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用药安全性及对策

合集下载

医院中药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医院中药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医院中药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医院中药管理的规范性和流程化程度不够高,导致部分药品管理不规范,易造成药品混乱、管理漏洞等情况。

医院中药的采购与管理存在一定的偏差,有的中药成分不够纯正,有的中药来源不明确,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

医院中药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人为因素,比如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到位,缺乏系统性的培训与监督,容易导致管理混乱,不利于医院中药管理的规范化。

本文旨在对医院中药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医院中药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进一步提升医院中药管理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

1.2 问题现状医院中药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药材来源不明确:部分医院中药在采购环节存在不规范的情况,药材来源不明确,存在可能质量不达标或者混有其他有害物质的风险。

2. 药品存储条件不足:一些医院中药存储条件较差,长时间暴露在潮湿、阳光直射等环境下,导致部分药材受潮变质、药效降低。

3. 药物管理不规范:医院中药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容易导致药品误用、滥用、过期等问题。

4. 用药监测不到位:医院中药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无法及时发现药品安全隐患,增加了用药风险。

5. 人员培训不足:医院中药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不够,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和错误。

以上是目前医院中药管理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来改善。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医院中药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推动医院中药管理工作的改善和提升。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医院中药管理工作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确保药材质量安全、合理使用药品、提高药品管理效率,有效维护患者用药安全。

通过对医院中药管理存在问题的探讨,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参考,提升其管理水平和能力,增强医院中药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是广泛讨论和关注的话题。

中药作为我国特有的药物资源,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在中药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有必要深入探讨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中药的药物毒副作用。

虽然中药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其中也不乏一些药物毒副作用的存在,如伤肝、伤肾等。

其次是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容易产生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再者是中药的质量安全问题。

中药的质量一直是临床应用中的难题,因为中药的生产和加工过程较为复杂,易受到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质量不稳定的情况。

在面对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问题时,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对策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首先是加强中药的药物安全监管。

制定更为严格的药品监管政策,加强中药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监管,提高中药的质量安全水平。

其次是加强中药研究。

通过加强对中药的药理学、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探讨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机制,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再者是提高中医药人员的专业水平。

加强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中药药理学、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素养,提高其用药的安全性水平。

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监督,提高患者对中药的正确用药意识。

也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其安全性对于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保障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应用。

只有通过加强对中药的研究和监管,提高中医药人员和患者的用药意识,才能够更好地保障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中药作为我国特有的药物疗法,在临床上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与西药相比,中药在临床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性问题,这也是困扰中医药发展的一大难题。

如何在临床中合理应用中药并保证其安全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1. 药理作用不明确:中药是多种植物组合而成的复方药物,其药理作用往往比较复杂,且有些成分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2. 质量不稳定:由于中药的原材料来自于天然植物,其成分含量受到原材料的地域、生长环境、采收季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中药的质量往往不太稳定,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

3. 用药指导不规范:中药在临床中常常需要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进行个体化的配伍使用,缺乏统一的用药指导和规范管理,容易导致不当的用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安全合理使用中药的对策1. 加强药物研发与生产环节的质量管控:对中药的生产和加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和管理,保证中药的质量稳定性。

2. 临床应用中加强对中药药物的监测:建立健全的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时发现中药不良反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 加强对中药的临床评价研究:通过临床研究探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规律,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4. 明确中药的适宜人群和使用方法:根据中药的药理特点和临床应用规律,制定中药的适宜人群和使用方法指导,规范中药的临床应用。

5. 加强对中药药师和使用医生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中药药师和使用医生的专业水平,使其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合理开具中药处方。

三、结语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然而其安全性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确保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合理应用,需要加强对中药的质量管控与监测、加强对中药的临床评价研究、明确中药的适宜人群和使用方法、加强中药药师和使用医生的培训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及对策

