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

合集下载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是广泛讨论和关注的话题。

中药作为我国特有的药物资源,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在中药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有必要深入探讨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中药的药物毒副作用。

虽然中药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其中也不乏一些药物毒副作用的存在,如伤肝、伤肾等。

其次是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容易产生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再者是中药的质量安全问题。

中药的质量一直是临床应用中的难题,因为中药的生产和加工过程较为复杂,易受到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质量不稳定的情况。

在面对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问题时,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对策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首先是加强中药的药物安全监管。

制定更为严格的药品监管政策,加强中药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监管,提高中药的质量安全水平。

其次是加强中药研究。

通过加强对中药的药理学、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探讨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机制,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再者是提高中医药人员的专业水平。

加强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中药药理学、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素养,提高其用药的安全性水平。

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监督,提高患者对中药的正确用药意识。

也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其安全性对于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保障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应用。

只有通过加强对中药的研究和监管,提高中医药人员和患者的用药意识,才能够更好地保障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中药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应用范围和效果得到了不断的扩大和提高。

但与此同时,中药的安全性问题也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需要对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和安全性进行认真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安全性问题1.不良反应中药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呕吐、腹泻、皮疹、过敏性休克等。

其中严重过敏反应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性。

因此,用药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慎重选择合适的中药。

2.药物相互作用中药中存在着大量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在体内可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由于多种中药在组成和功效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不同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同。

必须认真掌握中药的药理特性,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

3.药物质量问题中药是天然药物,药效和药品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长环境、采收技术和制作过程。

若药材质量不佳、制剂不规范、保存不当等,会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必须要选用正规渠道的中药,注意中药的采购和储存条件。

二、安全应对措施1.加强药品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中药品质管理体系,明确中药品质的要求和测试标准,加强对中药供应链的管理和监控。

医护人员要从源头上控制中药的质量,严格防止假冒伪劣中药的进入。

对于药材实行分类管理,制定严格的采购标准,确保中药的品质。

2.规范用药过程在中药的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循中医学的临床规范,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理选用中药药方和药物剂量,严格掌握中药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力求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做好患者风险评估在接受中药治疗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尤其需要关注过敏史、药物过敏等问题。

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制定具体的用药方案,进行有效的监测。

4.建立有效的药物监测体系医疗机构应建立中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和药物相互作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中药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保证患者的安全和用药质量。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独特的治疗方式之一,已经在我国具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

随着近年来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中药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中药治疗中还存在一些安全问题,需引起重视。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1.不良反应中药的使用无论是内服或外用,均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取决于药物成分、用量、用药时间以及患者的个体因素等多个因素。

其中气血不足、体虚、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等特殊人群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2.中药污染由于中药药材来源广泛,药材的质量好坏存在较大差异。

同时,近年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导致中草药中普遍存在农药、重金属等物质的残留,从而给患者带来潜在风险。

3.安全性缺乏科学评估中药治疗在临床应用时,存在鲜明的个体化特点,同时其抗菌、消炎、免疫调节等作用不易量化。

因此材料环节、配伍合理、剂型及用药规范化等方面,均需进行更加科学的评估。

1.规范化管理应严格监管中药出品和销售流通环节,减少草药的污染来源。

加强对中药成分的定量检测及有效物质的筛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网络;对中药污染进行监测和控制。

2.科学依据对中药在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和用药规范,加强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

同时加强对于中药目标组织分布、生物转化、分解代谢以及毒性机理等方面的深度研究,从而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和毒性机理,更符合工业化和现代化生产的要求。

3.提高患者素质中药的使用存在许多注意事项,因此患者应增强对于中药的认知理解,避免不当使用。

同时应注意中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引起药物副作用,保证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4.中西医结合对于一些疑难杂症而言,传统中药治疗往往需要与现代化医疗手段相结合,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从而取长补短,协同作用,最终达到疗效最大化,重要的是通过临床经验表演和强化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援,促进中药优化和现代化生产的融合。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讨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分析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与结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关键词:中药安全性事件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从2000年的“马兜铃酸事件”到2006年的“英国中药事件”,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在近年频频发生,这对一向自许为“安全、有效”的中药带来极大的挑战。

加之一些媒体对有关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的过度宣传和误导,使得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世人并不怀疑中药的药效,但怀疑中药的安全性”的观点已经成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

为此,笔者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度、中药本身缺陷及中药临床使用规范等方面作一探讨,试图找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对策,为解决中药安全性问题提供参考。

1 近年国内、外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回顾2000年6月,美国最权威的临床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比利时医学研究者Nortier等人撰写的题目为“泌尿系统癌症与服用中药(广防己)有关”的研究报告。

