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炮制学题库A型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的作者是()A、张景岳B、雷敩C、张仲岩D、缪希雍E、李时珍2、指出下列哪项炮制原则属于“从制”()A、胆汁制天南星B、胆汁制黄连C、酒制地黄D、姜炙黄柏E、酒制黄连3、对含生物碱的药物,常选择何种辅料炮制以提高其溶出率()A、食醋B、盐水C、米泔水D、蜂蜜E、姜汁4、藤黄的炮制方法是()A、姜炙B、甘草制C、荷叶制D、米炒E、麸炒5、麸炒白术的炮制作用是()A、缓和辛燥之性,以免伤中B、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C、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和胃作用D、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止泻作用E、炒后性偏温补,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6、具有清热凉血、软坚散结、强筋骨、引药下行、解毒防腐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A、米泔水B、甘草汁C、黑豆汁D、盐水E、胆汁7、一般药物的干燥温度是()A、40-50℃B、50-60℃C、60-70℃D、70-80℃E、80-90℃8、欲发挥黄柏清上焦湿热作用,宜选用的炮制品是()A、生黄柏B、萸黄柏C、姜黄柏D、酒黄柏E、黄柏炭9、具有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等作用的辅料是()A、食盐水B、酒C、生姜汁D、甘草汁E、米醋10、清除骨碎补表面的绒毛的方法是()A、刷净法B、刮除法C、砂烫法D、挖净法E、火燎法11、以100公斤药材计算,炙法中生姜的常用量是()A、5 ㎏B、10㎏C、10-15㎏D、15-20㎏E、10-20㎏12、欲缓和大黄泻下作用,增强活血祛瘀功效,宜选择()A、生大黄B、大黄炭C、蜜大黄D、酒大黄E、熟大黄13、能缓和麻黄辛散发汗力,增强宣肺止咳平喘作用的炮制品是A、生麻黄B、炙麻黄C、麻黄绒D、炙麻黄绒E、泡麻黄14、炮制朱砂成细粉的方法与哪项无关()A、水飞水粉B、碾成粉C、研磨成粉D、煅烧成粉E、以上都不是15、芒硝的炮制辅料是()A、胆汁B、白矾C、甘草D、萝卜E、童便16、石膏煅制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疗效B、降低毒性C、减少副作用D、便于制剂和调剂E、产生新疗效17、发酵法的适宜温度是()A、18℃-25℃B、30℃-37℃C、5℃-10℃D、25℃-30℃E、45℃-50℃18、炮制法半夏的辅料是()A、生姜B、白矾C、生姜、白矾D、生姜、甘草E、生石灰、干草19、黄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水浸软后切薄片B、温水浸软后切薄片C、水沸后,蒸30分钟D、水浸煮30分钟E、水沸后,蒸2至4小时20、常用鳖血制的药物是()A、香附B、益智C、当归D、柴胡E、白芍(二)多项选择题21、党参的炮制品有()A、党参B、炙党参C、醋党参D、米炒党参E、酒炒党参22、《药典》炮制通则的分类方法之内容是()A、净制B、切制C、炮制D、水制E、火制23、常用煅炭的药物是()A、灯心草B、荷叶C、棕榈D、血余炭E、地榆24、醋炙法常用于炮制的药物有()A、散瘀止痛药B、疏肝理气药C、攻下逐水药D、补肝肾药E、治疝气药25、常用甘草汁制的药物有()A、巴戟B、远志C、吴茱萸D、黄精E、杜仲26、制备姜汁常用的方法有()A、姜汤煮法B、姜汁煎法C、捣汁法D、煮汁法E、姜汁炒法27、生地黄制成熟地黄后()A、药性由寒转温B、仍有凉血作用C、味由苦变甜D、滋阴补血E、兼具益精填髓之功28、常用先炒药后加辅料拌炒法操作的药物有()A、知母B、乳香C、黄连D、五灵脂E、没药29、可以用吸湿回润法软化的药物是()A、灯心草B、当归C、棕榈D、怀牛膝E、川芎30、加热炮制后能达到杀酶保甙目的的药物有()A、地黄B、木通C、黄芩D、苦杏仁E、菊花二、是非题(每小题 1 分、共6分)1、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内容()2、修制是炮制的意思()3、药物煮制时,一般是加水过药面2mm-3mm,以文火共煮至内无干心,药透汁尽为度。

中药炮制学习题参考答案

中药炮制学习题参考答案

中药炮制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中药原始社会2 .炮制3 .净制切制炮炙4 .制造适中功效难求气味反失5 .中药的发现和应用火的发现和应用酒的发明和应用陶器的发明与应用6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 .《黄帝内经》中的《灵枢·邪客》篇8 .各种与火有关的加工处理技术各种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二、选择题( 一 )A 型题1 . C2 . B3 . D4 . C5 . D6 . E7 . A8 . B9 . D 10 . A( 二 )B 型题11 . B 12 . C 13 . A 14 . D 15 。

E 16 . D 17 . B 18 . C 19 . E 20 . A ( 三 )C 型题21 . B 22 . D 23 . A( 四 )X 型题24 . A 、 D 、 E 25 . A 、 B 、 C 、 E 26 . A 、 B 、 C 、 D 、 E 27 . B 、 E三、改错题1 .√2 . X 应改为:清代是在 1645 年至 1911 年。

