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进场验收内容
建筑材料标准进场材料验收标准

建筑材料标准进场材料验收标准在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的验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为了确保建筑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保障工程质量,特制定以下建筑材料标准进场材料验收标准。
一、水泥1、品种与强度等级检查水泥的品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常见的品种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
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通常有 325、425、525 等。
2、包装与标识水泥包装袋应完好无损,标识清晰,包括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品种、强度等级、执行标准等。
3、外观质量观察水泥颜色是否正常,应呈灰白色,无结块、受潮现象。
4、质量证明文件供应商应提供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等。
5、抽样检验按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 200t 为一批,散装不超过 500t 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二、钢材1、品种与规格核对钢材的品种,如热轧钢筋、冷轧钢筋等,以及规格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外观质量检查钢材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折叠、油污等缺陷。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曲。
3、质量证明文件供应商应提供钢材的质量证明书,包含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等指标。
4、抽样检验对于热轧钢筋,每批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重量不大于 60t。
每批应抽取 5%且不少于 5 根进行外观检查,力学性能试验每批抽取 2 根。
三、砂、石1、品种与规格确定砂的粗细程度(粗砂、中砂、细砂)和石的粒径大小是否符合要求。
2、外观质量砂应质地坚硬、洁净,无杂质。
石子应粒形良好,无针片状颗粒,无风化现象。
3、含泥量与泥块含量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标准规定,一般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泥块含量不大于 1%。
石子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也有相应的限值。
4、抽样检验砂、石应以400m³或600t 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论。
四、砌体材料1、砖如红砖、空心砖等,检查砖的尺寸偏差、外观质量。
建筑材料进场验收规范

建筑材料进场验收规范建筑材料的进场验收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的验收规范可以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下面将介绍建筑材料进场验收的规范及注意事项。
一、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1. 确定验收标准,在进行建筑材料进场验收前,首先要明确验收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工程技术规范等,以便对材料进行准确的评估和检查。
2. 制定验收计划,根据工程进度和材料使用需求,制定验收计划,明确验收的时间节点和验收的内容要求,确保验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 建立验收记录,建立完善的验收记录系统,对每一批进场的建筑材料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日后查阅和追溯。
二、建筑材料进场验收的规范。
1. 外观质量验收,对进场的建筑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包括表面平整度、色泽、表面缺陷、尺寸偏差等方面的检验,确保材料外观符合要求。
2. 技术性能验收,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和材料规格,对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进行验收,包括强度、硬度、耐磨性、耐候性等方面的检测,确保材料的质量达标。
3. 包装标识验收,对建筑材料的包装进行验收,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标识是否清晰,确保材料的包装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4. 证件齐全验收,对建筑材料的相关证件进行验收,包括产品合格证、质量检测报告、出厂证明等,确保材料的合法合规。
5. 数量规格验收,对建筑材料的数量和规格进行验收,确保进场的材料数量和规格与采购合同一致,避免因规格不符而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三、注意事项。
1. 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验收,不得随意放宽验收标准,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 对于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应及时通知供应商进行整改或退换,严禁私自使用不合格材料。
3. 建立健全的建筑材料验收档案,对每一批次的验收情况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查阅。
4. 加强对验收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验收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5. 建立建筑材料进场验收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进行抽查和复验,确保验收工作的客观公正性。
总之,建筑材料进场验收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验收,才能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工程材料进场监理验收制度

工程材料进场监理验收制度一、目的与依据为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根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和标准,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工程材料进场监理验收制度,确保所有进场材料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建筑工程建设的建设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其材料供应商。
