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园林艺术第六章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
形体的大小、质感 、方向、色调可 以是变化的因素,同样地,形象特 征的统一、色彩的 统一、方向的统 一、明暗的统一等等也可以帮助我 们对整体的把握
•
⒈形式的统一 ⒉材料的统一 ⒊线条的统一 ⒋花木的多样化的统一 ⒌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
在园林布局中,往往采用下面大, 向上逐渐缩小的方法来取得稳定坚 固感,也常利用材料质地所给人的 不同重量感来获得稳定感,在山体 的设计上,也往往把山石设置在山 麓部分给人以稳定感
•
•
•
八、变化与统一
纷杂的变化会给视觉上带来刺激,但如果 缺少“统一”对整体的掌握,就未免会显得 零乱松散、力度不足;而过分单纯地只求 统一, 又不可避免会出现呆板单调、缺少 生气。
•
9.疏密对比
“密”的关系给人一种紧张感,窒息感和厚 度感。而“疏”的关系给人一种空间感,轻 松感和秩序感。这两种关系相互互动才能 产生和谐的气氛。若画面中仅存在一种情 感,很容易形成过于单调而缺乏变化的作 品。
• •疏密空间对比
•
10.动静对比
动和静是自然界中一切事物所表现的必然 形态,没有动,事物就得不到发展,没有 静,也就没有平衡。
•
1.形象对比
园林中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体和空间 常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在布局中只采用 一种或类似的形状时易取得协调和统一的 效果即调和,相反则取得对比。园林布局 中,形象的对比是多方面的。以短衬长, 长者更长,以低衬高,高者更高,这都是 形象对比的效果。
•
•
2.体量对比
体量相同的物体,放在不同的环境中,给 人的感觉也不同,放在空旷的广场中,人 觉其小,放在小室内,会觉其大,这就是 小中见大,大中见小的道理。园林布局中 常采用若干小的物体来衬托一个大的物体 ,以突出主体,强调重点,如颐和园为衬 托佛香阁的高大突出,在其周围建了许多 的小体量的廊
园林艺术构图的基

园林艺术是多样性、综合性的艺术,但主 要是以造型艺术为主,而构图有组合、联 系、布局的意思。包括平面构图和立体构 图,既包括静态构图也包括动态构图。 在园林绿地中,将各种物质材料和时空因 素组合成具有审美意义的平面图案、立体 空间景观、动态空间景观序列以及最终成 为美好和谐的园林整体环境的创作行为和 过程,称为园林艺术构图。 在这过程中必须遵循艺术法则,包括形式 美法则和意境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
一.多样与统一 最重要的法则,多样统一也称有机统一, 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若干 个组成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 机的组合成一个整体,从各部分看出差异 看出多样性和变化,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看出和谐与秩序。
在园林中的应用:各组成部分它们的体型、 色彩、线条、形式、风格等,要求有一定 程度的相似性和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 觉。十分相似会产生整齐庄严地感觉,但 过分一致又觉得单板、郁闷、单调。 如整齐统一:单纯的,没有明显的差异, 美学特征是庄重、威严、力量,秩序感。
三.均衡与稳定
重力影响,建筑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 与重力作斗争的产物。人们从自然现象中 意识到想要保持均衡与稳定,就要具备像 山那样上小下大,像人一样左右对称。 以静态均衡来讲,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 是对称形式,一种是不对称形式。 除静态以外,有很多现象是依靠运动来求 得平衡,一旦运动终止,平衡的条件将随 之消失——动态均衡。
运用尺寸规律进行设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单位尺寸引进法 2人的习惯尺寸法 3横度尺设计法 4尺寸与环境的相对关系
六 主体与从属
位置:主景升高,主轴线交点上,空间构 图中心 植物配置:主体树体高大,配景树以矮灌 木为主 建筑:主体升高,绿化陪衬
二.对比与调和
【设计集锦】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设计集锦】园林艺术构图法则园林构图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是综合的造型艺术,既受自然条件制约,又受地域文化影响。
