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障性住房为调控基础的城市住房设计规划
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

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保障性住房是指由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提供给低收入家庭、弱势群体等无力购买市场住房的人们,以满足其基本居住需求的住房。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不仅能满足城市发展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更能促进社会公平,最终达到社会和谐。
而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则是其落地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步骤。
一、保障性住房规划保障性住房规划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针对低收入家庭、弱势群体等建立符合其经济实力和居住需求的保障性住房的规划。
规划应以城市居民收入和住房成本为基础,结合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根据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建筑设计和经济运行模式制定,具体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策略对于城市居民,保障性住房是改善和保障自身住房品质的必要途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策略在保持可持续发展和住房质量的前提下,要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实现:(1) 加强人民群众参与意识,实现保障性住房的社会化建设。
(2) 引导和促进社会资本投资保障性住房建设。
以市场化手段,建立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和需求双重体系。
(3) 加强政府职能,降低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本,完善城市土地利用政策和建筑规范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2. 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在保障性住房规划中,建设模式的选择是关键一步,建筑设计师需要根据地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从而满足不同收入层的居民的需求。
建设模式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式:(1) 公共建设模式:由政府出资,自行建设公共住房,或委托第三方建设住房,出租或出售给需要保障性住房的人士。
(2) 直接补偿模式:低收入家庭形成一定规模后,直接获得政府或社会的财政补贴,以便选择自行购买或租赁房屋。
(3) 公共租赁模式:政府或第三方机构选择土地,自行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出租给拥有保障性住房资格的居民。
3. 保障性住房的空间规划城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必须兼顾保障性住房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及空间匹配问题。
建筑设计师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分布情况,合理安排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布局,让保障性住房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相互匹配,避免社会排斥现象的出现。
保障性住房小区规划设计——以岳阳市房地产管理局城陵矶保障房小区

展潜力巨大 。基地 内场地经过平整, 总体地形 比较平缓 , 适于
保障房 小区的建设。
1 现状 及 交 通 . 2 基 地东西北三 面为城
突 出“ 以人为核心” 的原则 , 注意处理好住宅建设 与人 居的关
市支路 围绕 ,其北为泪纺
路, 东为东泰路 , 西靠朱 家
路, 对外交通 比较便利。基 地 北边为长城 职业技术学 校 .西边为泪 罗纺织印染 厂岳阳分厂 。南 边为 自然
状态 民房 、 田。 水 总体环境
较好 。
1 项 目功 能 构 成 . 3
本 项 目主 要 功 能 由三
个 部分构成 :第一 部分是 廉租房 。需提 供住房数在 7 0个左右 : 0 第二部分是公
图 1 总 平 面 图
作者简介 : 高波 (98 ) 男, 南祁 东人 , 1 7一 , 湖 硕士, 师, 讲 主要从事建筑设计方面研 究。
S in e & Te h oo y V s n ce c cn lg io i
21 0 2年 9 第 2 月 5期
科 技 视 界
规划与设计
保障性住房小区规划设计
— —
以岳 阳市房地 产管理局城 陵矶保 障房 小区
高 波
湖南 长沙 4 00 ) 1 0 4
【 中南 林业科 技大 学建 筑教研 室
et ema t f ra s n cn e I i p pr Y eagCt R a E t eB ad fr xm l C egi j scryro oepoe st a ne o get i i a c.nt s ae, uyn i e s t or,o a pe h nl gi eui m t xlr gf i h y l a e n t o
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与规划设计分析——以湖州市为例

宜 居 性 实 现 全 覆 盖 ” 的 理 念 , 并 按 照 节 能 环 保 、经 济 适 用的 原 则 进 行 装 修 ,使 基本 居住 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得 以满 足 。
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柑 理 和规划设计 的力度更 大 工作更细致 。始终坚持 “ 突出 障性住房的建设 ,以 谨解中低收八家庭的
厨 房 、 卫 生 问 采 用 管 束 和 设 备 管 道 墙 ,达 到 灵 活 性 与 可 改 性 的 要 求 ,设 置 足 够 的 阳光 居 室 , 加 大 窗 户 面 积 ,有 良好 的 自然 采 光 与 通 风 状 况 。 对 廉 租住 房 公 共 租 赁 房 进 行 适
膏适用 廉相房 建 也 同 时 为 小 区提 供 尽 可 能 多 的 庭 院 ,为 群 众 构 建 了一 个 户
神 我南蝻制 了 《 湖 切实增强保 障性住房的 宜居性要求 ,按 照 “ 占地不 多环境 适 用 房 平 均 价 定 为 2 7 2 0元 / 方 米 ,相 当 于 同 地 段 普 通 商 平
美 , 面 积 不 大 功 能 全 . 价 格 不 高 质 量 好 ” 的 建 设 理 念 , 努
更加便利 、环境更加优质 。主要 实现 了 “ 五个有 ” :有教 育 住房 的 “ 宜居性 ” 。广 大租房户反映政府 为他们 的居住 问题
