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空气与生命 空气和氧气

第2章  空气与生命           空气和氧气
第2章  空气与生命           空气和氧气

专题八作业 第2章 空气与生命 空气和氧气

1.第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我国首都北京开幕,届时可能会用到大型遥控飞艇作为宣传工具

以渲染活动气氛。为了飞艇在空中飞行安全而有效,根据下表中气体的性质,最适合填充飞艇的气体是

( )A 、氢气 B 、氦气 C 、氮气D 、氧气几种气体物质的密度(0℃、1标准大气压)及可燃性

2

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更旺,若将一种红色粉末E 放在盛有D 的集气瓶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F ,并放出热

量。(1)试推断:A 是_______,B 是_______,C 是_______,D 是_______,E 是_______,F 是_______。

(2)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3.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火柴,火柴头中主要含有以下化学物质:氯酸钾、二氧化锰、硫黄和玻璃粉;火柴盒

两边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制的。当用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产生的热量使红磷转化为白磷。

①白磷易燃;②放出的热量使所含的氯酸钾分解;③生成的氧气与硫化合。写出①、②、③三个化学反应方

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4.火柴头中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单质硫)和玻璃粉等。火柴上涂有少量的石蜡,火柴盒两边的

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制成的,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所产生的热量使红磷转化为白磷,白磷易

燃,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写出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最终使火

柴梗(主要成分为C 35H 32)着火燃烧,化学方程式为

5.请按右图给出的条件进行实验,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6.某同学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同学在“金属梯”的每一步的凹处放置

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会聚手电筒光于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的白磷上。(1)一段时

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 “金属梯”的每一步上都放置一小颗白磷与只靠近水面的一

步“金属梯”处放一大颗白磷相比,优点是 。

7.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的实验(见图I )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

容积为45mL 的18×180mm 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

I 、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指出实验中A 、B 仪器的名称:A 、B 。

(2)图I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

装入试管中,将20mL 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 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

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4)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 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 刻度处才停止。

(5)对照图Ⅱ实验,你认为图I 实验有何不足之处?(回答一点即

可) 。

8.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

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 、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

C 、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

处氧气充足

9.酒精灯灯焰分焰心、内焰和外焰三个部分。为属测定空气里

探究灯焰温度,科研人员用特殊的测温装置进行实验(如图),结果如下(探头位置是指测温探头离灯芯的

垂直高度)。(1)根据上表数据,灯焰三部分温度有低到高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上表数据,

加热实验时,被加热的仪器或物品应该放置在_____________位置较适宜。(3)灯焰焰心温度较低,其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

钠(Na 2O 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军很兴趣,于是,他和

同学们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

会燃烧?[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

变化[设计装置]如右图所示[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

近P 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

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1)小张

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 2CO 3,小军认为不可能。小军的依据

是: 。

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设计一个证明CO 32-不存在的实验。

(2)小军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

液呈 性。[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1.有一个小保温瓶,内盛液化空气,当打开瓶盖后,在瓶口放一根燃烧的木条,则燃烧的木条会

____________(填“熄灭” 或“燃烧得更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态

氧的沸点为-183℃,液态氮的沸点为-196℃)

12.将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分别滴在滤纸上和铁片上(二硫化碳是一种极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在相同条件

下,滤纸上的白磷______自燃,铁片上的白磷______自燃,(填“会” 或“不会” ),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可燃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如下:(1)取一支大试管,往里加2mL30%

的过氧化氢溶液;(2)用镊子取一块白磷投入到试管中,可看到白磷并不燃烧;(3)往试管里滴加5滴1mol/L

碘化钾溶液,不一会儿,可观察到白磷先熔化,继而燃烧起来,发出火光,并伴有白烟生成。试回答:

(1)碘化钾的作用是 ;(2)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3)通过该实验的探究,你总结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为 。

14.小洋从资料上获悉:FeCl 3溶液对过氧化氢(H 2O 2)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由于FeCl 3的水溶液中含有

Fe 3+、Cl -,于是,她对“到底是FeCl 3溶液中的哪种微粒对过氧化氢(H 2O 2)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展开了

探究,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催化分解H 2O 2的是FeCl 3溶液中的Fe 3+;猜想二:催化分解H 2O 2的是FeCl 3

溶液中的Cl -。请你帮助她完成实验报告:

事例,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其他可能的因素再作出两种猜想,并设计验证方法或操作可以证明你的猜想

(将有关内容填在下表中)。

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他们设计了如下图装置,并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测量实验。实验时均以生

成40mL 气体为标准,相关记录见下表:

量气

A B

试回答下列问题:(1)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

方法是 ;(2)上述实验

中的“待测数据”指 ;

(3)为探究CuO 在实验2中是否起催化作

用,还需探究的内容是 。

17.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

解有催化作用。分别用下列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右表所示。实验室用氯酸钾来制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

( )AFe 2O 3 BAl 2O 3 CCuO D 、MgO

18.常温下,当碘与镁化合时,速度很慢,若滴几滴水,则剧烈反应生成碘化镁,还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

烟雾,这里水是________________;

19.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飘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SO 2、O 2接触时,SO 2会

部分转化为SO 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A 氧化剂B 还原剂C 催化剂D 吸附剂

20.氢气是未来的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

技术,其中水分解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O 2TiO 激光

2H 2↑+O 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TiO 2作氧化剂 B 、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C 、TiO 2作催化剂D 、该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21.已知:催化剂可能参加化学反应的中间过程,但最终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设有一反应,可经下列步骤进行:AB+2C==AC+CB ,AC+D==AD+C ,CB+E===EB+C ,则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 、总反应方程式AB+D+E==AD+EB B 、反应物为AB 、C 、D 、E

C 、生成物为AC 、CB 、A

D 、EB D 、催化剂为C

22.冰箱制冷剂氟氯甲烷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 原子,并进行下列反应:Cl +O 3 → ClO +O 2 ,

ClO +O → Cl +O 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B 、反应后

将O 3转化为O 2C 、Cl 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D 、Cl 原子反复起分解O 3的作用

