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的发展史

飞机的发展史
飞机的发展史

■公元前500-400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

中国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制作木鸟,以此寄托人类渴望在空中飞行的梦想。从古人的许多著作中,会发现制作能飞木鸟的众多记载。古书中称木鸟为木鸢、鹊、鹄等名。《韩非子·外储说》记载着:墨子经三年制成的木鸢,飞行了一天就坏了;他的学生安慰他说,老师技术高超,木鸢虽然坏了,但毕竟飞成功了。在《墨子·鲁问》中也有公输班用竹木制成了能飞三天的飞鹊的记述。墨子是鲁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公输班就是传说中的能工巧匠鲁班。有关他们制作木鸟的历史,大约发生在公元前500至400年期间。除他们二人外,还有如张衡、韩志和、高骈等木鸟制造家。其中汉朝张衡知名度最高,因他既是天文学家,又是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的发明者。《太平御览·文土传》中就有张衡制造木鸟的记载。所存史料确凿表明在公元前400年,中国人就已经使用竹木在尝试制作能飞的原始器械了。这一点,得到世界科学界的一致认同。

■坠地而亡的先行者们

公元前9世纪,古英国的布拉德国王自造的一副飞翼,并试图从伦敦阿波罗宫出发,当他飞越出城时,坠地驾崩了。这可能是有关人类模仿鸟类飞行的最早记录之一。1503年,意大利的丹蒂也用自制双翼飞行,虽然幸免一死,但也落下终生残疾。1507年,英国的达米安从苏格兰的斯特林城堡纵身跃起,想要飞往法国,结果在城堡下摔断了大腿。达米安并不服输,他把失败归罪于使用了鸡的羽毛。

■风筝起源古代中国,约14世纪传到欧洲

风筝的起源可能与木鸟有关,它也起源于中国。风筝又名纸鸢、风鸢,纸鹞或鹞子,中国古籍当中有关风筝的史料比木鸟丰富。唐朝的《事物纪原》记载了汉初的韩信是风筝的发明人。唐朝的记述是:楚霸王被困垓下,韩信制风筝让张良乘坐,飞上天空高唱楚歌,瓦解楚营军心。宋朝的传说为:刘邦征伐陈烯,韩信打算里应外合,便用风筝测量距离,想用挖地道的方法攻入未央宫。

《事物纪原》和《新唐书》分别记载了利用风筝求援的轶事。公元549年,梁武帝萧衍被侯景兵困南京。武帝的将军羊侃用风筝送出求援诏书。不料风筝被侯军误为妖术而射落,求援因此失败。

更为离奇的风筝传闻见于《白石礁真稿》:公元559年,北齐文宣帝时,大杀“元”姓宗族,彭城王元勰的孙子元韶被囚地牢。元韶堂弟为元韶制作风筝,他们二人从金风楼乘风筝双双飞逃。这些传奇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人的关于飞行的奇思妙想。今天看来仍然很有趣味。

■传说戴达罗斯发明“人翅”飞出克里特岛

东西方民族文化背景不同,但在对飞行的渴望上,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传说雅典的戴达罗斯擅长雕刻,他的雕像栩栩如生;但他更热衷工程技术,特别对建筑格

外偏爱。塔罗斯是戴达罗斯的外甥,但他因嫉妒杀害了向他学艺的塔罗斯。戴达罗斯被判流放到阿提克,不久又逃亡到克里特岛。戴达罗斯被克里特的米诺斯国王尊为上宾,要他为人身牛头怪建造一所无法外逃的宫殿。戴达罗斯以他的天才,建造了一座曲折迂迥、眼花缭乱的迷宫。后来,戴达罗斯用鸟羽按长短排列,用蜂蜡粘合,做成一对人造鸟翼。当试飞成功后,他为儿子伊卡洛斯做了一对小的羽翼,并向儿子传授飞行技法。在起飞前,他告诫儿子:“飞得太低,海水会湿透羽翼;飞得太高,太阳会烧着羽毛。你要记住,永远只能在太阳与大海中间飞行。”戴达罗斯父子用羽翼飞升而起,飞出克里特,越过萨摩斯。伊卡洛斯尝到了飞行的甜头,开始越出父亲带领的航线,振翅飞向高空。强裂的阳光融化了蜂蜡,分解的羽翼脱离了双肩。伊卡洛斯企图挥臂飞行,但无济于事,汹涌的大海很快吞没了他的身躯。戴达罗斯飞行的故事反映了古人对飞行的探索和向往。

