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练习题十一
物理化学习题解答(十一)..

8 0.326
12 0.222
16 0.151
试计算:
(1) 该分解反应的级数;
(2) 求反应的速率常数 k 和半衰期 t1/2; (3) 若抗菌素在血液中质量浓度不低于 0.37mg/(100cm3)才有效,求注射第二针的 时间。
解:
(1) 设为一级反应, ln( a–x)= –kt + lna,则 ln( a–x)~t 作图应为一直线:
(2) r
d[ A] k[ A][ B ]
dt
dx ( a x ) 2 kdt
k[ A] 2
d ( a x ) 1 kdt
x
t
d (a x) 1 k dt
0
0
( a x ) 1 a 1 k ( t 0)
( 0.25 a) 1 a 1 k (1 0)
k 3a 1
( a x) 1 a 1 3a 1 (2 0)
2n 1 1
中 k 为速率常数 ): t 1 2
( n 1) a n 1k
解:
a,证明其半衰期表示式为 (式
dx (a x ) n kdt
d ( a x )1 n ( n 1) kdt
x
d (a
x)1 n
t
(n 1) k dt
0
0
( a x )1 n a 1 n ( n 1) kt
当 x= 1/2a,t=t1/2 (a 1/ 2a)1 n a1 n
2.2
2.0
1.8
) 1.6
(lnα-αt∞
1.4 1.2 1.0
0.8
0.6
0.4
斜率 = -0.0053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XX大学《物理化学》第十一章单元测试题

(1)仅 A 与 T 有关; (2)仅Ea 与T有关; (3)A,Ea都与T有关; (4)A,Ea都与T无关。 5、如果碰撞理论正确,则双分子气相反应的指前因子的数量级应当是:( )。 (1)10-8~10-9 dm3-mol-1-s-1 ; (2)1023~1024 dm-3-s-1 ; (3)1010~1011 dm3-mol-1-s-1 ; (4) 1010~1011 dm3-s-1 。 6、以下复合反应由若干元反应所组成:
(1)A + B
F
(快);
(2)F + M ⎯⎯k2 → G + Z
(慢);
(3)G + C ⎯⎯k3 → Y + Z + M
(快);
则 dcY = dt
;表现活化能与各步骤活化能E1,E-1,E2的关系为Ea =
。
4、化学反应速率作为强度性质,其普遍的定义式是υ =__________;若反应系统的体积恒
CH4 ⎯⎯k1 → CH3- +H- ,
E1=423 kJ-mol-1 ;
CH3- + CH4 ⎯⎯k2 → C2H6 +H- , E2=201 kJ-mol-1 ;
H- + CH4 ⎯⎯k3 → CH3- +H2 , E3=29 kJ-mol-1 ;
H- + CH3- ⎯⎯k−1 → CH4
, E-1=0 kJ-mol-1 。
动力学角度考虑,为了提高产物C的产量,选择反应温度时应选择:( ( 1 ) 较高反应温度; ( 2 ) 较低反应温度; ( 3 ) 适中反应温度; ( 4 ) 任意反应温度。
)。
2、HI生成反应的ΔUm(生成)< 0 ,而HI分解反应的ΔUm(分解) > 0,则HI分解反应的活化
物理化学经典习题11

物理化学经典习题一、填空题1.硫酸与水可形成三种水合盐:H 2SO 4·H 2O 、H 2SO 4·2H 2O 、H 2SO 4 ·4H 2O 。
常压下将一定量的H 2SO 4溶于水中,当达三相平衡时,能与冰、 H 2SO 4水溶液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盐的分子中含水分子的数目是 。
2.Na +、H +的还原电极电势分别为 –2.71V 和 –0.83V ,但用Hg 作阴极电解 NaCl 溶液时,阴极产物是Na –Hg 齐,而不是H 2,这个现象的解释是 。
3.在稀亚砷酸溶液中通入过量的硫化氢制备硫化砷溶液。
其胶团结构式为 。
注明紧密层、扩散层、胶核、胶粒、胶团。
4.在两个具有0.001mAgNO 3溶液的容器之间是一个AgCl 多孔塞,在多孔塞两端放两个电极,接通直流电源后,溶液将向 极方向流动。
5. 反应 A −→−1k B (Ⅰ) ; A −→−2k D (Ⅱ)。
已知反应(Ⅰ)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Ⅱ)的活化能,加入适当催化剂 改变获得B 和D 的比例。