23.地球外层空间存在着微量的臭氧(O 3)和氧原子(O ),该臭氧层的存在能吸收和阻挡太阳有害的紫外

线的强烈辐射。可是人为的大气污染物会破坏臭氧层,如超音速飞机排放的氮氧化物(NO 和NO 2),它们

和O 3及O 发生如下反应:O 3+NO =NO 2+O 2 ;O +NO 2=NO +O 2 。这两个反应反复循环,其总反应方

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氮的氧化物在破坏臭氧层的过程中起了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4.高空大气中的氧气能吸收紫外线转变成臭氧(O 3),O 3可分解:O 3==O 2+O ,O 3又和大气污染物如超音

速飞机排放出的NO 发生反应:(1)NO+O 3==NO 2+O 2,(2)NO 2+O==NO+O 2。在上述反应(1)中NO 作 剂;综合反应式(1)(2),则NO 作 剂。

25.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加入下列哪种物质,可使分解速度加快氧气的产量提高 ( )A 、锰 B 、二氧化锰 C 、锰酸钾 D 、高锰酸钾

26.将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加热一会儿,得到一种无色气体后立即停止加热,则此时所含物质共有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27.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a℅,其随时

间t 的变化规律,用以下图像表示正确的是 ( )

28装入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也是m 克,同时加热分解收集氧气,至反应完全。四个小组同学分别对产

生氧气质量(M )与时间(t )关系,所作图象如下(图中n 代表混有高锰酸钾的氯酸钾),请问正确表示实

D

验结果的图象应是()

29.小雨对爸爸给患病的奶奶购买的“

便携式制氧器”(如图a),产生浓厚的

兴趣,他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了

它的工作原理(如图b)和所用的药品。

药品中甲剂是一种白色颗粒状固体,作

制氧剂;乙剂是黑色固体,作催化剂。

【提出问题】甲剂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设计与实验】小雨把甲剂和乙剂带到实验室与黄老师

共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

验证出甲剂是一种钠盐

..后,

小雨接着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用甲剂和乙剂制取并验证氧气。

(1)根据图

...b.得出

..:①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应选择图c

所示的仪器:

(填字母),理由是。

②氧气具有的性质是,可用法收集。(2)装置连接完毕,装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3)小雨认为氧气是由过氧化氢在乙剂催化下产生的,其化学方程式为。(4)如何验证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简述实验操作与现象)。[实验二]检验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认为严密的结论应该是。

30.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②;(2)实验室欲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3)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如果在实验室中用A装置作气体发生装置,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写管口字母)a → 。若只改变A装置中的药品,仍采用已连接的整套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的气体是。

(4)通过上述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所选用发生装置的对比,你觉得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

(5)装置A和C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同种气体的发生装置,A和C相比,具有哪些优点?(只答出一

条即可) 。

31.实验题:验证人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

(3)实验装置图:

(4)实验步骤:

(5)收集的证据:

(6)结论:

32.下列反应都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宜用于潜水艇中作供给氧气的反应是有 ( )

33.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其中氮为-3价),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其化学

方程式为 ,12g 镁在空气中燃烧所得产物的总质量 (填>、<或=若干克);已知氮化镁是黄绿色固体,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可知在这样的条件

下,镁更易与 ( 填“O 2”或“N 2”)化合,理由是生成物 。

34.在高温条件下,金属镁能跟多种气态物质发生反应,例如:

C MgO CO Mg N Mg N Mg +++22),(32232高温热稳定性好固体高温

若以相同质量的镁(条)在①O 2 ②N 2 ③CO 2 ④空气中分别充分燃烧均能得到固体产物,则按固体产物质

量由大到小所对应的气体分别是(填气体序号)_____________。

35.已知镁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Mg 3N 2,若有1.00克镁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物的质量一定不

可能的是 ( )A 、1.20~1.35克 B 、1.42~1.62克 C 、1.55~1.65克 D 、1.42~1.55克

36.氯气和氧气一样,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甲烷和充足的氯气反应,推测其产物是 ( )A 、CCl 4和H 2 B 、CCl 4和HCl C 、CH 3Cl 和HCl D 、CCl 4和H 2O

37.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

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A 、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 B 、铁丝生锈

C 、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薄层细砂

D 、铁丝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38.测定H 2和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范围实验如下所述。取10支大试管。依次盛水90%(体积分数)、80%……

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H .而后分别把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实验结果如下:

2的体积分数约为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H 2,保持试管倒置移近火焰,如果只发出轻的…噗声?,表示收集的H 2已纯”的说法的

真正涵义。

二.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1.分别表示X 、Y 、Z 三种不同的原子,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前后的

变化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 、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C 、该反应可表示为3X+Y=2Z

D 、一个Z 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2.化学物质间的反应除了观察和记录外,也需要从分子、原子

角度进行想象和分析,这就产生了用模型来模拟化学变化。我

们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在

一定的条件下能发生以下反应。已知○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的3

倍,取等质量两种单质混合。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下:

(1)反应前后○和●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_。

(2)该反应后生成物中○和●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

3.右图形象地表示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

数目的变化,其

中分别表示A 、B 、C 三种不同的分子,则 该反应化学方

程式中A 、B 、C 前面的系数之比为( )

A 、4:1:3

B 、3:1:2

C 、4:1:2

D 、3:1:3

4.我国计划发射“嫦娥Ⅰ号”卫星,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 4ClO 4)分解提供。高氯酸铵分解

有可能排入大气的物质是 ( )A 、H 2O B 、SO 2 C 、CO 2 D 、CO

5.“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为减轻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

净化器”,在不消耗其它物质的情况下,可将尾气中的CO 、NO 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试

2 C 、CO 2和O 2D 、CO 2和SO 2

6.在化学方程式 中,各分子式系数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A 、2m=a D 、2b=2m +n

7.在化学反应aZn+bHNO 3(稀)=cZn(NO 3)2+dNO 2+eH 2O 中,若e 的值为4,则d 的值为 ( )A 、1 B 、2 C 、3 D 、4

