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穷”字的讲解

合集下载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理解《登鹳雀楼》中的”穷“(录音稿)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理解《登鹳雀楼》中的”穷“(录音稿)

理解《登鹳雀楼》中的“穷”
1.亲爱的同学,你好,欢迎来到时代天华微课堂,今天我们学习的
内容是:理解《登鹳雀楼》中的“穷”。

2.先来欣赏古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
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意思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根据诗文的意思,我们能看出“穷”意思就是“尽、看尽”。

这里面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向与思想呢。

让我们探索一下吧。

3. 来看诗句“欲穷千里目”,在这里,“欲穷”的意思是:想要看尽,
想要看的更远。

一个“欲穷”写出了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

4 .把后两句诗放在一起,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志向的远大。

即:探索永无止境。

“欲穷”“更上”包含了诗人无尽的希望与憧憬。

这两句诗也形象地揭示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5. 除了本诗中“穷”的意思外,你还知道“穷”的其他意思吗?下面两种意思,你应该都知道:①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

这个意思对应的词语有:贫穷、穷苦、一穷二白。

②彻底(追究)。

这个意思对应的词语有穷究、穷追猛打。

6. 综上所述,“穷”在本诗中的意思是“尽、用尽”。

“穷”还有①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②彻底(追究)的意思。

7.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欢迎继续关注时代天华微课堂,再见!。

部编版2019年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重难点解析

部编版2019年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重难点解析

《登鹳雀楼》重难点解析提要:多少年,关于“白日依山尽”的解释众说纷纭,有的说写的是“朝阳”,有的说写的是“夕阳”,还有的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也有的稀里糊涂、模棱两可,这给小学语文教学《登鹳鹊楼》一诗带了极大的困难,也在小学师生中造成了不必要的混乱。

本文作者通过多角度的剖析,确认“白日依山尽”写的是“夕阳”,从而解决了一个长期以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

关键词:王之涣鹳鹊楼中条山黄河蒲州白日依山尽朝阳夕阳旁证梦溪笔谈插图正文:每年笔者都要带师范生到小学实习,而几乎每次都有人问:王之涣《登鹳鹊楼》一诗中的“白日”写的是夕阳还是朝阳?老师们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经过了解我们发现:现在老师手中有好多种参考书,它们对“白日依山尽”一句的解释很不统一。

有的说:此句中的“白日”是“明亮的太阳”,“依”是“从”,“山”乃“中条山”,“尽”是“山的尽头”,整句诗的意思是“明亮的太阳从中条山的尽头升起”。

有的说:此句中的“白日”是“太阳,本课指夕阳”,“依”是“靠着”,“尽”是“没”,这样整句诗的意思变为“夕阳靠着西山(注意:此说法未说诗中的山是中条山)渐渐下沉,最后看不见了。

”(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案(5)》,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小学语文备课大全第二编》,南海出版公司1991年出版的《唐诗三百首精华赏析》等)。

有的既承认诗中“白日”为“黄昏时的太阳”,“依”是“靠着、挨着”,“尽”是“太阳即将全部西沉”,同时又承认诗中的“山”是“中条山”,结果整句诗的意思又成了:“太阳沿着中条山慢慢落下去”(如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唐诗合选》,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唐代绝句选》,以及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唐宋诗选讲》等)。

毫无疑问,按第一种解释,“白日依山尽”写的是朝阳;按第二种解释,此句写的是夕阳;第三种解释则犯了“自相矛盾”的兵家之忌(其中道理后述)。

统编版二年级上课文第8课《古诗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统编版二年级上课文第8课《古诗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①《登鹳雀楼》原文及翻译赏析【导语】《登鹳雀楼》描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人生哲理。

【原文】登鹳雀楼①[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②,黄河入海流。

欲③穷千里目,更④上一层楼。

【翻译】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注释】①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②白日依山尽: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③欲:想要。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指眼界宽阔。

④更:再。

【背景】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一说,作者王之涣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属河北)县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

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但是,根据王之涣及其夫人的墓志铭,则王之涣系垂拱四年(688)生人,后“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薄”,在开元十年(722)与夫人李氏成婚时仍在衡水主簿任上,且任职时间一直持续到开元十四年(726)前后,此后才罢官悠游,而此时王之涣已经年近四十,经过十五年的悠游后约在天宝元年(742)复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不久即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学者李希泌推测,鹳雀楼在平阳府蒲州(今山西蒲县),与王之涣的老家绛州,同属晋南,故这首诗可能是王之涣在弃官回乡时所作,创作年代约在开元十五年(727)至二十九年(741)。

【赏析】1.景象描绘: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

诗人通过“白日依山尽”写出了太阳缓缓下山,山峦被夕阳染红的远景;而“黄河入海流”则展现了黄河滚滚东流,最终汇入大海的壮阔场面。

这两句诗不仅画面感强,而且气势磅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8课《古诗二首》中,深入学习《登鹳雀楼》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之手,描绘了登上鹳雀楼所观看到的壮丽景色。

我们将详细解读诗中的字词、句式和寓意,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和诗人情感的升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全文,理解诗中的字词、句意。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寓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的字词、句式,朗读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学习古诗:让学生自读《登鹳雀楼》,理解诗中的字词,讨论诗的意思。

3. 详解诗句:逐句解释诗句,分析诗人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

4. 朗读指导: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句的节奏和语气。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默写诗句,巩固所学内容。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登鹳雀楼》的练习题,讲解答题技巧。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寓意,分享各自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登鹳雀楼》全文2. 黑板右侧:诗句详解、朗读技巧、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登鹳雀楼》的感悟。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表达真情实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学习古诗的字词理解在让学生自读《登鹳雀楼》时,我特别注意他们对诗中字词的理解。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件)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件)

