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过程
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

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一、马克思早年学习和思想启蒙阶段:马克思出生于德国波恩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在青少年时期接受了严格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古典哲学、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方面。
他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并加入了一些革命组织,开始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切。
二、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的接触:马克思在柏林大学期间,接触到了黑格尔的理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他开始关注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并试图将其运用于历史和社会分析中。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部分思想进行了批判和改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
三、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合作与分歧:在柏林大学期间,马克思结识了费尔巴哈,两人开始进行合作研究。
他们共同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认为黑格尔过于理想主义,没有关注到实际的社会经济问题。
然而,他们在经济学和社会变革的具体方法上存在分歧,最终导致了他们的合作破裂。
四、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分析方法的形成:在与费尔巴哈的合作破裂后,马克思开始独立思考社会历史分析的方法。
他深入研究了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发展出了自己的社会历史分析理论。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必然性。
五、《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在与恩格斯的合作下,马克思于1848年发表了《共产党宣言》,这是他最重要的政治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详细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理论和革命实践的道路,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和方法。
六、《资本论》的创作:马克思一生致力于著作《资本论》的创作和完善。
这部著作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剥削的本质。
《资本论》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七、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影响:马克思主义思想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迅速传播,并成为了许多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总之,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早年学习和思想启蒙阶段、对黑格尔哲学的接触、与费尔巴哈的合作与分歧、社会历史分析方法的形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资本论》的创作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影响。
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

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他的思想对社会科学和政治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下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马克思在德国教育系统中接受了严格的学术训练,并于1842年获得博士学位。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开始参与一系列政治活动,成为了一个积极的社会活动家。
这期间,他开始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批判,并指出了其带来的社会不平等和剥削。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这本书详细地阐述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
在宣言中,他们认为资本主义体制导致了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只有通过革命推翻现有的社会秩序,才能建立一个公平和平等的社会。
随后,马克思开始着手撰写《资本论》,这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在这本书中,他详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并分析了产生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的根源。
他认为资本主义体系的内在矛盾将导致其自我毁灭,最终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开辟了道路。
马克思的思想在19世纪末的欧洲社会主义运动中得到了广泛传播。
然而,他也遭到了眼光狭窄的反对者的批评和迫害。
1883年,马克思去世,他的合作者恩格斯继续推动他的思想。
在恩格斯的努力下,马克思的著作在20世纪成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原则,并在俄国革命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和思想力量。
马克思主义国家在俄国、中国和其他地方出现,对世界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马克思主义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他的理论在实践中无法实现,且导致了集权主义和压迫。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面临来自自由市场经济和新自由主义的挑战。
如今,马克思主义仍然是一个活跃的学术领域和政治派别。
许多学者继续研究马克思的思想,并试图将其应用于当代社会。
虽然他的理论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则仍然对理解和塑造社会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过程,但无可否认的是,他的思想对社会科学和政治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马克思恩格斯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
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个人勇于革命实践和勤于理论探索的结晶,同时与他们的家庭和接受的教育也不可分。
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经历了一个深刻的转变过程,这就是在哲学世界观上从唯心主义转变到唯物主义、在政治上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到共产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主体条件马克思的个体特征一、马克思的家庭、教育与爱情(一)家庭。
(二)教育1、中学教育。
1830—1835年,特利尔中学特利尔中学毕业证书中学毕业论文2、波恩大学教育。
1835年10月——1836年6月(1)学习;(2)参加同乡会,骑马、酗酒、决斗。
父亲的责备(3)参加青年作家协会,写诗。
父亲的担忧3、柏林大学教育。
1836年10月¡ª¡ª1841春:(1)以诗寄情。
马克思的情诗;父亲的担忧(2)刻苦学习,获得柏林大学毕业证书(3)参加博士俱乐部,成为明星。
赫斯对马克思的推崇(4)撰写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证书.附录:父亲对儿子的责备:散漫的生活方式;对家人和亲人的不关心;对女友的责任感不强;偏离法学专业的泛化的学习;过于铺张的消费。
二、恩格斯的家庭与教育1820年11月28日生于莱茵省巴门市。
恩格斯与马克思比较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起点: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博士论文:《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1941.3)列宁:“马克思就其当时的观点来说,还是一个黑格尔唯心主义者”。
博士论文的主题:证明自我意识哲学的合理性撰写博士论文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尽早获得博士学位,以便在大学从事教学工作,但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论证自由。
马克思借探讨亚里士多德以后希腊哲学的发展趋势来探讨黑格尔哲学解体以后德国哲学的发展前景。
希腊化时期“自我意识哲学”的当代意义就在于表明了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哲学”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世界各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发展到中国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们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
他们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产生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初创阶段、二国社会主义和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立。
1. 初创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初创阶段主要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
他们在著作《共产党宣言》中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2. 二国社会主义和列宁主义俄国和德国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两个重要发展中心。
列宁在俄国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同时,在德国,马克思主义逐渐得到了普遍认可,并在政治、经济和哲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3.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立在列宁主义的基础上,斯大林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对中国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理论。
这些理论成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证明了它不仅适用于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也适用于21世纪的世界。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贡献了许多对社会科学和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观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发展阶段,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萌芽阶段马克思主义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个人思考与合作之中。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他们的早期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这些著作揭示了私有制及其对社会进步的限制,并提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合作创作的《资本论》。
