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原因、影响及建议
中国高额持有美国国债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课程论文评分标准及总评中国高额持有美国国债的原因及对策摘要: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引发了全球对美国国债投资风险的热议,我国是持有美国国债总量最多的国家,需要加强关于美国国债问题的研究。
本文分析我国高额持有美国国债的原因,并在权衡持有美国国债的风险和收益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美国国债外汇储备风险建议一、中国持有美债现状美国财政部2013年16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增持252亿美元美国国,使得中国持有美债总额自美方有统计数据以来首次突破1.3万亿美元,创下历史之最,仍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
二、中国高额持有美债成因1、我国外汇储备总量增大截至2013年4月,中国外汇储备为3.44万亿美元,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这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大量持有美元外汇储备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全球收支不平衡的大背景下,美国因经常项目持续逆差成为全球最大的借债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东亚国家则由于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成为国际债权国。
高额的外汇储备不过是全球收支不平衡在中国的外在表现。
这种全球收支不平衡的内在原因是美国国民储蓄下降,国内储蓄小于国内投资,不得不从其他国家大量借债,东亚国家则由于高额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国内投资而成为美国高额逆差的融资来源。
第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安排使得中国面临“高储蓄两难”。
2、美国国债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一方面,美国国债基于坚实而发达的美国经济基础,并且长期居于3A的投资级别上,美元虽在贬值,但至今还没有其他货币能与其安全性相比,美国政府也为国债提供信誉保证。
比如说欧元,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在持续并不断恶化,使得欧元区内部经济混乱,导致投资者预期也随之恶化,欧洲国债存在贬值压力,因此美元相对于欧元是较安全的。
比如说英镑,在暗淡的经济大背景下也跟随欧元走软,并且又受到评级不断下调以及万民众大罢工、失业率增高的影响英镑的安全性也劣于美元。
公司国际信用评级方法简析及评级管理建议

公司国际信用评级方法简析及评级管理建议作者:***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14期信用评级是对一个经济主体所发行债务的安全性做出的等级分类,并使用标准化的字母符号实现排序、分类和对比,使得抽象的还本付息能力具象化。
国际信用评级是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通行证”,也是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定价基础,其等级的高低往往对于公司的融资成本起到决定性的直接影响。
评级机构一般是从公司基本面、行业状况和国家主权支持程度等维度来综合确定一家公司的信用评级水平,且各家评级机构都有自成体系的成熟的评级方法论。
鉴于信用评级工作的重要性,公司须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基础性日常工作,加强信用评级的管理和维护。
关于信用评级,穆迪在官网上给出的定义是通过评级符号对信用度进行的分级,每个符号代表信用特点大体相同的一个群体。
通俗地讲,信用评级是对一个经济主体所发行债务的安全性做出的等级分类,并使用标准化的字母符号实现排序、分类和对比,使得抽象的还本付息能力具象化。
公司的国际信用评级结果根本取决于公司的基本面,但同时考虑行业整体环境情况,并最终受到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影响,影响的程度与该公司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及受到国家支持的程度正相关。
组织和提供评级服务的机构较多,如经合组织(OEC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等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官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再者就是商业机构,如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简称标普)、惠誉等,大型商業银行也会有自己独立的评级系统。
本文以讨论穆迪和标普的评级体系为主。
一、公司国际信用评级的功能信用评级所具备的公允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债务人与债权人、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成为一项特殊的、必要的市场媒介,特别是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信用评级在一个公司开展国际化经营和境外融资方面起到愈发关键的作用。
