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小论文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与发展

(完整word版)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与发展

目录摘要 (1)前言 (2)第一章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过程 (3)1.1 锂离子电池的由来 (3)1。

2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简史 (3)1。

3 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技术、生产和消费状况 (4)1.3.1 我国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和生产技术水平 (4)1.3。

2 我国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情况和主要生产厂家 (4)1.3。

3 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的策略及应避免的问题 (4)第二章锂离子电池的应用 (6)2.1电子产品方面的应用 (6)2。

2 交通工具方面的应用 (7)2.2.1 电动自行车 (7)2.2。

2 电动汽车 (8)2.3 在国防军事方面的应用 (8)2。

4 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应用 (9)2.5 在储能方面的应用 (9)2.6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10)第三章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 (11)3。

1 碳负极材料 (11)3。

2 非石墨类材料 (12)3。

3 其它负极材料 (13)3。

4 正极材料 (13)3。

5 隔膜和电解液材料 (14)第四章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 (15)4.1 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的拓展 (15)4.2 锂离子电池市场发展及未来预期 (15)参考文献 (17)致谢 (19)本论文简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简史,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情况,侧重于阐述了锂离子电池的各种应用领域,并对锂离子电池的实用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等做了简单的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前景,锂离子电池在以后的发展中有望成为备用电源和动力电源的主体。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发展应用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是20世纪开发成功的新型高能电池.锂电池一般指锂一次电池和锂二次电池.这种电池的负极是金属锂,正极用MnO2,SOCl2,SO2,(CF x)m等。

其中锂一次电池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进入实用化。

因其具有比能量高、电池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贮存寿命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小型电器中,如移动电话、便携式计算机、摄像机、照相机等,部分代替了传统电池。

锂离子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论文

现代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20世纪,能源的主要攻击来源是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不仅用于热力发电,而且也可以用快速交通领域。

2008年的石油危机以及全球的气候变化,打破了人们对石油依赖的现状,从而确定了新的的技术发展方向,促使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可替代能源转化为电能。

另一项需要同为发展的技术是把能源以便携的的方式进行储存。

便携式储能可以满足储能可以满足世界各国人们日益增长的通过高速通信和交通进行练习和交往的需求。

由高能量密度电池组成的便携式能源不仅让个人通信、娱乐和计算机设备变得可能,而且可以应用在医学植入装置(如起搏器)中。

近年来,这种便携式能源以对电池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产生影响。

因此,电池科技的发展是将化石燃料转向可替代能源的关键环节,尤其是新兴的纳米技术使得制备更高能量的密度的电池和更长寿命的充电电池成为可能。

正是基于对高能量密度存储设备的要求,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锂离子电池进入更深一步的实验。

[1]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材料、工程及应用(美)K.E.Aifantis (美)S.A.Hackney (英)R.V.Kumar 编著赵铭姝宋晓平郑青阳翻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精编范文】锂电池的论文-word范文模板(16页)

【精编范文】锂电池的论文-word范文模板(16页)

【精编范文】锂电池的论文-word范文模板(16页)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锂电池的论文篇一:锂电池论文锂离子电池的原理与应用王明浩(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X级装饰1班)摘要简要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原理,应用及前景,侧重于基本原理以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关键字锂离子电池电池应用锂电池的产生自从1958年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位研究生提出了锂,钠等活泼金属做电池负极的设想后,人类开始了对锂电池的研究.而从1971年日本松下公司的福田雅太郎发明锂氟化碳电池并使锂电池实现应用化商品化开始,锂电池便以其比能量[1]高,电池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储存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宇军事和民用小型电器中,如移动电话,便携式计算机,摄像机,照相机等.锂电池的简单介绍锂电池是一类以金属锂或含锂物质作负极的化学电源的总称.由于锂的标准电极电位负值较大(相对标准氢电极电位为-3.05V)而且理论比容量[2]高达3.88Ah/g.因此,与常规电池相比,具有电压高(3V左右),比能量大(200-450Wh/kg),可反复充放电(5000次以上),无记忆效应,无污染,工作环境宽等特点.已实用化的锂电池有Li-MnO2,Li—I2,Li-CuO,Li-SOCl2,Li-(CFx)n,Li-SO2,Li-Ag2CrO4等.而当这里的锂电极用碳代替时,便成了最新式的锂离子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0年日本Nagoura等人研制成以石油焦为负极,以LiCoO2为正极的锂离子电池:LiC6|LiClO4-PC+EC|LiCoO2. 同年.Moli和sony两大电池公司宣称将推出以碳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1991年,日本索尼能源技术公司与电池部联合开发了一种以聚糖醇热解碳(PFA)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1993年,美国Bellcore(贝尔电讯公司)首先报道了采用PVDF工艺制造成聚合物锂离子电池(PLIB)。

