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

合集下载

浅谈中药用药安全

浅谈中药用药安全

浅谈中药用药安全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医学文献和各种相关医疗新闻报道,对中药用药安全进行归纳整理,为中药的临床用药安全提供有利的保障。

【关键词】中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安全有效地使病人得以治疗康复的前提。

中药成分复杂,中西配伍应用也日趋密切,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更应该注意,尤其其中中药注射剂不应轻易与其它药物伍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往往容易忽视中药的副作用,长期以来有人认为中药无副作用,比西药安全,但是不尽然。

1 近年来中药用药安全的现状[1] [2]从2000年6月的广防己与泌尿系统癌症的事件牵涉出马兜铃酸的事件[3];2003年2月的关于含有关木通的龙胆泻肝丸事件;2004年的含有千里光属(植物)的内服药物在英国禁止销售、供应或进口;2006年的我国关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2006年8月国内又提出了关于中药中汞、砷含量的限量问题如牛黄解毒丸(片)等中成药的安全问题。

这些事情无一不在提醒我们对中药用药的安全存在问题。

据相关资料调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 (UMC)从1968年到2002年6月期间,收到怀疑因植物药(中药)引起的ADR (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就达1500份,占全部ADR监测报告的53%。

我国药监局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在近十年收到的与中药有关的病例数和死亡数就约占总报告数的5%;自1990年至1997年中,全国123种医学、药学期刊及高等医学院校的学报统计中,有关中药的ADR就约有2546例之多。

中药用药安全性问题已不容忽视。

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去年第三、第四季度药品质量公告。

经抽查,我省第三季度发现不合格药品433个品种1700批。

其中中药材(饮片)专项抽检发现不合格率最高时,竟达到79.9%;其中中药材(饮片)专项抽检1113批,不合格284批,不合格率为25.5%。

在日常监督抽检中,中成药品抽检452个品种 911批,95个品种191批抽检样品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1.0%;中药材(饮片)抽检108个品种 259批,82个品种207批抽检样品不合格,不合格率竟高达79.9%;但对中药材(饮片)专项抽检了1205批,不合格100批,不合格率为8.3%。

中医的药物安全和合理用药

中医的药物安全和合理用药

中医的药物安全和合理用药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健康领域,其药物也是中医治疗手段的重要支撑。

但是,在中医药的应用过程中,药物安全和合理用药问题常常备受关注。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就中医药物的安全性和合理用药进行讨论。

一、中医药物的安全性中药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治疗的主要药物,其生长、选配、制备、储藏等各个环节对药物的安全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中药的使用必须谨慎,并严格遵守中药的规范使用方法和理念。

1.中药应用的注意事项在中药治疗中,选用药物、用量、用法都是需要谨慎考虑的。

尤其是对于某些有毒副作用的中药,必须严格控制使用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同时,中药的配伍也是需要考虑的,不同药物的配伍可能会导致副作用加剧或产生新的副作用。

中医医生在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配,选择合适的中药配方。

2.中药的质量安全中药的质量安全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中草药生长的环境、生长时间、收割、制剂方法等多个环节都会影响药物的品质,所以在采购中药时,必须选用标准化的中草药,避免含有有害成分或混杂药材。

二、中医药物的合理用药中医药物的合理用药是指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滥用的用药方式。

药物的合理使用需要考虑到药物的安全性、药效、是否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1.安全性中药药效经常需要一定的积累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使用量小而需反复使用。

避免选择潜在毒性较高的中药一起使用。

对于已经验证出有毒性的中药,应考虑选用更安全的药物来代替。

2.药效中药药效虽然相对缓慢,但是治疗必须要足够。

因此,在选择中药时,必须重点考虑药物的特点和患者的病情,选择药物类型和用药方法。

对于多草药配方,应着重调整和平衡各药物的相克相生关系,以便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良好的耐受性中药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是使用中药的一个关键因素,在选药时要确保药物不会有激发与加重已有疾病的现象出现。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方法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方法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方法【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中药在临床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并总结应对方法。