信用评级机构也因此具有了多重角色,包括现代国际资本市场的“通行证”、“看门人”、“安全阀”、“准监管机构”、“定价人”等。
信用评级中的几个问题

1、什么是信用评级信用评级又称资信评级,是一种社会中介服务,将为社会提供资信信息,或为单位自身提供决策参考。
最初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
1902年,穆迪公司的创始人约翰穆迪开始对当时发行的铁路债券进行评级。
后来延伸到各种金融产品及各种评估对象。
由于信用评级的对象和要求有所不同,因而信用评级的内容和方法也有较大区别。
我们研究资信的分类,就是为了对不同的信用评级项目探讨不同的信用评级标准和方法。
关于信用评级的概念,至目前为止没有统一说法,但内涵大致相同,安博尔中诚信认为,主要包括三方面: 首先,信用评级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受评对象违约风险的大小,而不是其他类型的投资风险,如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再投资风险及外汇风险等等。
其次,信用评级所评价的目标是经济主体按合同约定如期履行债务或其他义务的能力和意愿,而不是企业本身的价值或业绩。
第三,信用评级是独立的第三方利用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专业经验,就各经济主体和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大小所发表的一种专家意见,它不能代替资本市场投资者本身做出投资选择。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定义,信用评级是信用服务专业机构以第三方的客观、公正立场,根据规范的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履行严格的评估的程序,对企业、金融机构、债券发行者和社会组织等市场参与主体的信用记录、企业素质、管理能力、经营水平、外部环境、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等进行全面了解、考察调研、分析研究后,就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履行承诺的能力、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所做的综合评价,并以一定的符号表示其优劣并公布于社会公众的一种经济活动。
如果对信用评级再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信用评级的主体是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客体是受评经济主体和金融工具的信用品质。
评级人员通过收集数据、分析评级信息,对受评企业或金融工具的信用品质优劣表达意见。
这种意见的表达是通过简单明了的符号来实现的,一定的符号代表了评级机构及人员的意见,也揭示了一定的违约风险。
美国信用评级展望为负面

美国信用评级展望为负面作者:吴海珊来源:《时代中国》2011年第11期导读:美国东部时间8月5日晚间,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
两大因素导致美国评级遭降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此前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调降至AA+,导致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并引发各界广泛议论。
22日,标普董事总经理、全球主权政府和国际公共产业评级主管大卫·比尔斯(David BeerS)在北京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訪时指出,标普下调美国评级是由于美国政治气候和财改可持续性发生变化,使美国评级与AAA级别不再匹配。
比尔斯同时预测,希腊可能于今年内发生债务违约。
这是标普下调美国评级引发市场轰动后,比尔斯首次在中国与媒体见面。
他指出,根据标普今年6月发布的最新主权评级框架,标普评估一国主权信用评级时主要考量该国政治、经济、外部因素、财政状况和货币政策五方面情况。
首先,美国决策过程的稳定性、可预见性和有效性均已遭到削弱,这一点在美国最近关于债务上限的争论中显现无遗,这意味着美国的政治气候已发生变化,导致评级在政治因素方面减分。
其次,即使各方最终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了协议,但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美国财政状况,中期内公共债务负担不断上升的情况未能得到遏制。
政治和财政两项减分,最终导致美国评级遭降。
美国政府部门和市场各界对标普下调美国评级之举有诸多质疑。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曾公开批评,标普下调美国评级是“极其糟糕”的决定。
对此比尔斯称,盖特纳曾指出,“美国关于债务上限旷日持久的谈判损害了美国在全球的地位,长期而言,美国公共财政状况不可持续”,其上述言论实质上与标普的观点一致,恰恰是标普下调美国评级的原因。
对于美国财政部发言人称“标普在评估美国评级时存在2万亿美元的计算错误”一说,比尔斯称,“财政部的评价并不真诚”,标普是对相对信用风险进行的前瞻性评估,评级并非针对过去发生的情况进行,而是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美国信用评级下调分析

