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肉制品价格上涨的经济学分析 精品

合集下载

近期猪价上涨经济学分析

近期猪价上涨经济学分析

近期猪价上涨经济学分析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猪肉价格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

近期猪价出现了明显的上涨。

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学原理的思考和分析。

本文将从供需关系、成本推动力和政策影响等方面对近期猪价上涨进行经济学分析。

从供需关系的角度来看,猪肉价格上涨与猪肉的供需关系密切相关。

目前,我国畜牧业正经历着一次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的阶段。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肉类产品的要求逐渐从数量上的满足转向了品质需求。

这导致了市场对高品质猪肉的需求增加,而供给并没有及时跟上。

近年来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以及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也是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

供需关系的失衡导致了猪肉价格的上涨。

成本推动力也是近期猪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猪肉生产的成本主要包括饲料成本、养殖成本和人工成本等。

近期国际粮价上涨,国内大豆和玉米等饲料价格也在上涨,造成了猪肉生产成本的上升。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养殖企业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和生产成本控制,加大了对生猪养殖的投入,也增加了成本。

成本推动力直接导致了猪价的上涨。

政策影响也是近期猪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养殖业规范化政策,限制了一些小规模养殖场的生产,导致生猪供给减少。

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禁止野猪肉的销售,也使得市场上的猪肉供给减少。

政策的影响使得生猪供给减少,从而推动了猪价的上涨。

近期猪价上涨是由供需关系失衡、成本推动力和政策影响共同作用所导致的。

这一现象充分体现了经济学原理在市场运行中的重要性。

为了应对猪价上涨所带来的影响,需要从解决供需关系的失衡,降低猪肉生产的成本,以及更加合理的政策引导等方面入手,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也需要加强监管,避免市场垄断,确保猪肉价格的合理稳定。

希望随着国内畜牧业的发展,猪肉价格能够尽快回到合理水平,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更好的保障。

猪肉价格上涨的经济学分析

猪肉价格上涨的经济学分析

一、供给方面1、非洲猪瘟导致猪肉量供给下降非洲猪瘟具有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的特点,一旦非洲猪瘟蔓延开来,就会造成养猪场大量的生猪死亡。

对于猪来说,这种病毒的传染性极强,死亡率极高,几乎是100%致死的概率,如此就导致生猪的数量越来越少,猪肉市场上的供给量减少,自然市场上猪肉的价格就会上涨。

2、环保政策日益严格,为响应环保精神,不少农村地区关停了一大批违规的养猪场。

在该政策的影响下,农村散户养猪也越来越艰难,好多散户放弃了养猪。

两者的因素相作用下,生猪市场的供应量就大大下降了。

3、不法商贩恶意炒作,囤货居奇。

不少不法商贩看到市场上猪肉价格上涨,就把手中的生猪肉囤积起来,不再出售,这样就会导致市场上的猪肉供给量更少,猪肉价格更加上涨,不法商贩越涨越囤货,由此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4、猪周期的影响。

猪周期就是指一种经济现象,这个经济现象是“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

猪周期的道理很简单,康波财经小编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假如康波财经小编开了一个养猪场,如果今年生猪市场上行情不好的话,那么康波财经小编就会杀掉母猪减少生猪存栏量,以此来减少养殖成本,维持养猪场的正常运转。

一段时间后肉价涨起来,康波财经小编又会扩大养殖规模,结果在生猪出栏时生猪产量提高,市场上生猪的供给量上升,猪肉的价格下跌,康波财经小编就又开始杀母猪,猪周期由此形成。

二、需求方面因为猪肉属于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猪肉的需求比较稳定。

我们可以想想在生活中,大家每月消费猪肉的量也相对固定。

总的来说,猪肉市场上,猪肉的需求一定,猪肉的供给却下降了,因此前段时间猪肉的价格才会上涨。

据康波财经小编在农业部看到的消息:猪肉价格已经恢复性回调。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16省市猪肉价格总指数已经连续两周环比下跌。

11月8日-14日,猪肉批发价格为49.84元/公斤,环比下降4.4%。

截至11月15日14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48.13元/公斤,比11月14日下降0.9%。

