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应用安全性探讨

合集下载

关于中药应用安全性探讨

关于中药应用安全性探讨

化汞 , 雄黄 成分含 硫化砷 , 毒 性较 强 , 主要 出现心 、 肝、 肾脏 损害 的不 良反应 。 例 如: 牛黄解 毒片 、 牛黄 解毒 丸 、 六神丸 ( 水丸) 、 天 王补 心丸 、 安宫 牛黄丸 等。 ②含 川乌 、 草 乌、 生 半夏 的品种 川 乌、 草乌、 生半夏 含有 毒成分 , 其 毒性对 神经 系统 和心血管 系统最敏 感 , 常导致 心律失常 例如 . , J 、 活 络丸 、 藿香正气 水等 。 ③含 蟾 酥 的品种 。 ? 蟾酥 是一种 动物蛋 白, 对人 体有较 强的致 敏可致急性尿潴 留, 长期服用致依赖性 , 内服致癫痫样 发作 、 四肢抽 搐 、 神 志不清 、 口吐 白沫 。 ?
民间食用 : 河 豚食用 致 中毒 , 轻 者 出现腹痛 、 恶心、 呕吐 、 头晕 、 胸 闷、 乏力、 四肢 与 口唇 麻木 等 ; 重者死 亡 。 灰菜食 用致小 儿重症 光敏性 皮炎 ; 苦 杏仁 : 服食
科 学论 坛
l ■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v i e w
关于 中药 应 用 安 全 性 探讨
曾令 权
( 哈药集 团三精 制 药股份 有 限公 司 ) [ 摘 要] 目的 从 对于 中药 的安 全性 和有 效性 的错 误认 识 、 中药产 生不 良反 应 的原 因、 如 何 减少和 避免 中药不 良反 应等探 讨 中药 安全 性有 关 问题 , 为 中药 安全 性 问题 的研究 提供 参考 。 方 法 从近年 来 国内外 发生 的一 系列 中药安 全性 事件 出发 , 分析 影 响 中药 安全 性 的因 素 , 并提 出相应 的对 策 。 结论 影 响 中药 安全 、 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必须从加大 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 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 , 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 关键 词】 中药安 全性 ; 事件; 不 良反 应 ; 影响 因素 中 图分类号 : R2 8 8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1 0 0 9 — 9 1 4 X( 2 0 1 3 ) 0 9 — 0 0 9 2 — 0 1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是广泛讨论和关注的话题。

中药作为我国特有的药物资源,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在中药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有必要深入探讨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中药的药物毒副作用。

虽然中药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其中也不乏一些药物毒副作用的存在,如伤肝、伤肾等。

其次是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容易产生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再者是中药的质量安全问题。

中药的质量一直是临床应用中的难题,因为中药的生产和加工过程较为复杂,易受到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质量不稳定的情况。

在面对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问题时,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对策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首先是加强中药的药物安全监管。

制定更为严格的药品监管政策,加强中药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监管,提高中药的质量安全水平。

其次是加强中药研究。

通过加强对中药的药理学、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探讨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机制,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再者是提高中医药人员的专业水平。

加强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中药药理学、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素养,提高其用药的安全性水平。

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监督,提高患者对中药的正确用药意识。

也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其安全性对于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保障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应用。

只有通过加强对中药的研究和监管,提高中医药人员和患者的用药意识,才能够更好地保障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材的药物安全性与监测

中药材的药物安全性与监测

中药材的药物安全性与监测中药是中国独有的药物疗法,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着对中药利用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中药材的药物安全性和监测问题也越来越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药材的药物安全性以及监测的重要性。

一、中药材的药物安全性问题中药材作为一种传统的药物疗法,其药物安全性备受关注。

首先,中药材的来源和质量控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不同产地和生长环境的中药材可能存在质量差异,对于一些容易受到环境污染的中药材,其安全性更需要关注。

其次,中药材的加工和贮存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长期储存导致药材质量下降,或者加工过程中使用有害物质污染药材等。

此外,中药材的用法用量也需要注意,过量使用或者错误使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为了解决中药材的药物安全性问题,一方面需要完善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体系。

通过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加强环境监测和农药残留检测等措施,可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中药材的评估和研究,了解中药材的药理作用、毒性与副作用等信息,以指导其合理使用。

二、中药材的药物监测中药材的药物监测是确保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药物监测可以及时发现中药材中的有害物质或者药物残留,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中药材的质量。