设施 ,配建 了九年 一贯制省级 示范学校和 幼儿园 ,使子 女 求学方便 ,市 民安居乐业 ;有 运动设施 ,兴 建了社 区体 育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6.07•【字号】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355号•【施行日期】2023.08.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住房保障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355号《深圳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已于2023年5月4日经深圳市人民政府七届7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8月1日起施行。
市长覃伟中2023年6月7日深圳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决策部署,完善本市住房保障体系,加强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管理,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计划、建设筹集、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保障性住房,包括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等。
本办法所称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和租金水平,面向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户籍居民和为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一线职工出租的住房。
本办法所称保障性租赁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发挥市场作用,以小户型为主、限定租金水平,面向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各类人才租赁的住房。
本办法所称共有产权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主要采用市场化方式建设筹集,限定套型面积、销售价格、使用和处分权利等,面向符合条件的居民供应,实行政府与购房人按份共有产权的住房。
第四条市住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是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拟定全市保障性住房规划、计划、标准;指导、监督各区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工作;组织实施市本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筹集、监督管理等工作。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负责住房用地供应的统筹、协调、政策制定及批后监管工作。
市发展改革、财政、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沙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0.15•【字号】长政办发[2007]33号•【施行日期】2007.10.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房地产市场监管正文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长政办发[2007]33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长沙市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实施细则》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〇七年十月十五日长沙市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实施细则为构建我市全方位、多层次的城市住房保障制度体系,切实解决全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保持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和谐社会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建设的通知》(湘政办发[2007]34号)及《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长政发[2007]40号)等相关政策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通过政府保障与市场供给相结合的住房资源配置机制建立社会住房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并分层次满足我市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二)目标: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城市住房保障制度,达到低收入家庭“居者有其屋”的城市住房保障目标。
(三)基本原则:坚持市场经济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市场规律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功能;坚持适度保障和保障标准动态调整原则,对保障对象实行审核准入和退出机制;坚持货币保障与实物保障相结合和分层次保障的原则,以住房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坚持市区两级政府共同建设,区报市审,以区为主原则。
上海的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研究

至少达 到冬至 日满 窗 日照 1 小时 。第二 ,降低 建筑密度 ,
0 0 0
增加绿化率 ,就能够提供更 多高质量的室外公共空间 。第
三 ,为 了更大的升值空间。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环境好 . 住
簪 舷
中变为双向通行 .以减少道路 用地面积。
房就会有更大的升值潜力。
五、低成本高舒适度的景观绿化
线敷设和给排水设计 的难度。主要原因是 由于地面住宅建
长 ,容易孳生蚊蝇。
第二 ,植树是 因为比草便宜 、且容 易生长 ,而草坪需
要不断清理 ,增加维护管理成本 。树可以根据所 处位置不 同 .选择不同品种 .例如行道树可用香樟树 , 宅楼边可 住
用桂花树 、 香樟树等常见树种 , 少量景观树可选用落叶树 。 同时, 绿化配置也要讲究 四时花木搭配 , 可配置乔木 、 灌木 、 草木和藤本植物 ,相互协调 ,能有效改善小 区空气质量 。
因为容积率高而降低住户的 曰照条件 ,各单元的 日照条件
居民首先可以乘坐 巴土从居住社 区到达轨道站点 ( 或
沤纽)然后从轨道站点 ( . 或公交枢纽 ) 前往城市中心。
在于提高居 民出行 的便利程度的同时 ,也提高城市中 共 务设施的可达性 。 服
0c o e 2 1 tb r 0 1
电梯 的规定 ,超过 1 的住宅与 1 8层 8层以下的住宅相 比 ,
.
