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胸外科技术操作目录及规范-新版-精选.pdf

合集下载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外科学分册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外科学分册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外科学分册篇一:《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套)》目录《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套)》目录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册》¥25.00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68.00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结核病分册》¥27.00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分册》¥38.00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55.00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整形外科分册》¥33.00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烧伤分册》¥15.00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核医学分册》¥45.00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美容医学分册》¥60.00 1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影像技术分册》¥48.00 1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45.001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计划生育学分》¥20.001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儿科学分册》¥22.001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60.001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泌尿外科分册》¥32.00 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40.00 1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手外科分册》¥68.00 1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36.001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76.002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75.002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36.002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肿瘤学分册》¥39.00 2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肿瘤学分册》¥42.002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精神病学分册》¥33.002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65.00 2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病学分册》¥35.00 2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妇产科分册》¥69.00 2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呼吸病学分册》¥45.00 2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39.003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50.00 3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重症医学分册》¥129.00 3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75.00 3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88.00 3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辅助生殖技术与精子库分册》¥56.003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麻醉学分册》¥92.003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外科学分册》¥68.003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59.003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激光医学分册》¥62.00 3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急诊医学分册》¥69.00 4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器官移植分册》¥60.00 4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95.004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骨科分册》¥150.004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学分册》¥45.00全套43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篇二:《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申请购书目录篇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42册) 1 、急诊医学分册2 、皮肤病与性病分册3 、普通外科分册4 、眼科学分册5、放射肿瘤学分册6 、核医学分册7、病理学分册8、手外科分册9 、整形外科分册10、口腔外科分册11、心血管病学分册12、超声医学分册13 、消化内镜学分册14、小儿外科学分册15、肿瘤学分册16 、泌尿外科分册18、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19 、形象技术分册20、计划生育学分册21、妇产科分册22 、呼吸病学分23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24、肠内肠外营养学分册 25 、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26、美容医学分册27 、神经学分册28、精神病学分册29 、神经外科分册30、激光医学分册31、辅助生殖技术和精子库分册 32 、骨科学分册33、心血管外科分册34、胸外科学分册35、肾脏病学分册36、麻醉学分册37 、重症医学分册38 、疼病学分册39、结核病分册41、器官移植分册42、儿科学分册临床诊疗指南(48册)1、急诊医学分册2、肾脏病学分册3、手外科学分4、精神外科学分册5、神经病学分册6、烧伤外科学分册7、器官移植学分册8、皮肤病与性病分册9、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分册10、免疫学分册11、胸外科分册12、心血管外科分册13、心血管分册14、小儿外科学分册15、小儿内科分册16、消化系统疾病分册17、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18、妇科学分册19、疼痛学分册20、血液学分册21、重症医学分册22、肿瘤外科学分册23、整形外科学分册24、美容医学分册25、眼科学分册26、病理学分册27、癫痫病分册28、创伤学分册29、传染病学分册30、场外场内营养学分册31、妇科病学分册32、辅助生殖与精子库分册33、风湿病分册34、放射肿瘤学分册35、放射学检查分册36、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37、激光学分册38、护理学分册39、呼吸病学分册40、核医学分册41、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册42、骨科学分册43、泌尿外科分册44、麻醉分册45、口腔医学分册46、精神病学分册47、结核病学分册。

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纤维

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纤维

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纤维(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适应证】1.诊断方面:(1)原因不明的咯血或血痰需明确诊断及出血部位。

(2)原因不明的顽固性咳嗽,气道阻塞、声带麻痹、呼吸困难需查明原因者。

(3)胸部X线片发现块影、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或痰瘤细胞阳性而胸片无异常,需进一步明确诊断者。