药物监测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物理检测、化学分析和生物学检测等。

物理检测主要包括对中药材的外观、形态、色泽等进行观察和检查,以判断中药材的质量。

化学分析则可以通过对中药材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快速准确地评估中药材的质量。

生物学检测则可以通过动物试验或者细胞实验,评估中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监测需要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人才。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药物监测体系,加强对药物检测技术和人才的培养,提高中药材药物监测的能力和水平。

三、中药材的药物安全性与监测的重要性中药材的药物安全性和监测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正确评估和监测中药材的药物安全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中药疗法,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的发生。

中医药安全 科学运用中草药 确保药品安全

中医药安全 科学运用中草药 确保药品安全

中医药安全科学运用中草药确保药品安全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然而,在中医药的应用过程中,合理使用中草药是确保药品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安全和科学运用中草药的重要性,并分享相关的方法和措施。

一、中医药安全的重要性中医药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安全隐患。

由于中草药的成分复杂,其中一些草药存在毒性,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患者的健康。

因此,确保中医药的安全性十分重要。

中医药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息息相关。

只有保证安全性,患者才能更好地接受中医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同时,中医药的安全性也直接影响人们对中医药的信任和推崇程度。

因此,科学运用中草药,确保中医药的安全性势在必行。

二、科学运用中草药的方法和措施1. 建立中草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流程中草药的品质安全直接关系到中医药的安全性。

为了确保中草药的质量,需要建立中草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流程。

这包括在种植过程中,选择优质的种子和土壤;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确保采收和加工过程符合标准等。

只有通过建立可追溯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中草药的安全性。

2. 强化中草药的质量控制和检测为了确保中草药的质量安全,需要加强对中草药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这包括检测中草药的种属和纯度、检测有毒有害成分的含量以及检测中草药的微生物负荷等。

只有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才能有效地筛选出质量安全的中草药,保证中医药的安全性。

3. 严格控制中草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中草药在临床中常与西药联合应用,这既能发挥中草药的疗效,又能减少西药的副作用。

然而,中草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也需要谨慎操作,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医生在联合应用中草药和西药时,应综合考虑药品的相互作用和潜在风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4. 加强中草药的信息共享与交流中草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需要不断积累和更新相关信息。

为了确保中草药的安全性,需要加强相关信息的共享与交流。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中药作为我国特有的药物疗法,在临床上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与西药相比,中药在临床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性问题,这也是困扰中医药发展的一大难题。

如何在临床中合理应用中药并保证其安全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1. 药理作用不明确:中药是多种植物组合而成的复方药物,其药理作用往往比较复杂,且有些成分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2. 质量不稳定:由于中药的原材料来自于天然植物,其成分含量受到原材料的地域、生长环境、采收季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中药的质量往往不太稳定,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

3. 用药指导不规范:中药在临床中常常需要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进行个体化的配伍使用,缺乏统一的用药指导和规范管理,容易导致不当的用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安全合理使用中药的对策1. 加强药物研发与生产环节的质量管控:对中药的生产和加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和管理,保证中药的质量稳定性。

2. 临床应用中加强对中药药物的监测:建立健全的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时发现中药不良反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 加强对中药的临床评价研究:通过临床研究探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规律,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4. 明确中药的适宜人群和使用方法:根据中药的药理特点和临床应用规律,制定中药的适宜人群和使用方法指导,规范中药的临床应用。

5. 加强对中药药师和使用医生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中药药师和使用医生的专业水平,使其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合理开具中药处方。

三、结语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然而其安全性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确保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合理应用,需要加强对中药的质量管控与监测、加强对中药的临床评价研究、明确中药的适宜人群和使用方法、加强中药药师和使用医生的培训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中药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应用范围和效果得到了不断的扩大和提高。

但与此同时,中药的安全性问题也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需要对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和安全性进行认真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安全性问题1.不良反应中药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呕吐、腹泻、皮疹、过敏性休克等。

其中严重过敏反应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性。

因此,用药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慎重选择合适的中药。

2.药物相互作用中药中存在着大量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在体内可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由于多种中药在组成和功效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不同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同。

必须认真掌握中药的药理特性,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

3.药物质量问题中药是天然药物,药效和药品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长环境、采收技术和制作过程。

若药材质量不佳、制剂不规范、保存不当等,会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必须要选用正规渠道的中药,注意中药的采购和储存条件。

二、安全应对措施1.加强药品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中药品质管理体系,明确中药品质的要求和测试标准,加强对中药供应链的管理和监控。

医护人员要从源头上控制中药的质量,严格防止假冒伪劣中药的进入。

对于药材实行分类管理,制定严格的采购标准,确保中药的品质。

2.规范用药过程在中药的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循中医学的临床规范,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理选用中药药方和药物剂量,严格掌握中药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力求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做好患者风险评估在接受中药治疗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尤其需要关注过敏史、药物过敏等问题。