因 素 的 影 响 , 政 赤 字 一 直 难 以 控 制 , 此 导 致 美 国 国 债 的 生 剧 烈 的 恶 化 。原 因有 三 点 : 是 美 国 必 须 维 持 国 家 信 用 , 财 由 一 增 长 速 度 明显 加 快 。 特 别 是 受 到 金 融 危 机 爆 发 的 恶 劣 影 美 债 不 会 违 约 。次 贷 危 机 之 后 , 国用 国 家 信 用 作 担 保 , 美 为 响 ,0 8年 后 美 债 每 年 都 达 万 亿 美 元 以 上 , 2 1 20 至 0 0年 累 积 经 济 体 注 入 流 动 性 , 果 美 国 违 约 , 债 券 市 场 的 动 荡 必 然 如 其 突 破 1 亿 美 元 。量 变 必 然 导 致 质 变 , 债 毕 竟 是 有 极 限 造成对该 国来说 比次贷危机 更为 严重 的后 果 。如果 国家信 4万 负 的 , 过 一 定 的界 限 , 容 易 产 生 危 机 。 当美 债 积 累 到 一 定 用 都 失 去 了 , 国将 无 法 通 过 出 售 美 债 而 获 得 其 它 国 家 对 超 就 美 的 程 度 , 国必 然 要 运 用 各 种 手 段 来 控 制 或 掩 饰 其 债 务 风 美 国经济注入 的资 金支 持 , 利 于美 国 经济 的复苏 和 社会 美 不 险 。例 如 , 美 债 风 险 分 散 到 其 它 国 家 , 者 通 过 狙 击 他 国 把 或 金 融市场 ( 日本 和 欧 债 危 机 ) 转 移 投 资 者 的注 意 力 。 来 的发 展 。二 是 美 国 具 备 其 它 国 家 所 不 能 比 拟 的 硬 实 力 和 软 实 力 , 括 美 元 的 世 界 货 币 地 位 、 秀 的 企 业 公 司 、 界 一 包 优 世
家信用 、 大的经 济 和军 事力 量 、 质 的公 司 企业 、 越 的 2 美债信 用评 级下调 对 美国 没有造 成太 大 冲击 强 优 卓 创新 意识和能力 , 这些 条件为美 债提供 了信 用保 障 , 美债 使 信用评级 的下调使 不少人对 美债 的信 用 问题产 生 了疑 处于其 它 国家 国债 所 无 法取 代 的地 位 。因此 , 债 长期 以 虑 , 债 问题 的 确 需 要 引 起 重 视 , 债 和 任 何 债 券 一 样 也 存 美 美 美 来都 被视为规 避风险 、 保证 收益 的一种 投资 选择 。其次 , 巨 在违约风 险. 。此次美 国信用评级 事 件真 正值 得我们 关 注 的 额美债 是伴 随着 美 国经济 的发展 历程 长期 积 累的结果 。美 是 其 背 后 反 映 出来 的美 欧 未 来 经 济 前 景 问 题 , 不 是 评 级 而
美债降级,中国损失有多大?

美债降级,中国损失有多大?刘中伟【摘要】中国储备资产遭遇巨额账面损失rn经历了沸沸扬扬的市场热议之后,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标普公司终将美国主权信用和"两房"信用评级由AAA 下调为AA+,这一决定随即引发全球市场一片跌声,令本已不太景气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中国亦未能幸免。
【期刊名称】《中国经济周刊》【年(卷),期】2011(000)033【总页数】2页(P22-23)【关键词】中国;损失;信用评级机构;全球市场;储备资产;标普公司;全球经济;国际【作者】刘中伟【作者单位】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31.1经历了沸沸扬扬的市场热议之后,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标普公司终将美国主权信用和“两房”信用评级由AAA下调为AA+,这一决定随即引发全球市场一片跌声,令本已不太景气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中国亦未能幸免。
抛也不是,不抛也不是美国财政部8月15日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为11655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社保基金和美国财政部,是美国国债第三大持有者,占比达8%;在8月5日标普降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前,中国连续3个月增持了共206亿美元美国国债。
与此同时,中国外汇储备资产达31975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国债占比已达36.45%,超过储备资产规模三成多。
尽管今年以来,中国不断致力于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将前4个月新增外汇储备的3/4(约1500亿美元)投资于非美元资产,但由于长期以来美国国债较高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其仍是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投资首选。
除中国外的各国央行和海外投资者也大量持有美国国债,在14.3万亿美元的美国公共债务总额中占比31%。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前的全球经济是“美国消费,世界买单”。
美债降级消息公布后,全球金融市场一片恐慌,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亚洲市场交易时段连续两个交易日上涨23个基点,成为2009年7月以来该期限国债收益率最大涨幅。
利益冲突下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探讨

内外 客户提供 信用信 息服务 。
中 诚 信 国 际 信 用 评 级 有 限 公 司 ( 下 简 称 “ 诚 信 ” 是 以 中 ) 经 中 国 人 民银 行 总 行 、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商 务 部 批 准 设 立 , 在
授舞疆的评级宾育倍誉 葛和投资价1高的 童 特点 艘椒毁韵评缀剿信用程 霹较喊, 连均风陵霞缓 l加 蕾
重 务 固 箍
鹾辩 弹基 鼬 撕量 _ 个 一 主体壤付卦币或率币俑 务的能力 豫 摊 信 用律最 太多 针 对 刘尚日在 l 个月 j 以内∞ 儡莽
生务 蕊曩
蹲 l : 个圄裳和地睦; 茳 }了主扳值用译级 予 夔国 已虫去 A A 译疆 A
资 产 泡 沫 有 可 能 被 刺 破 , 引 发 全 球 性 金 融 动 荡 。 那 么 究 并