1 3 1 联合用药 临床用药和配伍不合理, . . 包括中药西用, 或
与其他药物合 用, 使用 时缺乏严格观察监护 。流行病 学研 究显 示, 用药 品种越 多, 发生不 良反应 的机会就越多, 且药 物间发生 配伍禁忌 的可 能性 增高 。中药注射液含有多种有效成分, 本身 易受溶剂性质 、p 值和温度等 多种 因素的影 响, H 当与大型输液
12 1 生产工 艺难度 大 我 国中药注射剂研制 中突出的两种 ..
现象是复方制 剂多、非药典法定品种作为原料使用多。其中, 有 的原料 药 3味 以上, 也有超过 5味的, 的甚至多达 1 有 2味。 而有 的复方注射剂 6味原料药 中就有 4味属于非药典法 定品 种 。中药注射 剂的原料 药味数越 多, 其制备工艺难度就越大。
中药注射 剂是根据 中药理 论及 中医临床 实践证 明确 有疗
主要有 以下几方面 。
效 的药物或方剂, 经提取和纯化制成 的一种 新剂型 。中药注射
剂 改变 了中药传统 的给药方 式, 药物直接 进入肌 肉或血液, 发 挥 药效较 快, 便于 临床 应用, 特别 是在急重症 及疑难疾 病 的治 疗 中取得 了显著 的临床疗 效 。然而, 年来逐渐 增多 的不 良反 近 应事件 , 民众对 中药注射剂 的质量甚 至疗效产 生 了质疑 。 使 因
21 年 1 02 月第 1 卷第 1 9 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9・ 9
・医 院 药 学

中药注射剂 安全 性 问题 及对 策
郑慧 杨 丽霞 2薛世萍 。 霞 , , , 乔莉 徐
1甘肃省 中医院, . 甘肃 兰州 3 0 0 . I 0 5 ;2 甘肃省 中医药研 究院, 7 甘肃 兰 州 7 0 5 300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是中医药的基本思想,中药治疗以药物为主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和症状,是中医药学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既可以单一运用,也可以与其他中药或西药同时应用,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医生的责任。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药可发生一系列的毒副作用。

本文旨在讨论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安全性:中药毒性主要与药材的产地、采集时间、制作及储存等环节有关,完全遵照药材的采集、制作及用法,经过科学的临床实验,经过专业严格审核。

因此,在有效地治疗疾病的同时,防止毒性副作用。

综合考虑中药的中毒性及其治疗效果及其他因素,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中药的毒性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对策:中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必须遵从中医证候论治的原则,因为中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个体化、综合化体系。

中药应严格按照药典规定选用药材,采集及制作需在合理时间内完成,初步处理后进行干燥,维持干燥环境,并保持质量稳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化学分析应检验药材中的化学成分,以保证其有效成分比例。

中药制剂应当通过CGMP和GMP认证方可上市销售。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进行监控,并定期评估临床治疗情况和药物安全性。

总之,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需要全面考虑中药毒性,一方面在上述环节中更加严格管理,另一方面严格遵循相应的治疗原则,确保最大程度地减轻中药对人体的伤害。

同时,在中医药的发展过程中,加强中药的研究,提高中药的质量,完善中药制剂标准,使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实现更有效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