研究性学习----猪肉价格上涨问题

研究性学习----猪肉价格上涨问题

课题名称:研究猪肉价格上涨对我市人民生活的影响背景:2007年,中国猪肉价格一路彪升,从最初的5元一斤短短数月创下了14元甚至更高的历史记录。

抱怨猪肉价格暴涨的时候,本小组决定研究猪肉价格上涨对我市人民生活的影响。

活动目的:了解社会动态变化,并通过对猪肉价格的变化深入探讨其对人们的影响,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可知的市场经济的利弊,并针对部分问题提出完善的建议。

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周边的居民,整理分析,得出猪肉价格变动对本地区人民的影响。

并通过网络途径了解更大范围的影响,再深入研究起产生原因及反映出来的目前市场经济的存在的值得重视的问题。

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猪肉价格的上涨对消费者的影响较大。

而猪肉价格上涨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价值量的增加减少以及供求关系的影响。

此次猪肉价格变动中,体现了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作用,也反映出市场调节滞后的缺陷,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够,同时也折射出投资者畏惧的心理。

结论:猪肉价格变动影响居民生活,其原因是价值量的变化和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市场调控滞后性的表现,也反映出政府未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一、研究结果猪肉上涨对消费者生活的影响[由调查统计得出]1. 大多数人比较倾向于购买猪肉类肉制品,且价格上涨时也一般不改变饮食习惯。

可见,猪肉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其需求量受到其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

但有超过半数的人会在猪肉价格上涨的时候选择购买作为其替代品的羊肉、牛肉等,一定程度上使这些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2.现在的市场上,出现的问题产品较多,消费者在购买猪肉时也会遇到灌水猪肉、病害猪肉等问题猪肉,在调查中只有2%左右幸运的消费者未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这些问题猪肉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安全权和生命健康权。

3. 面对猪肉价格的上涨,在调查中,有近半数的消费者表示担忧,其中有约8%的居民表示很担忧,加重了经济负担,增加了较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

最后了解了人们对于市场经济的看法,绝大多数的居民都认为利大于弊,可见这样的经济制度还是比较适应现在的国情的。

猪肉价格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猪肉价格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猪肉价格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猪肉作为我国人民最重要的肉类食品之一,其价格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猪肉的价格也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本文将探讨猪肉价格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相互影响。

一、猪肉价格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猪肉价格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其价格波动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猪肉价格的上涨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居民的购买力会下降,他们可能会减少猪肉的消费,转而选择其他肉类或食品。

居民的消费水平的下降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因为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其次,猪肉价格的上涨也会影响到食品加工行业和餐饮行业的运营成本。

猪肉价格的上涨意味着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采购猪肉的成本增加,导致他们的产能减少或者利润率下降。

这对于整个经济来说,也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最后,猪肉价格的波动还会影响到农民养殖业的发展。

猪肉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刺激农民增加养殖规模,以追求更高的利润;而猪肉价格的下跌则可能导致农民减少养殖规模或者放弃养殖。

这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的发展。

二、经济发展对猪肉价格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快慢和水平也会对猪肉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养殖技术的进步,提高猪肉的生产效率,从而降低其生产成本。

这将使得猪肉的市场供应增加,价格下降。

其次,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还会改善人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当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时,他们对于高品质肉类产品,如猪肉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这将推动猪肉价格上涨。

最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还会增加出口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猪肉的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

国际市场的需求增加将推动猪肉价格上涨。

三、猪肉价格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猪肉价格与经济发展并非单向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首先,猪肉价格的波动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节奏和稳定性。

如果猪肉价格突然大幅上涨,消费者的购买力将受到压缩,这可能导致整体消费水平下降,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拖累。

微观经济学案例

微观经济学案例

第二章案例猪肉涨价的经济学启示最近,猪肉价格暴涨已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据5月23日《京华时报》报道,北京猪肉价格一个月上扬14次,价格比去年翻倍。

同时,猪肉涨价也带来了一些连锁反应,带动了肉制品和其他肉类。

根据近期对猪肉价格的监测结果显示,从上月起北京猪肉的价格开始持续上涨,猪肉价格及猪下货每公斤上涨2元左右。

不仅北京的猪肉暴涨,沈阳肉价一年内翻番,青岛肉价一月涨四次,长沙猪肉均价在19元/公斤之上,卖出10年最高价,济南已达到历史最高……近一段时间以来,肉价上涨的势头迅猛,席卷全国。