方法随机选取86例在本院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总结。

结果在不良反应发生因素的比例中,中西药联合使用不当为46.51%,未按照规定炮制中药为19.77%,用药方法和剂量错误为16.28%,未对症下药为11.63%,其他因素为5.81%。

结论采用中药对患者进行治疗,合理用药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应加强对其炮制、配伍、煎煮的管理,以保证药物对患者能产生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中药;合理用药;安全性前言中药临床合理用药指的是在将中药应用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重视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加强对其的监督与管理,从而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最大化[1]。

由于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比较轻微,通常被医生和患者忽略掉,从而引发了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所以临床合理用药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方法,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86例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最大为68岁,最小为22岁,平均年龄(42.75±4.71)岁;病程最长为9年,最短为7个月,平均病程(3.57±2.14)年。

1.2研究方法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归纳和统计,采用统计学软件对各种原因所占的比例进行比较,罗列出发生率排在前四位的原因,最后对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做出分析,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法。

需要统计的临床资料主要有:患者的临床病历,所采用的药方,用药记录,药物的配伍等。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并采用2xx )表示,并采用t检验。

若结果为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检验,计量资料以(s学意义。

中医药安全 科学运用中草药 确保药品安全

中医药安全 科学运用中草药 确保药品安全

中医药安全科学运用中草药确保药品安全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然而,在中医药的应用过程中,合理使用中草药是确保药品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安全和科学运用中草药的重要性,并分享相关的方法和措施。

一、中医药安全的重要性中医药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安全隐患。

由于中草药的成分复杂,其中一些草药存在毒性,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患者的健康。

因此,确保中医药的安全性十分重要。

中医药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息息相关。

只有保证安全性,患者才能更好地接受中医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同时,中医药的安全性也直接影响人们对中医药的信任和推崇程度。

因此,科学运用中草药,确保中医药的安全性势在必行。

二、科学运用中草药的方法和措施1. 建立中草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流程中草药的品质安全直接关系到中医药的安全性。

为了确保中草药的质量,需要建立中草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流程。

这包括在种植过程中,选择优质的种子和土壤;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确保采收和加工过程符合标准等。

只有通过建立可追溯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中草药的安全性。

2. 强化中草药的质量控制和检测为了确保中草药的质量安全,需要加强对中草药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这包括检测中草药的种属和纯度、检测有毒有害成分的含量以及检测中草药的微生物负荷等。

只有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才能有效地筛选出质量安全的中草药,保证中医药的安全性。

3. 严格控制中草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中草药在临床中常与西药联合应用,这既能发挥中草药的疗效,又能减少西药的副作用。

然而,中草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也需要谨慎操作,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医生在联合应用中草药和西药时,应综合考虑药品的相互作用和潜在风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4. 加强中草药的信息共享与交流中草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需要不断积累和更新相关信息。

