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材 幼儿园中班综合课
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可爱的秋虫教案设计

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可爱的秋虫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教材,主要围绕“可爱的秋虫”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认识秋虫》,详细内容涉及秋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秋虫的外形特征,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种类的秋虫。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秋虫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观察、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秋虫的分类及生活习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践,让幼儿了解秋虫的外形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秋虫图片、实物、观察箱、教学PPT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去户外捕捉秋虫,观察秋虫的外形特征。
(2)引导幼儿将捕捉到的秋虫放入观察箱,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PPT展示秋虫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秋虫的外形特征。
(2)讲解秋虫的分类和生活习性,让幼儿了解秋虫的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描绘他们捕捉到的秋虫。
(2)组织幼儿进行秋虫分类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幼儿继续观察秋虫,了解更多关于秋虫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可爱的秋虫2. 内容:(1)秋虫的外形特征(2)秋虫的分类(3)秋虫的生活习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秋虫,记录它们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况。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秋虫,描述其外形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秋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保护自然环境,关爱小动物。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开展“秋虫科普知识”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庭中继续探索秋虫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的户外捕捉秋虫活动。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我身边的手机》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我身边的手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工具》,详细内容为第三节《我身边的手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手机的用途,认识到手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学会正确使用手机。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机的起源、发展及基本功能,认识到手机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2. 培养幼儿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知道在特定场合下使用手机的注意事项。
3. 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通过手机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手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学会正确使用手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机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每组一部手机(用于演示和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一位小朋友上台,让他(她)模仿家人使用手机的场景。
(2)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他(她)在使用手机?手机有什么作用?2. 例题讲解(1)出示手机模型,讲解手机的起源、发展及基本功能。
(2)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手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打电话、发短信、拍照等。
3. 随堂练习(1)请幼儿分组操作手机,尝试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基本功能。
(2)讨论: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4. 小结(1)手机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可以方便地与他人沟通。
(2)使用手机时,要注意安全,遵守公共秩序。
5. 拓展延伸(1)讨论:手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还有哪些功能?(2)课后请幼儿观察家人使用手机的情况,了解手机的其他用途。
六、板书设计1. 《我身边的手机》2. 内容:(1)手机的起源、发展及基本功能(2)手机在生活中的应用(3)手机使用的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画一画你最喜欢的手机。
(2)列举手机的三种用途。
2. 答案:(1)略(2)示例:打电话、发短信、拍照八、课后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小动物的家》

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小动物的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快乐成长》第三章《可爱的动物》,详细内容为“小动物的家”。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幼儿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认识到保护动物家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小动物,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居住环境。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居住环境。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动物图片、动物家园模型、PPT课件。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的名称。
(2)教师讲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居住环境,引导幼儿关注小动物的生活。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小动物的家,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动物家的特点。
(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如何为小动物建造一个舒适的家。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水彩笔等材料,引导幼儿为小动物设计一个家。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作品。
(2)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作品,其他幼儿给予评价。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我们还可以为小动物做些什么?”,引导幼儿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动物的家》2. 内容:(1)小动物的生活习性(2)小动物的居住环境(3)关爱动物,保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小动物设计一个家2. 答案:(1)画出小动物喜欢的家园。
(2)用文字描述小动物家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居住环境,培养了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幼儿园中班教案(通用15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通用15篇)幼儿园中班教案1活动目标:1.欣赏散文诗"听雨",感受春雨带来的美好意境。
2.学说象声词,尝试用象声词创编儿歌。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图片活动过程:1.通过谈话引出活动主题。
你喜欢春雨吗?春天的细雨像什么?打在身上有怎样的感觉?2.分段欣赏散文诗《听雨》。
小蝴蝶为什么觉得没意思?妈妈是怎么和他说的?小雨点发出了哪几种声音?它落到什么地方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的呢?小雨点落在这些地方好像在做什么?幼儿完整欣赏散文。
教师带领幼儿学说象声词:沙沙沙、叮叮叮、吱吱吱、嗒嗒嗒。
3.创编儿歌《快乐的小雨点》。
小雨点,沙沙沙,是和树叶在玩耍;小雨点,叮叮叮,落在屋上翻跟头;小雨点,吱吱吱,是和花儿捉迷藏;小雨点,嗒嗒嗒,在和蝴蝶打招呼。
想一想,小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还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引导幼儿尝试使用象声词表现小雨点落在不同地方发出的声音。
教师鼓励幼儿将刚才想象的内容编入儿歌中,并进行朗诵。
散文诗:《听雨》春天到了,窗外下起了细雨,小花蝴蝶不能出去玩。
他舞着美丽的翅膀在屋子里飞来飞去,嘴里嘟哝着:"没办法出去玩,真没意思。
"蝴蝶妈妈慈爱的看着小花蝴蝶,然后带他到窗前,"孩子,你来听,小雨正在唱歌呢!""妈妈,你说什么呀!小雨怎么会唱歌?"妈妈向他点点头,闭上眼睛仔细听。
小花蝴蝶闭上眼睛侧着耳朵静静的听,"啊,听见了,听见了,沙沙沙,那是小雨跟森林里的树叶在玩耍;叮叮叮,那是小雨在小熊的铁皮窗上翻跟头;吱吱吱,那是小雨钻进花蕊里;嗒嗒嗒,那是小雨在敲自家的窗玻璃,跟自己打招呼呢!"小花蝴蝶高兴的'说:"沙沙沙,叮叮叮,吱吱吱,嗒嗒嗒,小雨在唱一支多么有趣、多么好听的歌啊!"窗外,小雨还在轻轻的唱;屋里,小花蝴蝶在静静的听。
幼儿园中班综合优质教案棋类游戏

