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怎么确定
混凝土砼初凝时间的检测方法

混凝土砼初凝时间的检测方法一、概述混凝土砼初凝时间是指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开始凝固的时间,也就是混凝土变得足够硬以至于不能再被振动的时间。
初凝时间是混凝土砼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通过初凝时间的测量来判断混凝土的适用性和工作性能。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砼初凝时间的检测方法。
二、初凝时间的影响因素混凝土砼初凝时间的测量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环境温度、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种类、粉煤灰含量等。
1.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是影响混凝土砼初凝时间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混凝土砼的初凝时间会缩短,反之则会延长。
2.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硬化速度,因此也会影响混凝土砼的初凝时间。
通常情况下,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硬化速度越慢,初凝时间也会相应地延长。
3. 水泥种类不同种类的水泥对混凝土砼的初凝时间也有影响。
一般来说,硬化速度较快的水泥,如速凝水泥,会使混凝土砼的初凝时间缩短。
4. 粉煤灰含量粉煤灰含量也会影响混凝土砼的初凝时间。
通常情况下,粉煤灰含量越高,混凝土的硬化速度越慢,初凝时间也会相应地延长。
三、初凝时间的检测方法混凝土砼初凝时间的检测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常见的三种方法。
1. 手摸法手摸法是初凝时间检测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将混凝土砼浇入试验模具中,并在表面抹平。
(2)用手轻轻触摸混凝土表面,若混凝土表面能承受手指压力而不沾手,说明混凝土已经开始凝固,此时记录下时间,即为初凝时间。
手摸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
但由于准确性受操作人员的判断和经验影响较大,因此不能保证结果的精确性。
2. 钢针下沉法钢针下沉法是一种较为准确的初凝时间检测方法。
其操作方法如下:(1)将混凝土砼浇入试验模具中,并在表面抹平。
(2)将一个直径为1.5mm、长度为50mm的钢针竖直插入混凝土表面,钢针的自重为100~150g。
(3)每隔5分钟观察钢针下沉的深度,当钢针下沉深度达到2~4mm 时,记录下时间,即为初凝时间。
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测定方法

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测定方法一、引言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是混凝土的两个重要指标,它们能够反映混凝土的硬化程度和强度发展情况。
因此,正确测定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对于评价混凝土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测定方法。
二、初凝时间测定方法1. 实验原理混凝土在掺入水泥后,由于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胶体物质。
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凝土逐渐变得坚硬,并最终达到完全硬化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混凝土经历了液态、塑性、半固态和固态四个阶段。
其中,液态阶段到半固态阶段称为初期硬化期。
当混凝土从液态到半固态时,称为初凝。
2. 实验步骤(1)制备试样:按照标准规定制备试样。
(2)安装试验设备:将试样放入压力机内,在压力机上方安装钢球振荡器。
(3)开始振荡:打开钢球振荡器,开始振荡。
(4)观察试样变化:当试样表面出现裂纹,且钢球不能再穿过混凝土时,即为初凝时间。
3. 实验注意事项(1)试验室环境应保持稳定,温度和湿度要符合标准要求。
(2)试样制备应按照标准规定进行。
(3)在振荡过程中应保持稳定,不得有其他干扰因素。
(4)观察试样变化时要仔细观察,确定初凝时间。
三、终凝时间测定方法1. 实验原理混凝土的终凝是指水泥浆体的硬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停止流动性能的现象。
混凝土终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石胶体物质逐渐形成并逐渐增强。
当胶体物质形成并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混凝土失去流动性能。
因此,测定混凝土终凝时间就是通过检测混凝土流动性能来判断。
2. 实验步骤(1)制备试样:按照标准规定制备试样。
(2)安装试验设备:将试样放入流动度计中。
(3)开始测试:在规定时间内,每隔一定时间测量混凝土的流动度,直到混凝土失去流动性能,此时即为终凝时间。
3. 实验注意事项(1)试验室环境应保持稳定,温度和湿度要符合标准要求。
(2)试样制备应按照标准规定进行。
(3)在测试过程中应保持稳定,不得有其他干扰因素。
(4)观察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变化时要仔细观察,确定终凝时间。
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的确定

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的确定以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的确定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初凝和终凝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一、混凝土初凝的确定混凝土初凝是指混凝土开始凝结并且失去流动性的时间。
