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诊部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及干预措施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药饮片是一种中药剂型,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具有方便服用、易于储存等优点。
但是,随着中药饮片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分析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药品质量问题中药饮片是由中药煮制后经过处理制成的,制作过程中受到环境、工艺、设备和人员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药品质量不稳定。
其次,中药饮片制作后需要保存,如果保存不当,很容易造成药品质量下降,影响疗效。
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中药材的品质管控,确保煮制中药饮片的原材料质量。
2、建立药品质量检测机构,严格把关药品质量,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稳定。
3、加强库房管理,确保中药饮片存放环境的适宜性,规范存储条件。
二、剂型指导问题中药饮片的剂型多样,在临床上需要根据病情进行剂型调整。
但由于医生的经验不同,容易造成剂型使用的不规范。
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医生的剂型使用培训,提高医生的剂型选择能力。
2、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医生对病人的信息了解能力。
3、对于容易出现剂型问题的疾病,建立相应的治疗指南,提供科学的中药饮片方案。
三、临床应用标准问题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标准尚未得到统一,不同医生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容易造成不同的的用药标准,这也容易导致中药饮片的使用效果不同。
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临床中药饮片应用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中药饮片应用标准。
2、推广中药饮片治疗的经验,建立相应的病种中药饮片治疗方案。
3、加强对中药饮片的剂量监控,防止过量或不足治疗等问题。
总之,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与其简单的归咎于中药饮片本身的不足,倒不如从现实情况出发,找到具体可行的措施,规范中药饮片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持续地推进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的规范化管理工作,确保其在临床上的使用效果。
医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用药不合理状况分析干预措施

医院门诊中药饮片的处方用药不合理状况分析与干预措施【摘要】目的:调查医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随机抽取医院门诊2011年的中药饮片处方983张,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对抽取的中药饮片处方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结果:该院门诊的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主要存在着临床诊断不规范、有毒中药饮片使用掌握不严、单味药物超量使用、煎服方法错误等问题。
结论:该院门诊中药饮片的处方用药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状况,药师应肩负起处方审查核对的职责,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用药;措施【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412-01中药饮片是中医用药的精华所在,也是中医临床治疗的整体理念与辩证施治的重要表现[2,3]。
中药饮片处方总是处于千变万化中,这些变化均是为了适应临证需要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而处方中中药的合理使用则是决定治疗效果以及是否会发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1]。
笔者随机抽取了医院门诊2011年的中药饮片处方,对其不合理用药状况进行了分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处方资料随机抽取医院门诊在2011年中的中药饮片处方983张作为研究对象,所抽取的中药饮片处方占当年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的7.49%,且所抽取的处方涵盖了门诊的各个科室,涉及初、中、高级医师,具有代表性。
1.2分析方法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对所抽取的中药饮片处方采用列表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并分析处方用药的规律及其存在的问题。
2 结果在对983张中药饮片处方的分析中,我们发现该院的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2.1中药饮片处方临床诊断不规范该院中药饮片处方的临床诊断不规范主要包括临床诊断缺失、中医诊断病名不规范(如“肺脾肾虚”、“胃火盛”等)、中医诊断无证型、西医诊断中英混合(如“肺ca”等)、西医诊断用简写(如“上感”、“慢支炎”等)以及临床诊断与用药明显不符(诊断为肾结石或是腰椎术后采用番泻叶泡水服用等)的情况。
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中药饮片是指药用植物或其各部位制成的饮片,具有药效成分浓缩、使用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
然而,中国传统中药饮片的质量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疗效和安全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首先,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存在以下问题:2.生产环节缺乏标准化管理。
