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顺磁共振(EPR2006-B)

合集下载

《电子顺磁共振》课件

《电子顺磁共振》课件

根据样品的属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 参数,如磁场强度、射频频率等。
六、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
将样品制备成薄片或粉末,保证样品的纯度和适合的形态。
2
设置仪器参数
根据实验要求设置仪器的磁场强度、射频波功率等参数。
3
获取光谱
使用适当的实验方法获取样品的电子顺磁共振光谱。
4
数据处理
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析,提取有用的谱学信息。
发掘新在更 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九、结语
1 总结
电子顺磁共振是一种重要的谱学技术,为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关键的实验手 段。
2 感谢
感谢各位的聆听和关注,祝愿大家在电子顺磁共振领域有所收获。
3 参考文献
1. Smith, J.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lementary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Wiley, 2018. 2. Johnson, R. L.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Basic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Springer, 2017.
控制系统
用于控制脉冲导引磁铁和检 测器,调节样品参数和记录 实验数据。
四、实验方法与技术
简介
电子顺磁共振实验方法包括X波段和Q波段等多 种光谱法。
与核磁共振的比较
电子顺磁共振与核磁共振是两种不同的谱学技术, 具有不同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五、样品制备和测量参数的选择
1 样品制备方法
2 选择测量参数
样品制备是电子顺磁共振实验的关键步骤, 包括样品纯化、制备成薄片或粉末等。

第八章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EPR)

第八章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EPR)
Eb = h -Ee -E振
由于光源能量较低,线宽较窄(约为0.01eV),只能使原子的外层价电 子、价带电子电离,并可分辨出分子的振动能级,因此被广泛地用来 研究气体样品的价电子和精细结构以及固体样品表面的原子、电子结 构。
2021/10/10
17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电子能谱
紫外光电子能谱的特征
在紫外光电子能谱的能 量分辨率下,分子转动能 (Er)太小,不必考虑。而分 子振动能(Ev)可达数百毫电 子伏特(约0.05-0.5eV),且 分 子 振动周 期 约为 10-13s , 而 光 电 离 过 程 发 生 在 1016s的时间内,故分子的(高 分辨率)紫外光电子能谱可 以显示振动状态的精细结构。
显然,紫外光电子能谱法不适于进行元素定性分析工作。 由于谱峰强度的影响因素太多,因而紫外光电子能谱法尚
难于准确进行元素定量分析工作。
2021/10/10
20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电子能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由于各种原子轨道中电子的结合能是一定的,因此 XPS 可用来测定固体表面的化学成分,一般又称为化学分析光电子 能谱法。
2021/10/10
6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2)、一组等价磁性核的超精细耦合作用
当未成对电子同时受到几个相同的磁性核作用时,谱线的裂分数为: 2nI+1, 其强度比符合二项式展开。
例如,甲基自由基H3C,因受到3个等价氢的作用而呈现4条裂分谱线。 苯自由基阴离子则为7条谱线。
2021/10/10
试管不用旋转 溶液需除氧
2021/10/10
9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的应用
EPR 主要应用于鉴定含有未成对电子的物质,自由基是EPR的主要研究对象。 例如,用EPR证实在氢醌氧化还原体系有半醌自由基的存在。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氮氧化合物自由基
2.自旋探针法
将顺磁性的探针分子以非价键结合方式 引入被研究的逆磁性体系中
1)氮氧自由基自旋探针 2)金属离子自旋探针 3)氮氧化合物自旋探针
第五节 EPR 研究新进展
一、电子--核双共振(ENDOR)
ENDOR是在垂直干H.的方向上加上两个辐射电磁场, 其中一个是微波场,用来激发电子自旋跃迁,该微波场要 足够强.使EPR 跃迁出现部分饱和现象;另一个是射频 辐射场,用来激发核自旋跃迁.使处于饱和状态的电子自 旋能级的布居数重新分布,此时观察到的是在发生核磁共 振时的 EPR 信号的增强.即电子--核双共振信号
共16个能级,产生4条谱线, 谱线强度之比:1:3:3:1
3. 含有 n 个 I = ½ 的等性核
4. 含有 两 个 I = 1 的等性核
比如:两个氮核与一个未成对电子有等同的作用,
由于14 N 核的 I = 1 ,所以:M I 1, 0, -1
当第一个氮核与末成对电子
MS