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制定具体的用药方案,进行有效的监测。

4.建立有效的药物监测体系医疗机构应建立中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和药物相互作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中药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保证患者的安全和用药质量。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讨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分析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与结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关键词:中药安全性事件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从2000年的“马兜铃酸事件”到2006年的“英国中药事件”,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在近年频频发生,这对一向自许为“安全、有效”的中药带来极大的挑战。

加之一些媒体对有关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的过度宣传和误导,使得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世人并不怀疑中药的药效,但怀疑中药的安全性”的观点已经成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

为此,笔者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度、中药本身缺陷及中药临床使用规范等方面作一探讨,试图找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对策,为解决中药安全性问题提供参考。

1 近年国内、外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回顾2000年6月,美国最权威的临床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比利时医学研究者Nortier等人撰写的题目为“泌尿系统癌症与服用中药(广防己)有关”的研究报告。

此后,美国各大媒体以“中药可能致癌”为题相继发布了新闻。

于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H)A)在“至今未收到类似不利事件的报告”的情况下,下令停止一切已知含有和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原料和成品的进口、制造和销售,并禁止其可能的混淆品种以及部分中成药进口。

2003年2月,包括新华网在内的国内众多媒体发布了“龙胆泻肝丸有可能导致尿毒症”的消息,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

3 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决定对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丸’严格按处方药管理,在零售药店购买时必须凭医师处方。

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适应证服用。

”同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取消了关木通的药用标准;2004年8 月又取消了广防己、青木香的药用标准,并对含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的中药制剂严格按处方药管理。

中药行业的安全与风险管理

中药行业的安全与风险管理

中药行业的安全与风险管理中药行业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药的安全性和风险管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中药行业的安全与风险管理,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

第一部分:中药行业的安全性现状分析中药的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首先,中药的药材采集存在选择不当和污染风险,可能会导致药材的质量下降。

其次,在中药的制备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药材混合不当或使用过期的原料,都会对药物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在中药的配方和使用过程中,如果药品的质量控制和标准不严格,也会增加中药使用的风险。

第二部分:中药行业的风险管理策略为了保证中药行业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风险管理策略。

首先,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药材的质量符合标准。

这可以通过加强药材采购的监管和审核,以及建立合理的药材质量评价体系来实现。

其次,严格控制中药的制备过程,确保操作规范和原料的合理使用。

在制备过程中,应建立全面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检测流程,确保中药的质量稳定。

此外,加强对中药配方和使用质量的监控,确保药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最后,加强对中药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他们对中药安全和风险管理的认识和水平。

第三部分:中药行业的安全与风险管理的挑战中药行业的安全与风险管理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药的生产和使用环节繁多,监管难度较大。

在中药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涉及到药材采集、制备、配方、使用等多个环节,需要多方合作,监管难度较大。

其次,中药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相对不完善。

目前,中药行业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尚不够全面和规范化,难以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

此外,部分中药企业的安全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行业内部的自律和管理。

结论中药行业的安全与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为了确保中药的安全性,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中药制备过程的规范化、加强中药配方和使用质量的监控以及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等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应用安全性探讨
目的从对于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错误认识、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如何减少和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等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分析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结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标签:中药安全性;事件;不良反应;影响因素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为临床治疗疾病和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人们自我药疗保健意识的提高,片面强调“药食同源”传统的观念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可以长期使用,导致中药应用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足够的重视,以保证人们对中药应用的安全。

1 单味中药应用
用药不对症:如人参,俗称补药之王,常常用来补元气,治疗虚证,特别是气虚证,若用药不对症,可导致低血钾、四肢抽搐、眩晕、头痛、心悸、失眠、咽痛、恶露不绝等。

自我药疗:艾条熏炙可致过敏、熏处奇痒、潮红、水肿、水泡,重者心悸、胸闷、气急;板蓝根长期内服可致食欲减退、体瘦、神疲少动、腹泻、腹痛、腹胀、呕吐等;何首乌内服可致双膝酸痛、高热、过敏性皮疹;胖大海泡服可致流产、尿血、小腹胀痛;番泻叶泡服可致急性尿潴留,长期服用致依赖性,内服致癫痫样发作、四肢抽搐、神志不清、口吐白沫。

民间食用:河豚食用致中毒,轻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胸闷、乏力、四肢与口唇麻木等;重者死亡。