初凝时间的确定对混凝土的施工和成型具有重要意义。
初凝时间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水胶比、水泥种类和掺合料等。
1.1 水胶比:水胶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质量与胶凝材料总质量的比值。
一般来说,水胶比越大,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越短;反之,水胶比越小,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越长。
1.2 水泥种类:不同种类的水泥对初凝时间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硫铝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较短,而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较长。
1.3 掺合料:掺合料是指在混凝土中添加的除水泥和骨料之外的材料。
掺合料的类型和掺量都会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产生影响。
常见的掺合料包括粉煤灰、矿渣粉等。
二、混凝土终凝的确定混凝土终凝是指混凝土完全凝结并且达到设计强度的时间。
终凝时间的确定对混凝土的后续处理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终凝时间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水胶比、水泥种类、外界温度和混凝土配合比等。
2.1 水胶比:水胶比对混凝土的终凝时间影响较大。
水胶比越大,混凝土的终凝时间越长;反之,水胶比越小,混凝土的终凝时间越短。
2.2 水泥种类:不同种类的水泥对终凝时间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硫铝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较长,而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较短。
2.3 外界温度:外界温度对混凝土的终凝时间有较大影响。
在较低的温度下,混凝土的终凝时间会延长;而在较高的温度下,混凝土的终凝时间会缩短。
2.4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的比例关系。
不同的配合比会对混凝土的终凝时间产生影响。
通常来说,水胶比较小、水泥用量较大的配合比会使混凝土的终凝时间较短。
初凝和终凝时间的确定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初凝时间的合理确定可以确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足够的流动性,从而保证施工质量;而终凝时间的合理确定则可以确保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设计强度,提供足够的强度支撑。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试验方法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试验方法初凝时间是指混凝土开始凝结并具有一定强度的时间。
初凝时间试验可以通过细观观察混凝土表面光洁度、触摸感和混凝土测试块的定规方法来判断。
1.细观观察法试验原理:观察混凝土表面光洁度、触摸感和水泥浆液滴落速度等现象来判断初凝时间。
设备与试验步骤:用平滑的平板制作混凝土试验块,混凝土试验块呈圆柱形,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制作方法均需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试验块质量充分干燥后,放置在玻璃观察台上进行观察。
观察混凝土表面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时间。
2.定规法试验原理:用一根金属棒轻轻触摸混凝土表面,试验人员能够感觉到金属棒上的湿痕消失并无吸附时,即初凝时间。
设备与试验步骤:用平滑的平板制作混凝土试验块,混凝土试验块呈圆柱形,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制作方法均需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试验块质量充分干燥后,用一根金属棒轻轻触摸混凝土表面,试验时混凝土试验块应平放在水平台上。
终凝时间是指混凝土完全凝结固化的时间,即混凝土达到最高强度和最佳硬化状态的时间。
终凝时间试验一般通过感应期试验和复合试验来测定。
1.感应期试验试验原理:利用变形计记录混凝土表面形变的变化曲线,观察其在凝固过程中的颤动现象,从而确定终凝时间。
设备与试验步骤:制备混凝土试验块,记录试验块表面的形变曲线,观察试验块表面是否存在明显的颤动现象,利用变形曲线及颤动现象的变化判断终凝时间。
2.复合试验试验原理:通过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和裂缝封闭试验来确定终凝时间。
设备与试验步骤:制备混凝土试验块,按照一定时间间隔进行压实试验并记录压力值,观察裂缝封闭情况,当试验块表面的裂缝完全封闭时,即可确定终凝时间。
总结: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试验方法主要包括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的测定。
初凝时间可以通过细观观察法和定规法来判断;终凝时间可以通过感应期试验和复合试验来测定。
这些试验方法是评价混凝土强度和硬化过程的常用指标,对于确保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混凝土凝结时间标准

混凝土凝结时间标准混凝土凝结时间是指混凝土从浇筑到具备一定的抗压强度所需要的时间。