南昌大学锂电池方向论文

南昌大学锂电池方向论文

南昌大学锂电池方向论文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电子领域应用广泛,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多为无机化合物,具有资源依赖性强、环境破坏力大、回收再利用困难等缺点。

区别于无机电极材料,有机材料具有来源丰富、环境友好、回收利用方便以及结构多样性、灵活性和可加工性等独特的优势,是新一代“绿色电源”的新兴研究对象。

有机电极材料具有导电性低、氧化还原位点有限、易溶于有机电解液等一系列缺点,严重影响了电池器件的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循环寿命等。

针对有机电极材料的以上问题,我们尝试开展了以下工作:1、形貌调控和表面改性是改变聚合物性质特征的常见方法之一。

本论文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丙烯腈/聚乙二醇纳米纤维,进一步通过低温热处理的气氛调控,制备得到多孔的聚合物纳米纤维。

电化学研究表明,空气气氛处理的纤维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化学储能性能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50mA/g的电流密度下,10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在418mAh/g)。

谱学研究表明纳米纤维的储锂性能主要得益于表面丰富的C=O和C=N基团。

微观结构分析表明,纳米纤维的多孔结构缩短了Li~+和电子的扩散距离,为电荷转移反应提供较大的电极/电解质界面,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可逆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这一工作为有机聚合物的功能化和形态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2、有机化合物具有氧化还原位点有限(储锂容量有限)、在电解液中易溶(循环稳定性降低)等缺点。

针对此,我们尝试采用过渡金属离子与有机分子的配位能力改善有机化合物的储能性能。

以天然有机物叶酸为例,通过金属离子的参与,制备了一系列叶酸金属配合物(FA-MCs,M=Fe,Co,Ni),并将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

所制备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具有多电子传递的协同效应,增强了锂离子的存储容量。

此外,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形成有效抑制了叶酸在有机电解液中的溶解进一步改善了循环稳定性。

其中FA-CoC在电流密度为80mA/g 时,10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在220mAh/g。

锂离子电池论文:磷酸亚铁锂-硬碳锂离子电池的工艺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锂离子电池论文:磷酸亚铁锂-硬碳锂离子电池的工艺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锂离子电池论文:磷酸亚铁锂-硬碳锂离子电池的工艺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一篇:锂离子电池论文:磷酸亚铁锂-硬碳锂离子电池的工艺及电化学性能研究锂离子电池论文:磷酸亚铁锂/硬碳锂离子电池的工艺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中文摘要】自从锂离子电池被成功研制并商业化以来,锂离子电池以其循环寿命长、工作电压高、安全性好、无记忆效应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

然而,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好坏与其所使用的正负极材料、导电剂、粘结剂、电解液、隔膜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磷酸亚铁锂(LiFePO4)因其具有原料丰富、比容量高、结构稳定、安全性好等优点成为了一种比较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同时,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硬碳(hard carbon, HC),由于其无规则的排序具有较高的容量、优良的循环性能和较低的造价等特性,使得人们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本文将LiFePO4与硬碳组合成LiFePO4/HC电池,从正极材料所用的导电剂和粘结剂等工艺方面对LiFePO4/Li半电池及LiFePO4/HC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影响进行研究,并将LiFePO4/HC电池和LiFePO4/石墨(AGP-3)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对于LiFePO4/Li半电池,使用Super P Li做导电剂时,电池的电阻相对更小,在0.2 C和1 C的放电倍率下,电池的放电平台都比使用乙炔黑做导电剂时更为平稳,且比容量更大。

