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中药安全性的思考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是广泛讨论和关注的话题。
中药作为我国特有的药物资源,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在中药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有必要深入探讨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中药的药物毒副作用。
虽然中药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其中也不乏一些药物毒副作用的存在,如伤肝、伤肾等。
其次是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容易产生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再者是中药的质量安全问题。
中药的质量一直是临床应用中的难题,因为中药的生产和加工过程较为复杂,易受到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质量不稳定的情况。
在面对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问题时,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对策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首先是加强中药的药物安全监管。
制定更为严格的药品监管政策,加强中药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监管,提高中药的质量安全水平。
其次是加强中药研究。
通过加强对中药的药理学、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探讨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机制,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再者是提高中医药人员的专业水平。
加强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中药药理学、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素养,提高其用药的安全性水平。
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监督,提高患者对中药的正确用药意识。
也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其安全性对于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保障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应用。
只有通过加强对中药的研究和监管,提高中医药人员和患者的用药意识,才能够更好地保障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及防范.doc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及防范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当前广泛关注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难题,解决的途径需要种植、生产企业、使用单位、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与合作。
中药注射剂;安全现状;风险防范中医药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在我国医药产业所占比重很大。
中药制剂品种不断增多,在抗病毒、心血管、跌打损伤等领域应用广泛,疗效也得到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
但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有关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其安全性已引起国内医药界的广泛关注。
“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刺五加注射液事件”、“双黄连注射液事件”等给中药注射剂带来极大的挑战,加上一些媒体的误导,使得人们认为原本“安全性”较高的中成药变得“不安全”了。
为使人们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笔者从人们对中药注射液安全性认知度及中药注射剂研发过程、生产过程到临床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与分析,试图找出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
第一章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现状从2001年11月以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就通报了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莲必治注射液等8个中药注射剂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应注意使用方法。
葛根素注射液因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要求对其药品说明书进行修订,增加“偶见急性血管内溶血”,同时暂停对其注册报批。
同时,有人对有关中药引起的392例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注射剂就有302例,占77.04%;内服中成药有81例,占20.66%;内服草药7例,占1.79%;外用2例,占0.51%。
另有学者对我国1990年~1999年间发生的1291例次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发现注射剂有718例次,占55.62%[1]。
第二章产生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因素2.1药材因素:药材的分布和生产受产地、采收季节、土质等生态条件的影响,不同来源的同一药材质量差别比较大,有效成分及杂质的含量也不同,不但影响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同时可能产生不可预知的不良反应。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中药作为我国特有的药物疗法,在临床上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与西药相比,中药在临床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性问题,这也是困扰中医药发展的一大难题。
如何在临床中合理应用中药并保证其安全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1. 药理作用不明确:中药是多种植物组合而成的复方药物,其药理作用往往比较复杂,且有些成分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2. 质量不稳定:由于中药的原材料来自于天然植物,其成分含量受到原材料的地域、生长环境、采收季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中药的质量往往不太稳定,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
3. 用药指导不规范:中药在临床中常常需要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进行个体化的配伍使用,缺乏统一的用药指导和规范管理,容易导致不当的用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安全合理使用中药的对策1. 加强药物研发与生产环节的质量管控:对中药的生产和加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和管理,保证中药的质量稳定性。