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标准对于工程建设来说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因此,了解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标准对于工程建设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标准一般由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来规定,不同的混凝土用途和工程要求会有不同的凝结时间标准。
一般来说,混凝土凝结时间标准包括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两个方面。
初凝时间是指混凝土从开始凝结到具备一定强度的时间。
根据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不得早于45分钟,也不得晚于10小时。
而高强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会相应延长,一般不得早于1.5小时,也不得晚于12小时。
初凝时间的标准是为了确保混凝土在浇筑后能够及时凝结并具备一定的强度,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终凝时间是指混凝土完全凝结并具备设计强度的时间。
根据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的终凝时间一般不得早于7天,也不得晚于28天。
而高强混凝土的终凝时间则会相应延长,一般不得早于14天,也不得晚于90天。
终凝时间的标准是为了确保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设计强度,以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标准需要严格遵守,否则就会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时间、浇筑方式等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混凝土能够按照标准时间凝结并具备设计强度。
总的来说,混凝土凝结时间标准是工程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关系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工程建设人员需要深入了解相关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施工,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普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普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1. 初凝时间的定义说到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这可是个大事儿!简单来说,初凝时间就是混凝土从可流动的状态开始变得粘稠的那段时间。
就好比你泡一杯茶,刚泡的时候水是热的,茶叶在里面飘荡,而等到水慢慢凉下来,茶叶开始沉底,那就是凝固的过程。
通常呢,普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大约在1到4小时之间,但这可不是一成不变的。
温度、湿度、材料的配比这些因素都能让这个时间变动得像天气预报一样,时晴时雨。
2. 影响初凝时间的因素2.1 温度先说温度吧!混凝土可怕热,天气一热,它就变得特别不稳定,初凝时间会缩短。
这就像你在夏天喝冰镇饮料,咕咚一口下去,感觉清凉透心,没多久就得再加冰块,要不然可就闷了。
冬天则相反,温度一降,混凝土就像个缩头乌龟,凝固的速度变得慢得像龟爬,可能拖到6小时以上呢。
2.2 水泥种类然后是水泥的种类,不同种类的水泥,它们的特性各有千秋。
有的水泥就像个火箭,初凝时间短得惊人;而有的水泥则像个温吞的老爷子,慢慢悠悠,给你来个长跑。
水泥的配比、细度也会直接影响到这个时间,搞不好一不小心就把施工计划给拖后腿。
3. 初凝时间的测试方法说完了影响因素,咱们再聊聊怎么测试初凝时间。
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维卡针”测试。
这东西看起来像个小钢针,工作人员会把它放在混凝土中,慢慢按下去。
当针不再沉下去的时候,就说明混凝土初凝了。
听起来简单吧?其实,这过程就像考验你的耐心,越等越想知道结果,简直像等着开饭一样,心里一团乱麻。
3.1 现场测试现场测试的时候可别大意,周围的温度、湿度全得考虑进去。
要不然,你的测试结果就像打麻将时,心里想着清一色,结果却发现是杂花了,那可是非常尴尬的事情。
而且,初凝时间的不同,施工队的节奏也得跟着调整,不能着急,也不能慢吞吞。
3.2 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了解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仅仅是为了施工的顺利进行,更关乎到整个工程的质量。
如果初凝时间掌握不好,混凝土刚浇筑完就出现裂缝,那可真是“自打嘴巴”的一场闹剧了。
建筑施工手册混凝土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建筑施工手册混凝土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一、混凝土初凝时间的概念和意义1. 初凝时间的定义:建筑施工手册中,初凝时间是指混凝土在搅拌完毕、浇筑到模板内后,开始出现凝固、失去流动性并能承受自身重量的时间。
初凝时间通常以小时来计算。
2. 初凝时间的意义:初凝时间是混凝土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着施工的进行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了解初凝时间可以帮助施工人员控制浇筑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并确保工程质量。