8.古代炼丹中经常使用铅丹(红丹),铅丹跟硝酸发生如下反应:

铅丹+4 HNO 3====PbO 2+2 Pb (NO 3)2+2 H 2O 中,则铅丹的分子式(化学式)是_______。

9.黑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用木炭、硫黄粉和硝酸钾(KNO 3)按一定比例混合,就可制造黑火药,

黑火药燃烧时,反应很剧烈,除生成K 2S 外,还生成大量气体N 2和CO 2 ,因而发生爆炸。写出黑火药爆

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二氧化碳(CO 2)与氨气(NH 3)在高压和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反应可制得尿素

[CO (NH 2)2] ,推测其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将氨气(NH 3)通过红热的氧化铜(CuO ),可得到较纯的氮气,推测其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给辰砂和铁混合物加热,生成了汞和硫化亚铁(FeS ),则可知辰砂由________两种元素组成;蔗糖在

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了水和碳,则可知蔗糖由________元素组成。

13.甲烷(CH 4)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空气不充分,则燃烧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精(C 2H 5OH )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空

气不充分,则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硅烷(化学式为SiH 4)和甲烷一样,都是无色、无味,可燃性气体,且硅和碳的化学性质相似,在

某些化合物中,硅原子可以代替碳原子。甲硅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是: ;将燃烧后生成的酸性氧化物与浓烧碱溶液混合,加热可以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5.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曾用金属铝粉和高氯酸铵[NH 4ClO 4]混合物作为固体燃烧。加热铝粉使其氧化放出

大量热量,(生成氧化物)。M 个高氯酸铵分解时产生2M 个分子水蒸气和M 个分子氧气外,其它组成元素

均以单质气体形式放出,因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试写出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

16.在灾害事故中,骨折时有发生,常用石膏来固定骨折部位。石膏可分为熟石膏(CaSO 4·1/2H 2O ,一种

白色粉末)和生石膏(CaSO 4·2H 2O ,一种坚硬的固体)两种,医生使用的石膏是 (写

出分子式或名称)。石膏定型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7.有A 、B 、C 三种物质各4克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为:A +B===C +D ,反

应后的物质中仅有5克C 、5克D 和若干克B ,则可知参加反应的A 、B 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18.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 、Y 、Z 、Q 四种物质,在一

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试判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 )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19.在A +2B===C +2D 的反应中,A 、B 、C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2、80、4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

知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20.在化学反应方程式aA +bB===cC +dD 中(a 、b 、c 、d 为系数,A 、B 、C 、D 为分子式),已知

21克A 和40克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克C ,且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 ∶B ∶C ∶D==7∶40∶14∶11 ,则

a ∶

b ∶

c ∶

d 为( )A 、3∶1∶2∶3 B 、2∶1∶2∶3C 、5∶3∶4∶5 D 、1∶1∶1∶1

21.将10g H 2和10g O 2通入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容器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g 。

22.将ag H 2和bg O 2通入真空的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物质的质量为 ( )A 、18(a+b)g B 、34g C 、(a+b)g D 、无法确定

23.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15克,使之充分反应后,生成水共9克,则原混合气体中含氧气的质量是 ( )A 、一定是8克 B 、可能是10克 C 、可能是14克 D 、一定是14克

24.在右图所示的密闭容器内有一个理想活塞(滑动自如,且密

封性绝对可靠)处在容器容积的1/4处;其中,1/4的部分充的

是空气,另3/4的部分充的是H 2和O 2混合气体;当后者用电火

花点燃引爆时,活塞先被冲向左边,而当容器内的气体逐渐恢复

到原来的温度时,活塞逐渐向右滑边,最终停留在容器容积的1/2处,则原来的H 2和O 2混合气体中H 2和O 2的体积比可能是 ( )

A 、8∶1

B 、7∶2

C 、4∶5

D 、2∶7

25.NO 、NO 2均可与NH 3反应转化为无害的N 2和H 2O ,现有3.0LNO 、NO 2的混合气体,当耗用3.0LNH 3

时,可全部转化为N 2和H 2O ,则NO 与NO 2的体积之比为(体积均为同温、同压下测定) ( )

A .1:1

B .1:2

C .1:3

D .任意比

26.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消耗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是1︰2,这类有

机物中( )A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H 4OB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化合物的分子式

为CH 2OC 、含相同碳原子数的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之差是18的整倍数D 、含相同碳原子数的各化

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之差是16的整倍数

27.有H 2、N 2、CH 4、O 2的混合气体20g ,经点燃烧后,生成10g 水,则剩余气体可能是 ( )A 、H 2、O 2、CO 2 B 、CH 4、O 2、CO 2 C 、N 2、O 2、CO 2 D 、CH 4、H 2、CO 2

28.在一定条件下,12克碳和16克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最后容器内有( )

A 、22克二氧化碳

B 、28克二氧化碳

C 、22克二氧化碳和6克碳

D 、28克一氧化碳

29.3克碳放在盛有6克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物质为

( )A 、只有CO B 、只有CO 2 C 、CO 和CO 2都有 D 、无法确定

30.将m 克氧气通入盛有m 克碳的密闭容器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是 ( )A 、CO B 、CO 和C C 、CO 2和O 2 D 、CO 2

31.有8克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后,混合气体的质量增加了3.2克,则原混合气体中

CO 和CO 2的质量分别是________克和_______克。(提示:CO 和灼热的CuO 反应生成Cu 和CO 2)

32.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条件下,气体压强(p )与气体分子数目(n )成正比关系(p=kn )。若a 克碳

和b 克氧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测得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为p ,然后,提供一定条件使容器内的物质发生充

分反应,待温度复原后,测得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仍为p ,则a 与b 的关系可能为 ( )A 、4a≤3b B 、8a≥3b C 、8a≤3b D 、4a≥3b

33.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条件下,气体压强(P )与气体分子数目(n)成正比关系(p=kn)。若ag 碳和bg

氧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测得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为p,然后,提供一定条件使容器内的物质发生充分反应,

待温度复原时,测得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仍然为P 。则a 与b 的关系可能为 ( )A 、b a 83= B 、b a 83> C 、b a 83< D 、b a 4

3> 34.将mg 碳和ng 氧气充分反应,若生成的气体质量为(m+n),则m 与n 的比值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n

m 。 35.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若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白色沉淀将发生溶解,其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如下:Ca (OH )2+CO 2=== CaCO 3↓+H 2O ; CaCO 3+H 2O +CO 2===Ca (HCO 3)2

当二氧化碳连续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CaCO 3沉淀的质量y 随CO 2的通入量x 的变化,符合下图中的 ( )

36.一定质量的碳在一瓶氧气中燃烧,得到10g 气体,通过足量的石灰水后,剩余5.6g 。用带火星的木条

检验剩余气体,木条不复燃。试计算这瓶氧气是多少克?

