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及防范.doc

合集下载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概述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概述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仅数量多,而且危害性大,如莲必治 注射液引起的急性肾衰竭、葛根素注射液引起的急性血管 内溶血,以及鱼腥草、双黄连、清开灵、莪术油注射剂引 起的过敏性休克等均具有较严重的临床表现和较高的死亡 率。特别是2006年上半年,鱼腥草注射剂引起的严重过敏 反应导致数十名患者死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 了果断而严厉的措施,暂停了 7 种鱼腥草系列注射剂的使 用,使人们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空前关注。
(三)中药注射剂的优势与特点 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剂型的中药制剂形式,中药注射剂主 要有以下优势和特点: 1.起效迅速,作用可靠 注射剂中的药物成分以液体状态注入人体组织,血管或器 官内,快速分布于靶组织或受体,作用迅速,尤其是静脉 注射,药液直接进入循环系统,避免吸收过程,适于危重 病症抢救之用。由于注射剂不经胃肠道给药,避免了肝脏 的首过作用,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因此剂量准确,作 用可靠。如丹参常用量口服治疗心绞痛效果并不明显,而 制成注射剂静脉注射,则有明显效果。
66
67 68 69 70 71 72
桑姜感冒注射液
热可平注射液 益母草注射液 野木瓜注射液 雪上一枝蒿总碱注射液 止喘灵注射液 双黄连粉针剂
2ml
2ml 2ml 2ml 2ml 2ml 600mg
肌注
肌注 肌注 肌注 肌注 肌注 静注
部颁第二十册
部颁第二十册 部颁第二十册 部颁第二十册 部颁第二十册 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 问题概述
中药注射剂,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人 体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 的无菌制剂。它不仅保留了传统中药的治疗特点,而且起 效快,作用迅速,在急危重症的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数量急剧增多,且其 严重不良反应造成的危害较大,其安全性引起国内医药界 的广泛关注。 本文中,笔者从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沿革、基本情况概述、 不良反应概况和不良反应的对策与思考四个方面,对其安 全性问题作一探讨,希冀为广大药学同仁更好地学习掌握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 供参考。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对策摘要】目的综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发生原因,探讨其防治对策,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收集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仅次于抗菌药物,其产生原因包含多方面因素。

结论加强质量控制,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是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对策【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0-0288-01中药制备成针剂并运用于临床,只有20多年的历史,在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时有发生。

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复杂,不单纯是药品质量问题,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表现。

本文综述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其防治对策,以推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使用。

1.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特点近年来,中药注射剂ADR的报道数量急剧增多,其安全性已引起国内医药界的广泛关注。

在辛传伟报道的165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中,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占25.45%,仅次于抗生素类药品[1]。

中药注射剂ADR不仅数量多而且危害性大,如葛根素注射剂引起的急性血管内凝血,双黄连、清开灵、炎琥宁注射剂引起的全身性损害、过敏性休克等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中药注射剂ADR的特点:呈现出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知性及批间差异性等。

2.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2.1药物因素中药注射液的成分复杂,且有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难于剔除,残留在药液中作为抗原在输注时易引起过敏反应,另外中药注射剂本身氧化、还原、聚合、分解等形成的杂质也可能成为过敏原物质而致机体过敏。

2.1.1药材质量不同产地、不同季节采集的中药材质量不同,过去有“地道药材”之说。

况且中药材种植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

2.1.2制备工艺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通常有提取有效成分的单体、提取有效部位、水煎醇沉、醇提水沉、水蒸汽蒸馏及综合法等[2]。

相同品种的中药注射剂由于不同厂家采用的制备工艺不同,导致制剂中的鞣质、蛋白质、树脂、杂质等含量不同,这些差异不仅导致疗效不同,更会导致出现局部疼痛、过敏、红肿、硬结等ADR,另外生产过程中的助溶剂、稳定剂及操作不规范等也是发生ADR的原因之一。

中药注射剂质量与安全性问题的探讨材料(简单)

中药注射剂质量与安全性问题的探讨材料(简单)