(4)肺弥漫性病变或周边性病变需通过纤支镜行肺活检。

(5)需作叶、段支气管选择性造影者。

(6)肺叶切除前后检查,以确定切除范围及判断手术效果。

(7)长期气管切开留置导管者定期观察气管粘膜情况。

(8)疑诊结节病,肺蛋白沉积症等疾病需作肺泡灌洗检查。

(9)可用于胸膜腔内检查。

2.治疗方面:(1)对大量分泌物而无力咳嗽或引起肺不张者,协助吸痰有利于肺复张及加强通气。

(2)可用于支气管或肺内病变局部注入药物。

(3)对肺癌患者行局部激光照射治疗。

(4)清除气管内较小的异物。

(5)对咯血不止的患者通过纤支镜送入前端带气囊的导管填塞止血。

【禁忌证】1.绝对禁忌症:(1)极度衰弱不能耐受者。

(2)有严重心脏病,心律紊乱,主动脉瘤及血压高于21.3/13.3KPa(160/1O0mmHg)。

(3)有严重呼吸功能不全,PaO2低于6.65kPa者。

(4)有严重出血倾向及凝血机制障碍。

(5)肺动脉高压,肺部病变疑为动静脉瘘及肺化脓症者均不宜经纤支镜行肺活检。

(6)精神不正常不能配合操作者。

2.相对禁忌症:(1)新近有支气管哮喘或正在大咯血者宜缓解后两周再进行检查。

(2)新近有支气管、肺急性感染者,待炎症控制后再作检查。

(3)对肺大泡患者应持慎重态度,避免发生气胸。

(4)有上腔静脉阻塞,静脉压甚高,呼吸困难明显者。

(5)较大的气管异物者 (一般活检钳难以取出)【方法】1.术前准备:术前禁食4小时,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mg 安定10mg。

2.麻醉方法:1%地卡因喷雾咽喉,每2~3分钟1次,共3次;必要时环甲膜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2~5ml。

(完整版)胸外科手术分级目录

(完整版)胸外科手术分级目录

(完整版)胸外科手术分级目录胸外科手术分级目录(完整版)一、引言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胸外科手术在临床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胸外科手术涉及面广,手术复杂度各异,因此有必要对胸外科手术进行分类和分级,以便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手术内容和手术风险,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二、胸外科手术分类胸外科手术按照手术部位和手术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胸腔镜手术胸腔镜手术是通过胸腔镜引导下进行的微创手术技术。

相比传统开放手术,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胸腔镜手术主要包括:-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肿瘤切除术-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 胸腔镜肺活检术2. 开放性肺部手术开放性肺部手术是通过切开胸骨或侧肋进行的手术。

开放性肺部手术主要包括:- 肺叶切除术- 肺段切除术- 肺楔形切除术- 肺叶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3. 开胸心脏手术开胸心脏手术是对心脏进行操作和修复的手术。

开胸心脏手术主要包括:-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脏重建术- 心脏移植术4. 胸壁肿瘤切除术胸壁肿瘤切除术是对胸壁肿瘤进行切除的手术。

胸壁肿瘤切除术主要包括:- 胸壁肿瘤局部切除术- 胸壁肿瘤广泛切除术三、胸外科手术分级根据手术的复杂度和风险程度,我们将胸外科手术分为如下几级:1. 一级手术一级手术是指手术复杂度相对较低、风险较小的胸外科手术,对医务人员来说操作相对较简单。

如:- 胸腔镜肺活检术-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2. 二级手术二级手术是指手术复杂度中等、风险适中的胸外科手术,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较高。

如:-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开胸心脏手术中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 三级手术三级手术是指手术复杂度高、风险较大的胸外科手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如:- 开放性肺部手术中的肺叶切除术- 开胸心脏手术中的心脏瓣膜置换术4. 四级手术四级手术是指手术复杂度极高、风险极大的胸外科手术,需要顶级专家来进行操作。