猪肉的价格为何高涨?主要原因是供求不平衡。

有人分析认为猪肉价格上涨是由于2005年夏季国内大范围发生“猪链球菌”病,导致大量生猪死亡、宰杀、抛售,生猪供给减少的结果,全国猪源出现短缺。

也有人分析认为,近半年内玉米、豆粕等猪饲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导致养猪成本增加,农民为了避免亏本,减少了养猪的数量。

加上不少内地市场从生猪收购到屠宰,再到市场销售,中间环节多,费用高,令养猪户利润空间薄,不少农户在前一轮就淡出这个行业,所以养猪的人越来越少。

还有人认为由于去年生猪收购价格偏低,导致养猪户积极性不高。

也有人分析认为是垄断者制造的肉价上涨。

经济学家们应该还记得过去的“猪循环”(hog cycle)——在经济发展的早些年学习到的。

这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市场的价格受周期性涨跌的影响,因为在价格变化和生产之间的反应滞后。

中国现今的猪肉价格并没有比2004年时的最高点高太多。

当时的高价格促使农民大量饲养生猪,在两年内价格大幅下跌,反过来又令农民不愿养猪。

但是,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不必担心肉价上涨,他们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猪肉涨价对养猪的农民来说,可以增加收入。

无论如何,目前,猪肉价格高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甚至这种急剧大幅的价格上涨已演变成一起全国性的政治事件。

为此,中国总理温家宝考察了猪肉市场,并向百姓表示目前状况并未失控以缓解人们的焦虑情绪。

近期猪价上涨经济学分析

近期猪价上涨经济学分析

近期猪价上涨经济学分析猪肉是中国人主要的肉类食品之一,因此猪肉价格的上涨对中国的经济和民生有重要影响。

近期猪价上涨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生猪养殖业的供给短缺、口蹄疫疫情的影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多个因素。

下面从供需关系、投资、政府政策等角度来分析近期猪价上涨的经济学原因。

供需关系是影响猪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几年来,受生猪养殖业的环保压力增加、养殖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等因素的影响,生猪养殖规模逐渐减少,导致猪肉供给相对紧缺。

口蹄疫疫情的暴发也导致了一定数量的生猪死亡,进一步加剧了供给短缺。

与此中国人均收入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导致猪肉需求增加,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推动了猪价的上涨。

投资是影响猪肉价格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猪肉价格的上涨,养殖户的盈利能力增加,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涌入养猪业。

这种投资增加可以提高生猪的供应量,从而缓解供需矛盾,使猪价趋于稳定。

投资的回报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因此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的增长,价格上涨仍然存在一定的压力。

政府政策也会对猪价的上涨产生一定影响。

为了稳定猪肉价格、保障国内市场的供应,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增加国家储备冻猪肉的投放、减少关税等。

这些政策可以部分缓解供给紧张的情况,稳定市场价格。

政府政策的效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发挥,因此在短时间内猪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会对猪价产生影响。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导致了猪肉的进口限制,使得国内市场供应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

非洲猪瘟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也对猪肉的供应和价格产生了不利影响。

这些外部因素的变化使得猪价的上涨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近期猪价上涨是由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供需关系的变化、投资的增加、政府政策的影响以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都对猪价产生了影响。

在未来,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生猪养殖业的支持、促进投资增加、稳定市场预期等措施来缓解猪价上涨的压力,确保猪肉市场供应的稳定。

猪肉价格上涨原因报告范文

猪肉价格上涨原因报告范文

猪肉价格上涨原因报告猪肉价格上涨原因报告范文猪肉价格上涨原因报告范文今年以来,吉首市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一路攀升。