意义
避免患者使用过程中引起的疼痛, 避免患者使用过程中引起的疼痛,血 钾偏高,造成电解质平衡失调。 钾偏高,造成电解质平衡失调。 避免患者使用后重金属中毒
备注
有的品种仅有溶 避免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对血管、 避免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对血管、 血检查 肌肉的刺激性, 肌肉的刺激性,避免红细胞溶血和凝 聚现象及毒性反应。 聚现象及毒性反应。
避免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外来微生物引 起患者发烧、染菌等现象。 起患者发烧、染菌等现象。 检查成品中是否因制剂过程中引入外 来杂质。 来杂质。 保证产品剂量准确,疗效稳定可靠。 保证产品剂量准确,疗效稳定可靠。 控制产品的均一性、 控制产品的均一性、稳定性和可控 从而保证产品的安全、有效。 性。从而保证产品的安全、有效。 新药必须有此项
不 溶 性 微 粒
— — — + +
重 金 属 与 砷 盐
— — — + +
蛋 白 质
鞣 质
树 脂
草 酸 盐
钾 离 子
可 见 异 物
1977 1985 1995 2000 200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对现代中药注射液质量控制的认识
1、目前中药注射液质量控制项目的内容分析 、 “安全”、“有效”、“可控”是药品研发的基本 安全” 有效” 可控” 要求,目前中药注射液的全检包括十多个项目,这些检 要求,目前中药注射液的全检包括十多个项目, 查项目的设置,为中药注射液的可控性提供了前提保证, 查项目的设置,为中药注射液的可控性提供了前提保证, 为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为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奠定了基础。现将相关项目简 要分析如下。 要分析如下。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及对策标签:中药注射剂;安全因素;研发思路中药注射剂是根据中药理论及中医临床实践证明确有疗效的药物或方剂,经提取和纯化制成的一种新剂型。

中药注射剂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药物直接进入肌肉或血液,发挥药效较快,便于临床应用,特别是在急重症及疑难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然而,近年来逐渐增多的不良反应事件,使民众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甚至疗效产生了质疑?因此,开展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调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技术就显得十分必要。

1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分析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不少品种的有效成分尚不清楚,加之中药注射剂的组成多为复方,给产品制备和质量控制带来不少困难,严重影响了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安全性。

笔者通过调研分析,发现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1 患者患者的个体差异是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首要因素[1]。

1.1.1 体质由于中药中含有蛋白质等成分,具有产生变态反应的基础,少数过敏体质的患者用了中药注射液后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有报道,复方丹参注射液引起的104例不良反应患者中有变态反应史的18例,其中17例有对其他药物(青霉素、链霉素、706代血浆等)发生变态反应的病史,1例患者在口服复方丹参片时曾发生口腔溃疡,但未予重视,数月后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导致过敏性休克[2]。

1.1.2 年龄与性别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不同。

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小儿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健全,肝脏对药物的解毒作用及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低下,肝酶系统及血脑脊液屏障发育尚未完善,因而易发生不良反应。

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青年人高,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肝、肾功能减退,靶器官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增高;另外,老年人一般病种较多,合并用药也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增加。

1.2 生产过程目前,我国中药注射剂在生产过程中与安全性相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2]。