为了确保中草药的安全性,需要加强相关信息的共享与交流。

浅谈中药毒性与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中药毒性与临床合理用药
… … 一



1 — 67
1 . 量 .4剂 2
可引起皮肤 黏膜发泡 、 发热及红斑 , 严重时可 出 现剥脱性皮炎 、 过敏I 生休克。 常见中药有僵蚕 、 全 蝎等。此外, 很多中药注射液在使用过程中容易 出现过敏反应 。如双黄连注射液 、 葛根素注射液
等。
2 A致 畸 胎 、 突变 及 致癌 反 应 . 2 致 有些中药可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 , 引起细胞 自古 中 医用 药 , 常 重 视 药 物 的剂 量 , 非 固有 及基 因 的 突变 或 发生 癌 变 。常 见 中药 有雷 公 藤 、 “ 剂量为不传之谜” 之说。 剂量 的大小直接决定着 土贝 母 等 。 1 毒 性 概念 . 1 中药疗效和毒性 的大小 , 剂量太小 , 达不到治疗 3毒性中药的正确认识及临床合理应用 毒 性 的 概念 有 广 义 与 狭 义 两 种 。广 义 概 念 效果 ; 剂量太大 , 极易引起毒副作用 。 例如山豆根 中医 理论 在 其临 床 实践 中形 成和 发展 , 不 而 是泛指一切中药或 中药的偏性 , 如人参 、 大黄之 含苦参碱作用于大脑 , 引起 呼吸肌麻痹 , 发生毒 是凭空“ 出来的。 想” 我国使用有毒性中药治病源 类 。“ 淮南子 ・ 修务训”云 : “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性反应 , 超量使用 山豆根可导致死亡 。 远 流 长 , 累 了丰 富 的经 验 。 临床 上要 重 视应 用 积 日而 遇七 十 毒 ” 即是 此意 。 “ 问 ” 。 在 素 中根 2中药毒性的现代研究 有毒性中药临床经验的总结研究 , 寻找增效解毒 据毒性的大小, 把药物分为“ 大毒”常毒”小毒” “ “ 21 学 成 分 .化 的途径 。“ 毒性 中药若使用得 当, 可以起沉疴 , 治 “ 无毒 ” 等四类。 神农本草经” “ 根据药性的无毒有 近代 由于科学技术 的发展 ,采用化学手段 痼疾 , 挽性命 ”张仲景是大胆应用毒性 中药的先 。 毒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 狭义概念则指使用不 从许多中药里提取分离出有毒成分 , 从而科学地 驱“ 伤寒论” 中使用各种毒性 中药 2 4种。清代江 当时 , 损伤人体的组织器官 , 扰乱或破坏正常生 初步提示 了“ ” 毒 的本质 , 为确定药物的有毒与无 南名医甚至用砒霜治虫疾 , 可算是古今第一 。现 理功能 , 产生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可能性较大 毒提供 了可靠的依据。具体分为下面几类 。 代亦有人用砒霜治疗 白血病和肿瘤 , 与古人可是 的中药 , 如斑蝥 、 砒石 、 木通之类 。隋代巢元方在 21 .1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的中药 . 异曲同工。 “ 诸病源候论” 中称 :凡药物云有毒及有大毒者 , “ 如含乌头碱 的中药有川乌、 草乌 、 附子、 雪上 雷公藤毒副作用非常大, 但可用于类风湿关 皆能于人为害者 , 亦能杀人” 。这里的“ 有毒及大 支蒿等 ; 含阿托品类 的有白花曼陀罗、 莨菪 、 小 节炎的治疗 , 且疗效显著。 取药毒攻病毒 , 也是中 毒者” 是指狭义的有毒中药。总之“ 与“ 是 仙天子、 药” 毒” 洋金黄等 ; 含番木鳖碱类生物碱 的有 马 医I床治疗的基本法则之一。如雄黄有毒 , 临 能攻 对立统一的, 使用得当则为“ , 药”反之则为“ 。 钱子 、 宋果等 ; 毒” 吕 含秋水仙碱类中药有 光慈菇 和 毒杀虫 , 廖恶疮, 蛇伤; 洋金花、 天仙子有毒 , 但能 1 影 响 因 素 . 2 山慈菇 ; 此外 , 还有含麻黄碱类的麻黄 , 含雷公藤 麻 醉止痛等 ; 大风子有毒 , 能攻毒杀虫 , 治麻风 , 1 .品种 . .1 2 碱类 的雷公藤和昆明山海堂等 。 顽癣 ; 砒石有大毒 , 能攻毒定喘 , 疗癌肿 , 哮喘 。 我 国药用植物 资源丰富 。但由于历史等原 21 毒性成分为苷类 的中药 .2 . 