中药饮片的生产过程涉及药材采集、炮制、破碎、浸泡、蒸煮、熬煮、干燥等多个环节,如果没有标准的操作规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很容易导致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
3.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中药饮片作为一种食品,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使用了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添加剂、农药等,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2.加强标准化管理。
制订并推行中药饮片的生产标准,规范生产过程,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控制要求,这包括药材的采集、加工、炮制、煎煮等。
3.加强质量检测和监管。
增加对中药饮片产品的抽样检测,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并公开曝光不合格产品和企业。
4.提升行业监管水平。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中药饮片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行业规范制定和宣传指导,推动中药饮片行业的健康发展。
5.增加科研和创新力度。
加强对中药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功效,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提高中药饮片的生产水平。
总之,中药饮片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问题对患者的疗效和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建立全程追溯体系、加强标准化管理、提升质量监管水平、加强科研和创新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医院药房中西药整改报告和整改措施

医院药房中西药整改报告和整改措施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中西医药结合已成为我国医疗领域的一大特色。
医院药房作为提供药物保障的重要部门,承担着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的药物治疗的职责。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医院药房中西药管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提高药房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我们对医院药房中西药进行了整改。
以下是整改报告及整改措施。
一、整改背景近年来,医院药房中西药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 中西药品种繁多,分类混乱,导致患者取药困难,容易出现差错。
2. 药品质量管理不到位,部分中药材来源不明,质量参差不齐。
3. 药房工作人员对中西药知识掌握不全面,难以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
4. 药房信息化程度不高,影响了药房工作效率和药品管理水平。
二、整改目标1. 优化药品品种,整理归类,提高药房工作效率。
2. 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 提升药房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服务水平。
4. 提高药房信息化水平,实现药品管理现代化。
三、整改措施1. 优化药品品种及分类(1)对现有药品进行彻底清理,去除重复、过期、无效的药品。
(2)按照药品属性、功能、用途等进行分类,便于患者取药和查找。
(3)定期对药品进行更新,引进新型药品,淘汰疗效不佳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
2. 加强药品质量管理(1)建立严格的药品采购制度,确保药品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2)加强对中药材的检验力度,严禁使用来源不明、质量不合格的药材。
(3)建立健全药品储存、养护制度,保证药品在储存过程中质量稳定。
(4)定期对药品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提升药房工作人员专业素质(1)加强药房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2)开展中西药知识讲座,提升药房工作人员对中西药的了解和认识。
(3)鼓励药房工作人员参加各类专业考试,提升其职业素养。
4. 提高药房信息化水平(1)引进先进的药品管理系统,实现药品信息电子化。
门诊中成药处方不合理应用分析及预防对策

[ 4 】孙燕, 顾慰萍 . 癌症三 阶梯止痛指导原则 [ M 】 . 北京 : 北京 医科 大学出
版社 , 2 0 0 2 : 4 — 5 .
f 5 】 国家食 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 问题的通知》 【 Z ] . 1 9 9 8 — 1 1 - 1 7 . [ 6 】刘 高峰 , 李越 霞. 2 0 0 0年一2 O O 2年 我院麻 醉药品应用 分析 [ J ] . 中 国
合相关文献资料报道 , 对 中成药使用 中存在不合 理现象 的原因 进行剖析 , 并提 出相应对策 。
2 结 果
5 4 0例处方 中存 在各种不合 理用 药现象 的处 方共计 3 0张
( 5 . 5 6 %, 3 0 / 5 4 0 ) , 各种不合理处方构成为不按照辨证论治 1 4例 ( 4 6 . 6 6 %) 、 与西药不 合理配伍 6例 ( 2 0 . o 0 %) 、 用量不 正确 4例
门诊 中成药 处方不合理应用分 析及预防对 策
顾 一 平
( 苏州市吴 中区角直人 民医院 , 江苏 苏州 2 1 5 1 2 7 )
【 摘要 】 目的 分析 门诊 处方 中成药不合 理应 用现 象 , 探
讨原 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 2 0 1 2年 1月一 1 2月 门诊 中成 药处方作为分析资料 , 抽取每 月 1 , 1 1 , 2 1 号 中成 药处方各 1 5张 , 结合相 关文献资料报道 , 对 中成 药使 用 中存在不合理 现 象的原 因进 行剖 析 , 并提 出相应对策 。结 果 5 4 0例处 方 中存 在 各种不合理 用药现 象的 处方共 计 3 O张 ( 5 . 5 6 %, 3 0 / 5 4 0 ) , 各
镇咳 , 目前 尚未 广 泛 用 于 中 度 疼 痛 的 镇 痛 , 因此 用 量 具 不 可 预
