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名言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墨子名言选粹★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力,形之所以奋也。
圆,一中同长也。
孟子闻过则喜,闻善则拜①。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自《孟子·离娄上》。
大人①者,不失其赤子之心②者也。
出自《孟子·离娄下》。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①而已矣。
出自《孟子·告子上》。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芮(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
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哉?诚全归之。
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龠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纆约而不可解也。
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
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乎,大迷。
是谓妙要。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恒德不离。
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诸子百家最精华30句鉴赏+注释

诸子百家最精华30句鉴赏+注释1.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家语∙始诛》【鉴赏】君子重内心修养,不为外物所役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常保持一颗平常心,成熟地应对着繁复的社会人生。
正如后来人们所推崇的魏晋风度那样喜怒不形于色。
只有经历了生活的大风大浪之后,人才能达到此种精神境界。
2. 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注释】益:增加。
【鉴赏】真正的上人君子,富贵不能给他增加什么,贫贱也不能减少什么。
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他们追求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伟大理想,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 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
——《孔子家语∙五仪解》【注释】君子喜欢促成别人的善行,而不怂恿别人的恶行。
【鉴赏】大千世界,善善恶恶,谁也不能逃出善恶这一最基本的衡量是非的标准。
只有一心向善才能义正言辞地拒绝恶的侵入。
4.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鉴赏】树想要静静挺立,风却吹个不停,子女想要孝敬父母时,父母却早早死去了。
这种人间憾事,谁也无法挽回。
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 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孔子家语∙三恕》【注释】夸夸其谈的人华而不实,喜欢表现办事能力的人常常自吹自擂。
【鉴赏】夸夸其谈的人显露于外的恰恰是他的无知,自吹自擂的人也正反映了自己的浅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必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6.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韩非子∙孤愤》【注释】事情因为保密而获成功,说话由于泄密而遭失败。
【鉴赏】止语积福德,你炫耀什么,就容易失去什么!止语之妙,唯有修行才能感知!管好自己的嘴巴,也是成熟的标志。
7. 审于是非之实,察于治乱之情也。
——《韩非子∙奸劫弑臣》【注释】审:明察。
对于是非治乱的实际情况,应该明察详审。
【鉴赏】历史上昏庸无能的君主易被蒙蔽欺骗,缺乏调查研究,听信臣下虚妄之词,不辨是非,混淆黑白。
诸子百家五十句名言

诸子百家五十句名言诸子百家五十句名言1、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2、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
——苏轼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5、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6、虽天才隽朗,而实须坟诰以广知。
——葛洪7、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
——葛洪8、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王符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11、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陶宗仪12、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李诩13、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
——《格言联璧》14、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清诗铎趁早歌》15、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16、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17、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塞内加1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
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保罗19、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雪莱20、不要慨叹生活的痛苦!慨叹是弱者。
——高尔基21、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22、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
——查尔斯史考伯23、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
——朱舜水24、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颜之推25、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泰戈尔26、格天功业有本源,谁谓读书记名姓?——归庄27、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张维屏28、当以读书通世事。
——倪元璐2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30、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31、书,我的良师益友,它给我知识、力量,它指导我怎样去生活和斗争。
——吴运铎32、读书是我惟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
诸子百家最经典的100句话

诸子百家最经典的100句话孔子,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1.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2.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孟子,战国时期邹城人。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6.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0.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1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1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3.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15.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庄子,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诸子百家精华语句

诸子百家精华语句【儒家】1、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
——《新序∙杂事篇》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2、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新序∙杂事篇》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缺点。
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孔子家语∙三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必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6、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孔子家语∙贤君》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家语∙六本》治病的好药通常味道很苦,忠心规劝的话听起来却令人不快。
8、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择方,仕必择君。
——《孔子家语∙六本》纷繁尘世,只有用清醒的头脑加以选择,才不至于身陷困境。
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就需要我们做事应当未雨绸缪,而不能临渴掘井。
10、过而能改,其进矣乎。
——《孔子家语∙辩乐解》犯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而不觉,犯错之后能够改正,就是进步的表现。
11、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篇》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而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以有限随无穷,只能不断地学习。
1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篇》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人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篇》人当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追求伟大的成功。
这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一个道理。
诸子百家留下的经典语句如璀璨的明珠的句子