Tips:•比例与尺度在园林中的作用•协调主从关系及次要景物关系•实现园林构图统一的各种手法变化与统一A. 形式的统一B. 材料的统一C. 线条的统一D.花木多样化的统一E.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对比与调和对比与调和,是事物存在的两种矛盾状态,它们体现出事物存在的差异性。
“调和”是在异中求“同”,“对比”是在异中求“异”。
“调和”是把两个相当的东西并在一起,使人感到融合、协调,在变化中求得一致;“对比”则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使人感到鲜明、醒目,富于层次美。
对比手法包括形象、体量、方向、空间开闭、明暗、虚实、疏密、色彩、质感等方面。
A. 形象对比B.体量对比C.方向对比D.空间开闭对比E.明暗对比F.虚实对比G.疏密对比H.色彩对比I. 质感对比节奏与韵律A.简单韵律:同种因素等距反复出现B.交替韵律:两种以上因素等距反复出现C.起伏韵律:一种或数种因素在形象上有规律的起伏、曲折变化D.拟态韵律:既有共同因素、又有不同因素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E.交错韵律: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纵横穿插或交错变化,但变化是按纵横或多方向进行。
比例与尺度比例指景物本身的比例子,尺度是景物的整体或局部大小与人体高矮、人体活动空间大小的度量关系,也是人们常见的某些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
比例只能表明各种要素间的相对关系,不涉及对比要素的真实尺寸。
比例寄于良好尺度中,景物恰当的尺度要有良好的比例体现。
美应当要“恰到好处”。
正确的比例尺度应和功能审美要求相一致,并和环境协调。
均衡与稳定均衡分为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质感均衡。
A. 对称均衡B.不对称均衡C.质感均衡均衡与稳定是景观整体感营造的关键所在。
比拟与联想A.模拟自然山水B. 利用植物的特性、姿态、形象、色彩等,赋予人性比拟形象物。
C. 利用园林建筑小品、雕塑造型等,创造比拟形象。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 第六章 园林形式构图原理

用基坐把主景抬高,在竖向上突出主景;
2、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焦点; 3、运用动势向心 4、面向朝阳
上述几种突出主景的方法往往不是单独处理,常常是 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此外,还有色彩、体量、形态、质地等也都具有强调 主景的作用。
凡尔赛宫拉通娜泉池及壮观的中轴
东北农业大学校园
构图重心
可借山峰、宝塔、大树等。
(4)俯借:是指俯视可借看的景物。
(5)应时而借:是指利用一年四季的自然季相变化景色
和朝夕景象而言。就植物四季变化而言, 有春借桃柳、夏借塘荷、秋借红叶、冬借冰雪。
(6)映借(镜借):是在室中设镜,通过大面积
的镜面将室外景色借进室内。 此外,平静的水面也可映出一份天地来。
第一步:首先确定思想主题。 第二步:考虑园林的主景。主景是核心,是重点,要有艺术
感染力,要体现园林的主题; 第三步:位置安排。一般全园的主景常设在全园的平面构图
中心和立面构图中心。平面与立面构图中心可以 合二为一,也可以分开。 第四部:考虑配景。配景起衬托主景的作用,处于从属地位 。
突出主景的方法:
• 规则式园林主景常设在几何重心(有对称性); • 自然式园林则把主景设在自然重心(不对称,但
均衡)上。
英国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法国
三、对比与谐调
• 对比: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在同一性质上彼此的 个性强而共性弱;
• 谐调: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在同一性质上彼此的 个性弱而共性强。
• 对比是为了取得变化,谐调是为了达到统一;
园林形式构图中对比与谐调运用主要方法:
1、形 状对比7、色 彩对比源自2、体 量对比对比与 谐调
3、方 向对比
4、开 合对比
6、虚 实对比
园林布置的艺术规律

园林布置的艺术规律园林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必须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才能产生园林的美感。
统一和变化,均衡和稳定,比例和尺度,比拟和联想,空间的组织。
