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3.参照物选择与物体运动静止的判断
a.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不能以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b.没有特殊指明时以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c.一旦被选为参照物假设其速度为零。
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依靠参照物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掌握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确定研究对象、确定参照物,并假定参照物不动、分析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有无位置的变化。
4.位置、位移和路程
(1)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上的点,可由位置坐标表示。
(2)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位移是矢量,可用一根有向线段表示。
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可用两个坐标差表示。
(3)路程:物体通过的实际路径的总长度,是标量。
5.时刻和时间
时间和时刻可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每一个点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它与物理现象的某个状态对应,如位置。
时间轴上的一段间隔表示时间,它与物理现象的某一过程对应,如发生一段位移。
在分析物理现象时要有明确的时刻和时间观念。
6.速度的概念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t,速度单位:m/s,常用单位有m/s和km/h。
1m/s=3.6km/h
8.变速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速度不断变化,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运动。
变速运动很复杂。
9.平均速度的概念
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
在变速运动中,用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某一运动过程的快慢。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公式,物体在某一运动过程中经过的路程为s,所用的时间为t,其平均速度为v=s/t 。
10.平均速度的测量
首先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掌握了长度及时间的测量,由v=s/t,就可以求得平均速度。
A.长度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2)刻度尺使用:
1.使用前要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
①一选:要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
②二放: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a)零刻度线与被测物边缘对齐(b)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c)对于厚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d)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③三看: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④四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五记: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4)长度的单位
①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②单位换算见《质量与密度》的总结。
(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a)累积法: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进行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量的数量。
(b)化曲为直法:用线或细绳沿着曲线绕上一周,作好两端的记号或割除多余部分,然后轻轻地拉直,放在刻度尺上量出线或细绳的长度,即为所测曲线的长度。
(c)滚轮法:用一轮子沿曲线或直线滚动,记下轮子滚动圈数,测出轮子直径算出周长,用轮子周长乘以圈数就得到这一曲线的长度。
(d)辅助工具法:用直角三角板。
方法如图:测硬币直径;测乒乓球直径;铅笔的长度;圆锥的高度。
B.时间
(1)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1 h=60 min,1 min=60 s。
(2)测量工具是钟表。
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用秒表。
秒表的使用:第一次按按钮启动,第二次为停止计时,第三次为表针归零。
停表小刻度盘显示的是min大刻度盘显示的是s。
注意:小盘的分度值是大盘的量程。
C、误差
(1)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就叫误差。
(2)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a)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b)仪器本身不准确。
(c)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注意: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