2. 临床应用中加强对中药药物的监测:建立健全的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时发现中药不良反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 加强对中药的临床评价研究:通过临床研究探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规律,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4. 明确中药的适宜人群和使用方法:根据中药的药理特点和临床应用规律,制定中药的适宜人群和使用方法指导,规范中药的临床应用。
5. 加强对中药药师和使用医生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中药药师和使用医生的专业水平,使其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合理开具中药处方。
三、结语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然而其安全性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确保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合理应用,需要加强对中药的质量管控与监测、加强对中药的临床评价研究、明确中药的适宜人群和使用方法、加强中药药师和使用医生的培训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中药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应用范围和效果得到了不断的扩大和提高。
但与此同时,中药的安全性问题也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需要对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和安全性进行认真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安全性问题1.不良反应中药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呕吐、腹泻、皮疹、过敏性休克等。
其中严重过敏反应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性。
因此,用药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慎重选择合适的中药。
2.药物相互作用中药中存在着大量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在体内可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由于多种中药在组成和功效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不同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同。
必须认真掌握中药的药理特性,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
3.药物质量问题中药是天然药物,药效和药品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长环境、采收技术和制作过程。
若药材质量不佳、制剂不规范、保存不当等,会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必须要选用正规渠道的中药,注意中药的采购和储存条件。
二、安全应对措施1.加强药品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中药品质管理体系,明确中药品质的要求和测试标准,加强对中药供应链的管理和监控。
医护人员要从源头上控制中药的质量,严格防止假冒伪劣中药的进入。
对于药材实行分类管理,制定严格的采购标准,确保中药的品质。
2.规范用药过程在中药的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循中医学的临床规范,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理选用中药药方和药物剂量,严格掌握中药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力求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做好患者风险评估在接受中药治疗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尤其需要关注过敏史、药物过敏等问题。
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制定具体的用药方案,进行有效的监测。
4.建立有效的药物监测体系医疗机构应建立中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和药物相互作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中药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保证患者的安全和用药质量。
中药安全性的思考

【 献标 识码 】B 文
【 文章 N ' 】 1 7 — 2 0( 0 8)2( 一 8 — 2 N - 6 3 7 1 2 0 0 c) 0 1 0
2 使 用 不 当是 引 发 中 药 不 良 反 应 的 首 要 因 素
中药 一 直 以 来 被 人 们 认 为 毒 性 低 、 全 , 实 上 也 是 如 安 事 此 . 全 、 效 是对 药 物最 基本 的 要求 , 是 巾药 走 向世 界 、 .安 有 也 走 向 未 来 的必 备 条 件 。 是 近 年 来 一 系 列 中 药 不 良 反 应 的 报 但 道, : 如 日本 的 小 柴 胡 汤 事 件 . 洲 的 马 兜 铃 酸 事 件 , 加 坡 、 欧 新 马 来 西 亚 的 黄 连 事 件 等 . 及 国 内 有 关 中 药 不 良反 应 的 种 种 以 报 道 . 人 们 对 中 药 的 安 全 性 产 生 r怀 疑 。来 自于 国 家 食 品 使 药 品 监 管 局 的 统 计 ,9 7年 1月 ~ 0 1年 1 19 20 2月 , 家 药 品 不 国 良反 应 监 测 中 心 共 收 到 中 药 不 良反 应 报 告 3 1例 , 及 中 药 0 涉 品种 8 7种 。 注 射 剂 在 品 种 上 占 3 .8 , 不 良 反 应 例 数 上 21 % 在 却 占 到 6 .l 。 在 2 0 年 药 品 不 良 反 应 报 告 中 中 药 占 87 % 06 l% 2 0 4 0 6年 6月 1日 国 家 药 监 局 叫 停 中药 鱼 腥 草 注 射 剂 无
维普资讯
20 0 8年 ・
中药 安 全 性 的 思 考
郭 华. 孕 丽
f 京市 中医 院 , 苏 南 京 南 江
2 00 ) 10 1
关于中药注射剂及其安全性的思考

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 医学版)09年 2 20 月第 3 卷第 2 O 期总第 34期 7
关于 中药注 射 剂及 其 安 全 性 的思考
陈 象青 ① 方 焱① 陈礼 明① 张 善 堂①
摘 要 : 关 中药 注射 剂 不 良反 应 报 道 的 不断 增 加 , 们 越 来越 担 心其 安 全 性 , 有 人 中药 注射 剂的 发 展 正 面 临 着 前 所 未有 的严 峻 挑 战 , 何 以 理 性 的 态度 来看 待 中 药 注射 剂 及 其 安 全 性 , 中 药 注射 剂 寻 找 符 合 时 代 精神 、 合 科 学 发展 规律 的道 路 是 目 如 为 切
a dmo e ri r n r b u s t sc r y teT a i o a C ie e dc ei e t nd v lp n c gt e n r r dmo e dmoea o t t i e u i 。 h rdt n l hn s i n jei e e me t s ai wo e a i s t i Me i n o o if n h
m e h t s t e Tr d to lChi s e cne r s a c e r e t ntt e pa h i h a iina ne eM dii e e r h r u g ntdu y.