浅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浅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依据 。
是 可 以预 防的 ,在 致死 性 药 品不 良反应 中 ,5 %可通 过 专 业 药 7 师 的 工作 加 以预 防 ,所 以,患 者在 用 药 时应 多 听 取专 业 药 师 的
1 中药注射剂的不 良反应
以中 医 药理 论 为 指 导 ,采用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和 方法 ,从 中药
反应 常见 的有 :过敏性休克、药物性皮炎、过敏性哮喘、胃肠 道反应 、神经系统反应和输液反应等 。 2 中药注射 剂的不 良反应 的预防措 施
目前 在 国 内超过 5%的 药 品 不 良反应 是 与 剂 量有 关 , 且 0 并
种种原因而产生某些与药品治疗 目的无关而对人体有损害的 反应 , 这就是药品不 良反应【2 I 。只要合理使用药物 , 能避免 _ 】 就 或使其危 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本文浅析 了中药注射剂的不 良 反应和一些预防措施,以期为加强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提供
[ 丽萍, 3 停# 张延军, 赵树进. 中药注射剂不 良 反应的特点及成因[ . J 中国医院 ]
药学杂 志, 0 , 2 2 1) 0 (1 【 李丽 . 4 】 中药注 射剂 不 良反应报 告分析 [ . J 中成药,0 3(0 】 2 0, ) 1
[ 杜 国安, 荣, 明, . 5 ] 付志 陈世 陈雯 中药注 射剂 不 良反应 的原 因及 预防对 策 [. J J 时珍国 医国药,05(9 2 0, ) O
【 关键词 】 中药注射剂;不 良反应 ;预防
[ s at I ipprcmmo d eto T M jci s r r f ve d a d n l e slt ns a ge ret Abt c] nt s a e o r h , ns e f c f C i et n e i y e i i e s n o a b e r we,n a zda ou o rt i i odro l a y i t e sn eh ne h f ue f C i et n rvd iec. n ac e ae s T M jc o so o i e d ne t s o n i tp ev [ ewod ] T M jc o ; v r at n ; rvnin K y rs C i et nAd es r ci sPee t n i ee o o 药 品 作用 于 机 体 ,除 了发 挥 治 疗 的 功 效 外 ,有 时还 会 由于

关于中药注射剂用药安全性的思考

关于中药注射剂用药安全性的思考

关于中药注射剂用药安全性的思考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思考,从深化物质基础研究、提高质量标准、加强作用机理研究和临床用药指导以及对中药注射剂的监管等方面,阐述了提升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相关思考,为增强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质量可控性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思路。

标签: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合理用药随着全球中医药热的兴起,对传统中医药的使用日益增多。

中医药的特有剂型——中药注射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疗效。

我国从1954年第一个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问世至今,已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约109种[1]。

2008年销量前十名的中成药品种中中药注射剂占6种。

目前中药注射剂年销售额已超过200亿元,年使用4亿人次,已成为临床疾病治疗的独特手段[2]。

与此同时,有关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及死亡病例的报道也日益增多且呈上升趋势。

2006年以来,中药行业相继发生了鱼腥草、双黄连、刺五加、茵栀黄等产品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已引起广泛重视。

本文就举国关注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阐述几点思考。

1思考之一: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1.1药物因素中药材的质量受产地、采收季节、加工炮制、贮藏等多因素的影响。

药材质量的不稳定性,往往造成中药注射剂批次间质量的差异,而其成分的复杂性和致敏源(动植物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物质、热原等)的多样性又使得质量控制更为复杂。

因此,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注射剂的质量。

中药注射剂往往是由多种中药成分提取精制成的复方制剂,制备过程中的提纯、微粒控制和附加剂的使用等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着直接影响[3]。

如:在制备过程中常有少量的淀粉、色素、鞣质、蛋白质、绿原酸等杂质难以除尽,会以胶体形式存在于药液中,进入机体后极有可能作为半抗原与血浆蛋白结合成全抗原,引起过敏反应;为提高有效成分的溶解度、稳定性而加入的助溶剂、稳定剂等,也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此外,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环境洁净度不符合要求、操作不规范等,致使中药注射剂可能带入白点、白块、纤维等未被滤出的粒子,静脉注射后易导致刺激性炎症、刺激抗原性反应、微血管阻塞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安全应用战略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安全应用战略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安全应用战略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药注射剂是采用现代技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从中药或天然药物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人体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随着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增多,其不良反应报道也增多,占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总数的75% 左右。

为促进中药注射剂安全应用,降低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发生,本文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应用策略。

1 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 1 中药注射剂自身存在的问题1. 1. 1 中药材品质中药材品质受产地、土质、气候、生长年限、采收时节、栽培技术等因素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药注射剂的优劣。

同时中药出现同名异物及品种混乱等问题。

如《中药大词典》中的金钱草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全草,而《中国药典》中却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