融情于景

寓理于事
楼 登楼所思 欲穷千里目(博大胸怀)
更上一层楼(包含哲理)
岳阳楼
滕王阁
归纳总结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楼望远中表 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 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动手实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想 象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尝试着画一画。
思考:你能说一说三、四句的意思吗?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
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寓理于事,进一步写出 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 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上 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之情,以及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诗歌主旨
《登鹳雀楼》气势磅礴、 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 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 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 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 取的人生态度。
课文结构
太阳落山(实景) 登楼所见
登 鹳
黄河入海(想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句意解释:
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沉、消失,黄河水 朝着大海滔滔奔流。 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渐渐西 沉;黄河水自远方奔腾而来, 又波涛滚滚 的向大海奔去。
欲 穷 千 里 目,
添加变顺
想要
全部
看到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全部景色
更 上 一 层 楼。
就要
再登上一层楼
调整顺序——“千里 目”就是“目千里”。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二上)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品读释疑-人教

(二上)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品读释疑-人教


伴随着古代文明的神话时代过去了, 人类体 验到世 界的恐 怖和自 身的软 弱,看 到了自 己能力 的限度 ,在力 求解放 和拯救 的努力 中意识 到了自 己整体 的存在 及其根 本性的 问题, 于是, 反思产 生了, 思想成 为它自 己的对 象。

宋代家训体裁上的另一大发展是辑录 体家训 的大量 出现。 辑录体 家训就 是将宋 及宋前 历代训 家教子 的成文 文献或 相关的 家庭规 范汇集 起来, 以历史 上的人 、事为 榜样和 范例教 育子弟 。

大家只是说说就算了,可贵的是他就 敢把这 种不满 化为行 动,并 在自己 的工作 中实施 。如果 这种做 法作为 象征性 的行动 是值得 张扬的 ,但对 他的博 士生人 文素质 提高有 多少帮 助、对 整个教 育中的 人文教 养的缺 欠有多 大补益 是值得 推敲的 。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 术的空 间;而 艺术的 空间说 到底是 一个想 象的空 间。想 象空间 不同于 现实空 间,但 又是以 现实空 间为基 础的。 这里有 两层意 思:一 是说, 艺术家 若没有 对现实 空间的 感受, 就不可 能产生 艺术的 想象, 就不可 能开拓 出想象 空间来 。

培植人文素养,懂得社会的责任。读 这些多 了,必 然是心 胸开阔 ,“腹 有诗书 气自华 ”,杨 先生说 的“文 人气” 也就来 了。过 去研究 性的大 学所实 行的通 才教育 也是建 立在有 一定人 文素养 的中学 毕业生 基础上 的。几 十年前 痛批过 通才教 育,后 来好像 也未为 之正名 。

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 力丰富 还是不 丰富的 。想象 空间与 现实空 间既有 着不可 分割的 联系, 也自然 就有了 彼此的 关系问 题。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8课 古诗两首(每课讲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8课 古诗两首(每课讲解)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了解诗歌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

(重点)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重点)4.通过学习这首诗,对诗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难点)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主要作品:《登鹳雀楼》《凉州词》。

楼 依 尽欲 穷 层céng lóu yījìn yùqióng更ɡēnɡ (更夫 打更)ɡènɡ (更加)尽jìn (尽力)jǐn (尽管)楼lóu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上横短,“女”横长,托住上部。

部首:木组词:城楼 钟楼造句:我很喜欢这座大楼的设计风格。

我会写音序:L结构:左右依yī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横宜长,末笔捺宜舒展。

部首:亻组词:依着 依靠造句:小兰和奶奶相依为命。

音序:Y 结构:左右尽jìn 书写指导:撇捺舒展,两点在左下格。

部首:尺组词:依山尽 说不尽造句:雷锋的故事说不尽。

音序:J结构:上下黄huáng 书写指导:上部宽,中部窄。

第二横长;中部上宽下窄。

部首:黄组词:黄河 金黄造句: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音序:H 结构:上中下层céng 书写指导:撇舒展,“云”第一横在横中线上。

部首:尸组词:一层楼 上层造句:叔叔的公司包租整整一层楼。

音序:C 结构:半包围结合核心问题品读古诗。

u核心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u串珠问题: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2.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依:靠着。

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白日:傍晚的太阳。

尽:完。

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8 古诗二首
鹳雀:一种鸟,形状 像鹤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可上传鹳雀楼的图片)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诗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白日依山尽
依:依靠 尽:消失
更上一层楼。
诗人王之涣站在鹳 雀楼上悟出了什么道理?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想要看得更远一些,就要不断地去攀登更新的境界,追求更高的目标。 ——要想成就更大的事业,就要有更开阔的眼界和更远大的志向。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楼依 尽
黄河入海流
(可上传鹳雀楼的 图片)
(可上传山西省地图, 并在上面将黄河流经 山西省区域圈起来)
黄河入海流
(可上传黄河发源地、壶口 瀑布、黄河入海口的图片)
抬头看天——白日依山尽。 低头看地——黄河入海流。
想要 尽,达到极点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果想看完千里之内的景色,怎么办?
如果想看到更远地方的景色,怎么办? 欲穷千里目?
遥望、观望、仰望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瀑布吗?
(可上传三幅瀑布的照片)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看到的庐山瀑布,主要有什么特点?
烟炉 挂
独体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