幼儿园中班综合优质教案棋类游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棋类游戏展开,选取教材《幼儿棋类游戏指导手册》中的第三章“趣味棋类”,详细内容为“小熊吃糖”和“青蛙过河”两款棋类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棋类游戏的规则,掌握基本的走棋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两款棋类游戏的规则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幼儿观察力、思维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棋盘、棋子、教学课件、计时器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棋盘、棋子、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小熊吃糖和青蛙过河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课件,讲解两款棋类游戏的规则和走棋方法,引导幼儿观察棋盘,思考如何获胜。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两款棋类游戏的实战演练,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棋类游戏比赛(1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棋类游戏比赛,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棋类游戏2. 内容:(1)小熊吃糖(2)青蛙过河(3)游戏规则(4)走棋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两款棋类游戏的规则和走棋方法。
(2)与家人一起进行棋类游戏,记录比赛结果。
2. 答案:(1)小熊吃糖:双方轮流移动小熊,将棋盘上的糖果全部吃完的一方获胜。
(2)青蛙过河:双方轮流移动青蛙,先将青蛙全部移动到对方阵地的一方获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尝试设计自己的棋类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组织亲子棋类游戏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棋艺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棋类游戏的选择需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各种各样的刷子》附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各种各样的刷子》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小能手》,详细内容为“各种各样的刷子”。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刷子种类、用途及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知各种刷子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趣事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各种刷子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刷子,了解其名称和基本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刷子(牙刷、鞋刷、油漆刷、梳子等)若干,图片,PPT。
学具:每组一套刷子,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各种刷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和用途。
2. 新课导入(1)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刷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刷子的名称。
(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各种刷子的使用方法,并分享感受。
(3)教师讲解各种刷子的用途,帮助幼儿了解其功能。
3. 例题讲解教师以牙刷为例,讲解正确刷牙的方法和重要性。
4.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画纸和画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刷子。
(2)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刷子,讨论其用途并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各种各样的刷子》2. 内容:(1)刷子名称:牙刷、鞋刷、油漆刷、梳子等。
(2)刷子用途:刷牙、刷鞋、刷墙、梳头等。
(3)使用方法:正确握笔、用力均匀、注意卫生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协助下,找出家中的刷子,并了解其用途。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各种刷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幼儿的参与度,提高互动性。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类型的刷子进行创作,如用牙刷画画、用鞋刷做手工等。
(2)开展“我是生活小能手”活动,鼓励幼儿在家中使用刷子,提高自理能力。
中班综合,我的生日教案

篇一:《我的生日》教案《我的生日》教案教学目标1、能感受父母、亲人、老师及同学的关怀,并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谢。
2、能正确对待“过生日”,并愿意学习过有意义的生日。
3、知道生日对自己成长的意义,能对自己今后的成长提出新的要求。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自己成长过程中他人给自己的关心和帮助。
2、引导他们注意自己的成长与周围人的关爱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活动一、生日那天1、导入:出示一张小学生的生日照片,请学生观察、思考照片中的学生在干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2、介绍:你的生日是怎样过的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学生拿出自己的物品,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介绍。
教师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同学在全班介绍。
3、小结要点:我们每个人都有开心的生日体验。
4、绘画从出生到现在我们过了很多生日。
在这些生日中,你最难忘的是哪一个?请学生用画笔将自己最难忘的那一次生日留在画纸上。
最后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画的这次生日为什么难忘。
5、小结要点:每个难忘的生日背后都有一个难忘的故事。
活动二、我要感谢的人1、导入:学生听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讨论:小乌鸦为什么爱妈妈?学生自由交流。
3、小结要点:小乌鸦没有忘记是妈妈把它抚养长大的。
其实,我们的成长也和小乌鸦一样,离不开爸爸妈妈还有周围许许多多的人的关怀和帮助。
说说关心和帮助过你的人,讲讲你和他们之间的故事。
4、故事会—我的成长故事。
学生自发上台讲自己成长的故事。
5、小结要点: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很多人给予了我们关心和帮助。
在生日这个重要的成长时刻,你想怎样对他们表示感谢呢?6、手工或制作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关爱自己的关心人们表达感谢,如做感谢卡、做手工、写感谢信等。
篇二:我的生日教学设计我的生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交流自己过生日时的情景,感受亲人、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关爱。
2、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来感谢在成长过程中给过自己关心和帮助的人。
3、知道生日对自己成长的意义,能对自己今后的成长提出新的要求。
幼儿园中班教案《水果拼盘》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水果拼盘》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生活实践活动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饮食》,详细内容为“水果拼盘”。
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水果拼盘,使他们对各种水果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深入,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各种水果的名称、特点和营养价值。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水果拼盘。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对饮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掌握各种水果的特点和营养价值,以及水果拼盘的制作方法。
重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水果刀、砧板、模具、围裙、手套等。
学具:小盘子、小刀、模具、餐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水果,让他们说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及原因。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讲解各种水果的名称、特点和营养价值,让幼儿了解水果对身体的好处。
3. 制作水果拼盘(15分钟)a. 教师演示水果拼盘的制作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b. 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水果,按照教师的要求,动手制作水果拼盘。
c.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利用剩余的水果,自由发挥,创作属于自己的水果拼盘。
5. 作品展示(5分钟)每组展示自己的水果拼盘,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果拼盘》2. 内容:a. 水果的名称、特点、营养价值b. 水果拼盘制作步骤c. 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水果拼盘,并拍照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2. 答案:a. 选择水果: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选择23种水果。
b. 制作过程:参照课堂上学到的制作方法,注意安全使用小刀。
c. 拍照分享:完成水果拼盘后,拍照至班级群,与大家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家园共育: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开展的水果拼盘活动,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制作水果拼盘,增进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