长搬薛媛针对一年期以 上静债务.译垴发馈方 的 馔情 娩力 , 砸 测嚣 发 生违约的可能性琏射产 攒生 概犁 I 辫律缓一般针对一苹 曩 以下 ∞情 莽
要 务蓖露
骧
誉 弹 缀
长 辩 详 疆童藁 静 矗 墨瓷
美 国 当 地 时 间 2 1 年 8月 5 日晚 , 际 评 级 机 构 标 准 01 国 普 尔 公 司 宣 布 将 美 国 AAA 级 长 期 主 权 信 用 评 级 下 调 一 级
穆 遗 i l 缓 荦
全 球 三 大 信 用 评 级 机 构
掭 凿 评 缓
至 AA+ 。标普 调降美 国主权信用 评级 , 味着 美债 已经 不 意 再 拥有 低廉 的融资成 本 。由于美债 一 向 以无 风 险资 产身 份 在 全球 资本 市场 中扮 演 投资 回报 率 的基 准 , 这也 就 意 味 着 全 球风 险资 产绝对 估 值 的投 资 回报率 上 升 , 兴经 济 体 的 新
美国信用降级-影响及对策

美国信用降级:影响及对策对世界经济来说,最近一段时间震撼性的事件非美国信用降级莫属。
8月5日晚,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标准普尔宣布将美国信用评级从最高级别的AAA下调至AA+,并将其评级前景定为”负面”。
这是美国在历史上首度丧失其拥有近一个世纪之久的最高信用评级,引起全球关注。
标普指出,调降评级主要由于美国政府与国会达成的债务上限协议,缺少标普所预期的举措以维持中期债务稳定。
此前的8月3日,中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已将美国主权债务评级从A+降至A,展望为负面。
大公国际认为,提高债务上限不会改变美国债务增长水平快于其整体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的事实。
一、美国信用降级:是金融评级,更是政治评级将美国信用评级下调,与其说是金融评级,不如说是政治评级,质疑的是美国政治领导人的能力和政治操守。
8月2日前,美国共和、民主两党为了各自大选需要,置国家信用于不顾,上演了一场围绕提高债务上限的”政治闹剧”,虽然在最后期限的前一天两党达成了妥协,却延误了时机,向世界人民预演了美国可能发生债务违约的巨大风险。
二、美国信用降级:影响深远美国信用评级下调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是严重的:一是直接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对本就十分脆弱的金融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增添了更严重的不确定因素。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全球股市经历了一轮恐慌性抛售,美国股市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惨痛的一周,三大股指重挫,未来市场动荡将加剧。
二是美国评级下调还可能导致全球风险溢价水平进一步上升。
评级下调不仅将使美国蒙受损失,将为各类融资付出更高成本,也将使全球市场对欧债危机的疑虑更深,使信用欠佳的欧元区经济体更易受到冲击。
种种溢出效应,今后还将继续放大并传递全球,加深市场对美欧信用的信心危机。
三是美国评级下调将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负面影响。
信用评级下调使人们对美国经济增长预期更加不乐观,美国发债的成本增加,其通过大规模发债及滥印美元发展经济的路径将受阻,有可能陷入一种越难借债,越拖累经济,越缺乏信用的恶性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原因、影响及建议黄秋水8月5日,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5日宣布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遭到主权信用降级。
受到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的影响,全球股市暴跌,各方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担忧。
现将有关情况进行整理,以供参考。
一、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原因 (一)美国债务状况堪忧,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逐年上升 标普将美国的债务状况与加拿大、英国、德国和法国四个国家相比较后得出结论,认为美国债务状况不满足3A评级的要求。
包括美国在内,这五个国家今年的净政府债务和GDP的比例区间在34%和80%之间,美国的这一比例为74%。
此外,这五个国家公共债务和GDP的比例区间在30%至83%之间,美国的这一比例为79%。
尽管美国并不是债务比例最高的国家,但标普预计,和美国相比,其他四个国家的公共债务对GDP的比例最晚到2015年将会开始下降,而目前难以看到美国公共债务比例下降的迹象。
(二)美国国会日前通过的提高债务上限法案效力不够 根据标普自己的测算,对于解决美国公共财政问题,比较理想的减赤额为4万亿美元。
8月2日,在美国政府债务上限到期日当天,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削减政府开支的法案,决定在未来十年内削减政府开支2.1万亿到2.4万亿美元。
但这一目标与标普之前预期的4万亿美元相差很远。
(三)标普对美国国会未来应对类似问题能力的信心受挫 标普在声明中对美国政策制定者在解决债务问题上的决心和诚意提出质疑。
此外,标普也指责两党对其早先提出的警告没有足够重视。
尽管经过艰难谈判,两党终于达成一致,将方案提交国会,并最终于债务上限到期日当天由总统签署生效,但市场的耐心以及对政策制定者的信任已几乎被消磨殆尽。
“在这次面对财政和经济挑战时,美国政策制定机构和政府机构的效率、稳定性以及预见性都比我们预计的显著降低”,标普在声明中毫不客气地表示。