■1250年罗杰·培根记述扑翼机的设想,15世纪达·芬奇作出具体设计,但一直未获成功

人类在尝试飞行的初期,一直是很直观地模仿鸟类,用各种鸟羽或其他人造物,制成翅膀,“安装”在人的身上。在经历了许多失败之后,人类逐渐认识到单纯的利用羽翅是不能飞行的。于是开始寻找一种机械的方式。扑翼机就是这个阶段的产物。最早的扑翼机也许就是英国的修道士罗杰·培根在1250年发表的《工艺和自然的奥秘》一文中所记述的:“供飞行用的机器,上坐一人,靠驱动器械使人造翅膀上下扑打空气,尽可能地模仿鸟的动作飞行。”15世纪初,意大利的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斯的文艺、科学巨擘。他对飞行抱有热忱,他也是研究扑翼机的著名人物。他的具体设想为,人俯卧在扑翼机中部,脚蹬后顶板,手扳前部装有鸟羽的横杵,就像划桨一样扇动空气,推动飞行。这个方案是达·芬奇研究了鸟翅,利用物理和解剖知识而设想出来的。扑翼机和带翼飞人相比是种进步,然而在本质上仍是仿鸟的人力飞行。这种影响一直延伸至飞机发明前夕。

自达·芬奇之后,有个土耳其人穿了一件宽大的带框架的斗篷,利用扑翼原理飞行,不料框架经受不住空气阻力而折断,这位土耳其人不幸遇难。1678年,法国有个叫贝尼埃的锁匠也制了一架扑翼机。他在肩上担两根杆子,杆端各装一对铰接的长方翼片。杆端向上摆动,翼片收拢,向下摆动,翼片展开。通过多次实验,贝尼埃始终未能成功。1742年,62岁的巴凯维尔用四个翼形机构绑缚在自己四肢上,从巴黎旅馆屋顶上奋身一跃,企图飞越塞纳河。但他飞了一半便坠河撞在船上,摔断了腿。

■1731年俄国梁赞的一位平民发现热气球的飞行原理,此后许多热气球出现在欧洲上空

俄国梁赞有个人,名叫克拉库特诺,他的职业只是普通的书记官。屋顶炊烟上升的景象使他禁不住想入非非,他反复设想能不能利用飞烟上天。1731年,他被自己的想法所激动,于是做了一只肥大的口袋,自己坐在口袋下的套环里。当口袋盛满热烟后,果真慢慢升起。当升空大约十几米的时候,一阵风把他吹向钟楼,他抓住了钟楼的绳索才没有遇难。这大约是最早的气球飞行实验者。

气球是一种没有推进装置,完全靠风力飘飞的航空器。它由气囊和吊篮组成。气囊是使用橡胶布、塑料薄膜或尼龙布等材料制成,里面充满轻于空气的气体。吊篮位于气囊之下,内

装各种仪表、设备及氧气装置等。气球又可分为热气球、氢气球和氦气球。热气球利用位于气囊下方开口处的加热器对空气加热,使气囊内的空气密度减小,从而产生静浮力。氢气和氦气密度小,比空气轻,因此氢气球和氦气球,气囊下方都是封闭的,不需要进行加热。氢气易燃,氦气比较安全。飞机使气球飞行受到冷落,但它仍是人类的航空器之一。

■1783年8月第一只氢气球在法国升空,同年11月热气球第一次载人升空并航行9000米

1783年11月21日,法国人罗齐埃和达尔朗德在巴黎米也特堡,乘坐蒙特哥菲新制的热气球试飞。这个气球高20多米,直径约15米。它上升到1000米高度,在巴黎上空飘行25分钟,最后平安降落在距起飞地约9000米之处。这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升空航行。

1783年8月26日,第一只氢气球升上了天空。这是法国物理学家查尔斯制作的。它的直径为4米,是用丝绸和橡胶制成的。1783年12月1日,查尔斯乘坐一个直径8.6米的氢气球,从巴黎起飞,在2小时内飞行了45千米,实现了氢气球首次载人飞行。

氢气球升空性能优越,但因高空缺氧事故频繁。1862年,2名英国人在8800米高度丧生,2名法国人也在同样高度上遇难。气球飞行是人类实现航空梦想的开始,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20世纪以后人类气球飞行的著名纪录

1927年,美国人格雷乘气球升空,创造了12900米的高度纪录,但是由于缺氧导致身亡。针对高空缺氧,瑞士人皮卡尔于1931年研制了气球专用的充氧密封舱,这为气球的升空高度不断创新提供了保证。1933年“苏联1号”气球升高到19000米;同年苏联又创22000米新纪录。1957年8月19日,美国空军西蒙斯少校创下了载人气球30942米高度的世界纪录。

1978年以前,人类曾进行了17次试图横越大西洋的气球飞行,丧生7人却未能如愿。由于热气球的复兴,1978年8月11日,3位美国人乘“双鹰2号”氦气球从美国缅因州海岩出发,开始了人类第18次横越大西洋的气球飞行。“双鹰2号”为直径20米,充氦5000立方米,用涂以人造橡胶的尼龙绸制成的氦气球。气球吊舱可容纳3名乘员、生活必需品、仪器设备及2000千克压舱物。气球飞行高度为4000至7000米,经过137小时03分,全程5000余千米的飞行,于8月17日傍晚,安全降落在巴黎西北的米塞雷小镇上。横越大西洋成功,创造了载人气球飞行距离和留空时间的两项世界纪录,为人类气球飞行的历史功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次飞行的3名乘员是:布鲁佐、纽曼和安德森。