这部著作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方式。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通过对国家、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探讨,为社会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过了列宁、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者的进一步探讨和丰富,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独特而复杂的历程,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国情的变革。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探索。
五、当代马克思主义阶段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继续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也在不断调整和丰富。
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是探索在当代条件下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并对全球化、环境问题等新情况进行思考。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传播与发展、中国化和当代五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开创者,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内容和思想体系。
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理论体系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1.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初级阶段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他们在19世纪中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在这个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围绕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阶级斗争展开研究,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学说等重要观点,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基础。
2.二次发展阶段二次发展阶段可以说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迅速兴起和发展。
在这个阶段,列宁和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者根据当时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列宁主义的提出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
3.科学化阶段科学化阶段是指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中叶以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随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阶段不仅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等方面,还逐渐涉及到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1.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这种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无论在自然界还是社会中都是如此。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的,历史演进是朝着共产主义社会的方向发展的。
2.经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围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矛盾和阶级斗争展开研究。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揭示了资本家剥削无产阶级的本质,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围绕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展开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发展简表

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
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其结构分三部分:
1、分析商品和货币,确立劳动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
2、分析资本怎样带来剩余价值,确立剩余价值理论。
3、分析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资本,确立资本积累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它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资本论》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标志着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诞生。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得到具体而生动的运用和发展,历史唯物论由假设变成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这部著作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的对抗性矛盾和它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客观规律,使社会主义学说第一次得到科学的论述。总之,《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深刻、最全面的论证,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里程碑。
批判鲍威尔的唯心史观,阐明了政治解放(资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共产主义革命)的原则区别和相互联系,初步提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思想。
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已经从唯心主义者转向唯物主义者,从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分析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并论述了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
通过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以及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第一次详尽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交往形式)的辩证发展;经济基础(市民社会)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阶级的产生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决定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5、分析批判其他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流派。
第一讲 马克思和恩格斯简介

第一讲马克思和恩格斯简介第一节马克思思想发展脉络自白卡尔·马克思您喜爱的优点:一般人:纯朴。
男人:刚强。
女人:柔弱。
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您喜欢做的事:看小尼达。
您厌恶的缺点:逢迎。
您能原谅的缺点:轻信。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厌恶的是:马丁·塔波尔。
您喜爱的英雄:斯巴达克、刻卜勒。
您喜爱的女英雄:甘泪卿。
您喜爱的诗人:埃斯库罗斯、莎士比亚、歌德。
您喜爱的散文家:狄德罗。
您喜爱的花:瑞香。
您喜爱的菜:鱼。
您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您喜爱的箴言:怀疑一切。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于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的特利尔城。
当马克思诞生的前三年,这一地区才刚刚摆脱法国拿破仑的统治而重新归还普鲁士。
作为德意志土地上四分五裂的三十几个独立邦国之一的普鲁士王国,当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业国家,莱茵省与法国相毗邻,深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是落后德国的较先进的工业省。
莱茵省1794年至1815年在拿破仑统治下,由于推行拿破仑法典和实行一系列重大的社会改革给它带来了经济上的蓬勃生机和政治上的自由气息。
尽管拿破仑帝国覆灭以后被推翻的封建势力又重新复活,普鲁士专制政府也试图在莱茵省重新恢复昔日封建的社会结构,但暂时的历史复辟和倒退并没有完全消除革命曾带给人们的自由精神及其所产生的深广影响。
这为马克思的个人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犹太人,著名的律师,也是一位思想开明的自由主义人士。
它有着极好的文化修养,特别爱好伏尔泰和卢梭的诗歌,具有宗教自由和政治自由的启蒙精神,积极参加特利尔自由反对派的学术团体“文学俱乐部”的活动。
马克思的家庭中充满了自由、开明的气氛。
这对少年马克思思想的发展曾产生过巨大影响。
马克思还从他未来的岳父,特利尔政府枢密顾问威斯特华伦男爵那里得到了不少教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博
04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 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 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 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 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 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考博
02 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简介
恩格斯生平简介
1820年,恩格斯诞生。父亲是工厂主。 1844年,《德法年鉴》上发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经
济学研究早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一般原则。与马 克思合著《神圣家族》。 1845年,《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旅居布鲁塞尔时,与马克 思建立德意志共产主义工人协会。与马克思合写《德意志意 识形态》。 1848年,《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编辑。
考博
01 相关文献介绍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 考证版(MEGA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 考证版第二版(MEGA2)
原计划164卷,后减少为114 卷。
马克思恩格斯为研究写作的笔 记约250本,在MEGA2中占 40卷。
02 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简介
考博
02 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简介
1857年,资本论第一卷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分析。剩余价值理论。
考博
03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过程
两个重要发展 一:抽象的人的本质→现实的社会关系 二:一般的历史规律→资本主义的特殊规律
考博
03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过程
两个马克思?