6.等温等压(298K 及p ø)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在不做非体积功条件下进行,放热40.0 kJ·mol -1,若该反应通过可逆电池来完成,吸热 4.00 kJ·mol -1,则该化学反应的熵变为 。
7.若稀溶液表面张力γ 与溶质浓度c 的关系为 γ0 – γ = A + B ln c (γ0为纯溶剂表面张力, A 、B 为常数), 则溶质在溶液表面的吸附量Γ 与浓度c 的关系为 。
8.298.2K 、101.325kPa 下,反应 H 2(g) + 21O 2(g) ═ H 2O(l) 的 (∆r G m – ∆r F m )/ J·mol -1为 。
二、问答题1.为什么热和功的转化是不可逆的? 2.在绝热钢筒中进行一化学反应:H 2(g) +21O 2(g) ═ H 2O(g),在反应自发进行。
物理化学 动力学习题

云南师范大学 2017-2018学年上学期物理化学(2) 第十一、十二章试卷学院专业年级:班级学号姓名: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单选题(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如果反应 2A + B = 2D 的速率可表示为:r = -1/2 dc(A)/dt = - dc(B)/dt = 1/2dc(D)/dt 则其反应分子数为:(A) 单分子 (B) 双分子 (C) 三分子 (D) 不能确定2、某反应进行完全所需时间是有限的,且等于c0/k,则该反应是: ( )(A) 一级反应 (B) 二级反应 (C) 零级反应 (D) 三级反应3、某反应A → B,反应物消耗 3/4 所需时间是其半衰期的 5 倍,此反应为: ( )(A) 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4、某反应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如何,完成65%反应的时间都相同,则反应的级数为: ( )(A) 0 级反应 (B) 1 级反应 (C) 2 级反应 (D) 3 级反应5、一个反应的活化能是33 kJ·mol-1,当T = 300 K 时,温度每增加1K,反应速率常数增加的百分数约是:( )(A) 4.5% (B) 90% (C) 11% (D) 50%6、已知某反应的级数为一级,则可确定该反应一定是: ( )(A) 简单反应 (B) 单分子反应 (C) 复杂反应 (D) 上述都有可能7、1-1 级对峙反应由纯A 开始反应,当进行到A 和B 浓度相等的时间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 k1,k2) ( )(A) t = ln(k1/k2) (B) t =1/(k1 - k2) × ln(k1/k2)(C) t = 1/(k1 + k2) × ln[2k1/(k1 - k2)] (D) t = 1/(k1 + k2) × ln[k1/(k1 - k2)]8. 反应 A B (I);A D (II),已知反应 I 的活化能 E1大于反应 II 的活化能 E2,以下措施中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 B 和 D 的比例? ( )(A) 提高反应温度 (B) 延长反应时间 (C) 加入适当催化剂 (D) 降低反应温度9. 当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0.04 mol·dm-3时,反应的半衰期为360 s,初始浓度为0.024 mol·dm-3时,半衰期为600 s,此反应为: ( )(A) 0 级反应 (B) 1.5 级反应 (C) 2 级反应 (D) 1 级反应10. 半衰期为 10 d 的某放射性元素净重 8 g,40 d 后其净重为: ( )(A) 4 g (B) 2 g (C) 1 g (D) 0.5 g11、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 = 7.7×104 s-1,又初始浓度为 0.1 mol·dm-3,则该反应的半衰期为:( )(A) 86580 s (B) 900 s (C) 1800 s (D) 13000 s12、2M → P 为二级反应,若M 的起始浓度为1 mol·dm-3,反应 1 h后,M 的浓度减少1/2,则反应 2 h后,M 的浓度是: ( )(A) 1/4 mol·dm-3 (B) 1/3 mol·dm-3 (C) 1/6 mol·dm-3 (D) 缺少k值无法计算13、如果臭氧 (O3) 分解反应 2O3→ 3O2的反应机理是: O3→ O⋅ + O2 (1) O⋅ + O3→ 2O2 (2)请你指出这个反应对 O3而言可能是: ( )(A) 0 级反应 (B) 1 级反应 (C) 2 级反应 (D) 1.5 级反应14、在平行反应中要提高活化能较低的反应的产率,应采取的措施为: ( )(A) 升高反应温度 (B) 降低反应温度(C) 反应温度不变 (D) 不能用改变温度的方法。