沿地铁线 、距离地铁站 点步行 半径约 1 O~ 1 5
之内的区域来选址 ,方便居民的出行 ,建设高层高密 主 区。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 ,新建地铁首末端几个 宅
付 近的区域一般都比较偏僻 .区域发展未成熟 ,所以
六、地面与地下相结合的停车设计
浅析我国保障房建设计划与城市规划的连接体制

关键 词 : 城 市 规划 ; 保障房; 住 房建设
1 .引言
保 障性 住房 的 建设 是 一 种政 府 行 为 , 它 的 实质 也 是公 共 政 策 问题 , 而且 和执 政理 念有 这很 大 关系 。 保 障性住 房建 设 和城 市规 划不 能分 割来 看 . 由于 通 过 规划 来安 排好 保 障性 住房 的用 地 , 并 且解 决好 和 住房 相 关 的各 项设 施配
设模 式 问题 的本质 也就 是城 市居住 空 间分异该 如何 处理 的 问题。和 谐 社会理 念提 倡“ 以人 为本 、 科 学发展 与效 率优 先” , 落实在 居住 空
间发展上也就是倡导适度的“ 规模分异” , 能够如实反映并且符合不同阶层的居住意愿等。不科学的居住空间区位分布直接导致 了低 效发挥的保障性住房, 而且认为土地经济性; 交通便捷度; 公建配套完善度和其他因素, 是评价保障性住房建设适宜度的主要因素。
规划 设计
浅析我国保 障房建设计划与城 市规划 的连接体制
陈献 忠
遂 川 县房 地 产 管3 9 0 0
摘要 : 近几 年 来, 我 国保 障住 房建 设发 展迅 速, 各 地政 府都 把保 障 住房建 设 作为 一项 应对 国际金 融危机 , 同时又起 到 惠及 民生 、 控 制 房价, 努力现 实 社会和 谐 的重要 举措 , 因此 , 我 国保 障 性住 房建设 取 得 了很 大的成 就 。但是 , 也 出现 了住 房保 障保 障对 象错位 、 政策 不 完善 、 设 施配 套不 完善 、 空 间分布 不合 理 与居 住 空 间分异 等 问题, 甚 至 引发 了居 民对保 障 性住 房 的“ 弃选 ” 等 现象 。保 障 性住房 的建
城市中心区保障性住房规划布局研究——以大连市石门山经济适用住房项目为例

心区内这种现象更明显。因此期性。这在城
障性住房小 区内出现 了利用底层住 建设的经典案例。上海徐汇区在解放 市中心区内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 时 宅开店的现象。笔者在大连泡崖经济 前是洋人的租界,一向是有身份的人 也尤为重要。 n 居住的地方,解放后至今,其住户以 适用房、泉水经济适用房进行调研时 发现,一些一楼住 户在装修时私 自
[ 摘 要]保障性住房 的服务对象是城市中的中低 收入群体, 因此其规划建设 布局 需考虑与 周边 区域
的协 调 。 大 连 市 石 门 山经 济 适 用 住 房项 目研 究 结 果表 明, 保障 性 住 房 项 目需选 择 适 宜 的城 市空 间结 构
模 式 , 协 调 城 市 居住 用地 规 划 与城 市 公 交 系 统规 划, 拟定 住 房 建 设 的 适 宜规 划 , 合 理 配 置 居住 区级 公 共服 务 设 施 及 合 理控 制居 民收 入 差距 , 既要 充 分 考 虑 相关 影 响 因素 及 整体 布局 , 又要 考 虑城 市规 划 的
政 策 性 、协 调 性 和 长 期 性 。
[ 关键 词]城市中心区;保 障性住房;城市规划;大连市 [ 文章编号] 0 6 0 2 (0 1 S 一 14 0 [ 1 0 — 0 2 2 1) O 0 0 - 5 中图分类号] U 8 [ T g 1 文献标识码]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保障性住房为调控基础的城市住房设计规划摘要:城市规划是涉及到城市发展的重要科学,规划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城市建设整体水平。
在以保障性住房为调控基础的前提下,城市规划在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和建设中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因此应从宏观角度让政策和规划相结合,以此即保证了住房也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效果。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城市规划
近些年,党和国家为了满足弱势群体、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全国各地先后建造了一批经济适用房,改善了这些群体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但是,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和人们观念的变化,一些保障性住房由于在设计上对地理、面积、交通、设施等的设计规划不够科学,对城市住房设计建设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本文重点分析当前保障性住房设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保障性住房特征的基础上,对科学规划设计保障性住房进行思考,以期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同仁带来有益参考。
一、保障性住房设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调控的大前提下,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了目前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是在现实中,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却存在着多种问题。
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和建设远远滞后于商品住房的规划和建设;在被规划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用地在开发时却成为了
工业、商业等项目用地,甚至保障性住房的用地被开发商挪作商业住房用地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城市规划对住房的市场调控力度不足,即没有得到重视。
虽然国家已经明文规定保障性住房规划的内容,但是其具体的操作细则没有形成条文,在只有方向的前提下是很难采取具体措施进行规划和实施的,这就给一些违规者以可乘之机,使得保障性住房的城市规划很难建立权威性,并且实施困难,政策效用大打折扣。
这需要有关部门出台具体化、可操作性的保障性住房规划细则,强化对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的调控能力和力度。
2、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和建设不能激发市场机制。