○自然界以其形式美取胜而影响人们的审美感受,各种景物都是有外形式和内形式组成的,外形式由景物的材料、质地、线条、体态、光泽、色彩和声响等因素;内形式是上述因素按不同规律而组织起来的结构形式或结构特征所构成。
○形式美具有变移性、相对性和差异性。
一. 形式美的表现形态从形式美的外形式方面加以描述,其表现形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线条美线条是构成景物外观基本因素广阔、宁静阻断停顿流动延续上升、挺拔升落、速度滑动、危机弧线—丰满抛物线—动势波浪线—起伏悬链线—稳定双曲线—和谐蛇形—自由螺旋线—飞舞、欢快回纹线—上升、流动放射线—扩张1.图形美图形是由各种线条围合而成那个大平面形,一般分规则式和自然式规则式图形特征是稳定、有序、有明显规律变化、有一定轴线不规则式图形表达人们对自然向往,特征是自然,流动1.形体美体形美体形是由多种界面组成的实体,给人以更深的印象风景园林中饱含着绚丽多彩的体型美要素,表现于山石、水景、建筑、雕塑、植物造型等1.光影色彩美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通过光反射,色彩能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感应产生。
2.朦胧美产生于自然界,如雾中景、雨中花、云间佛光、烟云细柳,给游人以留有较大虚幻空间和思维余地,常利用烟雨条件或半隐半现的手法给人以朦胧隐约的美感。
二. 园林布置的艺术规律(一)统一和变化统一就是把许多复杂事物以一个共同点贯穿全部整体,使零散变整体,有变化有要统一是所有艺术作品表现或形式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统一中求变化的手法:对比和调和、韵律和节奏的手法等。
1.对比和调和对比:把两种性质极端不同的形体组合成图画,显示出强烈冲击性而产生美感。
调和:把性质相同或类似的造型放在一起。
形体组合的方式:同质要素的结合(基本简单统一,一般化)类似要素的结合(易产生变化的美)大王椰子散尾葵异质要素的结合(如无计划安排,会散乱)乔木灌木对比,使两种部同的形体各自的特性得到强化,园林构成要素之间存在对比。
第六章 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二)材料的统一
园林中非生物性的布景材料,以及由这些材料形成的 景物,也要求统一。
在园林造景中,运用尺度规律进行设计的方法有以 下几种: 单位尺度引进法 即应用某种为人所熟悉的景物作为尺度标准, 来确定群体景物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合乎尺度规 律的园林景观。如在苏州留园中,为了突出冠云峰 的高度,在其旁边及后面布置了人们熟知的亭子和 楼阁作为陪衬和对比,来显示其“冠云”之高。
(一)空间对比 (二)虚实对比 (三)疏密对比 (四)形状的对比 (五)方向的对比 (六)大小的对比 (七)色彩的对比 (八)质感的对比 (九)布局的对比
(一)空间对比 苏州留园出人口的处理,是空间对比的一个佳例。留园 的人口既曲折又狭长,且十分封闭,但由于处理得巧妙,充 分利用其狭长、曲折、忽明忽暗等特点,应用对比的手法, 使其与园内主要空间构成强烈的反差,使游人经过封闭、曲 折、狭长的空间后,到达园内中心水池,感到空间的豁然开 朗。同时,由于人园门以后,内厅的暗与天井的亮的对比, 小院天井与曲廊的明与暗的对比,还有园门后游览路线西一 北一西北-西一北一西……不断的方向变化,加上大天井、 小曲廊、小天井、小院、内院……之间空间大小的变化,使 游人处于明暗对比、方向对比、空间大小的对比变化之中, 从而没有沉闷、单调的感觉。相反,通过对比的原理,最终 进入主空间时,顿觉留园中心水池的主空间明朗而宽阔。
如两种近似的体形重复出现,可以使变化更为 丰富并有协调感。如方形与长方形的变化,圆形与 椭圆形的变化都是近似协调。
园林景观设计之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的变化。
• A、形象对比:园林中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体和空间常具有各种不同的
形状,在布局中只采用一种或类似的形状时易取得协调和统一的效果即调和,
相反则取得对比。园林布局中,形象的对比是多方面的。以短衬长,长者更 长,以低衬高,高者更高,这都是形象对比的效果。
• B、体量对比:体量相同的物体,放在不同的环境中,给人的感觉也不同,
• (4)命名题咏产生联想。好的题名题咏不仅可以对景起画龙
点睛的作用,而且含义深、韵味浓、意境高,能使游人产生诗
情画意的联想。如平湖秋月,曲院风荷,荷风四面亭,看松读 画轩等。 • (5)利用植物拟人化产生比拟联想。运用植物的拟人化特性 美、姿态美给人以不同的感染而产生比拟联想,如松、竹、梅
为“岁寒三友”,象征不畏严寒、坚强不屈、气节高尚,梅、