中草药肝毒性、肾毒性及对策

中草药肝毒性、肾毒性及对策

药由于药物本身 、 用药方法 、 患者体质等 问题 , 会对机 子 、 及已、 常 山、 鸦 胆子 、 马桑根 、 细辛 、 芫花、 甘遂、 大 体产生一定的损害 。我们应该在人体 中草药中毒后采 戟 、 罂粟壳 、 三七 、 土三七 、 木通、 广防 己、 汉 防己、 马 兜 取相应措施以及时减轻并解除药物的毒性。下面就 目 铃、 天仙藤 、 青木香 、 寻骨风 、 山 慈菇 、 丢了棒 、 川乌 、 草 前 中草药 肝 毒性 、 肾毒 性及 中毒 后对 策作 一 阐述 。 乌、 天麻 、 胖大 海 、 马钱 子 、 决 明子 、 野百 合 、 藜芦 、 瓜蒂 、 1 近年 文献 提及 的肝 毒性 及 肾毒性 中草 药 H 】 土 牛膝 、 洋金 花 、 夹竹桃 、 桃仁 、 石榴皮 、 商 陆、 八 角莲 、 1 . 1 具有肝毒性的中草药 1 ) 植物药 : 黄药子 、 菊三 槟榔 、 博落回、 白果 、 朱砂莲 、 棉籽油 、 千年健 、 番泻叶 、 七、 苍耳子 、 何首乌 、 雷公藤 、 川楝 子 、 金不换 、 千里光 、 相思子 、 肉桂 、 臭梧桐 、 独活、 白头翁 、 毒蕈 、 虎杖 、 松节、 望江 南子 、 昆 明 山海 棠 、 乌头、 大 黄、 五倍 子 、 地榆 、 虎 侧柏 叶 、 荜澄茄 、 补骨脂 、 大黄 、 栀 子 等 。2 ) 动物药 : 鱼 杖、 柴胡 、 款冬 花 、 番泻 叶 、 苦参 、 山豆根 、 巴豆 、 鸦胆子、 胆、 全蝎 、 蜈蚣 、 斑蝥 、 红娘子 、 蟾蜍 、 麝香 、 海马 、 蜂蜜 、
J i a o Yu n t a o ,G a o J i n g ,Re n B i n,L i Xu e ,Hu r ng a ,Z h a n g We n,L i J i n g

浅谈我国中药应用安全性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我国中药应用安全性的现状与对策
68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 07 年7 月第1 卷第4 期 ch小J M D g ApPI, 0 od r u Jo12007 ,ol l .No.4 V 不 良反应监测 中心数 据库共有 卡马西 平所致 严重皮 肤不 良 反应报告 5 例 , 巾重症多形 红斑 3 例, 2 其 9 大疙 性表皮 松解 型药疹 8 例 , 剥脱性皮炎 5 例 , 并有 1 例死亡 。 2. 3 循环 系统药物 硝酸异 山梨醋 、 酸甘 油、 硝 维拉 帕米、 地 尔硫卓、 卡托普利、 普蔡洛尔 、 美托洛 尔、 胺碘酮等 , 激素类 药 物拨尼松 、 化可 的松 , 肿瘤药 氟尿 咯吮 、 氢 抗 经基腮 、 秋水 仙 碱, 生物制剂麻疹疫苗 、 破伤风抗毒 素、 抗乙肝免疫 核糖核 酸, 热镇痛药 水杨酸钠 、 泰松 、 解 保 蔡普胜 、 双教芬酸 等均可 引起剥脱性皮炎 。其 他如感 冒通 、 雷尼 替丁 、 肝醇等 也能 鳖 引起剥脱性皮炎的报道。 3 就 如何 防治 药源性剥脱性皮炎应有 以下对 策 严 格掌握用药指征 , 合理用药 。详细 询向过 敏史 , 注意 同类 和具有相似结构药物之间的交叉过 敏反应 , 如对磺 胺类 药物过 敏者 , 甲苯磺 丁脉等降血糖药也 常过敏 。对 于有药 对 物过敏 史、 高敏 体质患 者 , 应特别 谨慎 。重 视对 药物不 良反 应 的观察, 一旦发生, 立即停药 , 并积极对症治疗 。 病情 较轻者可 口服维 生素 C 、 拨尼 松 、 组胺 药或将 部 抗 分药物加人 输液中静脉滴注;对伴 有高热 、 毒血症或 明显 肝、 肾、 、 心 造血 系统 损害者, 应尽早 用地塞米 松 1。~ 2 mg 和维 0 生素 C 3 g 加人输液中静脉滴 注 , 选用 合适抗生 素控制继 发 感染 , 并注 意重要脏 器功 能的检查 和保 护; 加强 消毒隔离 措 施 , 防继发感染 ; 注意患者 口腔、 睛、 预 眼 会阴与 肛周清洁 卫 生, 定期 翻身预 防褥疮发生 .并 注意患者心理及饮食护理

