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翻译、背景
《过零丁洋》原文、翻译及赏析

《过零丁洋》原文、翻译及赏析《过零丁洋》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过零丁洋》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过零丁洋》注释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絮:柳絮。
萍:浮萍。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过零丁洋》主旨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过零丁洋》赏析一首联中“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
天祥于德祐元年(公元1275,宋恭帝赵㬎的年号),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公元1278,南宋卫王赵昺的年号)被俘,恰好四个年头。
过零丁洋注释及译文

过零丁洋注释及译文《过零丁洋》是中国古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注释及译文,并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形成一篇内容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文章。
注释:过零丁洋:凌波微步,轻松自如地走过寂静的洋面。
洲:小岛,此处指海上孤岛。
舟:小船。
火烧:引申为烈火烧焦。
巨郡:指古代中国属于郡管制的大地区。
译文:我凌波微步,轻松自如地走过寂静的洋面,穿过一座座小岛,乘坐小船悠然而行。
前方的海水轻轻泛起涟漪,如同微风拂过的涟漪一般,仿佛有一团烈火在燃烧,烧得天地间都寂静无声。
在这寂静的洋面上,我行走自如,如同游龙般自由翱翔。
前方的这片巨郡,辽阔而广袤,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伟大。
背景知识:李白是唐朝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被誉为“诗仙”,创作了许多传世之作。
他的诗歌展示了他豪放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感悟。
《过零丁洋》是李白早期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他在海上畅游的场景。
这首诗以豪放的笔调和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秉持自由不羁的人生态度,对大自然的赞颂与敬畏。
文章:《过零丁洋》是李白创作的一首意境深远的诗歌作品。
通过描绘诗人在海上行走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和谐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这首诗的注释中,凌波微步和轻松自如的走过寂静的洋面,揭示了诗人豁达自律的个性。
他以自由自在的姿态来往于小岛之间,乘坐小船随心所欲地畅游大海。
这种惬意而自如的状态,不仅显示了诗人精神世界的旷达,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积极心态。
诗中“火烧”的形象描绘,让人感受到有一团烈火在燃烧。
这种火焰的引申意义,可以理解为对激情和热情的追求。
这种热情不仅仅是审美追求,也将他深情的人生态度融入其中。
这处描写的精妙之处,使我们在读这首诗时能够立体感受到乘风破浪的勇敢和刚毅。
诗中巨郡的出现,也是对大自然壮丽与伟大的赞美。
诗人在这片辽阔的洋面上行走,感受到巨郡的广袤无垠,使他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正是这种敬畏之情,让他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和美丽。
《过零丁洋》赏析

《过零丁洋》赏析一、创作背景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丁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以明志。
当时南宋政权风雨飘摇,文天祥作为坚定的抗元志士,面临着生死抉择和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
二、原文及翻译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三、诗歌赏析1. 首联-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起笔回顾生平,“辛苦遭逢起一经”,诗人因科举入仕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这里强调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
“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指代战争,“寥落”表示稀少,写出了抗元战争的局势,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南宋的抗元力量越来越薄弱。
这两句诗概括地写出了诗人从入仕到抗元的艰辛历程,同时也暗示了南宋朝廷的衰败局势。
2. 颔联-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山河破碎风飘絮”将山河破碎的南宋王朝比作被风吹散的柳絮,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局势的危亡,南宋的江山已经支离破碎,如同风中飘絮般没有根基和依靠。
“身世浮沉雨打萍”则把自己的身世比作雨中的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风飘絮”和“雨打萍”对仗工整,生动地表现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个人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在动荡的局势中随波逐流。
3. 颈联-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这里运用了双关的手法。
“惶恐滩”是文天祥曾经兵败的地方,“惶恐”一词既写出了当时兵败时的惶恐心情,又表现出如今被俘后的惶恐不安。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过零丁洋》作者:[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
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③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
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南宋亡于本年,此时已无力反抗。
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
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
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④“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⑤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
宋瑞宗景炎二年,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⑥“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
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⑦汗青:史册。
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
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故称汗青。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赏析一: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
诗的开头,回顾身世。
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
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
过零丁洋古诗原文翻译

过零丁洋古诗原文翻译《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下面我们来看看过零丁洋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借鉴。
宋代:文天祥艰辛接踵而来起至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惊恐滩头说道惊恐,零丁洋里感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者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曲折如雨中浮萍飘泊无根,时起至时浮。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去!倘若能够为国尽忠,死后仍可以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注释零丁洋:零丁洋即为”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年底,文天祥率为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交战,兵大败阵亡,软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下:荒芜冷遇。
一作“诗史”。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年举兵抗元,至年阵亡,一共四年。
絮:柳絮。
萍:浮萍。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缩写字,先用风干干活其中的水分,干活后易写下而且不受到虫蛀,也表示汗青。
赏析首联中“起至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道的,“四周星”即为四年。
天祥于德祐元年(公元,宋恭帝赵的年号),举兵勤王,至祥兴元年(公元,南宋卫王赵昺的年号)阵亡,恰好四个年头。
此留世生平,思今忆昔。
从时间说道,拈出“入世”和“勤王”,一说道个人原文,一说道国家危局,两件大事。
唐宋时期,做为知识分子必须想要保家卫国,必须通过科举候补,候补就得读经,文天祥罹难时,衣带中存有个自赞文说:“念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
过零丁洋古诗原文翻译 作者是谁

过零丁洋古诗原文翻译作者是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一片忠心感天动地,这种宝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下面介绍的古诗是《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原文
过零丁洋
文天祥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及主旨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主旨: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公元1256年(宋理宗宝祐四年)举进士第一。
公元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兵东下,于赣州组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
次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被拘,后脱逃至温州,转战于赣、闽、岭等地,曾收复州县多处。
公元1278年(宋末帝祥兴元年)兵败被俘,誓死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
能诗文,诗词多写其宁死不屈的决心。
有《文山先生全集》。
过零丁洋原文翻译及赏析

过零丁洋原文翻译及赏析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注释: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而蒙朝廷重用,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
“干戈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几近灭亡。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破碎的山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
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比喻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人也曾为自己的命运惶恐忧虑,而今途经零丁洋又怎能不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
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译文
我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
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
我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
名。
三、注释
[1]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履善,一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南宋爱国诗人、抗元名将。
文天祥在被元军俘获后,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其晚年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著有《文山先生全
集》等。
[2]遭逢:指自己遇到朝廷的选拔。
[3]起一经:是指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
1256年,文天祥以进士第一名
的身份入朝为官。
[4]周星:岁星,即木星。
木星每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所有古人用周星借指十二年。
[5]惶恐滩:赣江十八滩之一,以水流湍急而著称,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
[6]汗青:古时候都是在竹简上写字,为了防止虫蛀,先要用火炙烤竹片,此时竹片中的水
分蒸发出来,样子很像人的汗珠,所有把书简称为汗青。
这里特指史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零丁洋》文天祥翻译、背景
【原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作者】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
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
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
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背景】
1278年五月,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溺水后因自幼的娇生惯养和体质虚弱而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端宗的7岁的弟弟赵昺即位为皇帝,年号祥兴。
朝廷迁至厓山,加封文天祥信国公。
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
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
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辞拒绝。
1279年正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
船过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中山市南,靠海有个零丁山,山下海面叫零丁洋),元军都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厓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写下此诗以死言志,严正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