3 .√4 . X 应改为:.用五倍子制备百药煎的方最早记载在《本草蒙筌》。

5 .√6 ,√7 . X 应改为:“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始载于《本草蒙筌》。

8 . X 应改为:《炮炙大法》是我国古代第二部炮制专著。

9 .√ 10 .√四、简答题1 .中药炮制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春秋战国至宋代 ( 公元前 5 世纪至公元 12 世纪 ) ,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金元、明时期 ( 公元 13 世纪至 16 世纪 ) ,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清代 ( 公元 17 世纪至 18 世纪 ) ,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现代 ( 公元 19 世纪以后 ) ,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2 .陈嘉谟在《本草蒙筌》的“制造资水火”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拄则气味反失……匪故巧弄,各有意存。

酒制升提,姜制发散,人盐走肾脏,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有剜去瓤免胀,有抽去心除烦……”第一次系统概括了辅料炮制的原则。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炮制学题库145道和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炮制学题库145道和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炮制学题库145道和答案(一)A型题1.下列炮制晶中属于“从制”的是(E)A.酒炙黄连B..姜炙黄连C.吴萸炙黄连D.黄连炙E.胆汁炙黄连2.治热结便秘,潮热谵语的大承气汤应选用(C)A.酒大黄B.熟大黄C,大黄D.大黄炭E.醋大黄3.酒炙常山的主要炮制目的是(C)A.升提药力,增强药物在上焦的作用B.引药上行,增强药物涌吐痰饮的作用C.降低毒性,减轻恶心呕吐的副作用D.提高常山生物碱含量而增强疗效E.协同作用,增强药物活血化瘀疗效4.下列药物中常用白酒炮制的药物是(B)A.蕲蛇B.蟾酥C.地龙D.蛇蜕E.乌梢5.白芍炮制品中适用于肝旺脾虚,腹痛腹泻的是(D)A.醋炙白芍B.酒炙白芍C.麸炒白芍D.土炒白芍E.生白芍6.生杜仲临床应用较少,一般用于(C)A.人治疗肾虚腰痛,起坐不利,膝软乏力B.治疗肝肾亏虚,胎动不安,妊娠漏血C.浸泡药酒,制备治腰痛的杜仲酒D.治中风筋脉挛急,腰膝酸软,筋骨无力E.治高血压症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黄柏炒炭后小檗碱含量增高B.杜仲炮制后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增高C.车前子盐炙后黄酮类成分含量增高D.柴胡醋炙后挥发油含量降低E.川芎酒炙后总生物碱含量增加8.用于治疗血虚便溏时应首选(C)A。

