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度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临床病理观察

合集下载

神经鞘瘤鉴别诊断

神经鞘瘤鉴别诊断

神经鞘瘤鉴别诊断
1.神经鞘瘤是神经鞘膜细胞发生的良性肿瘤。

来自末梢神经主要表现为肿块,来自感觉神经可有持续顽固性疼痛或麻木或辐射样疼痛,来自交感神经可出现颈交感神经综合征,来自迷走神经可伴有声音嘶哑等。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60岁多见,无性别差异。

肿瘤生长缓慢,表面光滑,体积较小,大者可呈分叶状,质地柔软,包膜完整。

肿瘤可沿着神经轴侧向移动,但不能沿神经长轴活动。

肿瘤囊性变,穿刺可抽出不凝血性液体。

2.皮样及表皮样囊肿为胚胎发育时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形成的囊肿。

皮样囊肿囊壁较厚,由皮肤和皮肤附属附件所构成,囊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腺、汗腺和毛发等结构。

表皮样囊肿也可能由于外伤、手术等原因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囊壁中无皮肤附件。

皮样即表皮样囊肿多见于儿童即青年。

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未予口底肌群上方的囊肿多向口内生长,当囊肿增大时,将舌体抬高,病人出现语音不清的症状,甚至有吞咽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多单发呈球形,界限清,表面光滑,挤压肿块是坚韧有弹性,似面团样,与皮肤即粘膜无粘连。

穿刺可抽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

3. 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常侵犯周围组织,患者局部麻木、张口受限、出血等不适,常发生转移等。

神经鞘瘤的病理

神经鞘瘤的病理

神经鞘瘤的病理
肉眼观,神经鞘瘤有完整的包膜,大小不一,质实,呈圆形或结节状,常压迫邻近组织,但不发生浸润,与其所发生的神经粘连在一起。

切面为灰白或灰黄色略透明,切面可见旋涡状结构,有时还有出血和囊性变。

AntoniB型结构区。

瘤组织明显水肿,并见囊性变,小血管如血窦
听神经瘤,示AntoniA型结构,瘤细胞形成束状及编织状结构,核长梭形,呈栅栏状排列。

镜下,肿瘤有二种组织形态。

一型为束状型(Antoni A型),细胞细长,梭形,境界不清,核长椭圆形,互相紧密平行排列呈栅状或不完全的旋涡状,称Verocay小体。

另一型为网状型(Antoni B型),
细胞稀少,排列成稀疏的网状结构,细胞间有较多的液体,常有小囊腔形成。

以上两型结构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肿瘤中,其间有过渡形式,但多数以其中一型为主。

约10%病程较长的肿瘤,表现为细胞少,胶原纤维多,形成纤维瘢痕并发生玻璃样变,只在部分区域可见少量典型的神经鞘瘤的结构。

肢体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肢体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J CHn Exp Pathol202、Fed;37(6)-265•网络出版时间:202、-6-2511:29网络出版地址/tt p s://UU net/Ucms/demil/34.1273.r.00614222.1626.417.html 肢体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谢乐,毛荣军,莫超华,徐园园,韩福兰摘要:目的探讨肢体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ce/uar schwan­noma,CS)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肢体CS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肢体CS好发于中青年男性,下肢以足部多见,上肢多见于手臂屈侧,表现为境界清晰的皮下结节,镜下具有假肉瘤样形态改变:密集丰富的梭形瘤细胞内夹杂深染粗糙的奇异核细胞。

瘤组织SD02、SOX12均弥漫强阳性, H3K27MeC散在阳性,KiW7增殖指数1%~2%。

结论肢体CS是一种罕见的形态学具有假恶性特征,而生物学行为良善的体表肿瘤,结合临床特点、掌握其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可作出正确诊断,其病理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保护神经干功能的同时完整切除肿瘤,可取得良好的预后。

关键词:富于细胞型神经鞘瘤;肢体;临床病理;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73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2、-7329(2261)26-0205-23dol:12.13315/di.cjcep.6061.46.417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ce/uar schwannoma,CS)属于少见的神经源性良性肿瘤,为神经鞘瘤的亚型之一,大多位于 腹膜后、盆腔等深部软组织,位于肢体的病例少见,由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特异,形态学具有假肉瘤样特征,发生于肢体时易与好发于相关部位的梭形细胞肿瘤混淆,甚至过诊为恶性病变。

本文收集8例肢体CS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接受日期:2926-99-92基金项目:广东省佛山市十三五重点专科项目t FSZDZK155018-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病理科,佛山523006作者简介:谢乐,女,硕士,副主任医师。