此后,美国各大媒体以“中药可能致癌”为题相继发布了新闻。

于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H)A)在“至今未收到类似不利事件的报告”的情况下,下令停止一切已知含有和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原料和成品的进口、制造和销售,并禁止其可能的混淆品种以及部分中成药进口。

2003年2月,包括新华网在内的国内众多媒体发布了“龙胆泻肝丸有可能导致尿毒症”的消息,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

3 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决定对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丸’严格按处方药管理,在零售药店购买时必须凭医师处方。

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适应证服用。

”同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取消了关木通的药用标准;2004年8 月又取消了广防己、青木香的药用标准,并对含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的中药制剂严格按处方药管理。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讨资料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讨资料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分析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与结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关键词:中药安全性事件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从2000年的“马兜铃酸事件”到2006年的“英国中药事件”,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在近年频频发生,这对一向自许为“安全、有效”的中药带来极大的挑战。

加之一些媒体对有关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的过度宣传和误导,使得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世人并不怀疑中药的药效,但怀疑中药的安全性”的观点已经成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

为此,笔者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度、中药本身缺陷及中药临床使用规范等方面作一探讨,试图找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对策,为解决中药安全性问题提供参考。

1 近年国内、外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回顾2000年6月,美国最权威的临床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比利时医学研究者Nortier等人撰写的题目为“泌尿系统癌症与服用中药(广防己)有关”的研究报告。

此后,美国各大媒体以“中药可能致癌”为题相继发布了新闻。

于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H)A)在“至今未收到类似不利事件的报告”的情况下,下令停止一切已知含有和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原料和成品的进口、制造和销售,并禁止其可能的混淆品种以及部分中成药进口。

2003年2月,包括新华网在内的国内众多媒体发布了“龙胆泻肝丸有可能导致尿毒症”的消息,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

3 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决定对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丸’严格按处方药管理,在零售药店购买时必须凭医师处方。

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适应证服用。

”同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取消了关木通的药用标准;2004年8 月又取消了广防己、青木香的药用标准,并对含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的中药制剂严格按处方药管理。

最新中药安全问题探析--论文

最新中药安全问题探析--论文

中药安全问题探析摘要主要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分析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结果与结论: 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目录绪论 (1)1、产生中药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1 对中药安全性认识不足 (2)1.2 中药品种复杂 (2)1.3 中药炮制不当 (2)1.4 中成药本身的缺陷 (3)1.5 中药临床使用不规范 (3)1.6 中药市场监管不力 (3)2、中药安全问题的对策 (5)2.1 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 (5)2.2 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 (5)2.3 规范中药的临床使用 (5)2.4 建立适宜的中药标准 (6)2.5 加强中药材流通环节的监管 (6)结语 (7)参考文献 (8)绪论2004年美国FDA宣布禁止麻黄用于减肥营养品,2006年,我国FDA发出紧急通告,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喇五加注射液”等7种注射液,2008 年12月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2009年4月中药注射液清开灵致患儿死亡,2009年2月注射双黄连使一女患者死亡等事件。

这一系列事件使得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日益重视起来,同时使得本来就存在着广泛质疑的中药制剂再次遭受到更加空前的信任危机。

中药是否安全?1、产生中药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安全、有效是对药物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中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必备条件。

中药安全事故频现,其实并不能说中药就是不安全的,进而完全否定中药。

中药毕竟不能等同于西药,中药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

产生中药安全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1.1 对中药安全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药是安全、有效、无毒的,有些中药药品广告也往往片面或夸大宣传疗效,而对其毒副作用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避而不提或避重就轻,且常以本品系纯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误导患者;而患者在用药时也往往忽视中药的用法用量及其毒性,形成了认识的误区。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析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析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析本文从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有关于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通过案例分析法,探讨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旨在探析影响中药安全性因素,为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再发生。

结果表明影响中药安全性因素有很多,我们必须首先从提升大众对中药的安全性意识方面入手,深入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标签:中药安全性探析建议一、引言纵观国内外,有关中药安全性的问题频频发生,一向以“安全”“有效”著称的中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本文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程度、药材本身具有的药性以及中药的临床使用规范出发,旨在探索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以减少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发生。

二、國内外重大中药安全性事件回顾2003年2月,国人对“龙胆泻肝丸可能导致尿毒症”这一新华网消息高度关注,同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做出“将龙胆泻肝丸列为处方药”的决定,病人必须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服用。

随后,“关木通”、“青木香”等药品也同样被戴上了枷锁,其不能再在药房里被自由购买,病人购买必须遵从医嘱。

2006年8月,“复方芦荟胶囊”在英国的埃塞克斯的一个批发商家中被发现,经检查发现这种药品中汞的含量严重超出英国的国家标准,因此,英国政府开始对多种中药展开检测,并下令封杀了数种中药。