《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第五版)第十一章电 极 极 化

第十一章电 极 极 化一、判断题: 1.用Pt 电极电解CuCl 2水溶液,阳极上放出Cl 2 。
2.电化学中用电流密度i 来表示电极反应速率。
3.分解电压就是能够使电解质在两极上持续不断进行分解所需要的最小外加电压。
4.凡是可以阻止局部电池放电,降低腐蚀电流的因素都能使腐蚀加剧。
5.测量阳极过电位用恒电流法。
6.恒电流法采用三电极体系。
7.交换电流密度越大的电极,可逆性越好。
8.用Pt 电极电解CuSO 4水溶液时,溶液的pH 值升高。
9.极化和过电位是同一个概念。
10.双电层方程式不适用有特性吸附的体系。
11.实际电解时,在阴极上首先发生还原作用的是按能斯特方程计算的还原电势最大者。
二、单选题:1.298K ,p ө下,试图电解HCl 溶液(a = 1)制备H 2和Cl 2,若以Pt 作电极,当电极上 有气泡产生时,外加电压与电极电位关系:(A) V (外) = φө(Cl 2/Cl -) -φө(H +/H 2) ;(B) V (外) > φө(Cl 2/Cl -) -φө(H +/H 2) ;(C) V (外)≥φ(Cl 2,析) -φ(H 2,析) ;(D) V (外)≥φ(Cl 2/Cl -) -φ(H +/H 2) 。
2.25℃时,用Pt 作电极电解a (H +) = 1的H 2SO 4溶液,当i = 52 × 10-4A·cm -2时,2H η= 0,2O η= 0.487V . 已知 φө(O 2/H 2O) = 1.229V ,那么分解电压是: (A) 0.742 V ; (B) 1.315 V ;(C) 1.216 V ; (D) 1.716 V 。
3.下列两图的四条极化曲线中分别代表原电池的阴极极化曲线和电解池的阳极极化曲线的是:(A) 1、4;(B) 1、3;(C) 2、3;(D) 2、4。
4.已知反应H 2(g) + ½O 2(g)-→H 2O(l) 的m r G ∆=-237.19 kJ·mol -1,则在25℃时极稀硫酸的分解电压(V)为:(A) V =2.458 ; (B) V =1.229 ;(C) V > 2.458 ; (D) V > 1.229 。
《物理化学(第五版)》第十一章复习题答案

复习题11
对于复杂反应,如果有一步放出很多热, 大于决速步的活化能,或激发态分子发生 反应,生成处于基态的生成物,表观上活 化能是负值,所以有负温度系数效应,反 应温度升高,速率反而下降。这种反应不 多,一般与NO氧化反应有关。
复习题12
12.某温度时,有一气相一级反应 A(g)→2B(g)+C(g),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 行。设反应开始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 a,b,c,气体总压力为p0,经t时间及当A完全 分解时的总压力分别为pt和p∞,试推证该分 解反应的速率常数为
t3 4
a
3 4
a
1 2
a12
k 2 1
3 ka
复习题5
t1 2
a
1 2
a
13
a13
k 3 1
3 2ka 2
t3 4
a
3 4
a
13
a13
k 3 1
15 2ka 2
所以,对a=b的二级反应,t3/4 =3 t1/2。同 理,对a=b=c的三级反应t3/4 =5t1/2。
复习题6
零级反应不可能是基元反应,因为没有零分 子反应。一般是由于总反应机理中的决速步 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所以对反应物呈现零 级反应的特点。零级反应一般出现在表面催 化反应中,决速步是被吸附分子在表面上发 生反应,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反应物通常 总是过量的。