因此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 合理使用, 可以变毒 因, 同名异物 , 同物异名现象甚多 , 导致品种复杂 如含强心苷类中药有夹竹桃 、 万年青 、 杠柳 为 宝 , 为 利 。 化害 混乱 , 容易引起 中毒。如有的地方把百合科丽江 等 ; 含强心甾体类的有蟾蜍 ; 含皂苷类的有 商陆 、 中药的有毒物质一是非有效成分 , 如半夏 、 山慈菇的鳞茎冒充为川贝母 , 前者含有秋水仙碱 木通 、 黄药子、 土牛膝等; 含氰苷类的有杏 、 、 桃 枇 白果都含有治疗作用的有毒成分 , 把它们去掉可 素能致人于死;云南腾冲附片冒充四川附片 。 前 杷等的种仁等。 以防止中毒; 二是有效成分 , 如川 乌、 草乌 、 雪上 者毒性远 比后者毒性要大的多, 容易发生中毒反 2 _毒性成分为毒蛋 白 的中药 .3 1 类 支蒿等所含的乌头碱既是有毒成分 , 也是有效 应。木通历代本草均记载无毒 , 但现在却被国家 如巴豆、 苍耳子 、 蓖麻子等。 巴豆 的巴豆油中 成分 , 若将其去掉则药效丧失; 若使用生药又会 药典列为禁 药, 也有报导因腰腿痛 , 服大量木通 主要含有毒性球 蛋白; 苍耳子含苍耳子油 、 毒蛋 引起中毒 ,只有降低其含量来保持一定的药效 , 煎剂 , 引起严重 的肾小管间质病变 , 导致急性肾 白等有毒成分; 蓖麻子含蓖麻毒蛋 白。 并要达到“ 去毒存性” 。因此 , 合理提取和应用毒 功能衰竭而死亡 , 究其原因 , 古代用的是木通科 2 . 毒性成分为金属元素类或微量元素类 性成分 , .4 1 可能起到更好的疗效作用 。 植物木通 ,报导中用的是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 。 的中药 总之 , 药物研究绝对不能脱离临床 , 必须源 其含有马兜铃酸而毒性较大 。 可见, 品种不 同, 木 主要是 矿物类药物 ,其中对人体毒性较 大 于临床 , 用于临床。 毒性是药性理论 的内容之一 通毒 性 差异 较 大 。 的主要有含砷 、 铅类等药物 , 汞、 含铅类 中药有密 正确认识药物毒性 , 增效减毒 , 取利祛弊, 为临床 1 _ 制 _2炮 2 陀僧 、 广丹、 铅粉等。实验证 明, 有毒 中药中所含 合理用药服务。 炮制是 中药临床用药 的基 本特 点之一 , 炮 的微量元素 c 、 aL 显著地高于无毒 的中药日 uN 、i 。 参 考 文献 制得 当则可增效减毒, 反之 , 不合理的炮 制则 可 22不 良反 应 . 【】 l王亚南. 中药毒性之我见fI J 河南中医,04,4 . 20 2 增加毒副作用( 特别是剧毒药尤为明显 )例如生 。 221 性毒 性 反应 ..急 (2 :. 1 )6 半夏有毒 , 有刺激咽喉导致失音的副作用 。 白 加 主要包括对中枢神经 系统 、 心血管系统 、 呼 [] 2楼小红 浅论中药毒副作用l1 . J浙江中医学院学 矾、 石灰 、 甘草浸泡加热则可消除这种毒性。 雄黄 吸系统 、 消化系统、 造血 系统及泌尿系统的毒性 报 , 0 0 2 ( )7 . 2 0 , 4 4 :0 有毒 , 然水飞后使药粉达到极细和纯净 , 降低毒 反 应 。 【】 3龚汉明, 中时顺 , 刘蕊. 中药毒性的探讨f. J中国 ] 性 ; 如果用加热的方法( 但 或火煅 ) 就会 变成砒 22 .2慢性毒性反应 . 医院 用 药评 价与 分 析 ,o 88 1 )9 99 0 2 o ,( 2 :5— 6 . 霜 , 性增加。 毒 慢性毒性反应是在长期用药的过程中出现 [] 4林立. 中药的毒性 和合理应 用l】 J 海峡 药学 , . 1- .3配伍 2 的, 在毒性损伤的靶器官 中, 以肝 、 、 肾 胃肠的发 2 0 ,64 :3 . 04 1( ) 18 临床药物配伍使用 ,也是 中药用药的特点 生率最高 , 次是心肌 、 其 骨髓 、 、 肺 中枢神经和内 【 孙 圆媛 , 5 】 高月. 中药毒性 的研 究概 况l1 . J航空航 之一。传统的理论有 中药的七情配伍 、 君臣佐使 分 泌 腺体 。 天 医药 ,0 31 ( )23 2o ,44 :5 . 配伍和配伍禁忌。 药物在配伍后 , 有的增效减毒 , 2. .3过敏 反应 2 有的则减效增毒。实际应用 中, 应充分考虑这些 有些 中药能导致机体 出现过敏反应 ,轻者 责 任 编辑 : 李光 旭