酒炙当归B.油炙当归C.土炒当归D.当归炭E.当归头9.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时应首选(B)A.黄连B.酒黄连C.姜黄连D.萸黄连E.黄连炭10.盐炙知母的炮制作用是:AA.引药下行,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B.升提药力,增强清热解毒作用C.缓和药性,降低对脾胃的刺激性D.引药人血分,降低寒泻之性E.缓和寒滑之性,增强滋阴作用11.醋炙芫花的目的是(C)A.增强疏肝理气作用B.增强活血止痛功效C.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D.便于调剂和制剂E.以上都不是12.醋炙柴胡的目的是(B)A.助其发散,增强解表退热作用B.缓其升散,增强疏肝解郁作用C.抑其升浮,增强清肝退热截疟功效D.助其升浮,增强升举阳气作用E.以上都不是13.醋炙商陆的目的是(D)A.增强疏肝理气作用B.增强活血止痛作用C.便于调剂和制剂D.降低毒性,缓和峻泻作用E.以上都不是14.醋制后利于煎出有效成分,增强止痛作用的药物是(C)A.香附B.三棱C.延胡索D.莪术E.五味子15.醋制后缓和辛散、增强疏肝理气止痛作用,并能消积化滞的药物是(B)A.延胡索B.香附C.三棱D.郁金E.艾叶16.哪项不是蜜炙的目的(E)A.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B.增强补中益气作用C.缓和药性D.矫味矫臭的作用E.增强实脾涩精的作用17.炙后能增强止咳平喘作用的药物是(A)A.麻黄B.百合C.旋覆花D.白前E.枇杷叶18.生用走表,蜜炙人里,增强补中益气的药物是(B)A.桂枝B.黄芪C.百部D.紫菀E.白前19.蜜炙黄芪主要用于(B)A.表卫不固的自汗B.中气不足C.血热妄行D.气滞血瘀E.脘腹胀痛20.蜜炙后可矫正劣味、避免呕吐的药物是(B)A.款冬花B.马兜铃C.麻黄D.瓜蒌皮E.桑白皮21.若蜜不能与药物拌匀时,可以(B)A.增加蜜的用量B.加适量开水稀释C.加适量冷水稀释D.加适量冰水稀释E.加适量冷开水稀释22.蜜炙药物时,蜜的用量一般为(D)A.10%B.15%C.20%D.25%E.30%23.枇杷叶去毛的原因是(B)A.绒毛中含有致咳的成分B.绒毛可直接刺激咽喉引起咳嗽C.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D.增强清肺止咳的作用E.缓和泻肺气的作用24.马兜铃蜜炙的最主要作用是(B)A.降低其毒性B.矫正苦劣之味,避免呕吐C,免其苦寒导致腹痛D.避免苦燥伤阴E.避免戟人咽喉25.蜜炙甘草的炮制目的是(D)A.增强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的作用B.增强润燥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C.矫味矫臭、利于服用D.增强补中益气、缓急止痛的作用E.避免甘凉伤胃的副作用26.对表证较轻,喘咳较重的患者应首选(B)A.生麻黄B.炙麻黄C.麻黄绒D.蜜炙麻黄绒E.去节麻黄27。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炮制学题库练习附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炮制学题库练习附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炮制学题库练习附答案(一)A型题1.宜用明煅法炮制的药材是(A)A.牡蛎B.自然铜C.炉甘石D.磁石E.棕榈2.宜用煅淬法炮制的药材是(B)A.石决明B.代赭石C.雄黄D.白矾E.石膏3.宜用扣锅煅法炮制的药材是(B)A.龙骨B.干漆C.石决明D.磁石E.炉甘石4.宜用煅后水淬法炮制的药材是(D)A.钟乳石B.自然铜C.蛤壳D.炉甘石E.花蕊石5.宜用煅后酒淬法炮制的药材是(B)A.珍珠母B.阳起石C.磁石D.石燕E.禹余粮6,下列除哪项外,均用明煅法炮制(A)A.紫石英B.钟乳石C.龙骨D.瓦楞子E.云母石7.磁石炮制后缓和的作用是(C)A.平肝止血B.散瘀止痛C.重镇安神D.收敛固涩E.温肾壮阳8.自然铜炮制后增强的作用是(C)A.收敛生肌B.收敛止痒C.散瘀止痛D.平肝潜阳E.平肝止血9.龙骨炮制后增强的作用是(B)A.清热除烦B.收敛固涩C.收敛制酸D.清热燥湿E.以上都不是10.石决明炮制的作用是(D)A.改变药性B.降低毒副作用C.缓和燥性D.使质地疏松E.以上都不是11.制炭后产生止血作用的药材是(C)A.藕节B.地榆C.棕榈D.荷叶E.以上都不是12.下列除哪项外,均用扣锅煅法炮制(E)A.丝瓜络B.灯心草C.荷叶D.蜂房E.大蓟(二)B型题A.明煅法B.煅淬法C.扣锅煅法D.炒焦法E.炒炭法13.炮制槟榔用(D)14.炮制磁石用(B)15.炮制蜂房用(C)16.炮制龙骨用(A)17.炮制花蕊石用(A)A.降低毒性B.降低咸寒之性C.凉血止血D.收敛固涩E.平肝止血18.石决明煅制(B)19.干漆制炭(A)20.代赭石煅制(E)21.灯心制炭(C)22.牡蛎煅制(D)(三)C型题A.炒炭B.煅炭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23.棕榈炭(C)24.荷叶炭(B)25.山楂炭(A)26.丝瓜络(C)A.煅淬B.水飞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27.炉甘石应(C)28.钟乳石应(D)29.雄黄应(B)30.阳起石应(A)(四)X型题31.煅淬药物常用的淬液有(A、B、D)A.酒B.醋C.盐水D.药汁E.蜜水32.枯矾的性状为(A、B、D、E)A.白色不透明B.海绵状C.味苦涩D.体轻质松E.手捻易碎33.煅淬的主要目的是(A、B、C、D)A.使药物质地酥脆B.减少副作用C.增强疗效D.洁净药物E.除去结晶水34.煅淬代赭石的目的是(B、C、D、E)A.增强重镇安神的作用B.降低苦寒之性C。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的作者是()A、张景岳B、雷敩C、张仲岩D、缪希雍E、李时珍2、指出下列哪项炮制原则属于“'从制”()A、胆汁制天南星B、胆汁制黄连^酒制地黄D、姜炙黄柏£、酒制黄连3、对含生物碱的药物,常选择何种辅料炮制以提高其溶出率()A、食醋B、盐水C、米泔水口、蜂蜜E、姜汁4、藤黄的炮制方法是()A、姜炙B、甘草制C、荷叶制D、米炒£、麸炒5、麸炒白术的炮制作用是()A、缓和辛燥之性,以免伤中B、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C、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和胃作用D、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止泻作用E、炒后性偏温补,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6、具有清热凉血、软坚散结、强筋骨、引药下行、解毒防腐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A、米泔水B、甘草汁C、黑豆汁D、盐水E、胆汁7、一般药物的干燥温度是()A、40-50℃B、50-60℃C、60-70℃D、70-80℃E、80-90℃8、欲发挥黄柏清上焦湿热作用,宜选用的炮制品是()A、生黄柏B、萸黄柏C、姜黄柏口、酒黄柏E、黄柏炭9、具有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等作用的辅料是()A、食盐水8、酒C、生姜汁D、甘草汁E、米醋10、清除骨碎补表面的绒毛的方法是()A、刷净法B、刮除法C、砂烫法D、挖净法E、火燎法11、以100公斤药材计算,炙法中生姜的常用量是()A、5 kgB、10 kgC、10-15 kgD、15-20 kgE、10-20 kg12、欲缓和大黄泻下作用,增强活血祛瘀功效,宜选择()A、生大黄B、大黄炭^蜜大黄口、酒大黄E、熟大黄13、能缓和麻黄辛散发汗力,增强宣肺止咳平喘作用的炮制品是A、生麻黄B、炙麻黄C、麻黄绒D、炙麻黄绒E、泡麻黄14、炮制朱砂成细粉的方法与哪项无关()A、水飞水粉B、碾成粉C、研磨成粉D、煅烧成粉E、以上都不是15、芒硝的炮制辅料是()A、胆汁B、白矾C、甘草口、萝卜E、童便16、石膏煅制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疗效B、降低毒性C、减少副作用D、便于制剂和调剂E、产生新疗效17、发酵法的适宜温度是()A、18℃-25℃B、30℃-37℃C、5℃-10℃D、25℃-30℃E、45℃-50℃18、炮制法半夏的辅料是()A、生姜B、白矾C、生姜、白矾D、生姜、甘草E、生石灰、干草19、黄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水浸软后切薄片8、温水浸软后切薄片C、水沸后,蒸30分钟D、水浸煮30分钟E、水沸后,蒸2至4小时20、常用鳖血制的药物是()A、香附B、益智C、当归D、柴胡E、白芍(二)多项选择题21、党参的炮制品有()A、党参B、炙党参C、醋党参D、米炒党参£、酒炒党参22、《药典》炮制通则的分类方法之内容是()A、净制B、切制C、炮制D、水制E、火制23、常用煅炭的药物是()人、灯心草B、荷叶C、棕榈D、血余炭E、地榆24、醋炙法常用于炮制的药物有()A、散瘀止痛药8、疏肝理气药C、攻下逐水药口、补肝肾药E、治疝气药25、常用甘草汁制的药物有()A、巴戟B、远志C、吴茱萸D、黄精E、杜仲26、制备姜汁常用的方法有()A、姜汤煮法B、姜汁煎法C、捣汁法D、煮汁法E、姜汁炒法27、生地黄制成熟地黄后(A、药性由寒转温B、仍有凉血作用C、味由苦变甜D、滋阴补血E、兼具益精填髓之功28、常用先炒药后加辅料拌炒法操作的药物有()A、知母B、乳香C、黄连D、五灵脂E、没药29、可以用吸湿回润法软化的药物是()人、灯心草B、当归C、棕榈D、怀牛膝E、川芎30、加热炮制后能达到杀酶保甙目的的药物有()A、地黄B、木通C、黄芩口、苦杏仁E、菊花二、是非题(每小题 1 分、共6分)1、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内容()2、修制是炮制的意思()3、药物煮制时,一般是加水过药面2mm-3mm,以文火共煮至内无干心,药透汁尽为度。