复习题2
基元反应一定具有简单反应级数,但具有 简单级数的反应不一定是基元反应,如 H复2杂(g)反+I应2(g。)=2HI(g)是二级反应,但是一个
1 2
d
P
dt
k2
A
B
2
r2
1 2
d A
物理化学动力学习题

师大学 2017-2018学年上学期物理化学(2) 第十一、十二章试卷学院专业年级:班级学号:一.单选题(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如果反应 2A + B = 2D 的速率可表示为:r = -1/2 dc(A)/dt = - dc(B)/dt = 1/2dc(D)/dt 则其反应分子数为:(A) 单分子 (B) 双分子 (C) 三分子 (D) 不能确定2、某反应进行完全所需时间是有限的,且等于c0/k,则该反应是: ( )(A) 一级反应 (B) 二级反应 (C) 零级反应 (D) 三级反应3、某反应A → B,反应物消耗 3/4 所需时间是其半衰期的 5 倍,此反应为: ( )(A) 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4、某反应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如何,完成65%反应的时间都相同,则反应的级数为: ( )(A) 0 级反应 (B) 1 级反应 (C) 2 级反应 (D) 3 级反应5、一个反应的活化能是33 kJ·mol-1,当T = 300 K 时,温度每增加1K,反应速率常数增加的百分数约是:( )(A) 4.5% (B) 90% (C) 11% (D) 50%6、已知某反应的级数为一级,则可确定该反应一定是: ( )(A) 简单反应 (B) 单分子反应 (C) 复杂反应 (D) 上述都有可能7、1-1 级对峙反应由纯 A 开始反应,当进行到 A 和 B 浓度相等的时间为: (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 k1,k2) ( )(A) t = ln(k1/k2) (B) t =1/(k1 - k2) × ln(k1/k2)(C) t = 1/(k1 + k2) × ln[2k1/(k1 - k2)] (D) t = 1/(k1 + k2) × ln[k1/(k1 - k2)]8. 反应 A B (I);A D (II),已知反应 I 的活化能 E1大于反应 II 的活化能 E2,以下措施中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 B 和 D 的比例? ( )(A) 提高反应温度 (B) 延长反应时间 (C) 加入适当催化剂 (D) 降低反应温度9. 当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0.04 mol·dm-3时,反应的半衰期为360 s,初始浓度为0. mol·dm-3时,半衰期为600 s,此反应为: ( )(A) 0 级反应 (B) 1.5 级反应 (C) 2 级反应 (D) 1 级反应10. 半衰期为 10 d 的某放射性元素净重 8 g,40 d 后其净重为: ( )(A) 4 g (B) 2 g (C) 1 g (D) 0.5 g11、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 = 7.7×104 s-1,又初始浓度为 0.1 mol·dm-3,则该反应的半衰期为:( )(A) 86580 s (B) 900 s (C)0 s (D) 13000 s12、2M → P 为二级反应,若 M 的起始浓度为1 mol·dm-3,反应1 h后,M 的浓度减少 1/2,则反应 2 h后,M 的浓度是: ( )(A) 1/4 mol·dm-3 (B) 1/3 mol·dm-3 (C) 1/6 mol·dm-3 (D) 缺少k值无法计算13、如果臭氧 (O3) 分解反应 2O3→ 3O2的反应机理是: O3→ O⋅ + O2 (1) O⋅ + O3→ 2O2 (2)请你指出这个反应对 O3而言可能是: ( )(A) 0 级反应 (B) 1 级反应 (C) 2 级反应 (D) 1.5 级反应14、在平行反应中要提高活化能较低的反应的产率,应采取的措施为: ( )(A) 升高反应温度 (B) 降低反应温度(C) 反应温度不变 (D) 不能用改变温度的方法。
物理化学练习题