《44手稿》→西方学者提出两个马克思,并认为早期马克思 才是正确的,后来走上歪路。
考博
03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过程
1845年,提纲。1846年,形态。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 批判旧哲学,提出新哲学,新的历史观。物质生产是社会生
活的基础,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来解释人类历史。 一般性的理论,还没有直接针对资本主义社会。 “……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
马克思生平简介
1818,马克思诞生。父亲是律师,犹太人。家庭富裕,但不 革命。
大学时期,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历史学。 1842年,《莱茵报》主编。经济学的重要性。 1843年,迁居巴黎,《德法年鉴》。共产主义思想 1844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恩格斯合著《神圣
家族》(1845年发表)。 1845年,移居布鲁塞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新哲学
苏联反对,认为只有一个马克思,用后期著作解释早期。 西马的人本学马克思主义则用早期来统摄后期,只有一个马
克思,就是人本学的马克思。 阿尔都塞提出断裂说,认为存在两个马克思,并且成熟时期
的马克思才是正确的。 两条线索渐变论……
04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部分
考博
04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部分
考博
04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的结论。
阶级斗争学说和劳动价值论不是马克思的独创
马克思致约瑟夫·魏德迈
“……至于讲到我,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 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 历史编纂学家就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经 济学家也已经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所加上的新内 容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 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 渡……”
还是从抽象的意义上进行批判。Fra bibliotek考博03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过程
1844年,44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异化劳动。参考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理论,将其应用于经济学 领域。
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
劳动者
劳动者
无产阶级与资本的对立
资本
产品
产品
问题:依然预设人的本质→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即劳动 现实的人不是人
马克思理论包含的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 阶级斗争学说 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
哪些是马克思的独创?
考博
04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部分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 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 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 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 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 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 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 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03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过程
考博
03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过程
1841年,博士论文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德国专制落后,马克思呼吁自由 比较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认为伊壁鸠鲁在原子
的直线运动之外,强调原子的偏斜,打破了命运的束缚,表 明了精神的自由。 受青年黑格尔派影响,强调自我意识。 问题:自由如何实现?哲学批判。
学说。 1867年,《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卷。用唯物史观
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考博
02 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简介
马克思生平简介
1871年,《法兰西内战》。总结巴黎公社经验。 1875年,《哥达纲领批判》。批评德国工人组织纲领的错误
观点。 晚年,人类学历史学笔记。 1883年,逝世。
考博
04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哲学——德国古典哲学 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
这种划分是否合理? 马克思主义如何超越以往的理论?
依靠爱的宗教来解放社会? 资本是生产资料? 用劳动券来代替货币?
考博
02 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简介
恩格斯生平简介
1872年,《反杜林论》 18973-1882年,《自然辩证法》 1884年,《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885年,编辑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卷。 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 1894年,编辑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三卷。 1895年,逝世。
考博
03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过程
1843年,《德法年鉴》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 指出现代社会的问题根源在于私有制,国家和市民社会分裂,
公民和私人对立,利己主义和崇拜金钱。解决问题要依靠先 进的哲学和无产阶级革命,消灭私有财产制度,消灭国家和 市民社会的分裂,使人成为类的存在物。 共产主义思想。 问题:一般的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区别?
考博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过程
目 录
01 相关文献介绍 02 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简介 03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过程 04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部分
考博
01 相关文献介绍
考博
01 相关文献介绍
01 相关文献介绍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1957-1985年,50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未出完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009年,10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版:1972年, 4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1995年,4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版:2012年,4卷
概括。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它 们只能对整理历史资料提供某些方便,指出历史资料的各个 层次的顺序。……在实际阐述资料的时候,困难才开始出 现。”
考博
03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过程
1848年,共产党宣言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历史。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自由、平等→谁的?什么样的? 纲领性,只提供了结论,没有提供具体理论解释。
考博
04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部分
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马克思的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不只是学科,更是方法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与“狭义历史唯物主义”
的萌芽。 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
考博
02 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简介
马克思生平简介
1848年,《共产党宣言》 1849年,迁居伦敦 1952年,《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运用唯物史观解
释具体历史事件。 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价值理论,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