胸外科手术全面级别目录

胸外科手术全面级别目录

胸外科手术全面级别目录一级手术
1.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2. 开胸肺叶切除术
3. 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
4. 开胸肺楔形切除术
5. 胸腔镜胸膜切除术
6. 开胸胸膜切除术
二级手术
1.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2. 开胸肺段切除术
3.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
4. 开胸胸腺切除术
5. 胸腔镜肺叶全切除术
6. 开胸肺叶全切除术
三级手术
1. 胸腔镜气管切除术
2. 开胸气管切除术
3. 胸腔镜食管切除术
4. 开胸食管切除术
5. 胸腔镜肺全切除术
6. 开胸肺全切除术
四级手术
1. 胸腔镜心脏瓣膜手术
2. 开胸心脏瓣膜手术
3. 胸腔镜食管重建术
4. 开胸食管重建术
5. 胸腔镜肺移植术
6. 开胸肺移植术
五级手术
1. 胸腔镜心脏搭桥术
2. 开胸心脏搭桥术
3.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4. 开胸食管癌根治术
5. 胸腔镜心脏移植术
6. 开胸心脏移植术
以上是胸外科手术全面级别目录的详细内容。

希望本目录能够对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的手术级别。

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胸部CT针吸活检

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胸部CT针吸活检

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胸部CT针吸活检【适应证】
1.性质待定的肺内孤立性结节或肿块。

2.胸壁恶性病变。

3.肺内结节或肿块,而对侧肺内有恶性病变。

4.肺门肿块,而经支气管活检未能诊断。

【禁忌证】
1.肺功能不全者 (有慢支肺大泡、低氧血症)要慎重。

2.有严重出血倾向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方法】
1.CT扫描:先作定位片,以后根据病灶大小来决定层厚、层隔,一般使用lOmm层厚/层隔,作连续横断扫描。

2.穿刺点选定:若病灶位于前胸,患者取仰卧位,病灶位于后胸则取俯卧位。

根据病灶分布的最大容积,最易进针的方向,避开大血管的位置和肋骨的重叠区,结合体表的骨性标志,来选定穿刺层面。

在穿刺层面上用标识器固定在穿刺点上,然后测出自穿刺点经皮肤至病灶的纵横距离,以确定迸针的方向和深度。

3.在穿刺点表面用1%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

其深度应考虑因局麻后软组织肿胀而略有增加。

4.从穿刺点按照所测得的深度进针后,应再作一次横断CT 扫描,以观察进针方向是否正确。

特别注意针尖与纵隔大血管有无接触,以及针尖是否在病灶内。

5.针吸活检后,要严密观察有无气胸,咯血等并发症出现,因此需要再作一层横断扫描。

【注意事项】
1.术中患者要安静、配合,穿刺时要摒住呼吸。

2.选用细穿刺针 (7~9号),并发症少。

3.出现气胸、咯血者应严密观察,积极处理。

胸外科手术详细分级目录()

胸外科手术详细分级目录()

胸外科手术详细分级目录()胸外科手术详细分级目录(完整版)I. 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胸外科手术的详细分级目录,以帮助医生和医疗团队了解和分类不同类型的胸外科手术。

II. 分级目录1. 肺手术- 1.1 肺叶切除术- 1.2 肺楔形切除术- 1.3 肺段切除术- 1.4 肺叶部分切除术- 1.5 肺癌根治术- 1.6 肺转移瘤切除术2. 心脏手术- 2.1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 2.2 心脏瓣膜置换术- 2.3 心脏瓣膜修复术- 2.4 心脏移植术- 2.5 心脏切除术- 2.6 心脏血管修复术3. 食管手术- 3.1 食管癌切除术- 3.2 食管狭窄切除术- 3.3 食管修复术- 3.4 食管吻合术- 3.5 食管漏修复术4. 胸膜手术- 4.1 胸腔镜胸膜活检术- 4.2 胸膜切除术- 4.3 胸膜瘤切除术- 4.4 胸膜粘连松解术- 4.5 胸膜炎治疗术5. 支气管手术- 5.1 支气管肿瘤切除术- 5.2 支气管修复术- 5.3 支气管狭窄切除术- 5.4 支气管异物取出术- 5.5 支气管血管畸形修复术6. 胸壁手术- 6.1 胸壁肿瘤切除术- 6.2 胸壁修复术- 6.3 胸壁重建术- 6.4 胸壁切除术- 6.5 胸壁畸形矫正术III.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一个胸外科手术的详细分级目录,包括肺手术、心脏手术、食管手术、胸膜手术、支气管手术和胸壁手术等不同类型的手术。