Ke o d : a iin l ieeM e iieijcin ,e uiy t o g t yW r s Tr dto a n s dcn neto s s c rt ,h u h Ch
参 附 注 射 液 、 麦 注 射 液 、 开 灵 注 射 液 等 对 其 卓 著 疗 效 , 这 些 中 药 注 射 剂 在 现 代 医 院 让
中药安全性思考

中药安全性思考中药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毒性低、安全,事实上也是如此。
安全、有效是对药物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中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必备条件。
但是近年来一系列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使中药用药安全受到挑战1.“马兜铃酸事件”2.含汞砷成分中成药安全性2.中药不良反应1.“马兜铃酸事件”1993年,比利时学者首次报道,含有广防己的减肥药“苗条丸”,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被学者确认“马兜铃酸是祸首。
随后,英国、美国、西班牙、奥地利、埃及、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世界卫生组织(wH0)等纷纷禁止进口和使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及中成药,名单多达数十种。
2003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消了关木通的药用标准。
2004年8月又取消了广防己、青木香的药用标准,并对含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的中药制剂严格按处方药管理。
2、含汞砷成分的中成药的安全性雄黄含二硫化二砷,易氧化成剧毒的三氧化二砷;朱砂含硫化汞。
二者均为有毒之品,不可过量、久服。
2006年8月,英国药物安全机构检测“复方芦荟胶囊”汞含量超过英国标准11.7万倍。
政府下令封杀数种中药。
从1960年到现在,报道的牛黄解毒片不良反应或事件病例约为70余例状,主要表现为重症药疹或固定药疹、过敏性休克、肝损害和成瘾性等,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及神经系统均有明显不良反应。
3.中药不良反应1997年1月~2001年12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中药不良反应报告301例,涉及中药品种87种。
注射剂在品种上占32.18%,在不良反应例数上却占到68.71%。
在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中药占14%。
2006年6月1日国家药监局叫停中药鱼腥草注射剂。
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度。
在药物安全性研究方面,由于我国的药品安全性研究起步晚、基础薄弱,一些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在我国只能算是初级阶段, 还存在许多不规范和不完善的地方,加之临床医务人员对中药安全性问题认识不足, 药物监管部门对中药安全性的监管不到位, 因而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识普遍处于初级阶段。
中药材的安全性与毒副作用研究

中药材的安全性与毒副作用研究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领域。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药材的安全性和毒副作用的研究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药材的安全性问题以及现代研究方法在解决中药毒副作用问题中的应用。
首先,中药材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药材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药材本身的安全性和药材的质量安全性。
药材本身的安全性是指药材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虽然中药材源自自然,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绝对安全的,因为中药材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一些成分可能具有毒性。
因此,对中药材的毒性进行评估和研究非常重要。
同时,药材的质量安全性也是中药材安全性的重要方面。
药材的质量安全性包括药材的纯度、含量和污染物等方面。
因此,对中药材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也是确保中药材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其次,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毒副作用研究中的应用不断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传统的中药毒副作用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动物模型来评估中药的毒副作用。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观察结果的主观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等。
因此,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为中药毒副作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药对人体的影响。
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可以研究中药材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而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和潜在的毒副作用。
此外,现代科学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中药材的质量安全性,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等,可以用于检测中药材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
然而,中药材的安全性与毒副作用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药材的复杂性使得对其毒副作用的研究变得困难。
中药材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和协同作用。
因此,对中药材的毒副作用进行研究时,需要考虑到这些相互作用和协同作用的影响。
其次,中药材的质量安全性问题也是一个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中药安全性的思考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思考
论文摘要:中药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毒性低、安全,事实上也是如此。
安全、有效是对药物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中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必备条件。
但是近年来一系列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如: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欧洲的马兜铃酸事件,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黄连事件等,以及国内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种种报道,使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