中药炮制学试题与答案

中药炮制学试题与答案


A、灯心草
B、荷叶
C、棕榈
D、血余炭
E、地榆
24 、醋炙法常用于炮制的药物有(

A、散瘀止痛药 疝气药
B、疏肝理气药
C 、攻下逐水药
D 、补肝肾药
E、治
25 、常用甘草汁制的药物有(
A、巴戟
B、远志
) C、吴茱萸
D、黄精
E、杜仲
26 、制备姜汁常用的方法有(
A、姜汤煮法
B、姜汁煎法
) C、捣汁法
D、煮汁法

A、食醋
B、盐水
C、米泔水 D、蜂蜜
E、姜汁
4、藤黄的炮制方法是(

A、姜炙
B、甘草制
C、荷叶制
D、米炒
E、麸炒
5、麸炒白术的炮制作用是( A、

缓和辛燥之性,以免伤中
B、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
C、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和胃作用
D、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止泻作用
E、炒后性偏温补,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

;山药的炮制方法是▁▁
四、 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 中药炮制 2、 看 水 性 3、 煅 炭 4、 水 飞 法 五、 论述题(每小题 8 分、共 16 分) 1、 试述中药炮制的目的,举例说明。 ( 1)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草乌经水制加热及辅料炮制后,毒性下降 ( 2)转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大黄生品苦寒泻下,熟品平和,缓和药性 ( 3)增强药物疗效。延胡索醋制后增强止痛效果
▁▁▁▁▁▁▁▁。
4、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其中清半夏是用▁▁为辅料炮制,功效长于▁▁;姜半夏是
用 ▁▁
、▁▁为辅料炮制,功效长于▁▁▁。

