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平均数
平均数(第1课时)

北京金隅(冠军)
号码 身高/厘米 年龄/岁
3
188
35
6
175
28
7
190
27
8
188
22
9
196
22
10
206
22
12
195
29
13
209
22
20
204
19
21
185
23
25
204
23
31
195
28
32
211
26
51
202
26
55
227
29
广东东莞银行(亚军)
号码 身高/厘米 年龄/岁
3
205
31
解:(2)根据题意,三人的测试成绩如下: A的测试成绩为(72×4+50×3+88×1)÷(4+3+1)=65.75(分)
B的测试成绩为(85×4+74×3+45×1)÷ (4+3+1)=75.875(分)
C的测试成绩为(67×4+70×3+67×1)÷(4+3+1)=68.125(分)
因此候选人B 将被录用。
一般地,对于 n 个数 x1,x2,…, x做n,这我n 们个把数的1n 算(x1术 x平2 均数 x,n ) 简称平均叫数。 记为 x 。
想一想 小明是这样计算北京金隅队
队员的平均年龄的:
年龄/岁
19 22 23 26 27 28 29 35
相应队员数
1 422 1 2 2 1
平均年龄 = (19×1+22×4+23×2+26×2+27×1+28× 2+29×2+35×1)÷(1+4+2+2+1+2+2+1) =25.4(岁) 你能说说小明这样做的道理吗?
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

6000×1+5500×1+4000×2+1000×14+500×2
=1725 < 3400
你认为该公司的广告行为属于一种什么行为?
练习
1、若4、x、5的平均数是7,则3、4、5、x、6 6 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___ 2 、有一组数据,各个数据之和为505,如果它们的平 5 均数为101,那么这组数据的个数为_____. 3 、如果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20,那么5x1, 100 5x2,5x3,5x4,5x5的平均数是_____. 4、5个数据的和为405,其中一个数据为85,那么另4个 80. 数据的平均数是_
技工 普工 杂工
总经理
总工程师
6000元
5500元
4000元
1000元
500元
(6000+5500+4000+1000+500)÷5=3400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
该公司的实际情况如下表:
职务 月工资/元 员工人数 平均工资= 总经理 总工程师 技工 6000 1 5500 1 4000 2 20 普工 1000 14 杂工 500 2
理解新知
——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问题:某校初二年级共有4个班,在一次数学考试
中各班参考人数和平均成绩如下表:
班级 参考人数 平均成绩
1班 51 80
2班 49 81
3班 45 82
4班 55 79
• 该校初二年级的这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 是多少?
班级 参考人数 平均成绩
1班 51 80
2班 49 81
3班 45 82
4班 55 79
讨论:
小明求得该校初二年级的这次数学考试 的平均成绩为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平均数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平均数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2. 使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问题求出平均数。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平均数的概念。
2. 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平均数的概念。
2. 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组数据,如:5、7、9、12、15,让学生观察这组数据,并提问:这组数据有什么特点?2. 学生可能会说,这组数据有5个数,有的大,有的小。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这组数据有大有小,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这个数就是平均数。
二、新课1. 老师讲解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2. 老师讲解求平均数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问题求出平均数。
3. 老师出示例题,如:小明5天共卖出45个苹果,平均每天卖出多少个苹果?老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5÷5=9,所以小明平均每天卖出9个苹果。
三、练习1. 老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四、总结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说出平均数的概念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 老师强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学习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求平均数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让学生知道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
同时,我也注重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问题求出平均数。
在练习环节,我出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1课时 平均数(一)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1课时平均数(一) 西师大版教材版本: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难点: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如计算器、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数据(如:某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特点?2. 学生回答:这些数据都是表示平均水平的。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统计量——平均数,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教师出示教材第1课时平均数(一)的例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2.