三、基本原则工程材料进场监理验收工作应坚持公正性、准确性、及时性原则,确保每批材料都能得到严格检验。
四、验收程序1. 材料报验:施工单位应在材料进场前向监理单位提交报验申请,包括材料的种类、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等信息。
2. 现场检查:监理单位应对照报验资料进行现场实地检查,核对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
3. 取样检测:对于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的材料,应按相关标准进行取样,并送至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4. 结果评定:根据检查结果和检测报告,监理单位对材料的合格情况进行评定。
5. 办理手续:合格的材料由监理单位出具验收合格证,不合格的材料必须立即退场或按相关规定处理。
五、责任划分1. 建设方负责提供准确的工程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2. 监理单位负责组织和实施材料进场的验收工作,并对验收结果负责。
3. 施工单位负责按照验收制度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报验资料,并配合监理单位完成验收工作。
4. 材料供应商应保证所提供的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六、监督管理建设方应加强对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监督检查,确保验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任何违反本制度的行为都应按规定进行处理。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变更,须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实施。
材料进场验收制度

材料进场验收制度材料进场验收制度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进场材料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以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工程的技术要求。
以下是材料进场验收制度的内容:一、验收范围:1. 所有采购到工程现场的进场材料,包括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工程机械等。
2. 对于特殊材料或设备,应特别加强验收,如电气设备、起重设备等。
二、验收程序:1. 进场验收前,材料由供应商放置到指定位置,并提供进场材料清单。
2. 工程项目经理或质量检测人员对清单上的材料逐一核对数量和型号,并对每一项材料进行检查。
3. 对于可见的外观缺陷(如破损、腐蚀等),进行现场录像或拍照,并填写相关记录。
4. 对特殊材料或设备,应进行质量检测,如性能测试、强度测试、电气测试等。
三、验收标准:1. 对于原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 对于构配件,应符合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
3. 对于设备和工程机械,应符合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规格和使用说明书。
四、验收结果处理:1. 对于合格的进场材料,经验收员签字确认,并填写进场验收记录。
2. 对于不合格的进场材料,立即通知供应商,并要求其更换或退货。
3. 对于特殊材料或设备,不合格的情况,应进行复检,确保其质量达标。
五、验收记录:1. 每一次进场验收都应填写进场验收记录,并牢记进档备查。
2. 进场验收记录应包括进场材料清单、验收人员签字、检查结果、不合格材料处理等内容。
六、日常管理:1. 对每一次进场材料进行标记,以便于追溯管理。
2. 定期进行材料的库存盘点,确保进场材料质量的可追溯性。
材料进场验收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可以追溯材料的来源和质量,减少因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风险。
材料进场验收内容汇总

材料进场验收内容汇总1. 引言材料进场验收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施工所采用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标准规范和质量要求,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材料进场验收的具体内容和程序。
2. 验收内容与要求2.1 施工材料验收•钢材:验收钢材种类、规格和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验收混凝土标号、强度等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砖石、石材:验收砖石和石材的质量、尺寸、外观是否合格;•油漆涂料:验收油漆涂料的种类、颜色、涂装效果等是否符合要求;•电线电缆:验收电线电缆的规格、型号、绝缘性能是否符合要求;•保温材料:验收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厚度、外观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管道材料:验收管道材料的规格、型号、连接方式是否符合要求。
2.2 机械设备验收•起重机械:验收起重机械的证书、规格、型号、额定起重量等是否符合要求;•压力容器:验收压力容器的证书、压力等级、容积、耐压试验结果等是否合格;•焊接设备:验收焊接设备的证书、型号、性能参数、焊接工艺评定等是否合格;•承重设备:验收承重设备的证书、规格、负载能力等是否符合要求;•振动设备:验收振动设备的种类、规格、振幅、频率等是否满足要求。
3. 验收程序3.1 材料验收1.施工单位提前向供应商提出材料的进场计划,并约定验收时间;2.材料运抵施工现场后,进行数量核对和外观检查;3.根据验收标准和要求,进行材料性能检测和检验;4.验收合格的材料进行入库管理,验收不合格的材料要及时与供应商联系协商处理。
3.2 机械设备验收1.施工单位提前向设备供应商提出设备的进场计划,并约定验收时间;2.设备运抵施工现场后,进行设备清点和外观检查;3.根据验收标准和要求,进行设备性能调试和实际运行测试;4.验收合格的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并进行正常操作,验收不合格的设备要及时与供应商联系协商处理。
4. 验收记录与报告在材料和设备验收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编制验收记录和报告,详细记录各项验收结果、问题与处理意见。