37.取一定质量的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生成的沉

淀和所取的混合气体的质量相等。求混合气体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

38.由CO 与CO 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占64%,将5克该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再将

所得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求得到的白色沉淀的质量。

39.有一种含有CaCO 3与CaO 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取该混合物16克经高温煅烧

后,将剩余的固体投入足量水中,固体全部溶解生成Ca (OH )2的质量为 ( )A 、3.7克 B 、7.4克 C 、14.8克 D 、22.2克

40.炭和碳酸钙以3∶13.5的质量比混合,此混合物在空气中受强热后,炭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如果生

成的二氧化碳总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总质量,则生成的生石灰中,杂质(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1.将一严重锈蚀而部分变成铜绿[Cu 2(OH )2CO 3]的铜块研磨成粉末,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成CuO ,发现

固体质量在灼烧前后保持不变,则灼烧前粉末中被锈蚀的铜粉的质量分数是 ( )A 、52.8% B 、50.0% C 、70.0% D 、47.2%

42.将16g 硫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如下数据:

观察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与生命1 讲义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 辅导课目:科学 年级:八年级 学科教师:汪老师 授课日期及时段 课 题 空 气 与 生 命 1 重点、难点、考点 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利用 2、氧气的性质及其相关反映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利用 2、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相关应用 教学内容 第 一 章 复 习 题 : 例 题 1 : (2008 甘肃兰州)锌是人体健康必需的元素,锌缺乏容易造成发育障碍,易患异食癖等病症,使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市售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对治疗锌缺乏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下图是某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请根据标签信息回答: (1)葡萄糖酸锌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 (2)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 。(精确到0.01%) (3)某患者除正常饮食吸锌元素外,还需服用该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若治疗一个疗程需补充104mg 锌元素,而这些锌有75%来自该口服液,则患者共需服用 支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简写出解题过程) ××牌口服液 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锌 化学是:C 12H 22O 14Zn 每只口服液含葡萄糖酸锌45.5mg ××制药厂

1、(2007 甘肃兰州)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表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配料氯化钠、碘酸钾(KIO3) 含碘量(20mg~30mg)/kg 保质期18个月 食用方法勿长时间炖炒 贮存方法避光、避热、蜜蜂、防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碘酸钾(KIO3)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 (2)计算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01,下同)(4)计算1kg这样的食盐中,应加入 g碘酸钾(用最高含碘量计算) 例题 2 : (2008 四川)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丙氨酸:CH3CH(NH2)COOH等]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人体通过食物获得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试计算: (1)丙氨酸分子中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 (2)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3)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 2、(2008南京市)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用于汶川震后防疫的众多消毒剂中,有一种高效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C3O3N3Cl3),又称高氯精。下列有关高氯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氯精由4种元素组成 B.高氰精中C、O、N、Cl的原子个数比为1∶1∶1∶1 C.高氯精中C、N两种元索的质量比为12∶14 D.高氯精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测试A卷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测试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 . 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燃油 C . 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节能又环保 D . 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2. (2分)下列图象有关量的化趋势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A . 在一定量的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B .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 .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D . 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3. (2分)“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叶片经酒精脱色并滴加碘液后,遮光和不遮光部分显示的颜色分

别是() A . 蓝色蓝色 B . 蓝色黄白色 C . 黄白色黄白色 D . 黄白色蓝色 4.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B . 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相同 C . 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D . 凡是发光、发热的现象都叫燃烧 5. (2分)已基本干燥的抹灰白墙(熟石灰),住人后往往又会变得潮湿,这主要是由于() A . 壁中有水渗出 B . 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水 C . 空气中的水凝结在墙面 D . 熟石灰变成了生石灰和水 6. (2分)如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 c>a>b B . a>b>c C . a>c>b

《空气与生命》4-7节复习提纲

第二章 《空气与生命》复习提纲 班级 姓名 2.4生物是怎样呼吸的 1.人呼吸时,会使呼出气体中的氧气的含量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2.人通过呼吸系统(由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呼吸道: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气体进入肺的通道) 肺 肺泡:布满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气体交换的场所) 3.肺泡的结构与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①肺泡壁薄 ②毛细血管与肺泡壁紧紧贴在一起 肺泡中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毛细血管,同时毛细血管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 4.呼吸运动:吸气与呼气 依靠膈肌和肋间外肌的收缩和舒张而产生的 呼吸运动实现了外界与肺的气体交换,其原理是肺内外的气压差。 植物没有明显的呼吸过程,但也会呼吸。 6. 呼吸是生物体与空气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许多动物和人的呼吸由呼吸系统完成,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7.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及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通过呼吸作用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葡萄糖(C 6H 12O 6) + 氧气(O 2) 二氧化碳(CO 2) + 水(H 2O )+ 能量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都有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对于生命活动十分重要(提供能量)。 结构 功能 生物的呼吸 呼吸运动 呼吸系统 人的呼吸 动物的呼吸 植物的呼吸 酶