■1897年瑞典的“飞鹰”号探险队遇难之谜

1896年,瑞典组成了“飞鹰号”气球北极探险队,队员是安德莱、斯廷别克和费林克尔。他们准备从靠近北冰洋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起飞,越过北极,到达美洲。但由于天气不佳,直到1897年7月11日才真正启航。

这次航行的气球是巴黎最有名的气球作坊制造的,吊篮中准备了当时最好的科学仪器和导航仪表,气球升到800米的高度之后,以每小时25千米的速度向北极漂去。然而,他们却一去不复返。此后多年,瑞典曾派出许多救护队多方寻找,都没有找到他们的踪迹。

33年以后,也就是1930年,挪威的猎人们在北极圈一个叫白岛的地方偶然找到了一张照片底版,又发现了安德莱等人的飞行记录和日记。最后,在一层积雪下找到了三位探险家,他们身上穿着用气球碎片缝制的衣服。“飞鹰”号探险队遗留的日记说明,当气球坠落毁坏之后,他们准备走回陆地。由于迷失方向,他们步行两个多月,最后来到北极最荒漠的一角白岛。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没有多久,他们就突然死去,最后一页记录的时间是10月17日。从现场情况分析,最先死亡的是斯廷别克,他的尸体上草草盖着一些碎石。另外两人躺在不远的地方。炉灶上的锅里有剩余的食物,又有储备的大量熊肉,饿死的可能性可以完全排除。有人认为最大的可能性是他们在熟睡中被冻死,但有的人又提出疑问:他们为什么不是死在睡袋中呢?几年前,丹麦医生特莱德提出一种解释,认为探险家们很可能吃了带有旋毛虫寄生病的熊肉受到传染而死亡。为此特莱德检查了北极熊的遗骸并检查出了这种病菌。

直到目前,人们还没有对这一事件找到圆满的解释。特别奇怪的是,斯廷别克是最先死去的人,但却记下了最后一段日记,安德莱是一个沉着细心的极地探险家,而在他的日记中对斯廷别克的死却又只字未提。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LE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和太阳同步轨道(SSO)的长征系列火箭。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长征火箭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并在一九九零年四月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上太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LEO)、地球

飞机的发展史

■公元前500-400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 中国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制作木鸟,以此寄托人类渴望在空中飞行的梦想。从古人的许多著作中,会发现制作能飞木鸟的众多记载。古书中称木鸟为木鸢、鹊、鹄等名。《韩非子·外储说》记载着:墨子经三年制成的木鸢,飞行了一天就坏了;他的学生安慰他说,老师技术高超,木鸢虽然坏了,但毕竟飞成功了。在《墨子·鲁问》中也有公输班用竹木制成了能飞三天的飞鹊的记述。墨子是鲁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公输班就是传说中的能工巧匠鲁班。有关他们制作木鸟的历史,大约发生在公元前500至400年期间。除他们二人外,还有如张衡、韩志和、高骈等木鸟制造家。其中汉朝张衡知名度最高,因他既是天文学家,又是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的发明者。《太平御览·文土传》中就有张衡制造木鸟的记载。所存史料确凿表明在公元前400年,中国人就已经使用竹木在尝试制作能飞的原始器械了。这一点,得到世界科学界的一致认同。 ■坠地而亡的先行者们 公元前9世纪,古英国的布拉德国王自造的一副飞翼,并试图从伦敦阿波罗宫出发,当他飞越出城时,坠地驾崩了。这可能是有关人类模仿鸟类飞行的最早记录之一。1503年,意大利的丹蒂也用自制双翼飞行,虽然幸免一死,但也落下终生残疾。1507年,英国的达米安从苏格兰的斯特林城堡纵身跃起,想要飞往法国,结果在城堡下摔断了大腿。达米安并不服输,他把失败归罪于使用了鸡的羽毛。 ■风筝起源古代中国,约14世纪传到欧洲 风筝的起源可能与木鸟有关,它也起源于中国。风筝又名纸鸢、风鸢,纸鹞或鹞子,中国古籍当中有关风筝的史料比木鸟丰富。唐朝的《事物纪原》记载了汉初的韩信是风筝的发明人。唐朝的记述是:楚霸王被困垓下,韩信制风筝让张良乘坐,飞上天空高唱楚歌,瓦解楚营军心。宋朝的传说为:刘邦征伐陈烯,韩信打算里应外合,便用风筝测量距离,想用挖地道的方法攻入未央宫。 《事物纪原》和《新唐书》分别记载了利用风筝求援的轶事。公元549年,梁武帝萧衍被侯景兵困南京。武帝的将军羊侃用风筝送出求援诏书。不料风筝被侯军误为妖术而射落,求援因此失败。 更为离奇的风筝传闻见于《白石礁真稿》:公元559年,北齐文宣帝时,大杀“元”姓宗族,彭城王元勰的孙子元韶被囚地牢。元韶堂弟为元韶制作风筝,他们二人从金风楼乘风筝双双飞逃。这些传奇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人的关于飞行的奇思妙想。今天看来仍然很有趣味。 ■传说戴达罗斯发明“人翅”飞出克里特岛 东西方民族文化背景不同,但在对飞行的渴望上,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传说雅典的戴达罗斯擅长雕刻,他的雕像栩栩如生;但他更热衷工程技术,特别对建筑格