材料进场验收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工程开工后装饰公司将一些主要材料运到现场,客户、装饰公司要一起对进场材料验收,材料验收应注意以下问题:1、严格按照装饰公司提供材料单进行验收,主要有:板材类:细木工板、饰面板、胶合板、刨花板、实木线条、石膏板、水泥压力板;油漆:油漆、面漆、腻子;顶面:石膏线;玻璃:普通五厘玻璃、磨砂玻璃;粘结材料:石膏粉、腻子粉、快粘粉、乳胶、界面剂、普通水泥;电气管线:2.5mm2塑铜线、4mm2塑铜线、2.5mm2三芯护套线,PVC阻燃管及其配件、PVC线盒,不锈钢铁管、铁下线盒;管材:PP-R管、铝塑复合管。
2、在验收时若发现装饰公司提供的材料不符合施工要求或有假冒伪劣嫌疑的,应责令其停止使用或者更换其它品牌的材料,避免使用与合同不符的材料或环保不达标的产品。
3、根据合同约定,有些材料需要客户购买,这些材料在装修过程中应当提前准备,避免出现因主材没有及时到位而引起纠纷。
客户提供材料主要有:墙面材料:墙砖(主卫、客卫、厨房),壁纸、壁布等;地面材料:地板(实木、复合)、地砖(阳台、主卫、客卫、厨房、客厅、卧室)、花岗岩大理石(阳台、客卫、主卫、厨房、客厅)等;顶面材料:铝扣板(条形、方形)、PVC扣板、铝塑板等;其他:台面(天然石材、人造石)、玻璃(艺术玻璃)、镜子等;五金件:轨道、滑轨、吊轨,拉手、锁具、合页,毛巾杆、窗帘杆、晾衣杆,门吸、门锁等;洁具类:台盆、柱盆、浴缸、坐便、整体浴房、水龙头、花洒等;电器类:浴霸、热水器、排风扇、开关面板、插座面板、网线、音响线等;整体厨房:烟机、灶具、洗碗机、消毒柜、橱柜柜体等;灯:射灯、花灯、筒灯、吸顶灯、壁灯等。
除了上面几项内容,在材料验收中还得注意:1、通知施工方材料验收的时间:材料进行验收。
而且这个验收最好是安排在材料进场时立即进行。
所以,约定验收时间非常必要。
以免出现材料进场时,没有时间约定,对材料进行验收,影响施工进度。
2、材料验收时合同中规定的验收人员必须到场:无论是家装行业内的人士还是消费者,似乎对合同都没有上升到法律角度的那种意识。
材料设备进场验收

材料(设备)进场验收
1钢筋混凝土电杆和其他混凝土制品的进场验收
(1)在工程规模较大时,钢筋混凝土电杆和其他混凝土制品常常是分批进场的,所以要按批查验合格证。
(2)外观检要求钢筋混凝土电杆和其他混凝土制品应表面平整,无缺角露筋,每个制品表面有合格印记;钢筋混凝土电杆表面光滑,无纵向、横向裂纹,杆身平直、弯曲不大于杆长的1/1000。
2.镀锌制品和外线金具的进场验收
(1)镀锌制品(支架、横担、接地极、防用型钢等)和外线金具应按批查验合格证或镀锌厂出具的质量证明书。
对进入现场已镀好锌的成品,只要查验合格证书即可;对进货为未镀锌的钢材,经加工后,出场委托进行热浸镀锌后再进现场,这样就既要查验钢材的合格证,又要查验镀锌!出具的镀锌质量证明书。
(2)电气工程使用的镀锌制品,在许多产品标准中均规定为热浸镀锌工艺而制成。
热浸镜锌的工艺镀层厚制品的使用年限长,虽然外观质量比镀锌工艺差一些但电气工程中使用的镀锌横担、支架、接地极和避雷线等以使用寿命为主要考虑因素,况且室外和埋人地下时较多,故要求使用热浸镀锌的制品。
外观检查,镀锌层覆盖完整、表面无锈斑,金具配件齐全,无砂眼。
(3)当对镀锌质量有异议时,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
3.裸导线的进场验收
(1)裸导线应查验合格证。
(2)外观检查应包装完好裸导线表面无明显损伤,不松股、扭折和断股(线),测量线径符合制造标准。
材料进场验收范文

材料进场验收范文材料进场验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和施工单位对工程材料进行验收,以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合格性。
这是施工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材料进场验收的目的、验收内容和标准、验收程序以及材料验收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材料进场验收的目的二、材料进场验收的内容和标准1.外观质量:包括材料的表面光洁度、平整度、无损伤、无色差等。
2.尺寸和几何尺寸:材料的尺寸和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3.材料性能:如材料的强度、硬度、耐久性、防水性能、耐腐蚀性能等。
三、材料进场验收的程序1.建立验收标准: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制定详细的材料验收标准。
2.材料检查:对进场的材料进行详细检查,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和几何尺寸、性能等方面。
4.整理检查记录:将材料检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并制作验收记录。
5.验收会议:召开验收会议,对材料验收情况进行汇报和讨论,确定后续处理措施。
6.缺陷处理:对于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材料,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要求供货商进行更换或重新提供符合要求的材料。
7.成果记录:将材料验收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验收记录、验收会议记录和缺陷处理记录等。
四、材料验收中的注意事项1.注意验收期限:对于特殊材料,要遵守材料的验收期限,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验收工作。
2.严禁私自接收材料:严禁施工人员未经验收情况下私自接收材料,并妥善保存验收记录。
3.防止出现次品材料:在材料进场验收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材料供应商的信誉度,选择可靠的供货商,以避免次品材料的使用。
4.样品保留:对于重要材料,应保留样品供后期检查和复验。
总之,材料进场验收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通过严格的验收程序和标准,可以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合格性,提高工程的质量,并在施工过程中减少风险。
因此,在施工项目中,要高度重视材料进场验收,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材料进场验收内容4.1.3 原材料出厂合格证书及进场检(试)验报告4.1.3.1 钢材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验报告Ⅰ基本要求和内容(1)凡结构设计施工图所配各种受力钢筋应有钢筋出厂合格证及力学性能现场抽样检验报告单,出厂合格证备注栏中应由施工单位注明单位工程名称、使用部位和进场数量。
(2)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现象,应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并做出鉴定处理结论。
(3)使用进口钢筋应有商检证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进场后应严格遵守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进行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检验,其各项指标符合国产相应级别钢筋的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后,方可根据其应用范围用于工程。
当进口钢筋的国别及强度级别不明时,可根据检验结果确定钢筋级别,但不应用在主要承重结构的重要部位。
(4)冷拉钢筋、冷拔钢筋、冷轧扭钢筋、冷轧带肋钢筋除应有母材的出厂合格证及力学性能检验报告外,还应有冷拉、冷拔、冷轧后的钢筋出厂合格证及力学性能现场抽样检验报告。