门诊中成药处方不合理运用原因及预防措施

门诊中成药处方不合理运用原因及预防措施目的分析和研究门诊中成药处方不合理运用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选取该院门诊2016年1—12月期间的中成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从每月5号、15号、25号各抽取20张中成药处方,分析其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结果在720张中成药处方中,共有42张处方存在不合理问题,其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5.83%,其中17例没有按照辨证论治、8例与西药配伍不合理、6例用药剂量不正确、6例滥用具有滋补效用的中成药、5例剂型不合适。
结论为了有效避免门诊中成药处方中出现不合理问题,医院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消除每一环节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另外医生在诊断的时候需要辩证选药,并综合考虑合并用药、禁忌证、使用疗程、用法用量等多方面因素。
标签:门诊;中成药处方;不合理运用;原因;预防措施中成药指的是根据相关中医理论指导,通过一定的生产工艺将固定的中药材处方加工制成标准的中药制剂,其具有奏效快、携带方便、不良反应小等方面的优势,当前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1]。
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发现,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也逐渐加重,因此需要加强研究,提高应用的合理性[2]。
该文针对该院门诊中成药处方进行详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门诊2016年1—12月期间的中成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从每月5号、15号、25号各抽取20张中成药处方,共计720张中成药处方。
1.2 方法根据《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成药处方书写格式及书写规范》《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以及药品说明书,对门诊中的中成药处方进行详细分析,并总结出不合理处方[3]。
然后用Excel统计表格对处方中的复核发药、审核调配、规范用名品种数、药品品种数、临床诊断、存在问题等各项信息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总结。
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及干预措施分析

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及干预措施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用药现状以及对饮片处方不合理进行干预的情况。
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本医院开具的2016张中药饮片处方,对其存在的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对2022年7月、8月、9月开具的786处方进行相应的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的不合理用药情况。
结果:在开具的中药饮片2016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共276张,包括不规范处方和不恰当处方、超常处方;经干预后,不合理用药对比干预前有明显下降,差异鲜明(P<0.05)。
结论:针对重要处方不合理现象,应提高药师与医师间的沟通,规范处方制度[关键词]: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措施中药饮片作为一种处方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有效性高的特点,因此受到众多学者的广泛追捧[1]。
中药配伍繁杂、形式多样,用法独特,在临床应用广泛[2]。
但中药制剂的不当使用常使中医疗效低下,使用时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减少了疗效,使病人对其效能产生怀疑,因此也降低了其使用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本医院开具的2016张中药饮片处方,其中中医内科417张;骨伤科383张;康复科361张;儿科195张;皮肤科234张;妇科257张;内分泌科169张。
纳入标准:所有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均依据《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以及法定药品说明书等资料标准进行筛选。
排除标准:信息不完整的中药饮片处方。
1.2方法完善处方管理工作:①对药品集中管理,对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用法以及药物的作用、适用范围、不良反应以及禁忌症等信息进行详细标注。
②对药物的适宜性、用药时间、正确剂量、正确用法等标准进行整理与归纳。
加强处方审核:所有处方必须经过审核后方可进行调配,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发现不合理的处方后,及时联系医师进行处理,不可擅自更改,处方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临床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分析

临床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分析临床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分析目的对我院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提高药师指导医生用药能力,促进合理用药,提高疗效,保障病人用药安全。
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中药处方进行分析,总结日常接方审方中不合理用药记录。
结果分析了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145条,发现有毒药物用量过大、常用药物过量、违反用药原则、重复用药、诊断与用药不符等5类不合理用药,分析存在的隐患和处理方法。
结论我院临床存在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现象,药师应具备药学综合性知识,加强用药指导。