(完整版)中药炮制学习题.doc

(完整版)中药炮制学习题.doc

《中药炮制学》练习题一、 A 型题:1.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A .雷敩 B.陶弘景 C.缪希雍 D .陈嘉谟E.李时珍2.提出三类分类法的是A .陈嘉谟B.陈师文C.张仲景D.王好古E.张元素3.中药发展史上,第一部具有炮制规范性要求的书是A .神农本草经 B.备急千金要方 C.新修本草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汤液本草4.第一部炮制专著是A .神农本草经B .本草经集注 C.肘后备急方 D.雷公炮炙论 E.炮炙大法5.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是A .汉代B .唐代C.宋代D.元、明代E.清代6.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提出了A .炮制解毒理论B.净制理论C.炭药止血理论 D .归经理论E.以上都不是7.《修事指南》的作者是A .李时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8.提出生熟异用学说的人是A .孙思邈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9.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的作者是A .缪希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10.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A .中医中药理论B .五行学说C.藏象学说D.现代医药理论E.归经理论11.炮制品种的扩大应用时期是A .元代B .明代C.清代D.梁代E.现代12.苍术炮制后,燥性降低的原因是A .挥发油含量降低B .苍术酮含量降低C.皂苷含量降低D.生物碱含量降低E.以上都不是13.下列那味药炮制后,可矫臭矫味A .珍珠 B. 远志 C.乌梅 D .九香虫E.桑螵蛸14.有效成分为挥发油的药物,不宜采用的炮制方法为A .净制B .水浸泡 C.加热炮制 D.阴干 E. 抢水洗15.具有通血脉、行药势、散寒、矫味矫臭作用的辅料是A .醋B.生姜汁C.酒D.甘草汁E.蜜16.教材采用的分类方法是A .三类分类法B .五类分类法C.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D.以药用部位来源属性分类法E.雷公炮炙十七法17.一般工具书采用的分类方法是A .炮制方法与药用部位相结合B.工艺与辅料相结合C.五类分类法D.三类分类法E.以药用部位进行分类18.下列药物中需用烫法去毛的是A .枇杷叶B .石韦C.骨碎补D.金樱子E.鹿茸19.“饮片”一词最早见于A .本草纲目B.雷公炮炙论C.炮炙大法D.武林旧事E.本草从新20.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其人工干燥温度最高不超过A . 100℃ B. 8O ℃ C. 50℃ D. 35℃ E. 25℃ 21.常用手捏法检查水处理软化效果的药物是A .白芍B .大黄C.山药D.白术E.延胡索- 1 -22.产生翘片的原因是A .切制技术不良B .饮片外部含水过高C.饮片内部含水过高D.刀具不锋利E.贮藏不当23.芳香性药物宜采用下列哪一种方法处理A .烈日曝晒B.明火烘焙C.浸泡软化 D .宽水漂洗E.喷淋软化24.旋转式切药机不适于切制下列哪一类药材A .薄荷B .半夏C.槟榔D.延胡索E.枳实25.极薄片的厚度为A . 0.5mm以下 B . 1~ 2mm C.2~ 3mm D. 2~ 4mm E. 5~ 10mm26.制龟甲指的是A .砂烫龟甲B.砂烫醋淬龟甲C.水泡龟甲D.砂烫酒淬龟甲E.酒炙龟甲27.蛤粉炒法适用的药物是A .胶类药材B.动物类药材C.树脂类药材D.矿物类药材E.贝壳类药材28.固肠止泻宜选用A .生苍术B .麸炒苍术C.焦苍术D.土炒苍术E.米泔浸苍术29.下列药物用中火加工炮制的是A .炒苍耳子B.炒芥子C.炒槟榔D.炒莱菔子E.炒牵牛子30.下列药物中常用米炒法炮制的有A .斑蝥B.九香虫C.蕲蛇 D .人参E.栀子31.干姜砂炒制得的炮制品为A .干姜B.煨姜C.炮姜 D .姜炭E.生姜32.下列药物要求炒爆花的是A .炒麦芽B .炒芥子C.炒王不留行 D .炒薏苡仁E.炒槟榔33.山楂炒后缓和药性,是其中何类成分减少的结果A .氨基酸B .生物碱C.挥发油D.有机酸E.鞣质34.醋柴胡的炮制作用是A .增强疏肝止痛作用B.抑制升浮之性,增强清肝退热截疟作用C.增强止痛作用D.缓和升散之性,增强疏肝止痛作用E.以上都不是35.炙法中先拌辅料后炒药操作的药物有A .醋乳香B .盐知母C.蜜麻黄D.醋没药E.油炙淫羊藿36.炙法中多用文火,下列药物操作时应用中火的是A .知母B.杜仲C.甘草 D .柴胡E.补骨脂37.盐炙药物时,每 l00kg 中药,用食盐A . lkgB .2~ 3kg C. 5kg D. 8~ 10kg E.15kg38.蜜炙后主要目的为矫味免吐的药物是A .麻黄B.马兜铃C.甘草 D .瓜蒌E.款冬花39.若蜜浓稠不能与药物拌匀时,可以A .增加用蜜量B.加适量开水稀释C.加适量冷水稀释D .加适量冷开水稀释E.减少药量40.蜜炙药物时,一般用量为A . 10% B. 20% C. 25% D . 15% E. 40%D. 缓和药性E.减少副作用41.下列哪味药物采用先炒药后加盐水的方法炮制A .补骨脂B .益智仁C.续断D.黄柏 E.知母42.盐炙药物时,加水溶化食盐时,一般加水量应为食盐的A . 2~ 3倍B .4~ 5倍 C. 6~7倍 D. 8~ 9倍 E.10倍43.煅石膏的炮制目的是A. 降低寒性B.消除副作用C.增强收敛生肌作用D. 增强散瘀止痛作用E.矫臭矫味44.下列药物宜用扣锅煅法炮制的是A .泽泻 B.乳香 C.灯心草 D.蒲黄 E.干姜- 2 -45. 下列矿物药临床上一般不生用的是A .白矾B .石膏C.代赭石D.炉甘石 E.石决明46. 干漆采用扣锅煅法制炭后可A .降低毒性 B.产生止血作用 C. 增强止血作用 D.收敛止泻 E.清热利水47. 桑螵蛸的炮制方法是A .清蒸法B.酒蒸法 C.水煮法 D. 煅炭E.醋蒸法48.黄芩软化的最佳方法是A .蒸半小时B.煮半小时C.蒸 10分钟D .少泡多润 E.减压浸润49.只用白矾炮制的半夏是A. 生半夏B. 清半夏C. 姜半夏D. 法半夏E. 半夏曲50.炮制法半夏所用辅料为A .甘草、白矾 B. 甘草、生姜 C. 生姜、白矾 D. 白矾、石灰 E. 甘草、石灰51.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 .温度 0~4℃相对湿度 50~60%B.温度 25℃相对湿度 50~ 60%C.温度 30~37℃相对湿度 70~ 80%D.