二、影响混凝土初凝时间的因素1. 水灰比: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初凝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流动性越好,初凝时间也会相应延长。
2. 外加剂: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加入的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等,会对初凝时间产生影响。
3. 外部温度和湿度: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样有影响。
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初凝时间相对较短。
三、混凝土终凝时间的概念和意义1. 终凝时间的定义:终凝时间是指混凝土从搅拌完毕到完全凝固并能承受外部荷载的时间。
终凝时间通常以天来计算。
2. 终凝时间的意义:了解终凝时间有助于合理安排模板拆除时间,避免提前拆模引起混凝土龄期过短,造成混凝土早期强度不足,影响工程质量。
四、影响混凝土终凝时间的因素1. 水灰比:水灰比的大小会影响混凝土的终凝时间。
通常情况下,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终凝时间越长。
2. 外加剂:在混凝土中加入的外加剂也会对混凝土的终凝时间产生影响。
3. 外部温度和湿度: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同样会对混凝土的终凝时间产生重要影响。
五、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的控制1. 合理设计配合比和施工工艺,选择适量的外加剂,严格控制水灰比,是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的重要手段。
2. 在施工现场加强监测和记录,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保证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符合设计要求。
六、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混凝土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的控制,我认为需要施工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般混凝土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一般混凝土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一、混凝土初凝时间混凝土初凝时间是指混凝土浇筑后开始凝固的时间。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与混凝土的配合比、水灰比、外界温度和加入的外加剂等因素有关。
初凝时间的确定对于混凝土的施工和后续工序至关重要。
1.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水泥、砂、石和外加剂等材料的比例关系。
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通常情况下,水泥用量和水灰比较大的混凝土初凝时间相对较长。
2. 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和水泥的质量比。
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越长。
这是因为水灰比大的混凝土中含水量多,水分的蒸发速度相对较慢,导致初凝时间延长。
3. 外界温度外界温度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有着重要影响。
在较高温度下,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相对较短,而在较低温度下,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相对较长。
这是因为高温加速了水泥水化反应的速度,而低温则减缓了水泥水化反应的速度。
4. 外加剂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的改性剂,如减水剂、减水剂、增强剂等。
不同类型的外加剂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有着不同的影响。
减水剂可以延缓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增强剂则可以加速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二、混凝土终凝时间混凝土终凝时间是指混凝土从浇筑开始到完全凝固的时间。
混凝土的终凝时间与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种类、外界温度和混凝土的厚度等因素有关。
终凝时间的确定对于混凝土的施工和后续工序同样至关重要。
1. 混凝土配合比与混凝土初凝时间类似,混凝土的配合比同样会影响混凝土的终凝时间。
一般来说,水泥用量和水灰比较大的混凝土终凝时间相对较长。
2. 水泥种类不同种类的水泥具有不同的凝结性能,从而影响混凝土的终凝时间。
一般来说,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较长,而快硬水泥则终凝时间相对较短。
3. 外界温度与初凝时间类似,外界温度对混凝土的终凝时间同样有重要影响。
在较高温度下,混凝土的终凝时间相对较短,而在较低温度下,混凝土的终凝时间相对较长。
4. 混凝土的厚度混凝土的厚度也会影响混凝土的终凝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怎么
确定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怎么确定?凝结时间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初凝时间为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开始失去塑性所需的时间。