日前鲜猪肉价格已达到每公斤17-18元,一些小市场和零售摊点已达到每公斤20元,比去年六月的每公斤12.00-13.00元上涨了28%-30%。

批发价格每公斤15元,去年同期为6元,增幅2.5倍。

一、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1、由于去年牲猪价格低迷,导致农民养猪积极性下降。

去年吉首市鲜猪肉零售价格每公斤仅有10-11元,毛猪调运价格每公斤才5.6-5.8元。

农民养猪得不到实惠,连养猪大户也出现亏损,养猪积极性受挫,宰杀母猪过多,存栏数量下降,从而造成今年牲猪出栏数量减少和市场供应紧张。

2、以玉米为主的饲料价格居高造成牲猪养殖成本上升。

今年以来粮食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升高。

玉米作为饲料牲猪的主要原料,国内价格由年初的平均1400/吨上涨到现在的1800元/吨,其它饲料价格涨幅也都超过了10%。

一头牲猪成本因此增加了60-70元。

3、受局部地区牲猪疫情的影响。

目前吉首地区70%的牲猪都要靠从秀山、酉阳等州边地区调进,我省、广东等地区因出现“猪”病疫情而猪源减少,也从秀山、酉阳等地调进,从而造成吉首主要进货渠道的分流。

比如今年贵州的猪就没有进入吉首市场,全部转销长沙。

4、州庆和房地产项目的大量开工,暂住人口增加,进一步拉动了消费。

以去年为例,吉首屠宰场每天宰杀牲猪180头,乾州屠宰场50-60头,私宰场30-40头,今年吉首屠宰场每天的屠宰增加到210头。

去年石家冲市场每天下午四点多钟才能卖完,且剩下的都要处理给小餐馆。

而今年每天到下午一点钟左右,整个市场的`肉全部卖光,没有低价处理的现象。

二、猪肉价格上涨后的对策和措施:猪肉价格上涨,有利于调动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但价格上涨过快,涨幅过高,就会给人民生活造成影响,特别是低收入家庭。

猪肉同粮食一样,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关系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最重要食品之一。

2023年肉制品加工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3年肉制品加工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3年肉制品加工行业市场分析报告肉制品加工行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食品加工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行业包括肉制品、禽肉制品、水产品、干燥制品等多个类别,是一个极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行业。

本篇文章将从市场需求、市场规模、市场竞争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市场需求:肉制品加工行业市场需求稳步增加,主要源于国内消费者对美食的追求。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肉制品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需求随之增加。

另外,餐饮行业和超市等销售渠道对肉制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

随着餐饮行业和超市等渠道的扩张,肉制品加工行业的市场需求会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市场规模:肉制品加工行业市场规模庞大,其总规模已经超过千亿。

从数据来看,2018年全国肉制品产量达到了1200万吨,其中猪肉制品产量居多,占到了总产量的60%。

禽肉制品、牛羊肉制品、水产品等也有较好的市场表现。

在肉制品加工行业中,香肠、腊肉、火腿、熟肉制品等是比较受欢迎的产品,销售额和产量都非常可观。

另外,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加,低脂肪、低盐、低卡路里等健康型肉制品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地扩大。

市场竞争:肉制品加工行业市场竞争激烈,这主要由行业内的竞争者数量、产品品质、价格等方面决定。

现在国内已经有很多肉制品加工企业,其中大品牌有梅林、双汇等,小规模企业也有很多,竞争非常激烈。

在产品品质方面,品质好的产品会得到更多的消费者认可和赞誉,品质差的产品则不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和青睐。

在价格方面,有些企业选择采用低价策略,有些则是选择创新、升级产品,使产品有差异化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获得更高的市场回报。

总的来说,肉制品加工行业市场需求、市场规模、市场竞争都非常强劲。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肉制品加工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企业应该通过不断地创新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制品价格上涨的经济学分析
猪肉涨价,不是一个简单涨价的问题。

是什么原因引起这次大规模的涨价?它将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以及政府又采取什么措施来缓解涨价压力?本文拟用经济学的一些原理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机会成本;弹性需求价格;消费者剩余;市场失灵背景从五月初开始,猪肉价格一路攀升,达到了十年以来价格的最高点,这也是全国各地的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5月末,猪肉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猪肉大涨价啦!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就是去年上半年受疫病和市场供需变化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持续下跌,一些养殖户为减轻损失,缩减养殖规模,而6月份后,虽然猪肉价格逐步回升,但养殖户的补栏进度比较缓慢,导致目前生猪存栏水平较低,市场供应少。

原因之二是2006年以来,玉米等主要饲料价格上涨,养猪成本增加。

目前,商务部已经采取措施加强各地的市场监测,引导养殖户适当补栏,增加市场供给,引导货源流向,调剂区域间的余缺。

那么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涨价的原因,应该主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分析从影响供给的因素价格,投入产品的价格,技术,期望,生产厂商数量来看1从价格方面来看是如何影响供给的——去年上半年受疫病和市场供需变化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持续下跌,一些养殖户为减轻损失,缩减养殖规模。