一、民航飞机发展史(全)

一、民航飞机发展史 1、梦想 鸟儿飞过,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却在人类的心中种下了梦想。人类可以像猿猴那样在树上攀援、可以像鱼儿那样在水里畅游,却不能像飞鸟那样在空中翱翔。也许正因为自己不能飞行,我们的祖先在神话故事中创造了能够腾云驾雾的神仙,或者骑着扫把的女巫,以寄托对天空的渴望。 然而人类不仅仅满足于精神上的飞翔,试飞行动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古人认为人之所以不能飞,是因为缺少翅膀,因此,只要造出一个合适的翅膀就能像鸟儿一样飞翔了。早在中国西汉,就曾有人用鸟的羽毛制成翅膀,绑在身上从高台上跳下并滑翔了几百步。历史上这样的“飞人”还有很多,他们本想像鸟儿那样拍拍翅膀直冲云霄,结果大都非伤即亡。不过,也有少数的“飞人”比较成功。据说在公元13世纪,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历中国的时候,亲眼看到有人乘着风筝在空中飘舞的景象。 嫦娥奔月 2、先驱 气球 历史的指针静静而缓慢地滑到1783年,蒙特哥菲尔兄弟偶然地发现

了氢气的存在,将人类航空探索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一年的11月21日,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面前,两位勇敢的化学家罗泽尔和德尔朗登上了蒙特哥菲尔兄弟发明的热气球。在滚滚浓烟和热气中,热气球徐徐升空,飞向法国首都巴黎上空,在25分钟之后,安全降落于9公里以外的地方。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气球载人的自由飞行。在两年后,有人乘坐氢气球横渡英吉利海峡,用时两个半小时。 飞艇

飞艇和气球最大的区别是,有了一定的操纵性,方向性,不单单靠风的作用飞行。 莱特兄弟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由动力、可操纵持续飞行试验。试验中,飞机成功地飞行了约260米距离。 这次飞行是人类航空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航空史上第一个主要依靠动力飞行的航空器,能绕三个轴线改变航向,按照人们的意志驾驶,实现了真正的自由飞行。

关于中国航天飞船发展史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航天飞船发展史的调查报告 郴州市九中209班贺虹莎 【摘要】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关键词】中国航天, 飞船发展史,稳定发展. 【正文】 一、简介中国航天发展史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2008年9月25日~28日,航天员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因为有人出舱活动时,必须要有三个人协同完成。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另外两人分别穿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俄罗斯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兼任气闸舱的轨道舱。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待命,实现了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 2011年11月1日~17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世界航空简史

世界航空简史 航空是20世纪发展最迅速、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人类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终于实现了自古以来就有的翱翔兰天的理想。航空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征服天空的历史。航空又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结晶,它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强大威力。回顾世界航空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20世 纪以前的飞行探索及气球和飞艇时期,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期的活塞发动机飞机时期和40年代中期以来的喷气发动机飞机时期。 (一)飞行探索及气球和飞艇时期(20世纪以前) 自古人类就有飞行的理想,但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只能在神话 和传说中寄托自己的渴望。从中世纪以来,不断有人对飞行作过勇敢的试验,他们用羽毛作成翅膀,从高处跳下,试图模仿鸟的飞行, 但都未能成功。17世纪后期意大利的G.A.博雷利探讨了人类肌 肉与飞行的关系后,证明:“人类靠自己的体力作灵巧的飞行是绝 对不可能的。”只有在发明了气球和飞艇后,才开始逐步实现空中 飞行的理想。 在18世纪产业革命的推动下,法国蒙哥尔费兄弟于1783年6 月4日首次进行了热气球放飞表演,轰动一时,标志着人类航空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突破。同年11月21日法国人F.P.罗齐埃和M.达尔朗德乘热气球升到约1000米的高度,用25分钟飞行了约12公里。这是人类乘航空器的第一次空中航行。