中药安全性与合理用药

中药安全性与合理用药

中药安全性与合理用药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医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物品,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在临床诸多疾病的治疗与保健中发挥着显著作用。

随着中药的普遍应用,药物的双重性决定了它既有治疗疾病的有利一面,又产生不良反应对机体不利的一面。

药物使用不合理,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还能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为此,本文将探讨中药的安全性和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1.中药用药的安全性虽然使用中药通常比使用西药更为方便和经济,但是使用中药时需要注意安全性问题。

首先,中药的质量问题对使用者的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

不合格的中药可能会造成药效下降、毒副作用增加等问题。

在购买中药时,应选择正规的医院或者药店,以确保药物的质量。

其次,中药的毒副作用是另一个重要的安全性问题。

与西药相比,中药虽然毒副作用小,但仍存在潜在的风险。

例如,某些中药可能会引起肝损伤、肾损伤、消化系统不适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中药之前,应该先进行病情评估、调查用药史和其他相关条件,以便能够选择最安全有效的中药,并且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随时调整剂量等。

第三,使用中药还需要遵循合理的用药原则,这可以通过中医辨证施治来实现。

中医辨证是一种根据病情和症状来选择最合适的中药组方的治疗方法。

合理用药的原则是根据体质、年龄、病情和病史等因素来确定剂量和用药时间,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安全性对于使用中药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正规的供应商或医院购买中药,关注中药毒副作用,以及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

这些措施可以使中药的疗效达到最大化,同时减少不良反应,从而保证中药的安全性。

1.中医合理用药的方法2.1 注意中药质量中医用药中,中药的质量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中药质量不仅能够保证疗效,还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注意中药质量的几点建议:(1)选择正规生产企业的中药:在购买中药时,最好选择正规的大型中药生产企业的药品,这样可以避免因生产工艺等方面存在缺陷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中药安全性及合理应用

中药安全性及合理应用

中药安全性及合理应用摘要】理性看待中药毒性,合理应用中药。

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毒性多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主要是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而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的使用药物。

总结追求安全有效目标的措施。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3-276-02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认为中药是天然品,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的,有些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甚至常吃中成药。

似乎认为有病治病,无病保安康,实际上并非如此。

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能滥用。

只要客观公正认识中药,合理运用,就能充分发挥中药独特的治疗作用。

一、理性看待中药安全性中药较安全是相对的,比起西药来毒副作用小些,但不是绝对安全,合理使用是安全的,用之不当也会发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首要条件,它不是用药的毒副作用最小或者不良反应这类绝对的概念,而且强调让用药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只追求治疗效果而忽略中药的安全性,背离“以人为本”、“健康大众”的理念,那是不负责的表现。

我国古代的《神农本草经》中收载了365 种药物,并分为上、中、下三品,有的“无毒”,不伤人;有的“有毒”,要“斟酌其宜”;有的“多毒”,“不可久服”。

这说明早巳认识到中药的毒性,并提出合理用药的概念。

此后历代本草着作达数百种之多,在每个具体的药物项下,均有有毒无毒的药性说明,并记载了各种药物的适应症、炮制方法、使用经验,并逐渐总结出配伍用药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和服药禁忌等注意事项。