1 2
作用而分裂成 3 个能级.在此基础上,
2) 有些物质的原子、分子或离子:本身具有永久磁矩.无外磁场时,由了热 运动,永久磁边的方向是随机的,所以该磁矩的统计值等于零,但处在外磁场 中时,一方面物质内部的电子也有上述逆磁性物质那样的 Larmor 进动,磁化 方向与外磁场相反;另一方面,永久磁矩会顺着外磁场方向排列.其磁化强度 与外磁场强度成正比;磁化方向与外磁场相同,因此产生的附加磁场是上述两 方面共同作用的总结果,其H‘>o.故称这类物质为 顺磁性 物质。
g


g g
xx yx
gxy g yy
g g
xz yz

g zx g zy g zz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


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未成对电子的磁性物质
自由基 金属原子或团簇 过渡金属和稀土离子 掺杂或缺陷 扩展的研究中有自旋标记、自旋捕获等

……

特色:原位、无损的电子/原子核尺度测量
自由基
各种活性物质:
(a)
(b) (c)
Oxygen-Centered Radical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O2-•, •OH, H2O2, LO• , LOO• , LOOH… Sulfur-Centered Radicals: •SH, LS• , … Nitrogen-Centered Radicals (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 RNS): NO, ONOO/ ONOOH (过氧亚硝酸), … Carbon-Centered Radicals: R•, … ……
电磁波谱法(以下简称波谱学)是将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光,或无线电波) 与研究物质内部分子、原子核或者电子等相互作用,引起物质的某一个物理 量的变化而进行的。在此过程中,物质吸收外加电磁波的能量,从低能级跃 迁到较低高的能级。被吸收的电磁波频率(或者波长)取决于高低两能级间 的能级差。
电子、原子和分子等对电磁波不同区域的吸收和分类
波源
传统微波波段的频带宽度以及g=2的磁场
波段 L S C X K Q V W 频率范围/GHz 0.390~1.550 1.550~3.900 3.900~6.200 6.200~10.900 10.900~36.000 36.000~46.000 46.000~56.000 56.000~100.000 代表性频率/GHz 1.5 3.0 6.0 9.5 23 36 50 95 代表性磁场/mT 54 110 220 340 820 1300 1800 3400

电子顺磁共振实验报告

电子顺磁共振实验报告

电子顺磁共振实验报告电子顺磁共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学习电子顺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了解、掌握电子顺磁共振谱仪的调节与使用;3.测定DMPO-OH的EPR 信号。

二、实验原理1.电子顺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或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anetic Resonance,EPR),是指在稳恒磁场作用下,含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的顺磁性物质,对微波发生的共振吸收。

1944年,苏联物理学家扎沃伊斯基(Zavoisky)首次从CuCl2、MnCl2等顺磁性盐类发现。

电子自旋共振(顺磁共振)研究主要对象是化学自由基、过渡金属离子和稀土离子及其化合物、固体中的杂质缺陷等,通过对这类顺磁物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的观测(测量因子、线宽、弛豫时间、超精细结构参数等),可了解这些物质中未成对电子状态及所处环境的信息,因而它是探索物质微观结构和运动状态的重要工具。

由于这种方法不改变或破坏被研究对象本身的性质,因而对寿命短、化学活性高又很不稳定的自由基或三重态分子显得特别有用。

近年来,一种新的高时间分辨ESR技术,被用来研究激光光解所产生的瞬态顺磁物质(光解自由基)的电子自旋极化机制,以获得分子激发态和自由基反应动力学信息,成为光物理与光化学研究中了解光与分子相互作的一种重要手段。

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的这种独特作用,已经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考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EPR基本原理EPR 是把电子的自旋磁矩作为探针,从电子自旋磁矩与物质中其它部分的相互作用导致EPR 谱的变化来研究物质结构的,所以只有具有电子自旋未完全配对,电子壳层只被部分填充(即分子轨道中有单个排列的电子或几个平行排列的电子)的物质,才适合作EPR 的研究。