2.5 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过程 1) 概念: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在叶绿体中进行) 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氧气 2) 实质:1)物质转化:把简单的无机物制成了复杂的有机物。 (合成有机物) 2)能量转化:把太阳能变成贮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储存能量) 3) 意义:1)是动物和人类的物质来源(食物来源) 2)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为生物和人类的呼吸提供氧气 阳光(光能) 水 二氧化碳 4) 实验活动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目的:将原有的淀粉消耗光】第二天,用两张大小相等 的铝箔纸(可遮光)在叶片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并用回形针固定【目的:设置对照试验,证明绿叶光合作用需要光】后放到阳光下照射。 2、 4 小时后 ,去掉铝箔纸,将叶片摘下。 3、把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目的:除去叶绿素,使淀粉与碘显色效果更明显】,水浴加热,【原因:酒精易燃,不能直接加热】仔细观察叶片和酒精的颜色变化。 4、到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洗净后,滴上碘液。几分钟后,用清水冲掉叶片上的碘液,观察叶片两半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见光部分变蓝【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色】 【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并制造淀粉】 光 叶绿体 光合作用 有机物(化学能) 氧气 供生物呼吸 构成生物体 供生命活动需要 光 合 作 用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光合作用意义 制取 性质 用途 区别 联系 场所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涵义 本质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测试卷

78% 21% 1%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K:39 Cl:35.5 Ca:40 Mn:55 S :3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右图所示的大气成分,占空气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稀有气体 D 、氮气 2、下列物质中,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 ) A 、红磷 B 、木炭 C 、硫粉 D 、石蜡 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KMnO 4 B 、P 2O 5 C 、H 2SO 4 D 、KOH 4、图书馆起火后,最合适的灭火器械是( ) A 、泡沫灭火器 B 、干粉灭火器 C 、二氧化碳灭火器 D 、高压水枪 5、下列不属于呼吸作用产物的是( ) A 、氧气 B 、水 C 、二氧化碳 D 、以上物质都不是 6、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的更旺,这事因为( ) A 、木柴的可燃物 B 、可燃物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C 、使可燃物散热快 D 、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 7、如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图, 下列关于氧气制取和收集的实验操作错误.. 的是( ) A 、往试管里装药品前必须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 、给试管里药品加热前要先给试管预热 C 、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才能开始收集气体 D 、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然后把导管口移出水面 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铁在氧气中燃烧:4Fe + 3O 2 2Fe 2O 3 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H 2+O 2 H 2O C 、电解水: H 2O 通电2H 2↑ + O ↑ D 、泡沫灭火器原理: 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9、A + B ==== C + D 的反应中,5克A 和一定量的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 和10克D , 则B 的质量是( ) A 、18克 B 、7克 C 、8克 D 、6克 第7题图

三年级科学上册 认识水和空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认识水和空气 教学目标 1.能选择正确的方法,观察水和空气;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测量水温和气温;初步常识对实验结果的预测;能用事实证明空气及其重量的存在;能用语言、文字、画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愿意与同学交流和合作。 3.了解水和空气的物理性质。 教学重点: 能选择正确的方法,观察水和空气;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测量水温和气温。 教学难点: 初步尝试对实验结果的预测;能用事实证明空气及其重量的存在;能用语言、文字、画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新 二、认识水和空气 1.观察水,感受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再利用瓶子、盘子、滴管等赶金滴水、装水,观察水的流动性。 2.测量水温 师:(出示两杯冒热气的水)如果要判别这两杯水,哪杯水温度高,有什么方法? 生:(讨论)(可以凭眼观察) 师:如果这里又有两杯水都不冒热气,那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别哪标水温高呢? 生:(讨论、试验)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运用感觉器官来判别水温的高低,这办法不错,但以后要注意,只有在先知道物体的温度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才能用手去感觉物体温度的高低。如果是加热过的油,从外表看不出它温度很高,随便用手摸,就会出事故的。 师:刚才经过讨论,我们知道用手能感觉出温度的高低。但是,这方法是否很可靠呢?(出示三盆水:泠水、温水、热水)请一同学上来,用两只手分别放进冷、热水中,请同学说说两只手对两盆水温度高低的感觉。过了一会儿请这同学将两只手同时放入中间一只水盆中,然后让他说说对这盆水温度高低的感觉。 师:同一盆水,这两只手对它温度的高低的感觉,为什么会有不同呢?说明手对温度的感觉是否可靠? 生:(讨论)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使我们知道了,人的手有时可以判别物体的高低,但有时也不可靠,要精确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用温度表来测量。师:(出示温度表)这是温度表,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它的构造,温度表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生:观察桌上的温度表并讨论。 师:(小结)一般我们把温度表分成封闭的玻璃管和管内的水银两部分,玻璃管的下端是球形的玻璃泡,管上还有刻度。 认识温度表上的刻度及表示温度的读法。 师:谁知道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正确的读法是怎样的?应该怎样写呢? 生“读100摄氏度? 写100℃(板书)