直至现行的国家药典,除一般无明显毒副作用的药物以外,仍将有毒的药物按三级划分,分别注明“小毒”、“有毒”或“大毒”。

现在我国将27 种中药列为“毒性药品”,加强了管理。

曾有人长期使用含有朱砂的中成药以致使体内汞蓄积而中毒。

我国某些名贵的中成药也是有毒的,使用过量时很容易发生中毒反应,如云南白药、六神丸等。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西充县中医医院李志刚前言:我是一名中药学工作者,1995年7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现在西充县中医医院从事中医药工作。

“是药三分毒”,的确中药已不例外,本专题报告主要探讨分析中药临床合理用药所具有的安全性、并根据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意义提出有效、合理的应对措施。

使用材料和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中药用药方式,观察组采用中药合理用药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

结果: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用药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应重视中药应用的合理性,特别要加强中药的辨证、炮制、配伍、煎煮工作,充分发挥出中药的作用,采用合理的给药途径,达到提高中药高效性、安全性、稳定性的目的。

所谓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就是指当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时,强调用药的安全性、科学性原则,以确保中药能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传统中药与常规的西药比较,主要具有副作用小、药效平稳而时更长等特点,特别是针对一部分特殊性疾病,中药的效果更为显著。

但是在服用中药也需要重视其所产生的副作用,从而导致部分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出现死亡。

因此,必须重视临床用药的中药安全评价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中药的临床用药质量以及患者的痊愈率。

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用药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有32例为男性患者,18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6-75岁,平均年龄为(50.5±12.3)岁,其中有20例患者属于没有实施辩证论治,14例属于用药步骤、用药剂量错误、10例属于疗程未得到确定,6例属于其他原因引起;观察组有29例男性患者、21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2-68岁,平均年龄为(45±11.5)岁,其中有18例患者属于没有实施辩证论治、12例属于用药步骤、用药剂量错误、12例属于疗程未得到确定,8例属于其他原因引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药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
【论文关键词】中药安全性合理用药
【论文摘要】理性看待中药毒性,合理应用中药。

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毒性多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主要是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而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

中药是天然品,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的,没有任何毒、副作用,有些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甚至常吃中成药。

似乎认为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实际上并非如此。

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能滥用。

1 理性看待中药安全性
中药较安全是相对的,比起西药来毒、副作用小些,但不是绝对安全,合理使用是安全的,用之不当也会发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我国古代的《神农本草经》中收载了365种药物,并分为上、中、下三品,有的“无毒”,不伤人;有的“有毒”,要“斟酌其宜”;有的“多毒”,“不可久服”。

这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中药的毒性,并提出合理用药的概念。

此后历代本草著作达数百种之多,在每个具体的药物项下,均标注有“有毒、无毒”,并记载了各种药物的适应症、炮制方法、使用经验,并逐渐总结出配伍用药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和服药禁忌等注意事项。

直至现行的国家药典,除一般无明显毒副作用的药物以外,仍将有毒的药物按三级划分,分别注明“小毒”、“有毒”或“大毒”。

现在我国将27种中药列为“毒性药品”,加强了管理。

曾有人长期使用含有朱砂的中成药以致使体内汞蓄积而中毒。

我国某些名贵的中成药也是有毒的,使用过量时很容易发生中毒反应,如云南白药、六神丸等。

还有的中药可引起过敏,如牛黄解毒丸、水蛭等。

2 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这里涉及使用药物的几个方面,包含着许多内容,真正的合理用药必须全都做到,只强调某一方面不算合理用药。

2.1 用药有效是治病的首要目标,但是安全是其前提。

只追求治疗效果而忽视安全性有时会遭到药物的伤害,如中药关木通引起的肾损害,因此药物的安全性是很重要的。

2.2 用药的经济性。

简单地看是药物的贵贱、医疗费用高低的问题,实际上还有药/效比的问题。

治疗一种疾病可以有几种或几十种药物选择,对疗效基本相当的药物,应力求使用低价的。

如临床上常用党参代替人参即是如此。

合理用药,具体一点讲就是应当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年龄、所处地方以及季节
因素和药物的四气、五味等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同时以适当的用法、适当的剂量、
适当的剂型和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并且还要尽量少花钱。