不成对电子有自旋运动,自旋运动产生自旋磁矩, 外加磁场后,自旋磁矩将平行或反平行磁场方向排列。

EPR

EPR

CH3CH2OCCH3 1 2 3
=
O
NO的自旋捕获技术
自旋捕获剂: metal complex⎯Fe 2+ complex N-甲基葡萄糖胺-铁复合物 N-methyl-D-glucosamine,MGD (MGD)2-Fe2+-NO
(MGD)2-Fe2+-No
大鼠脂多糖引发脓毒性 休克6小时后皮下注射 (MGD)2-Fe2+,2小时后 测 EPR 谱
视紫红质 在黑暗 (蓝)状 态和光亮 (红)状 态的构象 变化和相 应的ESR 谱
自旋成像
血管舒张药物所产生的NO在体内的分布
思考题
1.为什么对称伸缩振动没有相应的红外吸收峰? 2.偶-偶核的自旋量子数为0,没有NMR谱,为什么? 3.偶-偶核是否没有自旋运动? 4.如何指认醋酸乙酯的COSY谱? 5.ESR谱有什么用处?
电子顺磁共振技术
洪远凯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原子核
电子
Je=
I ( I + 1)η =
1 1 ( + 1)η = 2 2
3 η 2
e
μ= γe J
γe =
e 2meC
e
原子核
I=1 ms= -1,0,1
多电子物质的ESR?
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规则
1 首先占据能量较低的轨道 2 每个轨道最多允许2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3 在同能量的轨道有多个(不止一个)时,电 子要首先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外层价电子决定原子性质
. .N . ..
H2O
.. .O. ..

电子顺磁共振EPR

电子顺磁共振EPR

EPR—研究对象
二苯基苦基肼基(DPPH) Diphenyl Picryl Hydrazyl
Ph Ph NO 2 N N NO 2 NO 2
DPPH的ESR谱线:
EPR—研究对象
如:蒽分子它本身是逆磁性分子
An + K (真空无水条件)
An- + K+ (用四氢呋喃作溶剂)
An + H2SO4 (98%)
Aging
Cancer Inflammation
EPR—研究对象
SOD v.s. Potential Lifetime
EPR—研究对象
SOD 超氧歧化酶, 用于清除超氧阴离 子自由基。
EPR—研究对象
抗氧化剂:茶多酚,各种酒类
EPR—研究对象
DMSO溶液中,各种氧化的茶 多酚ESR谱图。
J. Ferreira Severino et al. 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 46 (2009) 1076–1088
EPR—研究对象
EPR—研究对象
烟草:清除烟草烟气自由基—某些有害成分。
如何提香、降害?—烟草制品的改进方向。
EPR—研究对象
—— 双基或多基
这类化合物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未成对电
子,且它们相距甚远,相互作用也很弱。
H3C CH3 CH3 CH3 N O
EPR—研究对象
O2 分子的顺磁性:
有关分子轨道理论可以解释
2O: [(1S)2 (2S)2 (2P)4] O2 :KK[(σ2s)2(σ*2s)2(σ2p)2(πy2p)2(πz2p)2 (πy*2p)1(πz*2p)1]
EPR—研究对象

epr的工作原理

epr的工作原理

epr的工作原理
EPR(电子顺磁共振)是一种波谱技术,用于检测和研究含有未成对电子的顺磁性物质。

其工作原理如下:
1.电子的自旋和轨道运动: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具有自旋和轨道运动。