灰菜食用致小儿重症光敏性皮炎;苦杏仁:服食致恶心、呕吐、腹泻、头昏、心悸、呼吸困难等。

保健:西洋参煎服出现出现全身片状荨麻疹样过敏反应(水泡),久服致脾阳虚衰、食少、腹胀、恶寒怕冷、心悸、气短;冬虫夏草过量服用致过敏,引起肾功能恶化、心包炎、心律失常、头痛、烦躁、面部红斑;甲鱼食用致过敏性休克,原肝病症状加重,头晕、心悸、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

误作它用:莽草子误作八角茴香,烹调食用致中毒,出现上腹灼痛,头痛头晕,胸闷气急,恶心嘔吐,四肢麻木,流涎,多汗,惊厥,呼吸困难,瞳孔缩小,昏迷,尿潴留;广豆根误作北豆根预防感冒用汤剂且用量大致中毒,出现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心跳加快等;天仙子误作地肤子用致莨菪碱类中毒死亡。

2 中药单方制剂应用
中药单方注射剂较多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过敏反应最为常见。

其原因可能与注射剂本身纯度不够或患者过敏体质有关。

如:鱼腥草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柴胡注射液、仙鹤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穿心莲注射液等发生过敏反应频率较
高。

此外,如苦木注射液、天麻注射液、大青叶注射液、毛冬青注射液、蚯蚓注射液等也有过敏反应发生的报道。

3 中药复方制剂应用
每一种中药都有几种成分,而中药复方制剂成分更复杂,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互相制约,当进入人体后又由于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的不同而发生各种变化,在治疗疾病同时[1],产生各种不良反应:①含朱砂、雄黄的品种。

朱砂成分含硫化汞,雄黄成分含硫化砷,毒性较强,主要出现心、肝、肾脏损害的不良反应。

例如:牛黄解毒片、牛黄解毒丸、六神丸(水丸)、天王补心丸、安宫牛黄丸等。

②含川乌、草乌、生半夏的品种。

川乌、草乌、生半夏含有毒成分,其毒性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最敏感,常导致心律失常。

例如:小活络丸、藿香正气水等。

③含蟾酥的品种。

蟾酥是一种动物蛋白,对人体有较强的致敏性,此外蟾酥毒素有强心作用和刺激胃肠作用,中毒常会出现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

例如:六神丸(水丸)、喉症丸(水丸)等。

④含有易引起过敏的中药的品种。

例如:复方威灵仙注射液因含威灵仙,茵栀黄注射液因含大黄、栀子,羚翘解毒丸因含金银花、牛蒡子,安神补心丹(水丸)因含丹参均可出现过敏反应。

⑤含有西药成分。

如感冒片,因含扑热息痛可引起支气管痉挛、皮疹、过敏,过量时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及肝脏损害;感冒通片,因含有双氯灭痛可导致肾毒性。

此外,维C银翘片会引起荨麻疹,复方大青叶片会引起固定药疹,小儿速效感冒片会引起急性肾衰等。

4 中西药合用
不合理的中西联合用药[2],有时也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①含有机酸的中药及其制剂。

例如:乌梅、山楂、山茱萸及六味地黄丸、乌梅丸、保和丸与磺胺类药物合用,在酸性尿液中会加重尿结晶的形成,或引起血尿;山楂、乌梅等能酸化药液,使利褔平、阿司匹林等酸性药物吸收增加,从而加重肾的负担。

②含朱砂的中成药。

例如:朱砂安神丸、紫血丹、七厘散、苏合香丸等与溴化钾(钠)、碘化钾(钠)等西药同服,可产生具有毒性的溴化汞或碘化汞,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

③中药川乌、草乌、附子及含有这类药材和生物碱的中成药。

例如:小活络丸、三七片、延胡索止痛片等与链霉素、庆大霉素及卡那霉素等药物合用,会增强对听觉神经的毒性,产生耳鸣、耳聋。

④中药酊剂和药酒。

如国公酒、风湿骨痛酒,与水合氯醛合用能产生有毒的醇合三氯乙醛,严重者可以致死。

⑤斑蝥、朱砂等中药与抗菌药、解热止痛药合用,可引起消化道损害甚至胃肠道出血及穿孔。

⑥虎杖、密陀僧与抗菌药物头孢菌素、异烟肼、利福平合用;苍耳子、雷公藤与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合用,都会加重肝脏损害。

综上所述,应正确认识中药应用的安全性,积极宣传中药不良反应知识,正确、合理使用中药,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等,使中药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保障人民健康事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信云.中药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
[2]冯国旗.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变化[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编辑/王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