外周神经鞘类肿瘤的超声诊断

外周神经鞘类肿瘤的超声诊断

外周神经鞘类肿瘤的超声诊断【bt c】P roeT nl esngahcf t e f e pe l ev et tm r A s at r up s o a z oorp i e u so pr hr r s a o .Me osWer r pcvl rv w dte a y ar i an eh hu s t d t set e i e h eo i yee hs n g a h c f au e f8 a e a h l gc l r v n p rp e a e e s e t u r .Re u t lsx y o e b n g e ui mo s w r o i o o t p i e t r s o 5 c s s p t o o ia l p o e e h r ln r h ah t mo y i v s s l Al it― n e in n r l s e ma e e s l―tr . S l rc mpe c o e ii t oi n y t o o e t wi la a s l ro n n s fte s o d pe tflbo d ay oi o o lxe h g n ct wi s l a d c si c mp n ns t ce rc p uewee fu d a d mo to m h we lniu lo d v h d c h hn w,T e e we e s v n b n g e r fb o s o r o h m r l p e o h r r e e e i n n u o r ma .F u ft e we e mu t l .Al we e s l i i l r oi d, wel d f e M utp e n u o b o s We e lk l― e n d i l l e r f r ma r i e i ip a lsrn t e lo o e r t gwi fw bo d f w Th r r 7 main n ev h ah tmo . Al wee sl ay T e r oi rc mpe c o e ii ― i h l e ewee 1 l e tn res e t u r g s l r oi r . h ywe es l o o lx e h g nct t d y wi oi n y t n o g n u o o e t Co lso s Pe p ea e e s e t u r a o h r tr t s o l a o o rp y t s l a d c si ih mo e o s c mp n ns h d c ncu i n r h rln r h ah t mo sh ss me c a ae i i n u t s n g a h i v sc rwh c a e t e frt l e c o c fi g n ig o i o e p e a e e s e t u r i h c n b h s― i h ie o i―n ma i g d a n ssf r p r h r ln r h a h t mo s i v【e od】ere o a er b m P r hr e eset t o U r oorpy K yw rs N u l m N u f r a ep e l r a m r ha ngah im o o i i a nv h h u s s外周神经鞘类肿瘤包括良性神经鞘瘤、良性神经纤维瘤、恶性神经纤维鞘膜瘤。

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peripheralneuroblastictumors,pNT)由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ganglioneuroblastoma,GNB)和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GN)组成,是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的胚胎性肿瘤,也是⼉童最常见的颅外恶性实体瘤。

据报道,美国每年新增pNT诊断病例约有650例,病死率占⼉童恶性肿瘤的15%。

pNT的临床⽣物学⾏为具有⾼度异质性,预后取决于患⼉诊断时的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以及特异性遗传学异常情况。

临床上,⼀些神经母细胞瘤患⼉的瘤体可⾃发性消退,⽽另⼀些患⼉,尽管进⾏了瘤体切除、化放疗等积极治疗,但肿瘤仍会出现⼴泛浸润。

现认为,pNT ⾄少由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的两组肿瘤组成,这两组肿瘤均具有与其临床⽣物学⾏为密切相关的、明确的分⼦⽣物学和遗传学特性。

1999年,神经母细胞瘤国际病理委员会(InternationalNeuroblastomaPathologyCommittee,INPC)不仅建⽴了神经母细胞瘤国际病理分类系统,还规范了pNT的术语和病理形态诊断标准。

该病理分类系统是基于pNT的⽣物遗传和基因组改变、形态学表现和肿瘤⽣物学⾏为及预后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为分析分⼦⽣物学/基因组改变与形态学表现之间的⽣物学意义提供了最佳⽣物学模型。

2003年,新修订的分类,主要增加了GNB-结节型中组织学预后良好(favorablehistology)和预后不良(unfavorablehistology)2个新亚型。

该分类具有不同肿瘤类型的预后与年龄相关的特点,并采⽤了3项形态指标,即许旺细胞基质⽣长发育的多寡(基质缺乏、基质丰富、基质为主)、神经母细胞瘤分化程度(未分化、分化差、分化型)和核碎裂指数(mitosis-Karyorrhexisindex,MKI)⾼低(低、中、⾼)进⾏分类。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伴多向分化临床病理观察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伴多向分化临床病理观察