且同一药材的不同基源也会有很大差异,不同产地穿心莲药材质量差异很大。

1. 1. 2 附加剂中药注射剂为增加有效成分溶解度和稳定性在制备过程中加入增溶剂、渗透压调节剂、抗氧剂、止痛剂等附加剂,我国所用注射剂附加剂,在选用和质量评价等方面均未建立相应完善制度,临床因附加剂应用不当而导致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

1. 1. 3 生产工艺中药注射剂在提取过程中可能会残存某些大分子甚至是杂质,这些物质进入机体后,可成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而引起过敏反应,就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现各厂家制备工艺不完全相同,所制备同一品种中药注射剂可能产生不良反差异较大,甚至不同批号同一厂家中药注射剂也可能产生不同不良反应。

1. 1. 4 质量标准中药注射剂在质量标准控制方面也存在问题:①选择指标不当: 如《中药成方制剂》收载9 种注射剂都规定以芦丁计算总黄酮含量,这些中药总黄酮成分中不一定都含有芦丁,其相对分子质量、结构、最大吸收波长可能都不相同。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及解决方法

开发项目之一。但是随着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
的增多,其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和中毒反应的
系统、多器官【8】。其不良反应种类较多,有专
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过敏反应占43.12%,
发生率局高不下,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
危及患者生命,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在社
过敏性休克占19.27%,循环系统占11.93%, 消化系统占8.26%,药物热占5.51%,血液系 统占4.59%,神经系统占1.83%,呼吸系统占 1.83%,肝脏损害占1.83%,肾损害占1.83%【9】。 有的药物还会引起血小板下降、溶血等不良反 应。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多数是首次用药就会
式回报企业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对于安全性无
射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很低,甚至低于
青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这些不良反应,
不合理使用所致占了70%以上。在临床上坚
持合理用药的原则,开展不良反应监测,进行
上市后再评价,科学严谨用药,使中药注射剂
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健康。
法得到保证的产品制定相应的淘汰机制【ll】。 3.3开展不良反应监测,进行再评价 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可降低药品在临床使
用中的危害性,弥补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及 时发现重大药害事件,为上市后再评价提供服
参考文献:
[1]刘磊,林洁.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综述明.世 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4):239。241. [2】刘燕玲.鱼腥草事件直指中药现代化软肋[J】. 健康报,2006,7(14):007. [3】吕本强,郭亚平.双黄连粉针剂不良反应及其原 因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20):
受试者的选择受限、用药条件控制相对严格 等,这就导致实验者察觉药品发生的不良反应 难度增加,对不良反应的了解程度也不够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及防范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当前广泛关注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难题,解决的途径需要种植、生产企业、使用单位、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与合作。

中药注射剂;安全现状;风险防范中医药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在我国医药产业所占比重很大。

中药制剂品种不断增多,在抗病毒、心血管、跌打损伤等领域应用广泛,疗效也得到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

但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有关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其安全性已引起国内医药界的广泛关注。

“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刺五加注射液事件”、“双黄连注射液事件”等给中药注射剂带来极大的挑战,加上一些媒体的误导,使得人们认为原本“安全性”较高的中成药变得“不安全”了。

为使人们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笔者从人们对中药注射液安全性认知度及中药注射剂研发过程、生产过程到临床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与分析,试图找出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

第一章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现状从2001年11月以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就通报了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莲必治注射液等8个中药注射剂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应注意使用方法。

葛根素注射液因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要求对其药品说明书进行修订,增加“偶见急性血管内溶血”,同时暂停对其注册报批。

同时,有人对有关中药引起的392例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注射剂就有302例,占77.04%;内服中成药有81例,占20.66%;内服草药7例,占1.79%;外用2例,占0.51%。

另有学者对我国1990年~1999年间发生的1291例次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发现注射剂有718例次,占55.62%[1]。

第二章产生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因素2.1药材因素:药材的分布和生产受产地、采收季节、土质等生态条件的影响,不同来源的同一药材质量差别比较大,有效成分及杂质的含量也不同,不但影响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同时可能产生不可预知的不良反应。