(5)预应力砼工程所用的热处理钢筋、钢绞线、碳素钢丝、冷拔钢丝等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及力学性能现场抽样检验报告,其技术性能和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6)无粘结预应力筋(系指带有专用防腐油脂涂料层和外包层的无粘结预应力筋)现场抽样检验的力学性能技术指标应符合《钢绞线、钢丝束无粘结预应力筋》JG3006的要求。
防腐润滑脂应提供合格证,其有关指标必须符合《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JG3007标准的规定。
(7)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应按批抽样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其指标应符合标准后方可用于工程。
无合格证时,应按国家标准进行质量检验。
预应力筋用锚具系统的质量检验和合格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和《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规定。
(8)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应按批抽样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其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T 3013后方可用于工程。
(9)钢材检验报告应根据有关规定按质控(建)表4.1.3.1-1~12格式内容填写,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10)钢材进场后的抽样检验的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砼用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光圆钢筋、余热处理钢筋、低碳钢热轧圆盘条以同一牌号、同一规格不大于60t为一批。
2)钢结构工程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以同一牌号、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尺寸、同一交货状态的钢材不大于60t为一批。
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及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以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不大于60t为一批。
4)钢绞线、钢丝束无粘结预应力筋以同一钢号、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生产的钢绞线、钢丝束不大于30t为一批。
5)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以同一类产品、同一批原材料、用同一种工艺一次投料生产不超过1000套组为一验收批。
外观检查抽取10%,且不少于10套。
对其中有硬度要求的零件,硬度检验抽取5%,且不少于5套。
静载锚固能力检验抽取3套试件的锚具、夹具或连接器。
6)冷轧带肋钢筋以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外形、同一生产工艺和交货状态的钢筋为一验收批,每批不大于60t。
取样数量:弯曲试验每批2个,拉伸试验每盘1个。
7)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每批抽检9件圆管试样(12件扁管试样)。
8)其它建筑用钢材按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进行组批。
(11)钢材力学性能检验时,如某一项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应根据不同种类钢材的抽样方法从同批钢材中再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做该项目的检验,如仍不合格,则该批钢材即为不合格,不得用于工程,不合格品的钢材必须有处理情况说明,并应归档备查。
(1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纵向受力钢筋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Ⅱ核查办法(1)按照单位工程结构设计、变更设计文件和单位工程材料用料汇总表(质控(建)表4.1.3.10),核查钢材出厂合格证(商检证)与进场检验报告是否一致,有否按批取样,取样所代表的批量之和是否与实际用量相符。
(2)核查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是否按批取样检验,检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规范和规程要求。
(3)核查合格证、检验报告中各项技术数据、信息量是否符合标准规定,检验方法及计算结论是否正确,检验项目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先检验后使用,先鉴定后隐蔽的原则。
(4)核查钢筋代换使用是否有设计签证。
Ⅲ核定原则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项目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承重构件的受力钢筋(含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无出厂合格证或进场检验报告。
(2)应见证的钢材检验未按规定见证取样送检;见证取样送检的材料种类、数量与规定不符。
(3)当钢材的品种、规格与设计文件不一致时,无钢材代换设计签证书。
(4)钢材力学性能检验项目不齐全、力学性能指标不合格,且未按规定进行复验。
(5)进口钢材技术指标经检验不符合国产相应级别的钢材技术标准,又未作技术鉴定。
4.1.3.2 水泥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验报告Ⅰ基本要求和内容(1)凡建设工程用的水泥均应按厂别、品种提供水泥出厂合格证,合格证备注栏中由施工单位填明单位工程名称及使用部位、进场数量,散装水泥还应提供出厂卡片。
(2)水泥进场使用前必须进行强度、凝结时间和安定性检验。
(3)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进行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验,并提供水泥检验报告单:1)水泥出厂时间超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1个月);2)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3)水泥因运输或存放条件不良,有受潮结块等异常现象;4)使用进口水泥;5)设计中有特殊要求的水泥。