气球的出现激起了人们乘气球飞行的热情。1785年1月7日法国著 名飞行员布朗夏尔和布雷利奥乘氢气球从英国多佛尔顺风飞越英吉利海 峡到达法国加莱,这是人类乘航空器首次飞越这个海峡, 实现了最初的国际航空飞行(1909年,也是这两位飞行员驾驶飞 机首先从法国加莱逆风越过英吉利海峡到达英国多佛尔,实现了人类 第一次重于空气的航空器的国际飞行)。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气球主要用于军事、体育运动和科学试验。 气球随风飘流,不能控制前进方向。人们就开始研究在气球下面的 吊蓝中安装动力装置和方向舵,于是飞艇诞生了。最早的飞艇是法国H.吉法尔于1852年制成的蒸气气球,其气囊形如雪茄,下悬吊舱,装有蒸气机,带动三叶螺旋浆,并有方向舵。9月24日,吉 法尔驾驶这艘飞艇由巴黎飞到特拉普斯,航程约28公里,速度约每 小时10公里。在飞艇方面,德国的F.齐柏林伯爵获得最大成就。 1894年他完成硬式飞艇的设计,1900年制成LZ-1号飞艇,长128米,容积约11300立方米。1909年,齐柏林创建 了德国航空运输有限公司,用飞艇载客在法兰克福、巴登和杜塞多夫之间作定期飞行。这是最早的空中定期航线。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是飞艇发展的鼎盛时期,德国建立了齐柏林飞艇队,用于海上巡逻、 远程轰炸和空运等军事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齐柏林公司又造了两 艘巨型飞艇“齐柏林伯爵”号和“兴登堡”号,在欧洲到南美和美国 的商业航线上飞行。“兴登堡”号是当时最大的飞艇,长245米,容 积达200000立方米,内部设备豪华,可载75名旅客,速度13

中国近代航空发展史

中国航空发展史 (西安航空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发明和创造的风筝、火箭、孔明灯、竹蜻蜓等飞行器械,被认为是现代飞行器的雏型,对航空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从18世纪后半叶,气球、飞艇先后在西方研制成功。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航空知识传入中国。首先是航空新闻和科学幻想小说,其次是外国飞行家来中国作飞行表演。中国政府也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航空,购买气球和飞机。但直到1949年,中国的航空事业还十分落后,发展极为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真正获得了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航空发展史的浅述,意图使大家对中国的航空有一个粗浅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同时引发人们对于中国与西方航空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思考,在对历史的回顾中找到未来的方向。 关键词:近代史;航空;发展 1855年,上海墨海书店刻印了《博物新编》,其中介绍了氢气球和巨伞图。《天上行舟》画的是航空设想。在中国最早介绍飞机的文章是1901年石印的《皇朝经济文编》中的《飞机考》。1903年以后开始出现翻译和编著的航空科学幻想小说。 博物新编

气球光绪十三年(1887),天津武备学堂数学教习华蘅芳制成直径5尺(约1.7米)的气球,灌入自制的氢气成功飞起。这是中国人自制的第一个氢气球。 飞艇澳洲华侨谢缵泰于1899年完成“中国”号飞艇的设计。“中国”号飞艇用铝制艇身,靠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谢缵泰没有得到清朝政府的支持,他不得已把“中国”号构造说明书寄给英国飞艇研究家,获得很高评价。 飞机冯如于1909年9月造出一架飞机,9月21日试飞成功。在国外制造飞机著名的中国人谭根于1910年成功地设计和制造了水上飞机,夺得国际飞机制造比赛大会冠军,后在菲律宾创造了当时世界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纪录。 中国航空先驱——冯如 中国航空事业的建立是从筹建空军开始的。1913年9月正式成立的南苑航空学校,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先后训练出4期飞行学员,共159人。之后成立的还有广东军事航空和东北军事航空,为我国的早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1913年,北洋政府在筹办南苑航空学校的同时,也购买了修理工厂的设备和器材,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飞机修理厂。从1919年起,各省相继办起了修理厂。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先后建立了杭州笕桥航校修理厂、南京首都航空工厂、上海高昌庙海军制造飞机处、上海虹桥航空工厂、武昌南湖修理厂。 1934~1935年,国民党政府又与美国、意大利合办了几个工厂,其中有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主要也是装配、仿造和修理飞机。近代中国航空工业起步于1918年的海军飞机工程处,以后有广州飞机修理厂,以及30年代建设的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南昌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和杭州保险伞厂,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成都飞机制造厂和大定发动机制造厂等。 海军飞机工程处: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工厂,以制造水上飞机著名。 广州飞机修理厂:是中国早期制造飞机的第二个工厂。 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1934年2月中美合办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 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1935年1月,中国与意大利4家航空公司合办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制造意式飞机。

飞机的发展历程

飞机的发展历程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飞机的发展历程》的内容,具体内容:飞机(Fixed-wing Aircraft)指具有机翼、一具或多具发动机的靠自身动力驱动前进,能在太空或者大气中自身的密度大于空气的航空器。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飞机(Fixed-wing Aircraft)指具有机翼、一具或多具发动机的靠自身动力驱动前进,能在太空或者大气中自身的密度大于空气的航空器。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飞机是人类在20世纪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有人将它与电视和电脑并列为20世纪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三大发明,关于世界上最早的飞机到底是由谁发明? 争议 法国人认为世界最早的飞机是由法国人克雷芒阿德尔(Clment Ader)发明,于1890年10月9日在法国试飞成功,部分人认为他发明了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美国人认为飞机的发明者是美国人莱特兄弟(Wilbur Wright和Orville Wright),于1903年12月17日在美国试飞成功。 巴西人认为是巴西人阿尔贝托桑托斯杜蒙特(Alberto Santos-Dumont)发明了飞机,1906年10月12日桑托斯-杜蒙特的"14 bis"飞机成功地飞至60米高空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动力飞行,之前的飞行并没有达到真