这个目录可以帮助医生和医疗团队更好地了解和分类不同类型的胸外科手术,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治疗。

胸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修改版)

胸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修改版)

第三节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适应证】 1.有肺部和呼吸道症状,如慢性咳嗽或在慢性咳嗽基础上咳嗽加重,咯血或痰 中带血以及哮喘或喘鸣等,需要明确原因及病变位置。 2.影像学资料显示肺部异常阴影,如肺炎症、肺不张、肺门增大和肺门或肺内 块影等,为发现病变和确定病变性质。 3.术前检查及定位。气管、支气管肿瘤或中心型肺癌,为了明确病变位置,以 判定能否手术切除和切除范围。 4.痰脱落细胞查到癌细胞,而胸部影像学资料阴性,为了寻找病灶,进一步明 确诊断,或通过激光血卟啉的方法,早期发现肺癌。
第二节 胸腔闭式引流术
【适应证】 1、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血胸(中等量以上) 。 2、气胸经胸膜腔穿刺术抽气肺不能复张者。 3、血胸(中等量以上) 、乳糜胸。 4、急性脓胸或慢性脓胸胸腔内仍有脓液、支气管胸膜瘘、开胸术后。 【禁忌证】 1.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 2.肝性胸腔积液,持续引流可导致大量蛋白质和电解质丢失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准备 (1)认真了解病史,根据 X 线胸片、C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超声检查协助定位, 尤其是局限性或包裹性积液的引流。 (2)准备好直径合适的引流管,单纯气胸可选用口径较细的引流管;引流液体 一般选用外径约 0.8cm 透明塑料管或硅胶管。也可选用商用的穿刺套管。外接闭 式引流袋或水封瓶。 (3)张力性气胸应先穿刺抽气减压。 (4)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说明,取得患者配合和家属理解 2.麻醉与体位 (1)麻醉:1%~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肤、皮下、肌层 以及肋骨骨膜,麻醉至壁层胸膜后,再稍进针并行试验性穿刺,待抽出液体或气 体后即可确诊。 (2)体位:半卧位。气胸引流穿刺点选在第2肋间锁骨中线;胸腔积液引流穿 刺点选在第7~8肋间腋中线附近;局限性积液须依据B超和影像学资料定位。 3.手术步骤

(专业版)胸外科手术级别目录

(专业版)胸外科手术级别目录

(专业版)胸外科手术级别目录
一、引言
为了规范胸外科手术的实施,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手术质量,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标准,制定本手术级别目录。

本目录分为四级,分别对应不同难度的手术,以供胸外科医生参考。

二、手术级别划分
二级手术
1. 开胸探查术
2. 肋骨骨折内固定术
3. 胸腔闭式引流术
4. 肺大泡切除术
5. 胸膜粘连松解术
三级手术
1. 肺部肿瘤切除术
2. 肺段切除术
3. 肺叶切除术
4. 食管癌根治术
5. 贲门癌根治术
6. 胸壁肿瘤切除术
7. 胸膜肿瘤切除术
四级手术
1. 气管切开术
2. 肺移植术
3. 食管吻合术
4. 大血管手术
5. 胸腔镜手术
三、手术实施原则
1. 严格遵循医疗法律法规,保障患者权益。

2. 按照手术难度和患者状况,合理选择手术级别。

3. 做好术前评估,确保手术安全。

4. 注重团队协作,提高手术质量。

5.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

四、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 成立手术分级管理小组,负责手术级别的评审和监督。

2.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提出手术申请,并填写手术分级评估表。

3. 手术分级管理小组根据手术评估表,进行评审,确定手术级别。

4. 术后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不断优化手术分级管理流程。

五、附录
1. 手术分级评估表
2.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3. 手术分级管理相关规定和法律依据
请注意,本目录仅供参考,实际手术实施时,请根据患者具体
病情和医生专业判断,合理选择手术级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色,检查包内物品是否齐备
消毒、铺巾:用 0.5%的碘伏棉球在切口周围皮肤由内向外消毒, 5
范围 15cm,2-3 遍,铺洞巾
局部麻醉:核对和抽取麻药,用 2%利多卡因在下一肋骨的上
操 缘的置管点自皮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5