二、国际社会的反应(一)美国主权债务评级下调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线暴跌:8日,到纽约股市收盘时,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收于10809.85点,跌幅为5.55%。
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收于1119.46点,跌幅为6.66%。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于2357.69点,跌幅为6.90%。
欧洲三大股市严重受挫:8日,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8日大幅下跌,报收于5068.95点,跌幅为3.39%。
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收于3125.19点,跌幅为4.68%。
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收于5923.27点,跌幅为5.02%。
亚太地区股市全面下挫:8日,东京股市日经指数大跌202.32点,跌幅2.18%。
韩国高斯达克指数当日暴跌6.63%,并临时停盘。
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澳大利亚悉尼股市S&P/ASX200股指、中国香港恒生指数也分别以3.7%、2.91%以及2.17%的显著跌幅报收。
上证综指收于2526.82点,跌幅达到3.79%。
(二)专家对是否会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看法不一。
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鲁比尼警告,近期经济疲软是暂时性的错误观念已经消退,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或面临严重的二次衰退,标普下调美国评级仅会加大这种风险。
韩国前外长尹永宽8日在《朝鲜日报》撰文说,世界经济再次笼罩在厚厚的乌云下,还有可能发生双底衰退现象。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接受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采访时说破天机,并否认世界经济存在“二次探底”的风险,称美国经济只是增速放缓,他还不忘把皮球踢给欧洲,表示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势“取决于欧洲”。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也对全球经济抱有乐观态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经济陷入二次衰退的可能性存在,但很小。
汇丰银行亚太区业务策略及经济顾问梁兆基指出,虽然美国经济数据表现欠佳,反映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但世界经济的基本面还没有出现实质性逆转,预言全球经济将重回衰退还言之过早。
(三)国际社会积极应对美国主权信用降级引发的全球市场震荡。
多国首脑周末密集磋商:从5日晚间到6日深夜,美国总统奥巴马与萨科齐、默克尔分别通电话,讨论全球经济形势。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标准普尔下调后,萨科齐和英国首相卡梅伦于6日晚间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电话沟通,协调各自立场。
美国:8月10日,美联储麾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结束为期一天的会议后宣布,维持0-0.25%的现行联邦基金利率不变。
FOMC在声明中未暗示将启动新一轮定量宽松政策(QE3),而超低利率政策至少将维持到2013年中。
中国: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及其影响,研究制定应对措施。
G20:8日上午,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发表公报说,G20承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合作和信任的精神协调行动,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经济更加强劲增长。
G7:8日,七国集团(G7)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确保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
法国:10日,萨科齐召开紧急会议,与法国政府高层官员商讨当前经济形势对策,削减赤字。
英国:10日,央行表言论称,阻碍英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在日益增长,如果英国经济进一步恶化,央行将可能增加经济刺激措施。
韩国:9日,金融委员会召开临时会议,决定从8月10日至11月9日的3个月内,禁止所有上市股票的卖空交易。
三、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可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外汇储备面临缩水压力。
美国主权信用近百年首次被调降,美元几乎被市场一致看空,降低美国3A主权信用评级可能会加速美元贬值。
美债可能随着美元走软等原因,导致美债持有者被动出现损失。
美元在全球储备中所占份额为60.7%,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高达近3.2万亿美元,截至5月底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6万亿美元,是美国国债的第一持有主体。
而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中,71%为美元资产。