正意义上"飞"的标准。 一般普遍认为是由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而有部分人认为是由克雷芒阿德尔或阿尔贝托桑托斯杜蒙特所发明。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机进行了成功的飞行,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重于空气的航空器的有动力、可操纵的飞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已用于作战,当时飞机的速 度已达180~220千米/时,升限6000~7000米,航程400~450千米,轰炸机载弹量1000~2000千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速度达到750千米/时,轰炸机载弹量可达10吨左右。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发动机由活塞式发展到喷气式,飞机的飞行性能显著提高;80年代飞机的升限已超过30000米,最大速度超过3倍音速,航程超过20000千米,最大载重量超过100吨。 莱特 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是飞机的诞生。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着能像鸟一样在太空中飞翔。而2000多年前中国人发明的风筝,虽然不能把人带上天空,但它确实可以称为飞机的鼻祖。 20世纪初在美国有一对兄弟他们在世界的飞机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就是莱特兄弟。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莱特兄弟确不相信这种结论,从1900年至1902年他们兄弟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 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他们因此于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

飞机发展史

飞机发展史 1、人类实现飞天梦想 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有文字记载的至少有数千年。《墨子》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是说鲁班制作的木鸟能乘风力飞上高空,三天不降落;明朝万户因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进行飞行而名垂青史;1891年,滑翔机之父奥托—李林塔尔制成一架蝙蝠状的弓形翼飞行器,成功进行了滑翔飞行;1903年。莱特兄弟制作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上天了, 自此人类的飞天梦终于实现了。 2、飞机的发展历程 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着能像鸟一样在太空中飞翔,作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飞机的诞生颠覆了人们常规的思维,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从而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20世纪初在美国有一对兄弟他们在世界的飞机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就是莱特兄弟。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莱特兄弟确不相信这种结论,从1900年至1902年他们兄弟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他们因此于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这是人类在飞机发展的历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1910年12月10日,在法国巴黎展览会上,有一架飞机在表演时坠毁。驾驶员被抛出燃烧的机舱。但是,这架飞机却引起人们很大关注。因为它使用的一台新型发动机。设计者就是飞机驾驶员本人,他是罗马尼亚人,名叫亨利·科安达,毕业于法国高等技术学校。他设计的发动机是用一台50马力的发动机使风扇向后推动空气,同时增设一个加力燃烧室,使燃气在尾喷管中充分膨胀,以此来增大反推力。这就是最早的喷气发动机。 1911年,英国的肖特兄弟申请了多台发动机设计的专利。他们的双发动机系统,能使每一个飞行员都不用担心因发动机停车而使飞机下降。这在航空安全方面是一个重大的进展。人们把按照肖特专利制造的第一架飞机称为“3·2”型飞机。这个名字告诉人们,这种飞机装有3副螺旋桨,2台发动机。这种飞机还装有两套飞行操纵机构,因此,两名驾驶员都能操纵飞机而不必换座位。 20世纪30年代后期,活塞驱动的螺旋桨飞机的最大平飞时速已达到700公里,俯冲时已接近音速。音障的问题日益突出。前苏、英、美、德、意等国大力开展了喷气发动机的研究工作。德国设计师,奥安在新型发动机研制上最早取得成功。1934年奥安获得离心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专利。1939年8月27日奥安使用他的发动机制成He-178喷气式飞机。

中国航天发展历史阶段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一九五六年三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五月二十六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学术活动。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十一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一九五八年四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一九六0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一九六0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一九七0年或一九七一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九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一九六五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一九六五年十月,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一九六六年六月三十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一九六六年十一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 人造卫星开始研制。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一九六七年,“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日,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一九七0年一月三十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一九七一年三月三日,中国发射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

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简介

《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简介》 1949年11月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成立,揭开了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从这一天开始,新中国民航迎着共和国的朝阳起飞,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航事业无论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机群更新、机场建设、航线布局、航行保障、飞行安全、人才培训等方面都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民航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和支持密不可分,是几代民航干部职工励精图治、团结奋斗的结果,为祖国蓝天事业书写了壮丽的篇章。 新中国民航从小到大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筹建时期。 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 11月9 日,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陈卓林率两公司在香港员工光荣起义,并率领12架飞机回