温度< 60℃相对湿度 70~ 80%E.温度 30~ 37℃相对湿度 50~60%52.发芽法要求药物的发芽率不低于A . 60%B .75%C. 85%D. 90%E.100%53.朱砂采用下列何种方法炮制A .明煅B .豆腐制 C. 水飞D.煅淬E.碾捣54.蜈蚣常用的炮制方法为A .炒黄B .炒焦 C. 复制法D.烘焙法E.土炒55.水飞法主要适用于A .不溶于水的矿物药B.植物药C.易溶于水的矿物药D .贝壳类药物E.化石类药物二、 B 型题:1.现将与火有关的炮制方法称为A .炮制B.修治C.修制 D .炮炙E.修事2.能涵盖所有炮制方法的称谓是A .炮制B.修治C.修制 D .炮炙E.修事3.首次对中药炮制方法进行总结的是A .陶弘景 B.李时珍 C.孙思邈 D .缪希雍 E.张仲岩4.白芍切片后曝晒呈A .红色B .绿色C.黑褐色D.白色E.黄棕色5.槟榔切片后曝晒呈A .红色B .绿色C.黑褐色D.白色E.黄棕色6.黄芩用冷水润软切片晒干呈A .红色B .绿色C.黑褐色D.白色E.黄棕色7.骨碎补去毛采用什么方法A .刷去毛B .刮去毛C.烫去毛D.撞去毛E.挖去毛8.检查独活的软化程度,应采用A. 弯曲法B.指掐法C.穿刺法D.手捏法9.检查大黄的软化程度,应采用A. 弯曲法B.指掐法C.穿刺法D. 手捏法10.检查白芍的软化程度,应采用A .弯曲法 B.指掐法 C.穿刺法 D. 手捏法11.检查泽泻的软化程度,应采用A. 弯曲法 B .指掐法 C.穿刺法 D. 手捏法12.宜采用先炒药后加蜜水拌炒的药物是- 3 -A .车前子B .百合C.乳香D.金樱子E.黄柏13.宜采用先炒药后加盐水拌炒的药物是A .车前子B .百合C.乳香D.金樱子E.黄柏14.宜采用先加蜜拌润再炒的药物是A .车前子B .百合C.乳香D.金樱子E.黄柏15.枇杷叶蜜炙时,药物与炼蜜的比例为A . 100:5 B. 100:20 C. 100:25 D . 100:15 E. 100:10 三、C 型题:1.具有矫味矫臭作用的辅料是A .黄酒B .米醋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2.能够引药入肝的辅料是A .黄酒B .米醋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3.炮制品应遵循的法规是A .中国药典B.炮制规范C.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4.当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A .醋炙B .酒炙C.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5.黄连常用的炮制方法有A .醋炙B .酒炙C.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6.香附常用的炮制方法有A .醋炙B .酒炙C.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7.蟾酥酒制的目的是A .便于粉碎B.增强疗效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8.甘遂醋制的目的是A .便于粉碎B.增强疗效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9.先加定量的酒拌匀闷润至吸尽后,再用文火炒干的药物是A .大黄B .牛膝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0.既可酒炙又可醋炙的药物是A .大黄B .牛膝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1.治疗脾胃虚弱宜选用A .生甘草B .蜜炙甘草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12.治疗咽喉肿痛宜选用A .生甘草B .蜜炙甘草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13.杜仲饮片类型有A .丝B.块C.两者皆有D.两者皆无14.厚朴饮片类型有A .丝B.块C.两者皆有D.两者皆无15.菟丝子的炮制方法有A .盐炙B.炒黄C.两者皆可D.两者皆不可16.砂仁的炮制方法有A .盐炙B.炒黄C.两者皆可D.两者皆不可17.黄芩蒸制的目的是A .破坏酶,保存苷B.便于软化切片C.两者皆有D.两者皆无18.天麻蒸制的目的是A .破坏酶,保存苷B.便于软化切片C.两者皆有D.两者皆无四、 X型题:1.为杀酶保苷,常采用的炮制方法有[ABCD]A .炒法B .蒸法C.煮法 D. 烘法E.泡法2.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主要有[ABCDE]- 4 -A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B.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C.炮制对药物归经的影响D.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E.炮制对补泻的影响3.能够影响药性的辅料有[ABCDE]A .黄酒B .食醋C.生姜汁D.黑豆汁E.胆汁4.去心是指除去药材的[AD]A .胚芽B.韧皮部C.胚乳D.木质部E.以上都不是5.其他加工的方法包括[ABD]A .碾捣B.拌衣C.去心 D .揉搓E.水选6.筛选的主要目的有[ABE]A .除去杂质B.除去辅料C.除去非药用部位 D .除去败片E.大小分档7.下列哪种药物宜切厚片[ABCE]A .甘草B .大黄C.苍术D.当归E.茯苓8.下列药物中宜切成段是有[ABCDE]A .小蓟B .薄荷C.白茅根D.麻黄E.怀牛膝9.白术炮制时可采用炮制方法有[AC]A .土炒 B. 米炒 C. 麸炒 D .砂炒E.蛤粉炒10.下列药物炮制时用中火加工的是[ACDE]A .炒乳香B .煅血余炭C.米炒斑蝥 D .炒苍耳子E.焦栀子11.可用砂炒法炮制的药物有[BCE]A .蜈蚣B.穿山甲C.刺猬皮D.鳖甲E.乌梢蛇12.下列药物炮制时不宜用武火炒炭的有[BCE]A .大黄炭B .荆芥炭C.蒲黄炭D.血余炭E.槐花炭13.以下常用醋炙法炮制的药物有[ ADE]A .莪术B.巴戟天C.益智仁D.青皮E.延胡索14.常用酒炙法炮制的药物有[ABCE]A .大黄B.乌梢蛇C.香附 D .九香虫E.常山15.炙法中先炒药后加辅料操作的药物有[ABCDE]A .醋艾叶炭B.蜜百合C.盐知母D.醋乳香E.酒五灵脂16.蜜炙的注意事项有[ABCD]A .火力宜小,以免焦化B.时间稍长,尽量除去水分C.炼蜜过于粘稠,可加适量开水稀释D.炼蜜不宜过老E.炙后立即密闭贮存17.研究表明,苦杏仁燀制的工艺为[ABCDE]A .沸水投药B.用水量应是药材的 10倍以上 C.煮烫时间 5分钟 D .及时干燥E.簸去种皮。