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尤其是药典未标注有毒的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现象更为严重。
我院是基层医院,日常用药中药比例较大。
笔者总结了本院的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和统计结果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期间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记录共145条,共5类问题,分别为:有毒药物用量过大38.6%,常用药物过量10.3%,违反用药原则20.8%,重复用药7.1%,诊断与用药不符占23.2%。
2 存在问题具体表现2.1 有毒性药物超量有毒性的中药饮片大都性质强烈,用量稍大即可产生毒害,轻者损伤脏器甚至危及生命。
如《中国药典》规定制川乌常用量是1.5-3g,需先煎、久煎,分析发现临床往往用6-7g,还不注明需先煎;细辛用量是1-3g,分析发现临床往往用5-6g,甚至9g;苍耳子用量是3-9g,但临床用量15-20 g 情况经常出现;含有马兜铃酸的天仙藤常用量是4.5-9g,但临床处方用15-30g。
[1]2.2 常用药用量偏大常用饮片安全度较大,但用量超大仍可引起不良反应,分析发现临床赤芍用80g,麻黄、桂枝各10g用于儿童,龙胆草用15g等,用量过大。
2.3 违反用药原则中医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十九畏”[2]。
相反的药物合用会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危害患者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门诊部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及干预措施1 前言近年来,随着中药材加工工艺的不断发展,中药饮片以其使用方便、疗效好、不良反应少,逐渐被患者所青睐,用药量占医院门诊部的比例逐步增大。
中药饮片,是根据中医理论、中药加工工艺,对产地加工的净药材进一步切制、炮炙而成的可以直接用于临床的中药材。
中药饮片和中药材、中成药一起构成了是中国中药产业的三大支柱,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重要武器,也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
中药饮片是我国古老中医的智慧结晶,是临床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在门诊中合理使用中药饮片意义重大。
以下为本人在XX 时间段对医院门诊部中药饮片用药情况的的调查分析。
2 现状分析市场上的中药饮片主要有普通中药饮片、中药免煎饮片、中药颗粒饮片、中药精制饮片等种类。
《中国药典》以及国家中药管理局《中药处方格式和书写规范》都对中药饮片的处方书写、用药味数、单味药物使用量以及毒性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严格规定。
中药饮片处方能够直接反应中药饮片的用药情况。
为此,我们随机抽取了门诊部中药饮片处方6000张进行统计分析。
为了保证有效性,我们根据医生的职称等级(初级、中级和高级)分成三组,每组随机抽取2000张。
统计结果如下:表1 6000张中药饮片处方书写规范情况表2 6000张中药饮片处方每张药方用药味数情况表3 6000张中药饮片处方毒性中药饮片使用情况3 问题提出医院门诊部存在中药饮片用药不合理情况,主要表现在中药饮片处方书写不规范、剂量不合理、单味药物以及有毒中药饮片剂量偏大等不合理用药情况。
4 目的针对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提出干预措施,加强用药管理,促进中药饮片临床合理用药。
5文献查证《中国药典》以及国家中药管理局《中药处方格式和书写规范》,是保证用药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的重要文献,是判断中药饮片用药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
不少学者和医务人员从医院管理的角度出发,也对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情况进行过抽样统计分析,例如,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梁晋川发表的《医院门诊部中药饮片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朱育风对解表类中药饮片使用分析,都反映了其所在医院的中药饮片用药情况。
6 问题分析及干预措施问题分析:(一)中药饮片处方书写不规范问题。
药名书写不规范。
有的医生以错别字或别名代替,例如“百部写成百步,首乌藤写成夜交藤等,都是没有严格按照《中国药典》规范书写。
药名书写不规范,占处方书写不规范的8.66%。
用法用量书写不规范。
不同中药饮片的用法一样,有的要熬成汤、有的只要放在热水中浸泡、有的用搽抹、有的是熏蒸;用量更是关系到患者用药安全。
不少处方上,都没有完整书写用法和用量,让患者无所适从。
医生签名和签证不规范。
医生书写处方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处方书写要求字迹清楚不的涂改,如需修改医生须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而在抽查中有不少处方,病人信息、药名改动或用量改动时有发生,但是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的寥寥无几。
这与医生的工作态度息息相关。
中药饮片处方诊断不规范。
中医诊断应该清新完整的填写病名和证型。
只有在病名不明确的情况下才可以不写病名。
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较多,主要有处方中临床诊断缺失、中医诊断只辨病不辨证、西医诊断中英混合(如胃Ca)、用英文缩写(如OA、SLE)和西医诊断不规范的缩写(如慢支炎、上感)等现象比较常见。
不注明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
中药饮片处方需要在脚注处加以注解,指示调剂人员对该味药采取脚注要求的特殊处理。
如果医生不注明,调剂人员通常不会采取特殊处理,影响药效的发挥。
这是中药处方书写不规范最主要的方面,占比19%多。
还有一些不规范之处。
处方的前记内容不完整,不适用法定剂量单位等。
(二)中药饮片的用量不规范。
通过表2可以看出,用量不规范表现在量不足和量超标两种情形,但主要是超量问题。
超量占到30%多,用药超量50%的比利高达3.12%。
国家药典对用药量都有规定,但是不少医务工作者从经验出发,在实际用药中加大用量,给患者带来了不良反应。
(三)毒性中药饮片使用不规范。