这两种运动都会产生磁矩。

在没有外磁场的情况下,电子的磁矩随机定向,能级兼并。

2.外加磁场的作用:当将样品放置在具有较大外加磁场的样品腔中时,电子的自旋磁矩会受到外加磁场的影响,产生能级分裂。

大部分电子会顺着磁场方向排列,对应低能级;少部分电子反平行于外加磁场,对应高能级。

3.微波辐射: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施加频率适当的微波辐射。

当微波辐射的频率与电子能级间隙相匹配时,未成对电子会吸收微波能量,从低能级向高能级发生共振跃迁。

4.EPR谱仪检测:EPR谱仪可以检测到电子在吸收微波能量时产生的共振吸收峰。

通过一次微分,可以将吸收峰转化为常见的EPR图谱。

5.扫描方式:EPR实验中,可以采用固定磁场强度扫描频率(扫频法)或固定频率扫描磁场强度(扫场法)的方式寻找共振点。

6.g因子:g因子是描述未成对电子磁性质的重要参数,它与顺磁共振的位置有关。

g因子由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共同决定,通常不等于自由电子的g因子。


总之,EPR技术通过检测顺磁性物质中的未成对电子在外加磁场和微波辐射作用下的共振吸收现象,研究电子的磁性质和结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答了哪些物质是顺磁性的!
EPR—基本原理三
物质的磁性
B0 — 指外磁场强度; B’ — 外磁场作用下,被诱导产生的附加磁场强度。
• 逆磁性(B’<0,即B’与B0反向) • 顺磁性(B’>0,即B’与B0同向) • 铁磁性(B’>0,即B’与B0同向, B’随B0增大而 急剧增加, 但当B0 消失而本身磁性并不消失)
影响H’ 的因素:
EPR—共振波谱三
空间因素:
∝ (1-3cos2θ) / r3 θ=(r· H)
r —自旋体之间的距离
通过降低溶液浓度,使自旋体的r 增加, 则H’减少。
减少H’值的方法: a、稀释; b、提纯。
动态因素
EPR—共振波谱三
δH = δE/g β = (ћ/g β) ·1/δt ∆H = (ћ/g β) ·1/t, 这里t(驰豫时间)包括两部分,即S-L和S-S时间。
因此,要尽可能减少自旋—晶格作用,如:使用降 温方法。
b、久期增宽 (Secular broadening) (自旋—自旋,S—S相互作用)
EPR—共振波谱三
顺磁粒子本身周围存在许多小磁体,每个小磁体 除处在外加磁场H中外,还处于由其它小磁体所形 成的局部磁场H’中,真正的共振磁场为: Hr = H + H’ = hυ/g β 因υ一定,所以Hr = hυ/g β一定,而H’有一个分布, 即不同顺磁粒子周围变化的局部磁场也不同,则H 也因此有一个分布,不再为一定值。