物理化学试卷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 共10题20分)1. 2 分(4579)4579关于浓差电池,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物直接由一相迁入到另一相(B) 标准电动势为零(C) 电动势不能由能斯特方程计算(D) 标准电动势不一定为零2. 2 分(5204)5204对于反应2NO2= 2NO + O2,当选用不同的反应物和产物来表示反应速率时,其相互关系为:( )(A) -2d[NO2]/d t = 2d[NO]/d t = d[O2]/d t(B) - d[NO2]/2d t = d[NO]/2d t = d[O2]/d t = dξ/d t(C) - d[NO2]/d t = d[NO]/d t = d[O2]/d t(D) - d[NO2]/2d t = d[NO]/2d t = d[O2]/d t = 1/V dξ/d t3. 2 分(5263)5263已知二级反应半衰期t12为1/(k2c0),则反应掉1/4所需时间t14应为:( )(A) 2/(k2c0)(B) 1/(3k2c0)(C) 1/(2k2c0)(D) 4/(k2c0)4. 2 分(6103)6103根据活化络合物理论,液相分子重排反应之活化能E a和活化焓∆≠H m之间的关系是:( )(A) E a= ∆≠H m(B) E a= ∆≠H m-RT(C) E a= ∆≠H m+ RT(D) E a= ∆≠H m/ RT5. 2 分(5286)5286[X]0[Y]0[Z] 增加0.0050 mol·dm-3所需的时间/ s0.10 mol·dm-30.10 mol·dm-3720.20 mol·dm-30.10 mol·dm-3180.20 mol·dm-30.05 mol·dm-336对于反应X + 2Y →3Z,[Z] 增加的初始速率为:( )(A) 对X 和Y 均为一级(B) 对X 一级,对Y 零级(C) 对X 二级,对Y 为一级(D) 对X 四级,对Y 为二级6. 2 分(6521)6521光化学与热反应相同之处为:()(A) 反应都需要活化能(B) 反应都向(∆r G m)T, p<0方向进行(C) 温度系数小(D) 反应方向有专一性7. 2 分(6030)6030关于反应速率理论中概率因子P的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 P与∆≠S m有关(B) P体现空间位置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 P与反应物分子间相对碰撞能有关(D) P值大多数<1,但也有>1的8. 2 分(6367)6367电解质溶液中的反应速率受离子强度影响的规律,下述说法中正确的应是:( )(A) 离子强度I越大,反应速率越大(B) I越大,反应速率越小(C) 同号离子间反应,原盐效应为正(D) 电解质与中性反应物作用,原盐效应为负9. 2 分(6102)6102对于一个简单化学反应来说,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中的哪一种是正确的?( )(A) ∆r S越负,反应速率越快(B) ∆r H越负,反应速率越快(C) 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快(D) 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10. 2 分(4224)4224用对消法测定由电极Ag(s)│AgNO3(aq) 与电极Ag,AgCl(s)│KCl(aq) 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下列哪一项是不能采用的? ( )(A) 标准电池(B) 电位计(C) 直流检流计(D) 饱和KCl盐桥二、填空题( 共10题20分)11. 2 分(5113)铜板上有一些铁的铆钉, 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部位特别容易生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练习题十一
一、单选题
1.对于孤立体系中发生的实际过程,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
A ΔU =0
B W =0
C Q =0
D ΔS =0
2.当以 5mol H 2气与 4mol Cl 2气混合,最后生成 2mol HCl 气。
若反应式写成:
H 2(g) + Cl 2(g) ─→ 2HCl(g)
则反应进度ξ为: ( )
A 1 mol
B 2 mol
C 4 mol
D 5 mol
3.25.0g 乙醇在其正常沸点时蒸发为气体,乙醇的蒸发热为 857.72Jg -1,故该过程的ΔH 为: ( )
A 39.5 kJ
B 21.4 KJ
C 19.8 kJ
D 4288.6 kJ
4.下列偏微商中,不是偏摩尔量的是: ( )
A )(,,)(
B
C C n P T B n U ≠∂∂ B )(,,)(B C C n V T B
n G ≠∂∂ C )(,,)(
B C C n P T B n H ≠∂∂ D )(,,)(B C C n P T B n S ≠∂∂ 5. 单原子理想气体的 nC pm - nC vm 应等于: ( )
A nR
B R
C 3nR
D 5R
6.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一切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是其不可逆性
B 一切自发过程的不可逆性均可归结为热功转换过程的不可逆性
C 一切实际过程都为热力学不可逆过程
D 一切不可逆过程都是自发过程
7. 以下四组等式中,正确的是: ( )
A P T G )(
∂∂=S 、 T P G )(∂∂=V B P T G )(∂∂=-S 、T V
G )(∂∂=P C P T A )(∂∂=S 、)(P A ∂∂=V D P T A )(∂∂=-S 、T V A )(∂∂=P 8. 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当其他条件均相同时,可逆热机拖动的列车速度如何:( )
A 可逆机比不可逆机快
B 可逆机比不可逆机慢
C 可逆机比不可逆机可能快,也可能慢
D 可逆机与不可逆机速度相同
9.熵增加原理是说:()
A 孤立系统一切自发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大的方向进行
B 自发过程中系统的熵总是增大的
C 不可逆过程中,系统的熵一定增大
D 系统的熵减小的过程是不能够自发进行的
10.假设A、B 两组分混合可以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
B 都遵守拉乌尔定律
B A、B 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微弱
C 液体混合物的蒸气压介于A、B 的蒸气压之间
D 可以分馏的方法使A、B 完全分离
11.若以n、m、x、c分别表示溶质的摩尔量、质量摩尔浓度、摩尔分数、体积摩尔浓度,则下列表示式正确的是: ()
A dn/dT≠0
B dc/dT≠0
C dx/dT≠0
D dm/dT≠0
12. 若A、B二组分完全互溶双液系沸点-组成图具有最高恒沸点,则:()
A A 和
B 所形成的溶液对拉乌尔定律产生负偏差
B A 和B 所形成的溶液对拉乌尔定律产生较大的负偏差
C A 和B 所形成的溶液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正偏差
D A 和B 所形成的溶液对拉乌尔定律产生较大的正偏差
13. 对组分B在多相体系中的行为,下列描述正确是:()
A 物质B必然从其高浓度的相中向其低浓度的相中迁移
B 当达到相平衡时,物质B在两相中的浓度必定是相等的
C 当达到相平衡时,物质B在各相中的化学势必然相同
D 物质B的化学势是决定B物质迁移过程方向和限度的容量因素
14. 已知在通常温度下NH4HCO3 (s)可以发生下列分解反应:
NH4HCO3 (s) NH3(g)+CO2 (g)+H2O (g),
设在两个容积相等的密闭容器(甲)和(乙)内,开始只分别盛有纯NH4HCO3 (s) 1Kg和20Kg,均保持恒温298K,达到平衡后,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内压力大于(乙)内压力
B 两容器内压力相等
C (甲)内压力小于(乙)内压力
D 须经实际测定才能判明哪个容器内的压力大
15. 反应 2 NaHCO 3(s) = Na 2CO 3(s)+H 2O(g)+CO 2(g)的分解压力为100Kpa ,则其平衡常数 K P 为: ( )
A 100 Kpa
B 104 Kpa
C 2500 Kpa 2
D 104 Kpa 2
二、多选题
1. 在下列诸过程中, 可看作是可逆过程的是: ( ) 电解
A H