在1 C放电倍率下经过150个循环后,电池容量的保持率要相对更稳定。

循环伏安测试表明所使用的LiFePO4材料本身的循环可逆性较好,这与LiFePO4颗粒间存在的碳纳米管提高了其导电性可能有很大的关系。

2.对于LiFePO4/HC全电池,同样我们得出使用Super P Li做导电剂时,电池的电阻相对更小且比容量更大。

倍率性能测试显示,使用Super P Li做导电剂时电池的倍率性能更加优越,但是,可能由于所使用的粘结剂PVDF粘结性能不够好,使得电池在10 C的放电倍率下比容量很低。

锂离子电池毕业论文

锂离子电池毕业论文

锂离子电池毕业论文锂离子电池毕业论文引言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能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

随着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增强,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论文旨在探讨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材料选择和优化设计等方面的问题,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离子电池是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之间的迁移来实现电荷和放电的。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材料(如锂钴酸锂)迁移到负极材料(如石墨),同时电子在外部电路中流动,完成电荷的储存。

而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则从负极材料迁移到正极材料,释放出储存的电荷。

材料选择与优化设计1. 正负极材料选择正负极材料的选择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常用的正极材料有锂钴酸锂、锂镍酸锂和锂铁酸锂等。

锂钴酸锂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较好的循环寿命,但其价格较高且存在安全隐患。

锂镍酸锂和锂铁酸锂则相对安全且价格较为适中,但能量密度较低。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负极材料一般采用石墨,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较高的比表面积,能够提供足够的锂离子储存空间。

同时,石墨还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循环寿命,适合用作负极材料。

2. 电解液的优化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起到导电和锂离子传输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电解液主要包括有机电解液和固态电解液两种。

有机电解液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锂离子传输性能,但其存在挥发性和燃烧性等安全隐患。

固态电解液由于其固态结构,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但其导电性和锂离子传输性能相对较差。

因此,如何在安全性和性能之间做出权衡,是电解液优化设计的重要问题。

3. 循环寿命与安全性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是其应用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循环寿命主要受到正负极材料的损耗、电解液的降解和电池内部反应的影响。

因此,在材料选择和电解液设计中需要考虑其对循环寿命的影响,并通过优化设计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安全性方面,锂离子电池存在着过充、过放和高温等问题。

关于浅谈锂电池充电电路原理及应用的专业论文

关于浅谈锂电池充电电路原理及应用的专业论文

关于浅谈锂电池充电电路原理及应用的专业论文锂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低自放电率等优点,因此在各种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正常使用锂电池,充电电路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确保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本文将深入浅出地介绍锂电池充电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锂电池的基本原理。

锂电池是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来完成电荷和放电过程的。

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将正极与负极连接,电流从外部电源流向正极,经过电解质,锂离子从正极脱嵌,并在负极嵌入。

而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脱嵌,在电解质中迁移至正极,完成放电过程。

基于锂电池的特点,锂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充电电路应能提供合适的充电电流,以满足电池容量的要求,并尽可能减少充电时间。

其次,充电电路应具有适当的充电终止机制,以防止过充、过放和过高温现象的发生,从而保护电池的安全性。

最后,充电电路应能进行电池的均衡充电,避免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电压差异增大,以提高电池的寿命和性能。

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锂电池充电电路。

这个电路由三个关键部分组成:充电电流控制单元、电池保护单元和均衡充电单元。

充电电流控制单元的主要功能是限制电池的充电电流,在安全范围内提供足够的充电电流。

一种常见的控制方式是使用恒流充电器,该充电器通过固定的电流源将恒定电流提供给电池,直到电池达到设定的充电终止电压。

这种方式简单易行,但需要充分考虑控制电路的稳定性和充电终止机制,确保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电池保护单元的主要作用是监测和保护电池,防止过充、过放和过高温。