EPR—基本原理三
共振条件可简化为:
Hr (Gs) = hυ/g β = 714.484 ×υ(GHz) /g
或写:
g = hυ/Hβ = 0.0714484×υ(MHz)/H(mT)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关系式β= eћ/2mc, 也即β与m有关(成反比),由此也可以了解 为什么核磁共振所使用的激发能(射频MHz) 比顺磁共振的激发能(微波GHz)要小得多 (小~103)。 (βN = eћ/2mNc ) 因为mN ≈ 1836me
Microwave Band L S X K Q W Frequency (GHz) 1.1 3.0 9.5 25.0 34.0 94.0 Hres(G) 392 1070 3390 8900 12000 34000
EPR—基本原理三
L波段: 有机体、小动物等大生物和水溶液样品;
S波段: 生物,水溶液和过渡金属络合物样品;
EPR—共振波谱三
δt·δE ~ ћ 即δE ~ ћ / δt 又因δE = g βδH, δH = δE/g β = (ћ/g β) ·1/δt 自旋—晶格作用越强,δt越小, 则δH 越大,即谱线越宽。
EPR—共振波谱三
对过度金属离子而言,其自旋—轨道偶合作用一般
很强,t很短(小),从而导致谱线线宽很宽。
2000 4000 6000 Magnetic Field (Gs)
8000
EPR—共振波谱三
2000
1500
1000
1000 500
0
0 -500
-1000
-1000 -1500
-2000 300 350 400
3220
3230
3240
3250
Magnetic Field (Gs)
Magnetic Field (Gs)
2006研究生课程— EPR
电子顺磁共振(EPR)概论 或电子自旋共振(ESR)概论
陈 家 富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顺磁共振室
二00六年十月
EPR—基本原理三
二、 电子顺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1、概述
电子自旋的磁特性:
EPR—基本原理三
安培定律(Ampere’s Law):
EPR—基本原理三
EPR—基本原理三
EPR现象的严格论述,必须运用量子力学。 电子自旋体系的哈密顿算符为:
Ĥ = gβHŜz
Ŝz的自旋本征函数为│α > 和│β >,其本征值分 别为1/2和-1/2。 Ŝz│α > = 1/2│α >
Ŝz│β > = -1/2│β >
EPR—基本原理三
因此,两自旋态的能量为:
Eα = < α│Ĥ │α > = < α│g βHŜz│α > = (1/2) g βH Eβ = < β│Ĥ │β > = < β│g βHŜz│β > = -(1/2) g βH 两能级差: ΔE = E - E = g βH α β 若在与H垂直的方向施加一微波hυ,使得 hυ= gβH,即产生磁共振吸收。
2)固定H, 改变υ — 扫频法
EPR—基本原理三
原则上,这两种方法均可实现共振,但由于技术原 因,现代EPR谱仪总是采用扫场法,因为磁场
的变化可以很容易地做到均匀、连续、易控(细微
改变)。改变υ,则难以做到这些。
EPR—基本原理三
ESR Spectra obtained from organic radical
若分子轨道中所有的电子都已成对,则它们
的自旋磁矩就完全抵消,导致分子无顺磁性;
若至少有一个电子未成对,其自旋就会产生自 旋磁矩。 因此,EPR研究的对象必须具有未偶电子。
EPR—基本原理三
H =0时,每个自旋磁矩的方向是随机的,并处于同一个平均能态。
H≠0时,自旋磁矩就有规则地排列起来(平行外磁场—对
二萘嵌苯
N O
TEMPO N-O自由基
Perylene cation radical 共125条线
EPR—共振波谱三
三、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1、线宽
固定微波频率υ,改变H,当H = Hr = hυ/g β时,产生EPR共振吸收信号,即EPR 吸收线。 电子受激跃迁产生的吸收信号经处理可以 得到EPR吸收谱线,EPR谱线的形状反映 了共振吸收强度随磁场变化的关系。
EPR—基本原理三
电子自旋能级的分裂
EPR—基本原理三
hυ = g βH
hn
ΔE = g βH
铁 磁 性 物 质
顺 磁 性 物 质
反 铁 磁 物 质
EPR—基本原理三
例如:采用υ=9.5 GHz的微波频率,对自由电子 Hr = 714.484(υ/g) = 714.4849.5/2.0023 = 3390 Gs = 0.339 mT 或 = hυ/g β = 6.626 10-34 9.5 109/2.0023 9.274 10-28 (J.s)(1/s) / J/Gs = 3390 Gs
EPR—共振波谱三
通常情况下,EPR波谱仪记录的是吸收
信号的一次微分线形,即一次微分谱线。
EPR—共振波谱三
理论上讲,这EPR吸收谱线应该是无限窄
的,而实际上EPR谱线都有一定的宽度,且不
同的样品,线宽也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a、寿命增宽 (Lifetime broadening) (自旋—晶格,S—L作用) 电子停留在某一能级上的寿命只能是个有 限值。根据海森堡测不准关系式:
EPR—基本原理三
Fe3+
High spin state (S=5/2)
Low spin state (S=1/2)
Intermediat e spin state (S=3/2)
EPR—基本原理三
EPR—基本原理三
2、共振条件(Resonant Condition)
顺磁性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离子)中存在未成对 电子,其电子总自旋角动量Ms不为零。
其中: ms为电子自旋量子数,其值 ms = S,S-1,S-2,…,-S。 和带电粒子运动能产生磁场一样,电子的自旋运 动也产生磁场,使分子成为一个小磁体,其磁矩:
EPR—基本原理三
μs = γMs
在z方向的分量:
μsz = -γMsz = -γmsћ = - gβms
(由于电子的电量是负值,使得电子磁距在z方向 的分量值与ms符号相反。 γ—电子旋磁比)
应能级的能量较低,或反平行于外磁场—对应能级 的能量较高)。
EPR—基本原理三
若物质分子(原子、离子)中存在未
成对电子,其自旋产生磁矩,亦称永久磁
矩。通常情况下,该分子磁矩的方向是随 机的,不呈现顺磁性。 当其处于外加磁场中,分子的永久磁矩 随外磁场取向,产生与外磁场同向的内磁 场,这就是物质顺磁性的来源。
EPR—基本原理三
其中:电子旋磁比:
γ= gee/2mec;
= 9.274×10-24 J/T
β—Bohr磁子: β= eћ/2mec 自由电子的g因子为2.0023,无量纲;
e电子电荷;me电子质量;c光速。 根据电子自旋量子数ms 的取值为S,S-1, S-2,…,-S,共2S+1个值,可见电子磁矩 空间取向是量子化的。
1/t = 1/2t1 + 1/t2,
∆H = (ћ/g β)(1/2t1 + 1/t2) = ∆H1+∆H2 ∆H1 S—L作用,寿命增宽,降温;
∆H2
S—S作用,久期增宽,稀释、提纯 。
EPR—共振波谱三
2、线型
洛伦兹(Lorentz)线形和高斯(Gauss)线形两类。
洛伦兹线形Lorentzian lineshapes 与高斯线形Gaussian lineshapes的比较
EPR—基本原理三
如果体系中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则ms 只取 ±1/2两个值,
其两种可能状态的能量分别是:
Eα = (1/2)gβH; Eβ = -(1/2)gβH 显然, H = 0时, Eα= Eβ = 0,两种自旋的电子具有相同的能量
EPR—基本原理三
H ≠0时, 分裂为两个能级Eα和Eβ ,能级分裂的大小 与H成正比 ;它们的能量差为。 ΔE = Eα - Eβ = g β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