来自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统计,1997年1月~2001年12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中药不良反应报告301例,涉及中药品种87种。
注射剂在品种上占32.18%,在不良反应例数上却占到68.71%。
在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中药占14%。
2006年6月1日国家药监局叫停中药鱼腥草注射剂无疑是对长期被标榜为“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中药的又一次挑战。
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日益严重,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1药物本身有毒性是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中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它具有较强的治疗作用和独特的临床疗效,许多疑难杂病离不开它;另一方面临床又很难驾驭、使用它,稍不小心就会产生不良反应。
2使用不当是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首要因素
在对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及中毒事件的综合分析后发现,使用不当是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首要因素。
概括其原因大体如下。
2.1误服伪品
药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中药的药材非常讲究产地、品种、采集季节及药用部位。
同一种药材,若产地不同,安全性会有较大差别;同一种药材,若产地相同,采收季节不同或药用部位不同,对其作用、安全性也有影响。
2.2药物的使用剂量过大
超过了国家《药典》规定的范围,从相关报道来看,许多不良反应的发生都与此有较大关系。
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临床医生采用大剂量处方,二是患者不按规定剂量服药。
2.3药品炮制不当
药品炮制不当也会使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上升;如果严格按照药物的炮制程序,是可以减轻或消除某些药物的毒性,这样就可使患者发生中毒或不良反应的机会减小。
2.4选用制剂不当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问题多在制剂的粗制滥造上。
我国目前上市的中药注射剂中相当一部分是1985年以前批准的,安全性、生
产工艺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待提高。
中药制剂增多,有效成分和有毒成分均浓集,疗效提高,毒性亦增强。
2.5其他原因
患者个体的差异,以及违反了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等因素也会引起中药的不良反应。
3部分中药质控标准低
中药老品种、由地标升部颁标准的品种中,有相当一部分科研水平没有达到今天的新药水平,停留在20世纪50~70年代的水平上,这些药在临床应用中就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4同一个产品多家生产
这是造成不良反应的一个高危因素。
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大约批了六七千种中药“新药”,其中绝大部分是一个品种多家生产,比如鱼腥草注射剂被批准生产的药厂就有195家。
一个制剂或者一个品种多家生产很难控制质量,很容易出问题,鱼腥草的问题和这有很大的关系。
导致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原因是缺乏对中药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缺乏科学、客观、规范地对中药安全性的评价方法。
中医药要开拓广阔的国际市场,与国际水平接轨,研究中药的安全性是严峻的事实,是当前形势赋予我国中医药工作者的紧迫任务。
5解决办法
5.1加强中药的药学研究,寻找产生不良反应的成分
中成药多是复方,组成复方的每一味药中又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中成药的疗效是药物多层次多靶点产生的综合作用,那么也就造成了产生不良反应的复杂性。
只有加强对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搞清有效成分、无效杂质、毒性成分,才能根据发生不良反应的成分,采取相应的措施。
若引起不良反应的为无效成分,可在制剂过程中除去。
5.2加强中药现代药理、毒理研究
随着对中药深入的研究,在搞清有效成分、阐明药理机制的同时,应注重有毒成分、毒性机制的研究。
对一些剧毒中草药不仅要测出单次给药的毒性剂量,还要了解长期连续给药产生毒性作用的剂量。
要利用现代药理、毒理学的方法对有毒中药进行实验研究,确定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的关系、急性中毒的剂量、慢性中毒的主要症状和靶器官、中毒机制和解救的方法,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监护和药物的毒性防治提供依据。
5.3建立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
加快建立中药材质量标准。
中药材标准不仅被应用于中药材质量的检验,还是制定成方制剂的标准。
中药材质量标准内容包括:通过药效学研究确定药材的药效成分;专属性的鉴别方法;有害物质的检测;多指标含量测定;建立指纹图谱;建立完善的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
进一步规范中药材炮制方法,依法对中药材进行加工炮制,确保炮制品质量,这也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之一。
5.4完善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监督机制
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建立中药的不良反应监督机制。
必须以中药ADR监测的数据和资料为依据,注重对中药ADR资料的全面搜集,并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弄清药物与ADR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开创我国中药ADR研究的新局面。
5.5加强剂型、合理用药对中药安全性影响的研究
必须选择适宜的剂型,并确定安全有效的制剂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剂型,要严格控制其质量标准,最大限度地消除可预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中药的联合应用过程中,尽量收集其配伍实验资料,如果资料不全,但是临床应用确有必要的,要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如间隔用药等方案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而对于报道中明确不可以配伍应用的,要绝对避免联合应用。
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是中药能否健康、持续、高速发展下去的关键之所在。
面对着新的发展机遇,中药必须走出安全高效的路子,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基础上,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加大发展力度。
这也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无法逃避、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正确理解、充分认识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既不盲目乐观、夸大中药的疗效和忽视中药的不良反应,也不盲目悲观、怀疑中药的疗效和否认中药的治疗作用,加强中药安全性的评价与研究工作,尽快建立起科学、客观、规范的中药安全性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