该单元通常包括电压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和短路保护电路等。

电压检测电路可以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当电压达到设定的过充或过放电压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切断电池与外部电源的连接,以防止电池受到损害。

温度检测电路可以检测电池的温度变化,并在温度过高时采取保护措施。

新能源电池论文

新能源电池论文

新能源电池论文以下是一篇关于新能源电池的论文的示例:题目:新能源电池的进展、挑战与展望摘要: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对化石燃料使用的担忧,新能源电池作为储能技术的重要部分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综述了当前新能源电池的进展,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以及氢燃料电池等。

同时,也讨论了这些电池技术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展望。

在逐步实现可持续能源的过程中,新能源电池有望发挥重要作用。

1. 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工业化的推进,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

传统的化石燃料无法满足持续发展的能源需求,并且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因此,开发新能源电池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

2. 锂离子电池的进展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新能源电池技术之一。

本节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的原理、结构以及材料的研究进展。

同时,也介绍了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储存等方面的应用。

3. 钠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钠离子电池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替代锂离子电池的新能源电池技术。

本节介绍了钠离子电池的原理、结构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

钠离子电池的优势和挑战将被详细探讨。

4. 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前景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将氢气转化为电能的新能源电池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本节综述了氢燃料电池的原理、结构以及应用领域。

同时,也讨论了氢燃料电池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5. 挑战与展望在新能源电池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如电池容量、寿命、成本等方面的问题。

本节探讨了这些挑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同时,展望了新能源电池技术的未来发展,包括新材料的应用、电池设计的改进以及更高能量密度的实现。

6. 结论新能源电池作为储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以及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电池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这些电池技术面临的挑战。

未来将依靠新材料的开发和电池技术的改进来推动新能源电池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平学院论文题目:锂电池姓名:庄国强学号:1130109107班级:1班年级:2011 级专业:应用化学指导教师:刘成宝完成时间:2014年4月10日摘要:锂是高能电池理想的负极活性物质,因为它具有最负的标准电极电势,相当低的电化学当量。

锂电池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大、寿命长、轻的特点。

锂十分活泼,通采用有机溶剂或非水无机溶剂电解液制成锂非水电池、用熔融盐制成锂熔融盐电池和用固体电解质制成锂固体电解质电池。

子信息时代使对移动电源的需求快速增长,锂离子电池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相对成熟的技术,由于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高储能、循环寿命长等特点,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空间技术、国防工业等多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阐述了锂电池的发展历程、它的原理以及前景和应用。

关键词:锂电池、优缺点、性能、应用、前景正文:一.电池的发展过程以及我国电池的发展简史电池的发展史由1836年丹尼尔电池的诞生到1859年铅酸电池的发明,至1883年发明了氧化银电池,1888年实现了电池的商品化,1899年发明了镍-镉电池,1901年发明了镍-铁电池,进入20世纪后,电池理论和技术处于一度停滞时期。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电池技术又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首先是为了适应重负荷用途的需要,发展了碱性锌锰电池,1951年实现了镍-镉电池的密封化。

1958年Harris提出了采用有机电解液作为锂一次电池的电解质,20世纪70年代初期便实现了军用和民用。

随后基于环保考虑,研究重点转向蓄电池。

镍-镉电池在20世纪初实现商品化以后,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加,铅、镉等有毒金属的使用日益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可代替传统铅酸电池和镍-镉电池的可充电电池。

锂离子电池自然成为有力的候选者之一。

1990年前后发明了锂离子电池。

1991年锂离子电池实现商品化。

1995年发明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采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为隔膜和电解质)1999年开始商品化。

现代社会电池的使用范围已经由40年代的手电筒、收音机、汽车、和摩托车的启动电源发展到现在的40-50种用途。

小到从电子表手表、CD唱机、移动电话、MP3、MP4、照相机、摄影机、各种遥控器、剔须刀、手枪钻、儿童玩具等。

大到从医院、宾馆、超市、电话交换机等场合的应急电源,电动工具、拖船、拖车、铲车、轮椅车、高尔夫球运动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站用电池、导弹、潜艇和鱼雷等军用电池。