去年生猪收购价格低,养猪户纷纷屠宰母猪,生猪存栏大幅下降,直接造成可繁育母猪数量大幅减少,导致目前猪出栏量减少,市场上仔猪供不应求。

这一系列价格因素导致了生产规模的减少,养殖户的减少,猪肉的供给的减少是必然的。

2从生产投入的成本来看是如何影响供给的--去年四季以来,玉米等饲料原料涨价,使猪饲料从去年的138元公斤涨至今年的158元公斤,仅此一项使一头猪的成本上涨近200元;饲料价格的上涨致使饲养成本的提高。

再是屠宰费和运费上涨间接影响生猪的生产成本。

目前的屠宰费为32元头比去年同期上涨10。

由于受成品油价和交通部门限载的影响,造成生猪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每公斤上涨005元。

饲养人员工资上调拉动了生猪成本的上扬。

生产成本的大大提高导致了养殖户生产积极递减,大量的缩减规模。

从而导致了供给的减少。

3从生产的厂商的数量来看是如何影响供给的——据统计,去年四季度冀、鲁、豫、苏、浙、皖、川、渝、湘等9个主产区的生猪总存栏,除河北、重庆略有增长、河南基本持平外,其余6个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11月份生猪总存栏179亿头,比上年同期下降21%。

与上海市毗邻的苏、浙、皖3省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116%、19%和67%,导致养猪量明显减少。

厂商数量的减少,养殖数量的减少,直接影响了供给。

4从期望来看是如何影响价格---内地市场从生猪收购到屠宰,再到市场销售,中间环节多,费用高,使得养猪户的利润空间薄。

不少养猪户的理性选择就是退出这一行业,所以养猪人减少。

正是由于养猪人对养猪的期望值不高,积极性不高,也影响到了供给。

5从机会成本来看是如何影响供给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岗位的增多,以及在外务工待遇和工资的提高,大部分身份为农民的养猪户会选择进城务业而放弃养猪。

养猪的机会成本大大提高了,会计利润减少。

造成养猪户减少了,因此直接影响到了供给。

6影响供给的另一个因素是政府加强了对猪的监控力度。

最近几年,政府采取许多手段严格控制垃圾猪的生产与销售,基本上杜绝了垃圾猪流通。

尽管垃圾猪不在正规的生猪存栏统计中,但由于垃圾猪也是猪肉供给的一个来源,并且在某些地区占有不小的市场份额,所以垃圾猪的有效控制也减少了一部分供给这一项措施是有利于消费者的,并不能因为垃圾猪减少供给而提倡垃圾猪的生产。

上图反映的是由于生产商投入的成本不断的提高以及厂商数量的减少等因素,导致供给的减少。

供给由原来的1减少到了2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新的均衡点也发生变化。

从影响需求的因素收入,品味,和相关产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期望值来看。

1中国的农村人口之多,消费的者之多,农村市场广大,而当前正值农忙季节,农村市场对猪肉需求量增大。

这必将导致全国范围内猪肉价格的上涨。

特别是端午节即将来临我国的传统习俗肉食来庆祝节日,以及肉粽等新产品的出现,市场猪肉需求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因此猪肉价格仍有上升的可能并不会影响对猪肉的需求。

2人们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需求的增加。

考虑到去年以来机关事业单位大幅度提高工资,企业利润大增促使雇主和职工收入的增快,以及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速达到近几年新高,收入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而中国肉食是衡量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

因而收入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资本增加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需求的增加。

3人们的偏好和品味也影响到需求。

猪肉一直是中国大部分地区食用的主要肉食,也是人们认为营养的主要来源。

并且猪肉在煮食方面比较容易搭配。

虽然猪肉一直在涨价,但市民对猪肉喜爱有加。

需求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4相关产品价格。

由于其他的肉食产品如猪肉,羊肉,鸡肉等价格相对比较高。

虽然猪肉价格上涨,但也没能影响其需求。

需求仍在增加。

5消费者的期望值也影响到需求。

因为今年春天中国某些区域发生了禽流感,禽流感尽管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鸡肉的供给,但更大的影响是对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消费者由于心理恐慌而减少对鸡肉的消费,而鸡肉与猪肉又属于替代性比较强的产品,所以消费者对鸡肉销量的减少必然导致猪肉销量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