此时,国内也发现多种中成药存在安全性的问题,如被人们所熟知的“牛黄解毒丸”,其砷和汞的含量也令人大跌眼镜。

三、导致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因素分析1.中药市场监管力度小中药市场是各类中药流通的场所,十分混乱。

一是存在奸商谋求私利,以次充好,破坏了中药市场秩序,降低了中药的质量,起不到药效,甚至可能导致患者中毒。

二是由于中药市场的经营人员素质低下,不具备识别真假中药的能力,这也是假药肆意流通的因素之一。

三是农村农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使用的化肥、农药量大,残留多,导致植物体内有害物质集聚,从而影响到中药的质量和药效。

2.大众对中药安全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人们受媒体宣传的影响,中药“无毒无害”、“安全有效”、“有病治病、无病防身”等的观念被大众普遍接受,逐渐淡化了中药安全性问题的意识,忽视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或是不良反应。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药物安全性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药物安全性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药物安全性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药物的安全性中医药物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其在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然而,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药物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一些独特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并提供了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中医药物。

一、中草药的安全性中草药是中医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天然来源和相对低廉的价格而备受青睐。

然而,中草药的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

首先,了解中草药的来源和质量十分重要。

选择正规的供应商和药店,确保其提供的中草药符合国家药典的质量标准。

中草药的使用剂量也是关键的因素。

过量使用中草药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中毒。

因此,在使用中草药之前,应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药剂师,以获取正确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此外,了解中草药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也是至关重要的。

某些人群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在使用中草药时应更加小心,并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

二、中成药的安全性中成药是由多种中草药组合而成的复方制剂。

相较于单味中草药,中成药更常见且广泛使用。

然而,同样需要关注中成药的安全性。

首先,了解中成药的成分十分重要。

通过查看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生,了解中成药中包含的具体成分及其可能的安全性问题。

其次,中成药是否合规定也是重要考虑。

购买中成药时,应选择具备资质的药店或药企,以确保所购药品符合国家标准。

最后,严格遵循中成药的用量和使用方法。

不要随意增加用量或改变用法,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三、针灸的安全性针灸是中医的传统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调整身体的平衡。

针灸在治疗各种疾病和疼痛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正确使用针灸同样是确保安全性的关键。