浙江省台州温岭市松门镇育英中学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 基础知识复习练习(无答案)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下第2章基础知识 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 色, 味的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液氧是 色的液体,固态氧气为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化学性质比较 。 2、木炭燃烧: 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光;在氧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 ,向集气瓶中倾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 。 硫燃烧: 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火焰;在氧气瓶中发出 火焰,放出 气味的气体。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集气瓶中必须预留少量 ,以免熔化的生成物溅落下来,使集气瓶炸裂。现象:细铁丝在氧气瓶中剧烈燃烧,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 色固体。 3、 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复燃)。这是一种确认氧气的简单办法。 4、 ,叫做化合反应。 ,叫做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从不同角度对反应进行分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氧气是一种 剂。 5、燃烧:可燃物发生的一种 反应。 6、燃烧的条件是:(1)温度要达到 。(着火点就是各种物质开始着火时所需的最低温度。)(2)要有充足的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上述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7、灭火的原理:(1) ; (2)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 。 8、灭火的方法:常见的灭火方法有:泼水;盖砂土;二氧化碳灭火器等。泼水是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其原理是:降低 ,油类的燃烧、电器燃烧、活泼金属的燃烧等 (“能”或“不能”)用. 水灭火。 9、爆炸:燃烧在有限空间里发生,瞬间产生大量的热,会使气体体积 ,引起爆炸。 10、缓慢氧化的特点:不发光、但发 。如钢铁生锈,食品腐烂。自燃: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中也要产生热量,如果不及时散失,就会越积越多,引起物质温度逐渐升高而达到 ,这时不经点火物质就会自发地燃烧起来,这种现象叫做 。 11、氧气的工业制法------ 法。 气 洁净的空气 液态空气 液态 气 12、实验室制氧气时当气泡 放出时收集;结束时要先把 移出水面,再移 去 。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 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和 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工业上又叫“ ” 29、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 和 不发生变化,原子的 也没有 ,因此在宏观上表现为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跟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 净化 低温加压液化 汽化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3.1-3.2)练习A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3.1-3.2)练习A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空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其中甲表示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 KClO 3 A.标签受损B.不会产生氧气C.灯内酒精燃烧D.读数不正确 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B.SO2 C.KMnO4D.H2SO4 4.在空气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当属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锰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5.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受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并发生多次爆炸,爆炸的原因是反应堆内部产生的可燃物氢气溢出接触外界氧气发生剧烈反应。下列做法会引起爆炸,原因与此不相同的是() A.加油站使用手机B.面粉厂吸烟C.电话引起煤气爆炸D.高压锅爆炸6.人类的生命活动一刻也离不开水和氧气。下列关于水和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属于氧化物 B.氧气常用作氧化剂 C.氧气可供给呼吸 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7.下列物质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内燃烧,使集气瓶内的压强明显降低的是()A.硫磺B.木炭C.红磷D.铁丝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第1 页,共7 页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生命练习试题

空气与生命练习 1.下列哪个现象不是植物呼吸作用的结果()。 A.走进贮存蔬菜的地窖,手中蜡烛的火焰变微弱 B.潮湿的种子堆散发出热气 C.堆放的白菜散发出霉气 D.潮湿种子堆周围的空气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已知:R+2O2=CO2+2H2O,则关于R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含有碳元素 B、只含有碳、氢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3.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受到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污染 ④汽车尾气排放的增加加剧了空气污染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表是人体吸入气、肺泡气、呼出气(肺泡气与存留在呼吸道的新鲜空气混合而成的气体)中各种气体的容积百分比。表中①②③代表的气体依次是() A.吸入气、肺泡气、呼出气 B.肺泡气、吸入气、呼出气 C.呼出气、肺泡气、吸入气 D.呼出气、吸入气、肺泡气 5.小明学习科学后,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6〔舟山2006〕进游泳池前.有些游泳馆要求我们在一个浅水池内对拖鞋和脚进行消毒,浅水池中的水呈紫红色。该池中起消毒作用的物质可能是() A.硫酸铜B.高锰酸钾C.盐酸D.熟石灰 7.〔丽水2006〕“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思想。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过氧基”的结构(方 框框出部分)。据此推测下列物质中,可作杀菌消毒剂的是 7.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收集有关资料③设计合理方案④进行科学实验。请你按照以上四步,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所用装置图用序号表示)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测试题(含答案).docx

第3章自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2.教材中的某实验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目的是(A) (第2题) A.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B.探索燃烧的条件 C.制取P2O5 D.检验P2O5的性质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芯有直接关系的是(A)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一一用于急救病人 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 D.干冰升华吸热一一用于人工降雨 4.节日期间商场里人很多,让人觉得闷热缺氧,此时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B) A.1% B. 19% C.25% D. 78% 5.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

① 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78% ② 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 ③ 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④ 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最好的气体肥料 ⑤ 在实验室中两种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 A. ②④⑤B.①③⑤ C.②③④D.①③④⑤ 6. 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B ) (第6题) ① CO?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 C0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 C0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 如2不支持燃烧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 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B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 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氧化铁固体 C.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 D.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8. 图中甲、乙表示人体呼吸运动中的膈肌(用a 表示)所处的两种状态。据此判断甲、乙各处于呼吸 的什么时期? (A ) (第8 题) 「石蕊纸花!'[接放入CO?|' 17(蕊纸花喷水后放入CO?|' 实验1 实验2 甲 乙

三年级上 科学 水和空气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水和空气”单元共7课。 第1课,提供机会展示学生有关水的初始想法,形成有关水的知识网状图。通过让学生借助感官识别水和其他物质,初步学习对周围物质进行分类。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水、空气和其他物质进行初步比较,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第2课和第3课,让学生对水和其他液体进行有意义的对比研究。学生将从多个侧面(颜色、气味、黏度、密度、表面张力等)认识到水和其他液体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提升,比如液体具有流动性和不能保持固定形状。 第4课,让学生解决一个常见问题——比较水的多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明白液体的多少可以用多种不同方式和工具进行比较,但标准工具的产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不同测量工具在测量时,测量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即使用同一种工具,测量单位不同,操作方法不同,也会带来较大的差异,无法进行比较。在这一节课中,学生也会认识到,液体的体积在测量过程中是不会改变的。 从第5课开始,学生探究的主题转向空气。在空气内容的第1课,需要学生用证据证明空气确实存在,并且在实证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水和空气进行初步的对比,这将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活动。 在第6课和第7课中,学生将探究空气作为一种物质的基本属性——能占据空间和有重量。这将是学生关于水和空气概念发展的一次提升,也将深化前面一系列探究水的各种属性的活动。这两节课开展的仍是水和空气的比较活动,不过比较的重心已从性质的差异转向相同特征的抽象。 在第7课中,将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一次反思,对石头、水和空气进行对比,实际上是让学生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特征进行对比。这是一次评价的机会,可以观察到学生在单元学习后在科学概念方面的发展变化。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水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它有许多的用途;水和其他液体比较,在颜色、气味、黏性、流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3.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周围,能被我们的感官感知;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有重量。 4.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 过程与方法 1.对液体、固体和气体进行系统的比较观察。 2.识别并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水、空气和其他液体的特征。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生命基础知识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基础知识 1.空气里有氧气、氮气、还有氦、氖、氩、氙等稀有气体、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它杂质。 空气按体积计算:氮气占78%,氧气21%,其它气体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0、03%) (1)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常状况下) (2)氧气不易溶于水--常温下,1升水中能溶解30毫升的氧气。水中的生物就是靠水中溶解的氧气得以生存的。 (3)密度: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克/升,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4)较易液化和凝固:液态——1.013×105Pa时,-183℃,淡蓝色; 时,-218℃,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固态——1.013×105Pa (1)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器材、步骤、实验装置 (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用_______做催化剂 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工业上叫触媒。特点就是:一变二不变,即改变(不只是加快)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具有选择性,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唯一的。6.工业上制取氧气: A、分离空气法。工业制氧是物理变化。因为这里只是利用各种成分的沸点不同,把空气中