1 材 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 患者男 性 ,9岁。主因发现左大腿外侧肿 7
物 2年 而 就诊 。查 体 : 大 腿 外 侧 可 见 一 隆 起 肿 物 , 部 皮 左 局
肤紫红 , 边界清楚 , 表面光滑 、 质硬、 实性 , 可触及基底 部 , 大
小4e 4e 有压 痛 。肿 物 外 侧 皮 下 可 触 及 1 m×1 m结 m× m, e e 节 , 活 动 、 压 痛 。 临床 诊 断 为 大 腿 软 组 织 良性 肿 物 而 予 可 无 手 术 切 除 。术 中见 肿物 呈 实 性 , 出性 生 长 , 膜 较 完 整 , 膨 包 与
诊断病理学杂志 2 1 00年 1 2月第 l 7卷第 6期
d i1 . 9 9 ji n 1 0 -0 6 2 1 .6 0 3 o :0 3 6 /.s . 0 78 9 . 0 0 0 . 1 s
・4 5 ・ 3
恶性外 周神 经鞘瘤 伴 多 向分 化 临床病 理观察
郭 爱桃 ,刘爱军 ,韦立新 ( 解放军总医院 病理科, 北京 1 83 0 5) 0
年前 曾因胆囊炎 、 胆囊结石行 胆囊 切除术 , 组织学 检查仅见
胆囊 黏 膜 呈 轻度 慢 性 炎症 改 变 , 见肿 瘤 。 未 12 方 法 . 手 术 切 除标 本 4 中性 甲醛 固 定 , 蜡 包 埋 , % 石 常
规切片 , E染色。免疫组 化染 色采用 P 60 H V 0 0一步法 , 一抗
[ 摘要] 目的
结果
探讨伴有多 向分化的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N T 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依据。方法 MP S )
对 1 7 例 9
岁男性患者的左大腿软组织肿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 及免疫组化检测 , 结合文献对其病理组织学 特征进行分析。

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 MRI 表现与鉴别诊断

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 MRI 表现与鉴别诊断

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 MRI 表现与鉴别诊断金腾;吴刚;李小明;王仁法【摘要】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磁共振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源性肿瘤21例,其中神经纤维瘤14例,神经鞘瘤6例,恶性蝾螈瘤1例。

所有神经源性肿瘤患者行MRI 扫描。

结果:4例神经纤维瘤表现为“葡萄藤”状,10例神经纤维瘤为分叶状,6例神经鞘瘤表现为梭形或类圆形肿块,恶性蝾螈瘤为团块状。

神经纤维瘤MR 均表现为 T1 WI 等信号,T2 WI 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夹杂低信号分隔;神经鞘瘤 T1 WI 呈稍低信号,T2 WI 表现为低信号周边环绕高信号即“靶征”;恶性蝾螈瘤在 T2 WI 上表现为高信号,其内可见环形或线样低信号分隔影。

结论: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发生的部位、形状、大小以及信号特点均对其 MRI 诊断有帮助。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MR imaging manifestations of peripheral neurogenic tumor,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andard ofdiagnosis.Methods:MR imaging features of 21 patients with surgery and pathology proven peripheral neuro-genic tumor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re were 14 neurofibromas,six schwannomas and one malignant triton tumor. All patients underwent MRI scanning routinely.Results:Of the 14 patients with neurofibroma,grapevine-like appearance was showed in 4 patients and lobulation in 10patients.Fusiform or ovoid mass were assessed in the 6 patients with schwan-noma.The malignant triton tumor was showed as a mass.The neurofibromas showed isointensity (compared with adjacent muscle)on T1 WI,mainly hyperintensity yet mixed with some hypo-intensity septa on T2WI.Schwannoma showed slight hypo-intensity on T1 WI and target like appearance with central hypo-intensity surrounded with a hyper-intensity rim on T2 WI.The malignant triton tumor showed high signal intensity mixed with annular or linear low signal intensity septation on T2WI.Conclusion:The location,morphology,size、and signal intensities of peripheral neurogenic tumors varied,which can provide helpful information for the MRI diagnosis.【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4页(P1213-1216)【关键词】周围神经系统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鉴别【作者】金腾;吴刚;李小明;王仁法【作者单位】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R739.43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恶性神经鞘瘤。

低度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临床病理观察

低度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临床病理观察

低度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临床病理观察发表时间:2012-03-06T10:58:09.3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6期供稿作者:张健[导读]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包括皮肤、头颈部、纵膈和腹膜后,内脏也可发生.张健(内蒙古乌海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内蒙古乌海 016000)【中图分类号】R1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045-02 【摘要】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依据以及发生部位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对2例低度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患者的发生部位及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结合文献对其病理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例患者的发生部位不同,在形态及组织结构上却极为相似,均为梭形细胞结构。