兰、竹、菊为“四君子”,枫——晚秋更红,荷——出淤泥而 不染等。
对称均衡
对称均衡
不对称均衡
稳定
六、比拟与联想(寓情于景、寓意于景)
• • (1)以小见大、以少代多,产生联想 摹拟自然山水,创造小中见大,咫尺山林的意境使人有真山真水的感受,但这种摹 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且常常不是全部自然山水的摹拟,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局部 的摹拟。 (2)运用建筑雕塑产生联想 这些造型常与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神话小说、动植物形象相联系,使人产生艺术联 想。如卡通式的小屋、蘑菇亭、月洞门、名人塑像、仿竹仿木坐凳、各种雕塑等。 • (3)利用文物古籍产生联想 参观神化传说或历史故事的遗址或模拟遗址时,自然会联想到当时的情景,给人以 多方面的教益。如杭州岳坟、灵隐寺、武昌的黄鹤楼、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等。
花架的支柱便是简单韵律
交替韵律
起伏韵律
拟态韵律
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1、对比 在造型艺术中,把两个完全对立的事物做比较,叫
做对比。对比是造型艺术构图中最基本的手法,在 园林绿地中采用对比处理,可使景色生动、活泼、 突出主题。 对比的手法:形象对比、体量对比、方向对比、开 合对比、明暗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材料质 感对比等。
第二节 多样统一规律在园林中的运用
第一节 比例与尺度
第一节 比例与尺度
一、比例
1、概念 比例是一个数学关系。 但也是一个美学概念。 黄金分割也不能看做是永恒的形式美的限定。更不
能将艺术纳入纯数学的推导。事实上,除了黄金分 割以外的比例也有是美的。如火车的长宽比不符合 黄金分割,但它的造型不可否认是美的。因此,美 除了数的比例关系以外,还是一个感觉和经验上的 审美概念。
第二节 多样统一规律在园林中的运用
形象对比 长宽、高低、大小的不同形象的对比。 建筑与植物的形象对比。 山石、植物等。
第二节 多样统一规律在园林中的运用
体量对比 体量大小不同的比较 体量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的比较。
第二节 多样统一规律在园林中的运用
方向对比 景物立面造型的处理,横向、纵向、纵 横交错的处理。
第一节 比例与尺度
二、尺度
1、概念 尺度是指人与物的对比关系。是以人为标尺,对比
使用空间的度量关系。比例只表明各种对比要素之 间的相对数比关系,不涉及对比要素的真实大小。 以人为标尺的比例关系就是“尺度”
第一节 比例与尺度
第一节 比例与尺度
二、尺度
2、尺度在园林中的应用 1)以人的身高为度量。园林中的栏杆、踏步、围
为基本模度,利用划分、拼接、组合等手法,按照 整倍数关系来形成空间场所。 环境的尺度对比:小中见大、大中见小等 常用尺度:按照人体工程学、行为心理学的理论规 律,形成的常用尺度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韵律与节奏的关系
相同之处:是它们都能使人产生对音响的美感。 不同之处:韵律是一种有规律的变化,重复是 产生韵律的前提,简单有力,刚柔并济,而节 奏变化复杂,通过强烈的节奏,能使人产生高 山流水的意境。 节律是节奏与韵律所引起美感的总称。
在园林中的节律。如:行道树、花带、台阶、 磴道、柱廊、围栏等都具有简单的节律感。复 杂一些的如地形地貌、林冠线、林缘线、水岸 线、园路等的高低起伏和弯环曲折变化,还有 静水中的涟漪,飞瀑的轰鸣,溪流的低语,空 间的开合收放和相互渗透和空间流动,景观的 疏密虚实与藏露隐显等都能使人产生一种有声 与无声交织在一起的节律感。
线条、形式、风格等,要求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形和一致性, 给人以统一的感觉(十分相似的园林组成部分即产生整齐 庄严肃穆的感觉,但过分一致又觉呆板郁闷单调。)
一、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合理布局
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功能要求和景观要求, 把各种内容和各种景物,因地制宜和因情制宜 合理布局,是实现多样统一的前提。
A、单位尺度引进法 即应用人所熟悉的景物作为尺度标准,来确定 群体景物的相关关系,从而得到合乎尺度规律 的园林景观。如:苏州留园中的“冠云峰”。
B、人们的习惯尺度法 是指以人体各部分尺寸及其活动习惯尺寸规律 为准,来确定风景空间及各景物的具体尺度。 如:亭子、花架、凳子、房屋等。