还有可以满足各种特殊要求的专用电池等。

电池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便捷能源。

对于我国目前的电池工业而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

对于环境污染而言,由于我国电池工业的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不高,很多企业多为手工操作,导致生产过程中污染很大,对工人身体危害大。

干电池行业曾被人戏称为“污染企业”,“黑工业”。

这些污染物主要有MnO2粉、HgO、沥青烟、烟雾、石蜡烟气等。

其中汞是最受关注的、有剧毒的重金属,极微量的汞对人体有很大毒性。

目前发达国家已宣布自1994年起禁止有汞电池的生产和进口。

目前我国多数厂家仍然生产有汞电池。

铅酸电池行业的主要污染物有Pb、Pbo粉尘、酸雾及废酸等。

铅也是毒性较大的重金属,慢性铅中毒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受损、肾功能障碍和贫血等。

Cd-Ni电池所用原料多为粉状,也存在粉尘污染问题;而且Cd的毒性较大,可以积累在肾脏和骨骼中,引起肾功能失调。

另外,骨骼中钙被镉取代,使骨骼软化,疼痛难忍。

此外,碱雾、废酸也是重要的污染物。

锌锰干电池经常会出现铜绿、冒浆现象,总有一些MH-Ni电池在使用中会出现喷碱或爆裂现象。

铅酸蓄电池仍有较大比例为老式开口电池,使用中仍有冒气冒酸现象。

废旧电池的大量弃用浪费了大量的有用材料。

例如对于干电池的银电池而言,我国基本上未加以回收利用,至于价值低的锌锰干电池利用效果更差。

为了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以及保护地球上的有限资源,应当尽可能扩大资源种类,选用储量丰富的资源以及利用有利于环保的资源。

因此,锂离子电池成为我国必须发展的电池品种。

二.锂电池的诞生过程自从1958年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位研究生提出了锂,钠等活泼金属做电池负极的设想后,人类开始了对锂电池的研究.而从1971年日本松下公司的福田雅太郎发明锂氟化碳电池并使锂电池实现应用化商品化开始,锂电池便以其比能量[1]高,电池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储存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宇军事和民用小型电器中,如移动电话,便携式计算机,摄像机,照相机等.锂电池是一类以金属锂或含锂物质作负极的化学电源的总称.由于锂的标准电极电位负值较大(相对标准氢电极电位为-3.05V)而且理论比容量[2]高达3.88Ah/g.因此,与常规电池相比,具有电压高(3V左右),比能量大(200-450Wh/kg),可反复充放电(5000次以上),无记忆效应,无污染,工作环境宽等特点.已实用化的锂电池有Li-MnO2,Li—I2,Li-CuO,Li-SOCl2,Li-(CFx)n,Li-SO2,Li-Ag2CrO4等.而当这里的锂电极用碳代替时,便成了最新式的锂离子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0年日本Nagoura等人研制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成以石油焦为负极,以LiCoO2为正极的锂离子电池:LiC6|LiClO4-PC+EC|LiCoO2. 同年.Moli和sony两大电池公司宣称将推出以碳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1991年,日本索尼能源技术公司与电池部联合开发了一种以聚糖醇热解碳(PFA)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1993年,美国Bellcore(贝尔电讯公司)首先报道了采用PVDF工艺制造成聚合物锂离子电池(PLIB)。

发展到今天性能有了极大地提高,被广泛适用于手机、电脑等。

三.锂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离子电池目前有液态锂离子电池(LIB)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PLIB)两类.其中,液态锂离子电池是指以Li+嵌入化合物为正负极的二次电池.正极采用锂离子化合物LiCoO2,LiNiO2或LiMn2O4 ,负极采用锂-碳层间化合物LixC6 电解质为溶解有锂盐的LiPF6,LiAsF6等有机溶剂.聚合物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与液态锂离子电池相同.只是原来的液态电解质改为含有锂盐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而目前主要开发的就是这种.当锂离子电池工作时,它的电化学表达式为:Cn|LiClO4-EC+DEC|LiMO2 (+)正极反应:LiMO2 ===Li1-xMO2+xLi+xe 或Li1+yMn2O4 ===Li1+y-xMn2O4+LixCn (-)负极反应:nC+xLi+xe ===LixCn (式中M为Co,Ni,Fe,W等)锂离子电池实际上是一种锂离子浓差电池,正负两极由两种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组成.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态,正极处于贫锂态,同时电子的补偿电荷从外电路供给到碳负极,保证负极的电荷平衡,放电时则相反,Li+从负极脱嵌,经电解质嵌入正极,从而构成闭合回路。