(二)引发热钱压境之忧。
货币市场的变化也令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可能直面热钱压境的风险。
“相比于欧美等国,由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持续高增长,利率水平较高,汇率升值空间大,因此中国市场可能会成为部分国际游资的觊觎之地。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称。
(三)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
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会带来美元走势的继续疲软,可能会给我国本已疲软的出口形势带来一定影响,同时增加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认为,“由于美元是全球最主要贸易结算货币,美元的贬值将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这对进口大量原材料的我国来说,输入性通胀压力将有所增加。
” (四)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受制约。
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给全球经济的复苏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专家指出,欧美市场的变化以及美国货币政策的不确定前景,制约着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
此前市场基于7月份我国物价水平可能保持高位的判断,对8月份央行再次加息的预期一度有所增强,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令央行加息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
(五)出口面临更严峻考验。
由于美国是我国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后,加上经济复苏受阻造成美国消费需求萎缩,中国对美出口难以摆脱出口放缓、企业开工不足的风险。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日前就做出判断,中国出口放缓的速度可能比原先预计的要快,包括出口、海运、港口、原材料、房地产等板块,都将面临下行风险。
(六)银行业风险叠加。
我国地方债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国际评级机构此前也曾警示我国银行业相关风险。
而7月底,惠誉宣布为全球金融机构启用全新的生存力评级时,16家中资银行没有一家获得a类生存力评级。
惠誉警告称这些银行可能面临下调压力,其原因是资产质量风险与资本金水平薄弱的状况。
(七)中国经济转型难度增加。
一直以来,房地产泡沫、高通胀、庞大地方债务被视作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路障,而这些路障在美国危机中有可能被放大。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欧美日经济长期衰退的趋势已经得以确立,这对中国经济的缓慢转型产生了倒逼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转型的难度。
四、建议(一)调整外汇结构。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商务系教授王曦认为,当前特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使得对外投资的风险很大,我国需要调整债务、债权的货币结构,根据各国经济和货币走势,适度分散储备,以应对全球性债务危机可能带来的冲击,规避外汇储备风险。
(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张茉楠撰文指出,应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扩张本土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增加国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实现财富重整,达到“藏富于民、藏汇于民”的目标,从而缓解巨额外汇储备。
(三)推动外储投资多元化。
张茉楠表示,应该加强主权投资基金的建设和管理,要减少债权投资,增加对外的股权投资。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也表示,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调整势在必行,相关部门应尽快成立国家海外资源投资委员会,以“服务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获取战略性利益”为目的来运用我国的外汇储备。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未来我国外汇储备要继续坚持多元化投资原则,加强风险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
(五)加快扩容内需市场。
“我国出口占国民经济比重过高,同时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够,需要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国内消费市场。
特别是在当前通胀高企的背景下,国家层面应该着力提高国内居民购买力,关注内需市场的发展。
”广东金融学院代院长陆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