结论发生在软组织的MPNST全身各处均可见到,但发生在乳腺者却极为罕见,文献中很少有报道,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发生部位乳腺梭形细胞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包括皮肤、头颈部、纵膈和腹膜后,内脏也可发生[1]。

原发于乳腺的MPNST则非常罕见,迄今文献中报道甚少,本例中其中有1例原发于乳腺的低度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实属罕见。

1 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例1,男性,37岁,发现左膝关节外下方肿物半年就诊。

查体:左膝关节外下方见一隆起型肿物,表皮暗红色,边界尚清,质硬,实性,有压痛。

临床诊断纤维瘤,考虑良性并予手术切除。

术中见肿物为实性,与周围组织和腓总神经有粘连,包膜不完整。

例2,女性,38岁,左腋窝肿物直径约2.5cm大小,质硬,活动差。

患者曾于7个月前行右乳肿物切除术,病理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伴囊肿病,半年后曾于外院行左乳肿物切除并做冰冻病理,当时难以确诊,待石蜡进一步确诊。

常规石蜡诊断梭形细胞肿瘤,建议会诊。

北京专家会诊结果:乳腺低度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当时未作乳腺根治术,2个月后发现左腋窝肿物来我院就诊,手术活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度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临床病理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依据
以及发生部位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对2例低度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患者的发生部位
及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结合文献对其病理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


果 2例患者的发生部位不同,在形态及组织结构上却极为相似,均为梭形细胞结构。

结论发生在软组织的MPNST全身各处均可见到,但发生在乳腺者却极为罕见,文献中很少有报道,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发生部位乳腺梭形细胞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包括皮肤、头颈部、纵膈和
腹膜后,内脏也可发生[1]。

原发于乳腺的MPNST则非常罕见,迄今文献中报道
甚少,本例中其中有1例原发于乳腺的低度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实属罕见。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例1,男性,37岁,发现左膝关节外下方肿物半年就诊。

查体:左膝关节外下方见一隆起型肿物,表皮暗红色,边界尚清,质硬,实性,有压痛。

临床诊断纤维瘤,考虑良性并予手术切除。

术中见肿物为实性,与周围组织和腓
总神经有粘连,包膜不完整。

例2,女性,38岁,左腋窝肿物直径约2.5cm大小,质硬,活动差。

患者曾于7个月前行右乳肿物切除术,病理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
症伴囊肿病,半年后曾于外院行左乳肿物切除并做冰冻病理,当时难以确诊,待
石蜡进一步确诊。

常规石蜡诊断梭形细胞肿瘤,建议会诊。

北京专家会诊结果:
乳腺低度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当时未作乳腺根治术,2个月后发现左腋窝肿物来
我院就诊,手术活检。

1.2方法手术切除标本,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4µm,HE
染色。

免疫组化,EnVisin二步法,一抗为S-100、Actin、Desmin、Vimentin、
CD34、NSE、NF、CK、Ki67,所有抗体及试剂盒均选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
公司。

2 结果
2.1巨检例1,肿物一枚5×4×2cm,包膜不完整,切面灰白色,中间有暗红
色区域,质地中。

例2,脂肪组织一块14×10×3.5cm,切面见灰白色结节数块,
最大者2.5×2.5×2cm,最小者直径0.4cm,灰粉色,质软。

2.2镜检例1梭形细胞肿瘤,细细胞核短梭形,部分较肥胖,有轻度异型性,核分裂0-1个/10HPF,胞浆淡红色,纤细,细胞排列疏密不等,有的区域呈细纹状,肿瘤周围包膜不完整。

如图1,免疫组化S-100阳性>70%,如图3。

例2,
脂肪内结节为淋巴结,其中最大淋巴结内见梭形细胞较均一,大部分呈细纹状排列,核分裂0-2个/10HPF,数枚小淋巴结内未见肿瘤组织。

如图2所示。

图1 例1患者,细胞呈短梭形,胞浆淡红染纤细,部分细胞核较肥胖伴轻度
异型性
图2 例2患者,淋巴结内见细胞排列呈席纹状,细胞核呈短梭型,胞浆淡红染、纤细
图3 例1患者,S-100阳性大于70%,细胞浆着色
2.3免疫组化见表1。

病理诊断:例1(左膝关节外侧)梭形细胞肿瘤,部分细胞生长活跃,和分
裂相0-1/10HPF,符合低度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后经北京会诊结果与我院相同。

例2(左腋窝肿物)淋巴结转移性恶性肿瘤(1/14),形态符合低度恶性外周神
经鞘瘤。

3 讨论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是一种起源于外周神经施万细胞或显示神经鞘
分化的恶性肿瘤,属WHOⅢ或Ⅳ级。