针灸治疗应由经过专业训练和持有合法执业证书的中医师进行。

在接受针灸治疗之前,应与医生详细沟通,告知自己的病史、过敏史以及目前的身体状况。

此外,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确保使用无菌的针具,以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对于一些特定人群如孕妇和心脏病患者,应避免或谨慎使用针灸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煎药的方式
中药的熬煎过程中,器皿、用水量、火候和熬煎时间都会对药物的疗效产生直接影响。所以一定要正确地进行药品熬煎环节。通常会选择砂锅和陶瓷锅等器材作为煎药的工具。铜锅、铁锅是禁忌使用的,因为它们有可能会和中药材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煎药用水量一般处于中药饮片上方的两三厘米处,如果是外用药,那么用水量可以适量增多。火候的掌控根据中药的性味和所需煎制的时间而定。
2.中药炮制对于中药药性的改变影响
中药的基本性能主要是四气五味,四气指的是寒、热、温、凉,而无味则是辛、甘、酸、苦、咸[2]。在古代中医学当中,将各种中药的药物基础作用经过临床经验反复验证后,归纳出来的一种炮制方法,可有效改变药物的药性达到所需疗效。如白芍这种药物的药性偏凉,生用入药对于患者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而采用酒炒后药物寒性缓解,其活血化瘀的药效增强。而采用醋炒后,对于养血止血、敛肝止痛具有较强的药效。同样生地黄的药性性寒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而熟地黄则性温,具有滋阴补血的作用。甘草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采用蜜炙的方法炮制后性温,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
4.中药炮制对于中药疗效的增强影响
中药的炮制对于药物疗效的增强也有着一定的作用,通过对药物进行炮制改变药性,发挥药物的主要效果,如何首乌具有养血补肝肾的功效,对于血虚体弱、头晕耳鸣具有重要的效果。而何首乌具有生用与熟用的区别,生用何首乌苦泻,性平兼发散,具有润肠、通便、消毒的功效,而蒸制为熟何首乌后,药性由甘厚转性温,对于补肝肾、乌须发、强筋骨的功效有所增强,头晕耳鸣、须发早白患者运用中具有更强的功效,所以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需要采用炮制后的熟何首乌才能符合治疗需求[3]。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
摘要:中药炮制是我国古代中医学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按照患者不同的临床需要将不同性能的药物炮制在一起达到治疗的作用。中药的临床应用效果与其泡制方法与用药方法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将对中药炮制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中药炮制;合理用药;影响分析
中药主要来源于自然界中的各类植物、动物以及矿物,在一般情况下,需要经过炮制后才能作为药物使用。在很多中医治疗的病历当中,许多疾病在采用中药治疗过程中,由于炮制质量欠缺或炮制方法不合理导致用药效果不佳。中药的炮制必须符合药性本身的临床作用,另外还需要满足临床辨证用药的需求。本文从中药炮制的实际作用出发,探究其对于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炮制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反制,主要作用为就诊药物过偏之性,达到缓解药性的作用,另一种是从制,使得药物的性味增强,达到增强疗效的作用,还有一种是炮制,通过改变药性,达到扩大药性用途的作用。
6.讨论
中药的炮制在虚实不同性质的疾病治疗中,可以通过采用强化复方的方式起到补泻的作用,从而满足治虚治实的需要。中药炮制的可以满足灵活用药的需求,减轻中药本身的毒性以供药用,改变药性、调整药效以便于对症治疗,增强疗效增利除弊,引药归经增强药物的治疗针对性,对于临床合理用药有着显著的作用。还要对患者用药的方法和相关的禁忌进行指导,让患者能够正确用药,最大程度地保证药方的功效,促进患者身体康复。主要指导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6.2用药的方法
用药方法对处方药的药效有一定的影响,正确的用药方法有助于药效的发挥。所以在发药的时候,药师一定要告知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以免患者因不知情,出现错服、多服的现象,导致恶性医药物之间,药物与食物之间都有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禁忌[7]。在发药的过程中,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楚,服用此药物时,一定不能与何种药物同时服用,或者是在服用期间不能进食何种食物。以免两者发生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出现身体不适或是更为严重的事故。
5.中药炮制对于中药引药归经的影响
引药归经指的是药物对于身体某一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及发挥对于人体某一经的主要作用,同时对于其他经则发挥较弱或者不发挥作用,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需要这种方式。而中药炮制则可以有效达到这一目的,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如益智仁这种药物可入脾经与肾经,并且具有温脾止泻、固精缩尿的功效,而对于需要涩精、缩尿患者而言,需要将药物进行炮制使其主入肾经,采用盐制的方式,使药物主入肾经,专用于涩精、缩尿。另外知母属于一种可入肺经、肾经、胃经的药物,临床功效有清肺、润胃、泻肾火的功效,同样采用盐制的方式使药物主入肾经,增强滋阴降火的功效。青皮属于可入肝经、胆经、胃经的药物,采用醋炒后,可以增强其对于肝经的作用。生地可入心经,主要功效为清营凉血,但是熟地则主入肾经,具有养血滋阴、益精补水的功效。
3.中药炮制对于中药药效的调整影响
中药一般具有多种药效的提点,不同的中成药对于同一药物所需要的作用不一样,所以需要采用炮制的方式对其药物药效进行调整。如大黄是一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名称,同时也是一种中药,其在不同药方中与不同中药配伍便发挥着不同的功效,如大黄与枳实、厚朴配伍时,其发挥的药物功效主要是祛除胃肠燥热,轻下热结。而在与苍术、厚朴、陈皮等药物配伍时,发挥的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对于热毒瘀滞肌肤肿痛有着重要的疗效。而在与当归、龙胆草、栀子等药物配伍时则发挥泻火通便、祛除肝胆火旺的功效。另外黄芪也是一种具有多种药效的中药,其生用与蜜炙之分,其生用具有固表敛汗的功效,而蜜炙则具有益气升阳的功效。
1.中药炮制对于中药毒性的减轻影响
中药主要来源于自然界中的各类植物、动物以及矿物。很多中药本身具有剧烈的毒性,但是不得不在临床治疗当中使用。而中药的炮制则可以有效减轻毒性,将具有毒性的天然药物供药使用。如含有较重毒性的中药川乌,而在临床治疗中其药物作用较为明显,在《圣惠方》中提到“治风腰脚冷痹疼痛宜用贴焙川乌头三分”,所以在用药前需要用水浸泡并且煮沸,在口尝药物无麻辣味时,即视为毒性减轻,可供药用。另外巴豆也是一种中药,但同时含有较强的毒性,如“泻下猛烈”,但在临床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经验方》中提到“治气痢取巴豆一两,去皮心,或以蒸饼丸服”,而对于巴豆的炮制方法主要是去油制霜降低毒性,可缓和泻下[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