的氧气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 国家规定储存氧气用的钢瓶一律漆成天蓝色。 B、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复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以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复集氧气。 7.缓慢氧化与燃烧 (1)氧化反应进行得非常缓慢,甚至不易觉察,就是缓慢氧化。如呼吸作用、铁生锈等。(2)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三个特点:1)发光、发热;2)剧烈;3)氧化反应 (3)爆炸:燃烧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内累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就引起爆炸。 (4)燃烧的条件: 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要有氧气参与;②要达到一定的温度Δ着火点:每种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如白磷的着火点是40℃。(5)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地自发燃烧叫自燃。 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得热量如不能及时散失,会使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着火点时,不经点火,物质会自发地燃烧起来。 8.灭火——消除燃烧发生的如何一个条件:或降低温度;或隔绝空气。 9.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10.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11.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叫做化学方程式。 1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A、宏观上: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了说明物质。 B、表示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C、微观上:表示各物质间原子和分子的个数比。 D、质量上: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1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A、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B、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式子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14.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连一条短线。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就用“+”连接。 (2)配平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得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同。 用观察法或用最小公倍数法来确定化学计量数。 (3)说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号的使用范围: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反应条件常见的有: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 口诀:左反应,右生成;化学式、须正确;系数平,原子等;等号连,条件清;生成气体和沉淀,上下箭头来表明。 15.人通过呼吸,气体的成分变化--呼出的气体氧气的含量降低,二氧化碳、水汽的含量也明显增加。 --用澄清石灰水和白色的硫酸铜粉末来证明。 16.人体的气体交换是在呼吸系统内进行的 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 呼吸道:鼻腔--阻挡和粘住灰尘、细菌,还能温暖、湿润空气,感受气味刺激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精讲精练

空气 氧气 【核心知识】 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认识空气的组成 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主要用途,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记住反应现象,知道氧气的化学性质 认识氧化反应,知道氧气是一种最常见的氧化剂 【要点精讲】 1.空气 (1)空气的成分: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 和氧气,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氧气约占1/5;空气含有的各种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本实验可用多种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原理都是在一定量的空气中,完全消耗其中的氧气而又不产生其他气体,导致压强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因此在学习中应针对不同的实验,正确地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3)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同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不同的纯净物,如用O 2表示氧气,用NaOH 表示氢氧化钠等。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纯净物组成,没有固定的组成,也没有固定的性质,不能用化学符号表示。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只是简单地混合在一起。它们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种物质都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如空气、汽水等。 2.氧气 (1)氧气的工业制法一一分离液态空气法 氮气 方法导引: 空气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特别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的含量几乎不变,这主要是自然界各种变化相互方法导引: 空气中其他气体和杂质指的是水蒸气、悬浮杂质(灰 氧气 空气 降温 加压 蒸发 -196℃ 空气 液态空气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 第一节:空气与氧气 1.常见气体和物质的检验 ①二氧化碳(CO2)的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氧气(O2)的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水(H2O)的检验:能使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2.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N2)和氧气(O2)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3.空气的成分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测量原理 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红磷(P)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O2),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集气瓶内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3)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广口瓶加入少量水,将剩余瓶子容积用记号笔分成5等份。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并观察现象。 ③分燃烧后(等火焰熄灭),振荡广口瓶直至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 ①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5)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6)注意事项:(1)装置不漏气(2)红磷应足量(3)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7)思考与讨论: (1)实验时为什么要选用红磷,用木炭代替红磷是否可行?为什么? 答:不可以。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但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瓶内气压有效减小。而红磷燃烧生成的是固态的五氧化二磷(P2O5),能使瓶内气压有效减小。 (2)在这个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①红磷的量不足或燃烧不充分,没有完全消耗掉氧气。 ②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3)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又是为什么呢? 答:①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②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 (4)此实验说明剩余气体有哪些性质?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 5.空气的利用 6.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液态氧气为淡蓝色,固态氧气为蓝色雪花状。 (2)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O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1-3节试卷

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1-3节测试卷 出卷人:郑上金班级姓名成绩 可能用到原子量:Fe-56O-16K-39Cl-35.5 一、我会选(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点燃酒精灯 C .制取氧气 D .滴管滴加液体 2.小敏对下列物质燃烧时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光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并形成白雾 3.地震造成一列含有12节油罐车的货运列车在宝成铁路109号隧道里起火,消防人员迅速采取封堵隧道口、注水冷却等措施进行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A .清除可燃物 B .隔绝空气 C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BC 均是 4.R 在氧气中燃烧:R+2O 2点燃CO 2+2H 2O,下列有关R 组成的描述正确的() A、只含有C、H 两种元素 B、一定含 C、H 两种元素,可能含O 元素C、一定含C、H、O 三种元素 D、一定含C、O 两种元素,可能含H 元素 5.在化学反应A+B===C+2D 中,10克A 与14克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6克C。若使5克A 与足量的B 反应,可生成D 的质量为( )A、4克B、8克C、12克D、16克 6.现有下列事实:①动物呼吸;②白磷自燃;③食物腐烂;④火药爆炸。它们的共同点是()A.都发光 B.都剧烈燃烧 C.都是氧化反应 D.都发生爆炸 7.某气体即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8.下列各组物质中,既是化合物,又是氧化物的是:() A .二氧化碳、冰 B .氯酸钾、二氧化锰 C .氧化镁、锰酸钾 D .水、液态氧 9.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A .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B .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 .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 .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10.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稀有气体 11.搜救人员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等困难,全力展开搜救。吸氧是克服高原反应的方法之一,吸氧可以帮助搜救人员的高原反应的原因是()A .氧气可供呼吸 B .氧气可以燃烧 C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D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 12.如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下列四个化学方程式中,同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水和空气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水和空气复习 资料