这样就可以达到有效、安全、经济的目的了。

临床上不合理的用药包括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

作为医生在选药前。

首先应全面考虑用药物治疗的利和弊,不应只看到药物治疗的有利一面,还应注意到药物有害的一面,要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年龄等选择药物,做到“辨证施治、对症用药。


2.3 追求安全有效目标的措施:
2.3.1 辨证论治,对症用药。

各种中药都有其一定的适应症。

中医临床用药是通过望、问、闻、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的。

药不对症则不仅会加重病情,而且有引发其它疾病的可能,因此,对症用药是保证安全有效的基本条件。

辨证用药不当如给肝阳上亢病人服用细辛、肉桂等,等于火上加油。

2.3.2 恰当配伍,合理组方。

中药方剂按“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方遣药。

有些中药相互间可产生化学反应,如果配伍不当将会引起有害反应,如“十八反”、“十九畏”。

中西药配伍不当,如山楂、五味子、乌梅等与磺胺同时使用就会引起血尿。

抗癫痫药与苍耳子、雷公藤合用可加重肝脏损害。

解热止痛药与朱砂、巴豆等中药合用,可致消化道出血及穿孔。

中药川乌、草乌、附子以及含有这类药物和生物碱的中成药,如小活络丹、三七片、元胡止痛片、黄连素等与氨基糖甙类药物合用,可增强其对听神经的毒性。

中、西药物不合理应用会带来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服药期不要随意加服药物种类,能单用西药或中药治愈的疾病,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中、西药物合用,以减少不合理的中西药物配伍引起的不良反应。

2.3.3 如法炮制,减毒增效。

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会引起有害反应,如经过炮制后的法半夏没有什么毒性,但生半夏却是有毒的。

研究证明,乌头类中药依法炮制前后毒性相差达1000倍,其镇痛作用却无明显变化;砂烫马钱子可降低毒性成分士的宁的含量;米炒斑蝥降低斑蝥素的含量。

2.3.4 控制剂量,掌握用法。

同一种药物,剂量大小和有无毒性反应或毒副反应的强弱程度呈正比关系。

早在《神农本草经》序录中即有“若毒药治病,先取如黍粟,病去即止。

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的记载。

服用剂量不当,有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如附子中含有乌头碱,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作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有些中药不含有毒成分,但过量或长期服用也会引起中毒,如过量服用肉桂就会引起血尿,长期服用人参会引起“人参综合征”。

用药途径不当,如作为肌肉注射用的中药注射液被用于静脉注射,就很容易发生有害反应。

用药时间过长,有些中药用药时间过长也不好,如黄花夹竹桃含有强心苷,长期使用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反应。

《儒门事亲》中即称:“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
谓之毒,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

中药煎煮不当
:一般认为煎煮时间不足可能会引起毒性反应。

误服误用:这种情况十分危险,如把香加皮当作五加皮使用,就会发生洋地黄样中毒。

2.3.5 特殊生理,勿忘顾及。

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受多方面的影响,如种族、性别、年龄、体重等及个体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情况(如妊娠期、哺乳期、月经期)、不同时间等。

对特异体质高度注意,密切观察了解病情,对老年人、婴幼儿、孕育期、及肝肾功能下降患者的用药,以及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的使用,都要充分考虑其利弊,保证利大于弊。

2.3.6 正本清源,保证名、实相符。

我国地广物博,幅员辽阔;同一种药物不同的地区往往使用不同的品种;鉴于此,我国已启动中药品种鉴别工作,力求做到一物一名,如药典已将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分别入药。

2.3.7价廉易得,效专力宏。

治疗一种疾病可以有几种或几十种药物可以选择,对疗效基本相当的药品,应力求使用低价的,当地就能找到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想到,合理用药的经济性应当与社会的整体消费水平成正比。

高额的药费必定给个人、单位及国家造成巨大的开支。

这不仅造成国家卫生资源的浪费,也使得一些药物对疾病的疗效迅速下降。

最突出的就是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全球蔓延。

这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隐患。

四川本草堂药业有限公司三台分公司
王衍春
2012-07-05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