完整版)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2008-200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药炮制学试题(A卷)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10分)1.中医用药的特点是“辨证论治”和“以草本为主”。

2.山楂经炒后对胃的刺激性降低,主要是破坏了部分黄酮类物质。

3.炮制辅料分为两大类,即“相资为制”和“相反为制”。

4.茯苓可用“蜜”拌衣。

5.炒炭应掌握的原则是“火力适中,炭块大小均匀”。

6.马钱子常用的炮制方法是“醋炙”,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增加功效”。

7.酒炙法中,一般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kg。

二、单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每题1.5分,共15分。

1.中药炮制的历史可追溯到A.汉代。

2.提出XXX炮炙十七法的是B.XXX。

3.大黄酒炙属于下列何种制法B.相反为制。

4.含甙类的中药,一般不用那种辅料处理A.酒。

5.米炒斑蝥的主要目的是B.缓和药物性能。

6.白芍切片后曝晒呈C.黑褐色。

7.具有通血脉、行药势、散寒、矫味矫臭作用的辅料是B.生姜汁。

8.教材采用的分类方法是C.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

9.XXX不留行应炒至C.外表焦黄色或焦褐色。

10.蛤粉炒法适用的药物是B.动物类药材。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20分。

1.中药炮制的专著有A.XXX炮炙论、C.炮炙大法、D.本草XXX。

2.中药炮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A.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B.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研究、C.炮制方法研究、D.饮片质量标准研究、E.提取分离方法研究。

3.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主要有B.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C.炮制对药物归经的影响、D.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4.制备姜汁的方法有A.用水浸泡姜片,挤压取汁,过滤去渣;B.将姜片切碎,加水加热煮沸,过滤取汁;C.将姜片捣烂,加水加热煮沸,过滤取汁。

1.鲜姜捣汁、干姜煮汁、干姜捣汁、鲜姜煮汁、鲜姜浸泡取汁是制备姜汁的常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炮制学题库A型题及答案
( 一 )A 型题
2 .除 (E ) 外均用炒黄法炮制
A .黑芝麻
B .葶苈子 c. 花椒 D .苍耳子 E. 苍术
3 .炒后缓和寒滑之性的是 (D )
A .王不留行
B .牵牛子
C .牛蒡子
D .决明子
E .蔓荆子
4 .既可炒黄又可麸炒的是 (E )
A .白芥子白术
B .山药芡实
C .茺蔚子芡实
D .紫苏子薏苡
E .薏苡仁芡实
( 二 )B 型题
A .酸枣仁
B .决明子
C .蔓荆子
D .槐米
E .牵牛子
5 .缓和峻下之性的是 (E )
6 .杀酶保苷的是 (A)
7 .缓和寒泻之性的是 (B)
8 .缓和辛散之性的是 (C )
9 .增强止血作用的是 (D )
A .赤芍
B .槐米
C .紫苏子
D .薏苡仁
E .胡芦巴
10 .既可炒黄又可盐制的是 (E)
11 .既可炒黄又可蜜制的是 (C)
12 .既可炒黄又可酒制的是 (A )
13 .既可炒黄又可炒炭的是 (B )
14 .既可炒黄又可麸炒的是 (D )
( 三 )C 型题
A .决明子
B .牵牛子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5 .炮制后可降低泻下作用的是 (C)
16 .炮制后可增强滋补作用的是 (D)
17 .生晶偏于清泻肝火的是 (A)
18 .生晶偏于逐水消肿的是 (B )
A 变升为降
B .变降为升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9 .黄柏酒制的作用是 (B)
20 .炒莱菔子的作用是 (A )
21 .炒使君子的作用是 (D)
22 .大黄酒制的作用是 (B )
( 四 )X 型题
23 .炒后易于粉碎的有 (C 、 D)
•王不留行 B .黑芝麻 C .白芥子 D .牵牛子 E .葶苈子24 .炮制后去小毒的有 (A 、 C 、 D 、 E )
•花椒 B. 蒺藜 C .苍耳子 D .牵牛子 E. 白果三、
( 一 )A 型题
1 .下列除哪项外,均可用炒焦法炮制 (C)
A 。