中药的安全性因素探讨及对策

中药的安全性因素探讨及对策
用 可 导 致 有 毒 品 种 混 迹 其 中 ,如 木 通 有 木 通 科 的 木 通、 毛茛 科 的川 木通 、 马兜铃 科 的关 木通 。三 者之 中只
有前者为正 品无毒 , 古方中使用 的为前者 , 由于资 但 源 紧缺 ,大部 分 地 区使 用 的是 关 木 通 , 所 含 的 马 兜 其 铃 酸能损 害人体 的 肾脏 112 中药 炮 制 炮 制不 仅 能 使 中药 的理 化 性 质 、 . . 性 味、 经发 生一 定 的变 化 , 归 而且 能减 轻 药 物 的毒 副作 用。大部分 中药都要经过炮制方能应用 , 如果应 该炮 制的药材不经炮制而服用 , 引起 中药不 良反应 的原 是 因之 一 。如 生川 乌 、 生草 乌 中的双 酯 类 生物 碱 , 致死 有些 以地 区习用 药材充 药 典正 品药 材 , 是有 的地 区 其 或 量 为 3— , I服 0 2m 4mg人 : 1 . g即可 中毒 。经炮 制后 , 双 习用 药材 名称 与正 品药 材相 近 而造 成 误 用 , 以川 黄 如 酯 类 生物 碱水 解 成 毒 性 较 小 的苯 甲酰 乌 头 胺 , 进 一 芪 充 黄 芪 ;有 的 以 相 对 价 廉 的他 种 药 材 冒充 贵 重 药及 对 策
袁 瑞军
( 天津市 眼科 医院 , 天津 30 2 ) 0 0 0


随着国际社会对天然药物 的需 求 E益扩大和我 国加入 WT t O及世界经济一体 化发展进程 的加快 , 国的 中 我
药 材及 中成药必然走 向国际市场与竞争 。因此 中药用药安全性 的问题 应引起 大家关注 。本 文对 中药 安全性 因素及对 策
1 1 药物 .
1 11中药 品种 复杂 性 中药 同名 异 物 、 .. 同物 异名 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牛蒡子滑肠与润肠通便
• 因用药目的而异:

槟榔行气与驱绦虫

洋金花止咳与麻醉止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中药毒性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 2.相对性
• 配伍关系的相对性
• 相恶(拮抗):人参与莱菔子 • 相须(协同):麻黄与桂枝
麻黄与石膏 大黄与芒硝
• 配伍禁忌一般是相对的 • 勿用相恶、相反者 • 十八反与十九畏
二、中药毒性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 《普通毒理学导论》:药物的任何作用,对 健康人和非适应症人都是具有毒作用的,在这种 情况下,药物具有毒物性质


水中毒:人体摄入过量的水,渗透压降低,
水进入细胞引起细胞水肿——脱水低钠症——颅
内压增高(头痛、呕吐、嗜睡、呼吸与心跳减慢,
严重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问题的提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 中药不良反应报道铺天盖地; 2. 药典规定了用量,而且越来越小,中 医临床者压力越来越大; 3.《中药学》教材不良反应内容超过药性、 功能、应用部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
毒性与不良反应
中药毒性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
3
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药的不良反应
• 1.生物碱类 :乌头碱(乌头、附子、雪上一枝蒿)、士的 宁(马钱子)、莨菪碱和东莨菪碱(洋金花、天仙子)、 麻黄生物碱(麻黄)。
• 2.苷类:强心苷(万年青、北五加皮、蟾酥)、氰苷(苦 杏仁、桃仁、白果、郁李仁)、皂苷:(桔梗、黄药子、 柴胡)、黄酮苷(芫花、千里光、臭梧桐)
影响中药毒性的因素
4
5
中药毒性的现行状况
6
中药与西药的配伍
前言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医学
中药学
历来重视中药的毒性
《神农本草经》:毒性是分类的依据 概括并标示有毒无毒的性能
《本草害利》:先言害,后言利 《医学源流论.人参论:》——人参杀人无过,
大黄救人无功
并无中药无毒的说法!
一、中药毒性相关术语释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中药毒性相关术语释义