临床上少见,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

2/3
的病例发生于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的基础上,散发的非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相关性MPNST常发生于没有前驱病变的基础上,以外周神经多见,多位于臀部大腿,最
常受累的神经为坐骨神经[2]。

本组患者发生部位不同,发生于左膝关节外下方者
与文献报道基本相同,而发生于乳腺者则非常罕见。

3.1诊断 2例患者均无纤维瘤病病史,均为首发,组织形态又有惊人的相似
之处,均为梭形细胞形态,呈栅栏状、细纹状排列伴轻度细胞的异型性及少见的
核分裂相,均无异源性分化的特征,属于低度恶性肿瘤。

另外多细胞区和少细胞
区的存在提示神经鞘来源,有助于诊断。

虽然瘤细胞呈短梭形,异型性不显著,
但可见核分裂相,这对判断其恶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良性病变见不到核分裂相,如大于1个/20HPF可认为是神经纤维瘤潜在恶性行为的依据[3]。

例2中腋窝淋巴结转移性恶性肿瘤对多种免疫组化标记均阴性,可能与细胞分化较差或转移性肿
瘤有关,因此患者肿瘤首发于左乳,且经会诊结果为低度恶性外周神经鞘瘤,2
个月后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首先考虑为转移性的MPNST,MPNST有50%~70%
病例肿瘤细胞S-100阳性,高级别肿瘤细胞中仅见散在细胞表达[4],即使在电镜
下大约不超过50%的病例有广泛的、发育良好的雪旺细胞分化,而其他则有不同
程度的纤维母细胞性、神经束膜性或混合性分化特征[5],其他确认的标记,如
Leu-7和髓鞘碱性蛋白在MPNST诊断的广泛应用中的可靠性或敏感性尚不肯定[6]。

3.2鉴别诊断 MPNST组织形态复杂多变,分为多种亚型,如伴有上皮样分化
时需与滑膜肉瘤、上皮样肉瘤、神经上皮瘤鉴别,他们都有上皮样分化的特点,
但滑膜肉瘤位于关节附近,有明显的腔隙形成,细胞间或腔隙间有粘液形成。


皮样肉瘤胶原纤维多,梭形细胞排列规则,常伴肉芽肿或坏死结构。

神经上皮瘤
用免疫组化NSE、Syn表达阳性来鉴别。

MPNST腺样亚型中可见在梭形细胞背景
下有腺样结构。

色素型中除MPNST梭形细胞外,可见肿瘤细胞中有明显的黑色素。

硬化型中,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和玻璃样物质,此型肿瘤主要是局部侵犯和再发,属低度恶性肿瘤。

恶性蝾螈瘤亚型中有横纹肌分化,需与横纹肌肉瘤鉴别,
后者有较明显的横纹肌分化特征,而前者则不明显。

伴有骨及软骨分化的MPNST
需与骨肉瘤及软骨肉瘤鉴别,而MPNST中只有少量灶状软骨化生。

伴有脂肪化
生的MPNST需与脂肪肉瘤鉴别,后者可见肿瘤中有脂母细胞和异型的脂肪细胞,而前者除可见梭形细胞外,均为成熟的脂肪细胞。

此外,MPNST分化较低时,也
可见菊形团,细胞呈小圆形肉瘤结构时也可诊断为恶性周围神经原始神经外胚层
肿瘤(PNET)。

外周神经恶性肿瘤与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软组织的Ewing肉瘤以及血管肉瘤等的混合存在病例也有报道[7]。

3.3预后MPNST预后与年龄、部位、大小、切除干净程度、有无家族史有关,平均存活只有44个月[8]。

肿瘤较小、表浅、切除干净、有家族史者应预后较好。

低度恶性MPNST,较恶性度高者预后好,但复发或转移后的肿瘤细胞分化较差些,预后可能要差些。

例1患者术后放疗,左足外侧感觉有些麻木,可能手术中肿瘤
粘连,神经轻微损伤所致,随访两年未见复发,现左足麻木感消失。

例2患者去
外地治疗至今未归。

发生部位的不同对预后的影响特别是乳腺部位的发生对预后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3][8]刘彤华主编.诊断病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54-755.
[2]Danid NL,Hiroko O. Otmar DW,at al.WHO classification.
[4]Of tumors.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M].Lyon:IARC
Press,2007.160.
[5]Johnson TL,LeeM W,Meis J M, 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u of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s.surg Pathol,1991,4:121-135.
[6]CHRISTOPHER D.M.FLETCHER[美]主编.周庚寅等主译.肿瘤组织病理诊断.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7]Boown RW,et al.Angiosarcoma aris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