到北京、天津,为新中国民航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力量。 1950年,新中国民航初创时,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仅157万吨公里。 1958年2月27日,国务院通知:中国民用航空局自本日起划归交通部领导。 1958年3月19日,国务院通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将中国民用航空局改为交通部的部属局。 1960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编制委员会讨论原则通过,决定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交通部民用航空总局”。为部属一级管理全国民用航空事业的综合性总局,负责经营管理运输航空和专业航空,直接领导地区民用航空管理局的工作。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新建和改建了

中国飞机的发展史

(一) 2000年2月,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决定支持研制和发展我国新型涡扇支线飞机。 2000年11月,国防科工委宣布中国将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涡扇支线飞机。ARJ21进入设计阶段。 2006年,ARJ21飞机项目从详细设计阶段转入全面制造。 2006年9月,首架前机身部件在一航西飞实现交付。 2007年3月7日,首架ARJ21机翼和中机身部件在一航西飞成功交付。 2007年3月30日,ARJ21在沪开铆总装。 2007年9月底完成首架静力试验机总装。 2007年12月底首架试飞机总装下线。 (二)中国一航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胡问鸣任董事长,东方航空集团副总裁、东航股份公司总经理曹建雄任总经理。公司成立之初,将以“新舟”60为主力机型,以后还将使用ARJ21“翔凤”飞机。公司计划在未来8年内达到100架飞机的机队规模,并以陕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主运营基地,采用成本优先的经营模式,重点发展西部支线航空运输业务,为旅客提供优质方便的航空旅行服务。 (三)10月19日电据中央电视台消息,中国自主研发的国产新舟60涡桨支线飞机今天上午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成功首航,从而打破了中国民航运输业长期由外国飞机垄断的局面。 新舟60首航视频新舟60首航视频 消息称,首航由奥凯航空公司执飞,20多名首批乘客来自媒体和业界,飞行区域位于机场上空,时间持续十分钟左右。在机舱里能感受到的是飞行比较平稳,噪音也不是很大。 飞机设有48个经济舱和2个公务舱,座位间距和大型客机的同等。由于巡航高度较低,飞机起降时,感受到耳鸣现象并不是很明显。 消息说,首航后,新舟60主要在天津、大连等环渤海城市之间飞行,据计算,仅燃油费加机场建设费比同航线的要便宜40%。目前航班实行隔天一飞,之后将逐步实现每天、多班。随着新舟600明年入市,由国产飞机飞行的航班将在更多城市开通。 资料图:2008年6月29日,首架“中国造”新舟600支线客机在中国一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装下线。中新社发刘胜君摄

中国民航发展史及未来展望

中国民航发展史 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经过了两个大的阶段,即建国前和新中国时期。而新中国以后是主要的发展时期在此期间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一建国前的民航发展史 建国前,我国民航业在北洋军阀政府和之后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下有了一定发展,截止到抗日战争前(即1937年6月),我国境内先后有过4个航空运输机构,合计约有15,000公里国内航线以及一条通往河内的国际航线。1936年“中航”和“欧亚”的客运量达到了28,000人次,货运量250吨和邮件运量118吨。相比1931年,客货运量均有了大幅增长。这个时期所有使用的民航飞机均为活塞螺旋桨型,主要包括德制:容克型飞机、容克F-13、容克G-24、容克W-33-34、容克JU-52;美制:史汀生型飞机、DC-2型飞机。 在抗日战争期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战争局势的推移,中国民航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其转折点就是1941年12月7日爆发的太平洋事变。事变前,中国民航运输事业在挣扎中求生存,业务日益衰落,“欧亚”已濒临绝境;而事变后,“中航”在驼峰空运中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并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在这一时期,除老机型外,我国还引入了美制DC-3、C-46、C-47等新机型。 抗日战争结束后,“央航”和“中航”获得了一定的喘息之机。抗战后期改组的“央航”公司因缺乏运力,要开展航空运输已是困难重重,实际可供使用的飞机只剩下两架。1945年11月,“央航”通过向银行贷款等措施,买下了美军在印度的一批剩余物资,包括C-45型和C-47型运输飞机8架,再加上后来购买的CV-240(即“空中行宫”)飞机,到1949年10月,央航已拥有42架运输飞机,运力已与“中航”旗鼓相当。 二新中国民航事业 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初创时期(1949—1957年)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 调整时期(1958—1965年) 3.1 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

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史简介

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史简介 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日,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 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 一九八八年九月七日,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一九八八年九月七日,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一九九0年四月七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中国航天史创下九项第一 一九八一年九月,在中国首次以“一箭多星”方式,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三颗卫星。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这里进行第一次飞行试验,成功发射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一九九二年启动实施,短短四年时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成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该中心地处起源于祁连山的弱水河畔,平均海拔一千一百米,地势平坦,多属戈壁和沙漠。自然环境恶劣: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最低气温摄氏零下三十四度,最高气温四十二点八度。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