山楂
B .槟榔
C .槐花
D .川楝子
E .栀子
2 .下列既可以炒焦又可以炒炭的药材是 (B )
A .槟榔
B .栀子
C .川楝子
D .灯心
E .以上均非
3 .生用善于泻火,制后可以缓和苦寒之性的药材是 (A )
A .栀子
B .槟榔
C .山楂
D .川楝子
E .以上均非
( 二 )B 型题
A .消食止泻
B .疏肝理气
C .消食导滞
D .清热除烦
E 。

健脾止泻
4 .焦川楝子长于 (B)
5 .焦槟榔长于 (C)
6 .焦山楂长于 (A )
7 .炒薏苡仁长于 (E)
8 .焦栀子长于 (D )
( 三 )C 型题
A .缓和药性
B .降低毒性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9 .山楂的炮制目的是 (A)
10 .槟榔的炮制目的是 (A )
11 .川楝子的炮制目的是 (C )
12 .栀子的炮制目的是 (A)
( 一 )A 型题
1 .经药理实验证明,干姜不同炮制品止血作用的强弱顺序为
(C)
A .干姜 < 姜炭 < 炮姜
B .姜炭 < 干姜 < 炮姜
C .干姜 < 炮姜 < 姜炭
D .炮姜 < 姜炭 < 干姜
E .姜炭 < 炮姜 < 干姜
2 。

炮制研究表明,丹皮炒炭后 (C )
A 。

丹皮酚含量下降,鞣质含量上升,苯并 (d) 芘含量增加
B 。

丹皮酚含量上升,鞣质含量下降,苯并 (o) 芘含量不变
C .丹皮酚含量下降,鞣质含量不变,苯并 (Q) 芘含量下降
D .丹皮酚含量不变,鞣质含量及苯并 (Q) 芘含量均没有明显变化
E .上述研究结果只是理论推测
3 .加味荆芥散主要用于产后血晕,其中荆芥应付给 (D)
A .生荆芥
B .炒荆芥
C .荆芥穗
D .荆芥炭
E .荆芥根
4 .干姜不同的炮制品中姜酚、 6 —姜醇的含量不同,经薄层色谱测定其含量大小顺序为 (D)
A .姜酚含量:炮姜 > 生姜 > 干姜 > 姜炭; 6 —姜醇含量:炮姜 > 生姜 > 干姜 > 姜炭
B .姜酚含量:生姜 > 干姜 > 炮姜 > 姜炭; 6 —姜醇含量:干姜 > 生姜 > 炮姜 > 姜炭
C .姜酚含量:干姜 > 生姜 > 炮姜 > 姜炭; 6 —姜醇含量:炮姜 > 生姜 > 干姜 > 姜炭
D .姜酚含量:生姜 > 干姜 > .炮姜 > 姜炭·; 6 —姜醇含量‘:干姜 > 炮姜 > 生姜 > 姜炭
E .姜酚含量:炮姜 > 生姜 > 干姜 > 姜炭; 6 —姜醇含量:炮姜 > 生姜 > 干姜 > 姜炭
( 二 )B 型题
A .干姜
B .炮姜
C .姜炭
上述各炮制品分别在下列哪几个处方中应用:
5 .艾叶丸 (B)
6 .大建中汤 (A)
7 .附子理中丸 (B )
8 .如圣散 (C )
9 .小青龙汤 (A )
A .荆芥
B .荆芥炭
上述各炮制品分别在下列哪几个处方中应用:
10 .黑蒲黄散 (B )
11 .银翘散 (A)
12 .荆芥汤 (A )
13 .加味荆芥散 (B)
14 .荆防败毒散 (A)
( 三 )X 型题
15 .为保证“炒炭存性”,经研究荆芥炭应从哪几个方面来控制饮片质量 (A 、 B 、 C 、 D 、 E 16 .)
A .内外颜色
B .水分含量
C .灰分含量
D .浸出物含量
E .挥发油含量及折光率
16 .牡丹皮生品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可用于下列哪几个处方中 (A 、 B 、 C )
A .化疹汤
B .青蒿鳖甲汤
C .大黄牡丹皮汤
D .十灰散
E .如圣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