2.2质量因素:目前中药注射剂基本上采用指标成分或认为的个别有效成分作为质量控制标准,不能完整对中药注射剂中其他成分进行质量控制。

如现在执行的鱼腥草注射液的质量标准是1998年修订后的质量标准,只能对一个成分进行控制,而鱼腥草注射液中含有多个成分,没有科学的测定,因此不能更好地控制该产品的质量。

2.3研发因素:中药注射剂的研发,也需要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

然而,由中药处方开发成中药注射剂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淡化辨证论治的特色。

中医用药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处方可随症加减的特点。

但这种特点很难在中药注射剂上得到体现,这主要是由于其产业化决定了它的组成必需是固定的。

此外,在新药研发中,通常少有完全保留原方药味的。

2.4生产因素:制造工艺不完善也是导致中药注射剂产生安全性问题的因素之一。

从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调查中发现,我国目前中药注射液的制备工艺不到10类,大部分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的水煎醇沉法。

由于此方法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使得注射剂中的杂质残留、微粒过大,进而影响到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在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加入各种添加剂,也会引发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

如2006年“鱼腥草注射液事件”,经专家研究证实,鱼腥草注射液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助溶剂吐温-80为导致此次事件的“元凶”[2]。

2.5临床因素:中医临床诊断是“辩证”的过程,中医讲究对疾病的寒热虚实进行“辨证施治”,中药的使用讲究“对证用药”、“因人而异”。

药不对证则应用无效,而且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甚至造成身体的严重伤害。

药不对证是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2.6患者因素:不同个体,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敏感性不同;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等受到年龄、性别及病理生理状态的影响。

因此,相同剂量的药物大多数患者能耐受,少数则会出现不良反应。

另外,年老体弱者、婴幼儿、肝肾疾病患者,也极易发生不良反应。

第三章防范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对策3.1加大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知识宣传:我们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安全知识的宣传,既要禁止夸大疗效、隐瞒毒性及不良反应的宣传,也要防止片面夸大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情况。

教育群众改变“中药安全无毒”的观念,正确认识中药注射剂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并存。

3.2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建立中药注射剂原料药材生产基地,完善中药材品质评价体系;应用新技术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加工处理,减少无效成分和杂质;完善中药注射剂的检查项目,建立多组分、多指标含量测定和严格的品质标准,加大中药注射剂内含物基础研究力度,加强对有毒、致敏物质的检测,将溶血与凝血、血管刺激性、异常毒性等检查纳入质量标准,将指纹图谱控制技术引入以控制各批成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均一性,以保证临床疗效稳定和安全[3]。

3.3重视患者个体差异:针对中药注射剂不同使用人群,应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要慎重用药:对过敏体质者,在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家族过敏史及不良反应史等,并密切观察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反应;对高敏体质者,用药前还应做过敏试验;对于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也要慎重用药。

3.4建立快速的中药注射剂致敏原检测方法:临床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多数为过敏反应。

因此,建立一套能够快速检测中药注射剂致敏原的方法不但可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指导临床用药及对过敏反应的抢救,更能够制定中药注射剂杂质定性定量标准,对今后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给予根本性的解决,也为传统中药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及防范(2)第四章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前景展望药物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预测是国际性难题。

目前,我国使用的主动全身过敏试验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方法对潜在的致敏原不能有效地预测和监控。

因此,急需改进和提高现有的试验评价方法,建立新的更加敏感的动物模型和过敏原检测技术。

此外,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质量标准、临床上的使用规范等也有待完善。

中药注射剂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它在发展中医药事业及促进中药现代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制药产业开拓未来国际市场独具优势的项目之一,解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使之与国际标准接轨是一个关系中药注射剂生存与发展的挑战。

如果我国的中药注射剂能够达到欧盟等发达国家植物药注射剂的研制和生产标准,非有效成分能明确,药物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控制,我国中药注射剂必能成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特色的国际产品[4]。