终凝时间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完全失去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的时间。
水泥凝结时间在施工中有重要意义,初凝时间不宜过短,终凝时间不宜过长。
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390min;普通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600min。
水泥初凝时间不合要求,该水泥报废;终凝时间不合要求,视为不合格。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是根据水泥品种而定,基本没有统一的时间,但是有个大致范围就是2-3小时。
如果加入早凝剂,初凝时间大致可以缩短到半小时;如果加入缓凝剂,初凝时间可以延长到5-10小时。
具体的初凝时间一般由试验决定,而且是每家工厂的每一批水泥都要做试验。
初凝时间是指水泥加水到水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终凝时间是指水泥加水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的时间。
为保证水泥浆在工程施工中有足够的时间处于塑性状态,以便于操作使用,国家标准规定了水泥的最短初凝时间;为使已形成工程结构形状的水泥浆尽早取得强度,以便能够承受,国家标准规定水泥终凝时间不得迟于规定的时间。
从水泥浆体结构的形成过程可知,必须使水化产物长大、增多到足以将各种颗粒初步联接成网,形成凝聚结构,才能使水泥浆体开始凝结。
从水泥浆体的流变特征看,必须将外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剪应力将形成的网状结构拆散,才能使浆体流动。
通常将拆散网状结构所需的剪应力称为“屈服值”。
水泥
拌水后,屈服值立即随水化的进展而提高,然后变慢,接着再以更快的速度上升。
一般认为,开始的屈服值提高是由于快速形成了钙矾石;水泥中如有半水石膏存在,还会有二水石膏形成的原因。
至于屈服值的第二次快速上升则归结于硅酸三钙强烈水化所形成的C-S-H。
所谓“初凝时间”实际上相当于屈服值提高到某一规定数值,即将开始第二次快速上升的时间。
由此可以表明,初凝时间既决定于铝酸三钙和铁相的水化,也与硅酸三钙的水化密切相关;而初凝到终凝的凝结阶段则主要受硅酸三钙水化的控制。
水泥试验条件规定如下:试验室温度应为17~25℃,相对湿度大于50%;养护箱温度为20±1℃;水泥试样、标准砂、水及试模的温度均应与试验室温度相同;试验用水须为洁净的淡水。
(1)国家标准规定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一般为1~3h;终凝时间不得迟于12h,一般为5~8h。
(2)测试方法是在水泥中加入标准稠度的用水量,制成净浆试模,由加水时起,至凝结时间以测定仪的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的时间为初凝时间,至试针沉入净浆中不超过的时间为终凝时间。
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在2~4小时,加了缓凝剂可以达到6~10小时,但由于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拌和运动,对混凝土初凝时间也会延长。
夏季气温高,对混凝土初凝也有很大影响。
凝土初凝和终凝凝结时间的话,分成初凝和终凝。
当混凝土刚开始失去塑性叫做初凝,当混凝土完全失去塑性就叫做终凝。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水泥的凝结时间有关。
对普通水泥而言,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迟于10h。
混凝土也差不多。
但是现在的混凝土往往都掺有一些混合材和外加剂,会影响正常的凝结时间,尤其是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分很多品种,有关凝结时间的有混凝剂和速凝剂等等,可以延长或者缩短凝结时间。
一般来说,凝结时间过长,对后期强度影响不是很大。
混凝土强度主要和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有关。
但是如果凝结时间过长,而在这段时间混凝土受到意外的伤害,这个就难说不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了。
混凝土凝固时间一般称养护时间,以天为单位又称龄期。
混凝土的强度随养护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长,呈曲线关系。
14天以前,曲线较陡,14天以后曲线开始变得平缓,28天以后曲线更加平缓。
就是说混凝土随养护时间的延长,强度不断地增长,开始较快,以后则渐缓,大约在2~3年以后,强度才停止增长。
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不仅与养护时间有关,还与水泥的品种、养护条件、环境温度有很大的关系。
如使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自然条件下养护,环境温度20℃时,7天可达到设计强度的60%,28天可达到设计强度的95~100%;而在环境温度10℃时7天只能达到设计强度的45%左右,28天也只能达到设计强度的80%左右。
在负温度的条件下,只要混凝土受冻前强度已达到设计强度的30%以上,混凝土的强度也能增长,但增长较慢。
水泥从加水拌和后45分钟到1小时,水泥的凝胶开始凝结,这时简称初凝;至拌和后12小时,水泥凝胶的形成大致终了,这段时间称为终凝。
水泥浆在初凝之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这段时间里宜进行运输、浇灌、捣固等工作。
自初凝到终凝以前,它的流动性逐渐消失,如再经振动,则已凝结的胶体还能闭合,但自拌和后6小时(即近于终凝时)至8小时,它已丧失流动性,不具备强度,遇有损伤则不能自行闭
合,所以不能承受外力,在这段时间内必须加强养护,保证其强度的稳定发展。
凝结=流态--失去可塑性-->固态=初凝+终凝初凝:逐步失去塑性而得到初步硬化。
-->施工时间限界。
终凝:完全失去塑性而开始具有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