2O(l) 1/2O 2(g)+H 2(g)
燃烧
B 无摩擦的准静态膨胀
C 等温下气体无限缓慢的膨胀过程
D 实际热机的循环过程
E 101.33kPa,270.2K 下,水凝结为冰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自发过程的熵变ΔS 体系>0;
B 等温等压且不作非体积功的可逆相变过程熵变可由ΔS =ΔH/T 计算;
C 由于系统经循环过程的ΔS =0,所以循环过程一定是可逆的;
D 在孤立体系中,自发过程的方向就是系统混乱度增加的方向;
E 体系处于热力学平衡态时,总熵达最小。
3.对I 2在水中和氯仿中分配已达平衡(无I 2固体)的系统描述正确的是: ( )
A 系统中存在2相
B 自由度等于2
C 组分数等于3
D 前面描述均不正确
4. 等温等压下一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下面描述的特征正确的是: ( )
A 体系中各物质的化学势相等;
B 反应的Δr G m = 0
C 反应的Δr G = 0
D 反应的正、逆速率均等于零;
E 体系中各物质的化学势代数和0=∑B B μν。
三、判断题
1.体系在一个循环过程中,与环境交换的热和功之和等于零; ( )
2.常温常压下电解水是一个自发过程。
( )
3.理想气体的热容与分子构型有关,而与温度无关。
( )
4.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描述,任何物质在绝对零度时的绝对熵值等于零。
( )
5.在理想稀溶液中,溶剂遵从拉乌尔定律,溶质遵从亨利定律。
()
6.最低恒沸混合物二组分完全互溶双液系,各组分均对理想溶液产生了较大的正偏差。
( ) 7.一气化学反应的K、K P、K C均只与温度有关,而与压力和浓度无关。
()
四.计算题
1 在P及298K下,反应:
(1) CuSO4 (s) + 800H2O (l) ─→CuSO4.800H2O,Δr H(1)=-68.74kJ.mol-1
(2) CuSO4.5H2O (s) + 795H2O (l) —→CuSO4.800H2O,Δr H(2)=10.13 kJ.mol-1
求反应:
(3) CuSO4(s) + 5H2O (l) ─→CuSO4.5H2O的热效应Δr H(3)
2 在P下,把25g、273K 的冰加到200g、323K 的水中,假设体系与环境无能量交换,计算体系熵的增加。
已知水的比热为4.18 kJ·kg-1.K-1,冰的熔化焓为33
3 kJ.kg-1,设它们为常数。
(提示:平衡时,冰全部融化)
3 实验测得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乙酸水溶液体积与m 的关系式为:
V=1007.82 +35.504 m +5.948 m2 (V的单位为ml)。
问当m = 1.0724mol.Kg.-1时,溶液中乙酸与水的偏摩尔体积各为多少ml
4 水煤气变换反应为:
CO(g) + H2O(g) == CO2(g) + H2(g)
已知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Δf G(298)/KJ.mol-1 Δf H(298)/ KJ.mol-1C p/J.K-1.mol-1
CO(g) -137.27 -110.52 26.54-7.68×10-3T/K
H2O(g) -228.60 -241.83 30.00+10.71×10-3T/K
CO2(g) -394.38 -393.51 28.66+35.70×10-3T/K
H2(g) _ _ 29.07- 0.84×10-3T/K
(若视为理想气体反应,且n0(CO) : n0(H2O) = 1 : 1, 起始无产物。
)
(1) 计算298K时反应的Δr G、K及平衡转化率α;
(2) 求该反应的K与温度的关系式;
(3) 由关系式计算500K时反应的Δr G及平衡转化率。
五、相图分析题
某盐和水组成的二组分固—液平衡体系相图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1、2、3区域平衡共存的相及可能存在的自由度数。
(2)作出物系点由S点降温到P点的步冷曲线。
(画在右图上)
(3)用杠杆规则计算200Kg S点组成的溶液,降温到R点时析出固体盐的质量。
(已知y点的组成及R点的组成分别为41%和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