参考文献[1]曾聪彦、梅全喜.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上).中国执业药师,2009(10):19-24[2]梅全喜、曾聪彦.由“鱼腥草注射液紧急停用事件”引发的思考.中国药房,2006(15):1124-1126[3]韩飞、周庆安.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分析.动物医学进展,2007(10):104-106[4]中药注射剂保持高速增长——07年预增超过25%.中国养殖网,2007年12月24日中意银禧养老年金计划-险种介绍:人生如四季,安逸乐颐年今天的奋力拼搏,全为明天的舒适安逸,每个人都向往拥有幸福富足、吉祥如意的晚年生活。

中意银禧养老年金计划以每月保证给付的养老金,与您共渡未来的银发岁月,助您从容实现心目中的退休规划。

保单特色养老年金保证给付“如意行”从您选定的日子开始,“祥意行”从第一个保险单周年日起,每月您均可领取定额的养老金,保证给付的期限长达20年,让您乐享颐年。

广泛承保,人人皆宜“如意行”从30天至58周岁,“祥意行”高达70周岁均可承保,覆盖更广,贴合不同年龄层次的收入保障需要。

从容规划,多种选择您可选择在45周岁、50周岁、55周岁或60周岁开始领取“如意行”的年金,从容规划您的退休生活。

保费豁免,贴心关怀投保“如意行”,在缴费期内若被保险人不幸残废,公司将豁免其年金计划的保险费,尽显中意的人文关怀。

紧急需求现金救援当遇上紧急现金需求时,凭保险均可向本公司借贷所累积的现金价值(最高可达当时保险现金价值的80%),以解燃眉之急:“如意行”还享有自动垫缴保险费、减额付清等多种保险权益。

保险利益一、年金给付在合同有效期内,“如意行”自开始领取年金日起,“祥意行”自第一个保险单周年日起,被保险人每月可获得等值于基本保险金额的保险金,直至被保险人身故或年金给付已满二十年(以较早者为准)。

二、身故保险金在合同有效期内,若被保险人在开始领取年金日之前身故,受益人均可获得等值于累计已缴本合同保费(不包括其附加合同的保费)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的保险金,合同终止;但若被保险人投保时年龄在四十五周岁以上,且自保单签发日起两年内非因意外事故而身故,受益人可获得等值于累计已缴本合同保费(不包括其附加合同的保费)的保险金,合同终止。

若被保险人在领取年金期间身故,受益人均可一次性领取尚未领取的年金余额,合同终止。

但对“祥意行”,若被保险人投保时年龄在四十五周岁以上,且自保单签发日起两年内非因意外事故而身故,则按累计所缴的本合同保费(不包括其附加合同的保费)的百分之一百扣除身故时累计领取的年金额后的余额给付保险金予身故保险金受益人,合同终止。

三、豁免保险费若被保险人在60周岁前不幸发生合同约定的残废,则从确认残废后的首个保险费到期日开始,在残废持续期内可获豁免“如意行”合同的保险费。

但若被保险人投保时年龄在45周岁以上,且自保单签发日起两年内非因意外事故而残废,则不豁免保险费。

责任免除因下列原因之一而导致被保险人身故,本公司不负给付保险金的责任:1.不论神志是否清醒,被保险人自保险单签发日起或最后复效日起(以较迟者为准)两年内自杀;2.任何因战争、军事冲突、叛乱、骚乱、暴乱直接或间接造成被保险人死亡;3.被保险人因从事非法、犯罪的活动而导致身故,或被宣判死刑;4.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身故;5.核武器、核燃料或核废料所产生的核能辐射或污染;6.被保险人自保险单签发日起或最后复效日起七年内(以较迟者为准)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或任何艾滋病病毒(HIV)的变异病毒,并且因患艾滋病(AIDS)在此期间死亡。

(艾滋病(AIDS)的定义,应按世界卫生组织所订的定义为准。

如在被保险人的血液样本中发现上述病毒或其抗体,则认定被保险人已感染该病毒)因上列原因导致被保险人身故,本公司将按退保处理,退还被保险人死亡时本合同的现金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