4.中毒的含义:有毒药物引起的机体
毒性反应(药物毒性导致的机体伤害)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特殊毒性
一、中药毒性相关术语释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5.不良反应
• 是指为了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改变人 体的生理功能中所出现的不期望的有害效 应。主要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 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及致 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药毒性分类
有毒药物中曼陀罗、洋金花、乌头、附子、 马钱子等,其毒性成分多半是生物碱,主 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洋地黄、万年青。蟾蜍、商陆、泽漆、苍耳子等, 其毒性成分多是苷类,主要对循环系统有毒性作 用。
1. “毒” 字的含义 毒物、毒品、毒药
有毒(害)的、辛苦之味《说文》:厚 也,害也。《内经》:能毒者以厚药,不能毒者
以薄药。
伤害、痛恨、治理《易师卦》:毒天下 (注:治也、役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中药毒性相关术语释义
• 2. “毒药” 的含义

广义:毒药即药物
《周礼》: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
《药治通义》:总括药饵之词

狭义:安全性低,容易引起毒性反应的药物
《本经》:有毒与无毒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中药毒性相关术语释义
• 3. “毒性”的含义

广义的毒性:药物的偏性

《儒门事亲》: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
谓之毒,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
胜。

狭义的毒:药物对人体的伤害性
• 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人参、熟地。
• 依赖性
• 继发反应:药物作用所诱发的反

和二重感
染;免疫抑制药降低机体的抵抗力
也可引起二重感染。中药的大黄可
引起继发性便秘。
• 停药综合征:由于药物较长时
间应用,致使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己 经适应。而一旦停药,则以前症状、 体征反跳。如五味子降酶。
• 人体不需要时(所苦而有害)——为毒性,引起不良反应——泻药 (此时人参亦是泻药)
• 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 ,病之不当服, 参芪、鹿茸、枸杞,均是毒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中药毒性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毒与能的相对性—“药以治病,因毒为能”

• 黄连苦寒败胃与燥湿健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药的不良反应
• 3.萜及内酯类:(艾叶) • 4.毒蛋白类 • 植物类(苍耳子、蓖麻子、望江南、巴豆、相
思子) • 动物类(有全蝎、蜈蚣、蕲蛇、金钱白花蛇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药的不良反应
• 5.金属元素类 • 汞类药(朱砂、水银、轻粉、白降丹 ) • 砷类药 (砒石、砒霜、雄黄) • 铅类药 (铅、铅粉、铅霜、密陀僧、黑锡丹 ) • 铝类药 (白矾、枯矾、白石脂)
中药的不良反应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过度作用: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出
现的过强的效应。例如;镇静药引
• 毒性。
起的嗜睡;降糖药引起的低血糖。 巴豆、大黄、利水渗湿药用过量可
• 副作用 •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 特异质反应
引起剧烈地腹泻,导致脱水。
• 首剂效应: 某些药物在开始应
用时,由于机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 应,而引起的较强烈的反应。大黄、
二、中药毒性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 2.相对性

《素问.脏气法时论》: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
泻之。《本草纲目》:肾、膀胱(寒补热泻。苦补咸泻 。
• ——脏腑苦欲补泻

苦参、黄柏之补阴

玫瑰、香附之补肝
• 偏性(性能)的相对性
• 人体需要时(所欲而有利)——为功效,发挥治疗效应——补药 (此时大黄亦是补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药的不良反应
• 其他类
• 斑蝥素
• 麝香酮

蟾毒配基和蟾蜍毒素

大戟醇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中药毒性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 1.普遍性

• 毒性历来是中药的性能之一

• 《儒门事亲》: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 •
• ——凡药三分毒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