(4)水泥检验应按批进行,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强度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水泥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水泥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水泥抽样不少于一次,散装水泥取样必须在散装车上,以一辆次为一取样点,每点取样不少于1kg,累积留样不得少于12kg,袋装水泥可以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
(5)水泥检验报告按质控(建)表4.1.3.2填写,并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之前提供,检验结论要明确。
(6)当水泥质量合格证或检验报告中的初凝时间或安定性指标不符合有关标准时均为废品,不得用于工程。
终凝时间、细度不符合标准规定或强度低于商品强度等级规定的指标时为不合格品,不合格品经鉴定可由企业技术负责人签章处理。
(7)钢筋砼结构、预应力砼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8)进口水泥除须按国产水泥检验标准做检验外尚应对水泥有害成分含量(氧化镁、三氧化硫)做检验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后方可使用。
(9)特种水泥(白色硅酸盐水泥、低热水泥、膨胀水泥)也应提供合格证或按(2)条的要求提供检验报告,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10)水泥检验报告上注明的水泥品种、出厂日期、强度等级、出厂编号等应与水泥合格证相一致。
Ⅱ核查办法(1)核查水泥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的项目(如水泥品种、各项技术性能、编号、出厂日期等)是否填写齐全,检验项目是否完整,数据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对照单位工程材料用料汇总表(质控(建)4.1.3.10),核对水泥出厂合格证与进场检验报告、砼配合比试配报告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厂别、编号是否一致;核对出厂日期和实际使用的日期是否超期而未做抽样检验;各批量水泥之和是否与单位工程的需用量基本一致。
Ⅲ核定原则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项目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无水泥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
(2)应见证的水泥检验未按规定见证取样送检;见证取样送检的材料种类、数量与规定不符。
(3)使用本节Ⅰ(3)条所列情况的各种水泥,未提供水泥检验报告。
(4)主要的检验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缺项或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
(5)实际使用的水泥与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上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厂家不相一致。
4.1.3.3 砖、砌块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验报告Ⅰ基本要求和内容(1)砌体工程所用砌墙砖应有出厂合格证,其外观检验、强度检验数据及结论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要符合《烧结普通砖》GB/T5101、《烧结多孔砖》GB13544、《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GB13545和《普通砼小型空心砌块》GB8239标准的要求。
(2)进场的砌墙砖应按规定取样检验,并提供强度检验报告。
(3)砖检验报告应按质控(建)表4.1.3.3填写。
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砌墙砖试验方法》GB2542规定,加气砼砌块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总则》GB/T11969规定。
(4)砌墙砖应以同厂家、同规格3.5万~15万为一批,不足3.5万的按一批计算,普通砼小型空心砌块1万块为一批,每批按标准规定抽取一定数量做有关项目的检验。
Ⅱ核查办法(1)核查砖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的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砖的强度等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检验项目是否齐全,检验结论是否正确。
(2)核查合格证或检验报告是否按批提供,批量总数是否和实际用量基本一致。
Ⅲ核定原则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项目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无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
(2)应见证的砖检验未按规定见证取样送检;见证取样送检的材料种类、数量与规定不符。
(3)检验项目缺项或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
4.1.3.4 砂、石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验报告Ⅰ基本要求和内容(1)砼用砂、石及砂浆用砂应有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同时砼用砂、石还要符合《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普通砼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标准的要求。
(2)设计有特殊要求的必须按要求取样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
(3)砂、石检验报告应根据有关规定按质控(建)表4.1.3.4-1~2填写,对一些主要的检验指标不得缺检,检验方法应符合《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和《普通砼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标准的规定。
(4)砂、石应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检验,用大型工具(如火车、货船、汽车)运输的,以400m3或600t为一批,用小型工具运输的,以200 m3或3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以一批论。
(5)每批砂应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检验,如为海砂还应检验其氯离子含量,对重要工程或特殊工程应根据工程要求,增加检测项目,如对其它指标合格性有怀疑时,应予以检验。
使用新产源的砂时,应由供货单位按《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质量要求进行全面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