第六章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第一节 比例与尺度 (一)比例:是研究物体(长宽高)三者之间 的关系,使客观景象和人们的心理经验形成一 定的比例关系,使人得到美,就合乎比例了。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明了“外中比”即 “黄金分割”1:0.618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符合“黄金分割”比例: 如,人身高各线之比,五角星等。在国外被过 多的应用,如建筑,园林等。
8、质感对比
在园林绿地中,可利用植物、建筑、道路、广 场、山石水体等不同的材料质感,造成对比, 增强效果。 利用材料质感的对比,可造成雄厚、轻巧、庄 严、活泼等不同的艺术效果。 不同材料质地给人不同的感觉,如粗面的石材、 混凝土、粗木、建筑等给人感觉稳重,而细致 光滑的石材、细木等给人感觉轻松。
单调 丰富
三、建立次要景物之间良好的协调关系
在众多的次要景物之间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 是构图达到统一的重要手段。各次要景物之间 应有一定的相关性,成为整体构图中不可缺少 的成员。
四、调和与对比
构图中的各种景物之间的比较,差异小的景物 组合在一起,即调和;差异大的景物组合在一 起,即对比。
(一)调和
5、明暗的对比
由于光线的强弱造成空间明暗的对比,加强了 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变化。“明”给人以开朗 活跃的感受,“暗”给人以幽深与沉静的感受。 一般来说明暗对比强烈的空间景物易使人振奋, 明暗对比弱的空间景物易使人宁谧。游人从暗 处看明处,景物愈显瑰丽灿烂,从明处看暗处 则景物愈显深邃。
6、虚实对比
1、形象对比
有长宽、高低、大小、粗细、方圆等不同的形 象对比。通过对比使长者愈显其长,高者愈显 其高,大者愈显其大,反之亦然。如:天安门 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颐和园中的主题建 筑佛香阁;留园的冠云峰等等。
2、体量对比
把体量大小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则大者愈显其大,小者愈显其小。 把两个体量相同的物体分别放在两个大小不同 的空间内进行比较,能给人不同的量感。如: 两块体量相同的峰石,一块置于开阔的草坪上, 一块置于闭合的天井里,则前者会感其小,而 后者会感其大。这就是“大中见小和小中见大” 的道理。
六、节律
(一)韵律与节奏 韵律:原是指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在诗歌中 音的高低、轻重以及长短的组合,匀称的间歇 或停顿,一定地位上相同音色的反复出现以及 句末或行末用同韵同调的音相合时,构成韵律。 节奏:是音乐术语,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 节奏,其中节拍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 定的规律,
1、对称均衡
也叫静态均衡:在主轴两边景物以相等的距离、 体量、形态组成均衡,如规则式园林中各要素。 静态均衡在人们心理上产生理性的严谨、条理 性和稳定感,一般用来陪衬主题。
2、不对称平衡(拟对称平衡or动态平衡)
主轴不在中线上,or两边的景物在形体、大小、 及与主轴的距离不相等,但两景物又处于动态 的均衡之中。 动态均衡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偏差性的自由灵 活,它予人以轻松活泼的美感,充满着动势。
(二)韵律与节奏是风景连续Fra bibliotek图中达到 和谐统一的必要手段
1、连续韵律 A.图案相同,距离相等重复出现的。 B.图案形状不同,但图案大小近似,距离相等重 复出现的。 2、渐变韵律:连续出现重复的组成部分,在某 一方面作有规律的逐渐加大或变小,逐渐加宽或 变窄,逐渐加长或变短的韵律特征。 3、交错韵律: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要素按一定规 律相互交错变化。
虚予人以轻松,实予人以厚重。在园林中,山 是实,水是虚;建筑是实,庭院是虚;建筑四 壁是实,内部空间是虚;墙是实,门窗是虚; 岸上的景物是实,水中的倒影是虚。虚实之间 互相穿插而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使园林 的景观变化万千,玲珑生动。
7、色彩对比
色彩的对比包括色相和色度的对比。 园林中色彩要有主有次,有统一也应有变化。 园林各种要素之间都有色彩对比,植物,建筑, 山石,道路广场的铺装,雕塑等等。 特别应注意色彩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牡丹 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在黑绿色松柏林的前面 一株新绿的杨树,特别显出浓淡的对比。