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将所有数据相加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4. 教师出示教材第1课时平均数(一)的例2,引导学生运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学生独立完成例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些关于平均数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头汇报,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3. 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点评,强调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总结: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数据的平均水平。
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教材第1课时平均数(一)的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第六章 第1课时 平均数(一)

第六章数据的集中程度第1课时平均数(一)l.一名射击运动员一次射击练习的成绩是(单位:环):7,10,9,9,10.这位运动员这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环.2.某班抽测5个学生的视力,结果是:1.2,1.0,1.5,0.8,1.0.则他们的平均视力为___________.3.某班进行速算比赛.比赛成绩如下:得100分的有8人,90分的有15人,80分的有15人,70分的有7人,60分的有3人,50分的有2人.那么这个班速算比赛的平均成绩为___________.4.如果一组数据5,一2,0,6,4,x的平均数为3,那么x的值为( ) A.3 B.4 C.5 D.65.若1,2,3,x的平均数为5,而1,2,3,x,y的平均数为6,则y的值为多少? 6.在一次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若干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1)有多少名运动员参加了这次跳高比赛?(2)求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7.下列数据:30,26,22,18,20,19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8.校园歌手大赛中,七位评委对某位歌手打分如下:9.8,9.5,9.7,9.6,9.5,9.5,9.6,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位选手的平均得分为___________.9.某次考试5名学生A、B、C、D、E的平均得分为85分.若学生A除外,其余学生的平均得分为82分,则学生A的得分是___________分.10.(2008·贵阳)8名学生在一次数学测试中的成绩为80,82,79,69,74,78,x,81,这组成绩的平均数是77,则x的值为( ) A.76 B.75 C.74 D.7311.有1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12,另有2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15,则所有30个数的平均数为( )A 1 2 B.15 C.13.5 D.1412.已知x,y,z,m四个数的平均数是5,则6,0,x一2,y+3,z+10,m一8,5,一2这8个数的平均数是( ) A.2 B.3 C.4 D.513.某瓜农采用大棚栽培技术种植了一亩地的良种西瓜,这亩地产西瓜约600个,在西瓜上市前该瓜农随机摘了10个成熟的西瓜,称重如下:14.游泳池有三个水深不同的区域:浅水区,水深1.2 m;中水区,水深1.6 m;深水区,水深2.0m.游泳池方面为了提醒广大游泳者注意安全,在泳池旁立了一块告示牌:“本游泳池平均水深为1.6 m,请大家注意安全.”通过你所学知识,你认为这块告示牌的计算正确吗?它能否起到安全提示作用?为什么?15.(1)数据1,2,3,4,5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2)数据11,12,13,14,15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3)数据2,4,6,8,10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4)数据4,6,8,10,12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5)猜想:若数据x1,x2,x3…,x n的平均数是,则数据ax1+b,ax2+b,ax3+b,…,ax n+b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参考答案1.9 2.1.1 3.82.4分4.C 5.10 6.(1)27人(2)1.61米7.22.5 8.9.58 9.97 10.D 11.D 12.C13.5千克亩产量约3000千克14.计算正确,但不能起到安全提示作用,因为游泳者知道了平均水深并不能确定适合自己游泳的区域,所以不能安全游泳15.(1)3 (2)13 (3)6 (4)8 (5)a x+6。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平均数

基础·开心园
一、我会选,在正确的方法后画“√”。 1.科技小组有9名同学,分成3个小组做标本,平均每人做多少个标本?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做标本个数 16 21 17
(1)(16+21+17)÷3 ( ) (2)(16+21+17)÷9 ( √ ) (3)(16+21+17)÷3÷9 ( )
基础·开心园
2.
(1)小明的体重一定比小强轻。 ( ) (2)小强的体重一定比小明重。 ( ) (3)小明的体重可能比小强轻。 ( √ )
基础·开心园
二、学校四年级5个班的同学参加植树活动,各班植树的数量如下 表,求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班级 数量/棵
一班 37
二班 32
三班 39
四班 42
五班 35
拓展·训练营
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特征,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数据,所以平 均每分钟投篮的个数可以是7.5。玲玲说得不对。
能力·闯关岛
1.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 第一季度:(120+110+130)÷3=120(箱) 第三季度:(195+190+185)÷3=190(箱) 第三季度多 多190-120=70(箱)
2.分析一下第三季度销售量多的原因。 第三季度天气炎热。
五、我会做。 玲玲说得对吗?为什么?