程 置管:做一长约 2cm 的皮肤切口,插入血管钳分开各肌层,再
序 沿肋骨上缘进入,最后分开肋间肌进入胸膜腔,置入较大的有
5 征。书写记录。
器械及医疗垃圾的处理。
5
注:口述处均可考官提醒
总分:
考官:
评分要点 不全面酌情扣分
注意要作标记 物品准备是否齐全; 胸 引流瓶注生理盐水是 否符合标准 开包过程注意无菌操 作
注意核对麻药与会抽
未观察者扣 10 分
胸腔穿刺术考核评分表
学科
考生姓名
评分
专业
评分项目
评分细则


准备
准备 用物
《胸外科技术操作目录》 1. 胸腔闭式引流术 2. 胸腔穿刺术
《技术操作规范》 见下一页
胸膜闭式引流术考核表
考生姓名:
项 内容要求 目
核对患者,了解病史,测生命体征,阅读影像片或超声检查, 确定有置管指征,排除禁忌
考号:
分值 扣分
10
向患者家属说明目的及可能引起的感觉取得同意及合作,签署
操 同意书
15
与 侧孔的橡胶管。引流管插入胸腔的长度一般不超过
4-5cm ,外
步 端连接到胸腔引流瓶的接管。
骤 观察与调整:若胸引管内水柱高出水面
4-10cm 并随着呼吸上
下波动,表示引流管通畅;若水柱不动,提示不通,需要改变
10
引流管方向和深度。
缝线固定引流管:缝合、固定引流管于胸壁,盖以无菌纱布, 5
胶布固定。 置管后问诊交流,观察引流情况,嘱患者卧床休息,测生命体
(20 分)
术后嘱病人静卧。 告诉病人有不适立即通 知工作人员
3
整理物品
2
扣分
总分:
考官:
(80 (40 分) 麻醉部位经肋骨上缘垂直缓慢刺人, 当有 10
分)
突破感时停止
接上注射器后,再松开止血钳
5
注射器抽满后用血管钳夹闭胶管, 取下注
射器
5
将抽出液注入弯盘及专门准备的容器中
5
抽完液后拔出穿刺针, 覆盖无菌纱布。 稍
用力压迫片刻
5
穿刺 结束
用胶布固定覆盖术口 将抽出液送化验、记量
5 5
5
铺巾 常规消毒术区皮肤,直径 15cm
5
(20 分) 戴无菌手套
5
覆盖并固定无菌洞巾
5
检查器械, 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 胶管是
否漏气及破损
5
2%利多卡因局部逐层浸润麻醉 (注意穿刺点应选在下一肋骨的上缘)
5
用血管钳夹住穿刺针后面的胶管, 使之不
操作 麻醉 漏气
5
阶段 穿刺 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 右手持穿刺针沿5Βιβλιοθήκη 作体位:一般取半卧位
5

准 置管部位标记:
备 气胸引流取患侧锁骨中线第 2 肋间
10
液胸引流取患侧腋中线第 7、 8 肋间
物品准备:胸外切缝包、无菌手套、注射器、麻醉用药、消毒 10
用品、胶带、胸引流管、胸引流瓶(注入生理盐水)
洗手,戴口罩、帽子
5
开包检查:打开胸外切缝包,戴无菌手套,观察灭菌指标卡达 5
检查用品是否齐备: 胸穿包、安尔碘、2% 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器、棉签、胶布、 无菌敷料
5
阶段 着装 穿戴工作服、戴口罩、戴帽
5
(20
分)
病人 准备
向病人解释穿刺目的、消除紧张感 病人(模型)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
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手臂上。
5 5
定位:选择肩胛下角线或腋后线 7-8 肋 消毒 间作为穿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