四.锂电池的应用的及优缺点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邮电通讯的不间断电源,以及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锂离子电池以其特有的性能优势已在便携式电器如手提电脑、摄像机、移动通讯中得到普遍应用。

目前开发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已在电动汽车中开始试用,预计将成为21世纪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源之一,并将在人造卫星、航空航天和储能方面得到应用。

随着能源的紧缺和世界的环保方面的压力。

锂电现在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行业,特别是氧化锰锂材料电池的出现,更推动了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锂离子电池的优点:(1)能量比比较高。

具有高储存能量密度,目前已达到460-600Wh/kg,是铅酸电池的6-7倍;(2)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可达到6年以上,磷酸亚铁锂为正极的电池用1CDOD充放,有可以使用10,000次的记录;(3)定电压高(单体工作电压为3.7V或3.2V),约等于3只镍镉或镍氢充电电池的串联电压,便于组成电池电源组;(4)具备高功率承受能力,其中电动汽车用的磷酸亚铁锂离子电池可以达到15-30C充放电的能力,便于高强度的启动加速;(5)自放电率很低,这是该电池最突出的优越性之一,目前一般可以做到1%/月以下,不到镍氢电池的1/20;(6)高低温适应性强,可以在-20℃--60℃的环境下使用,经过工艺上的处理,可以在-45℃环境下使用;(7)重量轻,相同体积下重量约为铅酸产品的1/5;(8)绿色环保,无论生产、使用和报废,都不含有、也不产生任何铅、汞、镉等有害重金属元素和物质;(9)生产基本不消耗水,对缺水的我国来说,十分有利。

比能量指的是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能量。

比能量用Wh/kg或Wh/L来表示。

Wh是能量的单位,W是瓦、h是小时;kg是千克(重量单位),L(体积单位)。

锂电池的缺点:1.锂原电池均存在安全性差,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2.钴酸锂的锂离子电池不能大电流放电,安全性较差。

3.锂离子电池均需保护线路,防止电池被过充过放电。

4.生产要求条件高,成本高。

五.锂离子未来发展行情(前景)随着对现有材料和电池设计技术的改进以及新材料的出现,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不断的拓展。

民用已从信息产业移动电话,PDA笔记本电脑等拓展到能源交通电动汽车,电网调峰,太阳能,风能电站蓄电,军用则涵盖了海,潜艇,水下机器人,陆军士兵系统,机器战士等。

锂离子电池技术已不是一个单纯一项产业技术,它攸关信息产业的发展,更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之一,并成为现代和未来军事装备不可缺少的重要粮食之一。

美国市场调查公司预计,锂电池的全球市场今后将大幅增长,2013年供货量将达到39.9亿块。

该公司指出,锂离子能源密度的提高以及轻量化是今后需求扩大的关键,配备高能效电池的产业用便携设备的需求增加也将推动锂电池市场的增长,消费类产品用锂电池市场已经成熟,而面向产业及车载的市场今后5到7年内还会继续增长。

锂离子电池为电子产品提供动力能源的配套产品,其消费需求增长取决于需要其配套的电子产品的消费增长。

目前主要用于手机,手提电脑,未来在台式电话子母机,摄像机,电动自行车,军警移动通讯工具和设备,以及电动汽车等领域将广泛运用,其潜在需求巨大。

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寻求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品。

各国都在研制环保型汽车,电动汽车是其中方案之一。

如果锂离子电池的成本能够降下来,未来作为电动车的电源是完全能够胜任的。

追求高比能量的高性能电池随着锂离子电池的普及。

人们对电池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