(37+32+39+42+35)÷5=37(棵)
基础·开心园
三、下面是小飞同学星期一至星期五所花零用钱的情况。
星期
一二三四五
金额/元 2 15 5 3 10
他平均每天要花多少零用钱? (2+15+5+3&种饮料第一季度 销售量统计图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平均数(第1课时)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强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情境创设贴近生活:本节课通过展示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统计数据和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的概念和应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引导思考:本节课设计了丰富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平均数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方面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五、案例亮点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方面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2.新课导入: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探究并总结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
3.实践环节: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展望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作业布置:选取一些有关平均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1课时 平均数(一)教案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第1课时 平均数(一)●学习目标1.理解加权平均数的统计意义.2.会用加权平均数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发展数据分析能力.●学习重点对权及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的理解.●学习难点运用加权平均数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郊县 人数/万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A 15 0.15B 7 0.21C 10 0.18问题:小明同学求得这个市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为:x =0.15+0.21+0.183=0.18(公顷) 你认为小明的解法对不对?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答:不对.因为人均耕地面积是用总面积除以总人数.而不是三个人均面积的平均数. 归纳导入:小明的回答不正确,如何计算人均耕地面积呢?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自学教材第111至112页的内容,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1)加权平均数__一般地,若n 个数x 1,x 2,…,x n 的权分别是w 1,w 2,…,w n ,则x 1w 1+x 2w 2+…+x n w n w 1+w 2+…+w n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__. (2)在“人与自然知识竞赛”中,七年级甲班5名同学的得分如下:9分、8分、9分、8分、9分.则这5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__8.6分__.(3)某人打靶,前3次平均每次中靶9环,后7次平均每次中靶8环,此人10次打靶的平均成绩是__8.3环__.(4)从每公斤10元的水果糖中取出5公斤,每公斤12元的软糖中取出3公斤,每公斤9元的酥糖中取出2公斤,这三种糖混在一起后,这种“杂拌糖”应定价为每公斤__10.4__元.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探究点一 加权平均数的有关概念活动1:教材中问题三个郊县的人数(单位:万)15、7、10在计算人均耕地面积时作用重要不重要?展示点评:这三个人数分别叫0.15公顷、0.21公顷、0.18公顷三个数据的__权__. 上面的平均数0.17称为0.15、0.21、0.18的__加权平均数__.小组讨论: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若n 个数x 1,x 2,…x n 的权分别是w 1,w 2…w n ,则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是多少?反思小结:x =x 1w 2+x 2w 2+…+x n w n w 1+w 2+…+w n,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__重要程度__. 针对训练1.若1,3,x ,5,6五个数的平均数为4,则x 的值为( D )A .3B .4C .4.5D .52.若m 个数的平均数是a ,n 个数的平均数是b ,则这m +n 个数的平均数是__ma +nb m +n__.3.某校几名学生参加今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其中8名男同学的平均成绩为85分,4名女同学的平均成绩为76分,则该校12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__82__.探究点二 加权平均数的运用活动2: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各项的成绩(百分制)如下:应试者 听 说 读 写甲 85 78 85 73乙 73 80 82 83(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展示点评: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得到结论同样的一组数据,如果规定的权变化,则加权平均数随之改变.小组讨论:(1)问和(2)问有什么区别?计算一般平均分时各项成绩的权分别是多少?在权重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计算加权平均数?反思小结:上述问题(1)是利用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平均成绩,其中的每个数据被认为同等重要.问题(2)是根据实际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赋予与其重要程度相应的比重,其中的2,1,3,4分别称为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权.针对训练4.某次考试,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82,除学生甲外,其余4名学生的平均分是80,那么学生甲的得分是( D )A .84B .86C .88D .905.某学校规定: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作业、期中测验、期末测验.小明同学的平时作业、期中测验、期末测验的数学成绩依次是98分、80分、90分.(1)若三项成绩分别按50%、20%、3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这学期小明的数学总评成绩是多少?(2)若三项成绩分别按5:2:3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小明的数学总评成绩是多少? 解:(1)98×50%+80×20%+90×30%=92分答:这学期小明的数学总评成绩是92分.(2)(98×5+80×2+90×3)÷10=92分6.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个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选手 演讲内容 演讲能力 演讲效果A 85 95 95B 95 85 95请决出两人的名次.解:A :85×50%+95×40%+95×10%=90B :95×50%+85×40%×95×10%=91所以B 的名次比A 好.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1.什么是加权平均数?什么是权?解:根据实际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赋予与其重要程度相应的比重,这些比重叫做权,相应的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2.如何求加权平均数?解:x 1w 1+x 2w 2+…+x n w n w 1+w 2+…+w n(注意:加权平均数和平时所求的平均数有区别)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1.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 1次,3出现了x 2次,4出现了x 3次,5出现了x 4次,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__3.5__.2.某人打靶,有a 次打中8环,b 次打中9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__8a +9b a +b__环. 3.如果数据2,3,x ,4的平均数是3,那么x 等于__3__.4.已知1,2,3,a ,b ,c 的平均数是8,那么a ,b ,c 的平均数是__14__.5.在一次英语口试中,已知50分1人、60分2人、70分5人、90分5人、100分1人,其余为84分.已知该班平均成绩为80分,问该班有多少人?答:26人6.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部门经理,现对甲、乙两名应聘者从笔试、面试、实习成绩三个方面表现进行评分,笔试占总成绩20%、面试占30%、实习成绩占50%,各项成绩如表所示: 应聘者 笔试 面试 实习甲 85 83 90乙 80 85 92试判断谁会被公司录取,为什么?答:乙被公司录取.因为乙的评分为87.5,而甲的评分为86.9.作业练习 深化目标上交作业:教材第121至122页练习第1、3、4题;课后作业:见学生用书部分.●教学反思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教学中突出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