毒性药物药性突出且猛烈,使用不慎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乃至死亡。
国家药典标注有毒的药物总共83种,分为大毒、有毒和小毒三类。
毒性药物是治疗疑难重症的有效药物。
现实中的问题是有些医生不敢使用毒性药物,而有的医生毒性药物用量超标。
毒性药物在治疗上不可缺少,但要科学使用,以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
通过表3可以看出,我院处方中有毒药物用药次数较高,占到中处方的30.15%,对比兄弟医院处于较高的频率。
针对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用药状况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医院采取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1)加强药典和规范学习,强化规范书写意识。
在抽查中发现不少书写不规范的处方,并不是医生业务素质差,而是态度跟不上。
通过在全院开展国家药典和《中药处方书写规范》等相关管理制度学习,要求所有医师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书写处方。
我院的所有处方均是手写,医生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可以引进信息技术,用电子处方代替手写处方。
(2)加强业务培训学习,提高医生和调剂师业务水平。
加强对中医药学人员相关用药知识的培训,切实规范医师处方用药与提高药学人员审查处方的能力。
提高药剂人员的整体素质。
严格处方的审核,药剂人员要, 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力争在处方调配前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严防医疗差错的发生。
(3)加强知识管理,发挥集体智慧作用。
一是组织全院骨干力量编写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手册,要求各科室学习使用。
规范中药饮片名称的书写,便于调剂人员使用。
二是专家组通过讨论商议确定对有毒性的中药用量的限制。
如:特殊情况下,使用制附子用量大于15g 时,需要医师再次签名确认,起到了医师超量开具自我提示的作用。
(4)加强用药抽查和监督。
药剂科每月进行一次中药饮片处方抽查,对抽查中出现的不规范、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及时上报给医院质控部门和临床科室。
对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与处理,并把问题刊登于医院质控简报上,对相关医师进行通报与处罚。
(5)提高计算机水平,开展电子处方技术。
以往处方书写之所以存在大量不规范,部分原因是因为我院的所有处方均是手写,医生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引进信息技术,用电子处方代替手写处方。
(6)加强医患沟通。
合理用药不仅仅决定于医生,还去取决于患者及其家属。
我院不少中药饮片是由患者或患者家属带回家里加工的。
患者及其家属中药知识匮乏,不明白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往往对用药不太重视影响用药效果。
例如,中药材通常要用陶瓷罐熬制,有些患者家里没有就以铁锅代替,殊不知铁锅容易分解出铁元素,会影响药效。
建立医生与患者双向交流机制,及时解决患者用药方面的问题,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和经济。
7结果评价通过开展对医务人员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我们又一次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全院的中药饮片用药情况进行了一次检验。
发现,全院中药饮片合理用药水平得到了提高。
如表4、5所示,中药饮片处方书写不规范率仅有0.3%;用量不规范有0.6%,成绩喜人。
总结一下进步表现在:首先,医务人员的态度有所提高。
之前突出的中药饮片处方书写不规范问题得到解决、医生在遇到用药量不明确的地方能够主动查询相关资料。
其次,通过培训学习,着实提高了全院医务工作人员用药水平。
中医的治疗原则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每味药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又不能盲目堆砌。
现在,无论是中药配伍还是毒性药物的使用都比以前有所提高。
最后是患者的积极反馈。
患者没有学过中医理论,不知道用药注意事项。
要求医务人员规范书写处方,患者可以用药中的无所适从情况。
表4 1000张中药饮片处方书写规范情况表5 1000张中药饮片处方每张药方用药量情况8 结论中药饮片是指中药材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理论,经过炮制加工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制剂生产用的所有中药。
它是古老中医的智慧结晶和治病、防病的重要武器,以其使用方便、疗效好,良反应小而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人们用药理念逐渐回归自然,中医药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而用药是否合理关乎治疗疗效和医疗安全,通过对全院中药饮片合理用药的调查,发现了在用药方面存在的不少问题。
在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之后,全院的中药饮片合理用药水平得到了提高,保障了患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1] 刘伟,王咏梅,朱晓虹.医院药房中药中药饮片的损耗情况及原因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39):3737.[2] 李毅,赵淑芝,舒波.医院药房中药中药饮片的耗损与报损浅议[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5,25(1):70.[3]赵鑫.医院门诊中药饮片的处方用药不合理状况分析与干预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5,412.12:[4]芦柏震,周俐斐.毒性中药使用及管理的现状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4):362 -364.[5]王光明,周蓉.半夏的中药药理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4,13.[6]梁学政,吴昭璇.毒性中药的研究近况[J]传统医药 .2014,19(16):70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