调和和对比的区别就在于差异的大小,前者是 量变,后者是质变,因而成了矛盾的对立面, 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因而在园 林艺术构图中,如果只有调和,没有对比,则 构图欠生动;如果过分强调对比而忽略了调和, 又难以达到谧静安逸的效果。
五、渐变
渐变是按一定顺序发生、发展的、连续的、逐 渐的变化。通过渐变的形式,把两个对立因素 统一在同一构图之中。这种构图方式给人以既 含蓄又富于变幻的情思。
3、方向对比
在规划设计中的主副轴线形成平面上方向的对 比;山与水形成立面上方向的对比。
4、空间开合收放的对比
颐和园中的苏州河的河道由东向西,随万寿山 后山脚曲折蜿蜒,河道时窄时宽,两岸古树参 天,影响到空间时开时合,时收时放,交替向 前,通向昆明湖。 合者,空间幽静深邃(使人沉静) ;开者, 空间宽敞明朗(使人兴奋)。
C、尺度与环境的相对关系 一件雕塑在展室内显得气魄非凡,移到大草坪、 广场中则感到分量不足,尺度欠佳;相反一座 大假山在大水边奇美无比,而放到小庭院则必 然感到尺度过大,拥挤不堪。这都是环境因素 的相对关系在起作用,也就是说景物与环境尺 度要协调和统一。
第二节 多样统一规律在园林构图中的应用
多样统一:把众多的事物,通过某种关系联系在 一起,获得了和谐的效果,这就是多样统一,即 有机的统一,or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一件艺术品缺乏多样性和变化,就产生单调感; 同样缺乏和谐和秩序,作品就产生杂乱无章的效 果。在园林中的指:园林中各要素,他们的体形、色彩、
就整个园林而言,主景是全园的重点和核心, 他是园林空间构图的中心,是主体或主题所在, 是全园视线的控制点,也是精华所在,具有压 倒群芳的气势,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配景起 陪衬主题的作用,使主景突出,主配相得益彰。
如:西湖:以西湖为主题,西湖中的孤山、小瀛洲、阮 公墩、湖心亭及苏白二堤为配体。如果没有配景就会显 得单调;相反西湖的风景就有了高低、层次和深度,景 观就丰富多了。
二、调整好主从关系
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这句话正 好说明主配关系。在传统画论中,既强调主景突 出,又重视配景的烘托。如元代汤垕《画论》所 说“画有宾主,不可使宾胜于主”等等。重视主 景突出,具有压倒一切之势。 “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山盘互,主峰乃厚” 强调配景对主景所起的作用,主景须配景来扶持。 “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这些论点都说 明了主景突出,客景烘托的主配关系。
调和的景物是温和的、统一的,在园林上主要 通过布局形式,造园材料等方面的统一、协调。 如:把美学形状相同或相似的景物配置在一起。
图片
(二)对比
对比:要素之间显著的差异,使彼此不同特色 更加明显。提供给观赏者一种新鲜、兴奋的景 象。 所有的长宽、高低、大小、形象、光影、明暗、 浓淡、深浅、虚实、疏密、动静、曲直、刚柔、 方向等等的量感到质感,都是从对比中得来的。
尺度:是指人与物的对比关系。 比例只能表明各种对比要素之间的相对数比关 系,不涉及对比要素的真实尺寸,仿佛照片的 放大和缩小一样,缺乏真实的尺度感。
功能、审美、环境等特点决定园林涉及的尺度。 但如果视觉尺寸小于或大于真实的尺寸就会产 生特殊的感受。
在园林造景中,引进尺度的方法有
比例在园林上的应用 如:建筑(广场)的体量,长宽;雕塑的高低 及与周边景物的对比;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对比 及局部景物与整体的对比。他们之间有一定的 比例关系(但并不全是黄金分割)。 园林中的比例就是让景物与景物及景物与整体 之间合乎人们的心理经验(感受),不一定是 黄金分割。
(二)尺度
9、疏密对比
宽处可容走马,密处难以藏针。如:群林的林 缘变化是由疏到密和由密到疏和疏密相间,给 景物增加韵律感。
10、动静对比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动静对比在园林中表现在各个方面,动是绝对 的,静是相对的。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木本身 的千姿百态就蕴藏着一种动态美。亭、台、楼、 阁等园林建筑原本是静止的,但它的飞檐翘角 在静穆中有飞动之势,静态中有动势之美。还 有动势对比(拟对称均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