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利润的追逐是开发商的生存目标,由于保障性住房目前只有一个增加房源稳定房价的目标,而没有解决具体的资金问题,只能靠当地政府来分担这部分支出,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条件下,保障性住房建设让开发商无利可图,以此从政府到开发商都没足够的积极性来保证用地的性质,亟待需要建立科学的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各界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3、规划没有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
保障性住房其保障的性质使其成为了一块鸡肋,因此在城市规划很少将保障性住房建设纳入到城市的整体规划系统中,进而导致对保障性住房自身的规划不够合理和科学,没有很好地考虑居住者的需求,多设置在远郊且生活配套缺乏,交通不便,这些增加了居住者的成本支出,居住者往往不
愿购买,“弃购”的情况屡屡发生,保障性住房陷于尴尬境地。
二、保障性住房的规划特征
1、政府是保障性住房规划的主导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国家出于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大局,大力推进的一项爱民工程,这一初衷便决定了政府在保障性住房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另外,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来讲,保障性住房是解决市场调控下无法满足基本住房需求的政策,因此是一项公益性的政策措施,这就决定了保障性住房的规划主导和执行者是政府。
保障性住房从规划、审批、监督、实施等环节都不能离开政府的参与,因此保障性住房规划是可以通过政府协调而直接与城市规划挂钩的政策。
2、可操作性强是保障性住房规划的主要要求
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是尽量满足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并以此作为商业开发、廉租房、二手房的补充,因此在规划上应当具有可操作性。
而且这种可操作性是建立在城市规划的整体协调上的,而不是想当然的将难以出让的地块作为保障性住房用地,这样做显然是不合理的。
因为保障性住房应当与商业用房的梯级开发向衔接,以此形成一个高中低档的金字塔形的城市住房开发结构,这样的城市规划和开发基础才稳固,所以在开发保障性住房的时候应当将合理开发、持续开发、提高占有率作为重点,这样的要求使得保障性住房的规划需要具备更强的操作性。
三、以保障性住房为基础的城市住房规划
1、政府利用调控机制合理规划保障性住房用地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不是一个短期的民生政策,而是一个维护房地产市场和经济稳定的长效机制。
这个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自然需要时间,但是不能因为其见效慢而忽视其对整个城市规划的影响。
因此在以保障性住房为基础的城市住房规划中应当发挥政府与城市规划的直通优势,将政府调控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共同解决好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长效机制,即利用城市规划的中远期计划,现行规划保障性住房的用地,并确保其不发生挪用,确保其得到彻底的贯彻和落实。
2、利用政府职能有效控制开发用地的商业化比例
政府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中,要对其用地进行调控和保障,尤其是要有效控制用地的商业化比重。
商业化开发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和运行的重要基础,因此要提高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就应当利用政府职能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城市规划方向,并以此远景来控制商业地块和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地点和顺序,以此利用商业开发来带动保障性住房周边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提高保障性住房使用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满足城市和谐发展的需求。
3、合理规划空间格局
在保障性住房规划的时候,应当注意对整个城市空间结构方向的把握,统一筹划城市中心和新城区的发展规划,在不影响城市发
展的情况下,合理规划城市的区域性功能,在此基础上在进行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让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融入到城市发展中,以此平衡城市的发展,避免出现低收入人群集中的现象,而是要统一安排、规划,以解决住房为基础解决城市低收入人群增收的问题,让保障性住房成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即降低线拉高以缩小贫富差距。
4、注重保障性住房的生态化建设
城市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目前的商业住宅开发已经十分重视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但这是远远不能满足整个城市的生态化需求的。
因此,以保障性住房为基础的城市住房规划就应当将整个城市的生态建设放到对所有居民聚集区域的生态化建设中,对保障性住房的地块也应当保证足够的绿化面积,并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以此构成完整的城市生态化体系。
四、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一个统筹全局的过程,这其中需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
因此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政策将对城市规划起到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保障性住房逐步推行和完善的阶段就应当使之与城市的规划有机的结合起来,利于政府的职能城市规划服务于保障性住房政策,以此让城市规划合理起来,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城市发展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政策协调机制,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