一、水 1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2、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3、水是重要的物质,它存在于(植物)、(动物)、(人体)、(土壤)中。 4、水是生命的源泉。(植物)、(动物)和(人类)都离不开水。 5、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6、水的用途很多。(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都要用水。 7、人们通常将水、醋、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液体);将石头、木头和树叶分为一类,称为(固体)。空气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 8、研究水是什么样的物质时,我们用了(看)、(摸)、(闻)等方法。 二、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1、在科学观察中,我们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 2、水和油相比,(油)较轻。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3、把水和油分别滴在玻璃和蜡光纸上,可以观察到: ①水滴较圆,油滴较扁②水在蜡光纸上不渗透,油在蜡光纸上渗透。 4、像水和油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像(酱油)、(醋)和(墨水)等都是液体 5、水和油的轻重怎样比较?①把同样大小的一杯水和一杯油放在天平上称②将油倒入盛有水的杯子中,油会浮在水面上③将木条分别放入水和油中,然后进行观察 6、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谁流得更快一些 1、水会(流动),油会(流动),其他的液体也会(流动)。 2、在比较不同液体流动快慢的实验中,(液体的量)是相同的。 3、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4、怎样才能做到流动比赛是公平的?①从同样高度流下②同样多的液体③同时流动 5、流动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水、食用油、洗洁精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7章 空气与生命 7.1 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主要成分教案设计 牛津上海版

空气的成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主要成分的用途。 2.学会检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照实验,利用检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方法进行类比找推断空气的主要成 分。 2.用类比的方式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实验设计观念,学会科学地判断分析实验现象。 2.初步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科学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知道空气的成分 2.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水的检验方法 【难点】 学会对实验现象的一般观察方法及相关描述,培养类比推断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准备: 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 教学器材:氧气、二氧化碳试管,用木塞塞住,火柴、酒精灯、碳酸氢盐指示剂、木条、澄清石灰水 找出空气的成分 教学器材:澄清石灰水、洗耳球、广口瓶、木条、火柴、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空集气瓶、氯化钴试纸、碎冰若干、粘纸、培养皿

流程说明:

五、训练与评价: 一、基础型习题 1、空气是由多种组成,其主要的成分有、、等气体。 (答案: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课标中空气的组成,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中的认识。 2、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无色气体中,木条复燃。说明这种气体是。(答案:氧气) 【设计意图】课标中氧气的检验方法,考查学生的过程与方法中的推论。 【设计意图】课标中空气的组成与检验,考查学生过程与方法中的观察和推论。 4、下列哪一种气体可以使碳酸氢盐指示剂由红色变为黄色?……………()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答案:C) 【设计意图】课标中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考查学生的过程与方法中的推论。5、在大热天,将放入冰箱中的饮料瓶移入室内。过一会儿,如果用干燥的氯化钴试纸接触瓶壁表面,试纸的颜色会有什么变化?………………………() A、没有变化 B、由红色变成黄色 C、由蓝色变成粉红色 D、由粉红色变成蓝色 (答案:C) 【设计意图】课标中水蒸气的检验,考查学生过程与方法中的预测。 6、找出左右栏中相关的项目并用线连起来: 检验有没有二氧化碳的透明液体··氧气 常用来灭火的气体··澄清的石灰水 潜水员身上背着的气体瓶中的主要气体··碳酸氢盐指示剂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章节知识复习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姓名:______________ 2.1空气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生成物是______体(固或液),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气压_______。(减小、不变或增大)(2)反应结束后,打开导管上的夹子,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内水位最终约上升剩下容积的__________。 (3)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国化学家__________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现代科学家经过大量实验发现,空气中还有氦、氩、氙等这些__________,此外还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其它杂质。 3. 空气中氮气的_____________为_____%,氧气为_____%,其他气体为_____%。 4.空气中各成分有重要的利用,请对应连线: 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氮气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稀有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 A. 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B. 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 C. 固态叫干冰,是一种良好的致冷剂; D. 是工业制汽水的一种原料之一 E. 充入灯泡可延长使用寿命; F. 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 G. 供给生呼吸; H. 燃料在该气体中燃烧后能产生高温火焰 5.鉴别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别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别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氧气和氧化 1.氧气的物理性质主要有: ①常温下_____色______味_______态; ②________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________法收集氧气); ③密度比空气_________(所以也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氧气); ④液态呈____________色,固态呈___________状_______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有: (1)与硫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水和空气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时 间 2013.12.10 实验名称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实验目的 比较水与食用油的异同,了解液体的共同特点 实验器材水、食用油、塑料杯、滴管、玻璃、蜡光纸、木条 我的猜测:水的流动速度快,食用油的流动速度慢。水没有颜色,食用油有颜色 我的实验步骤:1、用眼睛观察水和食用油的颜色和透明度 实 2、分别把水和食用油滴在玻璃上,然后进行观察 3、将水倒入油中然后进行观察 4、用鼻子闻它们的气味 5、分别把水和食用油滴在蜡光纸上,然后观察现象验   过 观察到的现象:1、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度好,体积比食用油重,流动速度快 2、食用油有颜色、有气味,透明度差,流动速度慢,体积比水轻 程 3、它们都是液体,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实验结论 水没有颜色、食用油有颜色,水透明,食用油不透明。水流动快,食用油流动慢。水渗 透性较弱,食用油渗透性强。 疑问 为什么水的渗透性小,蜡光纸的渗透性小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含日期) 2013.12.10 实验报告单 时 间 2013.12.16 实验名称 谁流得快一些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