飞机的发展史

飞机的发展史 ——王永婧马丽安黄淑坤 目录: 1:研究原因 2:正文 3:研究结果 4:研究感悟

1.研究原因 自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一架有动力、可操纵的飞机,并驾驶它飞到空中起,人类就进入了航空时代。乘坐飞机,在蓝天展翅翱翔,可以说是人类自诞生以来便一直梦寐以求的向往和追求,当我们回顾20世纪的历史时,飞机的发明可以说是其间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如今航空力量已经发展成为各国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各样的飞机让我们的天空变得五彩缤纷,飞机的发展贯穿了人类探索自然的艰辛历程。这就是我们小组为什么要研究飞机的发展史的原因了。

2.正文 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是飞机的诞生。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着能像鸟一样在太空中飞翔。而2000多年前中国人发明的风筝,虽然不能把人带上太空,但它确实可以称为飞机的鼻祖。 上世纪初在美国有一对兄弟他们在世界的飞机发展 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就是莱特兄弟。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莱特兄弟确不相信这种结论,从1900年至1902年他们兄弟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他们因此于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这是人类在飞机发展的历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1910年12月10日,在法国巴黎展览会上,有一架飞机在表演时坠毁。驾驶员被抛出燃烧的机舱。但是,这架飞机却引起人们很大关注。因为它使用的一台新型发动机。设计者就是飞机驾驶员本人,他是罗马尼亚人,名叫亨利·科安达,毕业于法国高等技术学校。他设计 的发动机是用一台50马力的发动机使风扇向后推动空

中国航天发展史资料

中国航天发展史资料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间技术 1. 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

从民航发展史认识中国民航发展前途

从民航发展史认识中国民航发展前途 摘要: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 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 初创时期(1949—1957年) 2.1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2.2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 调整时期(1958—1965年) 3.1 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 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3.2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3.3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1963年,中国民航又购买了英国的子爵号飞机,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只使用苏制飞机的状况。 3.4 为了适应机型更新和发展国际通航需要,在此期间,新建和改建了南宁、昆明、贵阳等机场,并相应改善了飞行条件和服务设施,特别是完成了上海虹桥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的扩建工程。 4. 曲折前进时期(1966—1976年) 4.1 在这一时期的前五年,民航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1971年9月后,中国

航空材料发展史

航空材料发展史 第一章远古的梦 人类有史以来就向往着能够自由飞行。古老的神话故事诉说着人类早年的飞行梦,直至1900年10月的一个傍晚,当威尔伯.莱特趴在易碎的滑翔机骨架上,迎着海风飘了起来,直至1903年12月17日,“飞行者一号”试飞成功。人类从此开始了征服蓝天的旅程。100多 年间,航空领域迅速发展,各式的飞机层出不穷。人类对飞机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早期的木质‘飞行者一号’早已经进入了历史的博物馆。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驾驶他们制造的飞行器员进行首次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飞行) 最早的飞机机翼是木质骨架帆布蒙皮,其根本是由于材质轻盈。这样才足以达到升力大于重力而飞行的最基本要求。由于材料过于轻便,导致天气因素对于飞行影响较大,天空中总是存在风的,这就使得实现飞机飞行的关键在于如何调节飞机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受力平衡,特别是飞机的重心和升力受力点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平衡和 操纵问题就成了阻碍人类飞行的第一个难题。尽管莱特兄弟的‘飞行 者一号’被一阵狂风掀飞遭到严重损坏,但是这已经促进了航空商业事业的萌发和未来的发展。 第二章战争的催化 之后德国人和法国人注意到了飞机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第一次

世界大战初期,飞机首先用于战场上空指引炮兵射击、侦察和轰炸, 飞机逐渐发展为装备有手枪、手榴弹而后发展成为机枪、炸弹而颇具攻击性得战场杀手。这就是歼击机的鼻祖。限于当时技术的影响,飞机的材料仍然局限于木质和帆布。之后硬铝的出现给机体结构带来巨大的变化。1910?1925年开始用钢管代替木材作机身骨架,用铝作蒙皮,制造全金属结构的飞机。金属结构飞机提高了结构强度,改善了气动外形,使飞机性能得到了提高。飞机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都没有停止对全金属结构的战斗机的探索,在二战中,飞机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使用。人们此时更加致力于寻找材料可以使飞机的行动更加敏捷。40年代全金属结构飞机的时速已超过600公里。 洛克希德P-38,击落山本五十六的功臣 然而,在飞机不断提速过程中,如何冷却发动机和机身地严丝合缝,成为当时的首要难题。当时发动机主要由铝合金、镁合金、高强度钢和不锈钢等制造,由于战争影响,民用航空飞机始终发展缓慢。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国逐渐发展了全金属结构的战斗机,重要的是 不锈钢骨架铝合金蒙皮的结构,并且出现了翼盒的设计。当然二战期间由于金属缺乏各国都采用过木质结构的飞机,但是不锈钢骨架铝合金蒙皮的全金属飞机已经成为主流。 铝合金密度低,但强度比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种型材,具有优良的导热性和抗蚀性,工业上广泛使用,使用量仅次于钢。适合用于承载大重量的中等结构材料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