诸子百家经典名句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解语:为政之要,就是正身正心。
一个“正”字讲明了德的核心。
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企业高管、孩子家长,在日常行事中,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只要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一方、带好队伍,教育子女。
这个“正”就好比“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源正则流清也。
2、近者悦,远者来。
《论语·子路》解语:使近处的人高兴,时远处的人归附。
这句话可以说是企业价值的最高体现。
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能使身边的员工受益,是员工所乐见的;企业不忘社会责任,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信誉,是大众所乐见的。
这一近一远,恰恰体现了受人尊重的企业的社会效应。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解语:君子与人和谐而不盲从附和,小人盲从附和而不与人和谐。
为人处世中,讲究和为贵,和而不同正是君子的体现。
在国家关系和人际关系中,以“和而不同”的心态与人合作,这是一种包容、尊重。
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解语:想要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大事就不能成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口吃不成胖子。
譬如学习之道,必须脚踏实地,从解答一个个难题入手;又如辅导孩子,不要天天琢磨着让孩子的先天禀赋一下子都发挥出来,凡事须慢慢来。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解语:做好事多了,就会有很多人帮你;做坏事多了,就有没有人帮你。
这个就是“道”的体现。
有人经常说,道太虚了。
其实道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关键时刻便会显现出来,“多助”的便是顺应了道,“寡助”的便是违背了道。
6、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解语:“反求诸己”就是说凡事多问问自己,正如曾子的“每日三省吾身”,从自己身上分析原因,寻找原因,不怨天尤人,看看自己的行为符不符合“道”的要求。
多从自身找原因、找差距,成功自然就会降临。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原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原1.孔子曰:“道听途说不如见闻。
”2.孟子曰:“人生而知之者寥寥无几。
”3.荀子曰:“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墨子曰:“兼爱非攻,非攻则守。
”5.韩非子曰:“法者,治国之纲纪也。
”6.老子曰:“不知足者常不足。
”7.庄子曰:“蝴蝶梦与人间梦,不同之处在于蝴蝶醒后忘之,人间醒后知有梦。
”8.荀子曰:“人非贪天下之富,亦贪天下之名。
”9.墨子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10.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
”11.韩非子曰:“君子富而不厚,仁而不多,知而不博。
”12.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孟子曰:“人皆知有利之求,而少知有德之求。
”14.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5.荀子曰:“非有道而有变者,天地之间未尝无变也。
”16.墨子曰:“百姓贫者,百姓之罪也。
”17.庄子曰:“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18.韩非子曰:“贤者不明,明者不贤。
”19.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20.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而莫之忍也。
”21.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22.庄子曰:“人生得一知已足矣。
”23.墨子曰:“兼爱,宜人。
”24.韩非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王之治也。
”25.荀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经典的诸子百家名言大全

经典的诸子百家名言大全1.经典的诸子百家名言大全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汉刘向《新序.杂事篇》简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拿自己的长处去笑话别人的短处,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吗?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简评:孝敬父母,不是一时兴起,心血来潮的事情,应该时时刻刻记在心里,父母渐渐变老,时日不多,不要因为没有及时尽孝,而让人生留下遗憾。
3、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孔子家语》简评:现在很多人都不懂得这个道理,不懂得关爱别人,却抱怨别人不关爱她;自己不懂得感恩,挑三拣四,讨厌这个讨厌那个,却还嫌别人对她疏远。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简评: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只有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5、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
——《盐铁论.本议》简评:写文章如果过分注重文饰与修辞,内容就会受到掩蔽而显得软弱无力。
做事情如果太注重细枝末节,太注重形式,往往就会丢掉根本性的东西。
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新书.过秦论》简评:前人犯过的错误,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如果还犯同样的错误,那就只能算是愚蠢的表现了。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简评:福中有祸,祸中有福。
遇到顺境,不必得意忘形,狂妄自大;遇到逆境,也不会心灰意冷,悲伤失望。
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简评:做什么事情,都要懂得适可而止。
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拿有限求无限,不是自寻烦恼吗?9、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仁本》简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凡事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10、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兵法》简评:不拼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很多时候,人的成功都是被逼出来的。
11、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墨子》简评:钓鱼的人躬身猫腰,并不是因为对鱼表示恭敬;拿小虫作为诱饵给老鼠,也不是因为喜爱老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子百家名言墨子名言选粹★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
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力,形之所以奋也。
圆,一中同长也。
孟子闻过则喜,闻善则拜①。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自《孟子·离娄上》。
大人①者,不失其赤子之心②者也。
出自《孟子·离娄下》。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①而已矣。
出自《孟子·告子上》。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芮(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
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哉?诚全归之。
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龠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纆约而不可解也。
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
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乎,大迷。
是谓妙要。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恒德不离。
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恒德乃足。
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恒德不忒。
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
夫大制无割。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
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热或吹,或强或挫,或培或堕。
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以上《道经》不出于户,以知天下。
不窥于牖,以知天道。
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尠。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
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
圣人之在天下也,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注其耳目焉,圣人皆咳之。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
人多智能,而奇物滋起。
法物滋章,而盗贼多有。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邦缺缺。
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兼(廉)而不刿,直而不绁,光而不眺(耀)。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
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
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者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其安也易持,其未兆也易谋,其脆也易判,其微也易散。
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也。
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
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而败之。
故曰: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
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
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
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天下皆乐推而弗厌也,不以其无争欤?故天下莫能与争。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
夫言有宗,事有君。
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贵矣。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知不知,尚矣。
不知知,病矣。
是以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民之不畏畏(威),则大畏(威)将至矣。
毋狎其所居,毋厌其所生。
夫唯弗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而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
故去彼而取此。
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栝(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单(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弗召而自来,单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惟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
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
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是以圣人云:受邦之訽(诟),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
正言若反。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右契而不以责于人。
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荀子名言(1)锲而不舍(《荀子·劝学》)(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4)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9)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爱国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明志1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1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持节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自强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41.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荀子•修身》诚信52.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54.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55.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63章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59.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60.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61.一诺千金。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知耻62.记己有耻。
——《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离娄上》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66.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改过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72.改过不吝。
——《尚书•仲虺(huǐ)之诰》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伊训》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厚仁8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8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87.仁者寿。
——《论语•雍也》88.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90.宽则得众。
——《论语•阳货》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9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9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9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战国策•魏策》贵和9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系辞上》10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左传•隐公六年》101.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103.君子和而不流。
(流:盲从)——《礼记•中庸》10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下》10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10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